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7804U - 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607804U CN220607804U CN202322042447.2U CN202322042447U CN220607804U CN 220607804 U CN220607804 U CN 220607804U CN 202322042447 U CN202322042447 U CN 202322042447U CN 220607804 U CN220607804 U CN 2206078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ompartments
- locker
- cabinet body
- mov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包括柜体和内胆,内胆中形成有至少两个间室,隔板连接在内胆中,隔板用于分隔两个相邻的间室,隔板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板,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内胆的侧壁上,两个固定板沿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布;至少一个移动板,移动板滑动连接在内胆的侧壁上,移动板设于两个固定板之间;当隔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移动板处于第一位置以使隔板打开通风开口,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内的气流通过通风开口流通;当隔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移动板处于第二位置以使隔板关闭通风开口,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之间隔绝;移动板处于第一位置相比移动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更靠近门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
背景技术
随着储物柜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储物柜具有更多的控温需求,有时候需要满足不同的温度区域下进行储物。
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能够满足人们的对于物品需要放置在不同的储藏温度下的需求。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包括柜体,柜体内设有内胆,内胆中形成有至少两个间室,不同的间室内的温度范围不同,不同间室用于存放不同的温度要求的食品或饮料。
多个间室沿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布,相邻的两个间室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在储物柜的使用过程中,当相邻的两个间室内所设定的温度范围相同时,需要将两个间室连通。
现有技术中,若想使两个相邻的间室连通,需要将起到分隔作用的隔板拆卸下来,以使两个间室之间的气流流通。用户需要将隔板上的层架上的饮料或食物全部取出,才能将隔板拆卸出,操作规程繁琐,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良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隔板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板,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内胆的侧壁上,两个固定板沿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布;至少一个移动板,移动板滑动连接在内胆的侧壁上,移动板设于两个固定板之间;不需要从内胆上拆卸隔板就能实现上下两个间室的通风,用户只需要前后滑动移动板就能够实现两个间室的通风或不通风,操作简单。
根据本申请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包括柜体,其内形成有储藏空间;
门体,其与柜体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储藏空间;
顶板和底座,其分别连接在柜体的顶部和底部;柜体在顶板和底座之间的延伸方向为柜体的高度方向;
内胆,其设于柜体内,内胆中形成有至少两个间室;两个间室沿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布;
隔板,隔板连接在内胆中,隔板用于分隔两个相邻的间室,隔板包括:
至少两个固定板,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内胆的侧壁上,两个固定板沿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布;
至少一个移动板,移动板滑动连接在内胆的侧壁上,移动板设于两个固定板之间;
隔板至少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当隔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移动板处于第一位置以使隔板打开通风开口,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内的气流通过通风开口流通;
当隔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移动板处于第二位置以使隔板关闭通风开口,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之间隔绝;
移动板处于第一位置相比移动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更靠近门体。
根据本申请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包括:
柜体,其内形成有储藏空间;
门体,其与柜体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储藏空间;
顶板和底座,其分别连接在柜体的顶部和底部;柜体在顶板和底座之间的延伸方向为柜体的高度方向;
内胆,其设于柜体内,内胆中形成有至少两个间室;两个间室沿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布;
隔板,隔板连接在内胆中,隔板用于分隔两个相邻的间室,隔板包括:
轨道,轨道与内胆固定连接,轨道上设有固定轨道和滑动轨道,固定轨道设有至少两层,滑动轨道设于两层固定轨道之间;
固定板,其与固定轨道连接,固定板至少包括两个,单个固定板与单层固定轨道连接;
移动板,其与滑动轨道连接;
固定轨道和滑动轨道分别为长条状,固定轨道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不大于滑动轨道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
移动板沿着滑动轨道滑动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开口,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之间的气流流通或阻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包括轨道,轨道包括固定轨道和滑动轨道,固定板与固定轨道连接,移动板与滑动轨道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柜体上设有取放口,柜体还包括与取放口相对的背板,柜体在取放口和背板之间的延伸方向为柜体的长度方向;固定轨道沿柜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滑动轨道沿柜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板包括靠近门体的移动板前侧面,移动前侧面沿柜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移动板前侧面和滑动轨道共同形成通风开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板上设有把手,移动板包括靠近底座的移动板下底面,移动板下底面朝向底座凸出形成把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具有间隙,储物柜还包括密封条,密封条设置在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轨道上设有阻挡部,移动板的靠近滑动轨道的移动板侧面上设于凹陷部,阻挡部与凹陷部配合连接,以使移动板处于第二位置时处于静止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柜体上设有取放口,柜体还包括与取放口相对的背板,柜体在取放口和背板之间的延伸方向为柜体的长度方向;固定轨道沿柜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滑动轨道沿柜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轨道上设有阻挡部,移动板的靠近滑动轨道的移动板侧面上设有凹陷部,阻挡部与凹陷部配合连接,以使移动板与滑动轨道之间固定连接。
