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3251U - 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3251U
CN220543251U CN202322176948.XU CN202322176948U CN220543251U CN 220543251 U CN220543251 U CN 220543251U CN 202322176948 U CN202322176948 U CN 202322176948U CN 220543251 U CN220543251 U CN 220543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ir
radiator
projector
ligh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69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荣华
张恒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eichang Huap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eichang Huap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eichang Huap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eichang Huap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69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3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3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3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投影仪包括外壳体和设于外壳体内部的内壳体;在内壳体内部设有光路组件和第一散热组件,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内壳体内部两侧的第一风机和第一散热器;对向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一风机之间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风机和光路组件之间形成第二通道,光路组件和第一散热器之间形成第三通道;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从第一通道抽风将气流吹向第二通道到达光路组件,气流穿过光路组件后再依次经过第三通道、第一散热器后到达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形成封闭的内循环风道;第一散热器的至少一段穿过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

Description

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
【背景技术】
投影仪是一种利用光学放大成像原理进行工作的投屏设备,细微的灰尘颗粒掉落在投影仪的液晶屏幕上,经过放大后在成像屏幕上都会看到很明显的斑点,因此,一部分投影仪采用封闭式光路,以隔绝外部空气中的尘埃污染。
由于投影仪在工作时需要极高的亮度,为保证亮度输出,就必须采用大功率的光源,从而工作过程中光机的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投影仪及内部元件处于高温下会影响亮度且减少使用寿命,因此散热对投影仪是十分重要的,而现有的封闭式光路的投影仪,与开放式光路的投影仪相比,散热效果较差。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封闭式光路投影仪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封闭式光路投影仪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包括外壳体和设于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内壳体;
在所述内壳体内部设有光路组件和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部两侧的第一风机和第一散热器;
对向的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一风机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光路组件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光路组件和所述第一散热器之间形成第三通道;
所述第一风机的入风口从所述第一通道抽风将气流吹向所述第二通道到达所述光路组件,气流穿过光路组件后再依次经过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器后到达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形成封闭的内循环风道;
所述第一散热器的至少一段穿过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
优选地,在所述外壳体上设有互相对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设有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依次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和所述出风口依次设置形成外循环风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器包括基板、内鳍片和外鳍片,所述内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由所述基板封闭;所述基板的一端与所述内鳍片相连且共同设置在所述内循环风道内,所述外鳍片与所述基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外鳍片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内循环风道外。
