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3652U - 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603652U CN220603652U CN202322208292.5U CN202322208292U CN220603652U CN 220603652 U CN220603652 U CN 220603652U CN 202322208292 U CN202322208292 U CN 202322208292U CN 220603652 U CN220603652 U CN 2206036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body
- tester
- current system
- direct current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包括箱体和测试仪本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测试仪本体,所述测试仪本体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把手,所述测试仪本体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测试仪本体顶端显示屏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测试接柱,所述箱体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散热结构,将导热板移至箱体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将导热板与箱体固定连接,导热板会将箱体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翅片,在等间距分布的散热翅片作用下,加快了箱体的散热速度,实现了该装置便于散热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
背景技术
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化学电池,一般简称为电池。放电后,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将这类电池称为蓄电池,蓄电池在生产后需要对其进行测试,因此会用到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
为此,公开号为CN212379535U的专利公开了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包括智能蓄电池内阻测试仪,智能蓄电池内阻测试仪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的表面开设有放置槽,连接架的表面开设有收线槽,收线槽的表面设置有绕线架,智能蓄电池内阻测试仪的表面开设有线槽,放置槽的内部对接有塞板;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蓄电池内阻测试仪背板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架,连接架内部可供存放线钳,且连接架与智能蓄电池内阻测试仪之间空隙便于对机体散热,且连接架底部倾斜面可对智能蓄电池内阻测试仪倾斜支撑,方便智能蓄电池内阻测试仪使用;
上述中的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由于其散热效果低下,在使用时温度较大容易导致内部零件受损,导致其在使用时使用寿命短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用以解决现有的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散热效果低下的缺陷。
(二)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包括箱体和测试仪本体;
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测试仪本体,所述测试仪本体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把手,所述测试仪本体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测试仪本体顶端显示屏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测试接柱,所述箱体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防护盖的底部设置有防护海绵,所述防护盖底端的拐角位置处均设置有固定结构;
所述箱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导热板、散热翅片以及固定螺栓,所述导热板设置于箱体的两侧;
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结构。
使用该装置时,通过设置有散热结构,实现了该装置便于散热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有固定结构,实现了该装置便于固定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在使用时的适用性;通过设置有防护结构,实现了该装置便于携带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在使用时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箱体底端的两侧均匀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在箱体底端的两侧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卡接槽、卡接块以及连接块,所述卡接槽设置于箱体内部防护盖底端的拐角位置处,所述卡接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块。通过凹槽将防护盖移至箱体的顶端,使卡接块的一端与卡接槽的一端相抵触。
优选的,所述卡接槽的主视截面呈“T”形设计,所述卡接块和箱体通过卡接槽构成卡合结构。按动防护盖,防护盖会通过连接块带动卡接块移至卡接槽的内部,使卡接块和箱体通过卡接槽相互卡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延伸至箱体的外部并与防护盖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接块呈三角形设计。进而使箱体和防护盖相互固定。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的一侧均匀固定有散热翅片,所述导热板一侧的两端均匀贯穿有固定螺栓。将导热板移至箱体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将导热板与箱体固定连接,导热板会将箱体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翅片。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通过固定螺栓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在导热板的一侧呈等间距分布。在等间距分布的散热翅片作用下,加快了箱体的散热速度。
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铰接座、提手、橡胶套以及防滑凸块,所述提手设置于箱体的一侧,所述提手的顶端均铰接有铰接座,所述提手中部的外壁上固定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防滑凸块。转动提手,提手会在铰接座的内部转动,在橡胶套的作用下,增大了手掌与提手的接触面积。
优选的,所述铰接座的一侧与箱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凸块在橡胶套的外壁上呈等间距分布。在防滑凸块的作用下,增大了手掌与橡胶套的摩擦力。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其优点在于:
通过设置有散热结构,将导热板移至箱体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将导热板与箱体固定连接,导热板会将箱体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翅片,在等间距分布的散热翅片作用下,加快了箱体的散热速度,实现了该装置便于散热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有固定结构,通过凹槽将防护盖移至箱体的顶端,使卡接块的一端与卡接槽的一端相抵触,按动防护盖,防护盖会通过连接块带动卡接块移至卡接槽的内部,使卡接块和箱体通过卡接槽相互卡接,进而使箱体和防护盖相互固定,实现了该装置便于固定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在使用时的适用性;
通过设置有防护结构,转动提手,提手会在铰接座的内部转动,在橡胶套的作用下,增大了手掌与提手的接触面积,在防滑凸块的作用下,增大了手掌与橡胶套的摩擦力,实现了该装置便于携带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在使用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测试仪本体;3、防护盖;4、防护海绵;5、把手;6、凹槽;7、固定结构;701、卡接槽;702、卡接块;703、连接块;8、散热结构;801、导热板;802、散热翅片;803、固定螺栓;9、防护结构;901、铰接座;902、提手;903、橡胶套;904、防滑凸块;10、显示屏;11、测试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包括箱体1和测试仪本体2,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测试仪本体2,测试仪本体2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把手5,测试仪本体2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10,测试仪本体2顶端显示屏10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测试接柱11,箱体1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盖3,防护盖3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6,防护盖3的底部设置有防护海绵4,防护盖3底端的拐角位置处均设置有固定结构7,固定结构7包括卡接槽701、卡接块702以及连接块703,卡接槽701设置于箱体1内部防护盖3底端的拐角位置处,卡接槽701的内部均设置有卡接块702,卡接块702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块703,卡接槽701的主视截面呈“T”形设计,卡接块702和箱体1通过卡接槽701构成卡合结构,连接块703的一端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并与防护盖3的底端固定连接,卡接块702呈三角形设计,箱体1底端的两侧均匀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在箱体1底端的两侧呈对称分布。
