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2910U - 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及线圈控制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及线圈控制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2910U
CN220622910U CN202321956770.4U CN202321956770U CN220622910U CN 220622910 U CN220622910 U CN 220622910U CN 202321956770 U CN202321956770 U CN 202321956770U CN 220622910 U CN220622910 U CN 220622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resistor
optocoupler
control circuit
solenoi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67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俊
郭武军
黄方泽
张苏
凌伟
谭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QINGYUN ELECTRIC LOCOMOTIVE ACCESSORIES FAC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QINGYUN ELECTRIC LOCOMOTIVE ACCESSORIES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QINGYUN ELECTRIC LOCOMOTIVE ACCESSORIES FAC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QINGYUN ELECTRIC LOCOMOTIVE ACCESSORIES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67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2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2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2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及线圈控制盒,所述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导通开关Q1和控制芯片,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控制端连接控制芯片,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入端连接线圈L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线圈L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本实用新型当第一导通开关导通时,线圈正常导通,当第一导通开关截止时,线圈截止,在电磁阀启动后的维持阶段,通过控制芯片输出脉冲信号使第一导通开关重复导通或截止,从而调整电磁阀线圈维持电流的有效值,使得电磁阀线圈的维持电流降低,减小线圈及其它功耗元件的发热量,同时避免无效做功以节约能耗,减小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及线圈控制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及线圈控制盒。
背景技术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一般分为直动式、分布直动式和先导式三大类,但它们都需要使用线圈进行控制,当线圈功能失效时,电磁阀将不能正常动作。
电磁阀合闸时,需要较大的驱动电流驱动线圈产生的电磁力使阀芯运动,气路接通,然而在电磁阀合闸完成后,电磁阀维持气路接通时线圈所需要的维持电流仅需驱动电流的一半,但目前的电磁阀线圈的维持电流均与驱动电流一致,使得电磁阀线圈做了大量的无用功,浪费能源,同时,由于线圈发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维持电流过大还会导致线圈及其它电子元件产生大量热量,进而影响电磁阀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及线圈控制盒,用以解决目前电磁阀线圈维持电流和驱动电流一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导通开关Q1和控制芯片,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控制端连接控制芯片,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入端连接线圈L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线圈L的输入端连接电源。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导通开关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1和第一光耦U1,所述第二导通开关Q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线圈L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光耦U1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二导通开关Q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一光耦U1的第四引脚,所述二导通开关Q2的输出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一光耦U1的第三引脚均接地,所述第一光耦U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
优选的,还包括串联连接的二极管D1和压敏电阻RV,所述压敏电阻RV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线圈L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线圈L的输入端。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光耦U2和第三电阻R3,所述第二光耦U2的第一引脚连接二极管D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光耦U2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耦U2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输入端和所述压敏电阻RV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光耦U2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线圈L的输出端和所述压敏电阻RV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接地。
优选的,还包括并联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和第二电容C2,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和+5V电源,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输出端接地。
优选的,还包括第四电阻R4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第四电阻R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出端和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
优选的,还包括并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线圈L的输出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入端。
