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6535U - 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6535U
CN220546535U CN202322106017.2U CN202322106017U CN220546535U CN 220546535 U CN220546535 U CN 220546535U CN 202322106017 U CN202322106017 U CN 202322106017U CN 220546535 U CN220546535 U CN 220546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uilt
lower limb
frame
conn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060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志刚
康徐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060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6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6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6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该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包括若干依次相连的训练单元,训练单元包括:固定架,其包括底架和立柱,立柱与底架固定连接;躯干支撑机构,其包括支撑架和支撑板,支撑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支撑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肩管和第二肩管,支撑架固定连接有铃片杆;限位机构,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和内管,外管与支撑架转动连接,内管与固定架转动连接,内管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外管固定连接有限位顶板,外管内设置有弹簧,弹簧位于限位顶板与第一固定块之间。避免限位机构外露,提高了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具体涉及户外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各个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现代社会人类对健身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人们往往选择专业的健身场馆对自身身体进行专业训练,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这时就需要多种专业的健身设备来辅助人体进行锻炼。使用者可以通过下肢蹬踏等动作进行下肢肌肉训练。
下肢蹬踏训练装置一般为室内健身器材,其限位机构是外置的。如果将下肢蹬踏训练装置放到户外,外置的限位机构会有造成使用者人身伤害的风险,安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该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包括若干依次相连的训练单元,所述训练单元包括:
固定架,其包括底架和立柱,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
躯干支撑机构,其包括支撑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所述固定架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肩管和第二肩管,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有铃片杆;
限位机构,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内管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内管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外管固定连接有限位顶板,所述外管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限位顶板与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铃片杆上悬挂铃片作为下肢蹬踏训练的阻力源,在不驱动躯干支撑机构动作时,在铃片重力作用下,内管向靠近限位顶板的方向运动,限位顶板能够止挡弹簧和内管,起到限位作用,并且弹簧和第一固定块均位于外管内,避免限位机构外露,提高了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的训练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着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6,本实用新型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该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包括若干依次相连的训练单元10,训练单元10包括:固定架100,其包括底架110和立柱120,立柱120与底架110固定连接;躯干支撑机构200,其包括支撑架210和支撑板220,支撑板220与支撑架210固定连接,支撑架210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11和第二连接管212,第一连接管211和第二连接管212分别与固定架100转动连接,支撑架210、第一连接管211、第二连接管212和固定架100构成四连杆机构,支撑架210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肩管213和第二肩管214,支撑架210固定连接有铃片杆215;限位机构400,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410和内管420,外管410与支撑架210转动连接,内管420与固定架100转动连接,内管420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421,外管410固定连接有限位顶板411,外管410内设置有弹簧412,弹簧412位于限位顶板411与第一固定块421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包括若干依次相连的训练单元10,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训练单元10的数量。图1所示为设置四个训练单元10。相邻的两个训练单元10可以通过多根第三连接管430进行连接,从而提高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多个训练单元10,能够满足多人同时训练的应用场景,例如但不限于部队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同时训练。
固定架100包括底架110和立柱120,底架110放置在地面上,立柱120与底架11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立柱120,便于连接躯干支撑机构200。支撑架210、第一连接管211、第二连接管212和固定架100构成四连杆机构。支撑架210固定连接有铃片杆215,可以在铃片杆215上悬挂铃片,使用者躯干靠在支撑板220上,肩部抵住第一肩管213和第二肩管214,通过下肢蹬踏,带动支撑架210远离地面,利用铃片的重力作为下肢蹬踏训练的阻力。在不驱动躯干支撑机构200动作时,在铃片重力作用下,内管420向靠近限位顶板411的方向运动,限位顶板411能够止挡弹簧412和内管420,起到限位作用,并且弹簧412和第一固定块421均位于外管410内,避免限位机构400外露,提高了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的安全性。在限位顶板411止挡内管420时,弹簧412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可以但不限于,弹簧412为浸塑弹簧412,减少外管410相对于内管420滑动过程中,弹簧412与其他结构由于摩擦产生的噪音。弹簧412部分套接在内管420上,内管420能够对弹簧412起到支撑作用,保证了弹簧412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弹簧412靠近限位顶板411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块41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缓冲块413可以为橡胶材质,保证了缓冲块413的缓冲性能。缓冲块413位于弹簧412和顶部之间,缓冲块413能够对弹簧412和内管420的撞击起到缓冲作用,保证了限位机构400的可靠性。
参考图4~6,进一步的,缓冲块413固定连接有螺钉414,螺钉414螺接有第二固定块415,第二固定块415位于缓冲块413与内管420之间,第二固定块415与弹簧412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螺钉414和第二固定块415实现缓冲块413与弹簧412的固定连接,降低了弹簧412与缓冲块413的连接难度,使得缓冲块413能够跟随弹簧412同步动作,避免缓冲块413产生翻转。缓冲块413与螺钉414固定连接,可以将螺钉414嵌入缓冲块413内。螺钉414与第二固定块415螺接,便于进行装配。第二固定块415与弹簧412之间可进行焊接固定。在限位机构400动作过程中,第二固定块415与内管420接触,第二固定块415将缓冲块413与内管420分开,延长了缓冲块413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4,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块421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422,第一轴承422在外管410内壁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轴承422能够减少外管410与内管420滑动的摩擦力。将第一轴承422与第一固定块421固定连接,降低了第一轴承422的固定难度。第一轴承422可以为自润滑轴承,便于进行维护和保养。
