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31601U - 一种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31601U
CN220631601U CN202322447285.0U CN202322447285U CN220631601U CN 220631601 U CN220631601 U CN 220631601U CN 202322447285 U CN202322447285 U CN 202322447285U CN 220631601 U CN220631601 U CN 220631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upport frame
shaped
rod
shape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472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Anxi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Anxi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Anxi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Anxi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472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31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31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31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U形支撑架和第二U形支撑架;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底部在所述座板的中部相抵接并呈角度设置,形成第一交叉部;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抵接并呈角度设置,形成第二交叉部;所述第一交叉部与所述第二交叉部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对所述座板提供支撑。本申请公开的座椅能够有效改善现有座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
背景技术
座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家具,可以满足人们休息、办公等需求,应用场合非常广泛。座椅具有多种样式,根据材质可分为实木椅、塑料椅等,根据使用场景还可分为办公椅、餐椅、躺椅等,每种样式的座椅都具有相似的结构特点,例如支撑脚、座板、靠背等,有些座椅还设置有扶手。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座椅普遍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尤其是当座椅的使用者体重较大时,很容易发生变形,甚至造成座椅损坏,影响了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高座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U形支撑架和第二U形支撑架;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底部在所述座板的中部相抵接并呈角度设置,形成第一交叉部;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抵接并呈角度设置,形成第二交叉部;所述第一交叉部与所述第二交叉部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对所述座板提供支撑;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还分别活动设置有多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用于调节所述座板的高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U形支撑架,以及在第一交叉部和第二交叉部之间设置支撑杆,为座椅提供了更加稳固的支撑,使座椅受力均匀,有效地提高了座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在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设置伸缩杆,使座椅的高度可以调节,能够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提高座椅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朝向所述第一交叉部的一端开设有插接孔;所述座板朝向所述第一交叉部延伸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贯穿所述第一交叉部并与所述插接孔相插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二交叉部可拆卸连接。上述实施例提供了支撑杆固定设置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该方式降低了支撑杆的安装难度,并使支撑杆便于拆卸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设置;或,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设置。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杆可以与其中一个U形支撑架一体成型设置,从而减少座椅的零部件数量,简化座椅组装的流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板的一侧还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的底部和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底部。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凹槽,便于U形支撑架的安装定位,并且增大了U形支撑架与座板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座椅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一端设置有卡接部,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和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接孔;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孔相卡接。