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43299U - 电泳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43299U
CN220643299U CN202322147915.2U CN202322147915U CN220643299U CN 220643299 U CN220643299 U CN 220643299U CN 202322147915 U CN202322147915 U CN 202322147915U CN 220643299 U CN220643299 U CN 220643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ld
electrophoresis
pipe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479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长海
朱奎
杨全
陆守耀
汤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 Ding Electronical Technology Jia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 Ding Electronical Technology Jia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 Ding Electronical Technology Jia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 Ding Electronical Technology Jia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479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43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43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43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电泳装置包括电泳箱、换热管、升温机构和降温机构,电泳箱中开设有收容槽,收容槽用于容纳电泳液与产品以进行电泳;换热管设于收容槽内,换热管设有两个进液口和两个出液口;升温机构设于电泳箱的一侧,升温机构与换热管的一进液口和一出液口连接,用于在电泳液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向换热管内通制热剂以对电泳液进行加热,使得电泳液的温度升至预设值;降温机构设于电泳箱的一侧且与升温机构间隔设置,降温机构与换热管的另一进液口和另一出液口连通,用于在电泳液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向换热管通制冷剂以对电泳液进行吸热,使得电泳液的温度降至预设值。上述电泳装置能够随时进行调节温度,以实现在恒温范围内进行电泳。

Description

电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泳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产品进行电泳涂漆前通常会先进行工艺开发,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在恒温条件下对产品进行电泳。目前,通常将用于电泳产品的电泳槽置于恒温的空间中,然而,通过将电泳槽置于恒温室中的方式调节温度不佳,不能及时控制电泳液的温度,从而影响产品的电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电泳装置,能够在电泳过程中及时调节温度,以实现在恒温范围内进行电泳,从而保证电泳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泳装置,所述电泳装置包括电泳箱、换热管升温机构和降温机构,所述电泳箱中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容纳电泳液与产品以进行电泳;所述换热管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换热管设有两个进液口和两个出液口;所述升温机构设于所述电泳箱的一侧,所述升温机构与所述换热管的一所述进液口和一所述出液口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泳液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向所述换热管内通制热剂以对所述电泳液进行加热,使得所述电泳液的温度升至所述预设值;所述降温机构设于所述电泳箱的一侧,且与所述升温机构间隔设置,所述降温机构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所述进液口和另一所述出液口连通,用于在所述电泳液的温度高于所述预设值时向所述换热管通制冷剂以对所述电泳液进行吸热,使得所述电泳液的温度降至所述预设值。
