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3468U - 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3468U
CN220503468U CN202321980227.8U CN202321980227U CN220503468U CN 220503468 U CN220503468 U CN 220503468U CN 202321980227 U CN202321980227 U CN 202321980227U CN 220503468 U CN220503468 U CN 220503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cavity
chamber
arc contact
smoo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802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剑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Kaxinlong Garment Weav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Kaxinlong Garment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Kaxinlong Garment Weav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Kaxinlong Garment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802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3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3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3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包括面料传输腔,通过外部电机驱动主动辊转动,将针织面料布不断传输,面料传输腔内底壁上侧设置有抚平腔,抚平腔的内部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有弧形接触板,位于同侧的多个弧形接触板组成波浪状板体,面料经位于上侧和下侧的弧形接触板之间被传输,且两侧的弧形接触板与面料接触,弧形接触板与面料之间形成多个线接触,不会妨碍面料输出,且对面料摩擦面小,不会损伤面料,同时起到抚平作用;面料传输腔的底壁上设置有吹风组件,面料传输过程中经吹风组件工作,可吹出热风,本装置以外力抚平结合热风,抚平效果佳,适合于不能接触高温的面料抚平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
背景技术
针织分为纬编和经编,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进行针织面料的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针织面料褶皱的现象,需要使用抚平设备对针织面料进行抚平操作,目前的抚平装置在使用时都是使用高温蒸汽方式或是使用高温电熨斗对面料进行抚平操作,有些针织面料的结构和特性比较特殊,这些针织面料在使用这种高温高湿的方式进行抚平时,面料结构可能会遭到破坏,影响面料的进一步使用。为此提出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包括面料传输腔,所述面料传输腔的上端为开口结构,所述面料传输腔的内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传输辊,其中一个所述传输辊为主动辊,主动辊通过外部电机驱动转动,通过外部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辊转动,将针织面料布不断传输,针织面料布辊可架设在所述面料传输腔的上侧位置,将面料自由端绕过两个传输辊,经两辊转动不断对面料进行传输,所述面料传输腔内底壁上侧设置有抚平腔,所述抚平腔的内部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有弧形接触板,位于同侧的多个所述弧形接触板组成波浪状板体,面料经位于上侧和下侧的所述弧形接触板之间被传输,且两侧的所述弧形接触板与面料接触,所述面料传输腔的底壁上设置有吹风组件,面料在传输过程中经过所述抚平腔,被两侧的所述弧形接触板抚平,弧形接触板与面料之间形成多个线接触,不会妨碍面料输出,且对面料摩擦面小,不会损伤面料,同时起到抚平作用;面料传输过程中经所述吹风组件工作,可吹出热风,进一步增加面料抚平效果。
优选的,所述抚平腔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出口,所述抚平腔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均为网板结构,所述弧形接触板为网板结构,所述通出口用于面料输出过程中面料的通过,所述抚平腔及其内的弧形接触板均可透风,配合吹风组件的热风效果,使得面料抚平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抚平腔的下端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面料传输腔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将所述抚平腔固定在所述面料传输腔内底壁上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吹风组件包括风腔外壳,所述面料传输腔的下端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风腔外壳相连接,所述风腔外壳内设置有电热阻丝,所述面料传输腔的底壁上贯穿有排风腔,所述排风腔与所述风腔外壳相连通,通过风机工作,向所述风腔外壳内吹风,通过电热阻丝工作,使风腔外壳具有一定热量,最后热风通过排风腔排出,吹向输出过程中的面料,提升面料抚平效果。
优选的,所述排风腔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网板,网板的设置使得排风腔排风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面料传输腔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腿,相邻所述支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杠,所述加固杠对所述支腿起到加固作用,所述支腿架起所述面料传输腔,使其具地面一定距离,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面料传输腔的上端为开口结构,面料传输腔的内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传输辊,通过外部电机驱动主动辊转动,将针织面料布不断传输,面料传输腔内底壁上侧设置有抚平腔,抚平腔的内部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有弧形接触板,位于同侧的多个弧形接触板组成波浪状板体,面料经位于上侧和下侧的弧形接触板之间被传输,且两侧的弧形接触板与面料接触,面料在传输过程中经过抚平腔,被两侧的弧形接触板抚平,弧形接触板与面料之间形成多个线接触,不会妨碍面料输出,且对面料摩擦面小,不会损伤面料,同时起到抚平作用;
(2)面料传输腔的底壁上设置有吹风组件,面料传输过程中经吹风组件工作,可吹出热风,进一步增加面料抚平效果。
本装置以外力抚平结合热风,抚平效果佳,适合于不能接触高温的面料抚平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料传输腔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抚平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接触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排风腔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料传输腔、2-传输辊、3-外部电机、4-抚平腔、5-弧形接触板、6-吹风组件、601-风腔外壳、602-电热组丝、603-排风腔、7-通出口、8-支撑杆、9-风机、10-支腿、11-加固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包括面料传输腔1,所述面料传输腔1的上端为开口结构,所述面料传输腔1的内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传输辊2,其中一个所述传输辊2为主动辊,主动辊通过外部电机3驱动转动,通过外部电机3驱动所述主动辊转动,将针织面料布不断传输,针织面料布辊可架设在所述面料传输腔1的上侧位置,将面料自由端绕过两个传输辊2,经两辊转动不断对面料进行传输,所述面料传输腔1内底壁上侧设置有抚平腔4,所述抚平腔4的内部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有弧形接触板5,位于同侧的多个所述弧形接触板5组成波浪状板体,面料经位于上侧和下侧的所述弧形接触板5之间被传输,且两侧的所述弧形接触板5与面料接触,所述面料传输腔1的底壁上设置有吹风组件6,面料在传输过程中经过所述抚平腔4,被两侧的所述弧形接触板5抚平,弧形接触板5与面料之间形成多个线接触,不会妨碍面料输出,且对面料摩擦面小,不会损伤面料,同时起到抚平作用;面料传输过程中经所述吹风组件6工作,可吹出热风,进一步增加面料抚平效果。