优选的,还包括并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4和第五电阻R5,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通开关Q2的输出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输出端接地。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和第二导通开关Q2均为MOS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线圈控制盒,包括绝缘外壳,和设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的控制板和连接器,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连接器,所述控制板包括上述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及线圈控制盒,当第一导通开关导通时,线圈正常导通,当第一导通开关截止时,线圈截止,在电磁阀启动后的维持阶段,通过控制芯片输出脉冲信号使第一导通开关重复导通或截止,从而调整电磁阀线圈维持电流的有效值,使得电磁阀线圈的维持电流降低,由于功耗元件的发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可以降低线圈及其它功耗元件的发热量,避免无效做功以节约能源,减小安全风险。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的启动时线圈电流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导通开关Q1和控制芯片,第一导通开关Q1的控制端连接控制芯片,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入端连接线圈L的输出端,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出端接地,线圈L的输入端连接电源。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电源为+110V直流电,控制芯片具体为MCU,第一导通开关Q1具体为N沟道的MOS管,MOS管的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为MOS管的栅极(G)、漏极(D)和源极(S),+110V电源、线圈L和MOS管Q1构成本实施例的主电路,当MOS管Q1的G极输入低电平时,MOS管Q1导通,线圈L通电,当MOS管Q1的G极输入高电平时,MOS管Q1截止,线圈L不通电,MCU通过输出不同占空比的脉冲信号即可实现对线圈L电流有效值的调节。
在本实施例的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二导通开关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1和第一光耦U1,第二导通开关Q2的输入端连接线圈L的输出端、第一光耦U1的第一引脚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导通开关Q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一光耦U1的第四引脚,二导通开关Q2的输出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一光耦U1的第三引脚均接地,第一光耦U1的第二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入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
其中,第二导通开关Q2和第一导通开关Q1一样,也是N沟道的MOS管,第一光耦U1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为光耦发光源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光耦U1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分别为光耦受光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电源为+110V直流电,+110V电源、线圈L和MOS管Q2构成本实施例的备用电路。
当主电路出现故障时,MOS管Q1截止,第一光耦U1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不导通,MOS管Q2的G极电压VG2=110*R6/(R6+R2),此时MOS管Q2导通,线圈L经过备用电路得电,确保了电磁阀维持合闸,加强了电磁阀的稳定性。
在电磁阀启动合闸时,线圈L通过主电路直接启动时,需要先通过控制芯片向MOS管Q1的G极输出高电平,也可以直接通过备用电路启动。
在电磁阀合闸完成后,电磁阀处于维持阶段时,控制芯片输出一定占空比的PWM降低线圈L的电流有效值,此时,当MOS管Q1导通时,第一光耦U1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导通,MOS管Q2的G极经过第一光耦U1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后直接接地,此时,MOS管Q2不导通;当MOS管Q1截止时,第一光耦U1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不导通,通过第六电阻R6两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容C1进行充电,由于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因此MOS管Q2在第一电容C1充电至MOS管Q2的导通电压前无法导通,而MOS管Q1导通时,第一电容C1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光耦U1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此时,第一电容C1会进行放电,当控制芯片输出的PWM的频率高至第一电容C1充电阶段始终无法达到MOS管Q2的导通电压时,MOS管Q2将始终无法导通,因此,在电磁阀处于维持阶段时,线圈L的电流仅受MOS管Q1是否导通的影响,通过调节PWM的占空比,即可调节线圈L的电流的有效值。
在本实施例的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中,还包括串联连接的二极管D1和压敏电阻RV,压敏电阻RV的输入端连接线圈L的输出端,二极管D1的输出端连接线圈L的输入端。
其中,二极管D1为续流二极管,当电磁阀断闸时,在线圈L失电的瞬间,通过续流二极管D1和压敏电阻RV消耗产生的感应电压,放置感应电压对电路造成损伤。
在本实施例的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二光耦U2和第三电阻R3,第二光耦U2的第一引脚连接二极管D1的输出端,第二光耦U2的第二引脚连接第三电阻R3的输入端,第二光耦U2的第三引脚连接二极管D1的输入端和压敏电阻RV的输出端,第二光耦U2的第四引脚连接线圈L的输出端和压敏电阻RV的输入端,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接地。
第二光耦U2和第一光耦U1的型号相同,在电磁阀合闸时,+110V电源使第二光耦U2的发光源导通发光,第二光耦U2的受光器导通,即第二光耦U2的第二光耦U2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导通,使压敏电阻RV短路,线圈L导通使电磁阀合闸时,压敏电阻RV不会导通做功,避免了能源浪费。
在本实施例的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中,还包括并联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和第二电容C2,稳压二极管D3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和+5V电源,稳压二极管D3的输出端接地,稳压二极管D3和第二电容C2可以防止电路过压并进行滤波。
在本实施例的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四电阻R4和电流检测模块,第四电阻R4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出端和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第四电阻R4的输出端接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根据电流检测模块获取的Iad信号判断主电路是否正常通电。
在本实施例的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中,还包括并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2的输入端连接线圈L的输出端,发光二极管D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入端,发光二极管D2用于指示主电路是否正常通电。
在本实施例的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中,还包括并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4和第五电阻R5,发光二极管D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导通开关Q2的输出端,发光二极管D4的输出端接地,发光二极管D4用于判断备用电路是否处于通电状态。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在电磁阀合闸时,线圈L通过一个电流值为i的驱动电流驱动,经过0~t1的时间(约40ms)驱动,电磁阀会迅速合闸到位,然后线圈L的电流进入维持阶段,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电磁阀动作到位,将线圈L的驱动电流延长了t1~t2的时间(约0.5s),因此本实施例中在t2后进入线圈L电流维持阶段,通过控制芯片输出的PWM的占空比,调节线圈L的电流有效值,最终本实施例中的线圈L在维持阶段的电流i0为驱动电流i的55%左右,本实施例中的线圈L的电流变化如图2中的Q1所示,Q2为目前常规的电磁阀线圈电流。