上述电泳装置具有升温机构和降温机构,能够在产品开发阶段随时调试电泳液的温度,当电泳液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升温机构向换热管内通入制热剂,制热剂在换热管内换热以对电泳液进行加热,当电泳液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降温机构向换热管内通入制冷剂,制冷剂在换热管内换热以对电泳液进行降温。通过升温机构和降温机构能够及时调节电泳液的温度,使得电泳装置始终在恒温范围内对产品进行电泳,从而提高产品的电泳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温机构包括制热组件、热抽液泵、热抽液管、热连通管、热回流管和热回流开关;所述制热组件设于所述电泳箱的一侧,所述制热组件设有热储液槽,所述热储液槽用于容纳所述制热剂并对所述制热剂进行加热;所述热抽液泵设于所述制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热抽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热组件和所述热抽液泵连接;所述热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一所述进液口和所述热抽液泵连接;所述热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一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热储液槽的槽壁连接;所述热回流开关设于所述热回流管,用于在所述换热管通所述制热剂时打开,所述热储液槽内的所述制热剂在所述热抽液泵的作用下经由所述热抽液管和所述热连通管流入所述换热管以使温度低于所述预设值的所述电泳液升温至所述预设值,所述制热剂经过所述热回流管流回所述热储液槽,或所述热回流开关在所述换热管通所述制冷剂时闭合以避免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热储液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热组件包括热储液件和加热件;所述热储液槽设于所述热储液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热储液槽内,用于对所述制热剂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冷储液件、制冷回路和连通回路;所述冷储液件设于所述热储液件的一侧,所述冷储液件开设有冷储液槽,所述冷储液槽用于容纳所述制冷剂;所述制冷回路与所述冷储液件的所述冷储液槽连通,所述制冷回路用于对流入所述制冷回路中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制冷,并使制冷后的所述制冷剂回流至所述冷储液槽;所述连通回路与所述制冷回路、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连通回路用于使所述制冷回路中的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换热管,以使温度高于所述预设值的所述电泳液降温至所述预设值,所述连通回路还与所述冷储液槽连通,用于使所述制冷剂回流至所述冷储液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回路包括制冷机组、冷连接管、冷抽液泵、冷抽液管、第一冷回流管和第一冷回流开关;所述制冷机组设于所述冷储液件的一侧,所述制冷机组用于对所述制冷剂制冷;所述冷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储液件和所述制冷机组连接,所述冷连接管用于使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制冷机组;所述冷抽液泵设于所述冷储液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制冷机组间隔设置;所述冷抽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冷机组和所述冷抽液泵连接;所述第一冷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抽液泵和所述冷储液件连接;所述第一冷回流开关设于所述第一冷回流管,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回流管的通断;其中,所述第一冷回流开关打开,所述冷储液槽内的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冷抽液泵的作用下经由所述冷连接管进入所述制冷机组内进行制冷,并经由所述第一冷回流管回流至所述冷储液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回路包括冷连通管、冷连通开关、第二冷回流管和第二冷回流开关,所述冷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所述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冷回流管连接,且所述冷连通管与所述第一冷回流管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冷回流开关和所述冷抽液泵之间,所述冷连通管用于将所述制冷剂引流至所述换热管;所述冷连通开关设于所述冷连通管,用于在所述第一冷回流开关打开时闭合,使得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第一冷回流管并回流至所述冷储液槽,以对所述制冷剂循环制冷,或在所述第一冷回流开关闭合时打开,使得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换热管以对所述电泳液吸热使得所述电泳液温度降至所述预设值;所述第二冷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出液口和所述冷储液件连接;所述第二冷回流开关设于所述第二冷回流管,用于在所述第