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37709U - 螺丝刀 - Google Patents

螺丝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37709U
CN220637709U CN202322065430.9U CN202322065430U CN220637709U CN 220637709 U CN220637709 U CN 220637709U CN 202322065430 U CN202322065430 U CN 202322065430U CN 220637709 U CN220637709 U CN 220637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driver
gear
rack
hand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654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盛军
孙佳
曾秀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654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37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37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37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螺丝刀,包括壳体、螺丝刀杆以及驱动结构,所述螺丝刀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手柄和传动组件,所述手柄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螺丝刀杆传动连接,所述手柄可沿所述螺丝刀杆的轴向滑动并驱使所述螺丝刀杆绕所述螺丝刀杆的中心轴线转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螺丝刀的使用便捷性。

Description

螺丝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丝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丝刀。
背景技术
通常在螺丝锁固或松开螺丝时,会通过转动螺丝刀向螺丝施加扭力使螺丝转动,此过程中,需要手腕转动而扭动螺丝刀,长期使用或需施加较大的扭力时,容易造成用户手腕酸痛的问题,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螺丝刀,旨在提高螺丝刀的使用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螺丝刀,包括:
壳体;
螺丝刀杆,所述螺丝刀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以及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手柄和传动组件,所述手柄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螺丝刀杆传动连接,所述手柄可沿所述螺丝刀杆的轴向滑动并驱使所述螺丝刀杆绕所述螺丝刀杆的中心轴线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螺丝刀上设置驱动结构用于传动控制螺丝刀杆相对壳体转动;具体的,驱动结构的手柄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上,其滑动方向与螺丝刀杆的轴线方向相同,并使得手柄通过齿轮齿条传动、带传动、链传动或丝杆传动等传动组件与螺丝刀杆连接,如此设置,当手柄在壳体上滑动时,便可以通过传动组件将手柄的直线运动转换为转动从而向螺丝刀杆施加扭力,使得螺丝刀杆转动;此过程中,用户可以固定壳体,仅需控制手柄滑动便可使螺丝刀杆相对壳体转动从而实现锁螺丝或拧松螺丝的目的,无需如传统方式那样通过转动壳体带动螺丝刀杆转动,无需翻转活动手腕,从而可以降低操作疲劳性和困难程度,提高螺丝刀杆的使用便捷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齿条,所述齿条设于所述壳体并沿所述螺丝刀杆的轴向延伸,所述齿条与所述手柄连接;和
齿轮模组,所述齿轮模组包括至少一齿轮,其中一所述齿轮设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螺丝刀杆同轴连接,所述齿轮模组与所述齿条传动啮合,所述手柄带动所述齿条滑动以使各所述齿轮转动而带动所述螺丝刀杆转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齿条和齿轮模组相配合的传动组件用于连接手柄和螺丝刀杆,齿轮和齿条的传动过程传动比恒定,传动损耗低,可以较好地将外界施加的滑动力转化为扭力,且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载,传动可靠性高。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齿条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齿条的侧壁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向槽。如此设置,可以通过限位部和导向槽的配合对齿条起导向和限位作用,提高齿条相对壳体滑动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包括:
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螺丝刀杆的轴向延伸;和
回转槽,所述回转槽沿所述螺丝刀杆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滑槽沿所述齿条和所述齿轮模组的啮合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回转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的两端连通,所述限位部可绕所述滑槽和所述回转槽转动;
所述回转槽位于所述滑槽的远离所述齿轮模组的一侧,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滑槽时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模组啮合,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回转槽时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模组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手柄沿不同方向滑动时齿条驱使齿轮的转动方向不同,本实施例将导向槽设置成由滑槽和回转槽连通的闭环轨道,并仅在限位部位于滑槽时使齿条和齿轮啮合,而在限位部位于回转槽时使齿条和齿轮间隔设置,如此设置,便可以使限位部沿回转槽滑动而使手柄和齿条复位,此过程中齿条不会驱使齿轮和螺丝刀转动,从而在锁紧螺丝或拧松螺丝时,无需担心由于手柄和齿条复位而导致螺丝刀杆带动螺丝反转的问题,便可以使螺丝刀始终位于螺丝上,无需反复移动螺丝刀,提高螺丝刀的使用便捷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止回弹片,所述止回弹片设于所述滑槽的起始端,所述止回弹片阻挡所述限位部从所述滑槽的起始端进入所述回转槽,所述限位部可从所述回转槽穿过所述止回弹片进入所述滑槽。
