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49392U - 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49392U
CN220649392U CN202322424848.4U CN202322424848U CN220649392U CN 220649392 U CN220649392 U CN 220649392U CN 202322424848 U CN202322424848 U CN 202322424848U CN 220649392 U CN220649392 U CN 220649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eedom
collision deformation
linear
meas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248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皓然
程辉
张瑞斌
芦荣
胡鑫
吴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chang Jinzheng Apprais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chang Jinzheng Apprais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chang Jinzheng Apprais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chang Jinzheng Apprais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248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49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49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49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协作机构;所述协作机构包括第一线性自由度,所述第一线性自由度用于调节测定机构的空间方位,并带动支护组件及所述测定机构适配化支撑于车辆的外表面;所述测定机构包括至少六个沿同轴向环形阵列式排布的第二线性自由度,所述第二线性自由度连接作用于CCD工业视觉相机对车辆碰撞变形处进行万向角度循环调节,并对车辆碰撞变形处的深度进行检测。CCD工业视觉相机的摄像头外缘还应搭配必要的照明光源;一、客观性和准确性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采用了自动化装置和精确控制,消除了人工操作的主观性影响,使测量过程更加客观和准确。通过各种自由度的控制。

Description

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损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车损评定是指在发生车辆碰撞事故后,通过对受损车辆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和测定,确定损失的范围和程度,从而为保险公司、修理厂以及车主提供参考,进行理赔、修复或者报废决策的过程。
车辆碰撞变形深度的测定在车损评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碰撞事故会导致车辆各部分发生变形,变形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性、机能性以及修复难度。通过测定车辆碰撞变形深度,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车辆的损伤程度,为后续的理赔和修复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碰撞变形深度能够反映事故的严重程度。较深的变形通常暗示着更严重的碰撞,可能需要更大范围的修复工作甚至可能影响车辆的结构完整性。这对于评估事故造成的风险和潜在损失非常重要。并且,通过测定变形深度,可以判断车辆的结构是否还能够得到有效修复。如果变形过于严重,可能会导致车辆无法安全地修复到满足道路安全标准的状态,这时可能需要将车辆视为报废或进行大范围的零部件替换。更重要的,车辆损伤程度的准确测定是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的基础之一。通过对变形深度的测定,保险公司可以更客观地评估损失,为车主提供合理的赔付。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通常在受损车辆上选择一些关键的测量点,通常是车辆各个受损部位的边缘或明显凹陷处。使用皮尺、测量卡尺等测量工具,以及可能需要的标志物等。在选定的测量点,使用工具测量车辆的原始形态与受损形态之间的差异。皮尺通常会被放置在车辆的表面,以测量从未受损的基准点到受损部位最低点的距离,这就是变形深度。测量完毕后,将变形深度数据记录下来。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后续的评估、报告和决策。将测量结果与车辆的结构和安全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变形的程度和对车辆的影响。
但是,经过发明人长期工作与研究发现,传统技术中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亟需解决:
(1)主观性:人工测量容易受到操作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导致测量结果的不一致性。
(2)精确度有限:人工测量的精确度可能不如先进的数字化测量技术,因此在一些精细或复杂的碰撞情况下,可能无法准确捕捉变形的细节。
(3)时间和劳动成本:人工测量需要较多的时间和人力,特别是在需要测量大量点位或多次测量的情况下。
为此,提出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即主观性、精确度有限及时间和劳动成本,并对此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协作机构;所述协作机构包括第一线性自由度,所述第一线性自由度用于调节测定机构的空间方位,并带动支护组件及所述测定机构适配化支撑于车辆的外表面;所述测定机构包括至少六个沿同轴向环形阵列式排布的第二线性自由度,所述第二线性自由度连接作用于CCD工业视觉相机对车辆碰撞变形处进行万向角度循环调节,并对车辆碰撞变形处的深度进行检测。CCD工业视觉相机的摄像头外缘还应搭配必要的照明光源。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该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协作机构、测定机构以及配套的CCD工业视觉相机。协作机构由第一线性自由度组成,该自由度主要用于调节测定机构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位。协作机构同时带动支护组件,将测定机构适配于待测车辆的外表面。测定机构是该装置的核心部件,它由至少六个沿同一轴向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二线性自由度组成。这些自由度与CCD工业视觉相机连接,以便进行对车辆碰撞变形处的深度进行检测。