一冷回流开关和所述热回流开关闭合时打开,使得所述换热管内的所述制冷剂回流至所述冷储液槽,或在所述冷连通开关闭合而所述热回流开关打开时闭合,使得所述换热管内的所述制热剂回流至所述热储液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泳箱包括箱体和溢流件;所述收容槽设于所述箱体;所述溢流件设于所述收容槽内,以将所述收容槽划分为电泳槽和溢流槽,所述电泳槽用于收容所述产品以对所述产品进行电泳,所述换热管设于所述电泳槽内,所述溢流件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用于连通所述电泳槽和所述溢流槽,以使所述电泳槽中的杂质溢流至所述溢流槽;所述电泳装置还包括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与所述箱体连接,用于过滤溢流至所述溢流槽内的所述电泳液中的所述杂质,并使过滤后的所述电泳液回流至所述电泳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泵、过滤抽液管、过滤件、过滤连通管和过滤回流管;所述过滤泵设于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过滤抽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溢流槽连通,所述过滤抽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泵连接;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过滤泵的一侧,用于过滤所述电泳液中的所述杂质;所述过滤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件和所述过滤泵连接;所述过滤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电泳槽连通,所述过滤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件连接;其中,所述溢流槽内的所述电泳液在所述过滤泵的作用下经由所述过滤抽液管、所述过滤连通管流入所述过滤件进行过滤,并经由所述过滤回流管回流至所述电泳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回流管包括回流主管和回流支管;所述回流主管的一端与所述过滤件连接;所述回流支管与所述回流主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回流支管设于所述电泳槽内,且与所述换热管间隔设置,所述回流支管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箱体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泳装置还包括第一测液件、第二测液件、第三测液件、第一测温件、第二测温件和第三测温件;所述第一测液件设于所述箱体,用于测量所述收容槽内的所述电泳液的液位;所述第二测液件设于所述热储液件,用于测量所述热储液槽内的所述制热剂的液位;所述第三测液件设于所述冷储液件,用于测量所述冷储液槽内的所述制冷剂的液位;所述第一测温件设于所述箱体,用于测量所述收容槽内的所述电泳液的温度;所述第二测温件设于所述热储液件,用于测量所述热储液槽内的所述制热剂的温度;所述第三测温件设于所述冷储液件,用于测量所述冷储液槽内的所述制冷剂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泳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泳装置中换热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泳装置中制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泳装置中升温机构、第二测温件和第二测液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泳装置中降温机构、第三测液件和第三测温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泳装置中过滤机构和电泳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过滤机构中过滤回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泳装置 100
电泳箱 10
箱体 11
收容槽 111
电泳槽 112
溢流槽 113
阴极件 12
阳极件 13
溢流件 14
溢流孔 141
换热管 20
进液管 21
进液口 211
出液管 22
出液口 221
盘管 23
升温机构 30
制热组件 31
热储液件 311
热储液槽 3111
加热件 312
热抽液泵 32
热抽液管 33
热连通管 34
热回流管 35
热回流开关 36
热连通开关 37
降温机构 40
冷储液件 41
冷储液槽 411
制冷回路 42
制冷机组 421
冷连接管 422
冷抽液泵 423
冷抽液管 424
第一冷回流管 425
第一冷回流开关 426
连通回路 43
冷连通管 431
冷连通开关 432
第二冷回流管 433
第二冷回流开关 434
过滤机构 50
过滤泵 51
过滤抽液管 52
过滤件 53
过滤连通管 54
过滤回流管 55
回流主管 551
回流支管 552
通孔 553
控制器 60
整流机 70
机架 80
滑轮 81
第一测液件 90
第二测液件 91
第一液位计 911
第二液位计 912
第三测液件 92
第一测温件 93
第二测温件 94
