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4385U - 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4385U
CN220604385U CN202321994881.4U CN202321994881U CN220604385U CN 220604385 U CN220604385 U CN 220604385U CN 202321994881 U CN202321994881 U CN 202321994881U CN 220604385 U CN220604385 U CN 220604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liquid
main
cooled
liquid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948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雪峰
姚智丰
姚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angji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angji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angji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angji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948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4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4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43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包括护套管以及设于护套管内的第一主线管、第二主线管、第一液冷管、第二液冷管、辅助线组、地线、第一信号线组和第二信号线组;在液冷充电桩电缆的横截面中,第一主线管和第二主线管并列设置并将护套内的空间分为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液冷管设于第一侧并靠近第一主线管,第二液冷管设于第一侧并靠近第二主线管,辅助线组设于第一侧并位于第一主线管、第二主线管、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之间,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直径大于辅助线组的直径。该液冷充电桩电缆能够确保电缆在大功率充电时保持冷却,解决了快速充电温升过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维护成本低等优点。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快速增加。但是相对于传统汽油车数分钟的加油时间,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较长,约为数小时,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续航能力和充电速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为了节省充电时间,目前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加大充电电流实现快速充电,快速充电会导致电线能量损耗增加。快速充电会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电量输入电池,这会导致电缆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会导致充电桩内部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桩使用寿命,甚至引起火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该液冷充电桩电缆能够确保电缆在大功率充电时保持冷却,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充电温升过高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包括护套管以及设于所述护套管内的第一主线管、第二主线管、第一液冷管、第二液冷管、辅助线组、地线、第一信号线组和第二信号线组;在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主线管和所述第二主线管并列设置并将所述护套内的空间分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液冷管设于所述第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液冷管设于所述第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辅助线组设于所述第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之间,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直径大于所述辅助线组的直径;所述地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设于所述第二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线管和所述第二主线管分别包括软管和位于所述软管内的主线芯,所述软管与所述主线芯之间形成液冷通道;所述第一主线管的液冷通道与所述第一液冷管连通,所述第二主线管的液冷通道与所述第二液冷管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内径为5.3ˉ5.6mm,所述软管的内径为12.5ˉ13.5mm,所述主线芯的截面积为49ˉ52mm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外径为7.8ˉ8.2mm,所述软管的外径为15.6ˉ16.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护套管的外径为38ˉ44mm,所述护套管的厚度为2.9ˉ4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管与所述第一主线管接触,所述第二液冷管与所述第二主线管接触,所述第一主线管和所述第二主线管分别与所述护套管的内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线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线组包括由第一无纺布层包裹的4根绞合的辅助电源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任一个包括屏蔽层和由所述屏蔽层包裹的2根信号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任一个的外径为6ˉ8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包括铝箔层和包裹在所述铝箔层外侧的编织铜网层,所述编织铜网层的遮蔽率大于8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线包括地线芯和包裹所述地线芯的绝缘层;所述地线芯的截面积为24ˉ26mm2;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7ˉ1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组与所述第一主线管接触,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与所述第二主线管接触,所述地线位于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的任一个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还包括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在所述护套管、