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48001U - 一种照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照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48001U
CN220648001U CN202322051869.6U CN202322051869U CN220648001U CN 220648001 U CN220648001 U CN 220648001U CN 202322051869 U CN202322051869 U CN 202322051869U CN 220648001 U CN220648001 U CN 220648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fixed
electric wire
thick bamboo
storag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518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丹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20518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48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48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48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照明设备,包括蓄电池盒,所述蓄电池盒的正上方设有灯筒,灯筒的一端设有第一电线,第一电线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盒相连接,灯筒设有第一电线的一端外壁对称固定有固定轴,两个所述固定轴的外侧转动套接有支架,支架的底部与蓄电池盒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推手推动两个连接套沿着滑杆按照远离支架方向移动,当定位块与支架顶部外壁的凹槽脱离后,即可控制灯筒在两个支架之间稳定转动调节,实现对灯筒角度的调节,便于精准补光,而且凹槽等等角度开设有多个,便于松开推杆后,在弹簧作用下使定位块重新卡入另一凹槽中,能够对灯筒进行再次定位,实现照明角度的稳定调节,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照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车辆工程主要研究车辆的组成构造、设计方法、质量检测等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轨道交通中,就需要定期安排检修人员对轨道车辆以及轨道进行巡查检修,由于工作环境较为昏暗,因此检修人员都是使用照明设备进行补光,以确保环境亮度,从而避免出现遗漏。
在公开号为CN218914606U的中国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太阳能手提灯,太阳能手提灯造型美观,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两个发光体分别位于提手挂板两侧位置,使得两个发光体能够呈竖直状或水平状的任意角度进行照明,当两个发光体呈竖直状时,能够隐藏其表面的太阳能充电板,从而隐藏和保护太阳能充电板,美观且不占用空间,同时也能够避免太阳能充电板不使用时发生磕碰的现象;
但是上述对比文件中所提出的手提灯在实际检修使用的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装置不具有聚光增亮的功能,在进行车辆或轨道某处的检修时,不便于将光线朝向同一处进行汇聚,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不便于对故障处进行更清晰的观察,会增加检修难度。因此,急需对现有的照明设备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照明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聚光增亮功能的照明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照明设备,其包括:
蓄电池盒,所述蓄电池盒的正上方设有灯筒,灯筒的一端设有第一电线,第一电线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盒相连接,灯筒设有第一电线的一端外壁对称固定有固定轴,两个所述固定轴的外侧转动套接有支架,支架的底部与蓄电池盒固定连接,灯筒的中部外侧设有角度定位组件;
聚光组件,所述聚光组件设于灯筒远离第一电线的一端外侧,聚光组件包括转动套接于灯筒外侧的套环,套环的内侧固定设有透明防护片和反光罩,反光罩远离透明防护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座,所述灯筒的内部连接有第二电线,第二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灯杆,灯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灯座,螺纹座螺纹套设于灯杆的外侧,灯杆的外壁设有与螺纹座匹配的外螺纹结构,所述灯杆限位滑动设置在灯筒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提手,所述支架的顶部外壁以与固定轴的转动连接处为中心阵列开设有多个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角度定位组件包括滑杆、连接套、弹簧、推手和定位块,滑杆的外侧滑动套设有连接套和弹簧,两个所述连接套分别与推手的两端固定相连,连接套靠近固定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滑杆固定安装在灯筒的外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块远离连接套的一端延伸至支架顶部外壁开设的凹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反光罩靠近透明防护片的一端直径大于远离透明防护片的一端直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灯杆远离灯座的一端外侧固定套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内部均贯穿设有导向杆,固定杆与导向杆滑动连接,导向杆的两端均固定于灯筒的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