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伸缩杆活动设置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这种设计实现难度较低,且在使用时伸缩杆的调节操作更为简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接孔相卡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座板的相对距离可调节;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可调节设置,用于跟随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调节与所述座板的相对距离。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增大了座椅可调节的范围,提升了座椅调节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交叉部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还固定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长度可调节设置,并与所述伸缩杆的长度相适配;所述加强杆用于与所述伸缩杆共同对所述座板提供支撑。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加强杆与伸缩杆共同提供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座椅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板与人体尾椎骨部位对应的位置还开设有缺口。上述实施例通过开设缺口,能够避免座板对使用者尾椎骨部位的压迫造成不适感,进一步改善了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和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靠近所述座板的一侧还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插接设置扶手。上述实施例中,扶手可以插接设置在插接部上,安装操作更为简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还包括靠背,所述靠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和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底部。上述实施例中,靠背固定在U形支撑架的底部,充分利用U形支撑架的空间,且固定效果良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座椅的第一种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座椅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座椅中座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座椅的第二种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座椅的第三种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座椅的第四种整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座椅的第五种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座椅;
10、座板;20、U形支撑架;30、支撑杆;40、伸缩杆;50、加强杆;60、扶手;70、靠背;
11、座垫;12、凸起部;13、凹槽;14、缺口;
21、第一U形支撑架;22、第二U形支撑架;23、第一交叉部;24、第一连接部;25、第二连接部;26、第二交叉部;27、卡接孔;28、插接部;
31、插接孔;32、旋转手柄;
41、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座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家具,可以满足人们休息、办公等需求,应用场合非常广泛。座椅具有多种样式,根据材质可分为实木椅、塑料椅等,根据使用场景还可分为办公椅、餐椅、躺椅等。每种样式的座椅都具有相似的结构特点,例如支撑脚、座板、靠背等,有些座椅还设置有扶手。
其中,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使用者对座椅的性能需求也不同,例如,用于户外休闲活动的座椅需要具备便携性,而用于办公的座椅则更加注重舒适性等。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例如浴室等较为湿滑的环境中,使用者以安全性作为首要需求,则希望选择更加稳固的座椅。
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座椅普遍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导致大部分座椅使用寿命较短,容易损坏,使用的可靠性较低。尤其是当座椅的使用者体重较大时,或者当使用者需要坐在座椅上进行一些活动时,稳定性不足的座椅很容易发生变形,这种情况下往往只能够更换座椅,造成极大的不便,影响了使用体验;另外,这些座椅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甚至可能突然损坏,导致使用者从座椅上摔倒受伤,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座椅,该座椅设置有U形支撑架,其中,所述U形支撑架的底部与座椅的座板抵接,形成第一交叉部,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之间通过设置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二交叉部,同时,在所述第一交叉部和所述第二交叉部之间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对座椅的座板提供支撑。