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液冷管、所述第二液冷管、所述辅助线组、所述地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的任两者之间;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还包括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二无纺布层包裹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液冷管、所述第二液冷管、所述辅助线组、所述地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组、所述第二信号线组和所述填充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的工作电压为800ˉ1500V,工作电流为900A以上,工作温度为-40~10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线管为DC+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为DC-主线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每米的重量为1.1ˉ1.4k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液冷充电桩电缆的缆芯主要由第一主线管、第二主线管、第一液冷管、第二液冷管、辅助线组、地线、第一信号线组和第二信号线组组成,其中第一液冷管、第二液冷管和辅助线组位于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的同一侧,液冷管分为两个管,分别设于两个主线管附近,且第一液冷管的直径和第二液冷管的直径大于辅助线组的直径,为冷却液的流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而能够更好地液冷降温。本实用新型的液冷充电桩在充电电压800V、电流1000A下工作时时,1小时温升小于40℃,从而确保电缆在大功率充电时保持冷却,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充电温升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冷充电桩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尤其适用于快速充电的充电桩。该液冷充电桩电缆主要包括护套管10、第一主线管20、第二主线管30、第一液冷管40、第二液冷管50、辅助线组60、地线70、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第一主线管20、第二主线管30、第一液冷管40、第二液冷管50、辅助线组60、地线70、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设于护套管10内,并沿护套管10的长度方向延伸。护套管10将第一主线管20、第二主线管30、第一液冷管40、第二液冷管50、辅助线组60、地线70、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集成为一个整体的缆线并提供防护。护套管10可由阻燃热塑性弹性体制成,例如可以采用阻燃聚氨酯,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够耐高温,且可回收,更加环保。
在液冷充电桩电缆的横截面中,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并列设置,并将护套管10内的空间分为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可以是以第一主线管20的中心和第二主线管30的中心的连线划分的两个空间。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并列地沿护套管10的直径方向排列,使得截面积较大的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能够在护套管10内均匀分布,从而减少液冷充电桩电缆的横截面面积。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任一个的直径(外径)大于第一液冷管40、第二液冷管50、辅助线组60、地线70、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任一个的直径(外径),从而使得电缆具有更大的载流量,能够允许更大的电流通过,实现快速充电。
第一液冷管40设于第一侧并靠近第一主线管20,第二液冷管50设于第一侧并靠近第二主线管30,辅助线组60设于第一侧并位于第一主线管20、第二主线管30、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之间,使得第一主线管20、第二主线管30、第一液冷管40、第二液冷管50和辅助线组60的布局更加紧密,减少液冷充电桩电缆的尺寸。地线70、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设于第二侧,使得液冷充电桩电缆内各种电线的布局更加合理,减少液冷充电桩电缆的尺寸。
其中,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任一个的直径(外径)大于辅助线组60的直径(外径)。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能够容纳更多的冷却液,一来能够提供更多的流经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冷却液,二来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具有更大的表面积,能够通过热传导吸收更多的第一主线管20、第二主线管30和辅助线组60的热量。由上可见,本实施例的液冷充电桩电缆能够很好地进行冷却散热,确保电缆在大功率充电时保持冷却,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充电温升过高的问题。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分别包括软管21和位于软管21内的主线芯22,软管21与主线芯22之间形成液冷通道23,液冷通道23用于供冷却液通过。软管21可以是绝缘聚烯烃软管,主线芯22可以由多个由绝缘层包裹的铜线绞合而成。第一主线管20的液冷通道23与第一液冷管40连通,第二主线管30的液冷通道23与第二液冷管50连通。部分冷却液可以由一个泵带动在第一主线管20的液冷通道23和第一液冷管40之间循环流动,另一部分冷却液可以由另一个泵带动在第二主线管30的液冷通道23和第二液冷管50之间循环流动。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可以分别是DC+和DC-管,两者的冷却液分别设置,避免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之间通过冷却液接触,能够更好地避免冷却液受不同电流影响而变质,也减少了主线管短路的风险。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一主线管20中和在第二主线管30中,液冷通道23内的冷却液流动方向与对应的主线芯22的电流方向相反、与对应的主线芯22的电子移动方向相同,或者液冷通道23内的冷却液流动方向与对应的主线芯22的电流方向相同、与对应的主线芯22的电子移动方向相反,使得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的冷却液流向相反、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的冷却液流向相反,从而使得沿电缆长度的电缆温度分布更加均匀,避免电缆局部过热。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任一个可以是绝缘聚烯烃柔性管。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任一个的内径为5.3ˉ5.6mm,软管21的内径为12.5ˉ13.5mm,主线芯22的截面积为49ˉ52mm2。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具有较大的内径,能够容纳更多的冷却液经过。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的软管21与主线芯22之间存在液冷通道23,任一主线管的液冷通道23的截面积与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任一内径所限定的冷却液流通截面积相当,满足冷却要求并且能够减少电缆横截面面积。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任一个的外径为7.8ˉ8.2mm,软管21的外径为15.6ˉ16.5mm,第一液冷管40、第二液冷管50和软管21具有足够的厚度,管壁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长期使用后漏液。
