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2718U - 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2718U
CN220522718U CN202321931796.3U CN202321931796U CN220522718U CN 220522718 U CN220522718 U CN 220522718U CN 202321931796 U CN202321931796 U CN 202321931796U CN 220522718 U CN220522718 U CN 220522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s
aerial vehicle
phased array
unmanned aerial
dei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317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甲
渠保玉
宋雨生
刘闻新
马良红
唐高云
张紫赫
陈远
陈路
岳帅
张静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Group Co ltd Anhui Branch
Yingshang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Wind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Group Co ltd Anhui Branch
Yingshang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Wind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Group Co ltd Anhui Branch, Yingshang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Wind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Group Co ltd Anhui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3219317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2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2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2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属于风力发电机除冰技术领域。所述除冰装置包括无人机;相控阵,设置在所述无人机的上方,所述相控阵上设置有通讯线,所述通讯线远离所述相控阵的一端设置有通讯接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通过支撑组件将相控阵安装在无人机上,并由无人机将相控阵运送至机舱的顶部,将相控阵的通讯接头与机舱的通讯接口组件插接,进而可控制相控阵启动发出特定频率微波以进行融冰,采用微波融冰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除冰的效率和效果,且操作简单;此外,采用通讯接头与通讯接口组件插接的方式,控制精度更高更好。

Description

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除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资源利用率较高,技术也较成熟,随着技术发展成本也在下降,所以桩基容量大幅提高,但是风力发电对气象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冬春季节气候湿润的地区,风机叶片覆冰成为风电场无法正常运行发电的主要影响因素。叶片覆冰后,叶片气动特性改变、机组动态荷载增加,会对风电场安全运行和效益产生负面影响。不同气候环境、地形条件影响,风机叶片工作中会形成了质地不同、形状各异的覆冰,不同区域的风机叶片覆冰过程和特征存在很大差异。
叶片表面出现结冰的现象,是水在特定环境之下产生的物相变化,只要是温度不足0℃水就会发生结冰的现象,这是自然规律、是无法改变的。在规定条件之下,空气过冷造成的水滴和风机叶片出现碰撞而导致凝结成冰,叶片表面的结冰形式中一般是过冷水滴成冰。
过冷水滴主要指在环境处于0℃以下时依然以液态存在的水滴。环境中的气压不同,水的汽、液、固的状态也会有明显的变化,标准大气压水的结冰温度为0℃,环境气压增大结冰的温度会逐步降低,所以在低于0℃的情况下也会存在液态水。大气层中的过冷水滴稳定性很差,如果环境出现变化,过冷水滴会快速凝结而转化为冰。风电机组叶片表面撞击到存在过冷水滴的空气时,水滴因撞击会直接在叶片的前缘迎风面的位置上(气压变化),过冷水滴的内部平衡被破坏,使得过冷水滴的结冰温度变高,更易在风电机组叶片的表面结冰。风电机组叶片表面结冰的发生是耦合相变复杂传热的阶段,因为叶片表面温度要低于冷水滴的温度,所以在过冷水滴撞击叶片时,会快速的吸收水分而经过凝固之后释放热量,然后过冷水滴在叶片表面迅速成冰。
叶片结冰在迎风面的发生率比较高,且叶尖覆冰主要沉积在叶根位置,覆冰累积与不规则脱落也会造成机组输出功率的影响。在叶片表面发生微覆冰问题会导致其表面粗糙度较高而出现叶片气动性能很低,机组运行功率也很低;叶片覆冰严重会导致叶片转矩为零,不会有任何输出功率,自然覆冰也会造成振动严重而产生停机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物理加热、添加除冰剂等方式,但是以上方式除冰效率低,效果差,且操作复杂度高,不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本申请实用新型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上述方案具有除冰效率低以及效果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该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具有除冰效率高且效果好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包括:
无人机;
相控阵,设置在所述无人机的上方,所述相控阵上设置有通讯线,所述通讯线远离所述相控阵的一端设置有通讯接头;
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无人机和所述相控阵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用于与所述无人机连接并限位固定所述相控阵;
通讯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无人机上,且与所述通讯接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通讯接头与风力发电机的机舱顶部的通讯接口组件插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两组夹持组件,用于与所述无人机的螺旋桨臂夹持连接;
