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7985U - 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7985U
CN220587985U CN202322048211.XU CN202322048211U CN220587985U CN 220587985 U CN220587985 U CN 220587985U CN 202322048211 U CN202322048211 U CN 202322048211U CN 220587985 U CN220587985 U CN 220587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leeve
arranged along
fixing plat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482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鲍子龙
王钦霖
陈显令
吴方砚
孙成龙
乔黎春
邓小文
肖尧
张子弋
张宇
刘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482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7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7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7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rrors, Picture Frames, Photograph Stands, And Related Fasten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其中上左右杆之间通过上插杆插接,下左右杆之间通过下插杆插接,左上左下杆之间通过左插杆插接,右上右下杆之间通过右插杆插接,实现框架主体尺寸可调节,2块安装板分别位于左上下杆下端的左边分别连接两者,剩余2块安装板分别位于右上下杆下端的右边并分别连接两者,紧固件和安装板一一对应设置,紧固件沿前后方向设置,前端位于安装板之前并抵靠安装板,中部沿前后方向穿设且螺纹啮合安装板,后端朝后突出于框架主体,通过安装板和紧固件可以实现框架主体安装牢固稳定。本实用新型不仅尺寸可调节,而且安装牢固稳定,不会导致装饰画从墙壁上掉落,从而装饰画损坏,甚至伤到人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
背景技术
室内装饰是满足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生活需要,合理地组织和塑造具有美感而又舒适、方便的室内环境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门类,又称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地理、装饰艺术、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美学、科技材料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室内装饰施工中通常需要在装饰墙面上安装一些装饰画来增加室内的美观。
现有技术中装饰画,通常是在装饰画板外周安装有装饰画框架,装饰画框架通常为固定大小,只适于固定大小的装饰画板,通常装饰画框架上安装有挂环,通常直接通过在室内墙壁上进行钻孔,在孔中插入膨胀螺丝,然后直接将挂环挂于膨胀螺丝上,如此安装虽然简单,但是在装饰画比较重的情况下,膨胀螺丝容易从孔中脱落,导致装饰画从墙壁上掉落,导致装饰画损坏,甚至伤到人的情况。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其不仅尺寸可调节,而且安装牢固稳定,不会导致装饰画从墙壁上掉落,从而装饰画损坏,甚至伤到人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其不仅尺寸可调节,而且安装牢固稳定,不会导致装饰画从墙壁上掉落,从而损坏装饰画,甚至伤到人的情况发生,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其特点是,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4块安装板和4个紧固件,其中:
所述框架主体包括上左杆、上右杆、上插杆、下左杆、下右杆、下插杆、左上杆、左下杆、左插杆、右上杆、右下杆和右插杆,所述上左杆、所述上右杆、所述上插杆、所述下左杆、所述下右杆和所述下插杆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上杆、所述左下杆、所述左插杆、所述右上杆、所述右下杆和所述右插杆均竖向设置,所述上左杆和所述上右杆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上插杆的右端位于所述上右杆的左端的左边并连接所述的上右杆的左端,所述上插杆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上左杆的右端中,所述下左杆和所述下右杆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下插杆的右端位于所述下右杆的左端的左边并连接所述的下右杆的左端,所述下插杆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下左杆的右端中,所述左上杆和所述左下杆上下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插杆的上端位于所述左上杆的下端下并连接所述的左上杆的下端,所述左插杆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左下杆的上端中,所述右上杆和所述右下杆上下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右插杆的上端位于所述右上杆的下端下并连接所述的右上杆的下端,所述右插杆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右下杆的上端中,所述上左杆的左端和所述上右杆的右端均位于所述左上杆的上端和所述右上杆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上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右上杆的上端,所述下左杆的左端和所述下右杆的右端均位于所述左下杆的下端和所述右下杆的下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下杆的下端和所述的右下杆的下端;
所述安装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其中2块所述安装板分别位于所述的左上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左下杆的下端的左边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上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左下杆的下端,剩余2块所述安装板分别位于所述的右上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右下杆的下端的右边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右上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右下杆的下端,所述紧固件和所述安装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紧固件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紧固件的前端位于所述安装板之前并抵靠所述安装板,所述紧固件的中部沿所述前后方向穿设且螺纹啮合所述安装板,所述紧固件的后端朝后突出于所述框架主体。
较佳地,所述的上左杆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上插槽,所述的上插杆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上插槽中。
较佳地,所述的下左杆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下插槽,所述的下插杆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下插槽中。
较佳地,所述的左下杆的上端竖向设置有左插槽,所述的左插杆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左插槽中。
较佳地,所述的右下杆的上端竖向设置有右插槽,所述的右插杆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右插槽中。
较佳地,所述安装板的后侧面与所述框架主体的后侧面齐平。
较佳地,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2个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其中:
所述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包括上套筒、上贯穿杆、上固定板、上弹性件、上夹板和上限位块,所述上套筒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上固定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上贯穿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上套筒中并相对于所述上套筒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上贯穿杆的后端位于所述上套筒之后并位于所述上固定板之前且连接所述上固定板,所述上弹性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上套筒和所述上固定板之间且套设在所述上贯穿杆上,所述上夹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上夹板的下端位于所述上套筒和所述上贯穿杆的前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上贯穿杆的前端,所述上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并分别与所述上套筒和所述上固定板接触设置,所述上套筒的内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上限位槽和第一下限位槽,所述第一上限位槽和所述第一下限位槽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限位块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上贯穿杆上且前后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限位槽中;
