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2510U - 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2510U
CN220572510U CN202321735725.6U CN202321735725U CN220572510U CN 220572510 U CN220572510 U CN 220572510U CN 202321735725 U CN202321735725 U CN 202321735725U CN 220572510 U CN220572510 U CN 220572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tube
drug
main body
drug delivery
deliv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357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居瑞军
林炎钧
秦小桐
杜雨蒙
马凌悦
李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217357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2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2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2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包括给药器主体和喷头,所述给药器主体右侧后端连接有第一粘扣带,且给药器主体左侧后端连接有第二粘扣带,所述给药器主体内部左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管,且给药器主体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二密封管,所述第一密封管与第二密封管中部安装有连接管,所述给药器主体下端贯穿有导管。该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通过在喷头下端设置硅胶塞能够防止药物滴落的情况,并通过吸水棉对药物进行吸收,增加患者使用的舒适性,同时通过控制活塞向左复位的速度,控制药物输送的速度,患者可自行进行控制药物输送流量大小,使用更加方便,降低治疗带来的不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鼻给药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
背景技术
气雾吸入疗法,是通过口和鼻吸入气雾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吸入剂及气雾剂有助于呼吸道的黏膜排出分泌物、脓液和病原菌,并有刺激呼吸道自身清洁的作用;在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囊性纤维化,肺泡蛋白质沉积和支气管肺炎等疾病中,吸入一定的喷雾剂(气溶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黏膜水肿和液化支气管分泌物,促进支气管炎症过程的控制和通气功能的改善,通常气雾吸入疗法需要配合经鼻给药器进行治疗,但现有的经鼻给药器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现有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520932829.5的一种自用式经鼻给药器,包括给药板,在给药板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给药板下方设置有给药槽,给药槽上通过给药管连接有弯钩,固定孔上可拆卸地设置有装有药液的药囊,药囊挤瘪后,药液通过导液管流向给药槽,从给药槽中经过给药管、弯钩流出;但是现有的经鼻给药器使用过程中首先无法对药量的输送流量进行调节,病人无法根据自身情况和舒适性去调节给药的流量大小,患者使用体验感较差,同时在给药过程中,因药物患者无法完全吸收,而现有给药器无法对其进行收集,部分雾状药物会形成液态滴落,容易造成患者的衣物造成污染。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无法防止药物滴落,且不能对药物输送的流量大小进行调节,患者使用体验感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包括给药器主体和喷头:
所述给药器主体右侧后端连接有第一粘扣带,且给药器主体左侧后端连接有第二粘扣带;
所述给药器主体内部左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管,且给药器主体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二密封管,所述第一密封管与第二密封管中部安装有连接管;
所述给药器主体下端贯穿有导管,且导管下端连接有两组连接弯管,并且连接弯管上端连接有喷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管与第二密封管相近端贯穿有活动杆,且活动杆两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并且两组活塞分别设置于第一密封管和第二密封管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动杆对两组活塞进行连接,使得两组活塞能够同步在第一密封管和第二密封管内部进行活动。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呈“T”形结构设计,所述连接管上端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杆上端贯穿至活动槽内部,并且活动杆与活动槽构成滑动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T形结构设计的活动杆,便于调节活动杆和活塞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管左端连接有两组单向阀,且两组单向阀导通方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一密封管上端设置有进药管,所述两组单向阀分别与进药管和导管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组导通相反的单向阀的设置,当活塞向右活动,通过上端单向阀将进药管内部药物抽取至第一密封管内部,当活塞向左活动,能够通过下端单向阀将药物输送至导管内部。