优选地,所述外鳍片设置在所述外循环风道上,所述外鳍片包括第一外鳍片和第二外鳍片,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外鳍片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外鳍片,所述第二外鳍片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外鳍片的长度,相邻的外鳍片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光路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前菲镜、液晶屏和后菲镜,所述液晶屏设置在所述前菲镜和所述后菲镜之间;在所述第二通道设有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与所述液晶屏相连且将流经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光路组件的气流分隔为左风道和右风道,所述分流结构用于分配通过所述光路组件的气流量。
优选地,所述左风道位于所述前菲镜与所述液晶屏之间,所述右风道位于所述液晶屏与所述后菲镜之间,流经所述左风道的气流量小于流经所述右风道的气流量。
优选地,在所述外壳体内还包括靠近所述光路组件一侧且与所述内壳体相连的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灯体和聚光光斗,所述聚光光斗安装在所述灯体与所述光路组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第二散热器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灯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和/或所述第二散热器位于所述外循环风道的出风方向上,用于对所述光源组件进行散热;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和所述出风口所形成的外循环风道气流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灯体、所述聚光光斗和所述第二散热器为一体式的结构。
优选地,在所述内壳体上还安装有镜头,所述镜头位于所述灯体所在的光路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包括外壳体和设于外壳体内部的内壳体;在内壳体内部设有光路组件和第一散热组件,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内壳体内部两侧的第一风机和第一散热器;对向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一风机之间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风机和光路组件之间形成第二通道,光路组件和第一散热器之间形成第三通道;第一风机的入风口从第一通道抽风将气流吹向第二通道到达光路组件,气流穿过光路组件后再依次经过第三通道、第一散热器后到达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形成封闭的内循环风道;第一散热器的至少一段穿过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
可以理解地,内循环风道中气流的具体流向如下:第一风机的入风口从第一通道抽风将气流吹向第二通道到达光路组件,气流再依次经过第三通道、第一散热器后到达第一通道,由于内循环风道是完全封闭的,只有第一散热器的至少一段穿过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且第一散热器可以为铝制散热器,因此,在内循环风道内流动的热量将通过第一散热器传导至内壳体的外部,通过此设计,解决了封闭式光路投影仪散热结构复杂、散热效果较差、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在外壳体上设有互相对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第二散热组件,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组件依次设置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进风口、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组件和出风口依次设置形成外循环风道。
可以理解地,进风口和出风口是互相对应的,而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组件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也即两者也是互相对应的,进风口、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组件和出风口依次设置所形成的外循环风道不需要经过任何弯道的阻挡,吹风散热的效能更高;第一散热器的至少一段穿过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即第一散热器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外循环风道上用于将内循环风道中光路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内壳体外,此时内循环风道的散热器恰好处在外循环风道的最佳位置,通过此设计,可以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第一散热器包括基板、内鳍片和外鳍片,内壳体上设有开口,开口由基板封闭;基板的一端与内鳍片相连且共同设置在内循环风道内,外鳍片与基板的另一端相连,外鳍片至少部分设置在内循环风道外。