第三测温件 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泳装置100,可用于微弧氧化和阳极氧化等工艺。电泳装置100包括电泳箱10、换热管20、升温机构30、降温机构40、过滤机构50、控制器60、整流机70和机架80。机架80用于支撑电泳箱10、升温机构30、降温机构40、过滤机构50、控制器60和整流机70,由于机架80上集成了电泳箱10、升温机构30、降温机构40、过滤机构50等机构,因此,电泳装置100采用了一体化结构设置,体积小巧,节约了占地面积。机架80的底部设有滑轮81,使得电泳装置100能够随意移动。
请参阅图1和图2,电泳箱10上设有收容槽111,收容槽111用于容纳电泳液以及产品,电泳箱10能够对产品进行电泳。换热管20设于收容槽111内,换热管20上设有两个进液口211和两个出液口221,升温机构30设于电泳箱10的一侧且与其中一进液口211和一出液口221连接,升温机构30用于向换热管20内通制热剂(图未示),制热剂流入换热管20内后,制热剂向电泳液传递热量,以对电泳液进行加热。从进液口211流入换热管20内的制热剂最终会从出液口221流回至升温机构30,以形成制热剂流动的循环回路,当制热剂在该回路中循环流动时,便能够对电泳液不停地进行加热。其中,制热剂可为热水。
降温机构40设于电泳箱10的一侧,且与升温机构30间隔设置,降温机构40与换热管20的另一进液口211和另一出液口221连接,降温机构40向换热管20内通入制冷剂,进入换热管20的制冷剂开始吸收热量,从而对电泳液进行降温。从进液口211流入换热管20内的制冷剂最终会从出液口221流回至降温机构40,以形成制冷剂流动的循环回路,当制冷剂在该回路中循环流动时,便能够对电泳液不停地进行降温。其中,制冷剂为冷水。
在对产品电泳过程中,为使电泳涂漆达到最佳效果,通常需要将电泳液的温度调至一预设值或者将电泳液的温度保持在一预设范围。当电泳液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升温机构30可以向换热管20通制热剂,以对电泳液进行加热,使得电泳液温度升温至预设值;当电泳液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降温机构40可以向换热管20通制冷剂,以对电泳液进行降温使得电泳液温度降温至预设值。通过在升温机构30和降温机构40调节作用下,可以及时改变电泳液的温度,从而使得电泳液始终维持恒温。
请参阅图1,电泳箱10包括箱体11、阴极件12、阳极件13和溢流件14。箱体11呈长方体状,收容槽111开设于箱体11。
阴极件12为不锈钢板,阴极件12设置于电泳槽112的槽壁上,阳极件13为铜棒,阳极件13架设在箱体11上,且阳极件13位于收容槽111的上方,当需要对产品进行电泳涂漆时,可将产品挂载于阳极件13上,然后整流机70对阳极件13和阴极件12供电以进行电泳。在电泳过程中,为了避免作业人员受到伤害,箱体11上会盖设有箱盖(图未示),同时箱体11上会安装有微动开关,当箱盖打开时会触发微动开关,此时整流机70停止供电,从而避免对人身造成伤害。
溢流件14为矩形板,溢流件14设于收容槽111内,并将收容槽111分为电泳槽112和溢流槽113,其中电泳槽112的容积大于溢流槽113的容积。溢流件14上开设有长条状的溢流孔141,溢流孔141靠近溢流件14的顶部,在产品电泳过程中,电泳液中会有杂质产生,此时,杂质可通过溢流孔141流入到溢流槽113内。
过滤机构50与箱体11连接,且与电泳槽112和溢流槽113连通,杂质溢流到溢流槽113内后,此时过滤机构50抽吸溢流槽113内的电泳液便可以吸走杂质,而过滤后的电泳液重新回流至电泳槽112内。
请参阅图1和图2,换热管20包括进液管21、出液管22和盘管23。盘管23呈弯曲状,且盘管23设于电泳槽112内,通过将盘管23设成弯曲结构有利增加盘管23的与电泳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进液管21和出液管22分别连接于盘管23的两端,进液管21和出液管22的部分结构贯穿至箱体11外侧,以与升温机构30和降温机构40连接。两个进液口211设置于进液管21远离盘管23的一端,两个出液口221设置于出液管22远离盘管23的一端,当升温机构30或降温机构40通过对应的进液口211向盘管23通入制热剂或制冷剂时,制热剂或制冷剂均会经由同一根进液管21进入到盘管23内,并从同一根出液管22排出盘管23,由于升温机构30或降温机构40共用进液管21和出液管22,因此电泳装置100可以节约管路使用数量,节约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升温机构30包括制热组件31、热抽液泵32、热抽液管33、热连通管34、热回流管35和热回流开关36。制热组件31包括热储液件311和加热件312,热储液件311为长方体结构,且热储液件311上开设有热储液槽3111,热储液槽3111用于容纳制热剂,为了减少制热剂热量散失,热储液槽3111的外表面设有保温层。加热件312为加热棒,加热件312设置于热储液槽3111的底部,加热件312用于对热储液槽3111内的制热剂进行加热。
热抽液泵32设于制热组件31中热储液件311的一侧,热抽液管33的两端分别与制热组件31中的热储液件311和热抽液泵32连接,热抽液管33用于将制热剂引流至热抽液泵32。
热连通管34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管20的其中一个进液口211和热抽液泵32连接,热连通管34用于将制热剂引流至换热管20内。在本实施例中,升温机构30还包括热连通开关37,热连通开关37设于热连通管34上,用于控制热连通管34的通断,通过在热连通管34上设置热连通开关37后,在升温机构30停止加热电泳液时无需关停热抽液泵32,只需关闭热连通开关37即可避免制热剂流向换热管20,从而避免了频繁启停热抽液泵32。
