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2108U - 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 - Google Patents

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2108U
CN220572108U CN202321941351.3U CN202321941351U CN220572108U CN 220572108 U CN220572108 U CN 220572108U CN 202321941351 U CN202321941351 U CN 202321941351U CN 220572108 U CN220572108 U CN 2205721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joined
cup
dust
plan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413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梦杰
林利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413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21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21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21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吸尘主机设有安装座,安装座前侧吸尘主机上表面设有从后往前向下倾斜的第一平面;第一平面设有左右并列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内凹陷形成相连的凹槽;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密封构件;连体尘杯的下侧面具有与第一平面匹配的第二平面;第二平面设有左右并列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外凸起形成相连的凸框;连体尘杯的第二平面压持在第一平面上,凸框嵌入至凹槽内且紧压弹性密封构件,杯盖与安装座的前表面尺寸匹配并相互抵靠,安装座和连体尘杯外表面连续,从而提高除螨仪气密性,改善吸尘效果,降低风噪。

Description

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电动清洁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
背景技术
除螨仪是一种常见的家用清洁电器,主要是靠风机吸尘和紫外线灯管杀菌除螨对床铺、被子或沙发等进行除尘除螨的清洁工作。
公告号为CN112155471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吸尘头部件的上表面在从前往后的方向上开设有倾斜向上延伸的尘杯安装槽,以使得当尘气分离装置容置于尘杯安装槽。尘杯安装槽的中设有吸尘风道及抽风管道的对接口。当尘杯插入尘杯安装槽内时,尘杯的进风口和抽风口与尘杯安装槽的对接口对接。
在该发明中,尘杯安装槽为凹陷槽结构,连体尘杯与尘杯安装槽配合面为不平整的异型表面,这不仅仅使得该位置容易积累粉尘,而且容易因配合误差导致密封性变差,进而使得吸尘效果变差,噪音增加。而且在该专利中尘杯的杯盖处仅仅只是中间被抵靠锁定,容易导致杯盖与杯体的密封件受力不均匀,不仅影响密封性,还容易导致密封件应力老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密性更好,吸尘效果好,风噪小的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包括吸尘主机和包括杯体和杯盖的连体尘杯;
所述吸尘主机包括左右延伸的横向部和前后延伸的竖向部;
所述横向部居中地位于竖向部的前侧,以致吸尘主机呈T字型构造;
所述竖向部的后侧设有向上弯曲延伸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竖向部的上端之间设有安装座;
所述竖向部的上表面设有位于安装座前侧的从后往前向下倾斜并凸起地延伸至所述横向部的第一平面;
所述连体尘杯的左右对侧距离大于上下对侧距离的两倍以呈扁状,且所述杯体的下侧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配合的第二平面;
所述杯盖与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尺寸匹配并相互抵靠,所述安装座和连体尘杯外表面连续;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平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内凹陷形成横向的“日”型凹槽;所述“日”型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密封构件;
所述连体尘杯的下侧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外凸起形成横向的“日”型凸框;
当所述连体尘杯装配至所述吸尘主机上时,所述连体尘杯的后侧面压持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日”型凸框嵌入至所述“日”型凹槽内且紧压所述弹性密封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出风口内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棱条;所述棱条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镂空;
多个棱条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搁置表面;棱条相交处设有凸起于所述搁置表面的插接部;