可以理解地,基板将内壳体上的开口封闭,并且基板可以将内循环风道中光路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内壳体外;基板的一端所连接的内鳍片位于内循环风道上,外鳍片设置在基板的另一端,热量在通过第一散热器的内鳍片时会通过基板传导至外鳍片,从而将热量导出至内循环风道外。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外鳍片设置在外循环风道上,外鳍片包括第一外鳍片和第二外鳍片,至少部分第一外鳍片之间设有第二外鳍片,第二外鳍片的长度短于第一外鳍片的长度,相邻的外鳍片之间设有间隙。可以理解地,在基板上设置较短的第二外鳍片,并且相邻的外鳍片之间设有间隙,可以使得在外循环风道上吹风散热的效率更高。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光路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前菲镜、液晶屏和后菲镜,液晶屏设置在前菲镜和后菲镜之间;在第二通道设有分流结构,分流结构与液晶屏相连且将流经第二通道和光路组件的气流分隔为左风道和右风道,分流结构用于分配通过光路组件的气流量。
可以理解地,分流结构可以将通过第二通道和光路组件的气流分隔为左风道和右风道,分流结构与光路组件中的液晶屏相连,而液晶屏又是放置在前菲镜和后菲镜之间的,因此分流结构可以将通过内循环风道的气流在第二通道和光路组件中由一段分为两段。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左风道位于前菲镜与液晶屏之间,右风道位于液晶屏与后菲镜之间,流经左风道的气流量小于流经右风道的气流量。
可以理解地,后菲镜主要起到散射光的作用,可以将光均匀的投射在液晶屏上,而前菲镜则将受到光呈现鲜艳色彩后的液晶屏画面重新聚集到镜头上,由此可知,光源是依次通过后菲镜、液晶屏、前菲镜以后才到达镜头的,因此靠近后菲镜所产生的热量相对来说会更大,也即右风道所需要的气流量更大,分流结构分配通过光路组件的气流量,使得流经右风道的气流量大于流经左风道的气流量。
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在外壳体内还包括靠近光路组件一侧且与内壳体相连的光源组件,光源组件包括灯体和聚光光斗,聚光光斗安装在灯体与光路组件之间。可以理解地,光源组件与内壳体中靠近光路组件的一侧相连,其中,聚光光斗用于将灯体发出的光散射至光路组件。
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第二散热组件包括第二散热器和第二风机,第二散热器安装在灯体的一侧,第二风机安装在第二散热器的一侧;第二风机和/或第二散热器位于外循环风道的出风方向上,用于对光源组件进行散热;进风口、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组件和出风口所形成的外循环风道气流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可以理解地,外循环风道是一条直线的风道,不会经过任何弯道的阻挡,可以将内循环风道中通过第一散热器中传导至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通过进风口、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组件和出风口所形成的外循环风道将热量通过出风口送至投影仪外,散热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9、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灯体、聚光光斗和第二散热器为一体式的结构。可以理解地,一体式的结构可以使得投影仪的整体布局更紧凑,体积更小巧轻便;此外,一体式的灯体、聚光光斗和第二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更好,在使用投影仪时,由第二散热器对灯体和聚光光斗进行散热的效率更高,使得灯体的寿命更长。
10、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在内壳体上还安装有镜头,镜头位于灯体所在的光路方向。可以理解地,镜头固定安装在内壳体上,隔绝了外部空气进入到光机内部,杜绝空气中的灰尘粉末吸附到内壳体内部的光路组件上,保证了光学器件的洁净度,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显示效果保持一致,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中外壳体内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中外壳体内部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中第一散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中光源组件与第二散热器为一体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0、投影仪;
1、外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第二散热组件;131、第二散热器;132、第二风机;14、光源组件;141、灯体;142、聚光光斗;1421、凸起斜面;
2、内壳体;21、光路组件;211、前菲镜;212、液晶屏;213、后菲镜;22、第一散热组件;221、第一风机;222、第一散热器;2221、基板;2222、内鳍片;2223、外鳍片;22231、第一外鳍片;22232、第二外鳍片;23、第一通道;24、第二通道;241、分流结构;2411、左风道;2412、右风道;25、第三通道;26、镜头;27、开口;2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100,包括外壳体1和设于外壳体1内部的内壳体2;
在内壳体2内部设有光路组件21和第一散热组件22,第一散热组件22包括相对设置在内壳体2内部两侧的第一风机221和第一散热器222;
对向的第一散热器222和第一风机221之间形成第一通道23,第一风机221和光路组件21之间形成第二通道24,光路组件21和第一散热器222之间形成第三通道25;
第一风机221的入风口从第一通道23抽风将气流吹向第二通道24到达光路组件21,气流穿过光路组件21后再依次经过第三通道25、第一散热器222后到达第一通道23,第一通道23、第二通道24和第三通道25形成封闭的内循环风道;
