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5122U - 一种轴套组件、盒体及耳机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套组件、盒体及耳机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5122U
CN220545122U CN202321757529.9U CN202321757529U CN220545122U CN 220545122 U CN220545122 U CN 220545122U CN 202321757529 U CN202321757529 U CN 202321757529U CN 220545122 U CN220545122 U CN 220545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assembly
connector
support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75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衍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75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5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5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5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套组件、盒体及耳机盒,涉及耳机领域。轴套组件包括:呈环形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呈环形设置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与第一连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重合;及至少三个支撑件,支撑件均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并环绕第二连接件的轴线分布,支撑件与第一连接件的外侧壁相切。支撑件对第一连接件沿径线方向完全限位,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转动配合。处于相切状态的支撑件和第一连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极大地减小,有效地减小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对转动时的摩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使盒体的内壳组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外壳组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即可减小外壳组件相对于内壳组件转动时的摩擦阻力。

Description

一种轴套组件、盒体及耳机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套组件、盒体及耳机盒。
背景技术
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正无线立体声)技术是一种能够将蓝牙信号处理为左右声道进行无线分离的技术,该技术的实现是基于蓝牙芯片技术的发展。TWS技术运用到蓝牙耳机领域时,催生了新的产品——TWS蓝牙耳机。
TWS蓝牙耳机的工作原理是借助蓝牙芯片,先将手机通过蓝牙无线方式连接主耳机,再将主耳机通过蓝牙无线方式连接副耳机,从而摈弃传统耳机间的线材连接,并实现真正的蓝牙左右声道无线分离使用。
目前,TWS蓝牙耳机充电盒的开合盖模式大体分为三种,分别是翻盖形式、滑盖形式以及旋转形式。其中,旋转形式的充电盒具有可相对旋转的外壳和内壳。
然而,在现有的旋转形式的充电盒中,外壳相对于内壳转动时存在较大的摩擦阻力,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轴套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套组件,包括:
呈环形设置的第一连接件;
呈环形设置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重合;及
至少三个支撑件,每个所述支撑件均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并环绕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分布,每个所述支撑件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侧壁相切。
作为对所述轴套组件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呈点接触或者线接触。
作为对所述轴套组件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支撑件至少部分嵌于所述限位槽。
作为对所述轴套组件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支撑件呈杆状设置,所述支撑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作为对所述轴套组件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成对设置且与所述支撑件对应,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部。
作为对所述轴套组件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支撑件上嵌设有滚珠,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滚珠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侧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盒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盒体,包括内壳组件、外壳组件和上述轴套组件,所述内壳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外壳组件转动套设于所述内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作为对所述盒体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内壳组件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用于限制所述外壳组件和所述内壳组件的相对位置。
作为对所述盒体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关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呈旋转对称分布;
所述外壳组件在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对齐时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
作为对所述盒体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处于相对的位置时磁性相斥。
作为对所述盒体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轴套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轴套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盒体沿旋转中心的轴线两端。
作为对所述盒体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外壳组件与所述内壳组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卡槽,所述外壳组件上对应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卡槽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盒,包括上述盒体,所述内壳组件设置有用于容纳耳机的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上述轴套组件中,至少三个支撑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并与第一连接件的外侧壁相切,从而实现对第一连接件沿径线方向的完全限位,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转动配合。相比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直接转动配合时的面接触,处于相切状态的支撑件和第一连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极大地减小,有效地减小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对转动时的摩擦面积,在相同的装配公差下,减少了相互接触产生的正压力,从而减小摩擦力。在此基础上,将上述轴套组件应用于盒体,使盒体的内壳组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外壳组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即可减小外壳组件相对于内壳组件转动时的摩擦阻力。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套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套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套组件中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盒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盒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盒体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轴套组件;20-内壳组件;21-安装环;22-第二磁性件;23-容纳腔;30-外壳组件;31-卡接部;