如此设置,可以在需要转动螺丝刀杆进行拆装螺丝时,使限位部位于滑槽中而使得齿条和齿轮模组啮合,从而在推动手柄滑动时可以驱使螺丝刀杆转动,避免在需要推动手柄驱使螺丝刀杆转动时限位部位落入回转槽中而导致齿条无法驱使齿轮模组转动从而无法驱使螺丝刀杆转动,提高性能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沿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排布的两段所述导向槽;
所述齿条设有至少两所述限位部,两所述限位部沿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限位部可滑动地设于一所述导向槽中。
如此设置,可以使齿条在其长度方向上与壳体之间存在至少两个连接位置,避免齿条倾斜,提高齿条移动过程的状态稳定,避免出现干涉或与齿轮模组啮合不良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抵接。
如此设置,当用户松开手柄时,弹性复位件回弹复原并提供施加于齿条的弹性力,使齿条和手柄滑动至原位,从而无需用户自己拨动手柄和齿条复位,提高了螺丝刀的使用便捷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齿条包括:
齿条主体;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凸设于所述齿条主体的侧壁;以及
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齿条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导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导向部,并夹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如此设置,将弹性复位件套设在导向部上可以避免弹性复位件错位或脱落,提高其与齿条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螺丝刀的性能稳定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凸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手柄连接。如此设置,便于手柄的拆装,在手柄磨损时便于替换,提高螺丝刀的使用便捷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齿轮模组包括:
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
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连接;以及
换向齿轮结构,所述换向齿轮结构包括连接筒和设于所述连接筒两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从动锥齿轮;
所述连接筒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螺丝刀杆并与所述螺丝刀杆于周向相互锁定,一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且另一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间隔设置。
如此设置,便可以通过移动连接筒以切换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从而驱使螺丝刀杆沿不同的方向转动,如此便可以通过控制螺丝刀杆的转动方向使螺丝刀分别用于锁固螺丝和拧松螺丝,且无需改变齿条的滑动方向,提高螺丝刀的适用性和使用便捷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螺丝刀还包括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以使所述传动齿轮单向转动。
如此设置,可以通过锁定结构锁定传动齿轮、齿条以及手柄,避免螺丝刀杆反转,可以无需移开螺丝刀进行换手或换人操作,从而使得在螺丝刀工作过程中保持传动齿轮的单向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结构为抵持弹片,所述抵持弹片的一端抵接所述传动齿轮的轮齿,以限制所述齿轮回转。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在螺丝刀工作过程中保持传动齿轮的单向转动,且结构较为简洁。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换向齿轮结构还包括拨柄,所述拨柄自所述连接筒向所述壳体外延伸,且所述拨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筒滑动连接,以绕所述连接筒转动。
如此设置,便可以在壳体外拨动拨柄而驱使换向齿轮结构在螺丝刀杆上滑动,从而切换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以改变螺丝刀杆的转动方向,提高了对螺丝刀杆转动方向控制的便捷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螺丝刀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壳体,与在所述螺丝刀杆的轴向锁定所述换向齿轮结构。
限位结构的设置,可以在无需切换螺丝刀杆转动方向时保持换向齿轮结构与主动锥齿轮之间的啮合状态稳定,提高螺丝刀使用过程的性能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沿所述螺丝刀杆的轴向设置有间隔设置的两限位槽,所述换向齿轮结构设置有至少一卡接部,每一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时所述卡接部卡设于其中一所述限位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螺丝刀还包括固定把手,所述固定把手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手柄沿所述手柄的滑动方向并排设置;如此设置,用户可以同时抓握固定把手和手柄,通过紧握和放松的方式使手柄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螺丝刀杆转动,使螺丝刀的使用更符合人手的施力方式,进一步提高螺丝刀的操作便捷性,从而在拆装一些锁紧力较小的螺丝时,可以单手操作,也便于用户施力驱使手柄滑动。
和/或,所述螺丝刀杆包括刀柄和刀头,所述刀柄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并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结构,所述刀头与所述刀柄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便可以通过拆装更换刀头以适用不同的螺丝拆装,无需配备多套螺丝刀,提高了螺丝刀的适用性和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螺丝刀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螺丝刀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螺丝刀移除部分壳体的结构图;
图6为图1中螺丝刀移除壳体的爆炸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6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螺丝刀的壳体的爆炸图;