第一散热器222的至少一段穿过内壳体2设置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内循环风道中气流的具体流向如下:第一风机221的入风口从第一通道23抽风将气流吹向第二通道24到达光路组件21,气流再依次经过第三通道25、第一散热器222后到达第一通道23;简单来说,第一风机221先将气流从第一通道23抽出后,在依次经过第二通道24、光路组件21、第三通道25、第一散热器222最终到达第一通道23,从而形成内循环风道。
可以理解地,第一通道23、第二通道24和第三通道25形成封闭的内循环风道,由于内循环风道是完全封闭的,只有第一散热器222的至少一段穿过内壳体2设置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且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案,第一散热器222为铝制散热器,由此可知,在内循环风道内流动的热量将通过第一散热器222传导至内壳体2的外部,本实用新型在简化了封闭式光路投影仪100的散热结构的同时,也通过内循环风道迅速地将热量从光路组件21上导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散热器222不限于铝制散热器,还可以为钢制散热器、铸铁散热器、铜铝复合散热器等。
通过此设计,解决了封闭式光路的投影仪100中散热结构复杂、散热效果较差、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相较于传统的散热模式而言,散热的表面积更大、效率更高,光路组件21处在内壳体2的内部可以有效避免外部环境对光学元件的污染。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在外壳体1上设有互相对应的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设有第二散热组件13,第一散热器222与第二散热组件13依次设置在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之间;进风口11、第一散热器222、第二散热组件13和出风口12依次设置形成外循环风道。
可以理解地,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是互相对应的,而第一散热器222与第二散热组件13均设置在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之间,也即两者也是互相对应的,进风口11、第一散热器222、第二散热组件13和出风口12依次设置所形成的外循环风道不需要经过任何弯道的阻挡,吹风散热的效能更高。
其中,第一散热器222的至少一段穿过内壳体2设置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其余部分则设置在内壳体2内部的内循环风道上,即第一散热器222中设置在内循环风道上的一段用于将内循环风道中的光路组件21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外循环风道上的另一段第一散热器222,此时内循环风道的第一散热器222传导送出热量的位置恰好处在外循环风道的最佳位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外壳体1上所设置的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处于最佳位置,为投影仪100提供了良好的散热效果。在投影仪100中主要发热的部分为光机,因此,在最靠近光机的第二散热组件13附近产生的热量是最高的。而在散热的过程中,首先,第一散热器222已经在内循环风道内进行散热降温,与此同时,第一散热器222中设置在内循环风道上的一段将内循环风道中的光路组件21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外循环风道上的另一段第一散热器222,在外循环风道上的这段第一散热器222所带来的热量相对较低;其次,进风口11与外界连通的大气气流通过工作状态下的第二散热组件13抽入外循环风道上,先经过第一散热器222将内循环风道导出的热量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气流再吹向第二散热组件13从而对第二散热组件13进行降温,由此可知,对第一散热器222进行降温后的气流依然能够比较好地对第二散热组件13中的散热元件进行降温。
具体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4、图5和图7,第一散热器222包括基板2221、内鳍片2222和外鳍片2223,内壳体2上设有开口27,开口27由基板2221封闭;基板2221的一端与内鳍片2222相连且共同设置在内循环风道内,外鳍片2223与基板2221的另一端相连,外鳍片2223至少部分设置在内循环风道外。
可以理解地,基板2221将内壳体2上的开口27封闭,内鳍片2222吸收内循环风道中光路组件21所产生的热量,并将这些热量通过基板2221传导至内循环风道外的外鳍片2223,以实现在封闭的内循环风道中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图4、图5和图7,进一步的,在内壳体2上的开口27旁还设有挡板28,开口27通过第一散热器222上的基板2221封闭从而使得内鳍片2222置于内壳体2的内部,设置挡板28是为了与开口27互相配合从而保证气流可以完整地经过内鳍片2222后到达第一通道23,实现内循环散热以保证散热效果最佳,可以理解,基板2221抵持在开口27上以封闭开口27,开口27被封闭后与挡板28的配合相当于形成了第一通道23,其中,内鳍片2222处在第一通道23内;需要说明的是,若不设置挡板28,则气流可能在经过第三通道25后不通过或只有部分气流通过第一散热器222上的内鳍片2222,导致内循环风道的降温效果变差,影响光路组件21的使用寿命。
除此之外,封闭的内循环风道可以使得内部的光路组件21可以得到保护、从而延长使用的寿命,可以避免外部空气通过不封闭的风道进入到光机内部,也可以杜绝空气中的灰尘粉末吸附到内壳体2内部的光路组件21上,通过此设计,保证了光学器件的洁净度,使投影设备能够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基板2221的一端所连接的内鳍片2222位于内循环风道上,外鳍片2223设置在基板2221上相对设置内鳍片2222的另一端,热量在通过第一散热器222的内鳍片2222时会通过基板2221传导至外鳍片2223,从而将热量由内循环风道传导至外循环风道上。