通过上述设计,该座椅在受到压力时,除了能够通过U形支撑架对座椅进行支撑外,还能够通过设置在第一交叉部和第二交叉部之间的支撑杆,对座椅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杆将压力传递至所述第二交叉部,并分散在所述连接部上,从而对座板的中部形成支撑,大大减轻了U形支撑架承受的压力,使该座椅受力均匀,具有稳固的支撑效果,有效提高了座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使用者对座椅的安全性需求。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伸缩杆分别与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活动连接,从而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灵活调节座椅的高度,使该座椅能够适用于不同场景和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大大提高了座椅的应用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座椅可以用于座椅的所有应用场景,尤其适用于如浴室等对座椅具有较高安全性需求的场景,并且尤其适用于体重较大的使用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2是图1所示的座椅100的分解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座椅100包括座板10,座板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U形支撑架20,U形支撑架20包括第一U形支撑架21和第二U形支撑架22;第一U形支撑架21的底部与第二U形支撑架22的底部在座板10的中部相抵接并呈角度设置,形成第一交叉部23;第一U形支撑架21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4,第二U形支撑架22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5;第一连接部24与第二连接部25相抵接并呈角度设置,形成第二交叉部26;第一交叉部23与第二交叉部26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30,支撑杆30用于对座板10提供支撑;第一U形支撑架21的开口端和第二U形支撑架22的开口端还分别活动设置有多个伸缩杆40,伸缩杆40用于调节座板10的高度。
其中,座板10是座椅100在使用时与人体接触的结构,因此,座板10可以设计不同的形状、曲面等,使其更加适应于使用者的身体造型,缓解久坐的疲劳感。可选地,座板10上还可以设置有可拆卸的座垫11,座垫11根据使用场景可以设计不同的材料,使其具有防滑、防水、保暖等作用,或具有更柔软的质感等,从而改善座板10的舒适度。
U形支撑架20安装在座板10的一侧,用于支撑座板10并连接其他支撑构件,其中,所述“一侧”指座板10相对图示Z轴方向朝下的底部一侧。U形支撑架20包括第一U形支撑架21和第二U形支撑架22,第一U形支撑架21和第二U形支撑架22的形状相似,近似于字母“U”,其相对图示Z轴方向的上端为底部,下端为开口端。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般的座椅,设置第一U形支撑架21和第二U形支撑架22,对座板形成四个点的支撑即可满足座椅稳定性的需求,但对于一些应用于特殊场景的座椅,U形支撑架的数量还可以增加,例如,还可以增设结构相似的第三U形支撑架,从而对座板形成六个点的支撑,更多的U形支撑架能够提高座椅承受的重量,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U形支撑架的数量不做限制。
第一U形支撑架21的底部与第二U形支撑架22的底部在座板10的中部相抵接并呈角度设置,形成第一交叉部23。第一U形支撑架21的底部与第二U形支撑架22的底部在座板10的底部一侧形成了较大的接触面,从而具有较为稳固的支撑效果。当座椅上增设有更多的U形支撑架时,则将多个所述U形支撑架的底部在座板10一侧相交于一处,将该处作为第一交叉部23。
第一U形支撑架21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4,第二U形支撑架22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5;第一连接部24与第二连接部25相抵接并呈角度设置,形成第二交叉部26。第一连接部24和第二连接部25能够加固U形支撑架20的开口端,减少开口端受力弯折变形的问题,增强座椅的稳定性;同时,第一连接部24和第二连接部25还可以用于使用者放置双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使用的舒适度。当座椅上增设有更多的U形支撑架时,可以在每个所述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分别设置连接部,使多个连接部相交于一处,形成第二交叉部26,也可以根据需求有选择性地在部分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设置连接部,形成第二交叉部26,换言之,可以根据对座椅支撑强度和稳定性的需求设置连接部的数量。
所述“相抵接并呈角度设置”结合图3可以理解为第一U形支撑架21与第二U形支撑架22,或第一连接部24与第二连接部25相对图示Z轴方向上下交叠设置,并在交叠处形成近似字母“X”的交叉形状,即所述的第一交叉部23和第二交叉部26。
为使第一交叉部23和第二交叉部26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在第一U形支撑架21与第二U形支撑架22相抵接的位置,或第一连接部24与第二连接部25相抵接的位置做适当的变形处理,例如,第一U形支撑架21在第一交叉部23的位置相对图示Z轴向上凸起,第二U形支撑架22在该位置相对图示Z轴向下凹陷,使二者形成相对应的接触面,从而更好地抵接,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在组装时进行定位,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对座椅的支撑强度,在第一交叉部23与第二交叉部26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30,换言之,支撑杆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交叉部23与第二交叉部26连接并固定;支撑杆30用于对座板10提供支撑,可以理解为对座板10的底部中间位置提供支撑。
在现有的座椅中,座板10的中间位置往往是使用者坐在座椅上时最经常接触的位置,也是受到压力最大的位置,然而,现有座椅的支撑结构往往只对座板10的边角位置进行支撑,这就导致座板10的中间位置成为相对薄弱的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杆30的设置可以对座板10的中间位置提供支撑,使座板10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有效地提高了座椅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座椅100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并且更加适用于体重较大的使用者。
