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0673U - 一种耳机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0673U
CN220570673U CN202322281317.4U CN202322281317U CN220570673U CN 220570673 U CN220570673 U CN 220570673U CN 202322281317 U CN202322281317 U CN 202322281317U CN 220570673 U CN220570673 U CN 220570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short handle
user
shell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13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朝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vo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vo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vo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vo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13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0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0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0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耳机组件,其包括耳机以及供耳机充电的耳机充电盒,耳机中设置有用于播音的喇叭组件以及硅麦克风,所述耳机包括耳机壳,所述耳机壳包括入耳部以及短手柄,所述入耳部包括设置于短手柄一侧的后壳以及设置于后壳远离短手柄一侧的前壳,所述前壳与后壳配合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前壳开设有出音口、泄音孔,所述短手柄带有空腔,所述短手柄远离入耳部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硅麦克风收音孔,所述硅麦克风安装于短手柄内部腔体靠近硅麦克风收音孔处。本申请具有减小耳机的尺寸,减轻耳机的重量,使得使用者佩戴耳机时更舒适、轻便,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耳机组件。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蓝牙是一种低成本大容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规范。蓝牙规范采用微波频段工作,传输速率每秒1M字节,最大传输距离10米,通过增加发射功率可达到100米。蓝牙技术是全球开放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全世界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无形蓝牙网连成一体。
相关技术中,耳机中设置有用于播音的喇叭组件,耳机通常与耳机充电盒配合使用,耳机充电盒除了能收纳耳机,还能供耳机充电。耳机设置有柄部,耳机柄部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咪头,即硅麦克风,耳机柄部的底部还开设有与咪头位置对应的收音孔。另外,有的耳机柄部的底部还设置有充电键位。
然而,相关技术中,由于咪头、收音孔,甚至充电键位均设置于耳机柄部的底部,容易使得耳机柄部的长度较长。再者,由于耳机柄部的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使得耳机柄部尺寸较大,耳机重量更重,因而使用者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小耳机的尺寸,减轻耳机的重量,使得使用者佩戴耳机时更舒适、轻便,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组件。
一种耳机组件,包括耳机以及供耳机充电的耳机充电盒,耳机中设置有用于播音的喇叭组件以及硅麦克风,所述耳机包括耳机壳,所述耳机壳包括入耳部以及短手柄,所述入耳部包括设置于短手柄一侧的后壳以及设置于后壳远离短手柄一侧的前壳,所述前壳与后壳配合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前壳开设有出音口、泄音孔,所述短手柄带有空腔,所述短手柄远离入耳部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硅麦克风收音孔,所述硅麦克风安装于短手柄内部腔体靠近硅麦克风收音孔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短手柄远离入耳部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硅麦克风收音孔,硅麦克风安装于短手柄内部腔体靠近硅麦克风收音孔处,在保证拾音效果的同时,由于充分利用耳机短手柄的内部空间,所以减小了耳机短手柄的长度,进而减小了耳机的尺寸并减轻了耳机的重量,让使用者佩戴耳机时更舒适、轻便,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再者,短手柄体积更小,也能使耳机充电盒的体积做得更小,而这更符合无线耳机方便携带的使用理念。
