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0098U - 电池、储能装置及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储能装置及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0098U
CN220510098U CN202321746842.2U CN202321746842U CN220510098U CN 220510098 U CN220510098 U CN 220510098U CN 202321746842 U CN202321746842 U CN 202321746842U CN 220510098 U CN220510098 U CN 220510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attery
shell
swea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468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明明
吴东
陈熙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468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0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0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0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池、储能装置及电器设备,电池,包括壳体及电芯组件,电芯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及导热结构。导热结构与电芯贴合。电池还包括支架及发汗散热层,支架设置于导热结构与壳体之间,电芯的热量能够依次通过导热结构及支架传递至壳体。发汗散热层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导热结构将电芯的热量传递至支架,支架与壳体接触从而热量从保护壳传递至壳体。发汗散热层吸收壳体的热量,并且当发汗散热层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发汗散热层内部的液体会蒸发,通过蒸发吸热以降低壳体温度,从而实现电池的高效散热。

Description

电池、储能装置及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储能装置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通常采用风冷作为降温方式,但是为了有更高的防水等级,又需要将电池密封,也即电池不可以预留进风口和出风口。这会导致无法使用风冷降温或者使用风冷降温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储能装置及电器设备,能够在电池密封的情况下,也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及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及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与所述电芯贴合。所述电池还包括支架及发汗散热层,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导热结构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电芯的热量能够依次通过所述导热结构及所述支架传递至所述壳体。所述发汗散热层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上述实施例的电池中,导热结构将电芯的热量传递至支架,支架与壳体接触从而热量从保护壳传递至壳体。发汗散热层吸收壳体的热量,并且当发汗散热层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发汗散热层内部的液体会蒸发,通过蒸发吸热以降低壳体温度,从而实现电池的高效散热。电池是通过热量传递至不同结构,并在发汗散热层的作用下蒸发吸热。电池不需要开设额外的通风孔,电池可以设置成完全密封,有利于提升防水等级,也不需要使用压缩机、冷凝器等结构制冷,可以降低成本,缩小电池尺寸。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汗散热层包括导热膜、发汗散热膜及防水透气膜。所述导热膜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发汗散热膜设置于所述导热膜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防水透气膜设置于所述发汗散热膜远离所述导热膜的一侧。
上述实施例的电池中,导热膜设置于发汗散热膜与壳体之间,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并将发汗散热膜与外壳隔绝,有利于减少发汗散热膜内的液体与壳体直接接触影响壳体的情况。防水透气膜能够让发汗散热膜的热量有效地散出外,还能够减少外界对发汗散热膜的干扰。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汗散热膜为水凝胶散热膜。
上述实施例的电池中,水凝胶散热膜能够自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水凝胶散热膜达到预设温度后,能够释放水分并蒸发,以实现降温。防水透气膜设置于水凝胶散热膜,空气中的水分子能够通过防水透气膜被水凝胶散热层吸收,防水透气膜还能够阻挡水凝胶散热层释放的水分,有利于减少用户直接触碰到水凝胶散热膜以及其析出的水分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芯成排设置,所述导热结构包括散热片及第一导热层。所述散热片设置于两个所述电芯之间。所述第一导热层设置于所述电芯与所述支架之间,并与所述散热片接触,所述电芯的热量能够直接传递至所述第一导热层或通过所述散热片传递至所述第一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支架。
上述实施例的电池中,通过散热片将电芯侧面的热量传导至第一导热层,电芯的排列方向与上壳及底壳的相对方向垂直,所以第一导热层与电芯的底部以及顶部接触,以传导电芯底部及顶部的热量,从多个方向传导电芯热量,电芯的散热效果好。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热层,所述第二导热层设置于所述电芯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导热层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导热层所在的平面,且所述第二导热层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电芯的排列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导热层与所述第一导热层接触。
上述实施例的电池中,多个电芯的侧面能够与第二导热层接触,从而电芯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导热层,第二导热层能够将热量传递至第一导热层,以进一步提升电芯的散热效果。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承载板及热管,所述承载板一侧与所述导热结构连接以支撑所述电池包。所述热管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直接接触。