为了提高座椅的适应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U形支撑架21的开口端和第二U形支撑架22的开口端还分别活动设置有多个伸缩杆40,伸缩杆40用于调节座板10的高度。具体地,伸缩杆40可以套设在第一U形支撑架21和第二U形支撑架22的开口端,在进行调整时,伸缩杆40可以相对图示Z轴方向上下伸缩活动,同时,在需要停止的位置增设固定结构对伸缩杆40进行固定,从而使伸缩杆40作为座椅100的支撑脚提供支撑,并使座板10的高度保持在最舒适状态,能够适应不同使用者的身高或使用偏好差异,改善了座椅的使用舒适度。
上述的第一U形支撑架21、第二U形支撑架22、第一连接部24、第二连接部25、支撑杆30和伸缩杆40共同组成座椅100的支撑框架。优选地,上述部件可以采用同种刚性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材料或硬质塑料等,以使上述部件具有统一的强度,并简化选材的流程。进一步地,上述部件可以采用铝合金制成,铝合金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较为轻便,还具有防锈的特性,使座椅能够适用于浴室等相对潮湿的环境中。
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U形支撑架20,以及在第一交叉部23和第二交叉部26之间设置支撑杆30,为座椅提供了更加稳固的支撑,使座椅受力均匀,有效地提高了座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在U形支撑架20的开口端设置伸缩杆40,使座椅的高度可以调节,能够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提高座椅的舒适度。
为使支撑杆便于安装和拆卸更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2和图3,支撑杆30朝向第一交叉部23的一端开设有插接孔31;座板10朝向第一交叉部23延伸设置有凸起部12,凸起部12贯穿第一交叉部23并与所述插接孔31相插接;支撑杆30与第二交叉部26可拆卸连接。
其中,如图2所示,插接孔31开设在支撑杆30一端的孔结构,具有定位和限位的作用,插接孔31的深度需要满足与座板10相插接的要求,除此以外,插接孔31的深度不做限定,可以是不贯穿支撑杆30的盲孔结构,也可以是贯穿的通孔。如图3所示,凸起部12是设置在座板10的底部一侧的部位,可以与座板10一体成型,也可以是连接于座板10底部一侧的另一部件。为使支撑杆30对座板10较为薄弱的中部位置进行支撑,优选地,凸起部12可以对应设置在座板10的中部位置。凸起部12的直径对应于插接孔31的孔径,以使凸起部12能够插接在插接孔31内。需要指出的是,凸起部12的直径不宜过小,否则会导致凸起部12难以得到插接孔31的限位作用,使支撑杆30过于松动,影响支撑杆30的支撑效果和可靠性。
当支撑杆30安装时,支撑杆30的一端通过插接孔31与座板10的凸起部12相插接,使支撑杆30接触座板10提供支撑,并通过凸起部12限制了支撑杆30的晃动。支撑杆30的另一端与第二交叉部26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不做限定,作为一种示例,如图2所示,可以使用带螺纹的旋转手柄32进行连接,此时支撑杆30的端部应当开设有对应的螺纹孔,安装时,旋转手柄32贯穿第二交叉部26并与支撑杆30端部的螺纹孔配合连接,上述安装操作的优势在于可以徒手完成,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
上述实施例提供了支撑杆固定设置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通过该方式安装的支撑杆30只需要在一端进行固定连接即可完成安装,降低了支撑杆30的安装难度,并使支撑杆30便于拆卸更换。应当理解,上述实现方式还有其他替代方案,例如,还可以替换为在座板10上开设插接孔,并在支撑杆30的端部设置凸起部,在该方式下,支撑杆30仍然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与座板10连接。
为简化座椅组装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支撑杆30、第一U形支撑架21和第一连接部24一体成型设置;或,支撑杆30、第二U形支撑架22和第二连接部25一体成型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一体成型设置的实现方式可以是焊接等方式。
当支撑杆30与第一U形支撑架21或第二U形支撑架22一体成型设置时,只需将第一U形支撑架21和第二U形支撑架22进行拼接固定即可,而支撑杆30不需要进行其他连接操作,从而减少了座椅的零部件数量,简化了座椅组装的流程。
同时,除了支撑杆30可以与U形支撑架一体成型设置外,连接部也可以与支撑杆30以及U形支撑架一体成型设置。例如:第一U形支撑架21、第一连接部24一体成型设置,同时,第二U形支撑架22、第二连接部25和支撑杆30一体成型设置。在使用时,第一U形支撑架21的组合体与第二U形支撑架22的组合体相嵌合,直接将第一U形支撑架21的组合体和第二U形支撑架22的组合体组装后与座板10相固定即可实现座椅的安装,使座椅的组装操作更为简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3,座板10的一侧还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用于容纳第一U形支撑架21的底部和第二U形支撑架22的底部。
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凹槽13,便于U形支撑架20的安装定位,并且增大了U形支撑架20与座板1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座椅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2,伸缩杆40一端设置有卡接部41,第一U形支撑架21和第二U形支撑架22的开口端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接孔27;伸缩杆40通过所述卡接部41与所述卡接孔27相卡接。
其中,可选地,卡接部41为带有凸起的弹性构件,其中的凸起在受到压力时可以缩回到伸缩杆40内,当没有受到压力时,该凸起可以在弹性的作用下回弹凸出伸缩杆40外部。当伸缩杆40插接于U形支撑架20内时,卡接部41与卡接孔27对应设置,并卡接配合,将伸缩杆40固定在U形支撑架20内。除此之外,卡接部41还可以是卡扣等其他形式,也可以在相连的伸缩杆40和U形支撑架20端部的位置分别设置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方式,通过螺纹连接调整座椅的高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调节座椅的高度时,只需要按压卡接部41,同时,调整该伸缩杆在U形支撑架20内的长度,使其调整至与卡接孔27对应的位置,即可完成调节的操作。