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的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包括柜体和内胆,内胆中形成有至少两个间室,隔板连接在内胆中,隔板用于分隔两个相邻的间室,隔板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板,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内胆的侧壁上,两个固定板沿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布;至少一个移动板,移动板滑动连接在内胆的侧壁上,移动板设于两个固定板之间;当隔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移动板处于第一位置以使隔板打开通风开口,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内的气流通过通风开口流通;当隔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移动板处于第二位置以使隔板关闭通风开口,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之间隔绝;移动板处于第一位置相比移动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更靠近门体,当用户将移动板向后移动至第一位置,通风开口打开,上下两个间室可以直接通风,以使上下间室内的温度范围一致,不需要从内胆上拆卸隔板就能实现上下两个间室的通风,用户只需要前后滑动移动板就能够实现两个间室的通风或不通风,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外观的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拆除轨道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A-A向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外观的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的拆分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外观的视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或四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处于关闭状态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或四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隔板处于关闭状态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五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五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拆除风道盖板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五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正视图;
图22是图21中的B—B向剖视图;
图2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六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的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的C-C向剖视图;
以上各图中:100、储物柜;11、柜体;111、取放口;112、背板;12、顶板;13、底座;14、内胆;15、间室;11、151、第一间室;152、第二间室;16、风道盖板;16、层架;2、隔板;21、固定板;211、通风开口;2111、第一通风开口;2112、第二通风开口;212、定位柱;22、移动板;221、移动板前侧面;222、把手;223、凹陷部;224、第一移动板;225、第二移动板;226、移动板下底面;23、轨道;231、固定轨道;232、滑动轨道;2321、阻挡部;24、连接条;25、旋转轴;26、旋转板;27、旋转部;28、圆形区域;281、扇形部;3、第一换热器;31、第一换热空间;41、第一冷风风道;42、第二冷风风道;43、出风口;44、热风风道;51、加热器;52、加热风机;61、第一风门;62、第二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7,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多个间室15的储物柜100。储物柜100包括柜体11和门体,柜体11内形成有储藏空间,储藏空间的前侧设有投放口,用户可以通过投放口来存放物品或拿出物品在储藏空间内。门体与柜体11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储藏空间的投放口。
柜体11内设有多个间室15,一个间室15可对应设置一个门体或多个门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柜体11内设有两个上下排布的间室15,每个间室15对应设置一个门体,两个门体之间通过分隔板2相分隔。
柜体11包括顶板12和底座13,还包括连接在顶板12和底座13之间的背板112、第一柜体11壁和第二柜体11壁,背板112与门体相对设置,第一柜体11壁和第二柜体11壁分别位于储物柜100的左侧和右侧。
定义第一方向为储物柜100在顶板12和底座13之间的高度方向,同时第一方向也为上下方向。定义第二方向为储物柜100在第一柜体11壁和第二柜体11壁之间的宽度方向,同时第二方向也为左右方向。定义第三方向为储物柜100在背板112和门体之间的长度方向,同时第三方向也为储物柜100的前后方向。
柜体1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结构形式,柜体11中配置有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等部件,储物柜100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程和蒸发过程,通过制冷剂的吸热、放热过程来向间室15提供冷量或热量,实现间室15的温度调节。
压缩机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从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膨胀阀,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从膨胀阀流出的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流经蒸发器时吸收热量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
柜体11内还设有加热器,以使加热器加热空气来提高间室15内的温度。柜体11中设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出风口可以吹出冷风或热风。
柜体11中还设置有隔板2,隔板2用于分隔两个相邻的间室15。