2个所述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上套筒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上左杆的左端的顶面和所述的上右杆的右端的顶面上,所述上夹板的后侧面不朝前超出所述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上夹板具有可转动位置和夹持位置,在所述可转动位置,所述上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的上夹板的后侧面朝前超出所述的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上限位块脱离所述第一上限位槽并位于所述第一上限位槽之前,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上贯穿杆绕所述前后方向转动180度,所述上限位块至少部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第一下限位槽中,2个所述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上夹板的上端的后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的上左杆的左端的前侧面和所述的上右杆的右端的前侧面的正前方。
较佳地,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2个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其中:
所述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包括下套筒、下贯穿杆、下固定板、下弹性件、下夹板和下限位块,所述下套筒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下固定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下贯穿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下套筒中并相对于所述下套筒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下贯穿杆的后端位于所述下套筒之后并位于所述下固定板之前且连接所述下固定板,所述下弹性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下套筒和所述下固定板之间且套设在所述下贯穿杆上,所述下夹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下夹板的上端位于所述下套筒和所述下贯穿杆的前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下贯穿杆的前端,所述下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并分别与所述下套筒和所述下固定板接触设置,所述下套筒的内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上限位槽和第二下限位槽,所述第二上限位槽和所述第二下限位槽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下限位块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下限位块位于所述下贯穿杆下并连接所述下贯穿杆且前后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下限位槽中;
2个所述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下套筒分别位于所述的下左杆的左端的底面和所述的下右杆的右端的底面下并分别连接所述的下左杆的左端的底面和所述的下右杆的右端的底面,所述下夹板的后侧面不朝前超出所述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下夹板具有可转动位置和夹持位置,在所述可转动位置,所述下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的下夹板的后侧面朝前超出所述的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下限位块脱离所述第二下限位槽并位于所述第二下限位槽之前,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下贯穿杆绕所述前后方向转动180度,所述下限位块至少部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第二上限位槽中,2个所述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下夹板的下端的后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的下左杆的左端的前侧面和所述的下右杆的右端的前侧面的正前方。
较佳地,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2个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其中:
所述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包括左套筒、左贯穿杆、左固定板、左弹性件、左夹板和左限位块,所述左套筒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固定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贯穿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左套筒中并相对于所述左套筒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左贯穿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左套筒之后并位于所述左固定板之前且连接所述左固定板,所述左弹性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左套筒和所述左固定板之间且套设在所述左贯穿杆上,所述左夹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夹板的右端位于所述左套筒和所述左贯穿杆的前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左贯穿杆的前端,所述左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并分别与所述左套筒和所述左固定板接触设置,所述左套筒的内侧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左限位槽和第一右限位槽,所述第一左限位槽和所述第一右限位槽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左限位块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限位块位于所述左贯穿杆的左边并连接所述左贯穿杆且前后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左限位槽中;
2个所述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左套筒分别位于所述的左上杆的上端的左侧面和所述的左下杆的下端的左侧面的左边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上杆的上端的左侧面和所述的左下杆的下端的左侧面,所述左夹板的后侧面不朝前超出所述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左夹板具有可转动位置和夹持位置,在所述可转动位置,所述左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的左夹板的后侧面朝前超出所述的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左限位块脱离所述第一左限位槽并位于所述第一左限位槽之前,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左贯穿杆绕所述前后方向转动180度,所述左限位块至少部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第一右限位槽中,2个所述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左夹板的左端的后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的左上杆的上端的前侧面和所述的左下杆的下端的前侧面的正前方。
较佳地,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2个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其中:
所述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包括右套筒、右贯穿杆、右固定板、右弹性件、右夹板和右限位块,所述右套筒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右固定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贯穿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右套筒中并相对于所述右套筒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右贯穿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右套筒之后并位于所述右固定板之前且连接所述右固定板,所述右弹性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右套筒和所述右固定板之间且套设在所述右贯穿杆上,所述右夹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夹板的左端位于所述右套筒和所述右贯穿杆的前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右贯穿杆的前端,所述右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并分别与所述右套筒和所述右固定板接触设置,所述右套筒的内侧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左限位槽和第二右限位槽,所述第二左限位槽和所述第二右限位槽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右限位块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右限位块位于所述右贯穿杆的右边并连接所述右贯穿杆且前后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右限位槽中;
2个所述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右套筒分别位于所述的右上杆的上端的右侧面和所述的右下杆的下端的右侧面的右边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右上杆的上端的右侧面和所述的右下杆的下端的右侧面,所述右夹板的后侧面不朝前超出所述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右夹板具有可转动位置和夹持位置,在所述可转动位置,所述右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的右夹板的后侧面朝前超出所述的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右限位块脱离所述第二右限位槽并位于所述第二右限位槽之前,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右贯穿杆绕所述前后方向转动180度,所述右限位块至少部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第二左限位槽中,2个所述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右夹板的右端的后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的右上杆的上端的前侧面和所述的右下杆的下端的前侧面的正前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的上左杆和上右杆之间通过上插杆插接,下左杆和下右杆之间通过下插杆插接,左上杆和左下杆之间通过左插杆插接,右上杆和右下杆之间通过右插杆插接,实现框架主体的尺寸可调节,2块安装板分别位于左上杆的上端和左下杆的下端的左边分别连接左上杆的上端和左下杆的下端,剩余2块安装板分别位于右上杆的上端和右下杆的下端的右边并分别连接右上杆的上端和右下杆的下端,紧固件沿前后方向设置,前端位于安装板之前并抵靠安装板,中部沿前后方向穿设且螺纹啮合安装板,后端朝后突出于框架主体,紧固件和安装板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安装板和紧固件可以实现框架主体安装牢固稳定,因此,其不仅尺寸可调节,而且安装牢固稳定,不会导致装饰画从墙壁上掉落,从而装饰画损坏,甚至伤到人的情况发生,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的上左杆和上右杆之间通过上插杆插接,下左杆和下右杆之间通过下插杆插接,左上杆和左下杆之间通过左插杆插接,右上杆和右下杆之间通过右插杆插接,实现框架主体的尺寸可调节,2块安装板分别位于左上杆的上端和左下杆的下端的左边分别连接左上杆的上端和左下杆的下端,剩余2块安装板分别位于右上杆的上端和右下杆的下端的右边并分别连接右上杆的上端和右下杆的下端,紧固件和安装板一一对应设置,紧固件沿前后方向设置,前端位于安装板之前并抵靠安装板,中部沿前后方向穿设且螺纹啮合安装板,后端朝后突出于框架主体,通过安装板和紧固件可以实现框架主体安装牢固稳定,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实用新型内容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一,其中上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
图5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上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
图6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二,其中上夹板处于可转动位置。
图7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三,其中上夹板处于夹持位置。
图8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下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
图9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左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
图10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右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
(符号说明)
1框架主体;2安装板;3紧固件;4上左杆;5上右杆;6上插杆;7下左杆;8下右杆;9下插杆;10左上杆;11左下杆;12左插杆;13右上杆;14右下杆;15右插杆;16上插槽;17下插槽;18左插槽;19右插槽;20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21上套筒;22上贯穿杆;23上固定板;24上弹性件;25上夹板;26上限位块;27第一上限位槽;28第一下限位槽;30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31下套筒;32下贯穿杆;33下固定板;34下弹性件;35下夹板;36第二上限位槽;40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41左套筒;42左贯穿杆;43左固定板;44左弹性件;45左夹板;46左限位块;47第一左限位槽;50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51右套筒;52右贯穿杆;53右固定板;54右弹性件;55右夹板;56右限位块;57第二右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包括框架主体1、4块安装板2和4个紧固件3,其中:
所述框架主体1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框架主体1包括上左杆4、上右杆5、上插杆6、下左杆7、下右杆8、下插杆9、左上杆10、左下杆11、左插杆12、右上杆13、右下杆14和右插杆15,所述上左杆4、所述上右杆5、所述上插杆6、所述下左杆7、所述下右杆8和所述下插杆9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上杆10、所述左下杆11、所述左插杆12、所述右上杆13、所述右下杆14和所述右插杆15均竖向设置,所述上左杆4和所述上右杆5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上插杆6的右端位于所述上右杆5的左端的左边并连接所述的上右杆5的左端,所述上插杆6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上左杆4的右端中,所述下左杆7和所述下右杆8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下插杆9的右端位于所述下右杆8的左端的左边并连接所述的下右杆8的左端,所述下插杆9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下左杆7的右端中,所述左上杆10和所述左下杆11上下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插杆12的上端位于所述左上杆10的下端下并连接所述的左上杆10的下端,所述左插杆12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左下杆11的上端中,所述右上杆13和所述右下杆14上下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右插杆15的上端位于所述右上杆13的下端下并连接所述的右上杆13的下端,所述右插杆15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右下杆14的上端中,所述上左杆4的左端和所述上右杆5的右端均位于所述左上杆10的上端和所述右上杆13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上杆10的上端和所述的右上杆13的上端,所述下左杆7的左端和所述下右杆8的右端均位于所述左下杆11的下端和所述右下杆14的下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下杆11的下端和所述的右下杆14的下端;
所述安装板2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其中2块所述安装板2分别位于所述的左上杆10的上端和所述的左下杆11的下端的左边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上杆10的上端和所述的左下杆11的下端,剩余2块所述安装板2分别位于所述的右上杆13的上端和所述的右下杆14的下端的右边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右上杆13的上端和所述的右下杆14的下端,所述紧固件3和所述安装板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紧固件3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紧固件3的前端位于所述安装板2之前并抵靠所述安装板2,所述紧固件3的中部沿所述前后方向穿设且螺纹啮合所述安装板2,所述紧固件3的后端朝后突出于所述框架主体1。