所述搁置表面距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端面具有一定距离,使得所述搁置表面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内壁围合形成沉槽;
所述沉槽内设有片状海绵,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片状海绵内起限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体尘杯包括左右并列且上侧连通的旋风室和集尘室;
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集尘室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旋风室一侧;
所述第二进风口向内延伸形成进风腔道;所述第二出风口向内延伸形成出风腔道;
所述出风腔道的后壁设有连通所述旋风室的气流口;所述旋风室内竖向地设有对接于所述气流口的过滤组件;所述进风腔道与所述旋风室之间设有螺旋导风壁;
自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过进风腔道进入所述旋风室,并受所述螺旋导风壁作用形成气漩,以将粉尘甩至所述集尘室;而气流经过所述过滤组件过滤自所述气流口至所述出风腔道,经所述第二出风口离开所述连体尘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杯体呈透明或半透明状;
所述竖向部上设有上下弹性活动而伸出或缩进于所述第一平面的顶起件;
所述竖向部的后侧设有向上弯曲延伸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竖向部的上端之间设有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设有受操控部件控制而弹性伸缩的第一卡舌;所述杯盖上的靠上段设有与所述第一卡舌匹配的第一卡槽;
所述第二平面靠近杯底一端设有向下向前倾斜延伸的第二卡舌;所述第一平面上设有位于所述“日”型凹槽前侧的且倾斜的第二卡槽;
当将所述连体尘杯装配至所述吸尘主机上时,所述第二卡舌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后将所述连体尘杯向所述第一平面压紧,所述第一卡舌伸入所述第一卡槽以实现连体尘杯的固定;
所述第一卡舌受操控脱离所述第一卡槽,所述顶起件伸出并作用于所述连体尘杯的下表面,以将所述连体尘杯向上顶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包括吸尘主机和连体尘杯;
所述吸尘主机的上表面设有从后往前向下倾斜的第一平面;
所述第一平面设有左右并列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内凹陷形成相连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密封构件;
所述连体尘杯的下侧面具有与第一平面匹配的第二平面;
所述第二平面设有左右并列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外凸起形成相连的凸框;
当所述连体尘杯装配至所述吸尘主机上时,所述连体尘杯的第二平面压持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凸框嵌入至所述凹槽内且紧压所述弹性密封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吸尘主机的后侧设有向上弯曲延伸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吸尘主机的上端之间设有安装座;
所述连体尘杯的左右对侧距离大于上下对侧距离的两倍,以使其呈扁状;
所述连体尘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呈透明或半透明状;
所述杯盖与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尺寸匹配并相互抵靠;所述安装座和连体尘杯外表面连续。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第一出风口内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棱条;所述棱条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镂空;
多个棱条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搁置表面;所述搁置表面距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端面具有一定距离,使得所述搁置表面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内壁围合形成沉槽;所述沉槽内设有片状海绵;
棱条相交处设有凸起于所述搁置表面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片状海绵内起限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吸尘主机上设有上下弹性活动而伸出或缩进于所述第一平面的顶起件;
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设有受操控部件控制而弹性伸缩的第一卡舌;所述杯盖上的靠上段设有与所述第一卡舌匹配的第一卡槽;
所述第二平面靠近杯底一端设有向下向前倾斜延伸的第二卡舌;所述第一平面上设有位于所述凹槽前侧的且倾斜的第二卡槽;
当将所述连体尘杯装配至所述吸尘主机上时,所述第二卡舌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后将所述连体尘杯向所述第一平面压紧,所述第一卡舌伸入所述第一卡槽以实现连体尘杯的固定;
所述第一卡舌受操控脱离所述第一卡槽,所述顶起件伸出并作用于所述连体尘杯的下表面,以将所述连体尘杯向上顶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均呈方形,所述凹槽为横向的“日”型凹槽;
对应地,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呈方形,所述凸框为横向的“日”型凸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包括吸尘主机和连体尘杯;
