CN220651436U - 一种边框结构和双边红外智慧黑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边框结构和双边红外智慧黑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1436U
CN220651436U CN202321817455.3U CN202321817455U CN220651436U CN 220651436 U CN220651436 U CN 220651436U CN 202321817455 U CN202321817455 U CN 202321817455U CN 220651436 U CN220651436 U CN 220651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frame
wall plate
frame structure
filter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174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景焕
夏运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174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1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1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14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边框结构和双边红外智慧黑板,边框结构适用于智慧黑板,边框结构包括框架和滤光条,框架限定出用于设置智慧黑板中显示屏的视窗区域,框架包括位于显示屏下方的下边框;下边框形成有朝上敞口的安装槽,滤光条与下边框固定连接并封盖安装槽的敞口,滤光条与下边框配合围成用于安装智慧黑板中电路板的安装腔;滤光条用于与显示屏的下侧固定连接;其中,下边框包括主体部和与主体部连接的止挡部,主体部限定出安装槽,止挡部抵靠于滤光条在智慧黑板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本申请提供的边框结构能够对显示屏实现双重固定,从而提高边框结构对显示屏的夹持效果,避免了显示屏从框架中脱落的问题,保证了显示屏在框架上的牢固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边框结构和双边红外智慧黑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边框结构和双边红外智慧黑板。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黑板将书写板与触摸显示设备集成为一体式结构,从而替代了传统的手写黑板,广泛应用在教育行业。然而,由于触摸显示设备通常仅由一个框架进行固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或移动过程中,触摸显示设备与框架之间的牢固性较弱,可能会存在触摸显示设备与框架脱离,从而影响使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边框结构和双边红外智能黑板,本申请提供的边框结构能够对显示屏实现双重固定,从而提高边框结构对显示屏的夹持效果,避免了显示屏从框架中脱落的问题,保证了显示屏在框架上的牢固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边框结构,包括:框架和滤光条,框架限定出用于设置智慧黑板中显示屏的视窗区域,框架包括位于显示屏下方的下边框;下边框形成有朝上敞口的安装槽,滤光条与下边框固定连接并封盖安装槽的敞口,滤光条与下边框配合围成用于安装智慧黑板中电路板的安装腔;滤光条用于与显示屏的下侧固定连接;其中,下边框包括主体部和与主体部连接的止挡部,主体部限定出安装槽,止挡部抵靠于滤光条在智慧黑板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结构设置有滤光条以将显示屏固定在安装槽内,保证了显示屏在框架上的牢固稳定性,且下边框上设置有止挡部,使得滤光条和止挡部能够对显示屏实现双重固定,从而提高边框结构对显示屏的夹持效果,避免了显示屏从框架中脱落的问题,保证了显示屏在框架上的牢固稳定性。且当显示屏上有水流向边框结构,例如操作人员擦拭显示屏时,水会通过滤光条以及止挡部从下边框的侧边排出,避免水流入下边框的安装槽内,导致电路板进水进而出现电路板故障的问题,保证了智能黑板的使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滤光条包括底壁和与底壁固定连接的前悬臂和后悬臂,前悬臂和后悬臂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底壁、前悬臂和后悬臂配合限定出朝上敞口的限位槽,限位槽用于供所述显示屏的下侧卡入;其中,止挡部抵靠于后悬臂背向前悬臂的一侧。
基于上述可选方式,显示屏可以卡接在限位槽内,保证了显示屏在下边框上的牢固可靠性,进而保证了显示屏在框架结构上的牢固性,保证了智能黑板的使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后悬臂的高度要高于止挡部的高度。
基于上述可选方式,当操作人员按压显示屏时,止挡部对后悬臂起到一个支撑作用,避免了后悬臂塌陷的问题,保证了滤光条对显示屏的夹持效果,保证了显示屏与滤光条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后悬臂包括与底壁连接的根部以及远离底壁的端部;在根部至端部的方向上,后悬臂至少在根部至限位槽的槽口的部分的壁厚呈增大设置。