当隔板2处于关闭状态时,加热器通电,加热器位于隔板2的一侧,加热器只能加热所处的间室15的空气,不能加热另一个间室15内的空气,隔板2将柜体11分隔成制冷间室15和制热间室15。制冷系统吹出的冷气通过出风口吹动至不设有加热器的间室15内,冷气在间室15内与物体进行热交换之后,从回风口返回蒸发器处,循环制冷。
可设置地,内胆14内侧壁上设置有中梁框架,隔板2与中梁框架连接,具体的,中梁框架可以采用独立部件固定在柜体11中,也可以在内胆14中一体形成有中梁框架,层架16与中梁框架可拆卸连接。
具有多个间室15的储物柜100能够满足人们的对于物品需要放置在不同的储藏温度下的需求。具有多个间室15的储物柜100包括柜体11,柜体11内设有内胆14,内胆14中形成有至少两个间室15,不同的间室15内的温度范围不同,不同间室15用于存放不同的温度要求的食品或饮料。
多个间室15沿柜体11的高度方向排布,相邻的两个间室15之间通过隔板2分隔。在储物柜100的使用过程中,当相邻的两个间室15内所设定的温度范围相同时,需要将两个间室15连通。
在储物柜100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如果用户需要将两个间室15均用于冷藏物品时,需要将隔板2拆除,才能让两个间室15之间的气流处于流通的状态。而位于上方的间室15内往往设置有层架16,层架16距离隔板2的距离较近时,用户需要先将层架16和隔板2上的食物或饮料移出,并且将层架16拆除之后,才能拆除隔板2。用户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用于移出物品和拆卸层架16和隔板2,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1-24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隔板2连接在内胆14中,隔板2用于分隔两个相邻的间室15,隔板2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板21,固定板21固定连接在内胆14的侧壁上,两个固定板21沿柜体11的高度方向排布,两个固定板21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
隔板2还包括至少一个移动板22,移动板22滑动连接在内胆14的侧壁上,移动板22设于两个固定板21之间,移动板22可以相对两个固定板21移动。当移动板22发生移动时,能够打开通风开口211或关闭通风开口211。
隔板2至少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隔板2处于打开状态时,移动板22处于第一位置隔板2的前侧边缘与门体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以使隔板2打开位于移动板22前侧的通风开口211,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15内的气流通过通风开口211流通。此时,两个间室15内的温度处于同一个控温区域内,两个间室15同时处于制冷状态或制热状态。
当隔板2处于关闭状态时,移动板22处于第二位置以使隔板2关闭通风开口211,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15之间隔绝,气流不能从一个间室15流动至另一个间室15。此时两个间室15内的所需要达到的温度范围不同,两个间室15中一个处于制冷另一个处于制热的状态,或其中一个处于制冷/制热状态,另一个处于常温状态,以使两个间室15内能够分别储藏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的物品。
移动板22处于第一位置相比移动板22处于第二位置时更靠近门体,移动板22处于第一位置时,隔板2上打开通风开口211,移动板22处于第二位置时,隔板2完全隔绝两个间室15,关闭通风开口211。
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隔板2包括固定板21和移动板22,其中固定板21至少具有两个,移动板22至少具有一个,一个移动板22连接在两个固定板21之间的空间内,且移动板22能够相对固定板21滑动,用户可以直接滑动移动板22来打开或关闭通风开口211,当用户将移动板22向后移动至第一位置,通风开口211打开,上下两个间室15可以直接通风,以使上下间室15内的温度范围一致,不需要从内胆14上拆卸隔板2就能实现上下两个间室15的通风,用户只需要前后滑动移动板22就能够实现两个间室15的通风或不通风,操作简单,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明显的进步。
可设置地,隔板2包括轨道23,轨道23包括固定轨道231和滑动轨道232,固定板21与固定轨道231连接,移动板22与滑动轨道232连接,移动板22与滑动轨道23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轨道2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轨道23为注塑件,固定轨道231和滑动轨道232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以使移动板22在移动的过程中,每次移动的轨迹相同,减少移动板22与固定板21发生碰撞的概率。
可设置地,柜体11上设有取放口111,柜体11还包括与取放口111相对的背板112,柜体11在取放口111和背板112之间的延伸方向为柜体11的长度方向,固定轨道231沿柜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滑动轨道232沿柜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
当隔板2处于关闭状态时,移动板22相对固定板21更加靠近门体,用户可以直接接触到移动板22,以方便用户推动移动板22来关闭或打开通风开口211。
可设置地,移动板22包括靠近门体的移动板前侧面221,移动前侧面沿柜体11的高度方向延伸,移动板前侧面221和滑动轨道232共同形成通风开口211。
可设置地,移动板22上设有把手222,移动板22包括靠近底座13的移动板下底面226,移动板下底面226朝向底座13凸出形成把手222。
移动板22的上表面为平面结构,用户可以将待储藏的食品或饮料放置在移动板22的上表面,移动板22的下底面设有凸出的把手222,用户可以将手伸入移动板22的下面来接触把手222,并且拉动把手222来推动移动板22,操作便捷。
可设置地,移动板22与固定板21之间具有间隙,储物柜100还包括密封条,密封条设置在移动板22和固定板21之间的间隙内。密封条能够密封移动板22和固定板21之间的间隙,当隔板2处于关闭状态时,密封条可以隔绝两个间室15内的气流从移动板22和固定板21的间隙内流动,以使隔板2的两个间室15之间的气流隔绝的效果更好。
可设置地,滑动轨道232上设有阻挡部2321,移动板22的靠近滑动轨道232的移动板22侧面上设于凹陷部223,阻挡部2321与凹陷部223配合连接,以使移动板22处于第二位置时处于静止状态。
用户可以握持把手222将移动板22向后推动至第二位置,以使移动板22侧面上的凹陷部223与阻挡部2321配合连接,从而使移动板22处于第二位置上,而不会随意晃动,以使通风开口211打开,从而使两个间室15内的气流能够互相流通。
滑动轨道232上还设有固定部,当移动板22处于第一位置时,固定部与凹陷部223连接,以使移动板22固定在第一位置,以使隔板2能够隔绝相邻的两个间室15且不会前后移动。
根据本实施例的储物柜100包括内胆14,内胆14中形成有多个间室15,内胆14中形成有至少两个间室15,两个间室15沿柜体11的高度方向排布。隔板2连接在内胆14中,隔板2用于分隔两个相邻的间室15,隔板2至少具有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隔板2包括轨道23、固定板21和移动板22。轨道23与内胆14固定连接,轨道23上设有固定轨道231和滑动轨道232,固定轨道231设有至少两层,滑动轨道232设于两层固定轨道231之间。
固定板21与固定轨道231连接,固定板21至少包括两个,单个固定板21与单层固定轨道231连接,两个固定板21连接在两个固定轨道231上。固定板21通过固定轨道231与内胆14之间固定连接。移动板22与滑动轨道232连接,移动板22能够相对滑动轨道232滑动,移动板22在两个固定板21之间滑动,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开口211。