图10为图9中部分壳体的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螺丝刀是一种用来拧转螺丝以使其就位的常用工具,根据所使用的螺丝尺寸以及螺丝头的形状不同,因此具有多种不同刀头类型的螺丝刀,包括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内六角螺丝刀、三角螺丝刀、梅花螺丝刀等,并且根据尺寸的不同还分为多种不同的规格。日常应用中,多是由人手转动螺丝刀以向螺丝施加扭力使螺丝转动,以实现螺丝锁附或松开螺丝的目的,通常,用户转动螺丝刀时需要转动手腕或由手指搓动螺丝刀,而当需要施加较大的扭力时,多会转动手腕以增大扭力,当长期操作时,容易造成用户手指和手腕酸痛的问题,使用较为不便。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螺丝刀100,可以提高螺丝刀100的使用便捷性。如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螺丝钉的结构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螺丝刀100包括:
壳体10;
螺丝刀杆30,所述螺丝刀杆3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10;以及
驱动结构50,所述驱动结构50包括手柄51和传动组件53,所述手柄51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壳体10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53与所述螺丝刀杆30传动连接,所述手柄51可沿所述螺丝刀杆30的轴向滑动并驱使所述螺丝刀杆30绕所述螺丝刀杆30的中心轴线转动。
具体地,壳体10作为装配基础,用于安装、支承以及连接螺丝刀杆30和驱动结构50等部件,使各个结构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螺丝刀100;壳体10通常为最外层结构,其内形成安装腔114,可以使部分结构安装在安装腔114内,可以对该部分结构起保护作用,例如可以避免外界异物落入驱动结构50的传动组件53中,以避免传动组件53的运动传动过程受到干涉,也避免零部件受损;另外,壳体10也可以避免过多零件显露使螺丝刀100的外观较为整洁,且提供握持位置,便于用于拿取螺丝刀100。壳体10可以是圆筒结构、棱柱结构、长方体结构、正方体结构,或者可以将壳体10依据需要装入安装腔114的结构设置,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的结构;另外,壳体10的外形与其内形成的安装腔114轮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螺丝刀杆30为长轴结构,其一端为刀头33,依据所使用的螺丝头形状不同,可以为一字刀头33、十字刀头33、内六角刀头33、三角刀头33或者梅花刀头33等,而将螺丝刀杆30作为长轴结构,可以使刀头33伸入较为狭小的缝隙中进行拆装螺丝的操作,刀头33可以是一体成型在螺丝刀杆30上,也可以是将螺丝刀杆30设置为刀柄31和刀头33的组合可拆卸结构,从而可以直接替换刀头33而无需配备多种类型的螺丝刀100。螺丝刀杆30的背离刀头33的一端可以伸入壳体10的安装腔114内以转动连接于壳体10,也可以是设置转动结构并使部分转动结构位于壳体10外用于连接螺丝刀杆30,在此不做限定。
驱动结构50安装在壳体10上,其中,至少使得驱动结构50中用于被用户操作的手柄51凸显在壳体10外部,以供用户操作;其中,手柄51可沿螺丝刀杆30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可以是使得手柄51与螺丝刀杆30分别从壳体10背对设置的两端凸出壳体10,此时,使得手柄51可伸缩进出壳体10的安装腔114;也可以是使得手柄51自螺丝刀杆30中心轴线的侧方从壳体10凸出,使得手柄51沿壳体10滑动;手柄51和螺丝刀杆30之间通过传动组件53连接,其中,传动组件53可以是丝杆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齿轮齿条531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等其中一种或至少两组结构的组合,例如,可以采用丝杆传动机构或齿轮齿条531传动机构,使得丝杆或齿条531可滑动地设于壳体10并与手柄51连接,丝杆螺母或齿轮可以直接与螺丝刀杆30同轴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齿轮或同步链、同步带等结构传动连接,此时便可以驱使手柄51带动丝杆或齿条531滑动从而驱使丝杆螺母或齿轮带动螺丝刀杆30转动;或者采用带传动或链传动机构时,可以是使得手柄51与同步带或链条连接,以拉动同步带或链条运动而拨动同步轮转动,同步轮与螺丝刀杆30之间可以通过斜齿轮机构传动连接,从而在同步轮转动时带动斜齿轮和螺丝刀杆30转动。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螺丝刀100上设置驱动结构50用于传动控制螺丝刀杆30相对壳体10转动;并使得驱动结构50的手柄51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10上,其滑动方向与螺丝刀杆30的轴线方向相同,并使得手柄51通过齿轮齿条531传动、带传动、链传动或丝杆传动等传动组件53与螺丝刀杆30连接,如此设置,当手柄51在壳体10上滑动时,便可以通过传动组件53将手柄51的直线运动转换为转动从而向螺丝刀杆30施加扭力,使得螺丝刀杆30转动;此过程中,用户可以固定壳体10,仅需控制手柄51滑动便可使螺丝刀杆30相对壳体10转动从而实现锁螺丝或拧松螺丝的目的,无需如传统方式那样通过转动壳体10带动螺丝刀杆30转动,无需翻转活动手腕,从而可以降低操作疲劳性和困难程度,提高螺丝刀杆30的使用便捷性。
请参照图5和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53包括:
齿条531,所述齿条531设于所述壳体10并沿所述螺丝刀杆30的轴向延伸,所述齿条531与所述手柄51连接;和
齿轮模组533,所述齿轮模组533包括至少一齿轮,其中一所述齿轮设于所述壳体10并与所述螺丝刀杆30同轴连接,所述齿轮模组533与所述齿条531传动啮合,所述手柄51带动所述齿条531滑动以使各所述齿轮转动而带动所述螺丝刀杆30转动。
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53包括齿条531和齿轮模组533,齿条531沿螺丝刀杆30的轴线方向延伸,并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10内且连接于手柄51,此时,可以是使得手柄51穿设至壳体10内与齿条531连接,也可以是使得齿条531设置部分穿出壳体10与手柄51连接;齿轮模组533包括至少一个齿轮,例如,当齿轮模组533仅包含一个齿轮时,齿轮与螺丝刀杆30同轴连接,从而在齿轮被齿条531驱使而转动时,便可以带动螺丝刀杆30一起转动;当齿轮模组533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齿轮时,齿轮模组533可以仅包含直齿轮也可以同时包括直齿轮和斜齿轮,可以是齿轮依次啮合于齿条531和与螺丝刀杆30同轴连接的齿轮之间,也可以是组合形成例如行星齿轮等结构;例如,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齿轮,使得各个齿轮依次啮合,其中一个齿轮与齿条531啮合,另一齿轮与螺丝刀杆30同轴连接;也可以是设置直齿轮和斜齿轮的组合结构,例如,设置一对相互啮合的斜齿轮,其中一斜齿轮与直齿轮同轴连接,另一斜齿轮与螺丝刀杆30同轴连接,如此设置,当齿条531驱使直齿轮转动时,便会同时驱使两斜齿轮转动,从而使得螺丝刀杆30转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齿条531和齿轮模组533相配合的传动组件53用于连接手柄51和螺丝刀杆30,齿轮和齿条531的传动过程传动比恒定,传动损耗低,可以较好地将外界施加的滑动力转化为扭力,且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载,传动可靠性高。
