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3832U - 一种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3832U
CN220553832U CN202321982422.4U CN202321982422U CN220553832U CN 220553832 U CN220553832 U CN 220553832U CN 202321982422 U CN202321982422 U CN 202321982422U CN 220553832 U CN220553832 U CN 220553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r
hub
shell
butt joint
hub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824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松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engyu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gyu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gyu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gyu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824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3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3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3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所述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包括:二合一充电器,所述二合一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壳体、集线器壳体和对接机构,所述集线器壳体设置在充电器壳体上,所述集线器壳体与充电器壳体相适配,所述对接机构设置在集线器壳体上;所述对接机构包括有T型滑块、限位框、螺杆、对接端、空腔、连接块、内螺纹套筒、两个限位杆和连接导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通过采用对接方式将充电器和集线器进行对接连接,进而可以无需充电数据线,也能正常使用,进而可以解决数据充电线缺失,充电器和集线器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享受了物质生活之后,越来越享受精神层面的追求,人们越来越多地外出旅行,在旅行的途中,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娱乐选择,旅途中需要经常地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由于在旅途中的住宿地点不稳定,各个不同住宿地点的插座的插孔也统一,因此为了便于使用和携带,现出现了一种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
经检索,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开号CN211790848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充电器主壳、TYPE-C插口一、充电器下壳一、充电器下壳二、充电器下壳三、充电器下壳四、集线器主壳、TYPE-C插口二、充电数据线、集线器下盖、扩充接口、快充接口及USB接口。该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单独使用时,只有一个单TYPE-C口输出电源,当需要扩充多口充电器和集线器功能时,才需要用充电数据线将TYPE-C插口一和TYPE-C插口二相连,从而来连接集线器,可扩充多口充电器并同时具备集线器功能,使电脑可以同时连接读取多种电子设备的信息数据,同时插脚设置了美规、欧规、英规和澳规四种类型,可根据不同国家使用相应的插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实用新型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
1、上述设备在使用时,需要通过数据充电线将充电器与集线器进行连接才能通电使用,因此需要额外消耗一组充电数据线,而当该段数据充电线缺失时,充电器则无法导出电流,集线器无法正常使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采用对接方式将充电器和集线器进行对接连接,进而可以无需充电数据线,也能正常使用,进而可以解决数据充电线缺失,充电器和集线器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的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包括:二合一充电器,所述二合一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壳体、集线器壳体和对接机构,所述集线器壳体设置在充电器壳体上,所述集线器壳体与充电器壳体相适配,所述对接机构设置在集线器壳体上;
所述对接机构包括有T型滑块、限位框、螺杆、对接端、空腔、连接块、内螺纹套筒、两个限位杆和连接导线,所述T型滑块固定安装在集线器壳体的一侧外壁上,所述限位框固定安装在集线器壳体的底部上,所述螺杆转动安装在集线器壳体的顶部上,所述对接端设置在集线器壳体的底部上,所述空腔开设在集线器壳体上,所述连接块设置在空腔内,所述对接端的顶端延伸至空腔内并与连接块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筒固定安装在连接块的顶部上,所述螺杆的底端延伸至内螺纹套筒内并与内螺纹套筒的内壁相旋合,两个限位杆均固定安装在空腔内,两个限位杆均与连接块滑动连接,两个限位杆分别位于内螺纹套筒的两侧,所述集线器壳体与对接端通过连接导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集线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空腔相通,所述通孔与对接端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充电器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对接插槽,所述对接插槽与对接端相适配,所述充电器壳体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框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充电器壳体上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与T型滑块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充电器壳体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有磁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二合一充电器上滑动安装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底部与安装板的顶部相接触,所述安装框的底部设有铁块,所述磁块与铁块相适配。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对接方式将充电器和集线器进行对接连接,进而可以无需充电数据线,也能正常使用,进而可以解决数据充电线缺失,充电器和集线器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集线器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集线器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集线器壳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器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电器壳体;2、集线器壳体;3、T型滑块;4、限位框;5、螺杆;6、对接端;7、空腔;8、连接块;9、内螺纹套筒;10、限位杆;11、连接导线;12、对接插槽;13、限位槽;14、T型滑槽;15、安装板;16、安装框。
具体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集线器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集线器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集线器壳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器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包括:二合一充电器,所述二合一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壳体1、集线器壳体2和对接机构,所述集线器壳体2设置在充电器壳体1上,所述集线器壳体2与充电器壳体1相适配,所述对接机构设置在集线器壳体2上;