热回流开关36设于热回流管35上,热回流开关36用于控制热回流管35的通断,热回流管35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管20的其中一个出液口221和热储液槽3111的槽壁连接,流入换热管20内的制热剂会从热回流管35回流至热储液件311的热储液槽3111内,此时,升温机构30和换热管20构成一个使制热剂循环流动的回路。需要说明的是,热连通开关37和热回流开关36由控制器60控制启闭,且均为电磁阀。为了防止热量散失,热抽液管33、热连通管34和热回流管35的表面可以设有保温层。
当电泳液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器60控制热抽液泵32启动以将热储液槽3111内的制热剂抽至热抽液管33内,随后制热剂经由热连通管34进入到换热管20内,以对电泳液进行加热,接着换热管20内的制热剂从热回流管35流入热储液槽3111,随着制热剂在升温机构30和换热管20组成的回路里循环流动,从而对电泳液实现连续不断地加热。
请参阅图1、图4和图5,降温机构40包括冷储液件41、制冷回路42和连通回路43。冷储液件41为长方体结构,且冷储液件41上开设有冷储液槽411,冷储液槽411内容纳有制冷剂。制冷回路42与冷储液件41的冷储液槽411连通,冷储液槽411内的制冷剂流入到制冷回路42中进行制冷,并重新回流至冷储液槽411内。需要说明的是,在降温机构40未对电泳液进行降温时,制冷剂需要在制冷回路42中保持循环流动,制冷剂通过制冷回路42的制冷作用以使自身温度维持在预定值或预定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回路42包括制冷机组421、冷连接管422、冷抽液泵423、冷抽液管424、第一冷回流管425和第一冷回流开关426。制冷机组421设于冷储液件41的一侧,冷连接管422的两端分别与冷储液件41和制冷机组421连接,冷连接管422用于使制冷剂流入到制冷机组421内进行制冷。
冷抽液泵423设置于冷储液件41的一侧,且与制冷机组421间隔设置,冷抽液泵423的启停由控制器60控制。冷抽液管424的两端分别与制冷机组421和冷抽液泵423连接,冷抽液管424用于将制冷剂引流至冷抽液泵423。
第一冷回流管425的两端分别与冷抽液泵423和冷储液件41连接,用于将冷抽液泵423内的制冷剂引流至冷储液件41的冷储液槽411内,第一冷回流开关426设于第一冷回流管425,用于控制第一冷回流管425的通断。制冷回路42和冷储液件41构成一个用于对制冷剂制冷的循环回路。需要说明的是,制冷剂需要在制冷回路42中循环流动以使自身温度保持在预定值,从而能够用于对电泳液进行降温。
连通回路43与制冷回路42、换热管20连通,连通回路43能够将制冷剂引流至换热管20内,从而使制冷剂在流经换热管20时吸热以对电泳液进行降温。连通回路43还与冷储液件41的冷储液槽411连通,用于将换热管20内的制冷剂引流至冷储液槽411内。冷储液件41、制冷回路42和连通回路43形成用于对电泳液制冷的循环回路,使得制冷剂在该回路循环流动时对电泳液进行制冷,从而使电泳液降至预设值。
在本实施例中,连通回路43包括冷连通管431、冷连通开关432、第二冷回流管433和第二冷回流开关434。冷连通管431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管20的另一进液口211和第一冷回流管425连接,且冷连通管431与第一冷回流管425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冷回流开关426和冷抽液泵423之间。
冷连通开关432设于冷连通管431,用于控制冷连通管431的通断。当无需对电泳液进行降温时,制冷剂需要在制冷回路42中流动进行制冷以保持在预定值,制冷后的制冷剂需重新流入到冷储液槽411内,此时的第一冷回流开关426打开,而冷连通开关432闭合,从而使得制冷剂从第一冷回流管425流入冷储液槽411内。
当需要对电泳液降温时,制冷剂会通过连通回路43流入换热管20对电泳液吸热以使电泳液降温。此时,第一冷回流开关426闭合,冷连通开关432打开,制冷剂从第一冷回流管425流入冷连通管431,并流入换热管20内。
第二冷回流管433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管20的另一出液口221和冷储液件41连接,第二冷回流管433用于使制冷剂回流至冷储液槽411内。第二冷回流开关434设于第二冷回流管433,用于控制第二冷回流管433的通断。
为了使换热管20内的制冷剂流入冷储液槽411内,第二冷回流开关434打开,第一冷回流开关426闭合,由于热回流管35和第二冷回流管433共用一个出液管22,为了避免制冷剂流入到热储液槽3111,此时热回流开关36也为闭合状态。而当换热管20内通入制热剂时,为了避免制热剂流入到冷储液槽411,第二冷回流开关434闭合,冷连通开关432闭合以及热回流开关36打开,从而使制热剂回流至热储液槽3111。需要说明的是,热回流开关36、第一冷回流开关426、冷连通开关432和第二冷回流开关434的启闭由控制器60控制,且均为电磁阀。
请参阅图1、图6和图7,过滤机构50包括过滤泵51、过滤抽液管52、过滤件53、过滤连通管54和过滤回流管55。过滤泵51设于箱体11的一侧,本实施例的过滤泵51可耐酸碱腐蚀。过滤抽液管52的一端与溢流槽113连通,过滤抽液管52的另一端与过滤泵51的进口连接,过滤连通管54的两端分别与过滤泵51的出口和过滤件5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过滤件53为过滤器,过滤回流管55的一端伸入到电泳槽112内以与电泳槽112连通,过滤回流管55的另一端与过滤件53连接。
当过滤机构50过滤电泳液中的杂质时,控制器60控制过滤泵51启动,过滤泵51通过过滤抽液管52抽吸溢流槽113内的电泳液,使得电泳液和杂质一同经由过滤连通管54进入到过滤件53内,此时,杂质被留在过滤件53内,电泳液流出过滤件53并从过滤回流管55回流至电泳槽112。