请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设有导向槽15,所述导向槽15沿所述齿条531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齿条531的侧壁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向槽15。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安装腔114的侧壁开设有导向槽15,导向槽15沿螺丝刀杆30的轴线方向延伸,导向槽15可以贯通壳体10的侧壁,也可以仅是设置在壳体10内侧;同时在齿条531上设置限位部,使得限位部设置在导向槽15内,且当手柄51带动齿条531滑动时,限位部沿导向槽15滑动,从而可以通过限位部和导向槽15的配合对齿条531起导向和限位作用,提高齿条531相对壳体10滑动的稳定性。将齿条531设置在安装腔114中,也可以对齿条531起保护作用,另外避免异物落在齿条531和齿轮之间导致出现传动卡滞、零件磨损等问题。
请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15包括:
滑槽151,所述滑槽151沿所述螺丝刀杆30的轴向延伸;和
回转槽153,所述回转槽153沿所述螺丝刀杆30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滑槽151沿所述齿条531和所述齿轮模组533的啮合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回转槽15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151的两端连通,所述限位部可绕所述滑槽151和所述回转槽153转动;
所述回转槽153位于所述滑槽151的远离所述齿轮模组533的一侧,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滑槽151时所述齿条531与所述齿轮模组533啮合,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回转槽153时所述齿条531与所述齿轮模组533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手柄51沿不同方向滑动时齿条531驱使齿轮的转动方向不同,本实施例将导向槽15设置成由滑槽151和回转槽153连通的闭环轨道,并仅在限位部位于滑槽151时使齿条531和齿轮啮合,而在限位部位于回转槽153时使齿条531和齿轮间隔设置,如此设置,便可以使限位部沿回转槽153滑动而使手柄51和齿条531复位,此过程中齿条531不会驱使齿轮和螺丝刀100转动,从而在锁紧螺丝或拧松螺丝时,无需担心由于手柄51和齿条531复位而导致螺丝刀杆30带动螺丝反转的问题,便可以使螺丝刀100始终位于螺丝上,无需反复移动螺丝刀100,提高螺丝刀100的使用便捷性。其中,当限位部分别位于滑槽151和回转槽153时,齿条531在滑槽151和回转槽153的排布方向上存在位置偏移以靠近或远离齿轮,此时,可以使得手柄51与齿条531一起沿滑槽151和回转槽153的排布方向移动,也可以是使得齿条531可相对手柄51沿滑槽151和回转槽153的排布方向移动,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滑槽151和回转槽153可以仅设置在安装腔114的内壁,即不贯通壳体10的侧壁,也可以是使得滑槽151和回转槽153贯通壳体10的侧壁,此时可以如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部5313连接隔离部12使得隔离部12悬挂在滑槽151和回转槽153之间以隔离滑槽151和回转槽153。
请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还包括止回弹片14,所述止回弹片14设于所述滑槽151的起始端,所述止回弹片14阻挡所述限位部从所述滑槽151的起始端进入所述回转槽153,所述限位部可从所述回转槽153穿过所述止回弹片14进入所述滑槽151。
滑槽151和回转槽153的两端相互连通形成环形槽,且滑槽151和回转槽153均是沿螺丝刀杆30的轴线延伸,此时,滑槽151位于内侧的槽侧壁背离回转槽153设置,本实施例中,壳体10还包括止回弹片14,止回弹片14设置在滑槽151的起始端,使得止回弹片14的一端与滑槽151位于外环的槽侧壁连接,另一端压制于滑槽151内侧的槽侧壁上,如此设置,当限位部从回转槽153进入滑槽151时,于滑槽151的起始端位置,限位部可以顶开止回弹片14而进入滑槽151;而当限位部位于滑槽151的起始端时,限位部若受力而具有进入回转槽153的趋势时,限位部压制止回弹片14将止回弹片14的活动端压紧在滑槽151内侧的槽侧壁,从而导致限位部无法顶开止回弹片14便无法从在滑槽151的起始端进入回转槽153中;如此设置,既可以在需要转动螺丝刀杆30进行拆装螺丝时,使限位部位于滑槽151中而使得齿条531和齿轮模组533啮合,从而在推动手柄51滑动时可以驱使螺丝刀杆30转动,避免在需要推动手柄51驱使螺丝刀杆30转动时限位部位落入回转槽153中而导致齿条531无法驱使齿轮模组533转动从而无法驱使螺丝刀杆30转动。
请参照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包括:
主体部11,所述主体部11设置有安装腔114,所述传动组件53设于所述安装腔114,所述壳体10的侧壁开设有所述导向槽15,所述齿条531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114;
隔离部12,所述隔离部12设于所述导向槽15内以将所述导向槽15分隔为所述滑槽151和所述回转槽153;以及
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13罩设于所述主体部11的外壁,并分别与所述主体部11和所述隔离部12连接,以固定所述隔离部12。
本实施例中,导向槽15贯通壳体10的侧壁,此时,壳体10包括主体部11、隔离部12以及连接件13,主体部11即为壳体10的主要支承结构,用于安装、支承以及连接螺丝刀杆30和驱动结构50等部件,其内形成安装腔114;具体的,主体部11可以是圆筒结构、棱柱结构、长方体结构、正方体结构,或者可以将壳体10依据需要装入安装腔114的结构设置,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11包括齿条安装部111和齿轮安装部112,齿条安装部111大致呈长方体结构,齿条531安装在齿条安装部111中,并使得齿条安装部111的其中至少一侧侧壁开设有导向槽15,另一侧侧壁用于穿设手柄51;齿轮安装部112连接于齿条安装部111的侧部,且齿轮安装部112与齿条安装部111内部空间连通形成安装腔114,齿条安装部111与齿轮安装部112的连通位置即为齿条531和齿轮的啮合位置,齿轮安装部112开设有用于穿设连接螺丝刀杆30的安装孔。
隔离部12设置在导向槽15中,以将导向槽15隔设为滑槽151和回转槽153的环形槽结构,此时由于导向槽15贯通主体部11的侧壁,因此在主体部11的外侧壁设置连接件13用于连接隔离部12和主体部11,以使隔离部12悬挂在滑槽151和回转槽153之间,且由于连接件13设置在主体部11的外侧,不会与齿条531产生摩擦和干涉,避免齿条531磨损影响传动过程。
请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51与所述回转槽153之间通过弧形槽过渡连通。
本实施例中,滑槽151和回转槽153之间通过弧形槽过渡连通,即是在滑槽151和回转槽153的端部位置设置弧形槽,如此设置,当限位部移动至回转槽153或滑槽151的终末端时,可以在弧形槽的引导下顺畅地进入滑槽151或回转槽153中,避免限位部直接撞击在滑槽151或回转槽153的终末端槽壁上,从而降低限位部和壳体10的损毁风险。