所述上插杆6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上左杆4的右端中,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左杆4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上插槽16,所述的上插杆6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上插槽16中。
所述上插槽16和所述上插杆6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插槽16为矩形槽,所述上插杆6为矩形杆。
所述下插杆9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下左杆7的右端中,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左杆7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下插槽17,所述的下插杆9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下插槽17中。
所述下插槽17和所述下插杆9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插槽17为矩形槽,所述下插杆9为矩形杆。
所述左插杆12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左下杆11的上端中,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左下杆11的上端竖向设置有左插槽18,所述的左插杆12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左插槽18中。
所述左插槽18和所述左插杆1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左插槽18为矩形槽,所述左插杆12为矩形杆。
所述右插杆15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右下杆14的上端中,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右下杆14的上端竖向设置有右插槽19,所述的右插杆15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右插槽19中。
所述右插槽19和所述右插杆15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右插槽19为矩形槽,所述右插杆15为矩形杆。
所述安装板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2为矩形板。
所述安装板2的后侧面可以与所述框架主体1的后侧面齐平,也可以不与所述框架主体1的后侧面齐平,请参见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2的后侧面与所述框架主体1的后侧面齐平。
所述紧固件3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紧固件,请参见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3为紧固螺栓。
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2个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20,其中:
所述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20包括上套筒21、上贯穿杆22、上固定板23、上弹性件24、上夹板25和上限位块26,所述上套筒21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上固定板23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上贯穿杆22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上套筒21中并相对于所述上套筒21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上贯穿杆22的后端位于所述上套筒21之后并位于所述上固定板23之前且连接所述上固定板23,所述上弹性件24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上套筒21和所述上固定板23之间且套设在所述上贯穿杆22上,所述上夹板25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上夹板25的下端位于所述上套筒21和所述上贯穿杆22的前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上贯穿杆22的前端,所述上弹性件24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并分别与所述上套筒21和所述上固定板23接触设置,所述上套筒21的内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上限位槽27和第一下限位槽28,所述第一上限位槽27和所述第一下限位槽28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限位块26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上贯穿杆22上且前后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限位槽27中;
2个所述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20的所述上套筒21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上左杆4的左端的顶面和所述的上右杆5的右端的顶面上,所述上夹板25的后侧面不朝前超出所述框架主体1的前侧面,所述上夹板25具有可转动位置和夹持位置,在所述可转动位置,所述上弹性件2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的上夹板25的后侧面朝前超出所述的框架主体1的前侧面,所述上限位块26脱离所述第一上限位槽27并位于所述第一上限位槽27之前,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上贯穿杆22绕所述前后方向转动180度,所述上限位块26至少部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第一下限位槽28中,2个所述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20的所述上夹板25的上端的后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的上左杆4的左端的前侧面和所述的上右杆5的右端的前侧面的正前方。
采用上述设置,当需要使用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20夹持装饰画板时,以左边的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20为例,将装饰画板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将装饰画板置于框架主体1之前并贴合于框架主体1的前侧面,在将装饰画板的上侧的左部贴合于上左杆4的前侧面之后,拉住上夹板25的上端并往前拉,使得上夹板25的下端拉动上贯穿杆22、上限位块26和上固定板23前移,进而压缩上弹性件24,并使得上夹板25的后侧面朝前超出上左杆4的前侧面,直至可转动位置,如图6所示,上限位块26脱离第一上限位槽27并位于第一上限位槽27之前,为了能够夹持固定装饰画板的上侧的左部,此时上夹板25的后侧面还朝前超出装饰画板的上侧的左部的前侧面,由于上限位块26脱离第一上限位槽27并位于第一上限位槽27之前,因此上贯穿杆22可以绕其轴线(前后方向)左右转动,然后将上夹板25的上端绕上夹板25的下端连接的上贯穿杆22的轴线转动180度,转动后上夹板25的上端在下,上夹板25的下端在上,将上夹板25的上端的后侧面转至装饰画板的上侧的左部的前侧面的正前方(同时也是上左杆4的左端的前侧面的正前方),然后释放上夹板25的上端,在上弹性件24的弹力作用下,带动上固定板23、上贯穿杆22、上限位块26和上夹板25的下端后移,上夹板25的上端随之后移,至夹持位置,如图7所示,上限位块26至少部分插入第一下限位槽28中,上夹板25的上端的后侧面抵靠装饰画板的上侧的左部的前侧面,从而将装饰画板的上侧的左部夹持固定在上左杆4的左端的前侧面上。
采用右边的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20将装饰画板的上侧的右部夹持固定在上右杆5的右端的前侧面上的过程与上述的采用左边的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20将装饰画板的上侧的左部夹持固定在上左杆4的左端的前侧面上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上弹性件24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弹性件,请参见图3~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弹性件24是弹簧。
所述上夹板25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板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板25是橡胶板。
所述的上夹板25的上端的后侧面可以设置任何合适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夹板25的上端的后侧面设置有磨砂层,从而增加所述的上夹板25的上端的后侧面的摩擦力。