过滤回流管55包括回流主管551和回流支管552,回流主管551的一端与过滤件53连接,回流主管551的另一端贯穿箱体11并与设于电泳槽112内的回流支管552连接,回流支管552平行箱体11的底部设置,且回流支管552与换热管20间隔设置。回流支管55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53,多个通孔553沿回流支管552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通孔553倾斜设置且朝向箱体11的底部,即通孔553倾斜向下设置。由于电泳过程中需要不停搅拌电泳液,通过在回流支管552上设置通孔553,当电泳液从通孔553回流至电泳槽112内时,可以对电泳槽112内的电泳液起到搅拌的作用,从而无需另设搅拌设备。
请参阅图1、图4和图5,电泳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测液件90、第二测液件91、第三测液件92、第一测温件93、第二测温件94和第三测温件95。第一测液件90和第三测液件92为电极式液位计,第一测液件90设于箱体11上,且伸入到溢流槽113内,第一测液件90用于测量电泳液的液位,以在箱体11出现泄漏时,及时测量到液位异常情况。第二测液件91和第三测液件92分别设于热储液件311和冷储液件41上,分别用于测量热储液槽3111内制热剂的液位和冷储液槽411内制冷剂的液位。第二测液件91和第三测液件92能够在热储液件311和冷储液件41出现泄漏时及时发现液位异常的情况。其中,第二测液件91包括第一液位计911和第二液位计912,第一液位计911为浮球液位计,第二液位计912为电极式液位计,通过设置两个液位计可以起到双重保护,在其中一个液位计出现故障时,另一个液位计能够继续工作。
第一测温件93设于箱体11上,用于测量电泳液的温度,当电泳液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器60控制升温机构30工作,以对电泳液进行加热;当电泳液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器60控制降温机构40工作,以对电泳液进行降温。
第二测温件94设于热储液件311,用于测量制热剂的温度。当制热剂温度过低时,控制器60使得加热件312对制热剂进行加热,从而使制热剂保持在预定值。
第三测温件95设于冷储液件41,用于测量制冷剂的温度。当制冷剂温度过高时,控制器60使得制冷回路42对制冷剂进行制冷,从而使制冷剂保持在预定值。其中,第一测温件93、第二测温件94和第三测温件95均为热电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泳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大致为:
当电泳装置100启动后,过滤机构50开始工作,即控制器60控制过滤泵51启动,过滤泵51通过过滤抽液管52抽吸溢流槽113内的电泳液,以对电泳液进行过滤。同时,升温机构30和降温机构40开始工作。控制器60控制加热件312对热储液槽3111内的制热剂加热以使制热剂达到预定值;此时,控制器60控制冷抽液泵423启动,冷连通开关432闭合,第一冷回流开关426打开,制冷剂在冷抽液泵423的抽吸下进入制冷机组421制冷,制冷后的制冷剂经由第一冷回流管425重新回流至冷储液槽411内。当第二测温件94和第三测温件95分别检测到制热剂和制冷剂达到预定值后便可以通入到换热管20内以对电泳液进行加热或降温。
当电泳液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热抽液泵32启动,热连通开关37和热回流开关36打开,制热剂被抽吸至换热管20内,从而对电泳液进行加热以提高电泳液的温度,流入换热管20内的制热剂最后再经由热回流管35回流至热储液槽3111内。
当电泳液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冷抽液泵423启动,第一冷回流开关426闭合,冷连通开关432打开,第二冷回流开关434打开,制冷剂从第一冷回流管425流入冷连通管431,并流入换热管20内,从而对电泳液进行降温以使电泳液的温度降至预设值,流入换热管20内的制冷剂最后再经由第二冷回流管433回流至冷储液槽411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泳箱,所述电泳箱中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容纳电泳液与产品以进行电泳;
换热管,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换热管设有两个进液口和两个出液口;
升温机构,设于所述电泳箱的一侧,所述升温机构与所述换热管的一所述进液口和一所述出液口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泳液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向所述换热管内通制热剂以对所述电泳液进行加热,使得所述电泳液的温度升至所述预设值;
降温机构,设于所述电泳箱的一侧,且与所述升温机构间隔设置,所述降温机构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所述进液口和另一所述出液口连通,用于在所述电泳液的温度高于所述预设值时向所述换热管通制冷剂以对所述电泳液进行吸热,使得所述电泳液的温度降至所述预设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温机构包括:
制热组件,设于所述电泳箱的一侧,所述制热组件设有热储液槽,所述热储液槽用于容纳所述制热剂并对所述制热剂进行加热;
热抽液泵,设于所述制热组件的一侧;
热抽液管,所述热抽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热组件和所述热抽液泵连接;
