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7739U - 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7739U
CN220527739U CN202322149128.1U CN202322149128U CN220527739U CN 220527739 U CN220527739 U CN 220527739U CN 202322149128 U CN202322149128 U CN 202322149128U CN 220527739 U CN220527739 U CN 220527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flat
box body
contact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491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飞
纪昌华
江波
刘军
赵和平
刘佳俊
徐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shi Jiufeng Intelligent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gshi Jiufeng Intelligent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shi Jiufeng Intelligent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gshi Jiufeng Intelligent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491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7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7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7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包括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所述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包括主机盒体、电磁感应模块、安装板与插口,所述安装板设置在主机盒体的两侧,所述电磁感应模块设置在主机盒体的一端,所述插口设置在主机盒体的另一端;通过设计检修机构,可以将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安装在AGV移动机器人内部长时间使用造成损坏时,相反操作滑动盖板,将盖板滑动至端部对检修口打开,并盖板的端部打开至端部时,松开拉杆由紧压弹簧二发生形变的作用将卡块弹性卡合在卡孔的内部,且便于将盖板打开护卡合安装,便于透过检修口对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的内部检修操作,且便于临时快速检修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
背景技术
非接触供电技术是一种新型安全洁净环保供电方式,是为取代传统的接触式移动供电方式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满足AGV移动机器人移动智能设备的供电需求,且AGV移动机器人在非接触充电时通常通过在AGV移动机器人内部安装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感应充电,且现有的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在使用时直接安装在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内部,并将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通过导线连接内部电源,且由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和外界非接触供电设备匹配使用非接触充电,因此在不影响 AGV 移动机器人的正常行驶下,保证了其 AGV 移动机器人可靠安全稳定运行非接触充电效果;
现有的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在对AGV移动机器人非接触充电使用时,且通过拾电器与供电设备的原边电缆靠近进行非接触充电,因此在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安装在AGV移动机器人内部充电使用时,在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长时间使用造成内部电路损坏或老化接触不良时,且不便于对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快速拆装检修使用,且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的后盖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检修时需要接触外界拆装工具操作,且通过携带工具操作繁琐,检修不方便,影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应用于AGV移动机器人非接触充电使用时检修操作的便利性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长时间使用造成内部电路损坏或老化接触不良时,通过携带工具操作繁琐,检修不方便,影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应用于AGV移动机器人非接触充电使用时检修操作的便利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包括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所述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包括主机盒体、电磁感应模块、安装板与插口,所述安装板设置在主机盒体的两侧,所述电磁感应模块设置在主机盒体的一端,所述插口设置在主机盒体的另一端,所述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上还设置有:
检修机构,且该检修机构包括检修防护组件、弹性连接组件、卡合组件与锁紧组件,所述检修防护组件设置在主机盒体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处,所述弹性连接组件设置在检修防护组件的两侧,所述卡合组件设置在检修防护组件的一端,所述锁紧组件设置在检修防护组件的另一端与主机盒体内部连接处;
加强固定机构,且该加强固定机构包括夹持固定组件与弹性紧压组件,所述夹持固定组件设置在插口的内部边缘处,所述弹性连接组件设置在夹持固定组件表面与插口内表面的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检修防护组件包括开设在主机盒体下表面中间位置处的检修口,所述检修口的内部两端均设置有盖板。
优选的,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机盒体内部两端侧面的滑杆,所述滑杆的端部套合安装有滑头,所述滑头的端部位于滑杆的外表面套合安装有紧压弹簧一,且所述滑头与所述盖板的侧面端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杆贯穿于所述滑头的内部,且盖板与所述滑杆通过所述滑头与所述紧压弹簧一弹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开设在盖板端部一侧的卡槽,所述盖板端部另一侧一体式成型有卡头,且两个所述盖板通过所述卡头与卡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主机盒体内部两端的两个拉杆,所述拉杆的端部位于主机盒体的内部套合安装有紧压弹簧二,所述拉杆的端部设置有卡块,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卡孔,且所述卡块的端部与所述卡孔的内部结构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夹持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插口内表面边缘处的夹板,且所述夹板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