可选的,所述耳机充电盒包括用于充电连接的充电键位凸部,所述短手柄靠近入耳部一侧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充电键位凸部配合的充电键位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电键位位于短手柄靠近入耳部一侧的外侧壁,进一步充分利用耳机短手柄的内部空间,所以减小了耳机短手柄的长度,进而减小了耳机的尺寸并减轻了耳机的重量,让使用者佩戴耳机时更舒适、轻便,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另外,充电键位凹槽易于识别,便于充电键位凸部与之对位,因而使用者能够精准地让充电键位凹槽对准耳机充电盒的充电键位凸部,提高了给耳机充电的方便度。再者,充电时,充电键位凹槽能够减少充电键位凸部从充电键位凹槽中脱离的风险,进一步增强了耳机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耳机充电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短手柄内设置有用于展示耳机工作状态的耳机指示灯,所述短手柄远离入耳部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用于透光的透光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耳机指示灯的灯光能透过短手柄的透光孔透出,耳机指示灯的灯光能进一步提高耳机外观的视觉效果,增加使用者的新鲜感,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再者,耳机指示灯的灯光能向使用者展示耳机的工作状态,提高了使用者对耳机维护、检修的方便度,也能提醒使用者及时给耳机充电,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透光孔与所述耳机指示灯之间还设置有聚光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光件能起到聚集耳机指示灯的灯光的作用,使得耳机指示灯的灯光看起来更强,进一步提高了耳机外观的视觉效果,增加使用者的新鲜感,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再者,聚光件也使得使用者更容易看清耳机指示灯的灯光,有利于使用者辨别耳机指示灯的灯光色彩,进而判断耳机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前壳于出音口处设置有覆盖出音口的防尘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网可阻挡灰尘、杂质从出音口进入耳机,进而减小了耳机因灰尘、杂质而损坏的风险,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前壳于泄音孔处可拆卸设置有防尘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网板可阻挡灰尘、杂质从泄音孔进入耳机,进而减小了耳机因灰尘、杂质而损坏的风险。再者,防尘网板可拆卸,当防尘网板上附着、积累了较多灰尘时,可将防尘网板拆下清理,进而提高耳机的音质和音效,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前壳于泄音孔的四周设置有透明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透明窗可以看到耳机内部部分细节,升了视觉效果,增加了使用者的新鲜感,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再者,使用者通过透明窗可以看到入耳部的部分内部结构。当耳机出现故障时可以根据通过透明窗看到的部分内部结构判断损坏部位,有利于检修耳机,提高了使用者使用耳机的方便度。
可选的,所述透明窗采用条状透明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状透明窗进一步提升了视觉效果,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前壳于泄音孔处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开设有卡槽,所述防尘网板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卡件,所述前壳与防尘网板弹性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网板通过卡件、卡槽与前壳弹性卡接,提高了装卸防尘网板的方便度,有利于生产耳机组件时,组装耳机。
可选的,所述安装件采用塑料安装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安装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使前壳与透明窗弹性卡接。再者,塑料安装件成本较低。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短手柄远离入耳部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硅麦克风收音孔,硅麦克风安装于短手柄内部腔体靠近硅麦克风收音孔处,充电键位位于短手柄靠近入耳部一侧的外侧壁,在保证拾音效果的同时,由于充分利用耳机短手柄的内部空间,所以减小了耳机短手柄的长度,进而减小了耳机的尺寸并减轻了耳机的重量,让使用者佩戴耳机时更舒适、轻便,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2、耳机指示灯的灯光能透过短手柄的透光孔透出,能进一步提高耳机外观的视觉效果,增加使用者的新鲜感,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再者,耳机指示灯的灯光能向使用者展示耳机的工作状态,提高了使用者对耳机维护、检修的方便度,也能提醒使用者及时给耳机充电,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3、前壳于泄音孔的四周设置有透明窗,使用者通过透明窗可以看到耳机内部部分细节,升了视觉效果,增加了使用者的新鲜感,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再者,使用者通过透明窗可以看到入耳部的部分内部结构。当耳机出现故障时可以根据通过透明窗看到的部分内部结构判断损坏部位,有利于检修耳机,提高了使用者使用耳机的方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隐藏一个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耳机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耳机短手柄爆炸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隐藏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前壳的俯视图。
图8是图7隐藏部分喇叭组件的俯视图。
图9是图7前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沿防尘网板的中心线剖开的剖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耳机;11、喇叭组件;12、硅麦克风;2、耳机充电盒;3、耳机壳;31、短手柄;32、入耳部;321、后壳;322、前壳;323、容纳腔体;4、出音口;41、防尘网;5、硅麦克风收音孔;6、泄音孔;61、安装件;611、卡槽;62、防尘网板;621、卡件;63、透明窗;7、透光孔;71、耳机指示灯;72、聚光件;8、充电键位凹槽;81、充电键位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耳机组件,参考图1,包括耳机1以及供耳机1充电的耳机充电盒2。
