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8332U - 柔性生态驳岸 - Google Patents

柔性生态驳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8332U
CN220598332U CN202321498303.1U CN202321498303U CN220598332U CN 220598332 U CN220598332 U CN 220598332U CN 202321498303 U CN202321498303 U CN 202321498303U CN 220598332 U CN220598332 U CN 220598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geotechnical
net
foundation
dr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83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雪浩
王志新
蒋月
田磊
张艳霞
布杨
石凯星
刘春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EHO WATERFRO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REATMEN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EHO WATERFRO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REATMEN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EHO WATERFRO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REATMENT CORP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EHO WATERFRO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REATMENT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14983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98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8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8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生态驳岸,包括基础边坡,基础边坡上铺设有土工椰网,通过钎子将土工椰网固定在基础边坡上,土工椰网在纵向覆盖整个基础边坡,基础边坡的坡顶上设有覆土层,将位于坡顶的土工椰网压在下面,基础边坡的坡顶上设有覆土层,将位于坡顶的土工椰网压在下面,土工椰网和基础边坡之间设有或者不设有透水的土工布,土工布设有供植物穿过的种植孔。这种驳岸适应于坡度较缓的场合,能够在满足生态护坡要求的同时,有效地降低施工作业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柔性生态驳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生态驳岸。
背景技术
生态护坡主要是依靠坡面上种草及必要时配合灌木等其他植物形成植被,利用植被对地面径流的阻挡过滤作用和植被根系对土壤砂石的联结作用,实现对坡面的防护和加固,提高抗冲蚀能力。现有技术下,较为有效的植被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草籽(或其他类似植物种子)喷播,一种是植物(草或苗木)栽种。然而,特别是对于河道等驳岸/岸坡,这两种方式都有局限性,例如,采用草籽喷播方式,喷播的草籽因易受雨水和浇灌水的冲刷及被鸟类觅食而受到损失,同时植物发芽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通常出芽率较低且不均匀。采用植物栽植方式,草或苗木栽种后不能立即起到护坡作用,由于一定时间内植物的根系不能有效固结周边土壤,反而会加大坡岸自重,护坡作用有限,遇到雨天或浇灌时仍会有土壤流失、滑坡及绿植倒伏的隐患;对于靠近河道(水流)区域的绿植,在水流运动频繁或强烈的时段,易受河水冲刷,造成苗木倒伏、根系裸露或底部土壤流失等后果;在边坡土壤未沉实或植物根系未足够延展的情形下,浇灌或者雨天的水流侵蚀特别容易在苗木间隙区域引起“拉沟”,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对景观造成破坏,并且二次修复难度大。