优选的,所述喷头下端与连接弯管螺纹连接,且喷头下端安装有硅胶塞,所述硅胶塞上端设置有吸水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硅胶塞的设置能够与鼻腔下端接触,防止药物滴落,并通过吸水棉对药物进行吸收,能够防止药物堆积于鼻腔下端无法吸收造成患者的不适。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管右侧上端连接有调节阀,且第二密封管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左端与活塞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与右端活塞构成复位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复位弹簧的设置,能够在活塞向右活动后推动其进行复位,便于将第一密封管内部的药剂输送至导管内部,并且因第二密封管上端设置调节阀,能够通过控制第二密封管的进气量控制活塞复位的速度,进而控制给药的流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
1、通过在喷头下端设置硅胶塞能够防止药物滴落的情况,并通过吸水棉对药物进行吸收,增加患者使用的舒适性,同时通过控制活塞向左复位的速度,控制药物输送的速度,患者可自行进行控制药物输送流量大小,使用更加方便,降低治疗带来的不适性;
2、通过改变调节阀向第二密封管内部的进气量,从而控制复位弹簧推动两组活塞和活动杆向左复位的速度,达到改变第一密封管内部药物向导管内部输送的速度,调节简单便捷,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给药器主体和第一粘扣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杆和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弯管和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硅胶塞和吸水棉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给药器主体;2、第一粘扣带;3、第二粘扣带;4、第一密封管;5、第二密封管;6、连接管;7、活动杆;8、活塞;9、单向阀;10、导管;11、连接弯管;12、喷头;13、硅胶塞;14、吸水棉;15、调节阀;16、复位弹簧;17、进药管;18、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包括给药器主体1和喷头12,给药器主体1右侧后端连接有第一粘扣带2,且给药器主体1左侧后端连接有第二粘扣带3;给药器主体1内部左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管4,且给药器主体1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二密封管5,第一密封管4与第二密封管5中部安装有连接管6;第一密封管4与第二密封管5相近端贯穿有活动杆7,且活动杆7两端固定连接有活塞8,并且两组活塞8分别设置于第一密封管4和第二密封管5内部;活动杆7呈“T”形结构设计,连接管6上端开设有活动槽18,且活动杆7上端贯穿至活动槽18内部,并且活动杆7与活动槽18构成滑动结构;通过活动杆7能够带动两组活塞8分别在第一密封管4和第二密封管5内部活动,第一密封管4内部用于存储药剂,活动杆7带动活塞8的活动能够将药剂抽取至第一密封管4内部和输送至导管10。
第一密封管4左端连接有两组单向阀9,且两组单向阀9导通方向相反设置,第一密封管4上端设置有进药管17,两组单向阀9分别与进药管17和导管10连接;通过两组单向阀9设置,保证了活塞8向右活动能够顺利抽取进药管17内部的药剂至第一密封管4内部,同时向左活动时能够将药剂通过下端单向阀9输送至导管10;给药器主体1下端贯穿有导管10,且导管10下端连接有两组连接弯管11,并且连接弯管11上端连接有喷头12;喷头12下端与连接弯管11螺纹连接,且喷头12下端安装有硅胶塞13,硅胶塞13上端设置有吸水棉14;药剂输送至导管10后通过连接弯管11输送至喷头12形成雾状,从而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对药剂进行吸收,患者对药剂吸收时部分药剂会向下流淌,通过硅胶塞13防止药剂滴落,并通过吸水棉14对药剂进行吸收,从而降低患者使用过程中的不适。
第二密封管5右侧上端连接有调节阀15,且第二密封管5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16左端与活塞8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16与右端活塞8构成复位结构;通过调节阀15的设置,能够控制第二密封管5内部的进气量,限制了复位弹簧16推动活塞8和活动杆7向左复位的速度,患者通过调节阀15的提高进气量能够改变药剂的输送流量,当关闭调节阀15后,能够暂停给药,使用方便,患者能够根据舒适性对药剂输送量自行调节。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时,通过活动杆7能够带动两组活塞8分别在第一密封管4和第二密封管5内部活动,第一密封管4内部用于存储药剂,活动杆7带动活塞8的活动能够将药剂抽取至第一密封管4内部和输送至导管10;通过两组单向阀9设置,保证了活塞8向右活动能够顺利抽取进药管17内部的药剂至第一密封管4内部,同时向左活动时能够将药剂通过下端单向阀9输送至导管10;药剂输送至导管10后通过连接弯管11输送至喷头12形成雾状,从而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对药剂进行吸收,患者对药剂吸收时部分药剂会向下流淌,通过硅胶塞13防止药剂滴落,并通过吸水棉14对药剂进行吸收,从而降低患者使用过程中的不适;通过调节阀15的设置,能够控制第二密封管5内部的进气量,限制了复位弹簧16推动活塞8和活动杆7向左复位的速度,患者通过调节阀15的提高进气量能够改变药剂的输送流量,当关闭调节阀15后,能够暂停给药,使用方便,患者能够根据舒适性对药剂输送量自行调节。