所述吸尘主机的后侧设有向上弯曲延伸的手柄;
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吸尘主机的上端之间设有安装座;
所述吸尘主机的上表面设有位于所述安装座前侧且从后往前向下倾斜的第一平面;
所述连体尘杯包括左右并列且上侧连通的旋风室和集尘室;
所述连体尘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呈透明或半透明状;
所述杯盖与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尺寸匹配;
所述杯体的下侧面为与所述第一平面匹配的第二平面;
所述第二平面压持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杯盖抵靠于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所述安装座和连体尘杯外表面连续;
所述第一平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内凹陷形成横向的“日”型凹槽;所述“日”型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密封构件;
所述第二平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集尘室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旋风室一侧;
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外凸起形成横向的“日”型凸框;
所述“日”型凸框嵌入至所述“日”型凹槽内且紧压所述弹性密封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第一出风口内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棱条;所述棱条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镂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吸尘主机包括左右延伸的横向部和前后延伸的竖向部;
所述横向部居中地位于竖向部的前侧,以致吸尘主机呈T字型构造;
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所述竖向部的上表面且凸起地延伸至所述横向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包括吸尘主机和具有旋风室和集尘室的连体尘杯;
所述吸尘主机的上表面设有从后往前向下倾斜的第一平面;
所述连体尘杯的杯体呈透明或半透明状;
所述第一平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内凹陷形成横向的“日”型凹槽;所述“日”型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密封构件;
所述连体尘杯的下侧面设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为平面;
所述第二平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外凸起形成横向的“日”型凸框;
所述连体尘杯的后侧面压持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凸框嵌入至所述凹槽内且紧压所述弹性密封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吸尘主机包括左右延伸的横向部和前后延伸的竖向部;
所述横向部居中地位于竖向部的前侧,以致吸尘主机呈T字型构造;
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所述竖向部的上表面且凸起地延伸至所述横向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集尘室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旋风室一侧;
所述第二进风口向内延伸形成进风腔道;所述第二出风口向内延伸形成出风腔道;
所述出风腔道的后壁设有连通所述旋风室的气流口;所述旋风室内竖向地设有对接于所述气流口的过滤组件;所述进风腔道与所述旋风室之间设有螺旋导风壁;
自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过进风腔道进入所述旋风室,并受所述螺旋导风壁作用形成气漩,以将粉尘甩至所述集尘室;而气流经过所述过滤组件过滤自所述气流口至所述出风腔道,经所述第二出风口离开所述连体尘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第一出风口内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棱条;所述棱条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镂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多个棱条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搁置表面;棱条相交处设有凸起于所述搁置表面的插接部;
所述搁置表面距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端面具有一定距离,使得所述搁置表面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内壁围合形成沉槽;
所述沉槽内设有片状海绵,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片状海绵内起限定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第一、吸尘主机的第一平面和连体尘杯下侧面的第二平面相互贴合,不容易出现装配偏差所引起的装配间隙,使得两者更能够紧靠,有利于密封性。
