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49475U - 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49475U
CN220649475U CN202321986647.7U CN202321986647U CN220649475U CN 220649475 U CN220649475 U CN 220649475U CN 202321986647 U CN202321986647 U CN 202321986647U CN 220649475 U CN220649475 U CN 220649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reservation
heat
pipe
sensor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866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鸿国
周勇军
张高帅
李艳
禚一
宋树峰
孟繁增
张凤维
孙宏伟
张磊
白青波
张钧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19866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49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49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49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包括传感器和传感器管线,传感器外设置有保温壳体,保温壳体外设置有对其进行防护的保温防护壳体,保温壳体外壁处预留传感器管线能够通过的保温接头,保温防护壳体外壁处预留保温防护接头,所述保温接头与保温管连通,传感器管线穿入到保温管中,保温防护接头与保温防护管连通,所述保温管穿入到保温防护管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拼式的保温上盖、保温下盖实现对传感器的容纳保温,通过保温上盖、保温下盖外壁处的保温接头实现与保温管的连通,从而便于管线进入到保温管中,实现对管线的保温,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保温材料因外漏吸水导致的保温性能下降,同时降低了保温材料老化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力水准传感器的安装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对环境温度敏感,安装在结构物表面时监测数据与环境温度具有相似的波动特性,不能准确反映结构物的真实变形。环境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和空间差异引起的误差通过温度修正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精度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结构变形监测中使用时要对传感器及管线采取保温措施。
目前,在大部分监测项目中采取的保温措施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包括:采用的保温材料性能不稳定,老化速率快,在吸水后保温效果明显下降;保温结构工艺存在缺陷,难以实现传感器与管线的完全保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包括传感器和传感器管线,所述传感器外设置有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外设置有对其进行防护的保温防护壳体,所述保温壳体外壁处预留传感器管线能够通过的保温接头,所述保温防护壳体外壁处预留保温防护接头。
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接头与保温管连通,所述传感器管线穿入到保温管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温防护接头与保温防护管连通,所述保温管穿入到保温防护管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壳体包括保温下盖,保温上盖通过保温盖卡扣扣合在保温下盖上,所述保温下盖、保温上盖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对传感器进行容纳。
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接头包括上半圆柱板和下半圆柱板,所述上半圆柱板设置在保温上盖外壁处,所述下半圆柱板设置在保温下盖外壁处,所述上半圆柱板和下半圆柱板对拼形成中空柱状接头。
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温下盖、保温上盖为柱状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温防护壳体为矩形结构,保温防护壳体包括保温防护下盖,保温防护上盖设置在保温防护下盖上,所述保温防护上盖、保温防护下盖内部形成保护腔,所述保护腔对保温壳体进行容纳。
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温防护上盖、保温防护下盖侧壁处对拼形成密封圈锁扣。