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可移动于地面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上搭载有所述协作机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该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还配备了一个可移动的移动架,这个移动架可以在地面上自由移动。移动架上安装着上文提到的协作机构,这个协作机构负责控制测定机构的位置和方位。
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协作机构包括基座和星形架,所述基座的中轴处通过球型联轴器铰接有所述星形架,所述星形架的外表面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均匀安装有四个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线性自由度的线性模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协作机构包括基座和星形架。基座通过球型联轴器在中轴处铰接着星形架。星形架的外表面环形阵列均匀地安装有四个线性模组,这些模组用于输出第一线性自由度。
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性模组为油压缓冲器;所述支护组件包括支撑腿和设于所述支撑腿上的吸盘;所述支撑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星形架上,所述油压缓冲器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铰接于所述星形架和所述支撑腿的中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线性模组被设计为油压缓冲器。支护组件由支撑腿和搭载在支撑腿上的吸盘组成。支撑腿的一端通过铰接与星形架相连接,而油压缓冲器的缸体和活塞杆则分别与星形架和支撑腿的中部铰接。在使用时,操作人员缓慢推动移动架,以使吸盘与事故车辆的外表面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星形架的中部,也就是测定机构需要对准车辆碰撞变形的位置,会被调整到正确的位置。随后,吸盘受到力的作用,将这个力传递至油压缓冲器进行缓冲和调节。因为现代汽车的车身造型通常是曲面的,每个支撑腿会停留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从而确保了测定机构的空间位置的准确性。
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腿上安装有第一万向节联轴器,所述支撑腿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联轴器与所述吸盘万向铰接。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腿上安装了第一万向节联轴器。这个第一万向节联轴器通过支撑腿与吸盘实现了万向铰接连接。
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测定机构包括两个相互相对的机架,所述机架相互之间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均匀安装有六个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线性自由度的伺服电缸;所述伺服电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均通过第二万向节联轴器万向铰接于两个所述机架相互相对的各自一面上;一个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所述CCD工业视觉相机,另一个所述机架固设于所述协作机构的所述星形架的中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测定机构由两个相互相对的机架组成。这些机架之间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均匀地安装了六个伺服电缸,这些伺服电缸用于输出第二线性自由度。每个伺服电缸的缸体和活塞杆通过第二万向节联轴器与两个机架相互相对的各自一面连接,实现了伺服电缸的万向铰接。一个机架上安装了CCD工业视觉相机,而另一个机架固定在协作机构的星形架的中部。
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两相邻的两个所述伺服电缸相互之间以V形形状或者倒V形形状的形式均匀排布。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两两相邻的伺服电缸以V形或者倒V形的排布方式均匀地排列。这种排布模式旨在实现每个第二线性自由度的相互交错,以扩大第二线性自由度的行程量并提高运行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客观性和准确性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采用了自动化装置和精确控制,消除了人工操作的主观性影响,使测量过程更加客观和准确。通过各种自由度的控制,本实用新型能够精确定位于车辆碰撞变形处,从而获得准确的深度测量数据。
二、多维度测量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采用了环形阵列排布的伺服电缸和多个自由度的控制,使得测定机构能够在多个方向上进行调整,实现对车辆碰撞变形处深度的全方位测量。这种多维度的能力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信息。
三、时间和劳动成本节约: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通过自动化控制和快速测量装置,能够大幅度减少测量所需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非常有益。
