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4749U - 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4749U
CN220584749U CN202322310961.XU CN202322310961U CN220584749U CN 220584749 U CN220584749 U CN 220584749U CN 202322310961 U CN202322310961 U CN 202322310961U CN 220584749 U CN220584749 U CN 220584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sensor assembly
energy storage
storage battery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109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德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yang Mei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yang Mei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yang Mei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yang Mei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109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4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4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4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包括壳体、储能电池、电控装置及传感器组件,壳体具有第一腔体,储能电池设于第一腔体,电控装置设于第一腔体,电控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及通信模块,控制单元及通信模块均与储能电池电性连接,通信模块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传感器组件设于壳体,并且传感器组件分别与储能电池及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控制单元能够根据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号控制通信模块与用户的移动终端通信。壳体内置储能电池,无需外接电源,便于随时使用,由于设于壳体的传感器组件及电控装置的体积是较小,因此,壳体的体积就可以设置的比较小,能够便于用户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监控摄像头、智能门锁等智能安防设备已具有较为先进的防护功能,可以监控并识别房间的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通知用户,起到保护用户财产安全的作用。但是,由于安防设备的安装成本较高,尚未普及至普通家庭用户,并且安防设备一般是固定式的,不能携带。因此,其难以应对各种使用需求,尤其是外出旅行时,无法及时了解旅店房间的异常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能够解决现有安防设备不易携带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包括:壳体、储能电池、电控装置及传感器组件,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腔体,所述储能电池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电控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电控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及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单元及所述通信模块均与所述储能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并且所述传感器组件分别与所述储能电池及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通信模块与用户的移动终端通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壳体内置储能电池,无需外接电源,便于随时使用,由于设于壳体的传感器组件及电控装置的体积是较小,因此,壳体的体积就可以设置的比较小,能够便于用户携带,使用时,可以放置于室内的桌面等位置,将传感器组件朝向门口或窗,能够检测到人员闯入或孩童出门等情况,然后通过控制单元判断并控制通信模块与用户的移动终端通信,能够及时通知异常情况至用户。能够灵活应用于各种场景,便于携带,并且使用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还设有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储能电池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摄像头及所述传感器组件均设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并且所述摄像头的朝向与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朝向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控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存储模块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摄像头所采集的影像数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无线网络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无线网络模块连接,所述无线网络模块能够对外传输所述存储模块的影像数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无线网络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无线网络模块将所述摄像头所采集的影像数据传输至用户移动终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能电池为干电池或可充放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罩及第二壳罩,所述第一壳罩与所述第二壳罩可拆卸地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总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图1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0、第一腔体110、第一壳罩120、第二壳罩130、接口140;
储能电池200;
电控装置300;
传感器组件400;
