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3950U - 调节工装、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 Google Patents

调节工装、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3950U
CN220553950U CN202321938651.6U CN202321938651U CN220553950U CN 220553950 U CN220553950 U CN 220553950U CN 202321938651 U CN202321938651 U CN 202321938651U CN 220553950 U CN220553950 U CN 220553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piece
pushing
swinging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386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
胡圣帮
刘星洲
高蒙
夏登福
解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386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3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3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3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调节工装、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其中,调节工装包括摆动件、固定座以及限位件,所述摆动件用以连接带动支撑架体的主轴转动;所述固定座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摆动件的转动路径排列设置;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摆动件,并沿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固定座的方向可移动设置,所述限位件用以卡接任一所述限位槽固定所述摆动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利用调节工装实现光伏支架转向的便捷操作,提高光伏支架的调节效率,进一步提高调节工装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调节工装、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节工装、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光伏电站中,通常采用承载光伏组件的架体可转动调节的光伏支架对光伏组件进行支撑固定,以使光伏电站可以根据光源照射角度的变化调整光伏组件的朝向,提高光伏电站的光能利用率。
然而,现有的光伏支架大多通过利用支撑推杆或者千斤顶抵顶带动光伏支架承载光伏组件的架体转动的方式实现对光伏组件的朝向角度调整。可是,支撑推杆或者千斤顶一般要求在平整的地面上进行安装和调节,在光伏电站装配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场地时,采用支撑推杆或者千斤顶带动光伏支架转动需要先根据场地的坡度对支撑推杆或者千斤顶进行移位调节,导致支撑推杆或者千斤顶与光伏支架支架之间的安装难度较大,增大了调节光伏支架转向所需的时间,降低了光伏支架的操作便利性和调节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工装、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旨在利用调节工装实现光伏支架转向的便捷操作,提高光伏支架的调节效率,进一步提高调节工装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调节工装包括摆动件、固定座以及限位件,所述摆动件用以连接带动支撑架体的主轴转动;所述固定座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摆动件的转动路径排列设置;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摆动件,并沿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固定座的方向可移动设置,所述限位件用以卡接任一所述限位槽固定所述摆动件。
可选地,所述摆动件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部分与任一所述限位槽相对应设置,所述限位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滑槽内。
可选地,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停靠缺口,所述停靠缺口用以卡接所述限位件。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销和弹性件,所述限位销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摆动件,并用以卡接任一所述限位槽;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限位销和所述摆动件,并沿所述限位销的移动方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调节板和固定板,所述调节板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槽;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调节板,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用以连接支撑架体的支撑结构,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固定板围合形成限位空间,所述摆动件的部分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调节工装还包括顶推结构,所述顶推结构连接所述摆动件,并用以带动所述限位件移动。