固定轨道231和滑动轨道232分别为长条状,固定轨道231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不大于滑动轨道232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以使移动板22能够沿着滑动轨道23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移动板22沿着滑动轨道232滑动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开口211,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15之间的气流流通或阻隔。
可设置地,固定板21和滑动板均进行发泡处理,以使固定板21和滑动板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从而使隔板2处于关闭状态时,能够将上下两个间室15的热量交换更少。轨道23上设有多个螺钉孔,轨道23和内胆14之间通过螺钉穿设在螺钉孔内固定。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隔板2的结构不同。
参照图8-图13,隔板2连接在内胆14中,隔板2用于分隔两个相邻的间室15。隔板2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板21和至少两个移动板22。
固定板21与内胆14之间固定连接,不会与内胆14之间发生移动。两个移动板22与内胆14之间滑动连接,两个移动板22分别设置在固定板21的相对两侧,两个移动板22同时位于固定板21的上侧或下侧,两个移动板22能够相对固定板21向前或向后运动。
隔板2还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条24,每个连接条2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移动板22,即单个连接条24的一端连接在一个移动板22上,连接条24的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个移动板22上。当移动其中一个移动板22时,连接条24能够带动另一个移动板22移动。
隔板2还包括旋转轴25,两个连接条24与同一个旋转轴25转动连接,旋转轴25设于连接条24的中部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连接条24的结构完全一致,旋转轴25设于两个完全一致的连接条24的同一个位置。两个连接条24均连接在两个移动板22之间,当用户移动其中一个移动板22时,两个连接条24的一端会发生移动,由于连接条24的中部与旋转轴25连接,连接条24绕旋转轴25发生旋转,以使连接条24的另一端带动另一移动板22移动。
由于两个连接条24的形状和尺寸一致,且用户移动其中一个移动板22时,两个连接条24均被带动发生旋转,从而使两个连接条24能够带动另一移动板22移动,以实现只需要移动一个移动板22就能实现移动另一个移动板22的需求。
隔板2至少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隔板2处于打开状态时,两个移动板22处于第一位置以使隔板2打开通风开口211,两个通风开口211分别设于移动板22的两侧,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15内的气流通过通风开口211流通。
当隔板2处于关闭状态时,两个移动板22处于第二位置以使隔板2关闭通风开口211,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15之间隔绝。移动板22处于第一位置相比移动板22处于第二位置更靠近固定板21。
两个移动板22处于第一位置时,靠近背板112的移动板22与内胆14之间形成通风开口211,靠近门体的移动板22与门体之间形成通风开口211,气流可以从两个通风开口211内流动,从而使气流能够在上下两个间室15内流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隔板2包括至少两个移动板22和至少一个固定板21,两个移动板22分别设置在固定板21的两侧,且两个移动板22之间通过连接条24连接,当移动其中一个移动板22时,连接条24会以旋转轴25为中心进行旋转,以带动另一个移动板22移动,两个移动板22能够打开或关闭两个通风开口211,从而使隔板2上下的两个间室15能够通过通风开口211通风,并且用户只要推动靠近门体的移动板22,另一个移动板22会在连接条24的作用下进行移动,从而方便用户打开或关闭通风开口211,不需要拆卸层架16和隔板2就能实现两个间室15之间的气流的连通,操作方便,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明显的进步。
可设置地,隔板2包括轨道23,轨道23包括固定轨道231和滑动轨道232,固定板21与固定轨道231连接,移动板22与滑动轨道232连接,移动板22与滑动轨道23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轨道2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轨道23为注塑件,固定轨道231和滑动轨道232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以使移动板22在移动的过程中,每次移动的轨迹相同,减少移动板22与固定板21发生碰撞的概率。
可设置地,柜体11上设有取放口111,柜体11还包括与取放口111相对的背板112,柜体11在取放口111和背板112之间的延伸方向为柜体11的长度方向,固定轨道231沿柜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滑动轨道232沿柜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
当隔板2处于关闭状态时,至少一个移动板22相对固定板21更加靠近门体,用户可以直接接触到移动板22,以方便用户推动移动板22来关闭或打开通风开口211。
可设置地,柜体11上设有取放口111,柜体11还包括与取放口111相对的背板112。
移动板22包括靠近背板112的第一移动板224和靠近门体的第二移动板225,第一移动板224的靠近背板112的侧面与滑动轨道232之间形成第一通风开口2111,第二移动板225的靠近取放口111的侧面与滑动轨道232之间形成第二通风开口2112。
第一移动板224和第二移动板225之间通过连接条24连接,只要移动第一移动板224和第二移动板225中的一个,就能带动另一个移动板22移动,能够同时打开第一通风开口2111和第二通风开口2112,从而使气流可以在固定板21的两侧流通,以使气流的流动更加均匀。
可设置地,移动板22上设有把手222,移动板22包括靠近底座13的移动板下底面226,移动板下底面226朝向底座13凸出形成把手222。把手222设在靠近门体的移动板22上。
移动板22的上表面为平面结构,用户可以将待储藏的食品或饮料放置在移动板22的上表面,移动板22的下底面设有凸出的把手222,用户可以将手伸入移动板22的下面来接触把手222,并且拉动把手222来推动移动板22,操作便捷。
可设置地,移动板22与固定板21之间具有间隙,储物柜100还包括密封条,密封条设置在移动板22和固定板21之间的间隙内。密封条能够密封移动板22和固定板21之间的间隙,当隔板2处于关闭状态时,密封条可以隔绝两个间室15内的气流从移动板22和固定板21的间隙内流动,以使隔板2的两个间室15之间的气流隔绝的效果更好。
可设置地,滑动轨道232上设有阻挡部2321,移动板22的靠近滑动轨道232的移动板22侧面上设于凹陷部223,阻挡部2321与凹陷部223配合连接,以使移动板22处于第二位置时处于静止状态。
用户可以握持把手222将移动板22向后推动至第二位置,以使移动板22侧面上的凹陷部223与阻挡部2321配合连接,从而使移动板22处于第二位置上,而不会随意晃动,以使通风开口211打开,从而使两个间室15内的气流能够互相流通。
滑动轨道232上还设有固定部,当移动板22处于第一位置时,固定部与凹陷部223连接,以使移动板22固定在第一位置,以使隔板2能够隔绝相邻的两个间室15且不会前后移动。
根据本申请的储物柜100,包括柜体11和内胆14,柜体11内形成有储藏空间,内胆14设于柜体11内,内胆14中形成有至少两个间室15,两个间室15沿柜体11的高度方向排布。
隔板2连接在内胆14中,隔板2用于分隔两个相邻的间室15,隔板2包括轨道23、固定板21和移动板22。轨道23与内胆14固定连接,轨道23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轨道231和至少两个滑动轨道232,两个滑动轨道232设于固定轨道231的两侧,其中一个滑动轨道232靠近背板112,另一个滑动轨道232靠近门体。
固定板21与固定轨道231连接,固定板21通过固定轨道231与内胆14固定连接,移动板22具有至少两个,单个移动板22与单个滑动轨道232连接,移动板22可以沿滑动轨道232移动。