人们试图通过坡岸上设置防护/加固结构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8990231U提供一种水土保持的植被生态护坡,包括坡体,坡体的顶部设置有集水槽,坡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坡体具有坡面,坡面的外侧上下交错均匀铺设有护坡组件;护坡组件具有种植框,种植框的两端外侧均开设有排水槽,上下相对应的两个种植框之间的排水槽相连通,集水槽的一侧开设有与排水槽相连通的出水口,排水槽的一侧上开设有与排水槽相连通的进水口,坡面通过均匀排布的护坡组件形成阻挡支撑,能够提升坡体强度,防止坡体坍塌,集水槽内部的雨水通过护坡组件上的排水槽流动至排水槽内部进行收集,排水槽设置在护坡组件的外侧,无需开挖坡体,方便施工,并且不易堵塞,方便对排水槽内部进行清理维护。中国CN116005611A公开了一种水土保持用防积水高效生态护坡,包括护坡体,护坡体上开设有流通槽;还包括浮板和透明膜;调节组件用于使多个透明膜相互转动配合防止植物处积水;动力组件用于通过流通槽内的流水使调节组件运转;收纳组件用于配合动力组件带动浮板自动调整角度避免浮板板面积灰,通过时相邻两个转动框转动,当雨水量达到一定标准,两个转动框相互靠近,配合透明膜,形成封闭的环境,避免较大雨水冲击植物或者造成较大积水,使水土流失严重,植物裸露在外,从而导致影响植物的生长,当降雨程度较小,两个转动框相互远离,形成的空隙保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国专利文献CN116024935A公开了一种水利生态护坡,其包括坡体和种植盒,坡体的侧面设有台阶、且顶部设有集水池,台阶上设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支撑台、转板和弹性件,转板的中部设有转轴,且在转轴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支撑台的台面相对,种植盒设置在第二板体上,支撑台的台面上设有出水口,出水口用于出水时通过水流推动第一板体相对支撑台的台面打开;第一板体上设有第一过水孔,种植盒的侧壁设有连通内部的第二过水孔,第一面与出水口相对,第二面用于将第一过水孔流出的水导至第二过水孔;弹性件用于提供第一板体相对靠近支撑台台面的力。中国专利文献CN116043878A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生态护坡系统及施工方法,其系统包括多个草本植生带和多个灌木植生带,这些草本植生带和灌木植生带依次交替设置,并且沿护坡的横向间隔构造有多个疏水甬道,于各所述疏水甬道内沿且延伸方向间隔安装有多个自控式过滤单元,位于两所述疏水甬道之间的各草本植生带和各灌木植生带的中部均沿坡面向上拱起,各草本植生带和灌木植生带的两侧由各自的中部倾斜延伸至两侧的疏水甬道处。这些现有技术各有特点,分别适应于各自的建设要求或解决各自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尽管这些现有技术各有特色,分别适应于各自适应的场合并取得相应的成效,但依然存在部分缺陷:例如普遍采用硬质骨架为基础的加固方式,施工作业量相对较大,成本高,对地面原有结构或外观的影响相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生态驳岸,这种驳岸适应于坡度较缓的场合,能够在满足生态护坡要求的同时,有效地降低施工作业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柔性生态驳岸,包括基础边坡(岸坡),基础边坡上铺设有土工椰网(或称椰纤维网,或椰丝网),通过钎子将土工椰网固定在基础边坡上。
优选地,钎子为采用植物制成的钎子。
进一步,钎子为木钎(或称木桩)。
进一步地,钎子的外露部分(露在基础边坡外面的部分)与周围的土工椰网固定连接。
可选地,钎子的主体部分(或者说钎子本体)呈一字形(长条形),顶部(外露端或临近部位)设有横杆(与钎子本体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横杆压在土工椰网上,与基础边坡协同从土工椰网两侧夹紧,由此实现对土工椰网的固定。
可选地,钎子呈U形(可称为U形钎),包括两侧的钎杆和连接两侧钎杆顶部(外露端或临近部位)的横杆,U形的开口端为插入端,插入地下,横杆压在土工椰网上,与基础边坡协同从土工椰网两侧夹紧,由此实现对土工椰网的固定。
进一步地,土工椰网在纵向(边坡的纵向,为边坡表面上与边坡的横向垂直的方向,边坡的横向为边坡表面上的水平方向,亦可为与水流方向平行的方向)覆盖整个基础边坡,土工椰网的顶部延伸至基础边坡的坡顶(与基础边坡的坡面顶部连接/邻接的水平或接近于水平的地面/基面)且覆盖坡顶的一定距离(自坡顶与边坡坡面交界处起一定距离内的坡顶),底部延伸至基础边坡的坡底(与基础边坡的坡面底部连接/邻接的水平或接近于水平的地面/基面)且覆盖坡底的一定距离(自坡底与边坡坡面交界处起一定距离内的坡底)。
进一步地,基础边坡的坡顶上设有覆土层,将位于坡顶的土工椰网压在下面。
进一步地,基础边坡的坡底上设有石笼(或者说石笼组),石笼压在位于坡底的土工椰网上面。
可选地,土工椰网的下面(土工椰网与基础边坡之间)设有或者不设有透水的土工布,钎子穿过土工布(当设有土工布时),将土工布与土工椰网一起固定在基础边坡上。
优选地,土工布的外侧面(背向基础边坡的表面,或者说,未设薄土层时的外露表面)上覆有一层薄土层,撒上薄土层后,可以适当喷水,使薄土层与位于其下方的土工布及覆盖在其上面的土工椰网固结在一起。