可选地,所述顶推结构包括握持部和顶推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摆动件连接;所述顶推部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握持部,并部分显露于所述握持部朝向摆动件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件,所述顶推部用以抵顶带动所述限位件移动。
可选地,所述握持部的一侧设有容置槽,所述握持部的一端设有贯通所述容置槽的伸出孔,所述握持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设有支座,所述顶推部包括控制杆、顶推杆以及连杆,所述控制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顶推杆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顶推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伸出孔抵接所述限位件;所述连杆连接所述控制杆和所述顶推杆。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设有沿所述顶推杆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顶推杆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导向槽内。和/或,所述顶推杆穿设于所述伸出孔的一端设有顶推槽,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顶推槽的槽内壁。和/或,所述摆动件设有卡接槽,所述握持部朝向摆动件的一端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卡接于所述卡接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包括支撑架体和调节工装,所述调节工装为以上所述的调节工装,所述调节工装连接所述支撑架体,并用以带动所述支撑架体的主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电站,所述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和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为上述的光伏支架,所述光伏组件安装于所述光伏支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摆动件上移动设置限位件,并在固定座上设置至少两个限位槽,当需要转动支撑架体的主轴调整光伏组件的朝向时,可以通过操作摆动件使摆动件带动支撑架体的主轴转动,待调整到对应的转动角度时,可以在摆动件上移动限位件,使限位件移动至固定座的限位槽中并卡接限位槽,使得摆动件可以在限位件的作用下固定在固定座上,保持光伏支架的整体结构稳定,进而可以很好地维持主轴转动后的光伏组件的朝向角度,实现对光伏组件朝向角度的调整。在调整工装的作用下,可以便捷地利用摆动件带动光伏支架的主轴转动实现对光伏组件朝向角度的调整,减少了光伏支架调整时受到地形环境的影响,使得光伏支架的调节更加便利,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光伏支架的调节效率,提高了调节工装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支架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光伏支架一实施例的局部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工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剖面图;
图6为图4的调节工装的顶推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的光伏支架大多通过利用支撑推杆或者千斤顶抵顶带动光伏支架承载光伏组件的架体转动的方式实现对光伏组件的朝向角度调整。可是,支撑推杆或者千斤顶一般要求在平整的地面上进行安装和调节,在光伏电站装配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场地时,采用支撑推杆或者千斤顶带动光伏支架转动需要先根据场地的坡度对支撑推杆或者千斤顶进行移位调节,导致支撑推杆或者千斤顶与光伏支架支架之间的安装难度较大,增大了调节光伏支架转向所需的时间,降低了光伏支架的操作便利性和调节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调节工装100。
参照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调节工装100包括摆动件10、固定座30以及限位件50,摆动件10用以连接带动支撑架体200的主轴21转动;固定座30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311,至少两个限位槽311沿摆动件10的转动路径排列设置;限位件50连接于摆动件10,并沿朝向或者远离固定座30的方向可移动设置,限位件50用以卡接任一限位槽311固定摆动件10。
可以理解的是,光伏支架1000的支撑架体200可以包括有主轴21和支撑结构23,该支撑结构23可以为支撑立柱或者钢材拼搭形成的框架结构,在支撑结构23上可以设置有轴承,可以将主轴21插设在轴承处,利用支撑结构23对主轴21进行支撑,同时使主轴21可以在轴承上转动。通过在主轴21上间隔设置多个檩条,可以利用檩条承载固定光伏组件,使得主轴21在轴承上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承载固定在主轴21上的光伏组件转动,进而实现了对光伏组件朝向角度的调节,保障光伏电站在光源照射角度改变时可以通过调节光伏支架1000的主轴21转动使光伏组件保持朝向光源设置,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光伏电站的光能利用率和发电功率。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支撑架体200上设置调节工装100,可以利用调节工装100实现对支撑架体200的主轴21转动和锁定,通过将调节工装100的摆动件10连接在支撑架体200的主轴21上,该摆动件10可以沿与主轴21延伸方向呈一定夹角的方向延伸,并临近支撑结构23设置,此时,可以在光伏支架1000的安装表面上操作摆动件10以主轴21为旋转中心轴摆动,即可使摆动件10带动主轴21在支撑结构23的轴承上转动,进而使光伏组件跟随主轴21转动改变了光伏组件与光伏支架1000的安装表面之间所呈的夹角,实现对光伏组件朝向角度的调节。