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65187U - 水体藻类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体藻类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65187U
CN220565187U CN202322114495.8U CN202322114495U CN220565187U CN 220565187 U CN220565187 U CN 220565187U CN 202322114495 U CN202322114495 U CN 202322114495U CN 220565187 U CN220565187 U CN 220565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water
assembly
capturing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144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建强
张瑛
冯桐
杜滢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ehua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Dehua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Dehua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Suzhou Dehua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21144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65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65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65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包括船体、设置于船体上的储能组件,在所述船体前进端设置用于从水体中获取藻类的捕获组件、用于将藻类从捕获组件上脱离的剥离组件以及用于收集藻类的收集组件,所述捕获组件包括可在高度方向上升降的升降组、设置于升降组上的活动杆以及设置于活动杆上的若干清理器,所述捕获组件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捕获组件一端枢接于船体一侧,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清理器获取藻类后跟随升降组上升至剥离组件并由剥离组件将藻类剥离,由收集组件进行集中。通过枢接于船体一侧捕获组件可以方便对区域死角进行打捞,根据需要可以张开不同角度,从而适配不同宽度的河道,适用于较小水域面积的河湖,体积较小,灵活方便。

Description

水体藻类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体藻类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水体藻类打捞船,其船体较大,仅适用于在大水面的河湖水体(如水体宽度在10m以上)进行航行,且在航行过程中,如需短距离航道上进行多角度转向,则操作困难;船体上安装的藻类打捞设备为大型设备,仅适用于大面积的藻类打捞的需求;就整体船只及设备来说,不适合小型河湖水体、小面积的藻类打捞的需求。
对形态蜿蜒的河湖水体,研究人员对河道水体进行藻类长期的跟踪监测,发现河道中的藻类变化受光照、天气、水质、生物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无法通过简单规律进行总结,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的实施调控,才能实现藻类治理。现有的藻类研究表明,当水体中有藻类时,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当藻类覆盖度过大时,水体透光性变差,会使光合作用不足而呼吸耗氧大增,造成水体的缺氧,进而引发水体黑臭的问题;因此,研究人员进一步对河道水体进行藻类与溶解氧关系进行跟踪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藻类的覆盖度与水体溶解氧含量高低并不为线型关系;因此,河道运维人员很难根据经验预判如何进行藻类打捞、水体复氧的工作。