参考图1,耳机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耳机1镜像设置。耳机1中安装有用于播音的喇叭组件11以及用于采集声音的硅麦克风12,喇叭组件11和硅麦克风12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参考图3,耳机1包括耳机壳3。耳机壳3包括用于播音的入耳部32以及用于收音的短手柄31。入耳部32可入使用者的耳朵,短手柄31悬挂于使用者的耳外。
参考图5,短手柄31为内部中空的壳体,因而短手柄31带有空腔。短手柄31的截面呈椭圆形,因而短手柄31相较于常规的圆形手柄更为扁平,提升了使用者手持短手柄31的舒适度。短手柄31远离入耳部32一侧的侧壁贯穿开设有硅麦克风收音孔5,外部声音经硅麦克风收音孔5传入短手柄31内被收音。硅麦克风12安装于短手柄31内部腔体靠近硅麦克风收音孔5处。硅麦克风12沿短手柄31的长度方向布置。在保证拾音效果的同时,由于充分利用耳机1短手柄31的内部空间,所以减小了耳机1短手柄31的长度,进而减小了耳机1的尺寸并减轻了耳机1的重量,让使用者佩戴耳机1时更舒适、轻便,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再者,短手柄31体积更小,也能使耳机充电盒2的体积做得更小,而这更符合无线耳机1方便携带的使用理念。
参考图5并结合图4,短手柄31内安装有用于展示耳机1工作状态的耳机指示灯71。短手柄31远离入耳部32的外侧壁靠近顶部处贯穿开设有用于透光的透光孔7。耳机指示灯71的灯光能透过短手柄31的透光孔7透出,耳机指示灯71的灯光能透过短手柄31的透光孔7透出,耳机指示灯71的灯光能进一步提高耳机1外观的视觉效果,增加使用者的新鲜感,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再者,耳机指示灯71的灯光能向使用者展示耳机1的工作状态,提高了使用者对耳机1维护、检修的方便度,也能提醒使用者及时给耳机1充电,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透光孔7与耳机指示灯71之间还安装有聚光件72。聚光件72能起到聚集耳机指示灯71的灯光的作用,使得耳机指示灯71的灯光看起来更强,进一步提高了耳机1外观的视觉效果,增加使用者的新鲜感,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再者,聚光件72也使得使用者更容易看清耳机指示灯71的灯光,有利于使用者辨别耳机指示灯71的灯光色彩,进而判断耳机1的工作状态。
参考图2,耳机充电盒2包括用于充电连接的充电键位凸部81。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键位凸部81呈圆柱状,充电键位凸部81的数量为两个。结合图3,短手柄31靠近入耳部32一侧的外侧壁开设有与充电键位凸部81配合的充电键位凹槽8。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键位凹槽8呈圆形,充电键位凹槽8的数量为两个。充电键位位于短手柄31靠近入耳部32一侧的外侧壁,进一步充分利用耳机1短手柄31的内部空间,所以减小了耳机1短手柄31的长度,进而减小了耳机1的尺寸并减轻了耳机1的重量,让使用者佩戴耳机1时更舒适、轻便,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另外,充电键位凹槽8易于识别,便于充电键位凸部81与之对位,因而使用者能够精准地让充电键位凹槽8对准耳机充电盒2的充电键位凸部81,提高了给耳机1充电的方便度。再者,充电时,充电键位凹槽8能够减少充电键位凸部81从充电键位凹槽8中脱离的风险,进一步增强了耳机1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耳机1充电的稳定性。
参考图6并结合图7,入耳部32包括固定安装于短手柄31一侧的后壳321以及固定安装于后壳321远离短手柄31一侧的前壳322,前壳322与后壳321配合形成容纳腔体323。入耳部32前壳322与后壳321之间的容纳腔体323中安装有喇叭组件11。
参考图9,前壳322贯穿开设有出音口4,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音口4呈圆形,出音口4的数量为两个。参考图3,前壳322于出音口4处固定安装有覆盖出音口4的防尘网41,本申请实施例中,防尘网41呈椭圆形,防尘网41覆盖了两个出音口4。防尘网41可阻挡灰尘、杂质从出音口4进入耳机1,进而减小了耳机1因灰尘、杂质而损坏的风险,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参考图8并结合图9,前壳322还贯穿开设有泄音孔6,前壳322于泄音孔6处可拆卸安装有防尘网板62。本申请实施例中,泄音孔6呈椭圆形。前壳322于泄音孔6处固定安装有安装件61,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件61呈椭圆环状。参考图10,安装件61采用塑料安装件61,塑料安装件61具有一定的弹性。安装件61的内侧壁开设有卡槽611。本申请实施例中,防尘网板62呈椭圆形。防尘网板62的四周固定连接有与卡槽611配合的卡件621。防尘网板62可阻挡灰尘、杂质从泄音孔6进入耳机1,进而减小了耳机1因灰尘、杂质而损坏的风险。再者,防尘网板62可拆卸,当防尘网板62上附着、积累了较多灰尘时,可将防尘网板62拆下清理,进而提高耳机1的音质和音效,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防尘网板62通过卡件621、卡槽611与前壳322弹性卡接,提高了装卸防尘网板62的方便度,有利于生产耳机1组件时,组装耳机1。
参考图8,前壳322于泄音孔6的四周固定安装有透明窗63,前壳322壳体与透明窗63对应的位置也采用透明壳体。本申请实施例中,透明窗63采用条状透明窗。使用者通过透明窗63可以看到耳机1内部部分细节,升了视觉效果,增加了使用者的新鲜感,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再者,使用者通过透明窗63可以看到入耳部32的部分内部结构。当耳机1出现故障时可以根据通过透明窗63看到的部分内部结构判断损坏部位,有利于检修耳机1,提高了使用者使用耳机1的方便度。