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并列设置形成相连的凹槽与相连的凸框,凸框嵌入至凹槽实现风口对接的精确定位,从而提高连体尘杯与吸尘主机之间配合方便性,凸框紧压凹槽内弹性密封构件,实现了风口对接的密封。相连的凹槽与相连的凸框的设计使得风口对接位置被全面包绕,两个风口对接位置的密封性可以补强,间隔处弹性密封构件可以同时对两个风口对接位置起到密封作用,进而改善风效,提高吸尘能力,降低风噪。
第三、杯盖与安装座的前表面尺寸匹配并相互抵靠,安装座和连体尘杯外表面连续使得整个设备外观更加整洁美观,易于清洁,且安装座更加均匀地压紧杯盖,增加连体尘杯本身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除螨仪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除螨仪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除螨仪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吸尘主机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吸尘主机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连体尘杯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连体尘杯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连体尘杯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连体尘杯200的除螨仪,其包括吸尘主机100和连体尘杯200。吸尘主机100内设有吸尘风机以及吸尘风道,吸尘主机100的底部设有风道进口1,吸尘主机100侧表面设有风道出口2,连体尘杯200设置在吸尘风道上。当吸尘风机运转使得上游吸尘风道及连体尘杯200内形成负压,带粉尘的气流从风道进口1进入经过连体尘杯200过滤后,粉尘滞留于连体尘杯200中,过滤后的气流经过吸尘风机进入下游吸尘风道并从风道出口2吹出。
如图3-6所示,连体尘杯200与吸尘主机100为分体结构,即连体尘杯200采用装配地方式与吸尘主机100相连。吸尘主机100设有连接上游吸尘风道的第一进风口S1和连接下游吸尘风道的第一出风口S2。而连体尘杯200设有与之对应的第二进风口K1和第二出风口K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连体尘杯200的除螨仪在结构方面的进行改进,用以提高连体尘杯200与吸尘主机100之间配合方便性和配合密闭性,进而改善风效,提高吸尘能力,降低风噪。
如图4-5所示,吸尘主机100的上表面设有从后往前向下倾斜的第一平面3;第一平面3设有左右并列的第一进风口S1和第一出风口S2。第一进风口S1和第一出风口S2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内凹陷形成相连的凹槽4;凹槽4内嵌设有弹性密封构件40。
如图6所示,连体尘杯200的下侧面具有与第一平面3匹配的第二平面30,第二平面30设有左右并列的第二进风口K1和第二出风口K2;第二进风口K1和第二出风口K2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外凸起形成相连的凸框5。
当连体尘杯200装配至吸尘主机100上时,连体尘杯200的第二平面30压持在第一平面3上。吸尘主机的第一平面3和连体尘杯下侧面的第二平面30相互贴合,同时,凸框5嵌入至凹槽4内。而凸框5紧压凹槽4内弹性密封构件,实现了风口对接的密封。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配合不容易出现装配偏差所引起的装配间隙,使得吸尘主机100和连体尘杯200更能够紧靠,有利于密封性。同时平面设计也更有利于对设备本身的清洁。
而凸框5与凹槽4的配合实现风口对接的精确定位,从而提高连体尘杯200与吸尘主机100之间配合方便性。相连的凹槽4与相连的凸框5的设计,使得风口对接位置被全面包绕,两个风口对接位置的密封性可以补强,间隔处弹性密封构件可以同时对两个风口对接位置起到密封作用。
此外,第一平面3从后往前向下倾斜是为了适应从后往前向下倾斜的视线,更加便于用户在使用除螨仪时观察其前侧的待清洁物状态。而且第一平面3从后往前向下倾斜使得连体尘杯200也倾斜设置,从而使得粉尘更容易由于重力作用而落于尘杯的底部。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第一进风口S1和第一出风口S2均呈方形,凹槽4为横向的“日”型凹槽4;对应地,第二进风口K1和第二出风口K2均呈方形,凸框5为横向的“日”型凸框5。这样的设置使得风口对接位置更加规整。
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8所示,连体尘杯200包括杯体201和杯盖202。优选地,为了便于观察粉尘积累情况,杯体201呈透明或半透明状。衬于透明杯体201下的规整风口对接位置使得除螨仪的外观更加整洁美观。为了提高密封性,杯体201和杯盖202之间通常设有密封圈。
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出风口S2内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棱条6;棱条6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镂空7。棱条6在没有装尘杯的或装了尘杯没有装过滤网和海帕的时候,用于阻隔杂质进入吸尘风机而导致设备故障。
进一步地,多个棱条6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搁置表面;搁置表面距离第一出风口S2的上端面具有一定距离,使得搁置表面与第一出风口S2的内壁围合形成沉槽;沉槽内设有片状海绵。片状海绵的设置不仅仅具有后过滤的作用,更能降低风噪,使得除螨仪更加静音。
优选地,棱条6相交处设有凸起于搁置表面的插接部8,插接部8插入片状海绵m内起限定作用。这样的设定使得片状海绵m的拆装更加轻松方便,节省了装配成本,提高了设备保养和维修便利性。
如图6-7所示,连体尘杯200包括左右通过隔离壁间隔的并列设置的的旋风室211和集尘室212;旋风室211和集尘室212在隔离壁后侧连通。第二进风口K1设于集尘室212一侧,第二出风口K2设于旋风室211一侧。第二进风口K1向内延伸形成进风腔道213;第二出风口K2向内延伸形成出风腔道214。