上述实施例的电池中,承载板能够支撑电芯组件,并且承载板将电芯组件的热量传递至热管,热管利用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高效地将承载板的热量传递至底壳,以便于有效地降低电芯组件的温度。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包括板体及设置于所述板体远离所述电芯一侧的加强部,所述热管设置于所述板体。
上述实施例的电池中,加强部能够增加板体的强度,并且加强部可以与底座的形状适配,以使承载板能够定位于底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包括底座及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加强筋,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加强筋,所述热管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直接接触,所述发汗散热层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外表面。
上述实施例的电池中,支架设置于加强筋,并与加强筋直接接触,电芯组件的热量通过支架传递至加强筋,再从加强筋传递至底座。通过设置加强筋能够减少与支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减少底座因长期使用导致变形时,对支架及电芯组件的影响。加强筋直接支撑承载板,热管位于交错对的加强筋之间,并直接与底壳接触,从而热管不承担支撑作用,能够减少热管变形的情况发生。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储能装置中,电池管理系统能够管理和维护各个电池,减少电池出现过充或者过放电的情况,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及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
本申请的一种电池、储能装置及电器设备,电芯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结构能够传递至支架,支架又能够将热量传递至壳体,位于壳体外表面的发汗散热层能够吸收壳体的热量,并且当发汗散热层达到预设温度时,发汗散热层内的液体蒸发吸热,从而将热量吸收,实现电池高效散热。进一步地,由于通过蒸发吸热方式散热,不需要设置进风口,电池可以设置成完全密封,以提升防水性,并且不需要压缩机、冷凝器等结构,散热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储能装置的关系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器设备的关系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池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图3中电池的分解图。
图5是图3中电池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底壳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发汗散热层及部分壳体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9是图4中电芯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芯组件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储能装置 1000 电芯组件 20 加强部 312
电池 100 电芯 21 热管 32
壳体 10 导热结构 22 发汗散热层 40
上壳 11 散热片 221 导热膜 41
底壳 12 第一导热层 222 发汗散热膜 42
底座 121 第二导热层 223 防水透气膜 43
加强筋 122 限位板 23 绑带 50
侧板 123 支架 30 电池管理系统 300
侧壳 13 承载板 31 设备主体 500
端盖 14 板体 311 电器设备 2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平行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与大致平行两种。其中大致平行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垂直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垂直与大致垂直两种。其中大致垂直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90°。
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上”、“下”、“顶”、“底”等方向的描述,均是基于本申请的附图,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当实际应用中,电池由于维修、收纳等原因呈其他方式摆放时,方向也应对应改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电池通常采用风冷作为降温方式,但是为了有更高的防水等级,又需要将电池密封,也即电池不可以预留进风口和出风口。这会导致无法使用风冷降温或者使用风冷降温效果差。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及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及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与所述电芯贴合。所述电池还包括支架及发汗散热层,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导热结构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电芯的热量能够依次通过所述导热结构及所述支架传递至所述壳体。所述发汗散热层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上述实施例的电池中,导热结构将电芯的热量传递至支架,支架与壳体接触从而热量从保护壳传递至壳体。发汗散热层吸收壳体的热量,并且当发汗散热层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发汗散热层内部的液体会蒸发,通过蒸发吸热以降低壳体温度,从而实现电池的高效散热。电池是通过热量传递至不同结构,并在发汗散热层的作用下蒸发吸热。电池不需要开设额外的通风孔,电池可以设置成完全密封,有利于提升防水等级,也不需要使用压缩机、冷凝器等结构制冷,可以降低成本,缩小电池尺寸。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100、储能装置1000及电器设备2000。