基于上述可选方式,一方面,当将显示屏放置在滤光条内后,根部中壁厚最厚的位置可以抵接在显示屏上,保证显示屏与滤光条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且,当有操作人员按压显示屏时,由于后悬臂远离操作人员的一侧设置有止挡部,因此,会使得根部中壁厚最厚的位置对显示屏的加持效果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当有水从前悬臂流向底壁时,水位不会超过后悬臂上与显示屏上抵接的位置,进一步保证了边框结构的防水效果,保证了双边红外智能黑板的使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滤光条和止挡部均在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止挡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滤光条的长度。
基于上述可选方式,例如,当止挡部的长度大于滤光条的长度,此时,止挡部的两端可能分别靠近下边框的侧边,如此,保证水能够被精准排至下边框的侧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主体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走线孔,走线孔用于供导线穿设以连接电路板;其中,走线孔位于止挡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之间。
基于上述可选方式,止挡部可以避免水通过走线孔流至电路板上,导致电路板进水进而出现电路板故障的问题,保证了智能黑板的使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主体部包括第一壁板、第二壁板以及第三壁板,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在智慧黑板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三壁板与第二壁板连接并朝向第一壁板延伸,第一壁板和第三壁板之间限定出安装槽的敞口,止挡部连接在第三壁板面向显示屏的上表面;第一壁板面向第二壁板的表面形成有第一卡槽,前悬臂远离底壁的边缘卡入第一卡槽内,第三壁板支撑在底壁下方。
基于上述可选方式,滤光条可以通过安装槽安装至主体部上,且第三壁板能够对滤光条起到一个支撑作用,保证了滤光条设置在主体部上的稳定性,且,由于滤光条远离底壁的边缘卡在第一卡槽内,进一步保证了滤光条在主体部上的稳定性,当显示屏放置在滤光条上时,保证了显示屏与边框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前悬臂包括相连接并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第一臂体与底壁连接,第二臂体远离第一臂体的边缘卡入第一卡槽;其中,第二臂体的上表面形成为在朝向第一壁板的方向上向下延伸的导流斜面。
基于上述可选方式,由于第二臂体为斜面结构,因此,当水顺着显示屏向下流时,大部分水可以通过该斜面流至第一壁板,且顺着第一壁板流向第一壁板底部,减少了流向滤光条内的水量,即降低了水流至电路板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滤光条还包括与底壁连接的弯折部,弯折部朝向背离显示屏一侧延伸并与底壁配合形成第二卡槽,第三壁板朝向第一壁板的边缘卡入第二卡槽中。
基于上述可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滤光条在框架上的牢固稳定性,即保证了显示屏在框架结构上的牢固性,保证了智能黑板的使用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双边红外智慧黑板,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可选方式所述的边框结构、显示屏以及电路板;显示屏设置在边框结构上的视窗区域中,电路板收容在边框结构中的安装腔中并与显示屏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边红外智慧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在放大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结构设置有第一挡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结构设置有第二挡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结构设置有缺口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结构设置有第三挡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四;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五;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六。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边框结构;11、框架;111、下边框;1111、安装槽;1112、安装腔;1113、主体部;1114、止挡部;1115、走线孔;1116、第一壁板;1117、第二壁板;1118、第三壁板;112、第一挡板;113、第二挡板;114、第三挡板;12、滤光条;121、底壁;122、前悬臂;1221、第一臂体;1222、第二臂体;123、后悬臂;123a、根部;123b、端部;124、限位槽;125、弯折部;
2、显示屏;