四、适应性广泛: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能够自动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车辆,以及复杂的车身曲面,它在不同类型的车辆和碰撞情况下都能够应用。这种广泛适应性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在汽车损伤评估、事故重建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协作机构和测定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协作机构和测定机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移动架;2、协作机构;201、星形架;202、线性模组;203、支撑腿;204、吸盘;205、第一万向节联轴器;206、基座;3、测定机构;301、机架;302、伺服电缸;303、第二万向节联轴器;304、CCD工业视觉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术语“第一”、“第二”、“对称”、“阵列”等仅用于区分描述与位置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对称”等特征的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同样,对于未以“两个”、“三只”等文字形式对某些特征进行数量限制时,应注意到该特征同样属于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自由度”类的术语均指代至少一个部件的连接关系及施加作用力的关系,例如“线性自由度”指代某部件通过该线性自由度与另一个或多个部件相连并对其施加作用力,使得其能够在一个直线方向上滑动配合或施加力;“转动自由度”指代某个部件至少能够绕一个旋转轴自由旋转,并且可以施加扭矩或承受扭矩。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同时,所有的轴向描述例如X轴向、Y轴向、Z轴向、X轴向的一端、Y轴向的另一端或Z轴向的另一端等,均基于笛卡尔坐标系。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说明书附图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人工操作的主观性,评定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偏差,导致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不高;为此,请参阅图1-4,本具体实施方式将提供相关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协作机构2;协作机构2包括第一线性自由度,第一线性自由度用于调节测定机构3的空间方位,并带动支护组件及测定机构3适配化支撑于车辆的外表面;测定机构3包括至少六个沿同轴向环形阵列式排布的第二线性自由度,第二线性自由度连接作用于CCD工业视觉相机304对车辆碰撞变形处进行万向角度循环调节,并对车辆碰撞变形处的深度进行检测。CCD工业视觉相机304的摄像头外缘还应搭配必要的照明光源。
在本方案中:该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协作机构2、测定机构3以及配套的CCD工业视觉相机304。协作机构2由第一线性自由度组成,该自由度主要用于调节测定机构3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位。协作机构2同时带动支护组件,将测定机构3适配于待测车辆的外表面。测定机构3是该装置的核心部件,它由至少六个沿同一轴向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二线性自由度组成。这些自由度与CCD工业视觉相机304连接,以便进行对车辆碰撞变形处的深度进行检测。
具体的:协作机构2中的第一线性自由度通过精确的运动控制,调节测定机构3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位。这确保了测定机构3可以准确地对准车辆碰撞变形处,以获取准确的测量数据。测定机构3中的第二线性自由度负责万向角度循环调节,以确保CCD工业视觉相机304可以全方位地观察和拍摄车辆碰撞变形区域。CCD工业视觉相机304通过其摄像头外缘搭载必要的照明光源,这些光源提供足够的照明以确保变形区域的清晰可见性。相机利用图像捕获和处理技术,将变形区域的图像传输给后续分析部分。
在本方案中,本装置整体的所有电器元件依靠市电进行供能;具体的,装置整体的电器元件与市电输出端口处通过继电器、变压器和按钮面板等装置进行常规电性连接,以满足本装置的所有电器元件的供能需求。
具体的,本装置的外部还设有一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连接并控制本装置整体的所有电器元件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作为预设值及驱动模式进行驱动;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驱动模式即对应了下文中的相关电器元件之间对应的启停时间间距、转速、功率等输出参数,即满足了下文所述的相关电器元件驱动相关机械装置按其所描述的功能进行运行的需求。
在本方案中,本装置整体的所有电器元件依靠市电进行供能;具体的,装置整体的电器元件与市电输出端口处通过继电器、变压器和按钮面板等装置进行常规电性连接,以满足本装置的所有电器元件的供能需求。
具体的,本装置的外部还设有一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连接并控制本装置整体的所有电器元件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作为预设值及驱动模式进行驱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该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全方位观测能力。协作机构2的调节能力确保了测定机构3能够精准地定位到待测车辆的变形区域。测定机构3的环形阵列式排布和第二线性自由度的循环调节允许相机304对变形处进行多角度的观测,从而捕捉到更多的细节信息。CCD工业视觉相机304的应用使得装置能够以高分辨率获取变形区域的图像。这些图像可用于后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以计算出精确的变形深度数据。此装置适用于车辆损伤评估、保险理赔、事故重建等领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进一步的,CCD工业视觉相机304基于光学成像原理。它能够将捕捉到的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处理这些信号,可以获得图像中的详细信息,包括颜色、形状、纹理等。在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检测中,CCD相机304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S1、图像捕捉:当装置通过自动化控制将CCD相机304定位于待测车辆的碰撞变形区域时,相机会捕捉该区域的图像。
S2、图像处理:捕捉到的图像会被传输到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图像需要用到一些常规且现有的校正、去噪算法,以确保获得准确的图像数据。
S3、特征提取:通过图像处理技术,从图像中提取出与碰撞变形相关的特征,例如变形的凹陷、突起、颜色变化等。