十字板,设置在所述无人机的上方,两组所述夹持组件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十字板上其中相对的两端连接;
两组第一支撑板,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板相互平行且分别与所述十字板另外相对的两端连接,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均开设有相对的第一固定孔;
两组第二支撑板,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板相互平行且与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壁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用于配合螺栓穿过固定;
第三支撑板,设置在其中一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并与其中一组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相控阵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板和另外一组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另外一组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相对端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组件。
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限位板,与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
第二限位板,与另外一组所述支撑板或者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端部固接;
螺杆,螺纹贯穿于所述第二限位板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板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夹持柱,所述夹持柱的顶端与所述十字板连接;
两组U形板,设置在所述夹持柱的底端附近,且包覆在位于同侧的两组螺旋桨臂的外侧;
抵接组件,设置在所述U形板的内壁,用于与所述螺旋桨臂的侧壁抵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通讯连接组件包括:
调节板,设置在所述通讯接头的顶部;
两组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调节板相对的两侧,所述调节板与两组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方形框架,套设在两组所述导轨的外侧,两组所述导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方形框架两个相对的内壁滑动连接;
连接座,设置在所述方形框架的顶部;
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无人机上,所述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座升降。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的除冰系统,包括:
如上任一所述的除冰装置;
无人机平台,设置在风力发电机机舱的顶部;
通讯接口组件,设置在在所述无人机平台上。
可选地,所述通讯接口组件包括:
凹槽,开设在所述无人机平台的顶部,所述凹槽的截面呈方形;
通讯接口,开设在所述凹槽的内底部;
两组挡板,两组挡板的相互远离端分别与所述凹槽顶部附近相对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扭簧。
可选地,所述凹槽顶部设置有方形框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通过支撑组件将相控阵安装在无人机上,并由无人机将相控阵运送至机舱的顶部,将相控阵的通讯接头与机舱的通讯接口组件插接,进而可控制相控阵启动发出特定频率微波以进行融冰,采用微波融冰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除冰的效率和效果,且操作简单;此外,采用通讯接头与通讯接口组件插接的方式,控制精度更高更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力发电机的除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2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图5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力发电机的除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图7中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舱 2、无人机平台
3、相控阵 4、无人机
5、第三支撑板 6、U形板
7、通讯线 8、第一支撑板
9、十字板 10、支撑杆
11、第二支撑板 12、夹持柱
13、第一限位板 14、螺杆
15、固定板 16、第一固定孔
17、调节板 18、导轨
19、方形框架 20、第二限位板
21、连接座 22、通讯接头
23、第一导板 24、第二导板
25、凹槽 26、挡板
27、转轴 28、扭簧
29、升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力发电机的除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图5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在图1、图2、图5和图6中,该除冰装置可以包括无人机4、相控阵2、支撑组件以及通讯连接组件。具体地,该相控阵3(相控阵雷达)可以包括通讯线7和通讯接头22。
相控阵3设置在无人机4的上方,相控阵3上设置有通讯线7,通讯线7远离相控阵3的一端设置有通讯接头22。支撑组件设置在无人机4和相控阵3之间,支撑组件用于与无人机4连接并限位固定相控阵3。通讯连接组件设置在无人机4上,且与通讯接头22连接,用于驱动通讯接头22与风力发电机的机舱1顶部的通讯接口组件插接。
在需要对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进行除冰时,将相控阵3调整好角度并通过支撑组件固定。固定完成后,驱动无人机4飞至风力发电机的机舱1的顶部,再驱动通讯连接组件启动,控制通讯接头22与通讯接口组件插接。最后通过相控阵3与机舱1的通讯连接,控制相控阵3启动,发出微波以对叶片上进行覆冰进行融冰处理,也即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微波除冰原理。具体地,相控阵3先发出扫描指令,扫描波频段为30GHz-300 GHz,波长为1-10mm。后台处理中心根据扫描到的数据进行判定风机叶片覆冰大小、方位以及程度,具体地,可辅助高速摄像机进行识别。后台处理中心根据识别的结果调整波束指向覆冰位置,设定融冰路径,具体地,融冰路径一般沿着叶片长度方向分布,宽度小于1.5m,即沿着融冰路径发出特定频率微波(2.4-2.5GHz),波瓣宽度不大于1度,以进行解冻融冰。此外,考虑到风力发电机设置有三组叶片,该叶片以3转/分钟旋转120°至叶片除冰位置。具体地,该除冰位置即为相控阵3正对方向。