现有的水上收藻方法,一为人工,二为机械;针对小型蜿蜒河道,会存在区域死角,以人工打捞为主,灵活机动性强,耗时耗力;而机械设备通常使用在大型通航河道中,设备与船体都比较大,并不适用于蜿蜒的小型河道。现有的河湖复氧设施多设在固定点位,配套安装固定的曝气设备,当河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不均匀,或存在水域死角溶解氧含量特别低时,无法对进行移动复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合小型河湖水体且较为灵活的水体藻类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包括船体、设置于船体上的储能组件,在所述船体前进端设置有用于从水体中获取藻类的捕获组件、用于将藻类从捕获组件上脱离的剥离组件以及用于收集藻类的收集组件,所述捕获组件包括可在高度方向上升降的升降组、设置于升降组上的活动杆以及设置于活动杆上的若干清理器,所述捕获组件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捕获组件一端枢接于船体一侧,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清理器获取藻类后跟随升降组上升至剥离组件并由剥离组件将藻类剥离,由收集组件进行集中。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捕获组件有三个包括第一捕获组件、第二捕获组件以及第三捕获组件,所述第一捕获组件设置于船体前端;所述第二捕获组件一端枢接于船体一侧,所述第二捕获组件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三捕获组件一端枢接于船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三捕获组件另一端为自由端。
进一步具体的,若干所述清理器均匀分布在活动杆上,所述清理器为可围绕活动杆转动的毛刷;若干所述清理器中均为正向旋转,或均为反向旋转,或至少有一个为正向旋转且至少一个为反向旋转。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剥离组件包括固定于船体上的固定板以及设置于固定板上的若干沥齿,所述清理器与沥齿配合将所述藻类剥离;所述剥离组件倾斜设置,所述沥齿朝外。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收集组件包括倾斜的沥藻网以及位于沥藻网下方的集水箱,在所述集水箱上设置有排水孔。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收集组件包括可移动的网带组以及设置于网带组下方的集水箱,在所述集水箱上设置有排水孔;在所述网带组的低端设置有阻挡件或者收集框。
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船体上设置有控制组件、水体复氧组件、以及探测组件,所述储能组件给控制组件、水体复氧组件、探测组件以及捕获组件供能;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接收各个组件发出的数据并发出控制信号;所述水体复氧组件设置于船体吃水线以下,所述复氧组件通过若干曝气软管可深入水体内。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探测组件包括用于藻类监测的第一探测器以及用于溶解氧监测的第二探测器,所述第一探测器与第二探测器均能自行在水体上运动。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探测器包括第一移动机身、设置于第一移动机身上的取样管与压力泵,所述取样管设置多个,所述压力泵通过多个管道连接至取样管上,每个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二探测器包括第二移动机身,在所述第二移动机身内的清水腔、设备腔以及测试腔,在所述测试腔内设置有探头,在所述测试腔上设置有进水孔,在所述进水孔上设置有开自动开启与关闭的密封门;在所述测试腔上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连通至清水腔,所述设备腔内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连接至清水腔;在所述测试腔内还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设置于设备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捕获组件由一根活动杆以及位于活动杆上可转向的清理器组成,捕获组件可设置于船体前端以及枢接于船体一侧或两侧,当捕获组件与船体围拢一定区域时,有利于将藻类聚拢于船体前方;可以根据需要张开不同角度,从而适配不同宽度的河道,也可以对河道死角水域进行打捞,特别适用于较小水域面积和蜿蜒河道,其体积较小,灵活方便、机动性高;当无需进行藻类收集时,可通过收起捕获组件减少运行的阻力;
2、探测组件可与船体分离,分别进行工作,同时实现水体藻类含量检测、水体氧气含量检测及藻类收集的功能运行,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探测组件对河道水域进行扫描并将水面范围划分成若干区域,对不同区域河道水体情况进行探测,便于船体运行至对应区域进行后续藻类收集及水体富氧;
3、第一探测器检测水体藻类含量,第二探测器检测水体氧气含量,将探测数据与基准数据对比判断,将判断结果形成命令反馈于船体,使船体精准地到达需要进行藻类收集或水体复氧的河道位置,实现藻类收集或水体复氧的操作;当某个位置同时需要藻类收集与水体复氧时,两者可同时实现;