在一些示例中,护套管10的外径为38ˉ44mm,例如39.5ˉ41.5mm,护套管10的厚度为2.9ˉ4mm。护套管10具有足够的厚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耐磨、耐拉伸,不易损坏,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液冷管40与第一主线管20接触,第二液冷管50与第二主线管30接触,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分别与护套管的内壁接触,使得电缆结构更加紧凑,且主线管的热量能够更好地传递到第一液冷管40、第二液冷管50以及电缆外侧,更好地冷却散热。
在一些示例中,辅助线组60分别与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接触,辅助线组60用于在主线管提供的电压不稳定时提供补充电压,辅助线组60提供补充电压时会有补充电流流经辅助线组60而发热,辅助线组60分别与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接触能够更好地将热量传递到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且由于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任一个的直径大于辅助线组60,辅助线组60能够更好地冷却散热。
在一些示例中,辅助线组60包括由第一无纺布层61包裹的4根绞合的辅助电源线62,第一无纺布层61能够防止辅助电源线62分散。
在一些示例中,辅助线组60整体的直径为5ˉ8mm,多个辅助电源线62绞合形成辅助线组60的外径。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任一个包括屏蔽层和由屏蔽层包裹的2根信号线81,屏蔽层能够防止信号线81受电磁影响。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任一个的外径可以为6ˉ8mm。屏蔽层包括铝箔层82和包裹在铝箔层82外侧的编织铜网层83,编织铜网层83的遮蔽率大于80%,采用两层屏蔽层能够进一步屏蔽外部电磁影响,并且具有更高的强度。
在一些示例中,地线70包括地线芯71和包裹地线芯71的绝缘层72,地线芯71的截面积为24ˉ26mm2,绝缘层72的厚度为0.7ˉ1mm,地线芯71能够防止电缆漏电,绝缘层72可以采用阻燃热塑性弹性体。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信号线组80与第一主线管20接触,第二信号线组90与第二主线管30接触,地线70位于第一主线管20、第二主线管30、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之间且与第一主线管20、第二主线管30、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的任一个接触,使得电缆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示例中,液冷充电桩电缆还包括填充物100,填充物100填充在护套管10、第一主线管20、第二主线管30、第一液冷管40、第二液冷管50、辅助线组60、地线70、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的任两者之间,对各个电线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提高电缆的强度,并防止各个电线松散变形。
在一些示例中,液冷充电桩电缆还包括第二无纺布层110,第二无纺布层110包裹第一主线管20、第二主线管30、第一液冷管40、第二液冷管50、辅助线组60、地线70、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和填充物100,避免电线分散,并且有助于简化包裹护套管10的工艺。
在一些示例中,填充物100为导热填充物,例如导热填充物为PP带,PP带沿电缆的长度方向延伸,与第一主线管20、第二主线管30、第一液冷管40、第二液冷管50、辅助线组60、地线70、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卷绕在一起,便于填充。PP带可以是含有导热填料的PP材料制成,导热填料可以占PP带总质量的50ˉ80%,导热填料可以是导热不导电材料,例如可以是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氮化铝、氮化硼、碳化硅、硅微粉等。导热PP带能够在各个电线之间起到很好的热传导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液冷充电桩电缆的工作电压为800ˉ1500V,工作电流为900A以上,工作温度为-40~105℃,本实施例的液冷充电桩电缆能够适用于大功率场景,并且耐高温。
在一些示例中,液冷充电桩电缆每米的重量为1.1ˉ1.4kg,液冷充电桩电缆在提高载流量的同时,也能够保持合适的重量。
在一些示例中,液冷充电桩电缆充电1小时温升小于40℃,确保电缆在大功率充电时保持冷却,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充电温升过高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的直径、内径、外径、截面积、厚度等参数可以均为平均值。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液冷充电桩电缆的技术效果,以下将对本申请的液冷充电桩电缆进行大功率工作测试,工作电压为800V,工作电流为1000A,冷却液流量在12ˉ17L/min之间变化。
其中,实施例1中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任一个的内径为5.5mm,外径为8mm;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任一个的软管21的内径为13mm,外径为16mm,主线芯22的截面积为50mm2;护套管10的外径为41mm,护套管10的厚度为3.9mm;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任一个的外径为7mm。地线芯71的截面积为25mm2,绝缘层72的厚度为0.7mm。
实施例2中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任一个的内径为6mm,外径为9mm;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任一个的软管21的内径为14mm,外径为17mm,主线芯22的截面积为50mm2;护套管10的外径为41mm,护套管10的厚度为3.9mm;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任一个的外径为7mm。地线芯71的截面积为25mm2,绝缘层72的厚度为0.7mm。
实施例3中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任一个的内径为5mm,外径为8mm;第一主线管20和第二主线管30任一个的软管21的内径为12mm,外径为15mm,主线芯22的截面积为42mm2;护套管10的外径为41mm,护套管10的厚度为3.9mm;第一信号线组80和第二信号线组90任一个的外径为7mm。地线芯71的截面积为25mm2,绝缘层72的厚度为0.7mm。
各实施例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DC+为第一主线管20,DC-为第二主线管30,冷却液为第一液冷管40和第二液冷管50中液体的平均温度。