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2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2个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30,其中:
所述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30包括下套筒31、下贯穿杆32、下固定板33、下弹性件34、下夹板35和下限位块(图中未示出),所述下套筒31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下固定板33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下贯穿杆32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下套筒31中并相对于所述下套筒31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下贯穿杆32的后端位于所述下套筒31之后并位于所述下固定板33之前且连接所述下固定板33,所述下弹性件34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下套筒31和所述下固定板33之间且套设在所述下贯穿杆32上,所述下夹板35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下夹板35的上端位于所述下套筒31和所述下贯穿杆32的前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下贯穿杆32的前端,所述下弹性件34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并分别与所述下套筒31和所述下固定板33接触设置,所述下套筒31的内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上限位槽36和第二下限位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上限位槽36和所述第二下限位槽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下限位块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下限位块位于所述下贯穿杆32下并连接所述下贯穿杆32且前后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下限位槽中;
2个所述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30的所述下套筒31分别位于所述的下左杆7的左端的底面和所述的下右杆8的右端的底面下并分别连接所述的下左杆7的左端的底面和所述的下右杆8的右端的底面,所述下夹板35的后侧面不朝前超出所述框架主体1的前侧面,所述下夹板35具有可转动位置和夹持位置,在所述可转动位置,所述下弹性件3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的下夹板35的后侧面朝前超出所述的框架主体1的前侧面,所述下限位块脱离所述第二下限位槽并位于所述第二下限位槽之前,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下贯穿杆32绕所述前后方向转动180度,所述下限位块至少部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第二上限位槽36中,2个所述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30的所述下夹板35的下端的后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的下左杆7的左端的前侧面和所述的下右杆8的右端的前侧面的正前方。
采用左边的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30将装饰画板的下侧的左部夹持固定在下左杆7的左端的前侧面上的过程以及采用右边的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30将装饰画板的下侧的右部夹持固定在下右杆8的右端的前侧面上的过程均与上述的采用左边的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20将装饰画板的上侧的左部夹持固定在上左杆4的左端的前侧面上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下弹性件34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弹性件,请参见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弹性件34是弹簧。
所述下夹板35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板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夹板35是橡胶板。
所述的下夹板35的下端的后侧面可以设置任何合适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夹板35的下端的后侧面设置有磨砂层,从而增加所述的下夹板35的下端的后侧面的摩擦力。
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2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2个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40,其中:
所述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40包括左套筒41、左贯穿杆42、左固定板43、左弹性件44、左夹板45和左限位块46,所述左套筒41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固定板43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贯穿杆42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左套筒41中并相对于所述左套筒41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左贯穿杆42的后端位于所述左套筒41之后并位于所述左固定板43之前且连接所述左固定板43,所述左弹性件44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左套筒41和所述左固定板43之间且套设在所述左贯穿杆42上,所述左夹板45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夹板45的右端位于所述左套筒41和所述左贯穿杆42的前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左贯穿杆42的前端,所述左弹性件44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并分别与所述左套筒41和所述左固定板43接触设置,所述左套筒41的内侧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左限位槽47和第一右限位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左限位槽47和所述第一右限位槽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左限位块46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限位块46位于所述左贯穿杆42的左边并连接所述左贯穿杆42且前后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左限位槽47中;
2个所述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40的所述左套筒41分别位于所述的左上杆10的上端的左侧面和所述的左下杆11的下端的左侧面的左边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上杆10的上端的左侧面和所述的左下杆11的下端的左侧面,所述左夹板45的后侧面不朝前超出所述框架主体1的前侧面,所述左夹板45具有可转动位置和夹持位置,在所述可转动位置,所述左弹性件4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的左夹板45的后侧面朝前超出所述的框架主体1的前侧面,所述左限位块46脱离所述第一左限位槽47并位于所述第一左限位槽47之前,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左贯穿杆42绕所述前后方向转动180度,所述左限位块46至少部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第一右限位槽中,2个所述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40的所述左夹板45的左端的后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的左上杆10的上端的前侧面和所述的左下杆11的下端的前侧面的正前方。
采用上边的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40将装饰画板的左侧的上部夹持固定在左上杆10的上端的前侧面上的过程以及采用下边的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40将装饰画板的左侧的下部夹持固定在左下杆11的下端的前侧面上的过程均与上述的采用左边的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20将装饰画板的上侧的左部夹持固定在上左杆4的左端的前侧面上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左弹性件44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弹性件,请参见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左弹性件44是弹簧。
所述左夹板45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板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左夹板45是橡胶板。