4、捕获组件与剥离组件的组合,实现藻类打捞后的快速归集,捕获组件中清理器可以进行正向或反向旋转,通过改变旋转方向配合剥离组件实现藻类剥离,便于快速开始新一轮捕获;通过藻类收集装置中的网带组将藻类传送至其低端设置的阻挡件或者收集框,跟换新的阻挡件或者收集框可转运藻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捕获组件与剥离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收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把曝气软管与船体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体;2、捕获组件;21、活动杆;22、清理器;3、剥离组件;31、固定板;32、沥齿;33、齿槽;4、收集组件;41、沥藻网;42、集水箱;43、排水孔;44、阻挡件;5、第一探测器;51、第一移动机身;52、取样管;53、压力泵;6、第二探测器;61、第二移动机身;62、清水腔;63、设备腔;64、测试腔;65、探头;66、密封门;67、喷头;68、增压泵;69、排水泵;7、曝气软管;8、吃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针对小水域、蜿蜒河道提供一种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其主要目的是能够方便、快捷的收集藻类,并且能够灵活使用;如图1所示该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包括船体1、设置于船体1上的储能组件,在所述船体1前进端设置有用于从水体中获取藻类的捕获组件2、用于将藻类从捕获组件2上脱离的剥离组件3以及用于收集脱离藻类的收集组件4,当发现某处水域内有藻类时,船体1运动至该水域同时将捕获组件2放入水体内,船体1运动使得藻类位于捕获组件2上,之后驱动捕获组件2至剥离组件3处,通过剥离组件3将缠绕在捕获组件2上的藻类剥离,剥离之后的藻类从剥离组件3上脱离进入收集组件4内收集归拢。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捕获组件2包括可在高度方向上升降的升降组、设置于升降组上的活动杆21以及设置于活动杆21上的若干清理器22,所述捕获组件2至少一个,可以设置于船体1前进端以及船体1一侧,至少一个所述捕获组件2一端枢接于船体1一侧,另一端为自由端,捕获组件2可围绕枢接轴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捕获组件2的张开和收拢;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捕获组件2有三个包括第一捕获组件、第二捕获组件以及第三捕获组件,所述第一捕获组件设置于船体1前端,所述第二捕获组件一端枢接于船体1一侧,所述第二捕获组件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三捕获组件一端枢接于船体1的另一侧,所述第三捕获组件另一端为自由端;通过第二捕获组件与第三捕获组件的设置,可以向船体1两侧伸出较长的距离,可以调节捕获的范围,至少可以为船体1宽度的三倍距离。
所述升降组可以为齿轮齿条机构或者皮带提升机构或者链条提升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将位于水体内的捕获组件提升至船体上的剥离组件旁。
所述活动杆21既可以围绕其枢接轴旋转,也可以围绕其轴线旋转,清理器22固定于活动杆21上并可随活动杆21旋转,若干所述清理器22均匀分布在活动杆21上,所述清理器22为毛刷;而清理器22的运动方式可以有多种,均为正向旋转、均为反向旋转、或者至少有一个为正向旋转且至少一个为反向旋转,进一步若干所述清理器22的旋转方向为奇数的清理器22与偶数的清理器22的旋转方向相反,通过相邻两个清理器22旋转方向不同,可以提高对藻类的清理,当与剥离组件3配合时,能够很容易脱离。
如图2所示所述剥离组件3包括固定于船体1上的固定板31以及设置于固定板31上的若干沥齿32,所述沥齿32为凸出于固定板31的齿形,相邻沥齿32之间为齿槽33,所述清理器22可插入齿槽33内,每个所述清理器22对应一个齿槽33,所述沥齿32位于两个清理器22之间,通过沥齿32的设计可以将缠绕在清理器22上的藻类刮到沥齿32上;所述固定板31与沥齿32一体成型并倾斜设置,所述沥齿32朝外,即高端靠近清理器22一侧,低端靠近收集组件4一侧,倾斜设置方便剥离后的藻类进入收集组件4内。
如图3所示所述收集组件4包括倾斜的沥藻网41以及位于沥藻网41下方的集水箱42,在所述集水箱42上设置有排水孔43;所述沥藻网41的高端靠近沥齿32,低端向船体1内倾斜,藻类可随着倾斜面向下滑动,水进入集水箱42并可以排水孔43排出。
所述沥藻网41可设计为移动结构,可以为可移动的网带组,所述集水箱42设置于网带组的下方收集水,所述网带组包括两个传动辊以及设置于两个传动辊上的网带,驱动其中一个传动辊转动从而带动网带旋转,可将沥齿32剥离下来的藻类从高端传输至低端,以方便后续藻类进入沥藻网41;进一步,为了保证网带组在工作时移动,在非工作时不移动,故在靠近高端的传动辊的两个端部下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藻类落入网带上时,会通过传动辊向下传递压力,此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的变化,发出控制信号并驱动网带组移动;在此,为了保证不会出现误启动,可设置相应的压力阈值,当压力达到相应的压力阈值时,控制网带组移动;此处的压力传感器也可以设计为其他检测传感器,例如可以考虑设计为位移传感器,而对应的传动辊可进行上下移动并通过弹簧进行复位,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传动辊有相应的位移,则说明有藻类进入了网带组,此时控制网带组移动。