如图7-8所示,出风腔道214的后壁设有连通旋风室211的气流口P;旋风室211内竖向地设有对接于气流口P的过滤组件9;进风腔道213与旋风室211之间设有螺旋导风壁215。
自第二进风口K1进入的气流,经过进风腔道213进入旋风室211,并受螺旋导风壁215作用形成气漩,以将粉尘甩至集尘室212;而气流经过过滤组件9过滤自气流口P至出风腔道214,经第二出风口K2离开连体尘杯200。
优选地,连体尘杯200的左右对侧距离大于上下对侧距离的两倍,以使其呈扁状。
如图1、3-6所示,吸尘主机100的后侧设有向上弯曲延伸的手柄101;手柄101的上端与吸尘主机100的上端之间设有安装座102;第一平面3位于安装座102前侧;连体尘杯200的第二平面30压持于第一平面3时,杯盖202抵靠安装座102的前表面。
进一步地,第一平面3与安装座102的前表面基本垂直,使得连体尘杯200可以顺利压入到安装座102的前表面和第一平面3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杯盖202与安装座102的前表面匹配以使安装座102和连体尘杯200外表面的过渡连续且流畅,更有利于除螨仪的美观度,也更方便对除螨仪本身的清洁,并且安装座更加均匀地压紧杯盖,增加连体尘杯本身的气密性。
优选地,如图4-7所示,第二进风口K1和第二出风口K2位于杯体201的第二平面30的前段。第一进风口S1和第一出风口S2对应位于第一平面3的前段。气流从第二进风口K1进入尘杯后沿着螺旋导风壁215攀升,向后向上旋转着运动,从而被后上方的过滤组件9过滤,并从后侧两个腔室的连通口处通过被甩至集尘室212内。集尘室212内的粉尘因重力作用而向下活动,被顺着倾斜的杯壁斜向下活动,最终逐渐沉积在集尘室212底部。
如图4-5所示,安装座102的前表面设有受操控部件14控制而弹性伸缩的第一卡舌10。第一平面3上设有位于“日”型凹槽4前侧的且倾斜的第二卡槽13。
如图6所示,杯盖202上的靠上段设有与第一卡舌10匹配的第一卡槽11。杯体201后侧靠近杯底一端设有向下向前倾斜延伸的第二卡舌12;当将连体尘杯200装配至吸尘主机100上时,第二卡舌12插入第二卡槽13后将连体尘杯200向第一平面3压紧,第一卡舌10伸入第一卡槽11以实现连体尘杯200的固定。
应当注意的是,如图6所示,向下向前倾斜的第二卡舌12和倾斜的第二卡槽13便于连体尘杯200倾斜插入,并在插入后对连体尘杯200起到前、上、下三个方向的限位作用,有利于连体尘杯200的初定位。优选地,第二卡舌12与尘杯相连接的连接段f呈弧形。通过弧形的连接段f加大了插入操作角度,更加便于连体尘杯200的装配。
优选地,如图4-6所示,吸尘主机100上设有上下弹性活动而伸出或缩进于第一平面3的顶起件20;当第一卡舌10受操控脱离第一卡槽11,顶起件20伸出并作用于连体尘杯200的下表面,以将连体尘杯200向上顶起,从而便于连体尘杯200的拆卸。
进一步地,如图3-4所示,控制第一卡舌10的操控部件14为设置于安装座102上表面的按钮14,且按钮14位于手柄101的延长线上,从而便于用于手持手柄101对按钮14进行操作。
如图2-5所示,吸尘主机100包括左右延伸的横向部111和前后延伸的竖向部112;横向部111居中地位于竖向部112的前侧,以致吸尘主机100呈T字型构造。风道进口1为设置在横向部111底部的横向槽口,风道进口1内还设置有滚刷。吸尘风机设置在竖向部112内。从而使得重心靠后有利于除螨仪的推行。而连体尘杯200设置于从竖向部112的上表面往前向下倾斜并凸起地延伸至横向部111的第一平面3上,在使得重心进一步向后靠的同时,也减小了尘杯对视线的遮挡。
如图4所示,安装座102位于竖向部112上端,竖向部112的后侧具有一从前往后向下倾斜的斜面y。手柄101自竖向部的后侧朝前倾斜向上弯曲与安装座102的上端连接。手柄101与竖向部112后侧的斜面之间形成供手通过的握持间隙。朝前倾斜的手柄101构造更有利于用户向前施加推行除螨仪的作用力,使得操作更加省力。
优选地,如图4-6所示,第一平面3靠近安装座102的位置设有类倒U型的凹陷部15,连体尘杯200的后侧面的后段设有两相互间隔的凸起部16。当倾斜下压连体尘杯200时,凸起部16嵌入到凹陷部15内,以对连体尘杯200进一步限位。
此外,如图5-6所示,连体尘杯200的杯盖202上还设有一凹腔17,而安装座102的前表面设有斜凸台18,该斜凸台18的前表面相对于安装座102的前表面从下往上朝前倾斜,以适用于连体尘杯200下压至第一平面3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主机和包括杯体和杯盖的连体尘杯;
所述吸尘主机包括左右延伸的横向部和前后延伸的竖向部;
所述横向部居中地位于竖向部的前侧,以致吸尘主机呈T字型构造;
所述竖向部的后侧设有向上弯曲延伸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竖向部的上端之间设有安装座;
所述竖向部的上表面设有位于安装座前侧的从后往前向下倾斜并凸起地延伸至所述横向部的第一平面;
所述连体尘杯的左右对侧距离大于上下对侧距离的两倍以呈扁状,且所述杯体的下侧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配合的第二平面;
所述杯盖与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尺寸匹配并相互抵靠,所述安装座和连体尘杯外表面连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内凹陷形成横向的“日”型凹槽;所述“日”型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密封构件;
所述连体尘杯的下侧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外凸起形成横向的“日”型凸框;
当所述连体尘杯装配至所述吸尘主机上时,所述连体尘杯的后侧面压持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日”型凸框嵌入至所述“日”型凹槽内且紧压所述弹性密封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内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棱条;所述棱条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镂空;