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的除冰方式常采用物理加热、添加除冰剂等方式,但是以上方式除冰效率低,效果差,且操作复杂度高,不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采用无人机4将相控阵3运送至机舱1顶部,并发出微波叶片除冰的方式,操作简单其除冰效果好。同步控制叶片转动至相控阵3的针对方向,融冰效率和效果更高。此外,采用通讯接头22与通讯接口组件插接的方式,控制精度更高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该支撑组件可以包括两组夹持组件、十字板9、两组第一支撑板8、两组第二支撑板11以及第三支撑板5。具体地,该第一支撑板8可以包括等多个第一固定孔16,该第二支撑板11可以包括固定板15,该第三支撑板5可以包括支撑杆10。具体地,该固定板15可以包括第二固定孔,另外一组第二支撑板11和第三支撑板5可以包括限位槽。具体地,该限位槽可以包括两组限位组件。
两组夹持组件用于与无人机4的螺旋桨臂夹持连接,十字板9设置在无人机4的上方,两组夹持组件的顶端分别与十字板9上其中相对的两端连接。两组第一支撑板8相互平行且分别与十字板9另外相对的两端连接,两组第一支撑板8上均开设有相对的第一固定孔16。两组第二支撑板11相互平行且与两组第一支撑板8相互垂直,第二支撑板11的侧壁设置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16和第二固定孔用于配合螺栓穿过固定。第三支撑板5设置在其中一组第二支撑板11的顶部,并与其中一组第二支撑板11通过支撑杆10连接,相控阵3设置在第三支撑板5和另外一组第二支撑板11之间。另外一组第二支撑板11和第三支撑板5的相对端均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组件。
在需要固定相控阵3时,先根据相控阵3需要的角度调整两组第二支撑板11的间距,并将两组第二支撑板11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8连接固定,即通过螺栓贯螺纹贯穿于第一固定孔16和第二固定孔。再将相控阵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另外一组第二支撑板11和第三支撑板5上的限位槽进行初步限定。再通过限位槽内部的限位组件对相控阵3相对的两个侧边进行限位固定,以保障相控阵3在输送过程的稳定性。此外,多个第一固定孔16能够有效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控阵3的倾斜角度,更加地通用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该限位组件可以包括第一限位板13、第二限位板20以及螺杆14。
第一限位板13与限位槽滑动连接,第二限位板20与另外一组支撑板或者第三支撑板5的端部固接,螺杆14螺纹贯穿于第二限位板20并与第一限位板13转动连接。
在需要对相控阵3的侧壁进行固定时,转动螺杆14,以带动第一限位板13沿着限位槽移动并逐渐与相控阵3的侧壁接触抵接,进而可方便对相控阵3的固定和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该夹持组件可以包括夹持柱12、两组U形板6以及抵接组件。
夹持柱12的顶端与十字板9连接,两组U形板6设置在夹持柱12的底端附近,且包覆在位于同侧的两组螺旋桨臂的外侧,抵接组件设置在U形板6的内壁,用于与螺旋桨臂的侧壁抵接固定。
在需要将两组第一支撑板8稳定固定在无人机4上时,将夹持柱12设置在相邻的两组螺旋桨臂之间,此时两组U形板6分别朝向对应的螺旋桨臂延伸并包覆在螺旋桨臂的外侧,U形板6内部的抵接组件与螺旋桨臂的外侧抵接,以固定该夹持柱12和螺旋桨臂,进而可便于后续相控阵3的稳定安装输送。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对于该抵接组件的具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抵接板通过弹簧与U形板6内壁连接的方式等。具体地,该抵接板远离弹簧的一侧与螺旋桨臂外侧面适应性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该通讯连接组件可以包括调节板17、两组导轨18、方向框架19、连接座21以及升降组件29。
调节板17设置在通讯接头22的顶部,两组导轨18平行设置在调节板17相对的两侧,调节板17与两组导轨18滑动连接。方形框架19套设在两组导轨18的外侧,两组导轨18的两端分别与方形框架19两个相对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座21设置在方形框架19的顶部,升降组件29设置在无人机4上,升降组件29的输出端与连接座21连接,用于驱动连接座21升降。
在无人机4在机舱1的顶部落稳之后,升降组件29启动,通过连接座21带动调节板17以及通讯接头22下降移动,并逐渐靠近通讯接口组件直至实现插接,即可实现相控阵3的远程控制启动。此外,调节板17相对的两侧与两组导轨18滑动连接,两组导轨18的端部与方形框架19的内壁滑动连接,能够在通讯接头22与通讯接口组件插接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位置以实现精确插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对升降组件29的具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气缸等。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的除冰系统。如图1和图7所示,该除冰系统可以包括除冰装置、无人机平台2以及通讯接口组件。具体地,该除冰装置可以包括无人机4、相控阵2、支撑组件以及通讯连接组件。具体地,该相控阵3(相控阵雷达)可以包括通讯线7和通讯接头22。
无人机平台2设置在风里发电机机舱1的顶部,通讯接口组件设置在无人机平台2上。相控阵3设置在无人机4的上方,相控阵3上设置有通讯线7,通讯线7远离相控阵3的一端设置有通讯接头22。支撑组件设置在无人机4和相控阵3之间,支撑组件用于与无人机4连接并限位固定相控阵3。通讯连接组件设置在无人机4上,且与通讯接头22连接,用于驱动通讯接头22与风力发电机的机舱1顶部的通讯接口组件插接。
