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7275U - 一种对虾养殖车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虾养殖车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7275U
CN220587275U CN202322201132.8U CN202322201132U CN220587275U CN 220587275 U CN220587275 U CN 220587275U CN 202322201132 U CN202322201132 U CN 202322201132U CN 220587275 U CN220587275 U CN 220587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culture
water
separato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11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敏
周红标
姜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engjing Jiaru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hengjing Jiaru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hengjing Jiaru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hengjing Jiaru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11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7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7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7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虾养殖车间,包括养殖池、循环系统及尾水处理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入水流道、循环流道、生物池、增氧机及紫外线消毒器,入水流道与循环流道分别连通养殖池及生物池,增氧机及紫外线消毒器设于循环流道上、且沿靠近养殖池的方向依次设置;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干湿分离机、调节池、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及臭氧发生器,干湿分离机分别连通养殖池、生物池及增氧机,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连通养殖池,臭氧发生器设于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与养殖池的连通流道上。本方案能够实现养殖用水循环净化,以适用于对虾生长,提高对虾存活率;还能够实现对废水的净化处理,并输送至养殖池中以供对虾养殖,避免废水外排,实现绿色养殖。

Description

一种对虾养殖车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虾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虾养殖车间。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南美白对虾是作为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一般在对虾养殖车间进行养殖,以提高其产量。
例如,专利CN 205623916 U公开了一种南美白对虾的室内控温养殖车间,其车间内设置有养殖池,养殖池中设置有循环热水管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循环热水管连接至加热装置,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高低控制加热装置供给循环热水管的热量大小,以实现精确控温,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率。然而,该专利中未设置对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导致养殖废水外排,不利于实现绿色养殖。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够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进而实现绿色养殖的对虾养殖车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对虾养殖车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亟需开发一种能够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进而实现绿色养殖的对虾养殖车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虾养殖车间,该对虾养殖车间包括:
养殖池;
循环系统,包括入水流道、循环流道、生物池、增氧机及紫外线消毒器,所述入水流道与所述循环流道分别连通所述养殖池及所述生物池,且所述入水流道用以将所述养殖池内的养殖用水输送至所述生物池,所述循环流道用以将所述生物池内净化后的养殖用水输送至所述养殖池,所述增氧机及所述紫外线消毒器设于所述循环流道上、且沿靠近所述养殖池的方向依次设置;以及,
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干湿分离机、调节池、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及臭氧发生器,所述干湿分离机分别连通所述养殖池、所述生物池及所述增氧机,用以分离所述养殖池、所述生物池及所述增氧机输送的废水,并将分离后的废水输送至所述调节池,所述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连通所述养殖池,用以向所述养殖池输送净化后的废水,所述臭氧发生器设于所述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与所述养殖池的连通流道上,用于生成臭氧以消毒。
可选地,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蓄水池、微滤机及提升泵,所述蓄水池及所述提升泵设于所述入水流道上、并沿靠近所述生物池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微滤机设于所述蓄水池中,用以净化自所述养殖池输送的水,其中,所述蓄水池的废水出口连通所述干湿分离机。