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温防护管外壁处设置有防护管密封圈,所述防护管密封圈由密封圈锁扣进行锁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拼式的保温上盖、保温下盖实现对传感器的容纳保温,通过保温上盖、保温下盖外壁处的保温接头实现与保温管的连通,从而便于管线进入到保温管中,实现对管线的保温。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拼式的保温防护上盖、保温防护下盖实现对保温盖的密封防护,在保温防护管上套防护管密封圈,通过密封圈锁扣实现对防护管密封圈锁紧,从而实现整体的密封,通过保温防护管对保温管进行容纳。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保温材料因外漏吸水导致的保温性能下降,同时降低了保温材料老化速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拆解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流程图;
其中:
1 保温防护上盖 2 保温防护盖连接孔
3 保温防护管 4 保温防护盖固定孔
5 保温防护盖外檐 6 保温防护下盖
7 保温防护盖固定翼 8 防护管密封圈
9 保温管 10 通液管
11 传感器 12 密封垫固定槽
13 密封圈锁扣 14 密封垫
15 保温上盖 16 保温接头
17 保温盖卡扣 18 通气管
19 通信线 20 保温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包括传感器11和传感器管线,所述传感器11外设置有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外设置有对其进行防护的保温防护壳体,所述保温壳体外壁处预留传感器管线能够通过的保温接头16,所述保温防护壳体外壁处预留保温防护接头。
所述保温接头16与保温管9连通,所述传感器管线穿入到保温管9中。
所述保温防护接头与保温防护管3连通,所述保温管9穿入到保温防护管3中。
所述保温壳体包括保温下盖20,保温上盖15通过保温盖卡扣17扣合在保温下盖20上,所述保温下盖20、保温上盖15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对传感器11进行容纳。
所述保温接头16包括上半圆柱板和下半圆柱板,所述上半圆柱板设置在保温上盖15外壁处,所述下半圆柱板设置在保温下盖20外壁处,所述上半圆柱板和下半圆柱板对拼形成中空柱状接头。
所述保温下盖20、保温上盖15为柱状结构。
所述保温防护壳体为矩形结构,保温防护壳体包括保温防护下盖6,保温防护上盖1设置在保温防护下盖6上,所述保温防护上盖1、保温防护下盖6内部形成保护腔,所述保护腔对保温壳体进行容纳。
所述保温防护上盖1、保温防护下盖6侧壁处对拼形成密封圈锁扣13。
所述保温防护管3外壁处设置有防护管密封圈8,所述防护管密封圈8由密封圈锁扣13进行锁紧固定。
具体的,所述保温下盖20、保温上盖15之间采用卡扣的方式进行固定,所述保温下盖20、保温上盖15之间的装配面处形成保温盖卡扣17,通过保温盖卡扣17进行咬合式固定。
具体的,所述传感器管线包括通液管10、通气管18、通信线19,所述通液管10、通气管18、通信线19与传感器11连通。
具体的,所述保温下盖20、保温上盖15内部形成的容纳腔与传感器11的外轮廓相匹配。
具体的,所述保温防护下盖6底部设置有保温防护盖固定翼7,所述保温防护盖固定翼7中形成保温防护盖固定孔4,所述保温防护盖固定孔4用于将保温防护下盖6固定在结构表面。
更为具体的,所述保温防护盖固定翼7为四个,保温防护盖固定翼7两两一组位于保温防护下盖6的两侧。所述保温防护下盖6采用四点式固定。
具体的,所述保温防护上盖1与保温防护下盖6为对称结构。
具体的,所述保温防护上盖1的敞口位置处形成保温防护盖外檐5,所述保温防护盖外檐5用于与保温防护下盖6进行固定,所述保温防护盖外檐5中形成固定用的保温防护盖连接孔2。
优选的,所述保温防护盖连接孔2为四个,采用四点式固定。
具体的,所述保温防护上盖1与保温防护下盖6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结构。
所述保温防护下盖6上端形成密封垫固定槽12,所述密封垫固定槽12中设置有密封垫14。
具体的,相邻的传感器11之间通过通液管10、通气管18和通信线19连接。
具体的,所述保温下盖20、保温上盖15对传感器11的上下表面和部分侧面进行包裹,传感器11之间的管线穿入保温管9实现对管线的包裹,保温管9端部与传感器11的保温接头16嵌入连接,实现传感器11剩余侧面和管线接头的包裹,从而实现传感器11与管线连接后整体的完全保温。
具体的,所述传感器11通过保温壳体进行保温后,保温壳体再通过保温防护上盖1、保温防护下盖6实现密封和防护。保温防护盖固定翼7与监测结构表面通过保温防护盖固定孔4及配套螺栓连接固定,实现传感器11位置固定。
具体的,保温防护管3端部外套有防护管密封圈8,传感器11之间的管线保温后穿入保温防护管3,保温防护管3端部进入保温防护盖内腔,调整防护管密封圈8位置,使其嵌入密封圈锁扣13之间。
保温防护上盖1与保温防护下盖6连接固定时实现对保温防护管端部的锁固和密封。保温防护管3与监测结构表面密贴后间隔一定距离用固定卡扣进行固定。
具体的,传感器管线与传感器11连接前要先外套保温管9,然后再外套保温防护管3,并在保温防护管3端部外套防护管密封圈8,也可提前将保温管9、保温防护管3、防护管密封圈8组装后进行管线保温防护。
具体的,传感器保温盖为硬质保温材料,并具有一定的抗压性;保温管9为软质保温材料,并具有可弯曲性和轴向延展性,可与保温防护管3保持协调变形;传感器保温盖与保温管具有等效的保温性能。
具体的,保温防护管3具有可弯曲性和轴向可延展性,可采用钢丝波纹管,避免监测结构变形较大时端部脱落而出现局部保温和密封失效。
具体的,传感器11顶面与保温上盖15的底面存在空隙时以及保温上盖15顶面与保温防护上盖1的底面存在空隙时,可置入一定厚度的垫片,确保传感器11与保温盖、保温防护盖随结构变形的一致性。