而在摆动件10的附近可以设置有一固定座30,该固定座30可以为装配在光伏支架1000安装表面上的座架或立柱;又或者可以为安装在支撑结构23靠近摆动件10的一侧上的座板,通过在固定座30上开设至少两个限位槽311,该限位槽311的槽口可以朝向摆动件10设置,或者可以使该限位槽311贯穿固定座30设置,使得至少两个限位槽311可以沿摆动件10的摆动路径依次间隔排列设置。通过将限位件50活动连接在摆动件10上,该限位件50可以为具有一定结构刚度和强度的柱栓或者销轴等,可以使限位件50凸显在摆动件10朝向固定座30的一侧表面上,并在摆动件10的外周上形成供限位件50移动的导轨或者利用齿轮、推杆连接传动限位件50,使限位件50可以在摆动件10上沿朝向固定座30的方向或者远离固定座30的方向移动。进而在需要调节支撑架体200的主轴21转动改变光伏组件的朝向角度时,可以先在摆动件10上沿远离固定座30的方向移动限位件50,使限位件50与固定座30分离,然后操作摆动件10转动,使摆动件10带动主轴21转动至光伏组件所需调节的朝向角度后保持摆动件10不动,再使限位件50沿朝向固定座30的方向移动,使限位件50移动至此时对应摆动件10的限位槽311中,利用限位件50与限位槽311的槽内壁相互抵接固定,使得摆动件10可以被限位件50固定在固定座30上,维持主轴21转动后的状态,保障光伏组件可以很好地保持朝向光源的照射范围设置,实现了光伏支架1000对光伏组件朝向角度的调节。利用该调节工装100,可以在支撑架体200上直接操作调节工装100对支撑架体200的主轴21进行转动调节和锁定,使得光伏电站装设在大坡度表面或者水面等特殊环境时也可以很便捷地调节光伏支架1000改变光伏组件的朝向角度,有效提高了光伏支架1000调节的便利性和调节效率。同时,相较于支撑推杆或者千斤顶等结构,该调节工装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可以更方便地装配在支撑架体200上,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光伏支架1000的装配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了调节工装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摆动件10上移动设置限位件50,并在固定座30上设置至少两个限位槽311,当需要转动支撑架体200的主轴21调整光伏组件的朝向时,可以通过操作摆动件10使摆动件10带动支撑架体200的主轴21转动,待调整到对应的转动角度时,可以在摆动件10上移动限位件50,使限位件50移动至固定座30的限位槽311中并卡接限位槽311,使得摆动件10可以在限位件50的作用下固定在固定座30上,保持光伏支架1000的整体结构稳定,进而可以很好地维持主轴21转动后的光伏组件的朝向角度,实现对光伏组件朝向角度的调整。在调整工装的作用下,可以便捷地利用摆动件10带动光伏支架1000的主轴21转动实现对光伏组件朝向角度的调整,减少了光伏支架1000调整时受到地形环境的影响,使得光伏支架1000的调节更加便利,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光伏支架1000的调节效率,提高了调节工装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摆动件10设有滑槽11,滑槽11的部分与任一限位槽311相对应设置,限位件50可移动地设于滑槽11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摆动件10上设置滑槽11,该滑槽11可以设置在摆动件10朝向固定座30的一侧表面上,并使滑槽11沿摆动件10的延伸方向延伸,其中,滑槽11在朝向固定座30的方向上的投影可以有部分与固定座30重叠,在摆动件10转动的过程中,滑槽11的部分可以依次经过固定座30上的至少两个限位槽311,并依次与至少两个限位槽311连通。此时,在限位槽311的内侧壁上可以设有沿限位槽311延伸方向延伸的卡槽,可以将限位件50设置在滑槽11内并部分插设在卡槽中,使限位件50滑动连接在滑槽11内;或者可以将滑槽11贯穿摆动件10设置,使限位件50穿设在滑槽11中,并使限位件50的两端尺寸大于滑槽11的宽度设置,避免限位件50脱离滑槽11,使限位件50滑动连接在滑槽11内。通过将限位件50的部分凸显在滑槽11的槽口处,可以在摆动件10带动主轴21转动至所需的角度后,将限位件50在滑槽11内向下滑动便可使限位件50凸显在滑槽11槽口的部分卡接到限位槽311中,进而实现限位件50对摆动件10的固定,维持光伏支架1000调节光伏组件的朝向角度,进一步提高了调节工装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滑槽11远离固定座30的一侧设有停靠缺口111,停靠缺口111用以卡接限位件5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滑槽11远离固定座30的一侧设置停靠缺口111,该停靠缺口111可以凹设在滑槽11的内侧壁上,在限位件50沿远离固定座30的方向移动脱离与固定座30的连接时,可以将限位件50移动至停靠缺口111的位置处,并使限位件50与停靠缺口111的内壁抵接限位,无需在转动摆动件10时手动扶持限位件50,使得限位件50可以停靠在停靠缺口111处避让摆动件10转动,防止限位件50在滑槽11内朝向固定座30滑落影响摆动件10转动,进一步提高了调整工装的操作便利性和实用性。
参照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件50包括限位销和弹性件,限位销可移动地连接于摆动件10,并用以卡接任一限位槽311;弹性件连接限位销和摆动件10,并沿限位销的移动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以为弹簧或者弹力带等具有一定弹性性能的结构,通过将弹性件沿限位销的移动方向延伸设置,并使弹性件连接限位销和摆动件10,可以在移动限位销远离固定座30避让摆动件10转动时,使限位销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件,使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进而在摆动件10转动至调节光伏组件朝向角度达到所需朝向角度时,利用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作用在限位销上的作用力可以很好地带动限位销朝向固定座30移动,使限位销可以更稳定地移动至此时对应摆动件10的限位槽311中卡接限位槽311固定摆动件10,有利于更好地提高限位件50对摆动件10的固定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调节工装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摆动件10上可以设置有停靠限位件50的缺口或者卡扣等结构,使得限位件50沿远离固定座30的方向移动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件避让摆动件10转动时可以停靠在摆动件10上,无需在转动摆动件10时手动扶持限位件50,进一步提高调节工装100的操作便捷性。