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伸缩杆40活动设置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即通过卡接部41以及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接孔27,实现伸缩杆40的多级卡接。这种设计实现难度较低,只需要根据使用需求开设卡接孔27,并增设卡接部41即可,另外,这种设计在使用时伸缩杆40的调节操作更为简便。
为了提升座椅调节的灵活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2,第一连接部24的两端和第二连接部25的两端分别与卡接孔27相卡接,以使第一连接部24和第二连接部25与所述座板10的相对距离可调节;支撑杆30的长度可调节设置,用于跟随第一连接部24和第二连接部25调节与所述座板10的相对距离。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4的两端和第二连接部25的两端可以增设类似于卡接部41的卡接结构,通过所述卡接结构与卡接孔27相卡接固定,在需要进行调节时,可以将卡接结构拆卸,并卡接在其他卡接孔内,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24和第二连接部25的调节。
支撑杆30的长度可调节设置,具体实现的方式不限,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将支撑杆30设置为多段空心杆相互套接或卡接的组合杆,在需要进行调节时,支撑杆30可以跟随第一连接部24和第二连接部25的活动而同步伸缩活动,并在调节完成时将支撑杆30固定,使得整个调节操作过程中,支撑杆30与第一连接部24和第二连接部25保持连接。其中,不限地,支撑杆30的长度调节的方式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伸缩杆40与U形支撑架20之间的调节方式,也可以在相连的多段支撑杆的端部分别设置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方式,通过螺纹连接调整支撑杆的高度,还可以选择其他可行的方式。
上述实施例在伸缩杆40可调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座椅可调节的范围,即第一连接部24和第二连接部25可以利用原有的卡接孔27进行调节,提升了座椅调节的灵活性。
为进一步提高座椅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4,所述第二交叉部26远离支撑杆30的一侧还固定设置有加强杆50,加强杆50的长度可调节设置,并与伸缩杆40的长度相适配;加强杆50用于与伸缩杆40共同对所述座板10提供支撑。
其中,加强杆50可以与支撑杆30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设置成一个整体,加强杆50和支撑杆30的组合体可以贯穿第二交叉部26设置,直接与地面抵接,对座板10的中部形成支撑。除此以外,加强杆50也可以与支撑杆30分离设置,并分别与第二交叉部26进行固定。
具体地,作为一种示例,当加强杆50与支撑杆30分离设置时,加强杆50也可以设置为多段空心杆相互套接或卡接的组合杆,当伸缩杆40调节时,加强杆50能够同步进行伸缩活动,保证加强杆50长度始终与伸缩杆40的长度相适配。除此以外,加强杆50还可以选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杆30长度可调节设置的实现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伸缩杆40的长度”是指伸缩杆40在使用时的有效长度,具体指伸缩杆40伸出U形支撑架20的部分长度。所述“长度相适配”,作为举例说明,当座椅100正确放置在地面上时,加强杆50和伸缩杆40能够同时与地面接触,使加强杆50和伸缩杆40同时起到支撑作用。可以理解为加强杆50是设置在第二交叉部26的额外的支撑腿。
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加强杆50与伸缩杆40共同提供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座椅的稳定性。
为进一步改善使用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3,座板10与人体尾椎骨部位对应的位置还开设有缺口14。
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座椅中,使用者久坐在座板上时容易感到腰背酸痛不适,其原因除了使用者自身坐姿不当之外,还在于现有座椅中的座板会对使用者的尾椎骨部位造成压迫。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座板10上开设缺口14的设计,当使用者坐在座板10上时,座板10对使用者的两侧进行支撑,而使用者的尾椎骨部位对应于缺口14的位置,能够避免座板10对使用者尾椎骨部位的压迫,缓解久坐的不适感,进一步改善了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5,第一U形支撑架21和第二U形支撑架22靠近座板10的一侧还设置有插接部28;所述插接部28用于插接设置扶手60。
如图5所示,扶手60的形状类似于字母“U”,在安装时,其开口端可以插接在插接部28的孔位,安装操作更为简便。另外,扶手60还可以设计多种样式,用于组合成不同样式的座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6,座椅100还包括靠背70,靠背70固定设置在第一U形支撑架21和第二U形支撑架22的底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地,靠背70可以设置为L形,其一端伸入座板10的底部位置,并固定在第一U形支撑架21和第二U形支撑架22的底部,这样设计充分利用了U形支撑架的空间,且固定效果良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座椅100的一种可选的外形。其中,扶手60和靠背70可以拆卸更换,以便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任意组合成不同形式的座椅100,当拆卸靠背70时,座椅100可以作为更轻便的坐凳来使用。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座椅100设计较为灵活,可以有多种变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U形支撑架和第二U形支撑架;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底部在所述座板的中部相抵接并呈角度设置,形成第一交叉部;