可选地,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蛋白分离器,所述蛋白分离器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提升泵,且出口端连通所述生物池,其中,所述蛋白分离器的废水出口连通所述干湿分离机,所述臭氧发生器连通所述蛋白分离器,用以提供臭氧。
可选地,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竖流分离器,所述竖流分离器设于所述入水流道,且位于所述养殖池与所述蓄水池之间,且所述竖流分离器的废水出口连通所述干湿分离机。
可选地,所述养殖池和/或所述蓄水池中设有水质监测器。
可选地,所述养殖池设有多个,所述对虾养殖车间还包括配水池,所述配水池位于所述臭氧发生器与各所述养殖池之间,用以盛接原水及臭氧消毒后的水、并能够分配至各所述养殖池,其中,所述配水池连通所述蓄水池。
可选地,所述对虾养殖车间还包括恒温机,所述恒温机设于所述配水池与所述蓄水池之间的连通流道上。
可选地,所述增氧机包括氧气锥、氧锥泵及制氧装置,所述氧气锥及所述氧锥泵设于所述循环流道上,且位于所述紫外线消毒器与所述生物池之间、并沿靠近所述紫外线消毒器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制氧装置连通所述氧气锥,用以提供氧气;
其中,所述氧气锥的废水出口连通所述干湿分离机。
可选地,所述制氧装置还连通所述养殖池;和/或,
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二氧化碳脱气塔,所述二氧化碳脱气塔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生物池,且出口端连通所述氧锥泵,所述二氧化碳脱气塔的废水出口连通所述干湿分离机。
可选地,所述对虾养殖车间还包括供气风机,所述供气风机的出风口分别连通所述养殖池、所述生物池及所述调节池;和/或,
所述对虾养殖车间还包括摄像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虾养殖车间在养殖对虾时,养殖池中使用过后的养殖用水能够经由入水流道流入生物池中,以进行生物处理,去除氨氮亚盐等污物,实现生物净化;待养殖用水在生物池内净化后再经由循环流道依次通过增氧机及紫外线消毒器,最后再进入养殖池,以实现对养殖用水供氧消毒,实现养殖用水循环净化,以适用于对虾生长,提高对虾存活率。同时,养殖池、生物池及增氧机在工作过程中的产生的废水能够依次经由干湿分离机、调节池、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及臭氧发生器净化,实现对废水的净化处理,并输送至养殖池中以供对虾养殖,避免废水外排,实现绿色养殖。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虾养殖车间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蓄水池、循环系统及尾水处理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养殖池及循环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对虾养殖车间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虾养殖车间的流程示意图的局部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对虾养殖车间;1、养殖池;11、集污池;2、循环系统;21、入水流道;22、循环流道;23、生物池;24、增氧机;241、氧气锥;242、氧锥泵;243、制氧机;244、液氧存储罐;25、紫外线消毒器;26、蓄水池;261、微滤机;262、提升泵;263、竖流分离器;27、蛋白分离器;28、水质监测器;29、二氧化碳脱气塔;3、尾水处理系统;31、干湿分离机;32、调节池;33、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34、臭氧发生器;4、配水池;5、恒温机;6、供气风机;7、摄像头;8、自动投饵轨道;81、自动投饵机;9、收虾泵滑轨;91、收虾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对虾养殖车间100包括养殖池1、循环系统2及尾水处理系统3;循环系统2包括入水流道21、循环流道22、生物池23、增氧机24及紫外线消毒器25,入水流道21与循环流道22分别连通养殖池1及生物池23,且入水流道21用以将养殖池1内的养殖用水输送至生物池23,循环流道22用以将生物池23内净化后的养殖用水输送至养殖池1,增氧机24及紫外线消毒器25设于循环流道22上、且沿靠近养殖池1的方向依次设置;尾水处理系统3包括依次连通的干湿分离机31、调节池32、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33及臭氧发生器34,干湿分离机31分别连通养殖池1、生物池23及增氧机24,用以分离养殖池1、生物池23及增氧机24输送的废水,并将分离后的废水输送至调节池32,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33连通养殖池1,用以向养殖池1输送净化后的废水,臭氧发生器34设于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33与养殖池1的连通流道上,用于生成臭氧以消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虾养殖车间100在养殖对虾时,养殖池1中使用过后的养殖用水能够经由入水流道21流入生物池23中,以进行生物处理,去除氨氮亚盐等污物,实现生物净化;待养殖用水在生物池23内净化后再经由循环流道22依次通过增氧机24及紫外线消毒器25,最后再进入养殖池1,以实现对养殖用水供氧消毒,实现养殖用水循环净化,以适用于对虾生长,提高对虾存活率。同时,养殖池1、生物池23及增氧机24在工作过程中的产生的废水能够依次经由干湿分离机31、调节池32、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33及臭氧发生器34净化,实现对废水的净化处理,并输送至养殖池1中以供对虾养殖,避免废水外排,实现绿色养殖。需要说明的是,生物池23、增氧机24、紫外线消毒器25、干湿分离机31、调节池32、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33及臭氧发生器34的为现有装置,其具体构造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循环系统2还包括蓄水池26、微滤机261及提升泵262,蓄水池26及提升泵262设于入水流道21上、并沿靠近生物池23的方向依次设置,微滤机261设于蓄水池26中,用以净化自养殖池1输送的水,其中,蓄水池26的废水出口连通干湿分离机31。本实施例中,通过微滤机261将养殖池1输送的养殖用水进行初步净化,再经由提升泵262输送至生物池23中,提高净化质量。在本方案中,微滤机261为开放式微滤机261。
更进一步地,循环系统2还包括蛋白分离器27,蛋白分离器27的入口端连通提升泵262,且出口端连通生物池23,其中,蛋白分离器27的废水出口连通干湿分离机31,臭氧发生器34连通蛋白分离器27,用以提供臭氧。也即,本实施例中,提升泵262将蓄水池26中的养殖用水能够一部分直接输送至生物池23中,另一部分经由蛋白分离器27后再输送至生物池23中,以灵活控制养殖用水中的蛋白质含量。同时,将蛋白质分离器的废水输送至干湿分离机31,以避免废水外排。