热连通管,所述热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一所述进液口和所述热抽液泵连接;
热回流管,所述热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一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热储液槽的槽壁连接;
热回流开关,设于所述热回流管,用于在所述换热管通所述制热剂时打开,所述热储液槽内的所述制热剂在所述热抽液泵的作用下经由所述热抽液管和所述热连通管流入所述换热管以使温度低于所述预设值的所述电泳液升温至所述预设值,所述制热剂经过所述热回流管流回所述热储液槽,或所述热回流开关在所述换热管通所述制冷剂时闭合以避免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热储液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热组件包括:
热储液件,所述热储液槽设于所述热储液件;
加热件,设于所述热储液槽内,用于对所述制热剂进行加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机构包括:
冷储液件,设于所述热储液件的一侧,所述冷储液件开设有冷储液槽,所述冷储液槽用于容纳所述制冷剂;
制冷回路,与所述冷储液件的所述冷储液槽连通,所述制冷回路用于对流入所述制冷回路中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制冷,并使制冷后的所述制冷剂回流至所述冷储液槽;
连通回路,所述连通回路与所述制冷回路、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连通回路用于使所述制冷回路中的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换热管,以使温度高于所述预设值的所述电泳液降温至所述预设值,所述连通回路还与所述冷储液槽连通,用于使所述制冷剂回流至所述冷储液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回路包括:
制冷机组,设于所述冷储液件的一侧,所述制冷机组用于对所述制冷剂制冷;
冷连接管,所述冷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储液件和所述制冷机组连接,所述冷连接管用于使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制冷机组;
冷抽液泵,设于所述冷储液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制冷机组间隔设置;
冷抽液管,所述冷抽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冷机组和所述冷抽液泵连接;
第一冷回流管,所述第一冷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抽液泵和所述冷储液件连接;
第一冷回流开关,设于所述第一冷回流管,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回流管的通断;
其中,所述第一冷回流开关打开,所述冷储液槽内的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冷抽液泵的作用下经由所述冷连接管进入所述制冷机组内进行制冷,并经由所述第一冷回流管回流至所述冷储液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回路包括:
冷连通管,所述冷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所述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冷回流管连接,且所述冷连通管与所述第一冷回流管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冷回流开关和所述冷抽液泵之间,所述冷连通管用于将所述制冷剂引流至所述换热管;
冷连通开关,设于所述冷连通管,用于在所述第一冷回流开关打开时闭合,使得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第一冷回流管并回流至所述冷储液槽,以对所述制冷剂循环制冷,或在所述第一冷回流开关闭合时打开,使得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换热管以对所述电泳液吸热使得所述电泳液温度降至所述预设值;
第二冷回流管,所述第二冷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出液口和所述冷储液件连接;
第二冷回流开关,设于所述第二冷回流管,用于在所述第一冷回流开关和所述热回流开关闭合时打开,使得所述换热管内的所述制冷剂回流至所述冷储液槽,或在所述冷连通开关闭合而所述热回流开关打开时闭合,使得所述换热管内的所述制热剂回流至所述热储液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泳箱包括:
箱体,所述收容槽设于所述箱体;
溢流件,设于所述收容槽内,以将所述收容槽划分为电泳槽和溢流槽,所述电泳槽用于收容所述产品以对所述产品进行电泳,所述换热管设于所述电泳槽内,所述溢流件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用于连通所述电泳槽和所述溢流槽,以使所述电泳槽中的杂质溢流至所述溢流槽;
所述电泳装置还包括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与所述箱体连接,用于过滤溢流至所述溢流槽内的所述电泳液中的所述杂质,并使过滤后的所述电泳液回流至所述电泳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