100-第一连接件;110-限位槽;200-第二连接件;210-第一安装部;220-卡槽;230-第一磁性件;240-第二安装部;250-第三磁性件;260-第三安装部;300-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轴套组件10,应用于盒体,如耳机盒的盒体,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具有可相对转动的部件的电子产品。轴套组件10由第一连接件100、第二连接件200和支撑件300组成,且第一连接件100通过支撑件300与第二连接件200转动配合。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均呈环形设置,且第一连接件100的轴线与第二连接件200的轴线重合。
其中,第一连接件100的轴线是指第一连接件100的旋转中心的轴线,第二连接件200的轴线是指第二连接件200的旋转中心的轴线,后文不再赘述。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00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件200的内径,且第一连接件100位于第二连接件200的内侧,使得整个轴套组件10沿轴线方向上的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地,支撑件300设有至少三个。每个支撑件300均与第二连接件200连接,并环绕第二连接件200的轴线分布。此外,每个支撑件300均与第一连接件100的外侧壁相切。
此时,支撑件300沿第一连接件100的径线方向对第一连接件100完全限位,使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无法沿任意径线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转动配合。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0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件300环绕第二连接件200的轴线均匀分布。
其中两个支撑件300沿水平方向对第一连接件100进行限位,图中以X方向示意。剩余两个支撑件300沿竖直方向对第一连接件100进行限位,图中以Y方向示意。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00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五个、六个或者更多。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00呈杆状设置,包括但不限于直杆、弧形杆等,且支撑件300的两端与第二连接件200连接。
当支撑件300为弧形杆时,其可以是凸面与第一连接件100的外侧壁相切,也可以是凹面与第一连接件100的外侧壁相切。当支撑件300的凹面与第一连接件100的外侧壁相切时,支撑件300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件100的外径。
可选地,支撑件300采用直杆。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00的横截面为方形。此时,支撑件300与第一连接件100之间呈线接触。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00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圆形。或者,在支撑件300的横截面内,支撑件300朝向第一连接件100的一侧为弧形。又或者,在支撑件300的横截面内,第一连接件100朝向支撑件300的一侧为弧形。此时,支撑件300与第一连接件100之间呈点接触。显然,相比于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直接转动配合时的面接触,支撑件300与第一连接件100之间无论是呈线接触,还是呈点接触,其接触面积都极大地减小。
在相同的装配公差下,支撑件300与第一连接件100之间的过盈程度一致。此时,支撑件300与第一连接件100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小,则相互接触的正压力越小,因而摩擦力更小。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20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10。第一安装部210成对设置,并与支撑件300对应,每对第一安装部210用于安装一个支撑件300。
支撑件300的两端分别穿设于对应的第一安装部210,并与第一安装部210过盈配合,从而与第二连接件200固定连接。
此时,支撑件300的中部露出,并与第一连接件100相切。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支撑件300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00上的块状凸起。块状凸起的一侧与第二连接件200固定连接,另一侧则与第一连接件100相切。
在上述轴套组件10中,相比于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直接转动配合时的面接触,处于相切状态的支撑件300和第一连接件100之间的接触面积极大地减小,有效地减小了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相对转动时的摩擦面积,在相同的装配公差下,减少了相互接触产生的正压力,从而减小摩擦力。在此基础上,将上述轴套组件10应用于盒体,使盒体的固定部件与第一连接件100连接,使盒体的活动部件与第二连接件200连接,即可减小活动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转动时的摩擦阻力。
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100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槽110,且限位槽110沿第一连接件100的周向设置。相应地,支撑件300至少部分嵌于限位槽110,与限位槽110的槽底相切。
此时,支撑件300能够沿第一连接件100的轴线方向对第一连接件100限位,使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无法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图中以Z方向示意。
在第一连接件100与盒体的固定部件连接的基础上,第二连接件200也能沿轴线方向保持固定,不会在旋转过程中脱离。
进一步地,支撑件300上可以嵌设滚珠,并通过滚珠与第一连接件100的外侧壁接触,使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进一步减小摩擦阻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盒体,具体为一种旋转形式的盒体,包括内壳组件20、外壳组件30和上述轴套组件10。
其中,内壳组件20与第一连接件100连接。外壳组件30转动套设在内壳组件20上,并与第二连接件200连接。
当用户转动外壳组件30以打开或者关闭盒体时,所受的摩擦阻力小,更加方便,使用体验感更佳。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壳组件20沿轴线方向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安装环21。第一连接件100套设在安装环21上,并与安装环21过盈配合,从而与内壳组件20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壳组件20也可以与第一连接件100一体成型,或者粘接固定。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壳组件30与内壳组件20可拆卸连接。当外壳组件30与内壳组件20断开连接后,外壳组件30可以沿轴线方向相对于内壳组件20滑动。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轴套组件10设置有多个,多个轴套组件10分别位于盒体沿旋转中心的轴线两端。此时,外壳组件30两端分别通过轴套组件10与内壳组件20转动配合,在用户转动外壳组件30时力矩更加均匀。
其中,外壳组件30的某一端可以通过一个轴套组件10与内壳组件20转动配合,也可以通过间隔设置的两个或者更多的轴套组件10与内壳组件20转动配合。
在此基础上,第二连接件200上设有卡槽220,外壳组件30朝向第二连接件200的一端则对应设有卡接部31。
当用户将外壳组件30安装在内壳组件20上时,卡接部31沿第二连接件200的轴线方向与卡槽220卡合,使得外壳组件30沿第二连接件200的周向与第二连接件200保持相对固定。当用户将外壳组件30从内壳组件20上拆下时,卡接部31从卡槽220中脱出,即可解除外壳组件30与第二连接件200之间的连接,方便快捷。
可选地,卡槽2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槽220关于第二连接件200的轴线对称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6,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200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230,内壳组件20上则设置有第二磁性件22。第一磁性件230与第二磁性件22磁性相吸,用于限制外壳组件30和内壳组件20的相对位置。
当外壳组件30旋转至打开状态时,第一磁性件230随第二连接件200旋转至与第二磁性件22对齐。由于第一磁性件230和第二磁性件22的吸附作用,外壳组件30能够保持在固定角度,方便用户拿取耳机。
其中,第一磁性件230和第二磁性件22可以是沿盒体的轴线方向对齐,也可以是沿盒体的径线方向对齐。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20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240。第二安装部240位于成对的两个第一安装部210之间,与第一安装部210一体成型,第二安装部240位于支撑件300的外侧。