进一步地,位于土工椰网和基础边坡之间的土工布设有供植物穿过的种植孔,种植孔可以预先设置,也可以在栽植植物时人工开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铺设在边坡上的土工椰网能够在坡度较缓的场合下有效地抵抗和防止常规雨水和浇灌水对地面土壤和植物的冲蚀或毁坏,实现护坡效果,同时明显地简化了护坡结构,方便了施工,减少了施工作业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这种柔性生态驳岸能够较好地适应于坡度较缓的河湖边坡及其他适宜场合,将河湖原有边坡经过适当修整,形成适宜的基础边坡(或称边坡基础)7,将土工椰网1铺设在地基础边坡上,基础坡面设置成所需的形状,支撑在土工椰网(坡面部分)的下方(包括斜下方和正下方,在立面区域则为土工椰网的外侧)。
土工椰网可以直接铺设在基础边坡上后,必要时,也可以设置与土工椰网覆盖面大致相同(或者至少覆盖植物2的种植区域)的透水土工布(未绘出),将土工布直接铺设在基础边坡上,将土工椰网铺设在土工布上(如土工布覆盖面积小于土工椰网,土工椰网的部分面积可以直接铺设在基础边坡上)。当设有土工布时,可以先铺设土工布,铺上土工椰网后,用钎子3将土工椰网和土工布一同“钉”在基础边坡上。设置后的土工布(或者土工椰网,当不设土工布时)贴在基础边坡表面,与基础边坡的表面泥土粘结在一起。土工布的厚度和强度不宜过大,且宜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土工布(包括可用作土工布的其他产品形式或名称),这种土工布在初期能够有利于增强地表(边坡表面)的抗冲蚀能力,且有利于保墒,随着植物生长会逐渐破碎和降解。
土工椰网在纵向(边坡的纵向,为边坡表面上与边坡的横向垂直的方向,边坡的横向为边坡表面上的水平方向)通常应覆盖整个基础边坡,横向上的覆盖区域依据实际需要设置。
基础边坡具有坡顶6和坡底9(与坡面连接的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在坡脚处修整出用于设置石笼10的带有立面的L形结构,可以设置成凹槽,在此情形下,可以将凹槽的外侧面和底面的组合可视为这种L形结构,将土工椰网的下部8延伸至L形结构的底面,将石笼设置在L形结构(包括凹槽)中,石笼压在铺在L形结构底面上土工椰网,并挤压位于外侧(立面)的土工椰网,由此实现对土工椰网下部的固定,且提高了坡脚的抗冲刷能力。
可以将河底(临近坡面的区域)视为(作为)基础边坡的坡底,用于放置石笼的凹槽位于河底或边坡下方的其他基面(也就是坡底)邻接坡面的部位。在整理河道原有边坡时或建设人工边坡时,在相应区域挖设出用于放置石笼的凹槽,基础边坡的底部立面(或其一部分)构成用于放置石笼的凹槽的外侧壁,将石笼的下部置于凹槽中,有利于石笼的固定。
依据实际需要,石笼的顶部高度可以低于水位(常水位)高度(对于河湖驳岸),或者说,位于水面11下方,必要时,也可以高于水位高度。
依据实际情况,当不需要设置石笼时,可以在坡脚处开挖沟槽,将土工椰网的下部铺设在沟槽内,然后将沟槽填平,使土工椰网的下端埋在地下。
坡顶通常设置为水平面或近似于水平面,将土工椰网的上部4铺在基础边坡的坡顶后,通过覆土或其他方式形成坡顶面层或覆土层5,将位于基础边坡坡顶的土工椰网压住。依据实际需要,也可以仅设置压在土工椰网上面的覆土层,只要可靠地固定住土工椰网上部即可,无需覆盖整个坡顶。
对于位于坡顶的土工椰网的上部,也可以将设置覆土层改为在坡顶开挖沟槽,将土工椰网的上部铺设在沟槽内,然后将沟槽填平,使土工椰网的上端埋在地下。
在坡脚设置石笼和在坡顶设置覆土层之前,可以先用钎子将土工椰网的底部或顶部固定在坡底和坡顶。
当需要设置土工布时,可以先依据上述设置土工椰网的方式铺设好土工布,再在土工布上铺设土工椰网。
土工椰网可以由多个土工椰网片(土工椰网单体)连接而成,相邻土工椰网片的边缘搭接,边缘部位重叠,必要时,还可以将两个边缘直接或用绳子(例如,椰丝绳),然后将搭接在一起的两个土工椰网边缘用钎子(至少一个)钉在基础边坡上。
钎子以木钎为宜,以利于生态环境,必要时可以采用竹钎或其他材质的钎子。
钎子外端设置用于压住土工椰网的结构,例如,可以固定设置一个与钎子本体大致垂直的横杆,将钎子插入边坡后,横杆(或其他用于压住土工椰网的结构)压在土工椰网上,将土工椰网固定住。
在坡面纵向尺寸较大时或其他适宜情形下,可以在纵向上相间设置多个横向压杆(例如,木杆),压在土工椰网的上面,贴在横向压杆的纵向下侧插入钎子,使钎子的外露部位挡在相应横向压杆的下侧,且可能进一步用绳子将钎子与横向压杆绑在一起,由此可以更好地固定住土工椰网。在其情形下,可以将横向压杆视为同一行(分布在同一横向上的)多个钎子的共同横杆。实践中,可以在临近坡顶和坡底的部分各设置一个横向压杆(可称为上横向压杆和下横向压杆),在上、下横向压杆之间可以设置或者不设置其他的横向压杆(可称为中间横向压杆)。
钎子可以采用任意适宜的形状,例如采用单纯的一字形(不设有横杆)或者顶部设置横杆的一字形,或者设有两个钎杆的U形,钎子的插入端(插入地下的端)可以设置为尖头,以利于插到地里。对于单纯的一字形钎子,可以将土工椰网(临近部位)系钎子(外露部分)上;对于设有横杆的一字形钎子,钎子插入后,使横杆压在土工椰网上,与基础边坡协同从土工椰网两侧夹紧,由此实现对土工椰网的固定;而呈U形的钎子(可称为U形钎)包括两侧的钎杆和连接两侧钎杆顶部(外露端或临近部位)的横杆,U形的开口端为插入端,插入地下,横杆压在土工椰网上,与基础边坡协同从土工椰网两侧夹紧,由此实现对土工椰网的固定。