在确定故障处后,可手动转动套环,使其带动反光罩和螺纹座同步旋转,由于灯杆外壁设有与螺纹座匹配的外螺纹结构,因此此时在螺纹座旋转过程中,能够控制灯杆、灯座和固定杆同步沿着导向杆稳定的按照远离透明防护片方向移动,使灯座收缩至反光罩最深处,从而能够对灯座所发出的光线起到汇聚的作用,达到聚光增亮的目的,能够对故障处进行充分补光,使视线明亮,有利于故障检修;
通过推手推动两个连接套沿着滑杆按照远离支架方向移动,当定位块与支架顶部外壁的凹槽脱离后,即可控制灯筒在两个支架之间稳定转动调节,实现对灯筒角度的调节,便于精准补光,而且凹槽等等角度开设有多个,便于松开推杆后,在弹簧作用下使定位块重新卡入另一凹槽中,能够对灯筒进行再次定位,实现照明角度的稳定调节,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现针对附图进行如下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角度定位组件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灯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聚光状态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蓄电池盒;2、灯筒;3、第一电线;4、固定轴;5、支架;6、提手;7、凹槽;8、角度定位组件;801、滑杆;802、连接套;803、弹簧;804、推手;805、定位块;9、聚光组件;901、套环;902、透明防护片;903、反光罩;904、螺纹座;10、第二电线;11、灯杆;12、灯座;13、固定杆;14、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照明设备,其包括:
蓄电池盒1,蓄电池盒1的正上方设有灯筒2,灯筒2的一端设有第一电线3,第一电线3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盒1相连接,灯筒2设有第一电线3的一端外壁对称固定有固定轴4,两个固定轴4的外侧转动套接有支架5,支架5的底部与蓄电池盒1固定连接,灯筒2的中部外侧设有角度定位组件8;
聚光组件9,聚光组件9设于灯筒2远离第一电线3的一端外侧,聚光组件9包括转动套接于灯筒2外侧的套环901,套环901的内侧固定设有透明防护片902和反光罩903,反光罩903远离透明防护片9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座904,灯筒2的内部连接有第二电线10,第二电线10的另一端连接有灯杆11,灯杆11的另一端固定有灯座12,螺纹座904螺纹套设于灯杆11的外侧,灯杆11的外壁设有与螺纹座904匹配的外螺纹结构,灯杆11限位滑动设置在灯筒2内。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固定轴4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提手6,支架5的顶部外壁以与固定轴4的转动连接处为中心阵列开设有多个凹槽7;
利用多个凹槽7的开设,便于利用角度定位组件8对灯筒2的补光照明角度进行固定。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角度定位组件8包括滑杆801、连接套802、弹簧803、推手804和定位块805,滑杆801的外侧滑动套设有连接套802和弹簧803,两个连接套802分别与推手804的两端固定相连,连接套802靠近固定轴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805,滑杆801固定安装在灯筒2的外壁上;
通过滑杆801的设置,便于连接套802的滑动调节稳定性,并且在推手804的作用下,便于控制位于灯筒2两侧的连接套802同步移动调节。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定位块805远离连接套802的一端延伸至支架5顶部外壁开设的凹槽7中;
利用定位块805的一端延伸至凹槽7中,即可对灯筒2的角度进行固定,也便于对灯筒2的角度进行便捷调整。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反光罩903靠近透明防护片902的一端直径大于远离透明防护片902的一端直径;
在控制套环901带动反光罩903以及螺纹座904同步旋转调节时,即可控制灯杆11和灯座12滑动伸缩,通过调节灯座12在反光罩903内的位置,能够实现对该照明设备聚光度的调节。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灯杆11远离灯座12的一端外侧固定套接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两端内部均贯穿设有导向杆14,固定杆13与导向杆14滑动连接,导向杆14的两端均固定于灯筒2的内壁上;
利用固定杆13以及导向杆14的设置,便于在螺纹座904旋转时可使灯杆11稳定滑动而不会出现跟随旋转的情况,便于对灯杆11和灯座12位置的稳定控制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首先将该照明设备摆放于地面上,随后利用推手804控制位于灯筒2两侧的两个连接套802带动定位块805同步按照远离支架5方向移动,当定位块805与支架5顶部外壁的凹槽7脱离后,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补光的方向对灯筒2的照明角度进行调节,便于更精准的进行补光照明,在灯筒2角度调节完毕后,松开推手804,在弹簧803作用下使定位块805重新卡入另一凹槽7中,能够对灯筒2进行再次定位,实现照明角度的稳定调节,便于使用;
当故障处较深而光线不足时,还能够手动旋转套接于灯筒2端部外侧的套环901,使套环901带动反光罩903和螺纹座904同步旋转,由于灯杆11外壁设有与螺纹座904匹配的外螺纹,因此当螺纹座904旋转时,能够控制灯杆11、灯座12和固定杆13同步沿着导向杆14按照远离透明防护片902的方向移动,使灯座12收缩至反光罩903的最深处如图5中所示状态,从而能够对灯座12所发出的光线起到汇聚的作用,达到聚光增亮的目的,能够对故障处进行充分补光,使视线明亮,有利于故障检修,灯座12距离透明防护片902越近,则照明范围越大,光线强度逐渐减弱,反之,灯座12距离透明防护片902越远,则照明范围越小,光线强度逐渐增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满足不同环境下对照明强度的需求。