具体而言,所述抚平腔4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出口7,所述抚平腔4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均为网板结构,所述弧形接触板5为网板结构,所述通出口7用于面料输出过程中面料的通过,所述抚平腔4及其内的弧形接触板5均可透风,配合吹风组件6的热风效果,使得面料抚平效果更佳。
具体而言,所述抚平腔4的下端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下端与所述面料传输腔1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8将所述抚平腔4固定在所述面料传输腔1内底壁上侧位置。
具体而言,所述吹风组件6包括风腔外壳601,所述面料传输腔1的下端设置有风机9,所述风机9的输出端与所述风腔外壳601相连接,所述风腔外壳601内设置有电热阻丝602,所述面料传输腔1的底壁上贯穿有排风腔603,所述排风腔603与所述风腔外壳601相连通,通过风机9工作,向所述风腔外壳601内吹风,通过电热阻丝602工作,使风腔外壳601具有一定热量,最后热风通过排风腔603排出,吹向输出过程中的面料,提升面料抚平效果。
具体而言,所述排风腔603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网板,网板的设置使得排风腔603排风更加均匀。
具体而言,所述面料传输腔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腿10,相邻所述支腿10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杠11,所述加固杠11对所述支腿10起到加固作用,所述支腿10架起所述面料传输腔1,使其具地面一定距离,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工作原理:设置面料传输腔1,面料传输腔1的上端为开口结构,面料传输腔1的内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传输辊2,其中一个传输辊2为主动辊,主动辊通过外部电机3驱动转动,通过外部电机3驱动主动辊转动,将针织面料布不断传输,针织面料布辊可架设在面料传输腔1的上侧位置,将面料自由端绕过两个传输辊2,经两辊转动不断对面料进行传输,面料传输腔1内底壁上侧设置有抚平腔4,抚平腔4的内部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有弧形接触板5,位于同侧的多个弧形接触板5组成波浪状板体,面料经位于上侧和下侧的弧形接触板5之间被传输,且两侧的弧形接触板5与面料接触,面料传输腔1的底壁上设置有吹风组件6,面料在传输过程中经过抚平腔4,被两侧的弧形接触板5抚平,弧形接触板5与面料之间形成多个线接触,不会妨碍面料输出,且对面料摩擦面小,不会损伤面料,同时起到抚平作用;面料传输过程中经吹风组件6工作,可吹出热风,进一步增加面料抚平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传输腔(1),所述面料传输腔(1)的上端为开口结构,所述面料传输腔(1)的内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传输辊(2),其中一个所述传输辊(2)为主动辊,主动辊通过外部电机(3)驱动转动,所述面料传输腔(1)内底壁上侧设置有抚平腔(4),所述抚平腔(4)的内部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有弧形接触板(5),位于同侧的多个所述弧形接触板(5)组成波浪状板体,面料经位于上侧和下侧的所述弧形接触板(5)之间被传输,且两侧的所述弧形接触板(5)与面料接触,所述面料传输腔(1)的底壁上设置有吹风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抚平腔(4)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出口(7),所述抚平腔(4)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均为网板结构,所述弧形接触板(5)为网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抚平腔(4)的下端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下端与所述面料传输腔(1)内底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组件(6)包括风腔外壳(601),所述面料传输腔(1)的下端设置有风机(9),所述风机(9)的输出端与所述风腔外壳(601)相连接,所述风腔外壳(601)内设置有电热阻丝(602),所述面料传输腔(1)的底壁上贯穿有排风腔(603),所述排风腔(603)与所述风腔外壳(60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腔(603)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网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传输腔(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腿(10),相邻所述支腿(10)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杠(11)。
CN202321980227.8U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 Active CN220503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0227.8U CN220503468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0227.8U CN220503468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3468U true CN220503468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9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80227.8U Active CN220503468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34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37334A (zh) 一种纺织加工用带整平的布料烘干设备
CN109282588A (zh) 一种新型针织品速干设备
CN207391778U (zh) 一种具有熨烫功能的烘干机
CN220503468U (zh) 一种免烫防皱的针织面料的抚平装置
CN209128673U (zh) 一种面料织造装置
CN215909540U (zh) 一种纺织面料用脱水、烘干装置
CN212077360U (zh) 一种纺织面料用清洗烘干装置
CN208038806U (zh) 一种纺织布料印花压平装置
CN109186225A (zh) 一种漂染针织品生产加工用速干设备
CN206157435U (zh) 一种自动烫衣机
CN108532198A (zh) 一种纺织布料印花压平装置
CN218175353U (zh) 一种纺织厂用针织布料拉直装置
CN215405090U (zh) 一种涤纶布料加工用烘干整平装置
CN212688516U (zh) 一种针织面料压烫装置
CN107816865B (zh) 全自动高效节能精准烘干的纺织烘干机的工作方法
CN213873649U (zh) 一种涤纶布料生产用涤纶纤维烘干装置
CN213596625U (zh) 一种牛津布生产加工用的蒸汽处理装置
CN210089330U (zh) 一种竹纤维加工烘干装置
CN211668194U (zh) 一种纺织品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18454286U (zh) 一种针织面料压烫装置
CN208857407U (zh) 一种多功能的高效无纺布铺网机
CN207147155U (zh) 具有预加热功能的纺织烘箱
CN114993016A (zh) 一种纺织面料烘干装置
CN206599306U (zh) 一种用于纺织机的布料整理装置
CN108917357A (zh) 一种纺织用烘干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