进一步地,循环系统2还包括竖流分离器263,竖流分离器263设于入水流道21,且位于养殖池1与蓄水池26之间,且竖流分离器263的废水出口连通干湿分离机31。本实施例中,通过竖流分离器263将养殖池1输送至蓄水池26中的养殖用水进行初步分离净化,再经由微滤机261实现再次净化,以提高养殖用水净化效果。具体地,本方案中,养殖池1和/或蓄水池26中设有水质监测器28。如此,能够通过水质监测器28实时监控养殖池1与蓄水池26中养殖用水的质量,以根据监测情况灵活循环养殖用水。
进一步地,养殖池1设有多个,对虾养殖车间100还包括配水池4,配水池4位于臭氧发生器34与各养殖池1之间,用以盛接原水及臭氧消毒后的水、并能够分配至各养殖池1,其中,配水池4连通蓄水池26。本实施例中,水源经过预处理后进入配水池4中存储,配水池4中存储的原水与净化后的废水再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分配给各配水池4中,以灵活调度。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方案中,对虾养殖车间100还包括自动投饵轨道8及自动投饵机81,自动投饵轨道8延伸于多个养殖池1之间,自动投饵机81活动设于自动投饵轨道8上,以能够对应活动至各养殖池1的位置,便于进行投饵。此外,对虾养殖车间100还包括收虾泵滑轨9与收虾泵91,同样的,收虾泵滑轨9对应多个养殖池1的排布方向延伸设置,收虾泵91滑动设于收虾泵滑轨9上,以便于自养殖池1中收虾,提高收虾效率。此外,还对应养殖池1设有集污池11,集污池11对应连通干湿分离机31。
更进一步地,对虾养殖车间100还包括恒温机5,恒温机5设于配水池4与蓄水池26之间的连通流道上。如此,能够恒温机5控制养殖用水的温度,以灵活应对外界温度,提高对虾存活率。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水质监测器28监测到蓄水池26的中养殖用水达到用水标准时,即可通过恒温机5将蓄水池26中的水调温后直接输送至养殖池1中,提高输水效率。
进一步地,增氧机24包括氧气锥241、氧锥泵242及制氧装置,氧气锥241及氧锥泵242设于循环流道22上,且位于紫外线消毒器25与生物池23之间、并沿靠近紫外线消毒器25的方向依次设置,制氧装置连通氧气锥241,用以提供氧气;其中,氧气锥241的废水出口连通干湿分离机31。本时候例中,将增氧机24设置为氧气锥241、氧锥泵242及制氧装置的形式,以灵活调整养殖用水中的氧含量,保证对虾能够处于舒适的生长环境。在本方案中,制氧装置包括制氧机243及液氧存储罐244,制氧机243与液氧存储罐244分别连通氧气锥241,以为其提供氧气;此外,制氧机243还连通养殖池1,以能够向养殖池1中输送氧气。
进一步地,循环系统2还包括二氧化碳脱气塔29,二氧化碳脱气塔29的入口端连通生物池23,且出口端连通氧锥泵242,二氧化碳脱气塔29的废水出口连通干湿分离机31。如此,能够通过二氧化碳脱气塔29调整养殖用水的PH;同时,将二氧化碳脱气塔29的废水也排送至干湿分离机31对应的流道,以避免废水外排。
进一步地,对虾养殖车间100还包括供气风机6,供气风机6的出风口分别连通养殖池1、生物池23及调节池32;和/或,对虾养殖车间100还包括摄像头7。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供气风机6为养殖池1、生物池23及调整池提供风量,以能够搅动各自中的养殖用水,同时能够为养殖用水鼓入一定量的氧气。此外,能够通过摄像头7监控车间的实时情况,增加对虾的行为监测力度。
需要说明的是,养殖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控制水的稳定性,每个养殖池1中安装水质监测器28,并集成,技术人员能够快速、精准的掌握水质的变化,并及时处理突发状况。养殖池1上方安装自动投饵轨道8,养殖过程中实现自动投喂,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后,利用收虾泵91收虾,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效率。整个养殖车间安装监控报警系统,实时监测车间动态,以便技术人员对突发状况作出最快响应。
对养殖车间内,所有用电设备,如微滤机261、提升泵262、蛋白分离器27、制氧机243、臭氧发生器34、氧锥泵242、紫外线消毒器25、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风机、恒温机5、自动投喂系统、自动收虾系统、尾水处理系统3等进行集成,形成物联网,实现快速控制、精准控制、智能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对虾养殖车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养殖池;
循环系统,包括入水流道、循环流道、生物池、增氧机及紫外线消毒器,所述入水流道与所述循环流道分别连通所述养殖池及所述生物池,且所述入水流道用以将所述养殖池内的养殖用水输送至所述生物池,所述循环流道用以将所述生物池内净化后的养殖用水输送至所述养殖池,所述增氧机及所述紫外线消毒器设于所述循环流道上、且沿靠近所述养殖池的方向依次设置;以及,
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干湿分离机、调节池、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及臭氧发生器,所述干湿分离机分别连通所述养殖池、所述生物池及所述增氧机,用以分离所述养殖池、所述生物池及所述增氧机输送的废水,并将分离后的废水输送至所述调节池,所述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连通所述养殖池,用以向所述养殖池输送净化后的废水,所述臭氧发生器设于所述菌藻耦合尾水处理装置与所述养殖池的连通流道上,用于生成臭氧以消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养殖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蓄水池、微滤机及提升泵,所述蓄水池及所述提升泵设于所述入水流道上、并沿靠近所述生物池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微滤机设于所述蓄水池中,用以净化自所述养殖池输送的水,其中,所述蓄水池的废水出口连通所述干湿分离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虾养殖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蛋白分离器,所述蛋白分离器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提升泵,且出口端连通所述生物池,其中,所述蛋白分离器的废水出口连通所述干湿分离机,所述臭氧发生器连通所述蛋白分离器,用以提供臭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虾养殖