参照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座30包括调节板31和固定板33,调节板31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311;固定板33的一端连接于调节板31,固定板33的另一端用以连接支撑架体200的支撑结构23,调节板31与固定板33围合形成限位空间,摆动件10的部分可移动地设于限位空间内。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30可以通过利用固定板33连接在支撑架体200的支撑结构23上,使得调节工装100可以更好地利用支撑架体200固定支撑摆动件10,有利于更稳定地维持主轴21转动调节后的状态,进一步提高光伏支架10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通过利用调节板31和固定板33围合形成限位空间,可以将摆动件10的部分穿设在限位空间中,使得转动摆动件10带动主轴21转动调节光伏组件的朝向角度时可以抵接在固定板33上限制摆动件10的转动幅度,有利于避免摆动件10的转动幅度过大而无法很好地利用限位件50卡接在固定座30上进行固定,便于用户在光伏电站中操作摆动件10调节支撑架体200,进一步提高调节工装100的操作便捷性。
其中,支撑架体200可以通过在支撑结构23上设置轴承使主轴21插设在轴承上转动,此时,轴承可以转动连接在支撑结构23上,进而可以通过转动轴承带动主轴21转动调整主轴21与光伏支架1000的安装表面之间所呈的角度,使光伏支架1000可以更好地装配在多种不同坡度的地形环境中。此时,在固定板33上可以开设有长条孔,并利用螺栓或者插栓等紧固件穿设长条孔连接支撑结构23,使紧固件抵压固定板33将固定板33连接在支撑结构23上。进而在支撑架体200根据安装表面的坡度利用轴承带动主轴21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后,可以利用紧固件在固定板33的长条孔上的移动使紧固件可以更好地在主轴21转动后连接固定板33和支撑结构23,同时通过将摆动件10的部分穿设在固定座30上并利用限位件50固定摆动件10和固定座30,可以使调节工装100在轴承带动主轴21转动后固定主轴21与支撑结构23,保持主轴21与安装表面之间的夹角,使得调节工装100还可以起到固定支撑架体200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调节工装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工装100还包括顶推结构70,顶推结构70连接摆动件10,并用以带动限位件50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顶推结构70可以为端部设有伸缩推头的杆件,通过将杆件连接在摆动件10上可以延长摆动件10的转动力臂,使得在主轴21距离安装表面的高度较高时可以更便利地利用顶推结构70牵动摆动件10转动,而利用杆件端部的伸缩推头可以抵接限位件50并带动限位件50沿朝向或者远离固定座30的方向移动,实现摆动件10转动时限位件50的避让以及主轴21转动调节后摆动件10的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调节工装100的操作便利性和实用性。又或者,顶推结构70可以为端部设有夹头的杆件,可以利用夹头夹持连接限位件50,通过向上推动杆件使杆件带动限位件50远离固定座30,再利用杆件夹持限位件50转动,使限位件50抵接在摆动件10上带动摆动件10转动,然后在摆动件10带动主轴21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后再下拉杆件使杆件带动限位件50朝向固定座30移动卡接在限位槽311中固定摆动件10,实现调节工装100对支撑架体200的转动调节,进一步提高了调节工装100的操作便利性和实用性。
参照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顶推结构70包括握持部71和顶推部73,握持部71与摆动件10连接;顶推部73可移动地连接于握持部71,并部分显露于握持部71朝向摆动件10的一端抵接限位件50,顶推部73用以抵顶带动限位件50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握持部71和顶推部73可以为能够相互移动的两个杆件,通过将握持部71连接在摆动件10上,可以利用握持部71延长摆动件10的转动力臂的同时使用户可以更便利地握持握持部71操作摆动件10摆动,进而使用户可以一手握持顶推部73,一手握持握持部71,利用顶推部73带动限位件50远离固定座30同时转动摆动件10移动,待摆动件10带动转轴移动至合适的角度后再利用顶推部73带动限位件50移动到固定座30的限位槽311中卡接限位槽311固定摆动件10,实现调节工装100对支撑架体200的朝向角度的调节,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在光伏电站中操作调节工装100对支撑架体200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了调节工装100的操作便捷性。
参照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握持部71的一侧设有容置槽711,握持部71的一端设有贯通容置槽711的伸出孔713,握持部71于容置槽711的槽口处设有支座715,顶推部73包括控制杆731、顶推杆733以及连杆735,控制杆731可转动地连接于支座715;顶推杆733可移动地设于容置槽711内,顶推杆733的一端穿设于伸出孔713抵接限位件50;连杆735连接控制杆731和顶推杆73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握持部71上设置容置槽711和支座715,可以使顶推部73利用连杆735连接控制杆731和顶推杆733,使得转动连接在支座715上的控制杆731可以通过连杆735带动顶推杆733在容置槽711中沿握持部71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使顶推杆733的一端可以穿过伸出孔713抵接限位件50带动限位件50移动,通过在握持部71上转动控制杆731带动顶推杆733顶推移动限位件50可以使顶推结构70的操作更加便捷,使得用户可以更便利地操作顶推结构70带动摆动件10和限位件50移动实现对支撑架体200朝向角度的调节,进一步提高了调节工装100的调节便利性和调节效率。