请继续参阅图5,外鳍片2223设置在外循环风道上,外鳍片2223包括第一外鳍片22231和第二外鳍片22232,至少部分第一外鳍片22231之间设有第二外鳍片22232,第二外鳍片22232的长度短于第一外鳍片22231的长度,相邻的外鳍片2223之间设有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外鳍片2223包括第一外鳍片22231以及长度短于第一外鳍片22231的第二外鳍片22232,且外鳍片2223设置在外循环风道上,可以使得外循环风道上的气流在通过外鳍片2223时能够有覆盖面积更大的风量从而带走由内循环风道中内鳍片2222产生并传导至外鳍片2223的热量。
进一步的,在相邻的外鳍片2223之间设置有间隙,也即相邻的第一外鳍片22231和/或第二外鳍片22232之间设有间隙,可以使得外循环风道上的气流不会被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的外鳍片2223所阻挡而导致外循环风道的散热效率受到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间隙设置在多组相邻的第一外鳍片22231和第二外鳍片22232之间,以及单组相邻的第二外鳍片22232之间。
可以理解,在基板2221上设置较短的第二外鳍片22232,且相邻的外鳍片2223之间设有间隙,可以使得在外循环风道上吹风散热的效率更高。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4,镜头26安装在内壳体2上且外露于外壳体1,内壳体2内部的光路组件21包括依次设置的前菲镜211、液晶屏212和后菲镜213,液晶屏212设置在前菲镜211和后菲镜213之间;
在第二通道24设有分流结构241,分流结构241与液晶屏212相连且将流经第二通道24和光路组件21的气流分隔为左风道2411和右风道2412,分流结构241用于分配通过光路组件21的气流量,也即分流结构241用于分配通过左风道2411和右风道2412的气流量。
可以理解地,分流结构241可以将通过第二通道24和光路组件21的气流分隔为左风道2411和右风道2412,分流结构241与光路组件21中的液晶屏212相连,而液晶屏212又是放置在前菲镜211和后菲镜213之间的,因此分流结构241可以将通过内循环风道的气流在第二通道24和光路组件21中由一段分为两段。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对通过分流结构241的两段气流进行调节,通过调节分流结构241的弯曲程度,可以任意分配左风道2411和右风道2412这两段气流的大小。
进一步地,左风道2411位于前菲镜211与液晶屏212之间,右风道2412位于液晶屏212与后菲镜213之间,流经左风道2411的气流量小于流经右风道2412的气流量。
可以理解地,后菲镜213主要起到散射光的作用,可以将光均匀的投射在液晶屏212上,而前菲镜211则将受到光呈现鲜艳色彩后的液晶屏212画面重新聚集到镜头26上,由此可知,光源是依次通过后菲镜213、液晶屏212、前菲镜211以后才到达镜头26的。
需要说明的是,后菲镜213在光路组件21的结构中更靠近光机,因此靠近后菲镜213的右风道2412所产生的热量相对会更高,而气流需要通过液晶屏212与后菲镜213之间的右风道2412才能高效的带走后菲镜213附近产生的热量,也即在右风道2412内需要更大的气流量进行散热,分流结构241分配通过光路组件21的气流量,使得流经右风道2412的气流量大于流经左风道2411的气流量。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分流结构241的弯曲程度可以根据内循环风道中光路组件21实际产生的热量进行设置,以分配进入左风道2411和右风道2412的气流。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6,在外壳体1内还包括靠近光路组件21一侧且与内壳体2相连的光源组件14,光源组件14包括灯体141和聚光光斗142,聚光光斗142安装在灯体141与光路组件21之间。
可以理解地,光源组件14与内壳体2中靠近光路组件21的一侧相连,其中,光源组件14中的灯体141发射光线需要通过光路组件21后完成最终的成像,聚光光斗142用于将灯体141发出的光散射至光路组件21。
需要说明的是,聚光光斗142安装在灯体141与光路组件21之间且与内壳体2相连,灯体141与聚光光斗142的底部相贴合,进一步的,聚光光斗142位于灯体141和光路组件21之间的内腔中,从而有效地利用空间,减小整体装置的体积。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图6,第二散热组件13包括第二散热器131和第二风机132,第二散热器131安装在灯体141的一侧,第二风机132安装在第二散热器131的一侧;第二风机132和/或第二散热器131位于外循环风道的出风方向上,用于对光源组件14进行散热;
进风口11、第一散热器222、第二散热组件13和出风口12所形成的外循环风道气流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案,第二风机132和第二散热器131均位于外循环风道的出风方向上,由第二风机132实现将外循环风道上的热量传导至外壳体1的外部。
其中,外循环风道中气流的具体流向如下:第二风机132开始工作,首先,进风口11与外界连通的大气气流通过工作状态下的第二风机132抽入外循环风道上,先经过第一散热器222将内循环风道导出的热量带走,再到达第二风机132处,通过第二风机132的抽风作用将带有热量的气流从第二风机132的入风口抽风并吹向第二散热器131,将光源组件14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带走,外循环风道中的气流最后到达出风口12并且通过出风口12将上述的两段热量传导至外界大气,实现双循环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以第二风机132和第二散热器131均位于外循环风道的出风方向上,作为示例。而第二风机132或第二散热器131中的任一者也可以不处于外循环风道的出风方向上,本实用新型只是举出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风机132和第二散热器131所设置的位置在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以理解地,处于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的外循环风道是一条直线的风道,不需要经过任何弯道的阻挡,可以将内循环风道中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器222中传导至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吹风散热的效能更高;通过此设计,可以通过进风口11、第一散热器222、第二散热组件13和出风口12所形成的外循环风道将内循环风道中传导送出的热量通过出风口12送至投影仪100外,散热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灯体141、聚光光斗142和第二散热器131为一体式的结构。