请参照图1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设有沿所述齿条531的长度方向排布的两段所述导向槽15;
所述齿条531设有至少两所述限位部,两所述限位部沿所述齿条5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限位部可滑动地设于一所述导向槽15中。
本实施例中,在齿条531上设置至少两个限位部,且各个限位部沿齿条5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例如可以在齿条531的两端分别设置限位部,也可以在齿条531的两端之间设置至少两个限位部,其中使得至少两个限位部位于导向槽15中,如此设置,可以使齿条531在其长度方向上与壳体10之间存在至少两个连接位置,避免齿条531倾斜,提高齿条531移动过程的状态稳定,避免出现干涉或与齿轮模组533啮合不良的问题。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在壳体10上设置沿齿条5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导向槽15,使得每个导向槽15中设置至少一个限位部,也可以是仅设置一个导向槽15,使得两限位部位于同一导向槽15中;对于将导向槽15设置为滑槽151和回转槽153相连通形成的环形槽时,可以是设置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环形导向槽15,每一导向槽15设置一限位部,也可以是使得各个导向槽15连通,例如使两个导向槽15连通形成类似平放的“日”字结构,三个导向槽15连通形成类似平放的“目”字结构,另外,也可以使得两个导向槽15沿螺丝刀杆30的轴线方向部分层叠形成类似平放的“目”字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50还包括弹性复位件70,所述弹性复位件70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0抵接,所述弹性复位件70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531抵接。
本实施例中,在螺丝刀100中还设置弹性复位件70,弹性复位件70可以是弹性气囊、弹性顶针、弹簧、气弹簧等弹性结构,弹性复位件70被拉长或压缩时均会产生弹性力,并在撤销施加于弹性复位件70的外力时,可以自动复位回弹至原长;其中将弹性复位件70设置在齿条531和安装腔114的内壁之间,定义齿条531驱使螺丝刀杆30转动以拆装螺丝时的滑动方向为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可以是使得弹性复位件70设置在齿条531的第一方向上,此时,当用户滑动手柄51驱使齿条531滑动时,弹性复位件70被压缩,当用户松开手柄51时,弹性复位件70回弹复原并提供施加于齿条531的弹性力,使齿条531和手柄51滑动至原位;弹性复位件70也可以设置在齿条531的第二方向上,此时,当用户滑动手柄51驱使齿条531滑动时,弹性复位件70被拉长,当用户松开手柄51时,弹性复位件70回弹复原并提供施加于齿条531的弹性力,使齿条531和手柄51滑动至原位,从而无需用户自己拨动手柄51和齿条531复位,提高了螺丝刀100的使用便捷性。
可以理解的,若齿条531和齿轮始终保持啮合状态,当用户松开手柄51使齿条531和手柄51复位时,也会带动齿轮和螺丝刀100柄转动,此时在拆装螺丝过程中用户松开手柄51之前应先使螺丝刀100与螺丝远离;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和齿条531之间通过限位部和导向槽15连接,且导向槽15为滑槽151和回转槽153组合形成的环形槽,且当限位部于回转槽153中滑动时齿条531与齿轮脱离,此时,在拆装螺丝过程便无需使螺丝刀100远离螺丝,弹性复位件70可以驱使限位部沿回转槽153滑动,且不会驱使螺丝刀杆30反转。
请参照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条531包括:
齿条主体5311;
连接部5313,所述连接部5313凸设于所述齿条主体5311的侧壁;以及
导向部5315,所述导向部5315沿所述齿条主体53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导向部5315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5313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70套设于所述导向部5315,并夹设于所述连接部5313和所述壳体10之间。
本实施例中,齿条531包括齿条主体5311和与齿条主体5311并排设置的导向部5315,齿条主体5311上设有沿齿条53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齿,齿条主体5311的侧部凸设有连接部5313用于连接导向部5315,导向部5315大致为杆状结构,并自连接部5313沿第一方向延伸,此时,可以是弹性复位件70套设在导向部5315上,并使得弹性复位件70夹设在连接部5313和安装腔114的腔壁之间,弹性复位件70可以是弹簧或者环形的弹性气囊等结构,将其套设在导向部5315上可以避免弹性复位件70错位或脱落,提高其与齿条531和壳体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螺丝刀100的性能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上朝向弹性复位件70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15,使得弹性复位件70的一端设置在安装槽115中,也可以避免弹性复位件70错位,提高弹性复位件70的位置稳定。
结合参照图5和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5313的一端凸出所述壳体10并与所述手柄51连接。
本实施例中,使得连接部5313的一端自齿条主体5311向壳体10外延伸,并与手柄51连接,如此设置,便于手柄51的拆装,在手柄51磨损时便于替换,提高螺丝刀100的使用便捷性。其中,手柄51和连接部5313之间可以是套接、螺纹连接或者卡接等方式连接固定,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轮模组533包括:
传动齿轮5331,所述传动齿轮5331与所述齿条531相互啮合;
主动锥齿轮5332,所述主动锥齿轮5332与所述传动齿轮5331同轴连接;以及
换向齿轮结构5333,所述换向齿轮结构5333包括连接筒5335和设于所述连接筒5335两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从动锥齿轮5334;
所述连接筒5335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螺丝刀杆30并与所述螺丝刀杆30于周向相互锁定,一所述从动锥齿轮5334与所述主动锥齿轮5332啮合,且另一所述从动锥齿轮5334与所述主动锥齿轮5332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齿轮模组533包括同轴连接可同步转动的传动齿轮5331和主动锥齿轮5332,传动齿轮5331与齿条531啮合,以在齿条531滑动时被驱动转动并带动主动锥齿轮5332转动,齿轮模组533还包括用于与主动锥齿轮5332啮合并与螺丝刀杆30同轴连接的换向齿轮结构5333,换向齿轮结构533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从动锥齿轮5334,两从动锥齿轮5334分别连接在连接筒5335的两端,并通过连接筒5335套设在螺丝刀杆30上,连接筒5335可沿螺丝刀杆30滑动,并与螺丝刀杆30之间可通过花键等结构连接以使得连接筒5335和螺丝刀杆30在周向相互锁定,从而使得连接筒5335可带动螺丝刀杆30转动;两从动锥齿轮5334之间间隔设置,使得当其中一从动锥齿轮5334与主动锥齿轮5332啮合时,另一从动锥齿轮5334与主动锥齿轮5332间隔设置,而由于两从动锥齿轮5334的朝向相反,当传动齿轮5331和主动锥齿轮5332的转动方向不变时,两从动锥齿轮5334被主动锥齿轮5332驱动时转动方向相反,如此便可以通过移动连接筒5335以切换与主动锥齿轮5332啮合的从动锥齿轮5334,从而驱使螺丝刀杆30沿不同的方向转动,如此便可以通过控制螺丝刀杆30的转动方向使螺丝刀100分别用于锁固螺丝和拧松螺丝,且无需改变齿条531的滑动方向,提高螺丝刀100的适用性和使用便捷性。