其中,容置槽711的内侧壁可以倾斜设置,并使顶推杆733的外侧壁对应容置槽711的内侧壁设置,有利于利用容置槽711的结构对顶推杆733进行限位导向,避免顶推杆733脱离容置槽711,进一步提高了顶推结构7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容置槽711的内侧壁设有沿顶推杆733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槽7111,顶推杆733设有导向结构7333,导向结构7333可移动地插设于导向槽7111内。和/或,顶推杆733穿设于伸出孔713的一端设有顶推槽7331,限位件50抵接于顶推槽7331的槽内壁。和/或,摆动件10设有卡接槽13,握持部71朝向摆动件10的一端设有凸起结构717,凸起结构717卡接于卡接槽1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容置槽711的内侧壁上设置导向槽7111,并在顶推杆733上设置导向结构7333,该导向结构7333可以为凸显在顶推杆733两侧上的柱体结构,可以通过将螺栓或者插栓贯穿插设在顶推杆733上进而在顶推杆733的两侧形成导向结构7333,此时,通过将导向结构7333插设在导向槽7111中,可以利用导向结构7333对顶推杆733进行限位导向,使得顶推杆733可以稳定地在容置槽711内沿握持部71的延伸方向移动,避免顶推杆733脱离容置槽711,进一步提高了顶推结构7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在顶推杆733的端部可以凹设形成顶推槽7331,在操作控制杆731带动顶推杆733穿出伸出孔713抵接限位件50时,可以使顶推槽7331随顶推杆733移动朝向限位件50移动,使得限位件50可以抵接在顶推槽7331中,进而有利于利用顶推槽7331包围限位件50防止限位件50脱离顶推杆733,保障顶推杆733可以更加稳定可靠地带动限位件50移动避让摆动件10或者固定摆动件10,进一步提高了调节工装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摆动件10的周侧可以设置有卡接槽13,通过在握持部71的一端设置凸起结构717,该凸起结构717可以由贯穿握持部71端部的螺栓或者插栓形成,又或者可以由焊接在握持部71端部的柱体或者块体形成该凸起结构717,进而通过利用凸起结构717插接在卡接槽13中,可以更好地提高握持部71与摆动件10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握持部71可以更好地带动摆动件10转动。其中,卡接槽13可以贯穿摆动件10的一侧设置,使得摆动件10与顶推结构70可以相互分离设置,在需要利用调节工装100调节支撑架体200的朝向角度时,可以通过在摆动件10的一侧将握持部71的凸起结构717卡接到卡接槽13中实现摆动件10与握持部71的连接,利用握持部71辅助调节支撑架体200的朝向角度,然后在调节支撑架体200的朝向角度并固定摆动件10后,可以将握持部71的凸起结构717通过摆动件10的一侧从卡接槽13中脱离出来,实现摆动件10与顶推结构70的分离,使得用户可以在需要调节支撑架体200时连接摆动件10与顶推结构70,在无需调节支撑架体200时分离顶推结构70和摆动件10减少顶推结构70对光伏支架1000的干涉,便于光伏电站在光伏支架1000处的部件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调节工装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支架1000,该光伏支架1000包括支撑架体200和调节工装100,调节工装100连接支撑架体200,并用以带动支撑架体200的主轴21转动,该调节工装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光伏支架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电站,该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和光伏支架1000,该光伏支架10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光伏电站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调节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摆动件,所述摆动件用以连接带动支撑架体的主轴转动;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摆动件的转动路径排列设置;以及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摆动件,并沿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固定座的方向可移动设置,所述限位件用以卡接任一所述限位槽固定所述摆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部分与任一所述限位槽相对应设置,所述限位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滑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停靠缺口,所述停靠缺口用以卡接所述限位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
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摆动件,并用以卡接任一所述限位槽;和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限位销和所述摆动件,并沿所述限位销的移动方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
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槽;和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调节板,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用以连接支撑架体的支撑结构,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固定板围合形成限位空间,所述摆动件的部分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调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工装还包括顶推结构,所述顶推结构连接所述摆动件,并用以带动所述限位件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结构包括:
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摆动件连接;和
顶推部,所述顶推部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握持部,并部分显露于所述握持部朝向摆动件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件,所述顶推部用以抵顶带动所述限位件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一侧设有容置槽,所述握持部的一端设有贯通所述容置槽的伸出孔,所述握持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设有支座,所述顶推部包括:
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座;
顶推杆,所述顶推杆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顶推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伸出孔抵接所述限位件;以及
连杆,所述连杆连接所述控制杆和所述顶推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设有沿所述顶推杆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顶推杆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导向槽内;
和/或,所述顶推杆穿设于所述伸出孔的一端设有顶推槽,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顶推槽的槽内壁;
和/或,所述摆动件设有卡接槽,所述握持部朝向摆动件的一端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卡接于所述卡接槽。
10.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包括支撑架体和调节工装,所述调节工装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调节工装,所述调节工装连接所述支撑架体,并用以带动所述支撑架体的主轴转动。
11.一种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和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为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支架,所述光伏组件安装于所述光伏支架。
CN202321938651.6U 2023-07-21 2023-07-21 调节工装、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Active CN220553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8651.6U CN220553950U (zh) 2023-07-21 2023-07-21 调节工装、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8651.6U CN220553950U (zh) 2023-07-21 2023-07-21 调节工装、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3950U true CN220553950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8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38651.6U Active CN220553950U (zh) 2023-07-21 2023-07-21 调节工装、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3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57804A (en) Mortise making device of a machining tool
CN220553950U (zh) 调节工装、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CN111025031A (zh) 天线辐射性能的检测系统及辅助装置
US20190283267A1 (en) Non-binding fence for a table saw
CN113117991B (zh) 耳机壳网膜组装治具
CN112721720B (zh) 电池机构、车辆和电池箱安装方法
CN213064918U (zh) 一种快插式气体管道固定卡扣
CN208866659U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前上安装支架焊接用定位工装
CN118117953A (zh) 一种可适应不同场景的光伏发电支架
CN219465852U (zh) 一种冲头研磨装夹工装
CN211878080U (zh) 天线辐射性能的检测系统及辅助装置
CN220964694U (zh) 固定工装、柔性光伏支架和光伏设备
CN219708995U (zh) 升降机构
CN218672669U (zh) 一种太阳能支架的支架折叠机构
CN113428262B (zh) 一种汽车尾灯装配辅具
CN221058232U (zh) 一种多方位调节的太阳能安装支架
CN219164745U (zh) 一种机载无线路由器的盖板结构
CN220928740U (zh) 一种建筑模板固定装置
CN219404124U (zh) 一种汽车白车身合拼搭扣捶
CN216675063U (zh) 一种方便组装的电动升降桌
CN219287950U (zh) 一种bms控制板拆装结构
CN220248571U (zh) 锁定装置及医疗推车
CN216608112U (zh) 旋转快速装夹装置
CN219123471U (zh) 一种手自一体便携式卫星天线
CN214057768U (zh)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靠背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