进一步,为了防止藻类从沥藻网41进入船体1,在沥藻网41的低端设置有阻挡件44;或者,在沥藻网41的低端设置有收集框,并在对应的船体1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收集框插入定位槽内保证船体1在水面上运动过程中,收集框不会出现晃动,使得网带上的藻类从高端运输至低端并进入收集框内,所述定位槽也具有集水的功能,在定位槽的一侧开设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将收集框过滤下来的水排入至水体内;当收集框收集满藻类之后,船体1靠边通过手动将收集框取下并放上空的收集框继续收集藻类;可在收集框上设置把手以方便人工搬运。
为了方便寻找藻类以及探测水体质量,在所述船体1上设置有控制组件、水体复氧组件、以及探测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接收各个组件发出的数据信号并进行处理后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组件控制船体1行走、捕获组件2动作、水体复氧组件进行复氧工作、驱动探测组件至指定位置进行水体检测。
其中,所述储能组件用于给船体1提供在水面行走的动力,同时向船体1中的用能设备进行供电,该储能组件包括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可通过市电直接充电,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充电,该储能组件也可以包括风力充电设备等。
如图4所示所述水体复氧组件设置于船体1吃水线8以下,所述水体复氧组件包括复氧泵以及伸入水体内的若干曝气软管7,所述曝气软管7采用盘式结构,所述曝气软管7连接在复氧泵上,采用曝气软管7可以避开水体中水生植物的缠绕以及水体内硬质材料的撞击。
如图1所示所述探测组件包括用于藻类检测的第一探测器5以及用于溶解氧监测的第二探测器6,所述第一探测器5与第二探测器6均可自行在水体上移动。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探测器5包括第一移动机身51、设置于第一移动机身51上的取样管52与压力泵53,所述取样管52设置多个,所述压力泵53通过多个管道连接至取样管52上,每个所述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同时第一移动机身51上设置有扫描装置,所述扫描装置可扫描水面范围或者通过人工手动输入水面范围,并可进行自身定位规划行进路线。
首先,通过第一探测器5进行水体扫描,并将水面范围划分成若干区域,控制第一探测器5至每个区域进行水体样品取样,每个取样管52可收取一个区域内的水样,多个取样管52收取不同区域内的水样;之后回到船体1进行数据读取,在控制组件内将数据与基准数据进行对比,确定藻类的范围,反馈给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根据探测的结果将船体1行驶至数据超标的区域进行藻类收集;所述第一探测器5在取样过程中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返回船体1后将取样管52在阳光下或日光灯下静置60分钟后,逐个取样管52进行扫描并判断其内的气泡密度,当气泡密度大于标准值时,说明该取样管52对应的区域内藻类超标,其中标准值为气泡密度与叶绿素A测定值之间的关系并由实验室提前进行校准;控制组件控制船体1到对应水体区域进行藻类收取操作。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探测器6包括第二移动机身61,在所述第二移动机身61内的清水腔62、设备腔63以及测试腔64,在所述测试腔64内设置有探头65,在所述测试腔64上设置有进水孔,在所述进水孔上设置有自动开启与关闭的密封门66,在所述测试腔64上设置有通气孔,当不需要排气时可以通过设置其上的密封盖实现自动密封,也可在其上设置有压力阀,当内部空气压力达到一定阈值时,自动开启压力阀;在所述测试腔64上设置有喷头67,所述喷头67连接至清水腔62,所述设备腔63内设置有增压泵68,所述增压泵68连接至清水腔62;在所述测试腔64内还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有排水泵69,所述排水泵69设置于设备腔63内,所述排水泵69通过排水管将测试腔64内的液体抽出并排出第二探测器6;还可以在所述进水孔上设置有过滤网;同时,在第二移动机身61上也设置有扫描设备,所述扫描装置可扫描水面范围或者通过人工手动输入水面范围,并可进行自身定位规划行进路线。
通过第二探测器6进行水体扫描,并将水面范围划分成若干区域,第二探测器6移动至每个区域对水体的水质进行检测,此时密封门66打开,探头65与水体接触,检测得到的数据与第二探测器6内的基准数据进行对比,第二探测器6在检测过程中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检测完成后第二探测器6返回船体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组件内,并由控制组件控制船体1到低于标准的位置进行曝气操作。
而在使用过程中,探头65可能会被水体污染造成探测不准确,故在此时,需要对探头65进行清洗;当检测的数据出现异常时,所述第二探测器6上升至水面,打开通气孔并关闭密封门66,通过排水泵69将测试腔64内的水体抽空,之后打开喷头67,并通过增压泵68向清水腔62内增加压力,将清水腔62内的清水通过喷头67喷向探头65对探头65进行清洗,再次通过排水泵69进行排水,在这里排出的水可以直接排入水体内,也可以设计一个废水腔用来储存清洗后的废水。