请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丝刀100还包括锁定结构535,所述锁定结构535与所述传动齿轮5331连接,以使所述传动齿轮5331单向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齿条531驱使传动齿轮5331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锥齿轮5332驱使从动锥齿轮5334和螺丝刀杆30转动;并且仅需滑动换向齿轮结构5333便可以改变螺丝刀杆30的转动方向。本实施例中,在螺丝刀100中设置锁定结构535,锁定结构535与传动齿轮5331连接,用于限制传动齿轮5331的转动方向,使得传动齿轮5331单向转动,如此设置,便可以避免传动齿轮5331回转而导致螺丝刀杆30反转;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螺丝刀100中还设置有弹性复位件70,可以在松开对手柄51的外力时可以使齿条531和手柄51复位,此时,若在手柄51和齿条531未滑动至导向槽15的末端而需松开手柄51时,锁定结构535可以锁定传动齿轮5331和齿条531以及手柄51,避免螺丝刀杆30反转而导致螺丝反转重新锁固或松开;例如在拧紧螺丝的过程中,拧紧力逐渐增大,而单手已经无法满足拧紧力需求时,需要松开单手双手拧紧或换人操作,此时,锁定结构535可以锁定传动齿轮5331、齿条531以及手柄51,避免螺丝刀杆30反转,可以无需移开螺丝刀100进行换手或换人操作,从而使得在螺丝刀100工作过程中保持传动齿轮5331的单向转动。其中锁定结构535可以是棘轮和棘爪结构,也可以是如下实施例的抵持弹片5351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结构535为抵持弹片5351,所述抵持弹片5351的一端抵接所述传动齿轮5331的轮齿,以限制所述齿轮回转。
本实施例中,锁定结构535采用抵持弹片5351的结构,使得抵持弹片5351位于传动齿轮5331转动方向的背侧,且抵持弹片5351的一端与传动齿轮5331的轮齿抵接,如此设置,当齿轮产生反向转动的趋势时,抵持弹片5351抵持传动齿轮5331的轮齿以限制齿轮回转,当传动齿轮5331正向转动时,轮齿可以推开抵持弹片5351使传动齿轮5331正常转动,从而使得在螺丝刀100工作过程中保持传动齿轮5331的单向转动,且结构较为简洁。
请参照图3、图4以及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向齿轮结构5333还包括拨柄5336,所述拨柄5336自所述连接筒5335向所述壳体10外延伸,且所述拨柄5336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筒5335滑动连接,以绕所述连接筒5335转动。
本申请可以通过拨动换向齿轮从而切换与主动锥齿轮5332啮合的从动锥齿轮5334以达到改变螺丝刀杆30转动方向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环形齿轮结构还包括自连接筒5335向壳体10外延伸的拨柄5336,壳体10上开设有沿螺丝刀杆30的轴向延伸的避让孔116,拨柄5336穿设于避让孔116且一端显露于壳体10外,如此设置,便可以在壳体10外拨动拨柄5336而驱使换向齿轮结构5333在螺丝刀杆30上滑动,从而切换与主动锥齿轮5332啮合的从动锥齿轮5334,以改变螺丝刀杆30的转动方向,提高了对螺丝刀杆30转动方向控制的便捷性。
另外使得拨柄5336靠近连接筒5335的一端可滑动的设置在连接筒5335的外壁上,以绕连接筒5335的周向转动,如此设置,当主动锥齿轮5332驱使从动锥齿轮5334带动连接筒5335转动时,连接筒5335相对拨柄5336转动,此时拨柄5336保持不动,以避免拨柄5336穿设于避让孔116中而对换向齿轮结构5333的转动产生干涉。其中,可以是在连接筒5335的外壁开设沿连接筒5335的周向环绕设置的滑动槽5339,滑动槽5339的槽侧壁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槽沿连接筒5335的周向环绕设置,使得拨柄5336的一端设于滑动槽5339内,且拨柄5336的侧壁凸设有插接部并使得插接部插设于插接槽中,如此便可以使拨柄5336与连接筒5335滑动连接以绕连接筒5335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螺丝刀100还包括拨动件5337,拨动件5337套设在拨柄5336的显露于外壳的一端,以增大用户操作拨柄5336的操作面积,提高使用便捷性;另外,拨动件5337上还可以设置防滑花纹,使得用户可以稳定地推动拨动件5337和拨柄5336移动。
请参照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丝刀100还包括限位结构16,所述限位结构16设于所述壳体10,与在所述螺丝刀杆30的轴向锁定所述换向齿轮结构5333。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拨动换向齿轮从而切换与主动锥齿轮5332啮合的从动锥齿轮5334以达到改变螺丝刀杆30转动方向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在螺丝刀100中还设置限位结构16,限位结构16可以用于在螺丝刀杆30的轴线方向锁定换向齿轮结构5333,以在确定螺丝刀杆30的转动方向并已经使所需的从动锥齿轮5334与主动锥齿轮5332啮合之后,通过限位结构16锁定换向齿轮结构5333,使得换向齿轮结构5333与螺丝刀杆30在轴向锁定,以避免在螺丝刀100使用过程中换向齿轮结构5333沿螺丝刀杆30的轴向方向移动,导致当前啮合的从动锥齿轮5334与主动锥齿轮5332分离,或导致另一从动锥齿轮5334与主动锥齿轮5332啮合,从而无法按需求进行螺丝锁紧或拧松的操作。限位结构16的设置,可以在无需切换螺丝刀杆30转动方向时保持换向齿轮结构5333与主动锥齿轮5332之间的啮合状态稳定,提高螺丝刀100使用过程的性能稳定性。
其中,限位结构16可以是但不限于卡接结构、磁吸结构、螺纹连接结构等;另外,可以是在壳体10和拨柄5336之间设置限位结构16、也可以是在壳体10与连接筒5335之间或从动锥齿轮5334与壳体10之间,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4和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沿所述螺丝刀杆30的轴向设置有间隔设置的两限位槽161,所述换向齿轮结构5333设置有至少一卡接部5338,每一所述从动锥齿轮5334与所述主动锥齿轮5332啮合时所述卡接部5338卡设于其中一所述限位槽161。