除了在土工椰网整体的边缘部分以及土工椰网片的边缘部分,钎子的总体分布方式通常可以依据一定的横向间隔和纵向间隔纵横对齐分布,成行成列,不仅利于施工,而且也利于受力均衡。
土工布的外侧面(背向基础边坡的表面,或者说,未设薄土层时的外露表面)上覆有一层薄土层,撒上薄土层后,可以适当喷水,使薄土层与位于其下方的土工布及覆盖在其上面的土工椰网固结在一起。
薄土层的厚度可大致与土工椰网的厚度相当,经撒水固结或使用一段时间后,薄土层与位于其下方的土工布及覆盖在其上面的土工椰网固结在一起,其部分土进入土工椰网的网格内,依靠土工椰网对水流的阻挡作用及薄土层与土工椰网和土工布的粘结/固结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或避免雨水对薄土层的冲蚀,同时改善了土工椰网和土工布所在区域的状态(物质成分构成和物质结构,以及透水透气性能),形成利于植物及土壤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可以在植物栽种时,用工具(例如,种植时使用的小铲/手铲)扎破土工布,形成所需的种植孔。
栽植植物时,亦应依据实际需要将土工椰网的网孔扩开,形成能够种植植物的孔,必要时,也可以用工具扎破土工椰网,在土工椰网上形成能够种植植物的孔。
可以依据下列方式建设(含养护)这种坡岸:
1)整地、整坡,完善基础边坡
除去施工面的石粒和杂草根等杂物,按设计要求削坡、平整下垫土坡坡面,并压实坡面。遇到土壤中含有重粘土或填方土材料中含有较多岩石、块石的情况时,应均匀铺设一层不含有小石子和杂物的壤土(厚度≥300mm)或者直接换掉表层≥300mm的土
2)土工椰网(及土工布,如果设有的话)铺设
土工椰网的铺设顺序为:从压脚至压顶、下往上方向施工。相邻土工椰网片间的横向重叠部分不少于300mm,纵向重叠部分不少于300mm,纵向。连接处应为上游侧压住下游侧。
在设有土工布的情形下,依据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先铺设土工布,相邻土工布片(单体)的边缘可以对接或少量搭接。
3)固定
施工面上铺设部分土工椰网后,利用木桩锤将木桩钉在边坡上,木桩外露不超过100mm,使土工椰网与土坡面牢固结合,木桩间距横向间距不超过5000mm,纵向间距为1000mm。
依据实际需要,打入木桩后,将土工椰网拴在钎子上,或在同行钎子上游侧(纵向上侧)设置横向压杆,将横向压杆捆在紧贴其纵向下侧的钎子上。
i)土工椰网端部固定
土工椰网的底边(底部)通过压脚固定,一般采用格网石笼固定,土工椰网的下部延伸至坡脚处用于设置石笼的L形结构的底面,用格宾石笼压住。
土工椰网的顶边(顶部)一般采用素土压实固定,将土工椰网在坡顶向外延伸1m,然后回填素土,形成覆土层,将土工椰网压实。
ii)覆土
土工椰网铺设完成后,在施工面的表面撒上一定量的沙土,厚度为1-2cm,同时可以调整坡面表面的凹凸。
1)植物栽植及养护
土工椰网铺设完成后,便可栽种绿植(草类植物及紫穗槐、柳枝、女贞、黄杨等小型苗木),密度根据设计要求即可。
当网眼较小时,可用剪刀等工具在栽种位置进行裁剪以达到顺利栽种的目的。
新栽植的苗木,由于根系不发达,不能与土壤有效固结,可利用麻绳将苗木与椰网绑扎在一起,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随着苗木的生长麻绳逐渐腐朽,不会对苗木造成伤害。
2)养护
在坡面上人工栽植植物,植物的分布方式和分布密度依据实际情况,栽植后,依据植物特性进行日常浇水养护。
依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在植物养护期间,应合理设置灌溉频率及方式,保证草种有较高的出芽率。
这种驳岸具有如下优点:
1)土方少,施工量小,施工周期短。
2)土工椰网在重量上与铺设抗冲生物毯(生态毯、植生毯)等其他覆盖物小了许多,自身带来的滑坡趋势小,固定方便。
3)由于栽种的草或苗木已是成形状态,在土工椰网(及土工布,如果设有的话)的防护下,存活率高,在养护阶段可以大量节约水资源和人工成本。
4)能够同时考虑护坡和绿化/景观需求,坡面形态基本上保持了原有形态或自然形态。
5)不设置混凝土或其他妨碍植物生长或影响土壤内部结构及通水通气特性的不可消解的物体,对地下生态环境的妨碍小。
6)适应于坡度较缓的场合,例如坡比小于(不大于)1:4。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时,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

Claims (10)