S4、深度测量:提取的特征会被用于分析车辆碰撞变形的深度。通过比较变形前后的特征,可以计算出深度的变化,即车辆碰撞变形的深度。
S5、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CCD工业视觉相机304也可以更换为激光测距仪,虽然激光测距仪无法实现对变形区域的图像的智能检测,但是其也可以进行深度的检测。
进一步的,通过比较变形前后的特征,可以计算出深度的变化,即车辆碰撞变形的深度:
S4.1、图像特征提取:在图像处理阶段,从变形前后的图像中提取出变形区域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颜色、纹理、形状等信息,具体取决于工作人员选择的特征提取方法。这些特征在变形前后可能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可以反映出车辆碰撞变形的深度。
S4.2、特征匹配和对比:将变形前后的特征进行匹配和对比。这可以通过计算特征之间的差异、相似度或变化来实现。例如,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现有的图像配准技术或算法来将两个图像对齐,然后通过像素值的变化来确定变形的深度。
S4.3、像素值差异计算:通过比较变形前后同一像素位置的灰度值或颜色值差异,可以得出特定区域内的像素值变化情况。这些像素值变化可以用来计算深度的变化。较大的像素值变化通常意味着更大的深度变形。
S4.4、校准和标定:为了将像素值差异转换为实际深度值,需要进行校准和标定。这涉及到将像素值差异与已知深度值进行关联,这可以通过测试获得,以将像素值的变化与实际深度之间建立准确的关系。
S4.5、数据解释和可视化:通过上述步骤获得的深度变化数据可以被解释为实际的车辆碰撞变形深度。这些数据可以以数字或图形的形式进行呈现,从而为车辆损伤评估和事故重建提供可视化的结果。
在本申请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2~4:还包括可移动于地面的移动架1,移动架1上搭载有协作机构2。
在本方案中:该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还配备了一个可移动的移动架1,这个移动架可以在地面上自由移动。移动架1上安装着上文提到的协作机构2,这个协作机构2负责控制测定机构3的位置和方位。
具体的:移动架1的存在使得整个装置具备了可移动性,可以轻松地移动到不同的测量场景中。协作机构2控制测定机构3的位置,使其可以精确地调整到不同车辆的碰撞变形区域。这种移动性和定位性的结合,使得装置可以在实际场景中高效地应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这种具备移动架的实施方式赋予了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更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通过在移动架上搭载协作机构2,装置可以在需要的地方快速部署,无需另外安装复杂的支撑结构。这对于现场车辆损伤评估、事故重建等应用场景非常有益。移动架1的移动性允许装置轻松适应不同类型的车辆,不同位置的碰撞变形区域。协作机构2的控制能力确保了测定机构3的准确定位,从而获取准确的测量数据。整个装置在现场操作时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和操作便捷性,为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提供了一个可靠且灵活的解决方案。
在本申请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2~4:协作机构2包括基座206和星形架201,基座206的中轴处通过球型联轴器铰接有星形架201,星形架201的外表面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均匀安装有四个用于输出第一线性自由度的线性模组202。
在本方案中:协作机构2包括基座206和星形架201。基座206通过球型联轴器在中轴处铰接着星形架201。星形架201的外表面环形阵列均匀地安装有四个线性模组202,这些模组用于输出第一线性自由度。
具体的:协作机构2的设计基于球型联轴器和星形架,这种结构使得基座206和星形架201能够在中轴处旋转。星形架201上安装的四个线性模组202与第一线性自由度相连,这些模组可以控制测定机构3在三维空间内的移动。球型联轴器的铰接设计允许星形架201相对于基座206进行旋转运动,同时线性模组202的作用使得星形架201在空间中能够沿第一线性自由度的方向精确移动。这种设计确保了测定机构3可以准确地定位到待测车辆的变形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协作机构2的这种设计使得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具备了更高的精度和灵活性。球型联轴器和星形架的结合提供了多维度的运动能力,可以调整测定机构3的位置和方位,以适应不同车辆的不同变形区域。线性模组202的使用使得第一线性自由度的控制更为精确,能够实现微小的调整。这种设计允许装置在进行碰撞变形深度测量时,更加准确地定位和测量车辆受损区域。整体而言,这个实施方式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和精度,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本申请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2~4:线性模组202为油压缓冲器;支护组件包括支撑腿203和设于支撑腿203上的吸盘204;支撑腿203的一端铰接于星形架201上,油压缓冲器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铰接于星形架201和支撑腿203的中部。
在本方案中:线性模组202被设计为油压缓冲器。支护组件由支撑腿203和搭载在支撑腿203上的吸盘204组成。支撑腿203的一端通过铰接与星形架201相连接,而油压缓冲器的缸体和活塞杆则分别与星形架201和支撑腿203的中部铰接。在使用时,操作人员缓慢推动移动架1,以使吸盘204与事故车辆的外表面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星形架201的中部,也就是测定机构3需要对准车辆碰撞变形的位置,会被调整到正确的位置。随后,吸盘204受到力的作用,将这个力传递至油压缓冲器进行缓冲和调节。因为现代汽车的车身造型通常是曲面的,每个支撑腿203会停留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从而确保了测定机构3的空间位置的准确性。