所述的左夹板45的左端的后侧面可以设置任何合适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夹板45的左端的后侧面设置有磨砂层,从而增加所述的左夹板45的左端的后侧面的摩擦力。
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3和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2个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50,其中:
所述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50包括右套筒51、右贯穿杆52、右固定板53、右弹性件54、右夹板55和右限位块56,所述右套筒51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右固定板53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贯穿杆52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右套筒51中并相对于所述右套筒51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右贯穿杆52的后端位于所述右套筒51之后并位于所述右固定板53之前且连接所述右固定板53,所述右弹性件54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右套筒51和所述右固定板53之间且套设在所述右贯穿杆52上,所述右夹板55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夹板55的左端位于所述右套筒51和所述右贯穿杆52的前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右贯穿杆52的前端,所述右弹性件54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并分别与所述右套筒51和所述右固定板53接触设置,所述右套筒51的内侧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左限位槽(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右限位槽57,所述第二左限位槽和所述第二右限位槽57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右限位块56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右限位块56位于所述右贯穿杆52的右边并连接所述右贯穿杆52且前后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右限位槽57中;
2个所述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50的所述右套筒51分别位于所述的右上杆13的上端的右侧面和所述的右下杆14的下端的右侧面的右边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右上杆13的上端的右侧面和所述的右下杆14的下端的右侧面,所述右夹板55的后侧面不朝前超出所述框架主体1的前侧面,所述右夹板55具有可转动位置和夹持位置,在所述可转动位置,所述右弹性件5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的右夹板55的后侧面朝前超出所述的框架主体1的前侧面,所述右限位块56脱离所述第二右限位槽57并位于所述第二右限位槽57之前,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右贯穿杆52绕所述前后方向转动180度,所述右限位块56至少部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第二左限位槽中,2个所述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50的所述右夹板55的右端的后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的右上杆13的上端的前侧面和所述的右下杆14的下端的前侧面的正前方。
采用上边的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50将装饰画板的右侧的上部夹持固定在右上杆13的上端的前侧面上的过程以及采用下边的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50将装饰画板的右侧的下部夹持固定在右下杆14的下端的前侧面上的过程均与上述的采用左边的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20将装饰画板的上侧的左部夹持固定在上左杆4的左端的前侧面上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右弹性件54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弹性件,请参见图3和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右弹性件54是弹簧。
所述右夹板55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板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右夹板55是橡胶板。
所述的右夹板55的右端的后侧面可以设置任何合适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右夹板55的右端的后侧面设置有磨砂层,从而增加所述的右夹板55的右端的后侧面的摩擦力。
使用时,需要在房间内安装装饰画时,根据装饰画板的长度和宽度,调节上插杆6的左端插入上左杆4的右端中的长度和下插杆9的左端插入下左杆7的右端中的长度以及左插杆12的下端插入左下杆11的上端中的长度和右插杆15的下端插入右下杆14的上端中的长度,达到调节框架主体1的长度和宽度的效果,使得框架主体1可以适配不同大小的装饰画板,再通过紧固件3将安装板2固定于需要安装装饰画的墙壁上,达到安装框架主体1的效果。
然后将装饰画板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将装饰画板置于框架主体1之前并贴合且固定于框架主体1的前侧面(包括上左杆4的前侧面、上右杆5的前侧面、下左杆7的前侧面、下右杆8的前侧面、左上杆10的前侧面、左下杆11的前侧面、右上杆13的前侧面和右下杆14的前侧面),例如可以采用粘贴或者固定按钉固定,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包括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20、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30、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40和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50)将装饰画板夹持固定于框架主体1的前侧面。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框架主体的大小可以根据装饰画板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调整,具体通过上插杆的左端插入上左杆的右端中的长度和下插杆的左端插入下左杆的右端中的长度以及左插杆的下端插入左下杆的上端中的长度和右插杆的下端插入右下杆的上端中的长度来实现,再通过紧固件将安装板固定于需要安装装饰画的墙壁上,达到安装框架主体的效果,安装更加稳定。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和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可以将装饰画板的四周夹持固定于框架主体的前侧面,保证上夹板、下夹板、左夹板和右夹板对装饰画板安装的稳定性,操作简单,且安装更加稳固,增强实用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不仅尺寸可调节,而且安装牢固稳定,不会导致装饰画从墙壁上掉落,从而装饰画损坏,甚至伤到人的情况发生,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4块安装板和4个紧固件,其中:
所述框架主体包括上左杆、上右杆、上插杆、下左杆、下右杆、下插杆、左上杆、左下杆、左插杆、右上杆、右下杆和右插杆,所述上左杆、所述上右杆、所述上插杆、所述下左杆、所述下右杆和所述下插杆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上杆、所述左下杆、所述左插杆、所述右上杆、所述右下杆和所述右插杆均竖向设置,所述上左杆和所述上右杆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上插杆的右端位于所述上右杆的左端的左边并连接所述的上右杆的左端,所述上插杆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上左杆的右端中,所述下左杆和所述下右杆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下插杆的右端位于所述下右杆的左端的左边并连接所述的下右杆的左端,所述下插杆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下左杆的右端中,所述左上杆和所述左下杆上下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插杆的上端位于所述左上杆的下端下并连接所述的左上杆的下端,所述左插杆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左下杆的上端中,所述右上杆和所述右下杆上下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右插杆的上端位于所述右上杆的下端下并连接所述的右上杆的下端,所述右插杆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右下杆的上端中,所述上左杆的左端和所述上右杆的右端均位于所述左上杆的上端和所述右上杆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上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右上杆的上端,所述下左杆的左端和所述下右杆的右端均位于所述左下杆的下端和所述右下杆的下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下杆的下端和所述的右下杆的下端;