可以理解地,灯体141和聚光光斗142一体成型,灯体141再与第二散热器131插接形成一体式的结构,该结构可以使得装置的内部整体布局更加紧凑,体积更小巧、使用更轻便。
需要说明的是,一体式的灯体141、聚光光斗142和第二散热器131的整体布局更紧凑,使得第二散热器131的散热效果更好;在使用该设备时,由第二散热器131对灯体141和聚光光斗142进行散热的效率更高,从而使得灯体141的寿命更长。
除此之外,在内壳体2上还设有凸起斜面1421,凸起斜面1421抵持聚光光斗142,用于稳定承载聚光光斗142,防止聚光光斗142在使用过程中抖动而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6,镜头26安装在内壳体2上,且位于灯体141所在的光路方向。
可以理解地,镜头26固定安装在内壳体2上,隔绝了外部空气进入到光机内部,杜绝空气中的灰尘粉末吸附到内壳体2内部的光路组件21上,保证了光学器件的洁净度,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显示效果保持一致,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若镜头26固定安装在外壳体1上,则在内壳体2上还需要再设置一个开口使得内壳体2与镜头26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卡扣连接、插销连接、磁吸连接等连接方式,优选为卡扣连接;可以理解,内壳体2与镜头26的连接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只是举出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镜头26固定安装于外壳体1时,内壳体2与镜头26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间隙,气流会从间隙中流出导致无法达到最佳的内循环散热效果,因此,还可能需要在内壳体2与镜头26之间设置某种密封件而得到完全封闭的内循环风道,通过此设计,可以在使用投影仪100时,时刻保持最佳的散热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包括外壳体和设于外壳体内部的内壳体;在内壳体内部设有光路组件和第一散热组件,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内壳体内部两侧的第一风机和第一散热器;对向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一风机之间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风机和光路组件之间形成第二通道,光路组件和第一散热器之间形成第三通道;第一风机的入风口从第一通道抽风将气流吹向第二通道到达光路组件,气流穿过光路组件后再依次经过第三通道、第一散热器后到达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形成封闭的内循环风道;第一散热器的至少一段穿过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
可以理解地,内循环风道中气流的具体流向如下:第一风机的入风口从第一通道抽风将气流吹向第二通道到达光路组件,气流再依次经过第三通道、第一散热器后到达第一通道,由于内循环风道是完全封闭的,只有第一散热器的至少一段穿过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且第一散热器可以为铝制散热器,因此,在内循环风道内流动的热量将通过第一散热器传导至内壳体的外部,通过此设计,解决了封闭式光路投影仪散热结构复杂、散热效果较差、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在外壳体上设有互相对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第二散热组件,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组件依次设置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进风口、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组件和出风口依次设置形成外循环风道。
可以理解地,进风口和出风口是互相对应的,而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组件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也即两者也是互相对应的,进风口、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组件和出风口依次设置所形成的外循环风道不需要经过任何弯道的阻挡,吹风散热的效能更高;第一散热器的至少一段穿过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即第一散热器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外循环风道上用于将内循环风道中光路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内壳体外,此时内循环风道的散热器恰好处在外循环风道的最佳位置,通过此设计,可以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第一散热器包括基板、内鳍片和外鳍片,内壳体上设有开口,开口由基板封闭;基板的一端与内鳍片相连且共同设置在内循环风道内,外鳍片与基板的另一端相连,外鳍片至少部分设置在内循环风道外。