所述对接机构包括有T型滑块3、限位框4、螺杆5、对接端6、空腔7、连接块8、内螺纹套筒9、两个限位杆10和连接导线11,所述T型滑块3固定安装在集线器壳体2的一侧外壁上,所述限位框4固定安装在集线器壳体2的底部上,所述螺杆5转动安装在集线器壳体2的顶部上,所述对接端6设置在集线器壳体2的底部上,所述空腔7开设在集线器壳体2上,所述连接块8设置在空腔7内,所述对接端6的顶端延伸至空腔7内并与连接块8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筒9固定安装在连接块8的顶部上,所述螺杆5的底端延伸至内螺纹套筒9内并与内螺纹套筒9的内壁相旋合,两个限位杆10均固定安装在空腔7内,两个限位杆10均与连接块8滑动连接,两个限位杆10分别位于内螺纹套筒9的两侧,所述集线器壳体2与对接端6通过连接导线11连接。
所述集线器壳体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空腔7相通,所述通孔与对接端6相适配。
所述充电器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对接插槽12,所述对接插槽12与对接端6相适配,所述充电器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与限位框4相适配。
所述充电器壳体1上开设有T型滑槽14,所述T型滑槽14与T型滑块3相适配。
所述充电器壳体1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5,所述安装板15的顶部设有磁块。
所述二合一充电器上滑动安装有安装框16,所述安装框16的底部与安装板15的顶部相接触,所述安装框16的底部设有铁块,所述磁块与铁块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步骤:使用时,将集线器壳体2安装在充电器壳体1上,T型滑块3插入到T型滑槽14内并在T型滑槽14内进行限位滑动,同时集线器壳体2底部上的限位框4会插入到限位槽13内,因此在限位槽13和T型滑槽14的作用下,可以来对集线器壳体2进行限位固定,避免集线器壳体2位置偏移而影响对接工作;
第二步骤:将安装框16安装在集线器壳体2和充电器壳体1上,所述安装框16的顶部通口小于底部通口,因此当安装框16的底部与安装板15的顶部接触时,安装框16顶部通口的内壁正好卡接在集线器壳体2和T型滑块3的顶部上,再加上铁块与磁块的配合作用下,可以来对充电器壳体1和集线器壳体2进行限位固定,避免集线器壳体2在使用过程中脱离充电器壳体1;
第三步骤:转动集线器壳体2顶部上的螺杆5,在螺纹旋合连接的作用下,可使内螺纹套筒9带动连接块8向下进行移动,然后通过连接块8带动对接端6向下进行移动,致使对接端6插入到对接插槽12内形成电性通电连接,而当断电不用时,反转螺杆5,通过螺杆5带动连接块8和对接端6向上进行移动,致使对接端6脱离对接插槽12,进而可以达到断电,从而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申请文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
其中所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尽管已经表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合一充电器,所述二合一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壳体、集线器壳体和对接机构,所述集线器壳体设置在充电器壳体上,所述集线器壳体与充电器壳体相适配,所述对接机构设置在集线器壳体上;
所述对接机构包括有T型滑块、限位框、螺杆、对接端、空腔、连接块、内螺纹套筒、两个限位杆和连接导线,所述T型滑块固定安装在集线器壳体的一侧外壁上,所述限位框固定安装在集线器壳体的底部上,所述螺杆转动安装在集线器壳体的顶部上,所述对接端设置在集线器壳体的底部上,所述空腔开设在集线器壳体上,所述连接块设置在空腔内,所述对接端的顶端延伸至空腔内并与连接块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筒固定安装在连接块的顶部上,所述螺杆的底端延伸至内螺纹套筒内并与内螺纹套筒的内壁相旋合,两个限位杆均固定安装在空腔内,两个限位杆均与连接块滑动连接,两个限位杆分别位于内螺纹套筒的两侧,所述集线器壳体与对接端通过连接导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空腔相通,所述通孔与对接端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对接插槽,所述对接插槽与对接端相适配,所述充电器壳体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框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壳体上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与T型滑块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壳体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有磁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合一充电器上滑动安装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底部与安装板的顶部相接触,所述安装框的底部设有铁块,所述磁块与铁块相适配。
CN202321982422.4U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 Active CN220553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2422.4U CN220553832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2422.4U CN220553832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3832U true CN220553832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82422.4U Active CN220553832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38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2156B (zh) 一种微服务器及微服务器集群系统
CN110196628A (zh) 一种用于延长平板电脑关机后电池使用时间的方法及系统
CN102684271B (zh) 一种电子设备、供电控制芯片和供电控制方法
US20140091621A1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ower to external mobile devices
CN220553832U (zh) 一种可与集线器二合一的充电器
CN101788842A (zh) 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管理装置及其相关方法与计算机系统
CN201142588Y (zh) 煤矿用隔爆ups电源
CN208015448U (zh) 一种电源模组装置
CN207303551U (zh) 连接件
CN204030179U (zh) 多媒体插座
CN206270869U (zh) 一种便于拆卸维修的笔记本电脑用电源适配器
CN206250834U (zh) 圣诞灯电源控制器
CN107612081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移动电源
CN203840186U (zh) 一种具有无线wifi路由器功能的电源适配器
CN204856377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转24pin供电接口的转接器
US20060129862A1 (en) Power saving device for network controller of computer
CN219611953U (zh) 一种基于nb-iot通讯的智能阀控水表控制器
CN205828733U (zh) 方便u盘
CN104967181A (zh) 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和充电控制装置
CN208126339U (zh) 一种防断电小型机服务器
CN105720620A (zh) 一种带有多种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04947230U (zh) 一种电焊机用的快速接头
CN219016932U (zh) 一种防断电的电脑主机
CN214943271U (zh) 一种智能门锁装置
CN204333536U (zh) 一种台式计算机前置电源输出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