摄像头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包括壳体100、储能电池200、电控装置300及传感器组件400,壳体100具有第一腔体110,储能电池200设于第一腔体110,电控装置300设于第一腔体110,电控装置300包括控制单元及通信模块,控制单元及通信模块均与储能电池200电性连接,通信模块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传感器组件400设于壳体100,并且传感器组件400分别与储能电池200及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控制单元能够根据传感器组件400的检测信号控制通信模块与用户的移动终端通信。壳体100内置储能电池200,无需外接电源,便于随时使用,由于设于壳体100的传感器组件400及电控装置300的体积是较小,因此,壳体100的体积就可以设置的比较小,能够便于用户携带,使用时,可以放置于室内的桌面等位置,将传感器组件400朝向门口或窗,能够检测到人员闯入或孩童出门等情况,然后通过控制单元判断并控制通信模块与用户的移动终端通信,能够及时通知异常情况至用户。能够灵活应用于各种场景,便于携带,并且使用成本低。
具体地,壳体100可以是塑料制件,可以通过注塑工艺制成,壳体100中具有容纳零部件的第一腔体110,储能电池200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固定在壳体100内壁上,以将其设置于第一腔体110中,电控装置300可以是集成电路板,并且集成电路板可以通过紧固件等方式固定于壳体100内壁,电路板上上面可以集成控制单元及通信模块,控制单元可以是芯片处理器,通信模块可以与控制单元通过电路连接,而电控装置300可以通过供电电缆与储能电池200连接,传感器组件400可以通过卡接或紧固件连接等方式安装于壳体100上,通过电缆与储能电池200及电控装置300连接,储能电池200为传感器组件400供电,而传感器组件400可以感应物体的通过与否,当有人经过传感器组件400的感应范围时,传感器组件400能够检测到,并通过信号电缆反馈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通信模块与用户的移动终端通信,通信的方式可以是呼叫、发送信息、消息提醒等形式,通过上述结构,其壳体100的体积可以设置的比较小,能够便于携带,并且能够监控空间的异常状态,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人员入侵,保护用户财产安全。而上述空间可以是旅店房间、厂房、工作室等区域,其应用范围广,无需额外安装,使用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400包括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红外线传感器的体积小,工作稳定,并且安全无害,适合长时间的监测工作。
具体地,传感器组件400可以是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一般具有发射端及接受端,发射端可以为红外线发射管,接受端可以为红外线接受管,当人体的某一部分在红外线区域内,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由于人体摭挡反射到红外线接收管,从而检测到人员的闯入,并且发出相应的电信号至控制单元进行后续通知工作。通过采用红外线感应器,能够减少装置的体积,能够提高工作稳定性,精确反馈信息,适合长时间的监测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400包括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超声波传感器的体积小,能够提高其便携性,并且其抗电磁干扰性强,难以被破坏,能够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监测稳定性。
具体地,传感器组件400还可以是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一般具有发射超声波的发射端及接受超声波的接收端,发射端一般利用压电效应通过电压激发产生超声波,然后接收端通过接收超声波并转换为电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使用时,人员经过监测区域时,超声波的反射距离发生变化,接收时间改变,异常的电信号输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进行后续的工作。超声波传感器的体积小,能够提高其便携性,并且其抗电磁干扰性强,难以被破坏,能够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监测稳定性。
参照图1至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还设有至少一个摄像头500,摄像头500与储能电池200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摄像头500监测,能够进一步提高安防效果。
具体地,可以设置一个摄像头500于壳体100上,摄像头500可以在储能电池200处通过电缆取电运行,摄像头500能够采集影像,能够监测空间中的画面,必要时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进一步提高安防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500的设置数量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摄像头500的类型的数量不作限定。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500及传感器组件400均设于壳体100的同一侧,并且摄像头500的朝向与传感器组件400的朝向一致。具体地,壳体100可以大致为方形体,可以将传感器组件400及摄像头500设置于同一侧面,能够便于电缆走线,朝向一致可以使传感器组件400的监测范围能够被摄像头500拍摄下来,提高安防效果。
参照图2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装置300还包括存储模块,摄像头500与存储模块连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摄像头500所采集的影像数据。具体地,存储模块可以是SD卡模块,可以将摄像头500拍摄的图像数据存储于SD卡中,具体存储原理为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作详述,通过设置存储模块,能够便于用户读取数据,而影像数据也可以存储下来作为证据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存储模块还可以是内置的数据硬盘,可以通过数据线读取,具体的存储形式不作限定。
参照图2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块包括无线网络模块,存储模块与无线网络模块连接,无线网络模块能够对外传输存储模块的影像数据,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便捷性。
具体地,无线网络模块可以是Wi-Fi模块,能够实现串口数据到Wi-Fi无线数据的透明传输,因此存储模块所存储的影响数据能够通过Wi-Fi模块对外无线传送,可以上传至互联网,用户可以实时监控,具体实现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述。通过设置无线网络模块,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电控装置300可以不包括存储模块,只需通过无线网络模块将摄像头500所采集的影像数据上传至互联网,在互联网存储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网络模块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控制单元能够根据传感器组件400的检测信号控制无线网络模块将摄像头500所采集的影像数据传输至用户移动终端。
具体地,在有人入侵至传感器组件400的检测范围时,控制单元接受传感器组件400的变化信号,然后控制摄像头500工作,并将影像数据通过无线网络模块传输至用户的手机,以便用户了解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摄像头500可以持续工作,也可以在传感器组件400检测到异常后开始工作,这样可以节省能耗,提高续航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电池200为干电池或可充放电池。