可以理解地,基板将内壳体上的开口封闭,并且基板可以将内循环风道中光路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内壳体外;基板的一端所连接的内鳍片位于内循环风道上,外鳍片设置在基板的另一端,热量在通过第一散热器的内鳍片时会通过基板传导至外鳍片,从而将热量导出至内循环风道外。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外鳍片设置在外循环风道上,外鳍片包括第一外鳍片和第二外鳍片,至少部分第一外鳍片之间设有第二外鳍片,第二外鳍片的长度短于第一外鳍片的长度,相邻的外鳍片之间设有间隙。可以理解地,在基板上设置较短的第二外鳍片,并且相邻的外鳍片之间设有间隙,可以使得在外循环风道上吹风散热的效率更高。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光路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前菲镜、液晶屏和后菲镜,液晶屏设置在前菲镜和后菲镜之间;在第二通道设有分流结构,分流结构与液晶屏相连且将流经第二通道和光路组件的气流分隔为左风道和右风道,分流结构用于分配通过光路组件的气流量。
可以理解地,分流结构可以将通过第二通道和光路组件的气流分隔为左风道和右风道,分流结构与光路组件中的液晶屏相连,而液晶屏又是放置在前菲镜和后菲镜之间的,因此分流结构可以将通过内循环风道的气流在第二通道和光路组件中由一段分为两段。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左风道位于前菲镜与液晶屏之间,右风道位于液晶屏与后菲镜之间,流经左风道的气流量小于流经右风道的气流量。
可以理解地,后菲镜主要起到散射光的作用,可以将光均匀的投射在液晶屏上,而前菲镜则将受到光呈现鲜艳色彩后的液晶屏画面重新聚集到镜头上,由此可知,光源是依次通过后菲镜、液晶屏、前菲镜以后才到达镜头的,因此靠近后菲镜所产生的热量相对来说会更大,也即右风道所需要的气流量更大,分流结构分配通过光路组件的气流量,使得流经右风道的气流量大于流经左风道的气流量。
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在外壳体内还包括靠近光路组件一侧且与内壳体相连的光源组件,光源组件包括灯体和聚光光斗,聚光光斗安装在灯体与光路组件之间。可以理解地,光源组件与内壳体中靠近光路组件的一侧相连,其中,聚光光斗用于将灯体发出的光散射至光路组件。
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第二散热组件包括第二散热器和第二风机,第二散热器安装在灯体的一侧,第二风机安装在第二散热器的一侧;第二风机和/或第二散热器位于外循环风道的出风方向上,用于对光源组件进行散热;进风口、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组件和出风口所形成的外循环风道气流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可以理解地,外循环风道是一条直线的风道,不会经过任何弯道的阻挡,可以将内循环风道中通过第一散热器中传导至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通过进风口、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组件和出风口所形成的外循环风道将热量通过出风口送至投影仪外,散热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9、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灯体、聚光光斗和第二散热器为一体式的结构。可以理解地,一体式的结构可以使得投影仪的整体布局更紧凑,体积更小巧轻便;此外,一体式的灯体、聚光光斗和第二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更好,在使用投影仪时,由第二散热器对灯体和聚光光斗进行散热的效率更高,使得灯体的寿命更长。
10、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在内壳体上还安装有镜头,镜头位于灯体所在的光路方向。可以理解地,镜头固定安装在内壳体上,隔绝了外部空气进入到光机内部,杜绝空气中的灰尘粉末吸附到内壳体内部的光路组件上,保证了光学器件的洁净度,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显示效果保持一致,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壳体和设于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内壳体;
在所述内壳体内部设有光路组件和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部两侧的第一风机和第一散热器;
对向的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一风机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光路组件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光路组件和所述第一散热器之间形成第三通道;
所述第一风机的入风口从所述第一通道抽风将气流吹向所述第二通道到达所述光路组件,气流穿过所述光路组件后再依次经过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器后到达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形成封闭的内循环风道;
所述第一散热器的至少一段穿过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体上设有互相对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设有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依次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和所述出风口依次设置形成外循环风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器包括基板、内鳍片和外鳍片,所述内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由所述基板封闭;