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监测结构现场进行踏勘,进行线路标记,在结构表面钻孔;
B.根据钻孔安装保温防护下盖;
C.根据线路标记敷设传感器管线;
D.将传感器管线穿入到保温管中进行保温;
E.将保温管穿入到保温防护管中进行保温防护;
F.对敷设的传感器管线连通后进行系统调试;
G.安装保温壳体;
H.安装保温防护上盖,完成传感器的保温防护。
具体的,步骤A对监测结构现场进行踏勘,进行线路标记,在结构表面钻孔,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对监测结构现场进行踏勘,根据监测布设方案、现场地形和绕避物分布确定管线敷设线路和传感器安装位置。
然后,根据标记的线路和传感器11安装位置用管线固定卡扣和保温防护下盖6的保温防护盖固定孔4作为标记模具进行钻孔位置标记,并进行结构表面钻孔。
最后,钻孔深度由配套螺栓长度确定,钻孔结束后用吸尘器清理孔口附近及孔内残渣。
具体的,步骤B根据钻孔安装保温防护下盖,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将保温防护盖固定孔4与传感器11安装位置的钻孔对齐,观察与结构表面是否密贴,若不密贴则需要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后重新放置与对齐。
然后,确保保温防护下盖6的密封圈锁扣13的轴向与管线走向一致,用配套螺栓将保温防护下盖6与结构表面固定。
具体的,在固定保温防护下盖6固定后,将一对密封垫14置入保温防护下盖6的密封垫固定槽12内。
具体的,根据标记的管线敷设线路分别敷设通液管10、通气管18、通信线19以及保温管9和保温防护管3,并将管线穿入保温管9内,然后将内置管线的保温管9穿入保温防护管3内,并在保温防护管3端部外套防护管密封圈8。
作为一种参考,也可先将保温管9穿入保温防护管3,保温防护管3端部外套防护管密封圈8后将管线穿入保温管9内。
作为一种参考,也可先将保温管9与保温防护管3提前加工为一体管,端部外套防护管密封圈8后将管线穿入一体管内。
作为一种参考,也可先将保温管9、保温防护管3与管线提前加工为一体管,端部外套防护管密封圈8后进行连通、系统调试和固定。
为了便于安装实施,敷设后分别进行管线、保温管9和保温防护管3两端裁剪,并预留一定长度便于穿管。其中保温防护管3预留长度为敷设后位于保温防护盖内腔且不影响传感器11及传感器保温盖的安装,保温管9的预留长度不低于保温防护管3的预留长度,管线预留长度不低于保温管9预留长度。
具体的,所述管线、保温管9、保温防护管3组装完成后对保温管9和管线进行二次裁剪,以保证保温管9的端部能嵌入保温接头16内部以及管线接头与传感器11的正常连接。
具体的,步骤F对敷设的传感器管线连通后进行系统调试,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将储液装置与传感器11通过管线接头依次对应连接成区段,区段首端传感器11一侧通液管10与储液装置下部连通,通气管18与储液装置上部连通,通信线19与信号采集端连通,确保通液管10、通气管18连通不漏气以及通信线19信号调试正常。
然后,向储液装置注入通液介质,排出通液管10及传感器液腔的所有气体后分别封堵区段末端传感器一侧的通液管接头和通气管接头。
具体的,步骤G安装保温壳体,调试安装传感器,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将保温下盖20开口朝上置于已固定的保温防护下盖6内部,保温下盖20外平面与保温防护下盖6内平面密贴,保温下盖6的保温接头轴向与管线走向保持一致。
然后,将传感器11置于保温下盖6内槽,使传感器11底部平面与保温下盖6内平面密贴,将传感器6两侧的保温管端部嵌入保温接头16内,将保温上盖15与保温下盖20通过保温盖卡扣17连接锁固。
最后,当传感器11顶部平面与保温上盖15内平面有空隙时可在两平面间加一定厚度的垫片。
具体的,步骤H安装保温防护上盖,完成传感器的保温防护,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调整传感器两侧的防护管密封圈8纵向位置使其位于密封圈锁扣13之间,将保温防护上盖1与保温防护下盖6通过保温防护盖连接孔对齐,通过配套螺栓连接锁固。
然后,当保温上盖15外平面与保温防护上盖1内平面有空隙时可在两平面间加一定厚度的垫片,确保传感器与监测结构能一致变形。
最后,使保温防护管3与监测结构表面密贴,间隔一定距离用固定卡扣进行固定,完成储液装置、采集系统及其他组件的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拼式的保温上盖、保温下盖实现对传感器的容纳保温,通过保温上盖、保温下盖外壁处的保温接头实现与保温管的连通,从而便于管线进入到保温管中,实现对管线的保温。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拼式的保温防护上盖、保温防护下盖实现对保温盖的密封防护,在保温防护管上套防护管密封圈,通过密封圈锁扣实现对防护管密封圈锁紧,从而实现整体的密封,通过保温防护管对保温管进行容纳。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保温材料因外漏吸水导致的保温性能下降,同时降低了保温材料老化速率。

Claims (9)