3、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及电路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目前,在教学用具朝着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智慧黑板因其将书写板与触摸显示设备集成为一体式结构,从而替代了传统的手写黑板,广泛应用在教育行业。智慧黑板通常由一个触摸显示设备以及框架组成,框架围绕触摸显示设备设置,框架对触摸显示设备起到一个固定作用,且,框架上通常设置有一个缺口,以使得触摸显示设备上的走线能够通过该缺口与框架上的电路板等连接,以实现触控效果。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或移动过程中,触摸显示设备与框架之间的牢固性较弱,可能会存在触摸显示设备与框架脱离,从而影响使用的问题。且,由于边框上设置有缺口,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框架上的电路板进水,进而出现电路板故障的问题,影响到智能黑板的使用效果。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边框结构和双边红外智能黑板,本申请提供的边框结构能够对显示屏实现双重固定,从而提高边框结构对显示屏的夹持效果,避免了显示屏从框架中脱落的问题,保证了显示屏在框架上的牢固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边框结构和双边红外智能黑板进行示例性的介绍。
值得说明的是,下面仅以边框结构应用在双边红外智慧黑板为例对展开示例性的说明,本申请提供的边框结构也可以适用在其他任意智慧黑板上,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双边红外智慧黑板,包括边框结构1、显示屏2以及电路板3,显示屏2设置在边框结构1上的视窗区域中,电路板3收容在边框结构1中的安装腔中并与显示屏2电连接。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图中标号3指代的虚线部分为电路板3在边框结构1内延伸的示意。
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双边红外智慧黑板的边框结构1可以设置有两个安装腔,两个安装腔分别设置在边框结构1对应的两侧(例如,上侧边框和下侧边框),两个安装腔内分别安装有电路板3,显示屏2上设置有用于和电路板3连接的走线,两个电路板3可以通过走线电连接。这里,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电路板3上分别设置有红外灯珠,示例性的,以电路板3分别设置在上侧边框和下侧边框为例,上侧边框的电路板3中的红外灯珠发出红外光线,下侧边框的电路板3中的红外灯珠接收红外光线,形成的红外光线覆盖在显示屏2的表面上,即在显示屏2上形成红外线网格,从而达到覆盖整个显示屏2的触控效果,实现触控目的。
该示例下,如图2所示,其为图1所示的A部分在放大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边框结构1可以包括框架11和滤光条12。其中,框架11限定出用于设置显示屏2的视窗区域,视窗区域的尺寸可以根据不同显示屏2的尺寸对应调整设置,滤光条12用于对红外光线进行滤光处理,以保证显示屏2的触控效果。
如图3所示,框架11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屏2下方的下边框111,下边框111形成有朝上敞口的安装槽1111,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安装槽1111的敞口是朝向显示屏2设置的。滤光条12与下边框111固定连接,且滤光条12可以封盖安装槽1111的敞口,滤光条12与显示屏2的下侧固定连接,即安装槽1111与显示屏2通过滤光条12连接,且,滤光条12还与下边框111配合围成用于安装电路板3的安装腔1112,电路板3可以从侧边装入该安装腔1112。如此,滤光条12覆盖在安装槽1111的敞口处,能够阻挡灰尘等落入安装槽1111,避免了灰尘落入安装槽1111后影响到滤光条12与其接触牢固性的问题。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框架11可以是围绕显示屏2设置的,即其具备上边框、下边框111、左边框以及右边框。其中,上边框上也可以同下边框111一样设置有滤光条12、安装槽1111、安装腔1112以及其他结构等,以实现和下边框111相同的效果,例如,增强显示屏2在框架11上的牢固性等,其具体结构以及可实现的效果可以参见如下所述的下边框111,对此,不再赘述。且,上边框也可以是与下边框111不同的结构,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
可选的,如图4所示,安装腔1112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可以分别设置有凹槽1112a,两个凹槽1112a的位置相对,且大小相同,电路板3可以通过两个凹槽1112a固定在安装腔1112内。如此,两个凹槽1112a对电路板3起到导向作用,保证电路板3能够精准安装在安装腔1112内,避免了安装过程中出现电路板3与安装腔1112对位偏差的问题。且,通过凹槽1112a可以将电路板3固定在安装腔1112内,避免了在使用或移动过程中电路板3位置发生偏离的问题,保证了电路板3在安装腔1112内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电路板3中的红外灯珠所射出的红外光线的精准性。
可选的,如图5所示,框架11可以设置有第一挡板112,第一挡板112用于封盖安装腔1112,以阻挡灰尘等落入安装腔1112。