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包括给药器主体(1)和喷头(12),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药器主体(1)右侧后端连接有第一粘扣带(2),且给药器主体(1)左侧后端连接有第二粘扣带(3);
所述给药器主体(1)内部左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管(4),且给药器主体(1)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二密封管(5),所述第一密封管(4)与第二密封管(5)中部安装有连接管(6);
所述给药器主体(1)下端贯穿有导管(10),且导管(10)下端连接有两组连接弯管(11),并且连接弯管(11)上端连接有喷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管(4)与第二密封管(5)相近端贯穿有活动杆(7),且活动杆(7)两端固定连接有活塞(8),并且两组活塞(8)分别设置于第一密封管(4)和第二密封管(5)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7)呈“T”形结构设计,所述连接管(6)上端开设有活动槽(18),且活动杆(7)上端贯穿至活动槽(18)内部,并且活动杆(7)与活动槽(18)构成滑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管(4)左端连接有两组单向阀(9),且两组单向阀(9)导通方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一密封管(4)上端设置有进药管(17),所述两组单向阀(9)分别与进药管(17)和导管(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12)下端与连接弯管(11)螺纹连接,且喷头(12)下端安装有硅胶塞(13),所述硅胶塞(13)上端设置有吸水棉(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管(5)右侧上端连接有调节阀(15),且第二密封管(5)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16),所述复位弹簧(16)左端与活塞(8)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16)与右端活塞(8)构成复位结构。
CN202321735725.6U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 Active CN220572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5725.6U CN220572510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5725.6U CN220572510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2510U true CN220572510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09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35725.6U Active CN220572510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2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68565U (zh) 一种能缓释给药的气管切开套管
CN104623774A (zh) 小儿内科智能吸雾器
CN203107937U (zh) 呼吸内科用医疗送药罩
CN210277968U (zh) 一种呼吸内科患者临床给药装置
CN208823711U (zh) 一种高频呼吸机输氧湿化装置
CN220572510U (zh) 一种可防药物滴落的经鼻给药器
CN206715012U (zh) 一种医用雾化器
CN210494809U (zh) 一种内科治疗用的雾化装置
CN105307713A (zh) 用于吸入药用物质的元件
AU2021102003A4 (en) A simple sputum suction device
CN213589419U (zh) 一体式易加药雾化装置
CN207913000U (zh) 一种呼吸科用呼吸给药面罩
CN202223691U (zh) 新型超声雾化器
CN213252154U (zh) 一种气道湿化雾化装置
CN208065547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医疗送药罩
CN208464865U (zh) 小儿呼吸药物辅助导入装置
CN215024243U (zh) 用于呼吸道的雾化给药系统
CN211214856U (zh) 一种便于雾化给药的呼吸内科用氧气面罩
CN110448743A (zh) 一种提高效率及舒适性的呼吸科用清痰装置及方法
CN214318814U (zh) 一种口腔气道湿化装置
CN214596796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喷药器
CN212699998U (zh) 一种改良型氧气驱动雾化装置
CN207591053U (zh) 婴幼儿气道给药吸入装置
CN216319301U (zh) 一种用于茚达特罗的给药装置
CN112472928B (zh) 一种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的呼吸道雾化治疗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