1.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包括传感器(11)和传感器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11)外设置有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外设置有对其进行防护的保温防护壳体,所述保温壳体外壁处预留传感器管线能够通过的保温接头(16),所述保温防护壳体外壁处预留保温防护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接头(16)与保温管(9)连通,所述传感器管线穿入到保温管(9)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防护接头与保温防护管(3)连通,所述保温管(9)穿入到保温防护管(3)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体包括保温下盖(20),保温上盖(15)通过保温盖卡扣(17)扣合在保温下盖(20)上,所述保温下盖(20)、保温上盖(15)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对传感器(11)进行容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接头(16)包括上半圆柱板和下半圆柱板,所述上半圆柱板设置在保温上盖(15)外壁处,所述下半圆柱板设置在保温下盖(20)外壁处,所述上半圆柱板和下半圆柱板对拼形成中空柱状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下盖(20)、保温上盖(15)为柱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防护壳体为矩形结构,保温防护壳体包括保温防护下盖(6),保温防护上盖(1)设置在保温防护下盖(6)上,所述保温防护上盖(1)、保温防护下盖(6)内部形成保护腔,所述保护腔对保温壳体进行容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防护上盖(1)、保温防护下盖(6)侧壁处对拼形成密封圈锁扣(13)。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防护管(3)外壁处设置有防护管密封圈(8),所述防护管密封圈(8)由密封圈锁扣(13)进行锁紧固定。
CN202321986647.7U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 Active CN220649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6647.7U CN220649475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6647.7U CN220649475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49475U true CN220649475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88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86647.7U Active CN220649475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494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649475U (zh) 一种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
CN111609808A (zh) 一种水封隧道油气管道变形监测系统
CN117168407A (zh) 硅压阻式静力水准传感器及管线的保温装置及安装方法
CN111076853A (zh) 一种用于船舶结构应力监测的短基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US2019004124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A Subsea Pipe For Transporting Pressurized Fluids
WO2023193833A1 (zh) 装配式hdpe膜高标准防渗系统渗透系数测定装置和方法
CN209459638U (zh) 工程水准沉降测量仪
CN109282790B (zh) 用于桩基础的并联式深部多点静力水准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5435983A (zh) 外压式密封性能试验装置
CN215718696U (zh) 一种带有图像监控的油井井下监测装置
CN218973626U (zh) 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及振动测量设备
CN213874447U (zh) 隧道衬砌裂缝定点式监测装置
CN212779798U (zh) 一种内燃机车冷却水泵精密检测试验装置
CN210741574U (zh) 一种具有保温夹套的rd楔形流量计
CN109681164B (zh) 一种模拟套损过程的装置
CN216198051U (zh) 一种测井铠装光纤传感器承压保护装置
CN114737958A (zh) 一种地热井测温短节
US20220298912A1 (en) Resin sealed sensor port
CN218724851U (zh) 温度监测装置及埋地管道
CN220416476U (zh) 一种非金属双防护井壁止水密封装置
CN221919327U (zh) 一种光纤光栅位移计安装装置
CN221800864U (zh) 一种穿墙管防腐装置
CN218002602U (zh) 管井水质监测设备
CN221002722U (zh) 一种适用于井下工况的压力自动采集装置
CN216925849U (zh) 一种长期地温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