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储能装置1000包括电池100及电池管理系统300,电池100与电池管理系统300电连接,电池管理系统300能够管理和维护电池100,减少电池100出现过充或者过放电的情况,能够延长电池100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100的状态。可以理解的是,电池100与电池管理系统300的具体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例如可以是电池100与电池管理系统300直接连接,并且电池管理系统300位于电池100上方,又例如电池100包括壳体10,电池管理系统300位于壳体10内,还例如储能装置1000还包括外壳(图中未示出),电池100与电池管理系统300均位于外壳内等。
请参阅图2,本申请的电器设备2000可以但不限于是空调、冰箱、风扇、音响等,电器设备包括电池100及设备主体500,电池100用于对设备主体500供电,以使电器设备2000正常运行。可以理解的是,电池100与设备主体500的具体连接方式并不限定,例如可以是设备主体500设置于电池100的上方,或者电池100设置于设备主体500内,设备主体500开设有开口以连通电池100和外部环境等。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电池100包括壳体10、电芯组件20、支架30及发汗散热层40。电芯组件20及支架30位于壳体10内,电芯组件20用于储能以及释放电能,壳体10能够保护电芯组件20,减少外部环境对电芯组件20的干扰。支架30位于电芯组件20与壳体10之间,用于增加电芯组件20的稳定性,支架30与壳体10接触,以便于将热量传递。发汗散热层40设置于壳体10的外表面。
电芯组件2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支架30,支架30与壳体10接触从而热量从支架30传递至壳体10。发汗散热层40吸收壳体10的热量,并且当发汗散热层40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发汗散热层40内部的液体会蒸发,通过蒸发吸热以降低壳体10温度,从而实现电池100的高效散热。
电池100是通过将热量传递至不同结构,并在发汗散热层40的作用下蒸发吸热。电池100不需要开设额外的通风孔,电池100可以设置成完全密封,有利于提升防水等级,也不需要使用压缩机、冷凝器等结构制冷,可以降低成本,缩小电池100尺寸。
请参阅图3,壳体10包括上壳11、底壳12、侧壳13及端盖14。上壳11位于底壳12的上方,侧壳13的数量为两个,设置于底壳12的相对两侧,用于进一步固定上壳11与底壳12。端盖14设置于底壳12的一端,并位于两个侧壳13之间,电芯组件20及支架30设置于上壳11、底壳12、侧壳13及端盖14所围合形成的区域内,并且支架30位于电芯组件20的底部,支架30与底壳12接触。发汗散热膜42设置于底壳12的外表面。电芯组件20的热量传递至底部的支架30,并通过支架30传递至底壳12,发汗散热层40吸收底壳12的热量,并当发汗散热层40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发汗散热层40内的液体能够蒸发,以实现电池100的高效散热。电芯组件20的热量主要从底部传递,将发汗散热层40仅设置于底壳12的外表面,能够减少发汗散热层40的使用面积,从而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支架30的位置不限于设置在电芯组件20的底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架30也可以设置于电芯组件20顶部,发汗散热层40设置于上壳11的外表面。支架30的数量也不限于一个,如图4所示,支架30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一个位于电芯组件20的底部与底壳12接触,另一个位于电芯组件20的顶部与上壳11接触,发汗散热层40设置于上壳11的外表面以及底壳12的外表面。电芯组件20的热量从上下两端通过支架30传递至上壳11及底壳12,并通过发汗散热层40降低温度,提升降温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支架30的位置与发汗散热层40的位置并不限定,例如可以是支架30设置于电芯组件20的底部,发汗散热层40并没有设置在底壳12的外表面,而是设置于上壳11的外表面,电芯组件20的热量通过支架30传递至底壳12,接着经过侧壳13后到达上壳11,以使发汗散热层40吸收上壳11的热量。发汗散热层40也不仅限于设置在壳体10的其中一个结构上,例如,支架30设置于电芯组件20的底部,发汗散热层40设置于上壳11及侧壳13的外表面。
请参阅图6,底壳12包括底座121及加强筋122,加强筋122呈交错设置于底座121,用于增加底座121的强度,支架30设置于加强筋122,并与加强筋122直接接触,电芯组件20的热量通过支架30传递至加强筋122,再从加强筋122传递至底座121。通过设置加强筋122能够减少与支架30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减少底座121因长期使用导致变形时,对支架30及电芯组件20的影响。
请参阅图4和图6,底座121还包括侧板123,侧板123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侧板123设置于底座121的相对两侧,另一个侧板123位于底座121的底端,并与端盖14相对设置,三个侧板123依次连接,并均与底座121连接,每个侧壳13连接对应的一个侧板123以及上壳11,以进一步将底壳12与上壳11固定。可选地,底壳12及上壳11为金属壳,既具有较佳的强度,又能够快速地将热量传递至发汗散热层40。
请参阅图4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汗散热层40设置于上壳11的外表面以及底座121的外表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发汗散热层40既可以是仅设置于底座121的外表面,以节省材料,也可以设置于整个壳体10的外表面,以提升散热效果。
当发汗散热层40达到预设温度时,发汗散热层40内的液体会蒸发吸收热量,从而让电池100整体保持合适的温度。发汗散热层40的预设温度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确定,例如预设温度为30℃至70℃。当发汗散热层40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发汗散热层40内的液体便开始蒸发,并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发汗速度。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汗散热层40包括导热膜41、发汗散热膜42及防水透气膜43。导热膜41设置于壳体10的外表面,发汗散热膜42设置于导热膜41远离壳体10的一侧,防水透气膜43设置于发汗散热膜42远离导热膜41的一侧。壳体10的热量通过导热膜41传递至发汗散热膜42,当发汗散热膜42达到预设温度时发汗散热膜42内液体蒸发以实现降温,当发汗散热膜42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发汗散热膜42重新存储液体以便于下次降温使用。