当出现某处水域水质出现异常时,需要通过清洗后再次测量,若多次测量显示异常,则说明此处水质出现异常,需要船体1开至此处进行复氧操作,当复氧操作进行规定时间后,由第二探测器6再次进行检测,若仍没有达到标准范围,则继续进行复氧,若达到标准范围,则船体1开至下一个区域进行复氧操作;若检测数据远远大于检测范围,清洗之后仍远大于检测范围,则第二探测器6需要返回船体1进行深度清洗,深度清洗可以是人工进行清洗。
所述船体1、第一探测器5、第二探测器6工作时,可以不同时工作,如通过第一探测器5、第二探测器6对水质以及藻类浓度检测完成之后,等待数据出来之后针对需要操作的水域进行藻类收集以及复氧操作,可以根据数据结果对路线进行规划,从节省航行距离;也可以同时工作,由于第一探测器5检测需要时间,而第二探测器6可及时检测数据,可以先根据第二探测器6的结果规划路线进行复氧操作,待第一探测器5的结果出来后在根据第一探测器5的结果规划路线进行收集藻类操作;而当第一探测器5、第二探测器6均没有反馈数据时,可以通过人工判断并自行规划路线进行对应任务的执行。
除通过探测组件及船体形成的程序联动实现船体运作以外,该船体也可以通过人工操作航行,实现临时的藻类收集、水体复氧的需求。
综上,捕获组件由一根活动杆以及位于活动杆上可转向的清理器组成,捕获组件枢接于船体的一侧或两侧,当捕获组件与船体围拢一定区域时,有利于将藻类聚拢于船体前方;可以根据需要张开不同角度,从而适配不同宽度的河道,也可以对河道死角水域进行打捞,特别适用于较小水域面积和蜿蜒河道,其体积较小,灵活方便、机动性高;当无需进行藻类收集时,可通过收起捕获组件减少运行的阻力;探测组件可与船体分离,分别进行工作,同时实现水体藻类含量检测、水体氧气含量检测及藻类收集的功能运行,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探测组件对河道水域进行扫描并将水面范围划分成若干区域,对不同区域河道水体情况进行探测,便于船体运行至对应区域进行后续藻类收集及水体富氧;第一探测器检测水体藻类含量,第二探测器检测水体氧气含量,将探测数据与基准数据对比判断,将判断结果形成命令反馈于船体,使船体精准地到达需要进行藻类收集或水体复氧的河道位置,实现藻类收集或水体复氧的操作;当某个位置同时需要藻类收集与水体复氧时,两者可同时实现;捕获组件与剥离组件的组合,实现藻类打捞后的快速归集,捕获组件中清理器可以进行正向或反向旋转,通过改变旋转方向配合剥离组件实现藻类剥离,便于快速开始新一轮捕获;通过藻类收集装置中的网带组将藻类传送至其低端设置的阻挡件或者收集框,跟换新的阻挡件或者收集框可转运藻类。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包括船体(1)、设置于船体(1)上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船体(1)前进端设置有用于从水体中获取藻类的捕获组件(2)、用于将藻类从捕获组件(2)上脱离的剥离组件(3)以及用于收集藻类的收集组件(4),所述捕获组件(2)包括可在高度方向上升降的升降组、设置于升降组上的活动杆(21)以及设置于活动杆(21)上的若干清理器(22),所述捕获组件(2)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捕获组件(2)一端枢接于船体(1)一侧,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清理器(22)获取藻类后跟随升降组上升至剥离组件(3)并由剥离组件(3)将藻类剥离,由收集组件(4)进行集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组件(2)有三个包括第一捕获组件、第二捕获组件以及第三捕获组件,所述第一捕获组件设置于船体(1)前端;所述第二捕获组件一端枢接于船体(1)一侧,所述第二捕获组件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三捕获组件一端枢接于船体(1)的另一侧,所述第三捕获组件另一端为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清理器(22)均匀分布在活动杆(21)上,所述清理器(22)为可围绕活动杆(21)转动的毛刷;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清理器(22)中均为正向旋转,或均为反向旋转,或至少有一个为正向旋转且至少一个为反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组件(3)包括固定于船体(1)上的固定板(31)以及设置于固定板(31)上的若干沥齿(32),所述清理器(22)与沥齿(32)配合将所述藻类剥离;所述剥离组件(3)倾斜设置,所述沥齿(32)朝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组件(4)包括倾斜的沥藻网(41)以及位于沥藻网(41)下方的集水箱(42),在所述集水箱(42)上设置有排水孔(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组件(4)包括可移动的网带组以及设置于网带组下方的集水箱(42),在所述集水箱(42)上设置有排水孔(43);在所述网带组的低端设置有阻挡件(44)或者收集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船体(1)上设置有控制组件、水体复氧组件、以及探测组件,所述储能组件给控制组件、水体复氧组件、探测组件以及捕获组件(2)供能;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接收各个组件发出的数据并发出控制信号;所述水体复氧组件设置于船体(1)吃水