第一磁性件230沿第二连接件200的径线方向卡入第二安装部240,并受到在后安装的支撑件300的限制而无法从第二安装部240上脱离。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性件22可以是永磁体,也可以是电磁铁。当第二磁性件22为电磁铁时,由盒体内的电池供电。
进一步地,第一磁性件230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一磁性件230关于第二连接件200的轴线呈旋转对称分布。
相应地,第二磁性件22设置有至少一个。
当外壳组件30旋转至打开状态时,其中一个第一磁性件230与第二磁性件22对齐,使外壳组件30保持在固定角度。在此基础上,用户将外壳组件30旋转一定角度至关闭状态,另一个旋转磁铁与第二磁性件22对齐,同样能够使外壳组件30保持在固定角度。
第一磁性件230与第二磁性件22配合,既能通过吸合感提示用户旋转到位,又能使外壳组件30稳定在打开或者关闭状态,避免外壳组件30自行转动。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性件22的数量与第一磁性件230的数量相同。当外壳组件30旋转至打开或者关闭状态时,每个第二磁性件22分别与一个第一磁性件230磁性相吸。
可选地,第一磁性件230和第二磁性件22的数量均为两个,存在两种吸附配合方式,分别对应外壳组件30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200上还设置有第三磁性件250。第三磁性件250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件230之间,并与第二磁性件22处于相对的位置时磁性相斥。
当外壳组件30旋转至第三磁性件250与第二磁性件22对齐时,由于第三磁性件250与第二磁性件22之间的互斥作用,外壳组件30无法保持在该角度,而是继续旋转,直至第一磁性件230与第二磁性件22对齐。
类似地,第二连接件200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部260。第三安装部260位于成对的两个第一安装部210之间,与第一安装部210一体成型,第三安装部260位于支撑件300的外侧。
第三磁性件250沿第二连接件200的径线方向卡入第三安装部260,并受到在后安装的支撑件300的限制而无法从第三安装部260上脱离。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件230的N极与第二磁性件22的S极相对,第三磁性件250的S极与第二磁性件22的S极相对。
总之,使用上述盒体时,用户转动外壳组件30所受的摩擦阻力小。此外,相互吸合的第一磁性件230和第二磁性件22能够提示用户旋转到位,并使外壳组件30稳定保持在打开或者关闭状态。因此,使用上述盒体时更加方便,能够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盒,具体为一种TWS蓝牙耳机盒,包括上述盒体。
请结合图4,其中,内壳组件20设置有用于容纳耳机的容纳腔23。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轴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环形设置的第一连接件;
呈环形设置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重合;及
至少三个支撑件,每个所述支撑件均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并环绕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分布,每个所述支撑件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侧壁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呈点接触或者线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支撑件至少部分嵌于所述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呈杆状设置,所述支撑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成对设置且与所述支撑件对应,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嵌设有滚珠,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滚珠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侧壁接触。
7.一种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组件、外壳组件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套组件,所述内壳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外壳组件转动套设于所述内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内壳组件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用于限制所述外壳组件和所述内壳组件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关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呈旋转对称分布;
所述外壳组件在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对齐时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处于相对的位置时磁性相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轴套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盒体沿旋转中心的轴线两端。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与所述内壳组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卡槽,所述外壳组件上对应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卡槽卡合。
13.一种耳机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盒体,所述内壳组件设置有用于容纳耳机的容纳腔。
CN202321757529.9U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轴套组件、盒体及耳机盒 Active CN220545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7529.9U CN220545122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轴套组件、盒体及耳机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7529.9U CN220545122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轴套组件、盒体及耳机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5122U true CN220545122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7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7529.9U Active CN220545122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轴套组件、盒体及耳机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5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8694B1 (en) Cell phone case with multifunctional holder
CN220545122U (zh) 一种轴套组件、盒体及耳机盒
US20070077971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a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9287584U (zh) 一种带旋转吸附件的保护壳
CN113747302B (zh) 耳机
WO2020133859A1 (zh) 浮动剃须刀
CN112565967B (zh) 盒体、耳机盒和耳机套件
CN217563759U (zh) Tws充电盒和tws耳机
CN1330078C (zh) 旋转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12850950U (zh) 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盒
CN210139890U (zh) 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及车轮装置
CN201114708Y (zh) 耳挂式耳机及其立体声耳机装置
CN114286213A (zh) Tws充电盒和tws耳机
CN215221786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
CN219938500U (zh) 一种旋转式耳机盒
CN217825275U (zh) 转动折叠结构及头戴式耳机
CN220077203U (zh) 耳机收纳盒
CN113876095A (zh) 耳机盒
CN210868120U (zh) 盒体、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CN219960640U (zh) 隐藏式超薄金属支架带磁吸功能手机壳
CN210958712U (zh) 折叠耳机
CN219124338U (zh) 一种新型耳机耳挂旋转结构
CN217207330U (zh) 一种由静态滑动轴承和抗摩擦滚动轴承组合的转子
CN220965159U (zh) 定制耳道机
CN210518763U (zh) 一种可自由调节角度的入耳式无线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