两个滑动轨道232在顶板12上的投影的部分区域不重叠,以使两个移动板22的移动轨迹至少具有部分区域不重叠,当两个移动板22沿着两个滑动轨道232移动时,两个移动板22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打开不同的通风开口211。两个移动板22沿着滑动轨道232滑动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开口211,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15之间的气流流通或阻隔。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隔板2的结构不同。
参照图14-图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个间室15的储物柜100,包括柜体11、顶板12、底座13和内胆14,柜体11内形成有储藏空间,顶板12和底座13分别连接在柜体11的顶部和底部。
内胆14设于柜体11内,内胆14中形成有至少两个间室15,两个间室15沿柜体11的高度方向排布。隔板2连接在内胆14中,隔板2用于分隔两个相邻的间室15,隔板2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板21和至少一个旋转板26。
固定板21固定连接在内胆14的侧壁上,固定板21上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开口211,以使相邻的两个间室15内的气流通过通风开口211连通,固定板21起到分隔两个间室15的作用,当通风开口211打开时,两个间室15内的气流能够通过固定板21上的通风开口211流动。
至少一个旋转板26设于通风开口211处,旋转板26与固定板21之间转动连接,旋转板26转动以关闭或打开通风开口211,旋转板26能够相对固定板21旋转,以使旋转板26旋转打开通风开口211,并且可以控制通风开口211的打开的面积,以控制两个间室15之间的气流的流动量。
隔板2至少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两种状态。
当隔板2处于打开状态时,旋转板26部分遮挡或不遮挡通风开口211,以使两个相邻的间室15内的气流通过通风开口211流通,两个间室15的温度控制范围相同。当隔板2处于关闭状态时,旋转板26全部遮挡通风开口211,以使通风开口211关闭,从而使两个相邻的间室15之间隔绝,两个间室15的气流无法通过隔板2流通,两个间室15分开控制温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隔板2包括旋转板26和固定板21,固定板21上设有通风开口211,旋转板26的尺寸和形状与通风开口211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以使旋转板26能够完全打开或完全覆盖通风开口211。当用户需要两个间室15内的温度范围不同时,例如一个间室15内需要吹冷风,另一个间室15内需要吹热风时,用户可以旋转旋转板26,以使旋转板26完全遮挡通风开口211,从而使两个间室15之间相隔绝,两个间室15可以分开进行制冷或制热。当用户需要两个间室15的温度范围相同时,例如两个间室15都需要吹冷风或吹热风时,用户旋转旋转板26以打开通风开口211,从而使两个间室15内的气流能够自由的流动,不需要将层架16或隔板2从内胆14上拆除,操作简便,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明显的进步。
可设置地,通风开口211在顶板12上的投影为扇形,旋转板26在顶板12上的投影为扇形,旋转板26的尺寸和形状与通风开口211的尺寸和形状相配合,以使隔板2处于关闭状态时,旋转板26完全遮挡通风开口211。
扇形的通风开口211与扇形的旋转板26相配合,以使通风开口211的外观更加美观,在生产时,方便生产人员根据通风开口211来设计旋转板26的形状和尺寸。
可设置地,通风开口211的圆心与旋转板26的圆心在顶板12上投影相重叠,以方便旋转板26在生产时根据通风开口211的形状和尺寸来设置,通风开口211所对应的圆心角与旋转板26所对应的圆心角相同,方便安装使定义旋转板26的安装位置,安装过程较简单。
可设置地,通风开口211至少具有两个,旋转板26至少具有两个,两个通风开口211对称设置,以使气流能够从两个通风开口211处在两个间室15内流动,从而使气流的流动更加均匀,当隔板2刚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时,气流在对称的两个通风开口211内流动,以使气流能够快速扩散,从而使两个间室15内更快到达温度均匀的状态。
单个旋转板26设于单个通风开口211处,以使单个旋转板26能够关闭单个通风开口211,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调整打开的通风开口211的数量和打开通风开口211的通风面积。
可设置地,旋转板26上设有把手222,把手222设于旋转板26的沿柜体1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侧面上,把手222为长条状,且把手222至少部分的设置在通风开口211外部,以方便用户握持把手222来转动旋转板26,操作方便。
可设置地,固定板21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212,定位柱212与旋转板26的圆心的距离为L1,把手222的远离旋转板26的圆心的一端与旋转板26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2,L1≤L2,以使把手222被限位在两个定位柱212之间转动。
具体地,两个定位柱212用于限定把手222旋转的角度,以使把手222在预设的角度内旋转,减少因为误触把手222导致隔板2不停的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概率,以使隔板2所处的状态更加稳定,且方便用户的操作。
可设置地,固定板21上设有圆形区域28,圆形区域28内设有扇形部281,扇形部281为中空的结构;通风开口211也设于圆形区域28内,且通风开口211设于扇形部281之间。当隔板2处于打开状态时,用户转动旋转板26,旋转板26移动至扇形部281内,以使通风开口211打开,此时旋转板26不遮挡通风开口211,充分利用隔板2的空间,且更加美观。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隔板2包括旋转部27。
参照图14-图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个间室15的储物柜100,包括隔板2,隔板2连接在内胆14中,隔板2用于分隔两个相邻的间室15,隔板2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板21和至少一个旋转部27。
至少一个固定板21固定连接在内胆14的侧壁上,固定板21上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开口211,以使相邻的两个间室15内的气流通过通风开口211连通。至少一个旋转部27与固定板21转动连接,旋转部27旋转以关闭或打开通风开口211。
旋转部27的运动轨迹为曲线,旋转部27的形状与尺寸与通风开口211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部27为不为板状的任意结构,旋转部27可为盒状/块状等不规则形状,只要能完全遮挡至少一个通风开口211的结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设置地,通风开口211在顶板12上的投影为扇形,旋转部27在顶板12上的投影为扇形,以使旋转部27方便根据通风开口211的尺寸和形状来设置。
可设置地,固定板21上设有圆形区域28,圆形区域28内设有扇形部281,扇形部281为中空的结构;通风开口211设于扇形部281之间,当隔板2处于打开状态时,旋转部27移动至扇形部281内,以减少旋转部27占用的空间,切且使隔板2处于打开状态是通风开口211观察起来更加美观。
实施例五
参照图19-图22,实施例五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基于相同,区别在于风道和风门的结构和位置关系不同。
在一些储物柜内中,不同的间室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上不设有通风口。当两个间室需要同时进行制冷或制热时,需要将分隔两个间室的隔板拆除以实现两个间室的连通,操作繁琐,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在另一些储物柜中,储物柜内设置一种具有通风口的隔板,将通风口打开就能实现通风,通常需要翻转隔板或推拉隔板,但是这会导致隔板在打开通风口时无法在隔板的通风口处放置物品,用户需要提前移除隔板的通风口处的物品,操作也比较繁琐。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种间室的储物柜。储物柜包括柜体,柜体内形成有储藏空间,储物柜还包括顶板和底座,顶板和底座分别连接在柜体的顶部和底部,柜体在顶板和底座之间的延伸方向为柜体的高度方向。
