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8175U - 绝缘膜以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绝缘膜以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8175U
CN220628175U CN202321781465.6U CN202321781465U CN220628175U CN 220628175 U CN220628175 U CN 220628175U CN 202321781465 U CN202321781465 U CN 202321781465U CN 220628175 U CN220628175 U CN 220628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film
infiltration
winding core
battery
electroly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814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凌英
尤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xx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xx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xx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xx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814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8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8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8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rim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绝缘膜以及电池。上述的绝缘膜用于包覆于卷芯和极片,绝缘膜的侧面底部开设有第一浸润孔,绝缘膜的底面开设有第二浸润孔。上述的绝缘膜,浸润通道包括绝缘膜侧面的第一浸润孔和底部的第二浸润孔,相较于传统的绝缘膜增加了侧面的浸润通道,提高了浸润效率。

Description

绝缘膜以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绝缘膜以及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将包裹有绝缘膜的卷芯和极片放置于电池壳体的容置腔内,然后从卷芯和极片上方的注液阀注入对卷芯注入电解液,然后,再放置一段时间,使流到容置腔内的电解液充分对极片进行浸润。
目前的绝缘膜存在以下问题:
绝缘膜的底面开设有浸润孔,但是绝缘膜的侧面无开孔,使得电解液仅能从绝缘膜的底面的浸润孔自下而上浸润极片,浸润通道单一,使得浸润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浸润效率的绝缘膜以及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绝缘膜,所述绝缘膜用于包覆于卷芯和极片,所述绝缘膜的侧面底部开设有第一浸润孔,所述绝缘膜的底面开设有第二浸润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浸润孔的数量为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浸润孔的数量为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浸润孔呈第一阵列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浸润孔呈第二阵列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膜的侧面的上部开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沿注液方向开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引流槽间隔开设。
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卷芯、极耳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绝缘膜,所述卷芯和所述极耳相连接,所述卷芯和所述极耳均包裹于所述绝缘膜内,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绝缘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注胶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膜的侧面设置有胶带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带组件包括第一胶带,所述第一胶带设置于所述绝缘膜的底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带组件包括第二胶带,所述第二胶带设置于所述绝缘膜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绝缘膜,浸润通道包括绝缘膜侧面的第一浸润孔和底部的第二浸润孔,相较于传统的绝缘膜增加了侧面的浸润通道,提高了浸润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绝缘膜10用于包覆于卷芯和极片,所述绝缘膜10的侧面100底部开设有第一浸润孔101,所述绝缘膜10的底面200开设有第二浸润孔201。
上述的绝缘膜10,浸润通道包括绝缘膜10侧面100的第一浸润孔101和底部的第二浸润孔201,相较于传统的绝缘膜增加了侧面的浸润通道,提高了浸润效率。
进一步地,电解液注入卷芯完毕后,电解液的积液位于绝缘膜10内的卷芯底部,即电解液的液位较低,第一浸润孔101开设于所述绝缘膜10的侧面100底部,既可以确保电解液从第一浸润孔101进入的效率,进而确保电解液的浸润效率,又可以减少绝缘膜10侧面100上方的开孔而提高绝缘膜10的绝缘性能。
进一步地,绝缘膜10的底面200开设有第一浸润孔101,减少了绝缘膜10的用料,进而降低了电池的重量,进而提高了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解液从注液阀沿预设方向注入并浸润卷芯,然后通过第一浸润孔101和第二浸润孔201流出绝缘膜10,然后再从第一浸润孔101和第二浸润孔201进入绝缘膜10内以浸润卷芯和极耳。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方向为C方向。进一步地,第一浸润孔101和第二浸润孔201的开设能够减少因电解液积液较多造成的绝缘膜10的破裂。
进一步地,绝缘膜10与电解液浸没接触部位的最高位置位于绝缘膜10在高度方向的尺寸的三分之一,使电解液更好地浸润于电芯。
为了同时提高浸润效率且确保绝缘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浸润孔101开设在绝缘膜10的下三分之一处。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浸润孔101的数量为多个,提高了电解液对卷芯和极片的浸润效率。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浸润孔201的数量为多个,提高了电解液对卷芯和极片的浸润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浸润孔101呈第一阵列排布。可以理解,使绝缘膜10侧面100上的第一浸润孔101分布均匀,确保电解液的浸润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浸润孔201呈第二阵列排布。可以理解,使绝缘膜10底面200上的第二浸润孔201分布均匀,确保电解液的浸润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膜10的侧面100的上部开设有引流槽102,引流槽102沿注液方向开设。可以理解,使电解液沿引流槽102的周壁流下,提高电解液对卷芯和极片的浸润效率。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解液沿引流槽102的延伸方向注入卷芯。在本实施例中,引流槽102的延伸方向与预设方向平行。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流槽1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引流槽102间隔开设,提高电解液对卷芯和极片的浸润效率。