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竖流分离器,所述竖流分离器设于所述入水流道,且位于所述养殖池与所述蓄水池之间,且所述竖流分离器的废水出口连通所述干湿分离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虾养殖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和/或所述蓄水池中设有水质监测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对虾养殖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设有多个,所述对虾养殖车间还包括配水池,所述配水池位于所述臭氧发生器与各所述养殖池之间,用以盛接原水及臭氧消毒后的水、并能够分配至各所述养殖池,其中,所述配水池连通所述蓄水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虾养殖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虾养殖车间还包括恒温机,所述恒温机设于所述配水池与所述蓄水池之间的连通流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养殖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机包括氧气锥、氧锥泵及制氧装置,所述氧气锥及所述氧锥泵设于所述循环流道上,且位于所述紫外线消毒器与所述生物池之间、并沿靠近所述紫外线消毒器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制氧装置连通所述氧气锥,用以提供氧气;
其中,所述氧气锥的废水出口连通所述干湿分离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虾养殖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还连通所述养殖池;和/或,
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二氧化碳脱气塔,所述二氧化碳脱气塔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生物池,且出口端连通所述氧锥泵,所述二氧化碳脱气塔的废水出口连通所述干湿分离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养殖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虾养殖车间还包括供气风机,所述供气风机的出风口分别连通所述养殖池、所述生物池及所述调节池;和/或,
所述对虾养殖车间还包括摄像头。
CN202322201132.8U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对虾养殖车间 Active CN220587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1132.8U CN220587275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对虾养殖车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1132.8U CN220587275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对虾养殖车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7275U true CN220587275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5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1132.8U Active CN220587275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对虾养殖车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7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92833B1 (en) Partitioned aquaculture system
US6851387B2 (en) Aquaculture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aquatic species
KR101752608B1 (ko) Ict를 활용하여 민물뱀장어의 성장율 및 생존율을 증진시키는 양식시스템
CN108439711A (zh) 一种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一体化处理净化系统及方法
KR101704970B1 (ko) 자화수를 이용하여 성장율 및 생존율을 증진시키는 민물뱀장어 양식장치
CN107251830A (zh) 一种循环水产养殖工艺及系统
CN101653106A (zh) 一种封闭循环的轮虫连续培养系统
CN108739343A (zh) 一种鱼菜共赢的工厂化养鱼尾液循环利用方法
CN208924991U (zh) 一种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11392990B (zh) 尾水治理方法
CN111248139A (zh) 一种高密度轮虫的培养装置及方法
CN110915734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系统
CN110235813A (zh) 一种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
CN210726401U (zh) 一种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
CN206101330U (zh) 水产养殖水循环系统及水产动物与微藻的共生养殖系统
CN210137729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的工厂化循环水孵化育苗系统
CN220587275U (zh) 一种对虾养殖车间
CN208590369U (zh) 一种鱼菜共赢的工厂化养鱼尾液循环利用系统
CN205455446U (zh) 淡水轮虫培育系统
KR20220057698A (ko) 무환수형 바이오플락 양식시스템
US20130186347A1 (en) Cultivation of sustainable aquatic organisms using multitrophic closed systems
CN110352889A (zh) 一种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5409132U (zh) 养虾装置
CN210746742U (zh) 一种智能水产养殖装置
CN205623951U (zh) 一种水生生物净化循环水养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