内胆设于柜体内,内胆中形成有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之间上下排布。第一间室151与蒸发器所在的空间直接连通,蒸发器能够供给冷量给第一间室151,使第一间室151处于制冷状态。第二间室152内设有加热器51,当开启加热器51时,第二间室152内处于制热状态,能够使第二间室152内的温度快速升高。
隔板设于两个相邻的间室之间,隔板为发泡设置,隔板上不设置通风口,用户可以直接将物品摆放在隔板的任意位置。
隔板的靠近门体的端面上连接有密封条,当门体关闭时,密封条能够隔绝隔板与门体之间的间隙。当上下两个间室分别处于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时,隔板和密封条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以使上下两个间室内的气流的流通被隔板和密封条阻隔。
储物柜内设有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3,当制冷系统处于制冷工况时,第一换热器3作为蒸发器,制冷剂在蒸发器流动以释放冷量,第一换热器3设于柜体内形成的第一换热空间31内,蒸发器释放冷量至从第一换热空间31流出的气体中。
第一冷风风道41设于第一间室151内内,第一冷风风道41与第一换热空间31连接,第一冷风风道41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柜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冷风风道41上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43。从第一换热空间31流出的冷气流直接流入第一冷风风道41内,并且从第一出风口43处流出至第一间室151内,以对第一间室151内循环制冷。
第二冷风风道42设于第二间室152内,第二冷风风道42与第一冷风风道41连通,第二冷风风道42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柜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二冷风风道42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43。第二冷风风道42内的气流从出风口43处流出至第二间室152内,以使第二间室152内的温度降低。
第一风门61设于第二冷风风道42与第一冷风风道41之间,具体地,第一风门61能够切断或打开第一冷风风道41与第二冷风风道42的连接处。当第一风门6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冷风风道41与第二冷风风道42连通,当第一风门6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冷风风道41与第二冷风风道42不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储物柜设有两个间室,第一间室151与设有蒸发器的第一换热空间31直接连通,当蒸发器工作时,第一间室151处于制冷状态,第二间室152内设有加热器51,加热器51工作时,第二间室152内处于制热状态。当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均需要进行制冷时,现有技术中采用翻转或移动隔板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之间的通风,本实施例的储物柜开启第一风门61,以使第一间室151内的气流通过第一风门61流入第二间室152内,从而使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内均有冷气流流动,不需要对隔板做任意的移动或翻转,隔板上的任意区域均能够放置物品,不需要移动隔板上的物品,操作方便,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明显的进步。
可设置地,两个间室包括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第二间室152内设有加热器51和加热风机52,第二间室152内还设有热风风道44,加热器51设于热风风道44内。具体地,加热器51可设置为盘管,开启加热器51以使盘管放出热量,加热风机52转动以使热风吹出至加热风道中,加热风道上设有多个出风口43,热风从多个出风口43吹出至第二间室152内。
可设置地,第一冷风风道41具有至少两个,两个第一冷风风道41间隔设置,其中一个第一冷风风道41与一个第二冷风风道42之间设有一个第一风门61。
两个第一冷风风道41的底部相连通,且两个第一冷风风道4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至少具有一个,进风口与第一换热空间31连通,以使从第一换热空间31吹出的气流进入进风口,再分为两路分别进入两个第一冷风风道41内。
当第一风门61开启时,与第一风门61连接的第一冷风风道41的顶端流出的冷气流,流经第一风门61进入第二冷风风道42,以使冷气流能够顺畅的流入第二间室152内。
可设置地,第二冷风风道42上设有多个沿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布的出风口43,以使气流从多个出风口43内吹出至第二间室152内。风从不同高度的出风口43吹入第二间室152,从而使冷气流能够在第二间室152内扩散的更加均匀,从而使第二间室152内的温度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的冷气流从不同高度的出风口43吹出,能够使冷气流在第二间室152内扩散的更加均匀,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明显的进步。
可设置地,隔板上设有第二风门62,第二风门62设于隔板的靠近取放口的区域内。第二风门62与第一风门61同时开启和关闭,第一间室151内的冷气流从第一风门61内吹出至第二间室152,并从第二风门62处返回第一间室151,以此形成循环。
可设置地,第二间室152内设有风道盖板16,第二冷风风道42设于风道盖板16与内胆之间的空间内,风道盖板16上第二风门62,第二风门62连通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
储物柜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风门61和第二风门62连接,控制器根据用户在面板上输入的指令来控制以第一风门61的开启或关闭,并根据输入的指令来控制以第二风门62的开启或关闭。控制器与加热器51之间连接,能够控制加热器51的启动和停止。
当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都处于制冷状态时,控制器输出信号以驱动第一风门61打开和驱动第二风门62打开,以使第一冷风风道41与第二冷风风道42之间连通,从而使底部的第一换热空间31内流经蒸发器降温之后的冷气流,先后流入第一冷风风道41、第一风门61、第二冷风风道42和第二风门62,以使第二间室152内形成冷气流循环。
当第一间室151处于制冷状态,第二间室152处于制热状态时,控制器输出信号以驱动第一风门61关闭,且驱动第二风门62关闭,以使第一冷风风道41与第二冷风风道42之间隔绝,从而使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内的气流能够隔绝。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基本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实施例六的风道和风门的位置和数量不同。参照图23-图2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种间室的储物柜,上下两个间室之间通过切换风门的状态来使上下两个间室内的气体流通或者隔绝,从而实现在上下两个间室同时需要制冷时,只需要开启部分风门,不要翻转或移动隔板。
储物柜包括柜体,柜体内形成有储藏空间,储物柜还包括顶板和底座,顶板和底座分别连接在柜体的顶部和底部,柜体在顶板和底座之间的延伸方向为柜体的高度方向。
内胆设于柜体内,内胆中形成有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之间上下排布。第一间室151与蒸发器所在的空间直接连通,蒸发器能够供给冷量给第一间室151,使第一间室151处于制冷状态。第二间室152内设有加热器51,当开启加热器51时,第二间室152内处于制热状态,能够使第二间室152内的温度快速升高。