可选的,如图6所示,框架11可以设置有第二挡板113,第二挡板113用于封盖下边框111,以保证框架11整体的美观性。进一步的,为了减轻框架11的整体结构,第二挡板113上可以设置有如图6所示的镂空结构,镂空结构可以设置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如此,在减轻整体重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框架11整体的美观性。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7所示,下边框111可以包括主体部1113和与主体部1113连接的止挡部1114,主体部1113限定出安装槽1111,止挡部1114抵靠于滤光条12在双边红外智慧黑板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即远离操作人员触控的一侧。
如此,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边框结构1通过滤光条12将显示屏2固定在安装槽1111内,保证了显示屏2在框架11上的牢固稳定性,且下边框111上设置有止挡部1114,使得滤光条12和止挡部1114能够对显示屏2实现双重固定,从而提高边框结构1对显示屏2的夹持效果,避免了显示屏2从框架11中脱落的问题,保证了显示屏2在框架11上的牢固稳定性。另一方面,当显示屏2上有水流向边框结构1(例如操作人员擦拭显示屏2)时,水会通过滤光条12以及止挡部1114从下边框111的侧边排出,避免水流入下边框111的安装槽1111内,导致电路板3进水进而出现电路板3故障的问题,保证了双边红外智能黑板的使用效果。
可选的,滤光条12和止挡部1114可以均在主体部111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止挡部1114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滤光条12的长度。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止挡部1114的长度大于滤光条12的长度,且,止挡部1114的两端分别靠近下边框111的侧边,如此,保证了水能够被精准排至下边框111的侧边。
可选的,如图9所示,主体部1113上设置有连通安装槽1111的走线孔1115,走线孔1115可以供显示屏2上的导线穿设以连接电路板3。示例性的,走线孔1115可以位于止挡部1114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之间,如此,止挡部1114可以避免水通过走线孔1115流至电路板3上,导致电路板3进水进而出现电路板3故障的问题,保证了双边红外智能黑板的使用效果。
该示例下,如图10所示,框架11可以设置有第三挡板114,第三挡板114用于封盖该走线孔1115,以保证框架11整体的美观性,且,能够进一步避免水流至电路板3。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1所示,主体部1113可以包括第一壁板1116、第二壁板1117以及第三壁板1118,第一壁板1116和第二壁板1117在双边红外智慧黑板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即相对于显示屏2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三壁板1118与第二壁板1117连接,且朝向第一壁板1116的方向延伸,如此,第一壁板1116和第三壁板1118之间可以限定出安装槽1111的敞口。此时,止挡部1114连接在第三壁板1118面向显示屏2的上表面。该示例下,第一壁板1116面向第二壁板1117的表面形成有第一卡槽,滤光条12远离底壁121的边缘可以卡入该第一卡槽内,第三壁板1118支撑设置在滤光条12的下方。如此,滤光条12可以通过安装槽1111安装至主体部1113上,且第三壁板1118能够对滤光条12起到一个支撑作用,保证了滤光条12设置在主体部1113上的稳定性,且,由于滤光条12远离底壁121的边缘卡在第一卡槽内,进一步保证了滤光条12在主体部1113上的稳定性,当显示屏2放置在滤光条12上时,保证了显示屏2与边框结构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2所示,滤光条12可以包括底壁121和与底壁121固定连接的前悬臂122和后悬臂123,前悬臂122和后悬臂123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底壁121、前悬臂122和后悬臂123配合限定出朝上敞口的限位槽124,限位槽124用于供显示屏2的下侧卡入,前悬臂122远离底壁121的边缘可以卡在上述第一卡槽内,第三壁板1118支撑在壁下方。此时,止挡部1114抵靠于后悬臂123背向前悬臂122的一侧。该示例下,显示屏2可以卡接在限位槽124内,保证了显示屏2在下边框111上的牢固可靠性,进而保证了显示屏2在框架结构1上的牢固性,保证了双边红外智能黑板的使用效果。
可选的,后悬臂123的高度可以高于止挡部1114的高度,如此,当操作人员按压显示屏2时,止挡部1114对后悬臂123起到一个支撑作用,避免了后悬臂123塌陷的问题,保证了滤光条12对显示屏2的夹持效果,保证了显示屏2与滤光条1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后悬臂123的高度也可以等于或低止于挡部1114的高度,对此,本申请不作具体的限制。
可选的,如图13所示,后悬臂123可以包括与底壁121连接的根部123a以及远离底壁121的端部123b。示例性的,在根部123a至端部123b的方向上,后悬臂123至少在根部123a至限位槽124的槽口的部分的壁厚呈增大设置。一方面,当将显示屏2放置在滤光条12内后,根部123a中壁厚最厚的位置可以抵接在显示屏上2,保证显示屏2与滤光条1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且,当有操作人员按压显示屏2时,由于后悬臂123远离操作人员的一侧设置有止挡部1114,因此,会使得根部123a中壁厚最厚的位置对显示屏2的加持效果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当有水从前悬臂122流向底壁121时,水位不会超过后悬臂123上与显示屏上抵接的位置,进一步保证了边框结构1的防水效果,保证了双边红外智能黑板的使用效果。