具体地,储能电池200可以是可充放的锂电池,锂电池的体积小,可存放的电量大,参照图3和图4,壳体100上还设有供与储能电池200连接的接口140,接口140可以是目前常用的USB接口、type-C接口等接口,通过与数据线连接充电。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减少装置体积,便于装置携带,
可以理解的是,接口140还可以与存储模块连接,通过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储能电池200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其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例如,储能电池200还可以是干电池,第一腔体110可以设置用于拆放干电池的电池仓,通过采用干电池可以不用充电,在无法充电的环境下,可以配备多节干电池提高续航。
参照图2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第一壳罩120及第二壳罩130,第一壳罩120与第二壳罩130可拆卸地连接以形成第一腔体110。能够便于用户对第一腔体110内的零部件进行维修。
具体地,第一壳罩120及第二壳罩130可以是注塑成型的塑料件,第一壳罩120与第二壳罩130可以设置卡接结构,通过卡接连接,然后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其具体连接结构不作详述,壳体100可拆卸地连接可以便于用户对第一腔体110内的零部件进行维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具有第一腔体(110);
储能电池(200),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0);
电控装置(300),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0),所述电控装置(300)包括控制单元及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单元及所述通信模块均与所述储能电池(200)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传感器组件(400),设于所述壳体(100),并且所述传感器组件(400)分别与所述储能电池(200)及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传感器组件(400)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通信模块与用户的移动终端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400)包括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400)包括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设有至少一个摄像头(500),所述摄像头(500)与所述储能电池(200)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500)及所述传感器组件(400)均设于所述壳体(100)的同一侧,并且所述摄像头(500)的朝向与所述传感器组件(400)的朝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300)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摄像头(500)与所述存储模块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摄像头(500)所采集的影像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无线网络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无线网络模块连接,所述无线网络模块能够对外传输所述存储模块的影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传感器组件(400)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无线网络模块将所述摄像头(500)所采集的影像数据传输至用户移动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200)为干电池或可充放电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壳罩(120)及第二壳罩(130),所述第一壳罩(120)与所述第二壳罩(130)可拆卸地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腔体(110)。
CN202322310961.XU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 Active CN220584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0961.XU CN220584749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0961.XU CN220584749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4749U true CN220584749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0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10961.XU Active CN220584749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4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7111B2 (ja) 二次電池セル、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力消費機器
US7459882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US20170080861A1 (en) Vehicle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20090045944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JP2006245012A (ja) 電源電池構成体
JP3873730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中継装置
CN117691764A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CN104933794A (zh) 一种智能锁具系统
US5582928A (en) Supply batteries
CN220584749U (zh) 一种便携式安防装置
CN211549446U (zh) 一种智能门
CN109040716B (zh) 一种物联网服务器的监控装置
CN217789907U (zh) 一种电容感应防拆装置及模具
CN111684648A (zh) 一种电池及可移动平台
CN212992482U (zh) 家居视频监控装置
CN112385110B (zh) 具有通信能力的电池充电站
CN113660454A (zh) 一种门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279395U (zh) 一种物联网碎纸机
CN214149593U (zh) 一种温度监测系统
CN217818779U (zh) 一种电容感应检测装置及其构成的模具
CN210757752U (zh) 一种自动化人工智能机器人
CN115997092A (zh) 使用状况通知装置
CN213043741U (zh) 一种无线摄像机
CN215865312U (zh) 一种安全性强的物联网终端器
CN217689331U (zh) 一种电池核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