隔板设于两个相邻的间室之间,隔板为发泡设置,隔板上不设置通风口,用户可以直接将物品摆放在隔板的任意位置。隔板的靠近门体的端面上连接有密封条,当门体关闭时,密封条能够隔绝隔板与门体之间的间隙。当上下两个间室分别处于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时,隔板和密封条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以使上下两个间室内的气流的流通被隔板和密封条阻隔。
储物柜内设有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3,当制冷系统处于制冷工况时,第一换热器3作为蒸发器,制冷剂在蒸发器流动以释放冷量,第一换热器3设于柜体内形成的第一换热空间31内,蒸发器释放冷量至从第一换热空间31流出的气体中。
第一冷风风道41设于第一间室151内内,第一冷风风道41与第一换热空间31连接,第一冷风风道41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柜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冷风风道41上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43。从第一换热空间31流出的冷气流直接流入第一冷风风道41内,并且从第一出风口43处流出至第一间室151内,以对第一间室151内循环制冷。
第二冷风风道42设于隔板第二间室152内,且至少部分区域沿隔板柜体的高度方向延伸,隔板第二冷风风道42至少具有两个,单个隔板第二冷风风道42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43。两个第二冷风风道42均能够向第二间室152内输送冷风,第二间室152内的冷风扩散的更加均匀,且两个第二冷风风道42能够输送更大的风量,以使第二间室152内快速降低。当其中一个第二冷风风道42发生损坏时,另一个第二冷风风道42能够继续使用,从而使冷风从第一间室151向第二间室152输送的更加稳定。
热风风道44设于隔板第二间室152内,且与隔板加热器51所在的空间连通,以使流经隔板加热器51表面的气流从隔板热风风道44内流出,隔板热风风道44设于两个隔板第二冷风风道42之间,以使热风风道44更加靠近内胆的对称轴设置,从而使热风从热风风道44吹出时能够更均匀的向第二间室152的两侧扩散。
第一风门61设于隔板第二冷风风道42与隔板第一冷风风道41之间,打开或关闭隔板第一风门61以使隔板第一冷风风道41与第二冷风风道42连通或隔绝。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储物柜设有两个间室,第一间室151与设有蒸发器的第一换热空间31直接连通,当蒸发器工作时,第一间室151处于制冷状态,第二间室152内设有加热器51,加热器51工作时,第二间室152内处于制热状态。当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均需要进行制冷时,现有技术中采用翻转或移动隔板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之间的通风,本实施例的储物柜开启第一风门61,以使第一间室151内的气流通过第一风门61流入第二间室152内,从而使第一间室151和第二间室152内均有冷气流流动,本实施例的第二冷风风道42具有两个,两个第二冷风风道42间隔设置,以使第二间室152内的冷气流扩散的更加均匀,热风风道44设于两个第二冷风风道42之间,以使热风能够对准第二间室152的中心位置吹动,从而使热风能够均匀扩散。本实施例的储物柜在需要上下间室一同制冷时,不需要对隔板做任意的移动或翻转,隔板上的任意区域均能够放置物品,不需要移动隔板上的物品,操作方便,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明显的进步。
可设置地,两个第二冷风风道42关于内胆的后侧壁的对称轴对称设置,第二冷风风道42上的出风口43关于内胆的后侧壁的对称轴对称设置,以使从两个第二冷风风道42吹出的冷风能够相对均匀的在第二间室152内扩散。
可设置地,热风风道44的对称轴与内胆的后侧壁的对称轴重合,热风风道44的出风口43的对称轴与内胆的后侧壁的对称轴重合。热风风道44吹出的热风直接吹至第二间室152的中心位置,并朝向左右两侧扩散,以使热风风道44能够在第二间室152内均匀扩散,从而使第二间室152内的温度达到一个均匀的水平。
可设置地,第一冷风风道41具有至少两个,两个第一冷风风道41与两个第二冷风风道42一一对应连接,第一风门61具有两个,两个第一冷风风道41的底部相连通,且两个第一冷风风道4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第一换热空间31连通,以使从第一换热空间31吹出的气流进入进风口,再分为两路分别进入两个第一冷风风道41内,以使每个第二冷风风道42内能够与第一冷风风道41内的气流稳定对接。
具体地,两个第一冷风风道41均沿上下方向延伸,至少一个第一冷风风道41的顶端与第一风门61连接,当第一风门61开启时,与第一风门61连接的第一冷风风道41的顶端流出的冷气流,流经第一风门61进入第二冷风风道42,以使冷气流能够顺畅的流入第二间室152内。
可设置地,储物柜还包括第二风门62,第二风门62设于隔板上或第一间室151内的风道盖板16上,第二风门62打开以使第二间室152和第一间室151连通。
可设置地,单个第二冷风风道42上设有多个沿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布的出风口43,以使气流从多个出风口43内吹出至第一间室151内。
可设置地,热风风道44上设有多个出风口43,多个出风口43在热风风道44上沿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布,以使热风风道44内的气流从多个出风口43吹出至第一间室151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其内形成有储藏空间;
门体,其与所述柜体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储藏空间;
顶板和底座,其分别连接在所述柜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柜体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延伸方向为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
内胆,其设于所述柜体内,所述内胆中形成有至少两个间室;两个所述间室沿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布;
隔板,所述隔板连接在所述内胆中,所述隔板用于分隔两个相邻的所述间室,所述隔板包括:
至少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两个所述固定板沿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布;
至少一个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设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
所述隔板至少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当所述隔板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移动板处于第一位置以使所述隔板打开通风开口,使两个相邻的所述间室内的气流通过所述通风开口流通;
当所述隔板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移动板处于第二位置以使所述隔板关闭所述通风开口,使两个相邻的所述间室之间隔绝;