多个棱条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搁置表面;棱条相交处设有凸起于所述搁置表面的插接部;
所述搁置表面距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端面具有一定距离,使得所述搁置表面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内壁围合形成沉槽;
所述沉槽内设有片状海绵,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片状海绵内起限定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体尘杯包括左右并列且上侧连通的旋风室和集尘室;
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集尘室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旋风室一侧;
所述第二进风口向内延伸形成进风腔道;所述第二出风口向内延伸形成出风腔道;
所述出风腔道的后壁设有连通所述旋风室的气流口;所述旋风室内竖向地设有对接于所述气流口的过滤组件;所述进风腔道与所述旋风室之间设有螺旋导风壁;
自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过进风腔道进入所述旋风室,并受所述螺旋导风壁作用形成气漩,以将粉尘甩至所述集尘室;而气流经过所述过滤组件过滤自所述气流口至所述出风腔道,经所述第二出风口离开所述连体尘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体呈透明或半透明状;
所述竖向部上设有上下弹性活动而伸出或缩进于所述第一平面的顶起件;
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设有受操控部件控制而弹性伸缩的第一卡舌;所述杯盖上的靠上段设有与所述第一卡舌匹配的第一卡槽;
所述第二平面靠近杯底一端设有向下向前倾斜延伸的第二卡舌;所述第一平面上设有位于所述“日”型凹槽前侧的且倾斜的第二卡槽;
当将所述连体尘杯装配至所述吸尘主机上时,所述第二卡舌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后将所述连体尘杯向所述第一平面压紧,所述第一卡舌伸入所述第一卡槽以实现连体尘杯的固定;
所述第一卡舌受操控脱离所述第一卡槽,所述顶起件伸出并作用于所述连体尘杯的下表面,以将所述连体尘杯向上顶起。
6.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主机和连体尘杯;
所述吸尘主机的上表面设有从后往前向下倾斜的第一平面;
所述第一平面设有左右并列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内凹陷形成相连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密封构件;
所述连体尘杯的下侧面具有与第一平面匹配的第二平面;
所述第二平面设有左右并列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外凸起形成相连的凸框;
当所述连体尘杯装配至所述吸尘主机上时,所述连体尘杯的第二平面压持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凸框嵌入至所述凹槽内且紧压所述弹性密封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主机的后侧设有向上弯曲延伸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吸尘主机的上端之间设有安装座;
所述连体尘杯的左右对侧距离大于上下对侧距离的两倍,以使其呈扁状;
所述连体尘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呈透明或半透明状;
所述杯盖与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尺寸匹配并相互抵靠;所述安装座和连体尘杯外表面连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内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棱条;所述棱条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镂空;
多个棱条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搁置表面;所述搁置表面距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端面具有一定距离,使得所述搁置表面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内壁围合形成沉槽;所述沉槽内设有片状海绵;
棱条相交处设有凸起于所述搁置表面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片状海绵内起限定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主机上设有上下弹性活动而伸出或缩进于所述第一平面的顶起件;
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设有受操控部件控制而弹性伸缩的第一卡舌;所述杯盖上的靠上段设有与所述第一卡舌匹配的第一卡槽;
所述第二平面靠近杯底一端设有向下向前倾斜延伸的第二卡舌;所述第一平面上设有位于所述凹槽前侧的且倾斜的第二卡槽;
当将所述连体尘杯装配至所述吸尘主机上时,所述第二卡舌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后将所述连体尘杯向所述第一平面压紧,所述第一卡舌伸入所述第一卡槽以实现连体尘杯的固定;
所述第一卡舌受操控脱离所述第一卡槽,所述顶起件伸出并作用于所述连体尘杯的下表面,以将所述连体尘杯向上顶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均呈方形,所述凹槽为横向的“日”型凹槽;
对应地,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呈方形,所述凸框为横向的“日”型凸框。