Claims (6)

1.一种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电池盒(1),所述蓄电池盒(1)的正上方设有灯筒(2),灯筒(2)的一端设有第一电线(3),第一电线(3)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盒(1)相连接,灯筒(2)设有第一电线(3)的一端外壁对称固定有固定轴(4),两个所述固定轴(4)的外侧转动套接有支架(5),支架(5)的底部与蓄电池盒(1)固定连接,灯筒(2)的中部外侧设有角度定位组件(8);
聚光组件(9),所述聚光组件(9)设于灯筒(2)远离第一电线(3)的一端外侧,聚光组件(9)包括转动套接于灯筒(2)外侧的套环(901),套环(901)的内侧固定设有透明防护片(902)和反光罩(903),反光罩(903)远离透明防护片(9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座(904),所述灯筒(2)的内部连接有第二电线(10),第二电线(10)的另一端连接有灯杆(11),灯杆(11)的另一端固定有灯座(12),螺纹座(904)螺纹套设于灯杆(11)的外侧,灯杆(11)的外壁设有与螺纹座(904)匹配的外螺纹结构,所述灯杆(11)限位滑动设置在灯筒(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4)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提手(6),所述支架(5)的顶部外壁以与固定轴(4)的转动连接处为中心阵列开设有多个凹槽(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定位组件(8)包括滑杆(801)、连接套(802)、弹簧(803)、推手(804)和定位块(805),滑杆(801)的外侧滑动套设有连接套(802)和弹簧(803),两个所述连接套(802)分别与推手(804)的两端固定相连,连接套(802)靠近固定轴(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805),所述滑杆(801)固定安装在灯筒(2)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805)远离连接套(802)的一端延伸至支架(5)顶部外壁开设的凹槽(7)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903)靠近透明防护片(902)的一端直径大于远离透明防护片(902)的一端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11)远离灯座(12)的一端外侧固定套接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两端内部均贯穿设有导向杆(14),固定杆(13)与导向杆(14)滑动连接,导向杆(14)的两端均固定于灯筒(2)的内壁上。
CN202322051869.6U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照明设备 Active CN220648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1869.6U CN220648001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照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1869.6U CN220648001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照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48001U true CN220648001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94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51869.6U Active CN220648001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照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48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72225U (zh) 一种可以调节照明角度的吸顶灯
CN111765402A (zh) 一种具有防眩装置的探照灯
CN220648001U (zh) 一种照明设备
CN220061483U (zh) 一种角度可调式灯泡
CN209744165U (zh) 一种便于调光的6头方形组合式投光灯
CN208817237U (zh) 一种光照角度及光照范围可调式路灯
CN214890841U (zh) 一种灯板组件以及支架灯
CN115199976A (zh) 一种能够调节照射范围的led照明装置
CN108800021A (zh) 一种新能源高效太阳能路灯及其照明系统
CN108799929A (zh) 照明范围可调的照明装置
CN111550705B (zh) 一种室内防炫目led照明灯
CN207815112U (zh) 一种出光焦距可调的庭院灯
CN213513522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照明灯
CN220551831U (zh) 一种可调节光束扩散角的投光灯
CN220169241U (zh) 一种节能型伸缩式太阳能路灯
CN220038232U (zh) 一种实用性强的调焦调色温轨道灯
CN211902472U (zh) 一种多场景调节的led灯具
CN219389590U (zh) 一种超小角度探照灯
CN110242897A (zh) 一种防破坏安全型路灯
CN215636758U (zh) 一种灯架方便调节的led灯珠
CN220186726U (zh) 一种太阳能城市照明灯
CN112722185B (zh) 一种杆式照明设备的使用控制方法
CN210398626U (zh) 一种多角度的节能型照明装置
CN221076339U (zh) 一种可调节冷库月台专用灯
CN216131841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后阅读灯卡接配光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