具体的:使用油压缓冲器作为线性模组202的设计,可以实现对测定机构3的平稳调节。当吸盘204与车辆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力会通过支撑腿203传递至油压缓冲器。油压缓冲器能够通过调节液压缸内的液体流动,实现测定机构3的位置微调,确保对准碰撞变形处。支撑组件的设计使得装置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稳定地固定在车辆表面,而油压缓冲器的使用可以在实现对准的同时,确保测定机构3的调节过程平稳且可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这种实施方式强调了测量装置在现场操作中的灵活性和准确性。通过油压缓冲器和吸盘的协作,装置可以在与车辆表面接触的过程中实现稳定的调节,以及对准变形区域。支撑组件的设计保证了装置的牢固固定,使得测定过程更加稳定。在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过程中,这种实施方式可以高效地实现对准和测量,尤其是在处理车身曲面造型时。这提升了装置的实际可用性,适用于多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车辆。
在本申请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2~4:支撑腿203上安装有第一万向节联轴器205,支撑腿203通过第一万向节联轴器205与吸盘204万向铰接。
在本方案中:支撑腿203上安装了第一万向节联轴器205。这个第一万向节联轴器205通过支撑腿203与吸盘204实现了万向铰接连接。
具体的:第一万向节联轴器205的设计允许支撑腿203与吸盘204之间在多个方向上进行铰接连接。这种铰接连接的机制使得吸盘204能够自由地适应车辆表面的曲面,而不会因为不同的角度和方向造成位置的不匹配。支撑腿203的第一万向节联轴器205的铰接连接,允许吸盘204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进行调整。这使得装置在与车辆表面接触时,能够自适应地调整到最佳的姿态,从而确保了测定机构3对准碰撞变形区域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这种实施方式通过第一万向节联轴器205的使用,加强了装置与车辆表面的连接适应性。吸盘204可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自由调整,以适应车辆表面的不规则变化。这种设计提高了装置在现场操作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在处理不同形状和曲面的车辆时。这种万向铰接连接机制使得装置能够更加准确地对准变形区域,获取准确的测量数据。这对于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因为车辆表面的曲线和造型通常是多变的。总体而言,这种设计增强了装置的适应性和操作性,使其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够可靠地执行测量任务。
在本申请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2~4:测定机构3包括两个相互相对的机架301,机架301相互之间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均匀安装有六个用于输出第二线性自由度的伺服电缸302;伺服电缸302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均通过第二万向节联轴器303万向铰接于两个机架301相互相对的各自一面上;一个机架301上安装有CCD工业视觉相机304,另一个机架301固设于协作机构2的星形架201的中部。
在本方案中:测定机构3由两个相互相对的机架301组成。这些机架301之间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均匀地安装了六个伺服电缸302,这些伺服电缸用于输出第二线性自由度。每个伺服电缸302的缸体和活塞杆通过第二万向节联轴器303与两个机架301相互相对的各自一面连接,实现了伺服电缸的万向铰接。一个机架301上安装了CCD工业视觉相机304,而另一个机架301固定在协作机构2的星形架201的中部。
具体的:测定机构3的设计基于两个相互相对的机架301,这种结构使得伺服电缸302能够在各个方向上进行运动。伺服电缸302的安装在环形阵列中确保了在不同方向上都能够输出第二线性自由度的运动。每个伺服电缸302的缸体和活塞杆通过第二万向节联轴器303与机架301连接,使得伺服电缸能够在多个方向上铰接。这种设计允许测定机构3实现全方位的运动,从而实现对车辆碰撞变形处的深度进行准确的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这个实施方式通过机架301、伺服电缸302和第二万向节联轴器303的组合,实现了对碰撞变形处深度的多维度检测。伺服电缸302的控制能力使得装置能够在各个方向上实现精确的运动,对变形区域进行全方位的探测。CCD工业视觉相机304的安装使得装置能够获取变形区域的图像数据,而机架301的固定在协作机构2的星形架201上则确保了测定机构3的准确定位。这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测量解决方案,适用于多种复杂的车辆碰撞变形场景,为车辆损伤评估和事故分析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
在本申请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2~4:两两相邻的两个伺服电缸302相互之间以V形形状或者倒V形形状的形式均匀排布。
在本方案中:两两相邻的伺服电缸302以V形或者倒V形的排布方式均匀地排列。这种排布模式旨在实现每个第二线性自由度的相互交错,以扩大第二线性自由度的行程量并提高运行精度。
具体的:排布伺服电缸302成V形或者倒V形的形状,旨在优化每个第二线性自由度的运动范围和行程量。当伺服电缸302按照这种方式排列时,它们的运动路径呈交错状,使得相邻的伺服电缸可以协同工作,实现更大的运动范围。这种排布模式的另一个优势是增加了系统的运行精度。通过使伺服电缸302的运动路径交错,装置能够更加均匀地分配力量,减少了单个伺服电缸所需的运动范围,从而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这种排布模式在实施方式中的应用有助于优化测定机构3的运动性能。通过V形或者倒V形的排布,每个第二线性自由度都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扩大行程量并提高运行的精度。这种排布方式的使用增加了装置在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中的灵活性和精确性。伺服电缸302的交错运动使得装置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车辆表面形状,为碰撞变形区域的深度测量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整体而言,这个实施方式优化了装置的性能,适用于更多不同类型的车辆和碰撞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实际应用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协作机构(2);
所述协作机构(2)包括第一线性自由度,所述第一线性自由度用于调节测定机构(3)的空间方位,并带动支护组件及所述测定机构(3)适配化支撑于车辆的外表面;