所述安装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其中2块所述安装板分别位于所述的左上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左下杆的下端的左边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上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左下杆的下端,剩余2块所述安装板分别位于所述的右上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右下杆的下端的右边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右上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右下杆的下端,所述紧固件和所述安装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紧固件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紧固件的前端位于所述安装板之前并抵靠所述安装板,所述紧固件的中部沿所述前后方向穿设且螺纹啮合所述安装板,所述紧固件的后端朝后突出于所述框架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左杆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上插槽,所述的上插杆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上插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左杆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下插槽,所述的下插杆的左端左右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下插槽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下杆的上端竖向设置有左插槽,所述的左插杆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左插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下杆的上端竖向设置有右插槽,所述的右插杆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右插槽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后侧面与所述框架主体的后侧面齐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2个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其中:
所述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包括上套筒、上贯穿杆、上固定板、上弹性件、上夹板和上限位块,所述上套筒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上固定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上贯穿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上套筒中并相对于所述上套筒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上贯穿杆的后端位于所述上套筒之后并位于所述上固定板之前且连接所述上固定板,所述上弹性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上套筒和所述上固定板之间且套设在所述上贯穿杆上,所述上夹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上夹板的下端位于所述上套筒和所述上贯穿杆的前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上贯穿杆的前端,所述上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并分别与所述上套筒和所述上固定板接触设置,所述上套筒的内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上限位槽和第一下限位槽,所述第一上限位槽和所述第一下限位槽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限位块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上贯穿杆上且前后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限位槽中;
2个所述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上套筒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上左杆的左端的顶面和所述的上右杆的右端的顶面上,所述上夹板的后侧面不朝前超出所述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上夹板具有可转动位置和夹持位置,在所述可转动位置,所述上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的上夹板的后侧面朝前超出所述的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上限位块脱离所述第一上限位槽并位于所述第一上限位槽之前,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上贯穿杆绕所述前后方向转动180度,所述上限位块至少部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第一下限位槽中,2个所述上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上夹板的上端的后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的上左杆的左端的前侧面和所述的上右杆的右端的前侧面的正前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2个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其中:
所述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包括下套筒、下贯穿杆、下固定板、下弹性件、下夹板和下限位块,所述下套筒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下固定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下贯穿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下套筒中并相对于所述下套筒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下贯穿杆的后端位于所述下套筒之后并位于所述下固定板之前且连接所述下固定板,所述下弹性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下套筒和所述下固定板之间且套设在所述下贯穿杆上,所述下夹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下夹板的上端位于所述下套筒和所述下贯穿杆的前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下贯穿杆的前端,所述下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并分别与所述下套筒和所述下固定板接触设置,所述下套筒的内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上限位槽和第二下限位槽,所述第二上限位槽和所述第二下限位槽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下限位块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下限位块位于所述下贯穿杆下并连接所述下贯穿杆且前后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下限位槽中;
2个所述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下套筒分别位于所述的下左杆的左端的底面和所述的下右杆的右端的底面下并分别连接所述的下左杆的左端的底面和所述的下右杆的右端的底面,所述下夹板的后侧面不朝前超出所述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下夹板具有可转动位置和夹持位置,在所述可转动位置,所述下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的下夹板的后侧面朝前超出所述的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下限位块脱离所述第二下限位槽并位于所述第二下限位槽之前,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下贯穿杆绕所述前后方向转动180度,所述下限位块至少部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第二上限位槽中,2个所述下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下夹板的下端的后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的下左杆的左端的前侧面和所述的下右杆的右端的前侧面的正前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2个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其中:
所述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包括左套筒、左贯穿杆、左固定板、左弹性件、左夹板和左限位块,所述左套筒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固定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贯穿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左套筒中并相对于所述左套筒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左贯穿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左套筒之后并位于所述左固定板之前且连接所述左固定板,所述左弹性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左套筒和所述左固定板之间且套设在所述左贯穿杆上,所述左夹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夹板的右端位于所述左套筒和所述左贯穿杆的前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左贯穿杆的前端,所述左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并分别与所述左套筒和所述左固定板接触设置,所述左套筒的内侧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左限位槽和第一右限位槽,所述第一左限位槽和所述第一右限位槽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左限位块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限位块位于所述左贯穿杆的左边并连接所述左贯穿杆且前后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左限位槽中;
2个所述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左套筒分别位于所述的左上杆的上端的左侧面和所述的左下杆的下端的左侧面的左边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上杆的上端的左侧面和所述的左下杆的下端的左侧面,所述左夹板的后侧面不朝前超出所述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左夹板具有可转动位置和夹持位置,在所述可转动位置,所述左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的左夹板的后侧面朝前超出所述的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左限位块脱离所述第一左限位槽并位于所述第一左限位槽之前,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左贯穿杆绕所述前后方向转动180度,所述左限位块至少部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第一右限位槽中,2个所述左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左夹板的左端的后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的左上杆的上端的前侧面和所述的左下杆的下端的前侧面的正前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还包括2个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其中:
所述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包括右套筒、右贯穿杆、右固定板、右弹性件、右夹板和右限位块,所述右套筒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右固定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贯穿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右套筒中并相对于所述右套筒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右贯穿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右套筒之后并位于所述右固定板之前且连接所述右固定板,所述右弹性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右套筒和所述右固定板之间且套设在所述右贯穿杆上,所述右夹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夹板的左端位于所述右套筒和所述右贯穿杆的前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右贯穿杆的前端,所述右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并分别与所述右套筒和所述右固定板接触设置,所述右套筒的内侧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左限位槽和第二右限位槽,所述第二左限位槽和所述第二右限位槽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右限位块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右限位块位于所述右贯穿杆的右边并连接所述右贯穿杆且前后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右限位槽中;
2个所述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右套筒分别位于所述的右上杆的上端的右侧面和所述的右下杆的下端的右侧面的右边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右上杆的上端的右侧面和所述的右下杆的下端的右侧面,所述右夹板的后侧面不朝前超出所述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右夹板具有可转动位置和夹持位置,在所述可转动位置,所述右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的右夹板的后侧面朝前超出所述的框架主体的前侧面,所述右限位块脱离所述第二右限位槽并位于所述第二右限位槽之前,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右贯穿杆绕所述前后方向转动180度,所述右限位块至少部分前后可移动插设在所述第二左限位槽中,2个所述右装饰画板夹持组件的所述右夹板的右端的后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的右上杆的上端的前侧面和所述的右下杆的下端的前侧面的正前方。
CN202322048211.XU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 Active CN220587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8211.XU CN220587985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8211.XU CN220587985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7985U true CN220587985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0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48211.XU Active CN220587985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79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42368U (zh) 一种活动式组合装饰幕墙
CN212984463U (zh) 一种装饰用异型石材挂件
CN220587985U (zh) 一种室内装饰用装饰画框架
CN202899868U (zh) 一种双调节的吊夹结构
CN114108982A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安装系统
GB2404690A (en) Computer case fastener
CN207363148U (zh) 一种吊顶安装结构
CN111255125A (zh) 一种幕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3837493U (zh) 一种装饰墙板的安装结构
CN113404248B (zh) 一种装饰墙板干挂安装可调节组件
CN201487518U (zh) 倾角可调的摇臂式平板电视机壁挂架
CN212584693U (zh) 一种可垂直固定于墙体的激光水平仪
CN113137003A (zh) 一种吊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7232362U (zh) 一种室内装修用可调式吊顶
CN209943260U (zh) 一种高拔出力弹性紧固件
CN113622618A (zh) 一种建筑装饰用的安装构件
CN111085878A (zh) 一种铝塑复合板生产用固定翻转夹具
CN220469329U (zh) 一种墙板安装用支架
CN219198934U (zh) 一种快装式楼宇照明装置
CN217999256U (zh) 一种条锁
CN220377592U (zh) 一种建筑装饰幕墙固定装置
CN217592462U (zh) 一种相框的紧固安装结构
CN217151037U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安装结构和安装总成
CN215474199U (zh) 一种拆装便捷的艺术镂空板
CN221098214U (zh) 一种显示器壁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