可选的,如图13所示,前悬臂122可以包括相连接并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臂体1221和第二臂体1222,第一臂体1221与底壁121连接,第二臂体1222远离第一臂体1221的边缘卡接在滤光条12中,例如,卡入第一卡槽。其中,第二臂体1222的上表面形成为在朝向第一壁板1116的方向上向下延伸的导流斜面,如此,由于第二臂体1222为斜面结构,因此,当水顺着显示屏2向下流时,大部分水可以通过该斜面流至第一壁板1116,且顺着第一壁板1116流向第一壁板1116底部,减少了流向滤光条12内的水量,即降低了水流至电路板3的风险。
为了进一步提高滤光条12在框架11上的牢固性,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3所示,滤光条12还可以包括与底壁121连接的弯折部125,弯折部125朝向背离显示屏2一侧延伸并与底壁121配合形成第二卡槽,第三壁板1118朝向第一壁板1116的边缘卡入第二卡槽中。如此,进一步提高了滤光条12在框架11上的牢固稳定性,即保证了显示屏2在框架结构1上的牢固性,保证了双边红外智能黑板的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边框结构1通过滤光条12将显示屏2固定在安装槽1111内,保证了显示屏2在框架11上的牢固稳定性,且下边框111上设置有止挡部1114,使得滤光条12和止挡部1114能够对显示屏2实现双重固定,从而提高边框结构1对显示屏2的夹持效果,避免了显示屏2从框架11中脱落的问题,保证了显示屏2在框架11上的牢固稳定性。且当显示屏2上有水流向边框结构1时,水会通过滤光条12以及止挡部1114从下边框111的侧边排出,避免水流入下边框111的安装槽1111内,导致电路板3进水进而出现电路板3故障的问题,保证了双边红外智能黑板的使用效果。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边框结构(1),适用于智慧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结构(1)包括框架(11)和滤光条(12),所述框架(11)限定出用于设置所述智慧黑板中显示屏的视窗区域,所述框架(11)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屏下方的下边框(111);
所述下边框(111)形成有朝上敞口的安装槽(1111),所述滤光条(12)与所述下边框(111)固定连接并封盖所述安装槽(1111)的敞口,所述滤光条(12)与所述下边框(111)配合围成用于安装所述智慧黑板中电路板的安装腔(1112);所述滤光条(12)用于与所述显示屏的下侧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下边框(111)包括主体部(1113)和与所述主体部(1113)连接的止挡部(1114),所述主体部(1113)限定出所述安装槽(1111),所述止挡部(1114)抵靠于所述滤光条(12)在所述智慧黑板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条(12)包括底壁(121)和与所述底壁(121)固定连接的前悬臂(122)和后悬臂(123),所述前悬臂(122)和所述后悬臂(123)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底壁(121)、所述前悬臂(122)和所述后悬臂(123)配合限定出朝上敞口的限位槽(124),所述限位槽(124)用于供所述显示屏的下侧卡入;
其中,所述止挡部(1114)抵靠于所述后悬臂(123)背向所述前悬臂(12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臂(123)的高度要高于所述止挡部(1114)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臂(123)包括与所述底壁(121)连接的根部以及远离所述底壁(121)的端部;
在所述根部至所述端部的方向上,所述后悬臂(123)至少在所述根部至所述限位槽(124)的槽口的部分的壁厚呈增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边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条(12)和所述止挡部(1114)均在所述主体部(1113)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止挡部(1114)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滤光条(12)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13)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槽(1111)的走线孔(1115),所述走线孔(1115)用于供导线穿设以连接所述电路板;