弹性紧压组件包括通过连接销安装在夹板端部与插口内表面连接处的柔性支撑杆,所述夹板的中间位置处与插口的内表面连接处通过胶液粘合固定有紧压弹性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计检修机构,可以将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安装在AGV移动机器人内部长时间使用造成损坏时,相反操作滑动盖板,将盖板滑动至端部对检修口打开,并盖板的端部打开至端部时,松开拉杆由紧压弹簧二发生形变的作用将卡块弹性卡合在卡孔的内部,且便于将盖板打开护卡合安装,便于透过检修口对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的内部检修操作,且便于临时快速检修操作,操作简单便捷,提高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应用于AGV移动机器人非接触充电使用时检修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机盒体、盖板与检修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机盒体与盖板侧面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盖板卡合安装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机盒体、插口与夹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1、主机盒体;1011、盖板;1012、检修口;1013、滑头;1014、紧压弹簧一;1015、滑杆;1016、卡孔;1017、卡块;1018、紧压弹簧二;1019、拉杆;1010、卡头;102、电磁感应模块;103、安装板;104、插口;1041、柔性支撑杆;1042、紧压弹性三;1043、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包括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包括主机盒体101、电磁感应模块102、安装板103与插口104,安装板103设置在主机盒体101的两侧,电磁感应模块102设置在主机盒体101的一端,插口104设置在主机盒体101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板103将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固定安装在AGV移动机器人内部充电的位置处,将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固定安装后使用,导线插合在插口104的内部连接内部电源,且通过外界非接触式供电设备供电后由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感应对AGV移动机器人非接触充电,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上还设置有:
检修机构,且该检修机构包括检修防护组件、弹性连接组件、卡合组件与锁紧组件,检修防护组件设置在主机盒体101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处,弹性连接组件设置在检修防护组件的两侧,卡合组件设置在检修防护组件的一端,锁紧组件设置在检修防护组件的另一端与主机盒体101内部连接处,当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在长时间使用内部损坏时,可以由检修机构对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的内部快速检修操作,且操作简单便捷,提高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应用于AGV移动机器人非接触充电使用时检修操作的便利性。
为了通过检修防护组件便于在损坏时检修操作,且在检修后便于防护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检修防护组件包括开设在主机盒体101下表面中间位置处的检修口1012,检修口1012的内部两端均设置有盖板1011,便于将盖板1011闭合在检修口1012的内部防护,反之便于通过检修口1012对内部检修。
为了通过弹性连接组件便于将盖板1011弹性闭合在检修口1012的内部防护使用,且便于弹性闭合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弹性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机盒体101内部两端侧面的滑杆1015,滑杆1015的端部套合安装有滑头1013,滑头1013的端部位于滑杆1015的外表面套合安装有紧压弹簧一1014,由紧压弹簧一1014发生形变的作用将滑头1013在滑杆1015的外表面弹性移动,易于紧压安装,且滑头1013与盖板1011的侧面端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为了通过紧压弹簧一1014发生形变的作用将滑头1013在滑杆1015的外表面弹性连接,便于弹性紧压安装,滑杆1015贯穿于滑头1013的内部,且盖板1011与滑杆1015通过滑头1013与紧压弹簧一1014弹性连接,便于弹性紧压闭合盖板1011对检修口1012防护使用,为了通过卡合组件便于将两个盖板1011闭合后卡合连接,便于紧压连接使用,卡合组件包括开设在盖板1011端部一侧的卡槽,盖板1011端部另一侧一体式成型有卡头1010,且两个盖板1011通过卡头1010与卡槽卡合连接,在两个盖板1011弹性紧压时由卡头1010卡合在卡槽的内部卡合安装。
为了通过锁紧组件便于将盖板1011打开时固定安装,且便于固定安装检修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锁紧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主机盒体101内部两端的两个拉杆1019,拉杆1019的端部位于主机盒体101的内部套合安装有紧压弹簧二1018,拉杆1019的端部设置有卡块1017,通过紧压弹簧二1018发生形变将拉杆1019与卡块1017弹性连接,且便于弹性紧压安装,盖板1011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卡孔1016,且卡块1017的端部与卡孔1016的内部结构相吻合,将卡块1017弹性卡合在卡孔1016的内部将盖板1011打开后固定卡合。
加强固定机构,且该加强固定机构包括夹持固定组件与弹性紧压组件,夹持固定组件设置在插口104的内部边缘处,弹性连接组件设置在夹持固定组件表面与插口104内表面的连接处,便于在安装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通过导线与AGV移动机器人内部电源相连接时,且插口104的内部卡合安装导线时,由加强固定机构对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加强固定安装,且在使用时不易发生松动,加强的安装使用。
为了通过夹持固定组件便于将对导线插头插合安装后加强固定,便于紧固安装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夹持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插口104内表面边缘处的夹板1043,且夹板1043为弧形结构,为了通过弹性紧压组件便于将夹板1043弹性连接,且便于紧压加强固定,弹性紧压组件包括通过连接销安装在夹板1043端部与插口104内表面连接处的柔性支撑杆1041,夹板1043的中间位置处与插口104的内表面连接处通过胶液粘合固定有紧压弹性三1042,便于由紧压弹性三1042将夹板1043弹性紧压安装,并由柔性支撑杆1041对夹板1043的两端支撑紧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在使用时,直接通过安装板103将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固定安装在AGV移动机器人内部充电的位置处,将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固定安装后使用,导线插合在插口104的内部连接内部电源,且通过外界非接触式供电设备供电后由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感应对AGV移动机器人充电,因此便于通过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对AGV移动机器人非接触充电使用;