本实施例的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可以通过主电路或备用电路进行启动,不用限制启动线圈L的启动电压;能够降低线圈L在维持阶段的电流,减小了线圈L及其它功耗元件的发热量,同时避免了无功功耗,节约能源;在线圈失电的瞬间,通过续流二极管D1和压敏电阻RV效果感应电压,能够有效抑制过电压;采用了主电路和备用电路的冗余设计,并有对应的LED灯进行指示,在主电路失效时,依然可以通过冗余电路确保电磁阀合闸,增强了可靠性。
实施例2,一种线圈控制盒。
本实施例的线圈控制盒,包括绝缘外壳,和设于绝缘外壳内的控制板和连接器,控制板电连接连接器,电连接器连接到电磁阀的线圈L,控制板包括实施例1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本实施例的线圈控制盒可以降低电磁阀线圈L的维持电流,通过冗余电路增强电磁阀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通开关Q1和控制芯片,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控制端连接控制芯片,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入端连接线圈L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线圈L的输入端连接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通开关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1和第一光耦U1,所述第二导通开关Q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线圈L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光耦U1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二导通开关Q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一光耦U1的第四引脚,所述二导通开关Q2的输出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一光耦U1的第三引脚均接地,所述第一光耦U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联连接的二极管D1和压敏电阻RV,所述压敏电阻RV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线圈L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线圈L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光耦U2和第三电阻R3,所述第二光耦U2的第一引脚连接二极管D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光耦U2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耦U2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输入端和所述压敏电阻RV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光耦U2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线圈L的输出端和所述压敏电阻RV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联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和第二电容C2,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和+5V电源,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输出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电阻R4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第四电阻R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出端和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2,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线圈L的输出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的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4和第五电阻R5,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通开关Q2的输出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输出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开关Q1和第二导通开关Q2均为MOS管。
10.一种线圈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和设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的控制板和连接器,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连接器,所述控制板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
CN202321956770.4U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及线圈控制盒 Active CN220622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6770.4U CN220622910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及线圈控制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6770.4U CN220622910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及线圈控制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2910U true CN220622910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1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6770.4U Active CN220622910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及线圈控制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2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6103B (zh) 用于二次雷达的一键开关机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US4967101A (en) Pre-drive circuit
CN220622910U (zh) 一种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及线圈控制盒
CN110410990B (zh) 四通阀电控板及空调器
CN116916489A (zh) 一种led灯光智能控制器
CN114945226A (zh) 一种低待机功耗电路
CN215949169U (zh) 一种采用正激变换原理的电磁锁驱动装置
CN112653115B (zh) 防反接、过欠压保护与隔离开关机多模块并联输入电路
CN105846811A (zh) 霍尔开关控制电路
CN102709021A (zh) 一种电磁铁和电磁阀的控制电路
CN113556036B (zh) H桥驱动电路、控制方法及驱动电机
CN114961434A (zh) 一种采用正激变换原理的电磁锁驱动电路
CN108845611B (zh) 干触点外设接口
CN203588791U (zh) 一种电磁线圈驱动电路
CN202095016U (zh) 一种具备led照明驱动与控制功能的电视机
CN201569107U (zh) 用于中央空调控制器的带隔离的继电器输出电路
CN113644816B (zh) 一种超宽输入电压范围的恒流启动电路
CN105634374B (zh) 电机调速装置及家用电器
CN109874201A (zh) 一种两线照明控制系统
CN111823870B (zh) 用于借助于机电继电器进行保护的低消耗设备及其在电动致动器pwm控制设备中的应用
CN216902433U (zh) 一种低功耗电磁铁驱动电路
CN216975266U (zh) 一种控制电路和控制装置
EP4080537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actor
CN217158049U (zh) 一种新型继电器保护电路
CN220792218U (zh) 智能省电电磁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