本实施例中,通过凹槽6将防护盖3移至箱体1的顶端,使卡接块702的一端与卡接槽701的一端相抵触,按动防护盖3,防护盖3会通过连接块703带动卡接块702移至卡接槽701的内部,使卡接块702和箱体1通过卡接槽701相互卡接,进而使箱体1和防护盖3相互固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包括:箱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结构8,散热结构8包括导热板801、散热翅片802以及固定螺栓803,导热板801设置于箱体1的两侧,导热板801的一侧均匀固定有散热翅片802,导热板801一侧的两端均匀贯穿有固定螺栓803,导热板801通过固定螺栓803与箱体1固定连接,散热翅片802在导热板801的一侧呈等间距分布。
本实施例中,将导热板801移至箱体1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803将导热板801与箱体1固定连接,导热板801会将箱体1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翅片802,在等间距分布的散热翅片802作用下,加快了箱体1的散热速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还包括: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结构9,防护结构9包括铰接座901、提手902、橡胶套903以及防滑凸块904,提手902设置于箱体1的一侧,提手902的顶端均铰接有铰接座901,提手902中部的外壁上固定有橡胶套903,橡胶套903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防滑凸块904,铰接座901的一侧与箱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防滑凸块904在橡胶套903的外壁上呈等间距分布。
本实施例中,转动提手902,提手902会在铰接座901的内部转动,在橡胶套903的作用下,增大了手掌与提手902的接触面积,在防滑凸块904的作用下,增大了手掌与橡胶套903的摩擦力。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包括箱体(1)和测试仪本体(2);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测试仪本体(2),所述测试仪本体(2)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把手(5),所述测试仪本体(2)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10),所述测试仪本体(2)顶端显示屏(10)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测试接柱(11),所述箱体(1)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盖(3),所述防护盖(3)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6),所述防护盖(3)的底部设置有防护海绵(4),所述防护盖(3)底端的拐角位置处均设置有固定结构(7);
所述箱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结构(8),所述散热结构(8)包括导热板(801)、散热翅片(802)以及固定螺栓(803),所述导热板(801)设置于箱体(1)的两侧;
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结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端的两侧均匀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在箱体(1)底端的两侧呈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7)包括卡接槽(701)、卡接块(702)以及连接块(703),所述卡接槽(701)设置于箱体(1)内部防护盖(3)底端的拐角位置处,所述卡接槽(701)的内部均设置有卡接块(702),所述卡接块(702)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块(7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701)的主视截面呈“T”形设计,所述卡接块(702)和箱体(1)通过卡接槽(701)构成卡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703)的一端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并与防护盖(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接块(702)呈三角形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801)的一侧均匀固定有散热翅片(802),所述导热板(801)一侧的两端均匀贯穿有固定螺栓(8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801)通过固定螺栓(803)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802)在导热板(801)的一侧呈等间距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9)包括铰接座(901)、提手(902)、橡胶套(903)以及防滑凸块(904),所述提手(902)设置于箱体(1)的一侧,所述提手(902)的顶端均铰接有铰接座(901),所述提手(902)中部的外壁上固定有橡胶套(903),所述橡胶套(903)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防滑凸块(90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901)的一侧与箱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凸块(904)在橡胶套(903)的外壁上呈等间距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08292.5U CN220603652U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08292.5U CN220603652U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603652U true CN220603652U (zh) | 2024-03-15 |
Family
ID=90180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208292.5U Active CN220603652U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603652U (zh) |
-
2023
- 2023-08-17 CN CN202322208292.5U patent/CN22060365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303153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散热减震外壳 | |
CN220603652U (zh) | 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测试仪 | |
CN108548961B (zh) | 一种高效的电缆绝缘检测仪 | |
CN211376696U (zh) | 一种锂电池散热结构 | |
CN214426866U (zh) | 一种高效导热的压力传感器 | |
CN206961933U (zh) |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端子的保护装置 | |
CN210805318U (zh) | 一种双头耐腐蚀连接线 | |
CN206412582U (zh) | 一种手机插头 | |
CN218071097U (zh) |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应急电源 | |
CN212410047U (zh) | 一种充电盒耐受可靠性测试装置 | |
CN213071246U (zh) | 一种锂电池用防震装置 | |
CN213750256U (zh) | 一种基站电池容量测试装置 | |
CN214848833U (zh) | 一种密封防水电池盖 | |
CN214622969U (zh) | 一种蓄电池的维护检测设备 | |
CN221039159U (zh) | 一种绝缘垫的试验架 | |
CN113093019B (zh) | 锂电池动力系统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213124879U (zh) | 一种高压连接器的防水结构 | |
CN215066845U (zh) | 一种电容检测用测试仪 | |
CN215678316U (zh) | 一种防腐层检测仪 | |
CN212392466U (zh) | 一种多头式手机充电插头 | |
CN219677469U (zh) | 一种便于使用的聚合物软包装电芯锂电池 | |
CN215528706U (zh) |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 |
CN216081361U (zh) | 一种笔记本电池盖厚度检测装置 | |
CN215116695U (zh) | 一种弱电功能用便携式弱电检测装置 | |
CN221148799U (zh) | 一种手持式电阻测试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