线(8)以下,所述复氧组件通过若干曝气软管(7)可深入水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组件包括用于藻类监测的第一探测器(5)以及用于溶解氧监测的第二探测器(6),所述第一探测器(5)与第二探测器(6)均能自行在水体上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器(5)包括第一移动机身(51)、设置于第一移动机身(51)上的取样管(52)与压力泵(53),所述取样管(52)设置多个,所述压力泵(53)通过多个管道连接至取样管(52)上,每个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水体藻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探测器(6)包括第二移动机身(61),在所述第二移动机身(61)内的清水腔(62)、设备腔(63)以及测试腔(64),在所述测试腔(64)内设置有探头(65),在所述测试腔(64)上设置有进水孔,在所述进水孔上设置有自动开启与关闭的密封门(66);在所述测试腔(64)上设置有喷头(67),所述喷头(67)连通至清水腔(62),所述设备腔(63)内设置有增压泵(68),所述增压泵(68)连接至清水腔(62);在所述测试腔(64)内还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有排水泵(69),所述排水泵(69)设置于设备腔(63)内。
CN202322114495.8U 2023-08-08 2023-08-08 水体藻类收集装置 Active CN220565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4495.8U CN220565187U (zh) 2023-08-08 2023-08-08 水体藻类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4495.8U CN220565187U (zh) 2023-08-08 2023-08-08 水体藻类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65187U true CN220565187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7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14495.8U Active CN220565187U (zh) 2023-08-08 2023-08-08 水体藻类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65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2167B (zh) 水上智能巡航机器人
KR101571755B1 (ko) 청소 기능이 구비된 휴대용 채수 장치
CN108266594B (zh) 管道机器人自动巡检清淤装置及清淤方法
CN103675224A (zh) 保护河流健康的原位实时智能生物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1717132A (zh) 全向超声波除藻浮子
CN112974497B (zh) 一种农业用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系统
CN212872192U (zh)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的河湖排污口排查系统
CN207109769U (zh) 水面油污遥控清理装置
CN111018191A (zh) 一种水环境多功能治理平台
CN207157439U (zh) 一种智能型水体污染治理船
CN220565187U (zh) 水体藻类收集装置
CN109115968A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环境监测装置
CN209102704U (zh) 一种用于水质检测仪器中的清洁机构
CN116971349A (zh) 一种水体藻类收集装置
CN108625324A (zh) 积尘收集装置和道路积尘采集系统
CN111441384A (zh) 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漂浮房屋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208373640U (zh) 水下智能清扫与水质检测组合系统
CN216304605U (zh) 一种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装置
CN114544218A (zh) 一种生物标本自动采集装置
CN211644883U (zh) 一种水环境多功能治理平台
CN219470868U (zh) 一种水中漂浮物自动收集装置
CN214201417U (zh) 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检测装置
CN214894287U (zh) 一种改进型的环境保护用水样自动采集装置
CN217639025U (zh) 一种生态环境检测风险预警装置
CN218445439U (zh) 一种环境监测用水污染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