11.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主机和连体尘杯;
所述吸尘主机的后侧设有向上弯曲延伸的手柄;
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吸尘主机的上端之间设有安装座;
所述吸尘主机的上表面设有位于所述安装座前侧且从后往前向下倾斜的第一平面;
所述连体尘杯包括左右并列且上侧连通的旋风室和集尘室;
所述连体尘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呈透明或半透明状;
所述杯盖与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尺寸匹配;
所述杯体的下侧面为与所述第一平面匹配的第二平面;
所述第二平面压持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杯盖抵靠于所述安装座的前表面,所述安装座和连体尘杯外表面连续;
所述第一平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内凹陷形成横向的“日”型凹槽;所述“日”型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密封构件;
所述第二平面设有左右并列且均呈方形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集尘室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旋风室一侧;
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缘及间隔处向外凸起形成横向的“日”型凸框;
所述“日”型凸框嵌入至所述“日”型凹槽内且紧压所述弹性密封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内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棱条;所述棱条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镂空。
CN202321941351.3U 2023-07-21 2023-07-21 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 Active CN2205721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1351.3U CN220572108U (zh) 2023-07-21 2023-07-21 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1351.3U CN220572108U (zh) 2023-07-21 2023-07-21 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2108U true CN220572108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3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41351.3U Active CN220572108U (zh) 2023-07-21 2023-07-21 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21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24475B2 (en) Upright type vacuum cleaner capable of being converted to canister type
CA2466820A1 (en) Cyclone dust collecting device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WO2017181484A1 (zh) 手持式吸尘器
CA2450450A1 (en) A multifunction vacuum cleaner
CA2448359A1 (en) Cyclone dust-collecting apparatus of vacuum cleaner
EP1921965A1 (en) Main body mounting structure of upright type vacuum cleaner capable of being converted to canister type vacuum cleaner
WO2007075893A3 (en) Dual stage cyclone vacuum cleaner
CA2450455A1 (en) Vacuum cleaner having integral frame assembly and removable main body
CN210961770U (zh) 手持式清洁装置
US10039428B2 (en) Upright vacuum cleaner
CN101658404B (zh) 具有上盖组件打开装置的吸尘器
CN220572108U (zh) 具有连体尘杯的除螨仪
CN101313831A (zh) 吸尘器的集尘袋固定结构
CN100486508C (zh) 多级旋风吸尘器
CN2657570Y (zh) 离心旋风卧式吸尘器
CN102138767A (zh) 吸尘器刷头接管与吸尘刚管的装配结构
CN102727138B (zh) 具有快速释放伸缩管结构的立式吸尘器
CN209136442U (zh) 一种吸尘器刷头组件
CN101422341A (zh) 吸尘器集尘袋的带盖固定架
CN114886338B (zh) 一种多功能手持式洗地机
CN218186627U (zh) 一种带可拆卸尘杯的吸尘器主体
CN211673996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及吸尘器组合件
CN213551534U (zh) 模块化吸尘器
CN109758037B (zh) 一种清洁装置
CN215605372U (zh) 一种蒸汽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