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6包括开设在壳体10上的至少两限位槽161,两个限位槽161沿换向齿轮结构5333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在换向齿轮结构5333上设置至少一个卡接部5338,当从动锥齿轮5334与主动锥齿轮5332啮合时,使得卡接部5338卡设在其中一个限位槽161中,以对换向齿轮结构5333进行锁定和限位,避免在螺丝刀100使用过程中换向齿轮结构5333沿螺丝刀杆30的轴向方向移动,导致当前啮合的从动锥齿轮5334与主动锥齿轮5332分离,或导致另一从动锥齿轮5334与主动锥齿轮5332啮合,从而无法按需求进行螺丝锁紧或拧松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5338设置在拨动件5337上,此时,卡接部5338与用户施力位置接近,用户施加在拨动件5337上的力可以有效地驱使卡接部5338进出限位槽161,可以减少用户所施加的力,以减少操作疲劳度。另外,可以将拨动件5337和卡接部5338设置为橡胶等弹性件,以在卡接部5338进出限位槽161时使卡接部5338弹性变形,而避免卡接部5338与壳体10之间刚性接触,减少卡接部5338和壳体10之间的磨损,也降低卡接部5338进出限位槽161的难度,同样可以减少用户施加的力,减少操作疲劳度。
请参照图1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丝刀100还包括固定把手17,所述固定把手17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手柄51沿所述手柄51的滑动方向并排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驱动结构50采用滑动手柄51的方式驱使螺丝刀杆30转动,使螺丝刀100的使用更符合人手的施力方式,使得使用螺丝刀100拆装螺丝的过程更为方便。本实施例中,在螺丝刀100上设置固定把手17,固定把手17与壳体10固定连接,并与手柄51并排设置,此时,用户可以同时抓握固定把手17和手柄51,通过紧握和放松的方式使手柄51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螺丝刀杆30转动,进一步提高螺丝刀100的操作便捷性,从而在拆装一些锁紧力较小的螺丝时,可以单手操作,也便于用户施力驱使手柄51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上凸设有连接杆113,使得固定把手17套设在连接杆113上,以便于在固定把手17磨损时替换,延长螺丝刀100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丝刀杆30包括刀柄31和刀头33,所述刀柄3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10并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结构50,所述刀头33与所述刀柄31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的,依据所使用的螺丝头形状不同,可以为一字刀头33、十字刀头33、内六角刀头33、三角刀头33或者梅花刀头33等,根据尺寸的不同还分为多种不同的规格,若配备多种类型的螺丝刀100携带和管理较为不便。本实施例中,使得螺丝刀杆3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刀柄31和刀头33,刀柄31为长轴结构,其一端与驱动结构50的传动组件53连接,以被驱动结构50驱动而相对壳体10转动,刀柄3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刀头33,且刀头33和刀柄31可拆卸连接,以使得螺丝刀100可以通过拆装更换刀头33以适用不同的螺丝拆装,无需配备多套螺丝刀100,提高了螺丝刀100的适用性和使用便捷性。
其中,刀头33与刀柄3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插接配合、螺纹配合、卡接配合中的其中一种,还可以增加磁吸配合等连接结构以提高连接强度;例如可以在刀头33和刀柄31的其中之一设置插接孔311,使其中之另一插设在插接孔311中,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连接刀柄31和刀头33,可以是紧配合以使刀柄31和刀头33同步转动,也可以是将插接孔311的横截面设置为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结构,使得插设于插接孔311的部分与插接孔311的形状适配,同样可以使刀柄31和刀头33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螺丝刀100中需要转动地轴体结构上套设轴承90,例如,在螺丝刀杆30上套设轴承90使螺丝刀杆30与壳体10转动连接,在齿轮模组533的传动齿轮5331与主动锥齿轮5332的连接轴上套设轴承90,以起到减小摩擦提高转动稳定性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螺丝刀杆,所述螺丝刀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以及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手柄和传动组件,所述手柄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螺丝刀杆传动连接,所述手柄可沿所述螺丝刀杆的轴向滑动并驱使所述螺丝刀杆绕所述螺丝刀杆的中心轴线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齿条,所述齿条设于所述壳体并沿所述螺丝刀杆的轴向延伸,所述齿条与所述手柄连接;和
齿轮模组,所述齿轮模组包括至少一齿轮,其中一所述齿轮设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螺丝刀杆同轴连接,所述齿轮模组与所述齿条传动啮合,所述手柄带动所述齿条滑动以使各所述齿轮转动而带动所述螺丝刀杆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齿条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齿条的侧壁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向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包括:
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螺丝刀杆的轴向延伸;和
回转槽,所述回转槽沿所述螺丝刀杆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滑槽沿所述齿条和所述齿轮模组的啮合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回转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的两端连通,所述限位部可绕所述滑槽和所述回转槽转动;
所述回转槽位于所述滑槽的远离所述齿轮模组的一侧,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滑槽时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模组啮合,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回转槽时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模组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止回弹片,所述止回弹片设于所述滑槽的起始端,所述止回弹片阻挡所述限位部从所述滑槽的起始端进入所述回转槽,所述限位部可从所述回转槽穿过所述止回弹片进入所述滑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沿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排布的两段所述导向槽;