过滤泵,设于所述箱体的一侧;
过滤抽液管,所述过滤抽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溢流槽连通,所述过滤抽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泵连接;
过滤件,设于所述过滤泵的一侧,用于过滤所述电泳液中的所述杂质;
过滤连通管,所述过滤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件和所述过滤泵连接;
过滤回流管,所述过滤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电泳槽连通,所述过滤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件连接;
其中,所述溢流槽内的所述电泳液在所述过滤泵的作用下经由所述过滤抽液管、所述过滤连通管流入所述过滤件进行过滤,并经由所述过滤回流管回流至所述电泳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回流管包括:
回流主管,所述回流主管的一端与所述过滤件连接;
回流支管,与所述回流主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回流支管设于所述电泳槽内,且与所述换热管间隔设置,所述回流支管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箱体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泳装置还包括:
第一测液件,设于所述箱体,用于测量所述收容槽内的所述电泳液的液位;
第二测液件,设于所述热储液件,用于测量所述热储液槽内的所述制热剂的液位;
第三测液件,设于所述冷储液件,用于测量所述冷储液槽内的所述制冷剂的液位;
第一测温件,设于所述箱体,用于测量所述收容槽内的所述电泳液的温度;
第二测温件,设于所述热储液件,用于测量所述热储液槽内的所述制热剂的温度;
第三测温件,设于所述冷储液件,用于测量所述冷储液槽内的所述制冷剂的温度。
CN202322147915.2U 2023-08-10 2023-08-10 电泳装置 Active CN220643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7915.2U CN220643299U (zh) 2023-08-10 2023-08-10 电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7915.2U CN220643299U (zh) 2023-08-10 2023-08-10 电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43299U true CN220643299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90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47915.2U Active CN220643299U (zh) 2023-08-10 2023-08-10 电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43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20271B (zh) 液冷装置和包括液冷装置的服务器
CN104903995B (zh) 循环冷却加热装置
CN220643299U (zh) 电泳装置
KR20210091186A (ko) 듀얼 칠러
CN219831711U (zh) 一种感应式泵液装置
CN218286246U (zh) 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供液组件及线切割机
US10006676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CN208128727U (zh) 一种冷板控温装置
KR100741475B1 (ko) 반도체 웨이퍼 습식 식각 및 세정 약품 가열용 인라인 히터
CN107564834B (zh) 药液温度调节装置、利用其的基板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4040667A (zh) 一种可控硅散热装置及热饮水机
CN210425557U (zh) 一体化高低温水箱
KR200477926Y1 (ko) 전해액 냉각장치
CN214276532U (zh) 一种真空炉炉膛用内循环冷却装置
CN205201882U (zh) 油循环模温机
CN215002370U (zh) 一种换热均匀的换热器水冷板
CN220537954U (zh) 一种光伏槽式电镀用槽体
CN211170886U (zh) 恒温装置以及mocvd设备
CN114158196B (zh) 线路板制作设备的工作槽的加热装置和加热方法
KR100741478B1 (ko) 반도체 공정액 항온기
CN217900292U (zh) 一种半导体清洗化学液用冷却装置
CN219367971U (zh) 一种盾构机的外循环水箱自动加热装置
CN216204435U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设备的新型恒温循环装置
CN216532374U (zh) 一种可控硅散热装置及热饮水机
CN216654626U (zh) 一种恒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