参考图4和6,进一步的,外管4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416,固定套416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417,第二轴承417在内管420外壁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轴承417能够减少外管410与内管420滑动的摩擦力。固定套416的设置有台阶面,将第二轴承417置入第二固定套416,台阶面能够抵住第二轴承417,利用卡簧卡住第二轴承417,防止第二轴承417脱离固定套416。第二轴承417可以为自润滑轴承,便于进行维护和保养。第一固定块421位于限位顶板411与第二轴承417之间,当外管410相对于内管420滑动时,第一固定块421能够止挡第二轴承417,从而防止外管410脱离内管420,也就是对深蹲机构的摆动范围进行限制。
参考图3,进一步的,限位机构400包括多根外管410和多根内管420,外管410与内管420一一套接,任意相邻的两根外管410通过至少一根第三连接管430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多根外管410和多根内管420一一套接,实现对深蹲机构的摆动范围进行限制,实现限位机构400运动更加平稳,保证了限位机构400限制深蹲机构的摆动范围的可靠性。
参考图2,进一步的,支撑架210背向立柱1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把手216,第一连接管211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把手217。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使用者背部面对支撑板220进行下肢蹬踏训练时,可以抓握第一把手216。在使用者胸部面对支撑板220进行下肢蹬踏训练时,可以抓握第二把手217。通过设置第一把手216和第二把手217,便于使用者带动支撑架210运动,便于进行下肢蹬踏训练。
参考图2,进一步的,底架110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脚踏板11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使用者进行下肢蹬踏训练时,站立在脚踏板111上。脚踏板111为倾斜设置,支撑板220也为倾斜设置,在使用者进行下肢蹬踏训练时,使用者为斜躺或者斜靠姿势,便于使用者进行发力。
参考图2,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立柱120之间设置有多根第四连接管121,第一连接管211与第四连接管12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管212与底架110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四连接管121,能够保证立柱120的稳定性,也便于连接第一连接管211。
参考图1,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训练单元10共用立柱120和部分底架11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共用立柱120和部分底架110,使得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更加紧凑,能够减少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占地面积。同时,也能够降低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的制造成本。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包括若干依次相连的训练单元,所述训练单元包括:
固定架,其包括底架和立柱,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
躯干支撑机构,其包括支撑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所述固定架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肩管和第二肩管,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有铃片杆;
限位机构,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内管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内管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外管固定连接有限位顶板,所述外管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限位顶板与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靠近所述限位顶板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固定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螺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外管内壁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在所述内管外壁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多根所述外管和多根所述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一一套接,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外管通过至少一根第三连接管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背向所述立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把手,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脚踏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多根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训练单元共用立柱和部分底架。
CN202322106017.2U 2023-08-07 2023-08-07 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 Active CN220546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6017.2U CN220546535U (zh) 2023-08-07 2023-08-07 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6017.2U CN220546535U (zh) 2023-08-07 2023-08-07 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6535U true CN220546535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8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06017.2U Active CN220546535U (zh) 2023-08-07 2023-08-07 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6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33858A (en) Multi-purpose exerciser
US5267930A (en) Exercise machine employing improved leg and foot exercising fixture
US6902515B2 (en) Multi-functional exercise apparatus
US20080058168A1 (en) Miniaturized track exercising device
US20190336815A1 (en) Sport training machine
US11130015B2 (en) Flywheel exerciser having a hybrid resistance system
US7682289B2 (en) Adductor exerciser
CN205649773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家用康复健身器
CN209090459U (zh) 一种工作运动椅
CN220546535U (zh) 内置限位下肢蹬踏训练装置
CN220588860U (zh) 内置限位卧拉力量训练装置
CN220513355U (zh) 内置限位下肢力量训练装置
US5643163A (en) Gymnastic apparatus
CN220530598U (zh) 内置限位高拉训练装置
CN220546539U (zh) 内置限位推胸训练装置
CN106693292A (zh) 双脚左右摆动训练器
CN209933977U (zh) 一种多用途组合式体育器材
CN220546540U (zh) 内置限位辅助屈臂伸训练装置
CN213491787U (zh) 一种体育健身器材
CN214679834U (zh) 户外坐蹬训练器
CN220778939U (zh) 一种可折叠健身单车
CN215084642U (zh) 一种健美操使用的人体线条曲线训练装置
CN2201149Y (zh) 多功能健身组合架
CN214763118U (zh) 一种划船器、椭圆机组合式多功能健身器
CN108176009A (zh) 一种坐式向内夹腿健身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