请参阅图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图未示),包括壳体、卷芯、极耳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绝缘膜10,卷芯和极耳相连接,卷芯和极耳均包裹于绝缘膜10内,壳体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绝缘膜10。
上述的电池,电解液从绝缘膜10的第一浸润孔101和第二浸润孔201进入绝缘膜10,以浸润卷芯和极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的上部设有注液阀,电解液从注液阀注入到卷芯。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绝缘膜10的侧面100设置有胶带组件20,提高绝缘膜10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阅图2,胶带会缩小绝缘膜与卷芯之间的间隙,造成电解液在透过间隙时较为困难,增加极片的浸润难度,降低浸润效率。为了提高浸润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胶带组件20包括第一胶带,第一胶带设置于绝缘膜10的底面200。可以理解,第一浸润孔101位于绝缘膜10的侧面100,第一胶带设置于绝缘膜10的底面200,减轻了第一胶带对绝缘膜10与卷芯之间间隙的挤压,即增大了绝缘膜10与卷芯之间的间隙,进而提高了电解液从第一浸润孔101进入绝缘膜10内以进行浸润的效率,即提高了电解液对卷芯和极片的浸润效率。
请参阅图2,胶带会缩小绝缘膜与卷芯之间的间隙,造成电解液在透过间隙时较为困难,增加极片的浸润难度,降低浸润效率。为了提高浸润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胶带组件20包括第二胶带,第二胶带设置于所述绝缘膜10的侧面100与底面200的连接处。可以理解,第一浸润孔101位于绝缘膜10的侧面100,第二胶带设置于所述绝缘膜10的侧面100与底面200的连接处,减轻了第二胶带对绝缘膜10与卷芯之间的间隙的挤压,即增大了绝缘膜10与卷芯之间的间隙,进而提高了电解液从第一浸润孔101进入绝缘膜10内以进行浸润的效率,即提高了电解液对卷芯和极片的浸润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绝缘膜10,浸润通道包括绝缘膜10侧面100的第一浸润孔101和底部的第二浸润孔201,相较于传统的绝缘膜增加了侧面的浸润通道,提高了浸润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绝缘膜,所述绝缘膜用于包覆于卷芯和极片,所述绝缘膜的底面开设有第二浸润孔;
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的侧面底部开设有第一浸润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浸润孔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第二浸润孔的数量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浸润孔呈第一阵列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浸润孔呈第二阵列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的侧面的上部开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沿注液方向开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引流槽间隔开设。
7.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卷芯、极耳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膜,所述卷芯和所述极耳相连接,所述卷芯和所述极耳均包裹于所述绝缘膜内,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绝缘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注胶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的侧面设置有胶带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组件包括第一胶带,所述第一胶带设置于所述绝缘膜的底面;或,
所述胶带组件包括第二胶带,所述第二胶带设置于所述绝缘膜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
CN202321781465.6U 2023-07-07 2023-07-07 绝缘膜以及电池 Active CN220628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1465.6U CN220628175U (zh) 2023-07-07 2023-07-07 绝缘膜以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1465.6U CN220628175U (zh) 2023-07-07 2023-07-07 绝缘膜以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8175U true CN220628175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6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81465.6U Active CN220628175U (zh) 2023-07-07 2023-07-07 绝缘膜以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81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78522U (zh) 一种液冷动力电池系统
CN102005603B (zh) 动力电池组
CN219658795U (zh) 一种浸没式液冷电池包
CN217158320U (zh) 一种冷却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05655647A (zh) 软包动力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220628175U (zh) 绝缘膜以及电池
CN106299449B (zh) 二次电池
CN210156439U (zh) 绝缘组件、顶盖及电池
CN219610510U (zh) 一种便于吸液浸润的电芯及电池
CN219203400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6354319U (zh) 一种进气端板与一种燃料电池堆
CN216720249U (zh) 单体电池与电池模组
CN206022536U (zh) 复合式电芯
CN210628415U (zh) 铅炭电池
CN213268414U (zh) 一种安装稳定的保温板
CN115101829A (zh) 一种极柱端子密封的富液式储能用铅酸蓄电池
CN11359453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提高电解液浸润及延长寿命的方法
CN221466744U (zh) 底托片及电池
CN101938000A (zh) 一种铁壳锌锰干电池
CN217134506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CN221102158U (zh) 安全性高电芯及全极耳圆柱电池
CN214498155U (zh) 一种烧结粘合保温型墙板
CN111916646B (zh) 一种动力电池
CN216405727U (zh) 一种超低能耗集成保温装配式多层房屋的房间构件
CN220041980U (zh) 模组冷却机构以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