在需要对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进行除冰时,将相控阵3调整好角度并通过支撑组件固定。固定完成后,驱动无人机4飞至风力发电机的机舱1的顶部,并降落至无人机平台2上。具体地,对于无人机4精确能够降落至无人机平台2的技术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基于GPS定位、视觉识别算法识别降落的方式等,进一步保障了通讯接头和通讯接口组件相对位置的精度。再驱动通讯连接组件启动,控制通讯接头22与通讯接口组件插接。最后通过相控阵3与机舱1的通讯连接,控制相控阵3启动,发出微波以对叶片上进行覆冰进行融冰处理,也即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微波除冰原理。具体地,相控阵3先发出扫描指令,扫描波频段为30GHz-300 GHz,波长为1-10mm。后台处理中心根据扫描到的数据进行判定风机叶片覆冰大小、方位以及程度,具体地,可辅助高速摄像机进行识别。后台处理中心根据识别的结果调整波束指向覆冰位置,设定融冰路径,具体地,融冰路径一般沿着叶片长度方向分布,宽度小于1.5m,即沿着融冰路径发出特定频率微波(2.4-2.5GHz),波瓣宽度不大于1度,以进行解冻融冰。此外,考虑到风力发电机设置有三组叶片,该叶片以3转/分钟旋转120°至叶片除冰位置。具体地,该除冰位置即为相控阵3正对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8所示,该通讯接口组件可以包括凹槽25、通讯接口以及两组挡板。具体地,该挡板26可以包括转轴27以及扭簧28。
凹槽25开设在无人机平台2的顶部,凹槽25的截面呈方形,通讯接口开设在凹槽25的内底部,两组挡板26的相互远离端分别与凹槽25顶部附近相对的两端通过转轴27转动连接,转轴27上套设有扭簧28。
在通讯接头22降落的过程中,逐渐进入凹槽25的内部,并推动两组挡板26带动对于的扭簧28转动,以使得通讯接口打开。随着通讯接头22逐渐移动,两组扭簧28对应的挡板26反作用于通讯接头22。为了保持通讯接头22两端反作用力的平衡,通讯接头22以及调节板17沿着导轨18或者方向框架10的内壁滑动,直至通讯接头22位于通讯接口的正上方,进而可实现通讯接头22和通讯接口的精确插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该除冰系统还可以包括两组第一导板23以及两组第二导板24。具体地,两组第一导板23对称设置在调节板17的底端,且位于通讯接头22其中相对的两侧,两组第二导板24对称设置在调节板17的底部,且位于通讯接头22另外相对的两侧。具体地,在通讯接头22下降的过程中,两组第一导板23或者两组第二导板24逐渐与两组挡板26接触抵接,两组挡板26通过两组第一导板23或者两组第二导板24调整通讯接头22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该凹槽25的顶部设置有方形框板。具体地,也即凹槽25的顶部附近的截面宽度小于凹槽25其他位置的截面宽度,也即方形框板能够遮挡住转轴以及扭簧28的部分,以实现对凹槽25内部通讯接口的密封,避免外部环境等因素对通讯接口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考虑到进一步提高挡板26对凹槽25顶部的密封效果,两组挡板26的相对端以及挡板26与凹槽25顶壁贴合的位置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波浪形槽口以及凸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通过支撑组件将相控阵3安装在无人机4上,并由无人机4将相控阵3运送至机舱1的顶部,将相控阵3的通讯接头22与机舱1的通讯接口组件插接,进而可控制相控阵3启动发出特定频率微波以进行融冰,采用微波融冰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除冰的效率和效果,且操作简单;此外,采用通讯接头22与通讯接口组件插接的方式,控制精度更高更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人机(4);
相控阵(3),设置在所述无人机(4)的上方,所述相控阵(3)上设置有通讯线(7),所述通讯线(7)远离所述相控阵(3)的一端设置有通讯接头(22);
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无人机(4)和所述相控阵(3)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用于与所述无人机(4)连接并限位固定所述相控阵(3);
通讯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无人机(4)上,且与所述通讯接头(2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通讯接头(22)与风力发电机的机舱(1)顶部的通讯接口组件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两组夹持组件,用于与所述无人机(4)的螺旋桨臂夹持连接;
十字板(9),设置在所述无人机(4)的上方,两组所述夹持组件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十字板(9)上其中相对的两端连接;
两组第一支撑板(8),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板(8)相互平行且分别与所述十字板(9)另外相对的两端连接,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板(8)上均开设有相对的第一固定孔(16);
两组第二支撑板(11),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板(11)相互平行且与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板(8)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支撑板(11)的侧壁设置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16)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用于配合螺栓穿过固定;
第三支撑板(5),设置在其中一组所述第二支撑板(11)的顶部,并与其中一组所述第二支撑板(11)通过支撑杆(10)连接,所述相控阵(3)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板(5)和另外一组所述第二支撑板(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外一组所述第二支撑板(11)和所述第三支撑板(5)的相对端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限位板(13),与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
第二限位板(20),与另外一组所述支撑板或者所述第三支撑板(5)的端部固接;
螺杆(14),螺纹贯穿于所述第二限位板(20)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板(13)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夹持柱(12),所述夹持柱(12)的顶端与所述十字板(9)连接;
两组U形板(6),设置在所述夹持柱(12)的底端附近,且包覆在位于同侧的两组螺旋桨臂的外侧;