所述基板的一端与所述内鳍片相连且共同设置在所述内循环风道内,所述外鳍片与所述基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外鳍片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内循环风道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鳍片设置在所述外循环风道上,所述外鳍片包括第一外鳍片和第二外鳍片,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外鳍片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外鳍片,所述第二外鳍片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外鳍片的长度,相邻的外鳍片之间设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路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前菲镜、液晶屏和后菲镜,所述液晶屏设置在所述前菲镜和所述后菲镜之间;
在所述第二通道设有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与所述液晶屏相连且将流经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光路组件的气流分隔为左风道和右风道,所述分流结构用于分配通过所述光路组件的气流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风道位于所述前菲镜与所述液晶屏之间,所述右风道位于所述液晶屏与所述后菲镜之间,流经所述左风道的气流量小于流经所述右风道的气流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体内还包括靠近所述光路组件一侧且与所述内壳体相连的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灯体和聚光光斗,所述聚光光斗安装在所述灯体与所述光路组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第二散热器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灯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一侧;
所述第二风机和/或所述第二散热器位于所述外循环风道的出风方向上,用于对所述光源组件进行散热;
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和所述出风口所形成的外循环风道气流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体、所述聚光光斗和所述第二散热器为一体式的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壳体上还安装有镜头,所述镜头位于所述灯体所在的光路方向。
CN202322176948.XU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 Active CN220543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6948.XU CN220543251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6948.XU CN220543251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3251U true CN220543251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0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6948.XU Active CN220543251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3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5741C (zh) 灯冷却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
CN109634031B (zh) 一种具备高效散热功能的全密封液晶投影光机装置
CN101377613A (zh) 投影装置及散热方法
CN204592953U (zh) 一种可进行整体散热的封闭式led灯具
CN107172405A (zh) 色轮装置及其光源设备以及投影系统
JP2003057754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CN114384746A (zh) 制冷式液冷散热的密闭lcd投影光机
CN220543251U (zh) 一种双循环散热的投影仪
CN201177724Y (zh) 一种投影机散热结构
CN216351743U (zh) 一种光机散热结构及投影仪
JP2008209464A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N218675653U (zh) 一种内循环散热式投影仪
CN112782916A (zh) 一种带有垂直式散热的全封闭光机及其投影机
CN212276202U (zh) 一种投影机
CN208382027U (zh) 一种汽车led防雾灯的散热装置
CN215416248U (zh) 投影仪立式散热系统及投影仪
CN205787552U (zh) 投影装置及其散热模组
CN111197722A (zh) 一种舞台用内循环散热的防水灯具
CN220381440U (zh) 一种光机温控系统
CN218240645U (zh) 一种投影光机
CN210534519U (zh) 一种4k家庭影院散热系统
CN211061838U (zh) 一种带有垂直式散热的全封闭光机及其投影机
CN220305614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封闭式光机
CN214954489U (zh) 单片lcd投影仪散热系统以及单片lcd投影仪
CN219775660U (zh) 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