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抵接并呈角度设置,形成第二交叉部;
所述第一交叉部与所述第二交叉部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对所述座板提供支撑;
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还分别活动设置有多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用于调节所述座板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朝向所述第一交叉部的一端开设有插接孔;
所述座板朝向所述第一交叉部延伸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贯穿所述第一交叉部并与所述插接孔相插接;
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二交叉部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设置;或,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的一侧还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的底部和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一端设置有卡接部,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和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接孔;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孔相卡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接孔相卡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座板的相对距离可调节;
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可调节设置,用于跟随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调节与所述座板的相对距离。
7.如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叉部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还固定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长度可调节设置,并与所述伸缩杆的长度相适配;所述加强杆用于与所述伸缩杆共同对所述座板提供支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与人体尾椎骨部位对应的位置还开设有缺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和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靠近所述座板的一侧还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插接设置扶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靠背,所述靠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U形支撑架和所述第二U形支撑架的底部。
CN202322447285.0U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座椅 Active CN220631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47285.0U CN220631601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47285.0U CN220631601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31601U true CN220631601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96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47285.0U Active CN220631601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31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58372B1 (en) Chair back
EP1980177A1 (en) Chair having shape memory sponge mounted on back rest
US20060152061A1 (en) Structure of a seat of a chair
CN220800599U (zh) 模块化家具组件
WO2022148486A1 (zh) 连接结构及座具
US6499802B2 (en) Articulated seat
EP3850990B1 (en) Chairback support structure
CN220631601U (zh) 一种座椅
KR101678446B1 (ko) 휴대용 의자
KR200422122Y1 (ko) 요추받이용 의자 등받이
KR100772167B1 (ko) 보조등받침을 갖는 의자
KR20200001811U (ko) 옥외용 접의자
KR101554789B1 (ko) 좌석 배열체
CN211431831U (zh) 一种弹性护腰靠背结构
CN220403586U (zh) 一种座架结构及其沙发
KR200375178Y1 (ko) 의자용 이중 등받이 결합구조
CN218571801U (zh) 一种椅子及其腰靠组件
CN114027658B (zh) 一种工学椅
CN219306359U (zh) 一种组合式靠垫
CN214631130U (zh) 一种腰靠安装结构
CN218999901U (zh) 一种新型钢制座椅
KR200458497Y1 (ko) 등받이 및 이를 구비한 의자
KR102232904B1 (ko) 슬라이딩 좌판을 갖는 접이식 의자
CN218355276U (zh) 护腰矫姿坐垫
CN213046216U (zh) 一种新型沙发钢结构弹簧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