条状透明窗63形成条状纹路,进一步提升了视觉效果,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组件的实施原理为:短手柄31远离入耳部32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硅麦克风收音孔5,硅麦克风12安装于短手柄31内部腔体靠近硅麦克风收音孔5处,充电键位位于短手柄31靠近入耳部32一侧的外侧壁,在保证拾音效果的同时,由于充分利用耳机1短手柄31的内部空间,所以减小了耳机1短手柄31的长度,进而减小了耳机1的尺寸并减轻了耳机1的重量,让使用者佩戴耳机1时更舒适、轻便,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耳机指示灯71以及透明窗63能进一步提高耳机1外观的视觉效果,增加使用者的新鲜感,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再者,耳机指示灯71的灯光能向使用者展示耳机1的工作状态,使用者通过透明窗63可以看到入耳部32的部分内部结构,提高了使用者对耳机1维护、检修的方便度,也能提醒使用者及时给耳机1充电,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组件,包括耳机(1)以及供耳机(1)充电的耳机充电盒(2),耳机(1)中设置有用于播音的喇叭组件(11)以及硅麦克风(12),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1)包括耳机壳(3),所述耳机壳(3)包括入耳部(32)以及短手柄(31),所述入耳部(32)包括设置于短手柄(31)一侧的后壳(321)以及设置于后壳(321)远离短手柄(31)一侧的前壳(322),所述前壳(322)与后壳(321)配合形成容纳腔体(323),所述前壳(322)开设有出音口(4)、泄音孔(6),所述短手柄(31)带有空腔,所述短手柄(31)远离入耳部(32)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硅麦克风收音孔(5),所述硅麦克风(12)安装于短手柄(31)内部腔体靠近硅麦克风收音孔(5)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盒(2)包括用于充电连接的充电键位凸部(81),所述短手柄(31)靠近入耳部(32)一侧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充电键位凸部(81)配合的充电键位凹槽(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手柄(31)内设置有用于展示耳机(1)工作状态的耳机指示灯(71),所述短手柄(31)远离入耳部(32)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用于透光的透光孔(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7)与所述耳机指示灯(71)之间还设置有聚光件(7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322)于出音口(4)处设置有覆盖出音口(4)的防尘网(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322)于泄音孔(6)处可拆卸设置有防尘网板(6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322)于泄音孔(6)的四周设置有透明窗(6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窗(63)采用条状透明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322)于泄音孔(6)处设置有安装件(61),所述安装件(61)开设有卡槽(611),所述防尘网板(62)设置有与卡槽(611)配合的卡件(621),所述前壳(322)与防尘网板(62)弹性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61)采用塑料安装件(61)。
CN202322281317.4U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耳机组件 Active CN220570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1317.4U CN220570673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耳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1317.4U CN220570673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耳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0673U true CN220570673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91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1317.4U Active CN220570673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耳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0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06246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20570673U (zh) 一种耳机组件
CN112165666A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
CN208079345U (zh) 一种耳挂式蓝牙耳机
CN113225634B (zh) 耳机
CN217693667U (zh) 一种防风噪蓝牙耳机
CN216721537U (zh) 耳机及耳机组件
CN209545809U (zh) 一种入耳式无线蓝牙耳机
CN209659537U (zh) 一种可防水带号角式咪头进音口的蓝牙耳机
CN221429080U (zh) 一种降噪蓝牙耳机
CN221177709U (zh) 一种耳挂式对讲机
CN218782480U (zh) 一种音频眼镜的抗风噪结构
CN216600045U (zh) 一种具有降噪抗震功能的一体式蓝牙耳机
CN219592604U (zh) 一种耳机
CN218570435U (zh) 一种气传导蓝牙耳机
CN214591895U (zh) 改进收音降噪结构的耳道式耳机
CN216217512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10670509U (zh) 一种耳机线及耳机
CN221081532U (zh) 一种自适应蓝牙耳机
CN218124893U (zh) 一种耳机及耳机组件
CN215264275U (zh) 具有音乐播放功能的眼镜
CN214708021U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20325799U (zh) 发声模块及耳机
CN214960061U (zh) 一种迷你隐形双耳入耳式无线蓝牙耳机
CN210868108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