由上可见,本实施例的电缆能够取得大功率低温升的技术效果。其中实施例1的效果优于其他实施例。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管以及设于所述护套管内的第一主线管、第二主线管、第一液冷管、第二液冷管、辅助线组、地线、第一信号线组和第二信号线组;在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主线管和所述第二主线管并列设置并将所述护套管内的空间分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液冷管设于所述第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液冷管设于所述第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辅助线组设于所述第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之间,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直径大于所述辅助线组的直径;所述地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设于所述第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线管和所述第二主线管分别包括软管和位于所述软管内的主线芯,所述软管与所述主线芯之间形成液冷通道;所述第一主线管的液冷通道与所述第一液冷管连通,所述第二主线管的液冷通道与所述第二液冷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内径为5.3ˉ5.6mm,所述软管的内径为12.5ˉ13.5mm,所述主线芯的截面积为49ˉ52mm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外径为7.8ˉ8.2mm,所述软管的外径为15.6ˉ16.5mm;和/或
所述护套管的外径为38ˉ44mm,所述护套管的厚度为2.9ˉ4mm;和/或
所述第一液冷管与所述第一主线管接触,所述第二液冷管与所述第二主线管接触,所述第一主线管和所述第二主线管分别与所述护套管的内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线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接触;和/或
所述辅助线组包括由第一无纺布层包裹的4根绞合的辅助电源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任一个包括屏蔽层和由所述屏蔽层包裹的2根信号线;和/或
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任一个的外径为6ˉ8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包括铝箔层和包裹在所述铝箔层外侧的编织铜网层,所述编织铜网层的遮蔽率大于8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包括地线芯和包裹所述地线芯的绝缘层;所述地线芯的截面积为24ˉ26mm2;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7ˉ1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组与所述第一主线管接触,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与所述第二主线管接触,所述地线位于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的任一个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还包括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在所述护套管、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液冷管、所述第二液冷管、所述辅助线组、所述地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的任两者之间;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还包括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二无纺布层包裹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液冷管、所述第二液冷管、所述辅助线组、所述地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组、所述第二信号线组和所述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导热填充物;和/或
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的工作电压为800ˉ1500V,工作电流为900A以上,工作温度为-40~105℃;和/或
所述第一主线管为DC+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为DC-主线管;和/或
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每米的重量为1.1ˉ1.4kg;和/或
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充电1小时温升小于40℃。
CN202321994881.4U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 Active CN220604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4881.4U CN220604385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4881.4U CN220604385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4385U true CN220604385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64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94881.4U Active CN220604385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43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87277A (zh) 电动汽车充电桩冷却电缆
US20090167078A1 (en) Vehicle conductor
EP4040451A1 (e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cable
CN212322712U (zh) 液冷电缆
CN111968782A (zh) 线缆组件
JP7330368B2 (ja) 電気車充電用ケーブル
JP6554023B2 (ja) 内部冷却ケーブル
US20230034451A1 (en) Power cable assembly for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having an integrated cooling system
CN114822966A (zh) 液冷线缆和充电桩
CN217280131U (zh) 一种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液冷电缆
CN220604385U (zh) 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
CN116959799B (zh) 一种液冷充电线缆及充电装置
CN113380451A (zh) 充电电缆
CN218299455U (zh) 一种新型线缆
CN114822925A (zh) 一种小线径充电线缆结构和充电装置
CN115440432A (zh) 一种新型线缆
CN114843023A (zh) 充电线缆和充电桩
CN219393020U (zh) 柔性耐高温自冷却充电电缆
CN218471601U (zh) 一种小线径充电线缆结构和充电装置
CN114596991B (zh) 一种大电流充电的液冷充电桩线缆
CN214705541U (zh) 一种充电桩用的电缆
CN218214709U (zh) 充电电缆、充电枪及充电装置
CN220821175U (zh) 一种液体冷却充电电缆
CN114822927A (zh) 一种小线径液冷线和充电装置
CN114822928B (zh) 一种小线径大功率液冷线和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