所述齿条设有至少两所述限位部,两所述限位部沿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限位部可滑动地设于一所述导向槽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包括:
齿条主体;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凸设于所述齿条主体的侧壁;以及
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齿条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导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导向部,并夹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凸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手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模组包括:
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
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连接;以及
换向齿轮结构,所述换向齿轮结构包括连接筒和设于所述连接筒两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从动锥齿轮;
所述连接筒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螺丝刀杆并与所述螺丝刀杆于周向相互锁定,一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且另一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间隔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刀还包括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以使所述传动齿轮单向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为抵持弹片,所述抵持弹片的一端抵接所述传动齿轮的轮齿,以限制所述齿轮回转。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齿轮结构还包括拨柄,所述拨柄自所述连接筒向所述壳体外延伸,且所述拨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筒滑动连接,以绕所述连接筒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刀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壳体,与在所述螺丝刀杆的轴向锁定所述换向齿轮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沿所述螺丝刀杆的轴向设置有间隔设置的两限位槽,所述换向齿轮结构设置有至少一卡接部,每一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时所述卡接部卡设于其中一所述限位槽。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中所述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刀还包括固定把手,所述固定把手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手柄沿所述手柄的滑动方向并排设置;
和/或,所述螺丝刀杆包括刀柄和刀头,所述刀柄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并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结构,所述刀头与所述刀柄可拆卸连接。
CN202322065430.9U 2023-08-02 2023-08-02 螺丝刀 Active CN220637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5430.9U CN220637709U (zh) 2023-08-02 2023-08-02 螺丝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5430.9U CN220637709U (zh) 2023-08-02 2023-08-02 螺丝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37709U true CN220637709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83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65430.9U Active CN220637709U (zh) 2023-08-02 2023-08-02 螺丝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377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66691B2 (en) Power drill/driver
US20180243896A1 (en) Handheld Drive Device
US5964132A (en) Multi-function utility tool
US6334743B1 (en) High-speed rotary machine
EP2777891B1 (en) Clutch for power tool
US5520073A (en) Reversible ratcheting screwdriver with spinner and ergonomic handle
AU4809193A (en) Powered reversing ratchet driver
US4825734A (en) Variable leverage tool handle
US6516689B1 (en) Ratchet wrench
US4541310A (en) Multiple-use ratchet tool
US5947212A (en) Dual-mode fastener-driving tool
US5586475A (en) Racheting type tool having free wheeling sleeve to facilitate use
US20010035079A1 (en) Multi-functional hand tool assembly with storage handle and multiple tool attachments
US9808926B2 (en) On-board hand tool accessory
CA2951958C (en) Ratchet tool
CN220637709U (zh) 螺丝刀
TW201531383A (zh) 微小扭力工具
CN201109088Y (zh) 棘轮扳手
CN105328622B (zh) 棘轮工具
US6427560B1 (en) Screwdriver device
US11491614B2 (en) Ratchet wrench allowing easy change of rotation direction
CN212146167U (zh) 一种棘轮扳手
US8408098B2 (en) Ratchet device
GB2425980A (en) Socket wrench with a positioning structure
CN212825153U (zh) 一种组合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