导热膜41设置于发汗散热膜42与壳体10之间,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并将发汗散热膜42与外壳200隔绝,有利于减少发汗散热膜42内的液体与壳体10直接接触影响壳体10的情况。可选地,导热膜41包括但不限于是导热硅胶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或聚氨酯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汗散热膜42为水凝胶散热膜,水凝胶散热膜能够自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水凝胶散热膜达到预设温度后,能够释放水分并蒸发,从而实现仿生出汗并降温。防水透气膜43设置于水凝胶散热膜,空气中的水分子能够通过防水透气膜43被水凝胶散热膜吸收,防水透气膜43还能够阻挡水凝胶散热膜释放的水分,有利于减少用户直接触碰到水凝胶散热膜以及其析出的水分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和散热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发汗散热膜42为金属发汗材料制成的金属发汗膜,金属发汗膜是由高熔点金属和低熔点金属复合构成的膜。当金属发汗膜达到预设温度时,低熔点的金属蒸发吸热以降低电池100整体温度。
防水透气膜43能够让发汗散热膜42的热量有效地散出外,还能够减少外界对发汗散热膜42的干扰。可选地,防水透气膜4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层、编织物层、皮革层、木头层或芳纶纤维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请参阅图4、图5和图8,电芯组件20的热量通过支架30传导至壳体10并通过发汗散热层40降温。
支架30包括承载板31和热管32,如图3和图7所示,当支架30的数量为一个时,承载板31一侧与电芯组件20的底部连接以支撑电芯组件20。热管32设置于承载板31与壳体10的底座121之间,且热管32的一端与承载板31的另一侧连接,热管32的另一端与壳体10的底座121直接接触。承载板31能够支撑电芯组件20,并且承载板31将电芯组件20的热量传递至热管32,热管32利用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高效地将承载板31的热量传递至底壳12,以便于有效地降低电芯组件20的温度。
具体地,请参阅图3、图5和图7,承载板31设置于加强筋122,热管32远离承载板31的一端与底座121直接接触。加强筋122直接支撑承载板31,热管32位于交错的加强筋122之间,并直接与底壳12接触,从而热管32不承担支撑作用,能够减少热管32变形的情况发生。
请参阅图5的,当支架30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支架30呈相对设置于电芯组件20的底部及顶部。电芯组件20的热量通过从底部以及顶部传递至对应的承载板31中,热管32再将承载板31的热量传递至对应的底壳12及上壳11。可以理解的是,位于电芯组件20顶部的支架30不限于包括承载板31及热管32,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电芯组件20顶部的支架30仅包括热管32,热管32一端与电芯组件20直接接触,另一端与上壳11直接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支架30的位置不限于设置在电芯组件20的顶部或底部,也可以设置于电芯组件20在水平方向的四周等位置。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31包括板体311及设置于板体311远离电芯组件20一侧的加强部312,热管32设置于板体311。加强部312能够增加板体311的稳定性。底座121的加强筋122的形状与加强部312的形状适配,以使板体311放置于加强筋122时,加强部312卡入加强筋122,从而对承载板31进行限位。具体地,加强部312的形状大致为X形,为板体311向下凹陷形成,加强部312可以与板体311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5和图9,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组件20包括电芯21以及导热结构22,导热结构22与电芯21贴合。电芯21的热量通过导热结构22传递至支架30。电芯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芯21成排设置,并且电芯21的排列方向与上壳11和底壳12相对的方向垂直。
导热结构22包括散热片221及第一导热层222。散热片221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每个散热片221位于相邻的两个电芯21之间,第一导热层222设置于电芯21的底部及顶部,并且第一导热层222的一侧与散热片221直接接触,另一侧与支架30的承载板31直接接触。电芯21的热量能够直接传递至第一导热层222或通过散热片221传递至第一导热层222,第一导热层222将热量传递至支架30的承载板31,当支架30仅包括热管32时,第一导热层222与热管32直接接触。
通过散热片221将电芯21侧面的热量传导至第一导热层222,电芯21的排列方向与上壳11及底壳12的相对方向垂直,所以第一导热层222与电芯21的底部以及顶部接触,以传导电芯21底部及顶部的热量,从多个方向传导电芯21热量,电芯21的散热效果好。可选地,第一导热层222为导热胶。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结构22还包括第二导热层223,第二导热层223的数量为两个,并呈间隔设置于电芯21的相对两侧,第一导热层222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二导热层223所在的平面,且第二导热层223所在的平面与电芯21的排列方向平行,第二导热层223与第一导热层222接触。多个电芯21的侧面能够与第二导热层223接触,从而电芯21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导热层223,第二导热层223能够将热量传递至第一导热层222,以进一步提升电芯21的散热效果。可选地,第二导热层223为导热胶。
请参阅图9,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组件20还包括限位板23,限位板23的数量为两个,并呈间隔设置,限位板23的间隔方向与第二导热层223的间隔方向一致,两个第二导热层223位于两个限位板23之间。限位板23用于限定电芯21的位置,以保持电芯21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板23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板23的数量为四个,其他两个限位板23设置于电芯21的顶部以及底部。
请参阅图10,电芯组件20也可以不包括限位板23,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组件20还包括绑带50,绑带50环绕电芯21设置,用于将多个电芯21固定。通过绑带50固定电芯21,固定方式简单,能够快速地绑定电芯21且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池100、储能装置1000及电器设备2000,电芯21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结构22能够传递至支架30,支架30又能够将热量传递至壳体10,位于壳体10外表面的发汗散热层40能够吸收壳体10的热量,并且当发汗散热层40达到预设温度时,发汗散热层40内的液体蒸发吸热,从而将热量吸收,实现电池100高效散热。进一步地,由于通过蒸发吸热方式散热,不需要设置进风口,电池100可以设置成完全密封,以提升防水性,并且不需要压缩机、冷凝器等结构,散热成本低。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及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