1.柔性生态驳岸,包括基础边坡,其特征在于基础边坡上铺设有土工椰网,通过钎子将土工椰网固定在基础边坡上,钎子的外露部分与周围的土工椰网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钎子为采用植物制成的钎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钎子为木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钎子的主体部分呈一字形,顶部设有横杆,横杆压在土工椰网上,与基础边坡协同从土工椰网两侧夹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钎子呈U形,包括两侧的钎杆和连接两侧钎杆顶部的横杆,U形的开口端为插入端,插入地下,横杆压在土工椰网上,与基础边坡协同从土工椰网两侧夹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土工椰网在纵向覆盖整个基础边坡,土工椰网的顶部延伸至基础边坡的坡顶且覆盖坡顶的一定距离,底部延伸至基础边坡的坡底且覆盖坡底的一定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基础边坡的坡顶上设有覆土层,将位于坡顶的土工椰网压在下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基础边坡的坡底上设有石笼,石笼压在位于坡底的土工椰网上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土工椰网的下面设有或者不设有透水的土工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位于土工椰网和基础边坡之间的土工布设有供植物穿过的种植孔。
CN202321498303.1U 2023-06-13 2023-06-13 柔性生态驳岸 Active CN220598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8303.1U CN220598332U (zh) 2023-06-13 2023-06-13 柔性生态驳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8303.1U CN220598332U (zh) 2023-06-13 2023-06-13 柔性生态驳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8332U true CN220598332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7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8303.1U Active CN220598332U (zh) 2023-06-13 2023-06-13 柔性生态驳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98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8499B (zh) 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系统及该系统的实施方法
CN106900342B (zh) 一体化半岩质高边坡植被重建保护方法
CN101761086B (zh) 路基边坡的三维网绿化技术
KR100920027B1 (ko) 토목섬유 보강 커튼 월 구조 및 녹화공법
CN111501798B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梁边坡防护施工方法
CN101649608B (zh)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
CN110984189A (zh) 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10106894B (zh) 一种护坡装置
CN102296567A (zh) 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
CN213127425U (zh) 一种边坡修复用植生基材结构
CN110629731B (zh) 一种基于地貌-侵蚀-措施高适配的覆沙砒砂岩粗泥沙控制的综合治理方法
CN108374393A (zh) 原位植生式生态化改造的硬质坡式护岸及改造方法
CN208649992U (zh) 针对硬质坡式护岸的原位植生式生态化改造护岸结构
CN112012229A (zh) 一种用于石灰岩矿采场高陡坡岩石边坡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11636444A (zh) 一种高海拔地区边坡水土保持方法
CN220598332U (zh) 柔性生态驳岸
KR20060011929A (ko) 토사면의 녹지화촉진 요철매트활용 식생공법
CN114182686B (zh) 原木框体与资源化混凝土组合结构生态护坡及其构建方法
CN215759072U (zh) 一种防冲刷的生态护坡结构
CN106609510A (zh) 一种柔性护坡装置
CN212971080U (zh) 一种边坡修复用浇灌管网结构
CN212896409U (zh) 一种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结构
CN220847378U (zh) 抗冲击生态驳岸
KR20080111218A (ko) 자연환경 복원형 경사면의 시공방법
CN115152595B (zh) 一种均匀布水式边坡绿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