所述移动板处于第一位置相比所述移动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更靠近所述门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轨道,所述轨道包括固定轨道和滑动轨道,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轨道连接,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滑动轨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上设有取放口,所述柜体还包括与所述取放口相对的背板,所述柜体在所述取放口和所述背板之间的延伸方向为所述柜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固定轨道沿所述柜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动轨道沿所述柜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包括靠近所述门体的移动板前侧面,所述移动前侧面沿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移动板前侧面和所述滑动轨道共同形成所述通风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上设有把手,所述移动板包括靠近所述底座的移动板下底面,所述移动板下底面朝向所述底座凸出形成所述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储物柜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移动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轨道上设有阻挡部,所述移动板的靠近所述滑动轨道的移动板侧面上设于凹陷部,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凹陷部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移动板处于第二位置时处于静止状态。
8.一种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其内形成有储藏空间;
门体,其与所述柜体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储藏空间;
顶板和底座,其分别连接在所述柜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柜体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延伸方向为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
内胆,其设于所述柜体内,所述内胆中形成有至少两个间室;两个所述间室沿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布;
隔板,所述隔板连接在所述内胆中,所述隔板用于分隔两个相邻的所述间室,所述隔板包括:
轨道,所述轨道与所述内胆固定连接,所述轨道上设有固定轨道和滑动轨道,所述固定轨道设有至少两层,所述滑动轨道设于两层所述固定轨道之间;
固定板,其与所述固定轨道连接,所述固定板至少包括两个,单个所述固定板与单层所述固定轨道连接;
移动板,其与所述滑动轨道连接;
所述固定轨道和所述滑动轨道分别为长条状,所述固定轨道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不大于所述滑动轨道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
所述移动板沿着所述滑动轨道滑动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开口,以使两个相邻的所述间室之间的气流流通或阻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上设有取放口,所述柜体还包括与所述取放口相对的背板,所述柜体在所述取放口和所述背板之间的延伸方向为所述柜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固定轨道沿所述柜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动轨道沿所述柜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轨道上设有阻挡部,所述移动板的靠近所述滑动轨道的移动板侧面上设有凹陷部,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凹陷部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滑动轨道之间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042447.2U CN220607804U (zh) | 2023-07-31 | 2023-07-31 | 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042447.2U CN220607804U (zh) | 2023-07-31 | 2023-07-31 | 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607804U true CN220607804U (zh) | 2024-03-19 |
Family
ID=90222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042447.2U Active CN220607804U (zh) | 2023-07-31 | 2023-07-31 | 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607804U (zh) |
-
2023
- 2023-07-31 CN CN202322042447.2U patent/CN2206078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43156B1 (en) | Refrigerator | |
US8336321B2 (en) | Hybrid multi-evaporator central cooling system for modular kitchen | |
US8245524B2 (en) | Thermal cascade system for distributed household refrigeration system | |
US8042355B2 (en) | Temporary refrigerator storage modules | |
EP3447408B1 (en) | Refrigerator | |
US20080156034A1 (en) | Distributed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custom storage modules | |
US20080156028A1 (en) | Utilities grid for distributed refrigeration system | |
US20080156033A1 (en) | Refrigeration appiance with optional storage module | |
EP2012077A2 (en) | Distributed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optional storage module and controller | |
JP2004521306A (ja) | 冷蔵機器内における空気流の管理 | |
KR102417751B1 (ko) | 냉장고 | |
JP3904866B2 (ja) | 冷蔵庫 | |
CN102405385A (zh) | 制冷机 | |
US11859894B2 (en) | Refrigerator | |
CN220607804U (zh) | 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 | |
CN220607805U (zh) | 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 | |
CN220587836U (zh) | 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 | |
CN220707812U (zh) | 具有多个间室的储物柜 | |
CN220669870U (zh) | 具有多种间室的储物柜 | |
WO2007010267A2 (en)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ld storage | |
CN215176325U (zh) | 制冷设备 | |
JP2004053227A (ja) | 冷却貯蔵庫 | |
KR20210063781A (ko) | 냉장고 | |
JPH11337246A (ja) | 冷凍冷蔵庫 | |
CN113188283A (zh) | 制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