电芯;
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与所述电芯贴合;
所述电池还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导热结构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电芯的热量能够依次通过所述导热结构及所述支架传递至所述壳体;
发汗散热层,所述发汗散热层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汗散热层包括:
导热膜,所述导热膜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发汗散热膜,所述发汗散热膜设置于所述导热膜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设置于所述发汗散热膜远离所述导热膜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汗散热膜为水凝胶散热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芯成排设置,所述导热结构包括:
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设置于两个所述电芯之间;
第一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设置于所述电芯与所述支架之间,并与所述散热片接触,所述电芯的热量能够直接传递至所述第一导热层或通过所述散热片传递至所述第一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热层,所述第二导热层设置于所述电芯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导热层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导热层所在的平面,且所述第二导热层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电芯的排列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导热层与所述第一导热层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一侧与所述导热结构连接以支撑所述电池包;
热管,所述热管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直接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包括板体及设置于所述板体远离所述电芯一侧的加强部,所述热管设置于所述板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包括底座及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加强筋,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加强筋,所述热管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直接接触,所述发汗散热层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外表面。
9.一种储能装置,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
10.一种电器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
CN202321746842.2U 2023-07-04 2023-07-04 电池、储能装置及电器设备 Active CN220510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6842.2U CN220510098U (zh) 2023-07-04 2023-07-04 电池、储能装置及电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6842.2U CN220510098U (zh) 2023-07-04 2023-07-04 电池、储能装置及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0098U true CN220510098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81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46842.2U Active CN220510098U (zh) 2023-07-04 2023-07-04 电池、储能装置及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00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2688B2 (en) Coolant direct-contact cooling-type battery pack
KR102273881B1 (ko) 온도 조절 성능이 개선된 배터리 팩
WO2023284886A1 (zh) 电池包
WO2013157560A1 (ja) 二次電池、二次電池を組み込んだ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を組み込んだ組電池システム
JP2013175360A (ja) 組電池
CN220510098U (zh) 电池、储能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13988982U (zh) 一种散热软包电池组
CN116780038B (zh) 锂电池保护板及具有它的锂电池装置
CN117317436A (zh) 一种储能电池包结构
CN219066956U (zh) 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CN218570764U (zh) 一种bdu集成散热装置及电动车辆
CN218548552U (zh) 一种电池散热装置及大容量电池组
CN115395133A (zh) 一种电池散热装置及大容量电池组
CN114079096A (zh) 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5983314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装置及制冷电器
CN217562653U (zh) 一种复合换热的储能液冷装置
CN218849606U (zh) 一种换热组件、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2874597U (zh) 散热组件、电池箱体及蓄电池
CN219419158U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9419216U (zh) 一种极耳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18448126U (zh) 一种散热组件、电池组单元和飞行器
CN111987382A (zh) 一种无人机地面基站的电池散热组件及无人机地面基站
CN219180602U (zh) 导热组件和具有该导热组件的电池包
CN219677366U (zh) 一种储能柜
CN219873708U (zh) 一种具有温控装置的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