所述测定机构(3)包括至少六个沿同轴向环形阵列式排布的第二线性自由度,所述第二线性自由度连接作用于CCD工业视觉相机(304)对车辆碰撞变形处进行万向角度循环调节,并对车辆碰撞变形处的深度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移动于地面的移动架(1),所述移动架(1)上搭载有所述协作机构(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协作机构(2)包括基座(206)和星形架(201),所述基座(206)的中轴处通过球型联轴器铰接有所述星形架(201),所述星形架(201)的外表面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均匀安装有四个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线性自由度的线性模组(2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模组(202)为油压缓冲器;
所述支护组件包括支撑腿(203)和设于所述支撑腿(203)上的吸盘(204);
所述支撑腿(20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星形架(201)上,所述油压缓冲器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铰接于所述星形架(201)和所述支撑腿(203)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03)上安装有第一万向节联轴器(205),所述支撑腿(203)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联轴器(205)与所述吸盘(204)万向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机构(3)包括两个相互相对的机架(301),所述机架(301)相互之间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均匀安装有六个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线性自由度的伺服电缸(302);
所述伺服电缸(302)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均通过第二万向节联轴器(303)万向铰接于两个所述机架(301)相互相对的各自一面上;
一个所述机架(301)上安装有所述CCD工业视觉相机(304),另一个所述机架(301)固设于所述协作机构(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两相邻的两个所述伺服电缸(302)相互之间以V形形状或者倒V形形状的形式均匀排布。
CN202322424848.4U 2023-09-07 2023-09-07 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 Active CN220649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4848.4U CN220649392U (zh) 2023-09-07 2023-09-07 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4848.4U CN220649392U (zh) 2023-09-07 2023-09-07 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49392U true CN220649392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86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24848.4U Active CN220649392U (zh) 2023-09-07 2023-09-07 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493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70286B (zh) 基于工业机器人和单目相机的定轴运动刚体空间位置识别方法
CN100510614C (zh) 大型锻件的激光雷达在线三维测量装置与方法
JP6445274B2 (ja) ストリンガの非破壊検査のための装置
CN103492834B (zh) 用于检测回转部件质量的自动器具及检验方法
CN210741384U (zh) 二维传感器与三维传感器融合的机器人视觉测量系统
CN113155047B (zh) 长距离孔距测量装置、方法、存储介质、设备及轨道车辆
CN110763136B (zh) 一种高精度三维工件尺寸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2097642B (zh) 一种三维十字交叉孔位置度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CN112325778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超视场工件全尺寸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2924068A (zh) 一种电连接器插拔力保持力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6348416U (zh) 一种铆钉质检设备及其图像及轮廓采集设备
CN220649392U (zh) 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
CN205941401U (zh) 曲面零件表面轮廓损伤分析装置
CN117232432A (zh) 一种叶片三维轮廓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11397543A (zh) 一种全自动点焊电极对中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5876122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6087222A (zh) 晶圆暗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3874165U (zh) 一种波纹管波形测试装置
CN212872019U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轮毂中心花键套浇铸品质检测设备
CN110421508B (zh) 一种汽车门铰链类零件的自动检具
CN112815856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座椅滑轨轨体检测装置
CN220983153U (zh) 一种pcb生产用fqc执行工作站
CN219245684U (zh) 一种检修装置
CN218157599U (zh) 检测装置及自动光学检测设备
CN109211141A (zh) 一种三维扫描仪校正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