抵接组件,设置在所述U形板(6)的内壁,用于与所述螺旋桨臂的侧壁抵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连接组件包括:
调节板(17),设置在所述通讯接头(22)的顶部;
两组导轨(18),平行设置在所述调节板(17)相对的两侧,所述调节板(17)与两组所述导轨(18)滑动连接;
方形框架(19),套设在两组所述导轨(18)的外侧,两组所述导轨(1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方形框架(19)两个相对的内壁滑动连接;
连接座(21),设置在所述方形框架(19)的顶部;
升降组件(29),设置在所述无人机(4)上,所述升降组件(29)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座(2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座(21)升降。
7.一种风力发电机的除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除冰装置;
无人机平台(2),设置在风力发电机机舱(1)的顶部;
通讯接口组件,设置在在所述无人机平台(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接口组件包括:
凹槽(25),开设在所述无人机平台(2)的顶部,所述凹槽(25)的截面呈方形;
通讯接口,开设在所述凹槽(25)的内底部;
两组挡板(26),两组挡板(26)的相互远离端分别与所述凹槽(25)顶部附近相对的两端通过转轴(27)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7)上套设有扭簧(2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5)顶部设置有方形框板。
CN202321931796.3U 2023-07-20 2023-07-20 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 Active CN220522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1796.3U CN220522718U (zh) 2023-07-20 2023-07-20 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1796.3U CN220522718U (zh) 2023-07-20 2023-07-20 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2718U true CN220522718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8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31796.3U Active CN220522718U (zh) 2023-07-20 2023-07-20 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2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86016B1 (en) A pitch controlled wind turbine blade having turbulence generating means, a wind turbine and use thereof
EP0914276B1 (en)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deicing of airfoil wings of composite material
CN103807096B (zh) 风力涡轮机及其控制方法
US7821148B2 (en) Wind turbine
CN101886617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叶片除冰系统
DK2287464T3 (en) Passive de-icing for wind turbine blades
DK177326B1 (en) A Wind Turbine and Wind Turbine Blade
EP2559891A2 (en) Wind turbine blade and method of protecting the same
EP2725224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icing a wind turbine blade
CN102003353B (zh) 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除冰方法
EP2484901A2 (en) A wind turbine and an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DK177278B1 (en) A wind turbine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CA2710524C (en) Wind turbine blade and assembly
EP3564525B1 (en) Vertical shaft wind power generator driving device for self-adaptive variable-propeller, and wind power generator
CA2778551A1 (en) A wind turbine and an associated yaw control method
US4439105A (en) Offset-axis windmill having inclined power shaft
CN112789406A (zh) 用于运行风能设备的方法,风能设备和风电场
CN111794920A (zh) 一种风机叶片智能除冰机器人
CN220522718U (zh) 风力发电机的除冰装置及除冰系统
US10619510B2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gular position of turbine blades of a propeller device
KR20190042141A (ko) 풍력발전기 날개 각도의 자동 조절장치
CN205117631U (zh) 一种带热辐射装置的风电安装柱
WO2008088921A2 (en) Vertical windmill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EP3293392B1 (en) Wind turbine blade comprising an edgewise stabilizer
EP3450751B1 (en) A rotor blade for a wind turbine, the wind turbine comprising one or more rotor blades, and a method for de-icing and/or anti-icing a tip part of the rotor bla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