其中,所述走线孔(1115)位于所述止挡部(1114)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13)包括第一壁板(1116)、第二壁板(1117)以及第三壁板(1118),所述第一壁板(1116)和所述第二壁板(1117)在所述智慧黑板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壁板(1118)与所述第二壁板(1117)连接并朝向所述第一壁板(1116)延伸,所述第一壁板(1116)和所述第三壁板(1118)之间限定出所述安装槽(1111)的敞口,所述止挡部(1114)连接在所述第三壁板(1118)面向所述显示屏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壁板(1116)面向所述第二壁板(1117)的表面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前悬臂(122)远离所述底壁(121)的边缘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三壁板(1118)支撑在所述底壁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边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臂(122)包括相连接并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臂体(1221)和第二臂体(1222),所述第一臂体(1221)与所述底壁(121)连接,所述第二臂体(1222)远离所述第一臂体(1221)的边缘卡入所述第一卡槽;
其中,所述第二臂体(1222)的上表面形成为在朝向所述第一壁板(1116)的方向上向下延伸的导流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边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条(12)还包括与所述底壁(121)连接的弯折部(125),所述弯折部(125)朝向背离所述显示屏一侧延伸并与所述底壁(121)配合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壁板(1118)朝向所述第一壁板(1116)的边缘卡入所述第二卡槽中。
10.一种双边红外智慧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边框结构(1)、显示屏(2)以及电路板(3);所述显示屏(2)设置在所述边框结构(1)上的所述视窗区域中,所述电路板(3)收容在所述边框结构(1)中的安装腔中并与所述显示屏(2)电连接。
CN202321817455.3U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边框结构和双边红外智慧黑板 Active CN220651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7455.3U CN220651436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边框结构和双边红外智慧黑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7455.3U CN220651436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边框结构和双边红外智慧黑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1436U true CN220651436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93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17455.3U Active CN220651436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边框结构和双边红外智慧黑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14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8789B (zh) 具有线路板模组结构的仪表
CN220651436U (zh) 一种边框结构和双边红外智慧黑板
CN209594116U (zh) 一种镶入式双面线路板
CN204829444U (zh) 一种led显示屏灯条及led显示屏
CN209964406U (zh) 一种提高焊锡量的smt贴装用钢网
CN102869186B (zh) 一种柔性印刷线路板与触控屏连接结构
CN211048852U (zh) 智慧黑板安装结构及其组件
CN215435762U (zh) 一种底部支撑框架组件及具有其的互联黑板
CN216527447U (zh) 一种便于更换键盘的收银机
CN110453814A (zh) 一种玻璃安装用的铝合金框架
CN220585670U (zh) 一种用于通信信号机柜的对外通信接口装置
CN214317975U (zh) 一种隐藏固定位的机柜及内窥镜清洗消毒机
CN220700865U (zh) 一种新型挡风网底座结构
CN204726208U (zh) 一种天窗的挡板连接结构
CN211355321U (zh) 洗碗机的下后梁结构及洗碗机
CN218334295U (zh) 一种天线安装结构及机柜
CN210986578U (zh) 一种新型挠性线路板ic焊盘
CN217406060U (zh) 墙内布线专用卡接板
CN208471972U (zh) 一种显示屏连接器导电双面胶
CN217357449U (zh) 线控器固定装置及空调器
CN213399837U (zh) 一种装配结构
CN208113077U (zh) 一种带有安装孔防受损结构的线路板
CN215872315U (zh) 防水型控制器
CN216487112U (zh) Led显示装置的支架及led显示装置
CN212294835U (zh) 一种具有反冲洗功能的雨水收集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