然后当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安装在AGV移动机器人内部非接触充电时,此时在导线的插头插合在插口104的内部时,由紧压弹性三1042发生形变的作用将夹板1043弹性紧压在导线插头的表面,并在弹性紧压时由柔性支撑杆1041发生形变对夹板1043的端部稳定支撑加强紧压,且便于对导线插合插合在插口104的内部加强固定,便于紧固安装使用,且在长时间使用时不易发生松动脱落,并在不注意拉动导线时不易脱落,提高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对AGV移动机器人非接触充电时安装的加强固定性;
最后当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安装在AGV移动机器人内部非接触充电使用时,在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充电前,拉动拉杆1019将卡块1017嵌入主机盒体101的内部,此时由紧压弹簧一1014发生形变的作用将滑头1013在滑杆1015的外表面弹性移动,且在滑杆1015弹性移动时带动盖板1011弹性闭合在检修口1012的内部,并在闭合时由卡头1010卡合在卡槽的内部,将两个盖板1011闭合后卡合安装,盖板1011卡合后对检修口1012闭合防护,并将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安装在AGV移动机器人内部长时间使用造成损坏时,可以相反操作滑动盖板1011,将盖板1011滑动至端部对检修口1012打开,并盖板1011的端部打开至端部时,松开拉杆1019由紧压弹簧二1018发生形变的作用将卡块1017弹性卡合在卡孔1016的内部,且便于将盖板1011打开护卡合安装,因此便于透过检修口1012对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的内部检修操作,且便于临时快速检修操作,操作简单便捷,提高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应用于AGV移动机器人非接触充电使用时检修操作的便利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详见上述详尽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包括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所述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包括主机盒体(101)、电磁感应模块(102)、安装板(103)与插口(104),所述安装板(103)设置在主机盒体(101)的两侧,所述电磁感应模块(102)设置在主机盒体(101)的一端,所述插口(104)设置在主机盒体(101)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主体(100)上还设置有:
检修机构,且该检修机构包括检修防护组件、弹性连接组件、卡合组件与锁紧组件,所述检修防护组件设置在主机盒体(101)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处,所述弹性连接组件设置在检修防护组件的两侧,所述卡合组件设置在检修防护组件的一端,所述锁紧组件设置在检修防护组件的另一端与主机盒体(101)内部连接处;
加强固定机构,且该加强固定机构包括夹持固定组件与弹性紧压组件,所述夹持固定组件设置在插口(104)的内部边缘处,所述弹性连接组件设置在夹持固定组件表面与插口(104)内表面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防护组件包括开设在主机盒体(101)下表面中间位置处的检修口(1012),所述检修口(1012)的内部两端均设置有盖板(10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机盒体(101)内部两端侧面的滑杆(1015),所述滑杆(1015)的端部套合安装有滑头(1013),所述滑头(1013)的端部位于滑杆(1015)的外表面套合安装有紧压弹簧一(1014),且所述滑头(1013)与所述盖板(1011)的侧面端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015)贯穿于所述滑头(1013)的内部,且盖板(1011)与所述滑杆(1015)通过所述滑头(1013)与所述紧压弹簧一(1014)弹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开设在盖板(1011)端部一侧的卡槽,所述盖板(1011)端部另一侧一体式成型有卡头(1010),且两个所述盖板(1011)通过所述卡头(1010)与卡槽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主机盒体(101)内部两端的两个拉杆(1019),所述拉杆(1019)的端部位于主机盒体(101)的内部套合安装有紧压弹簧二(1018),所述拉杆(1019)的端部设置有卡块(1017),所述盖板(1011)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卡孔(1016),且所述卡块(1017)的端部与所述卡孔(1016)的内部结构相吻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插口(104)内表面边缘处的夹板(1043),且所述夹板(1043)为弧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紧压组件包括通过连接销安装在夹板(1043)端部与插口(104)内表面连接处的柔性支撑杆(1041),所述夹板(1043)的中间位置处与插口(104)的内表面连接处通过胶液粘合固定有紧压弹性三(1042)。
CN202322149128.1U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 Active CN220527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9128.1U CN220527739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9128.1U CN220527739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7739U true CN220527739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1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49128.1U Active CN220527739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7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527739U (zh) 一种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
CN213660771U (zh) 一种电连接盒
US20200112002A1 (en) Inflation pump box with detachable power supply
CN219936163U (zh) 一种通信光缆接线盒
CN112436331A (zh) 一种电连接座
CN215580372U (zh) 一种智能电涌保护器
CN215679177U (zh) 一种便携外接式电脑主板
CN102354832B (zh) 一种ftth专用电源插座
CN218412859U (zh) 一种用电检查用检查仪
CN214674171U (zh) 一种高压供电用电缆紧固件
CN220022747U (zh) 一种光伏监控接线盒
CN212250588U (zh) 测量柜风机罩
CN219269137U (zh) 一种用hplc通信的智能照明管理装置
CN215418157U (zh) 一种可更换引脚的电源降压芯片
CN211429628U (zh) 一种高速变频驱动板装置
CN216413403U (zh) 一种插接式光电转换模块及其连接器
CN219086172U (zh) 一种快速插拔电池组件
CN219067373U (zh) 一种插座
CN219245642U (zh) 一种电力统计表
CN217672965U (zh) 一种可太阳能充电的自行车灯
CN216216994U (zh) 一种带有防护结构的矿用本安型5g手持终端
CN211629339U (zh) 一种无线取电连接装置
CN218450851U (zh)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器的无线转发模块以及控制系统
CN214478483U (zh) 一种易于排线安装的高压开关柜
CN220010898U (zh) 一种可定位的电动环卫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