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2873U - 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2873U
CN220502873U CN202322209596.3U CN202322209596U CN220502873U CN 220502873 U CN220502873 U CN 220502873U CN 202322209596 U CN202322209596 U CN 202322209596U CN 220502873 U CN220502873 U CN 220502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annular
pool
pond
oxygen supply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95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辉
施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erafl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erafl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erafl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erafl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95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2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2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2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包括外环形池、内池和自净化系统;内池设置在外环形池内部;外环形池包括位于外环形池底部的外进水口和外排空口;自净化系统包括供氧装置、生物过滤、消毒装置、填料过滤、温控装置、循环装置、排污回水装置和排泥装置,排污回水装置连通内排空口和外进水口,过滤装置连通外进水口和内池,循环装置连通内池和外环形池;供氧装置包括位于内池的内供氧膜或曝气管和位于外环形池的曝气管;所述内池的养殖水依次流经所述内供氧膜、内排空口、外进水口、生物过滤、消毒装置和填料过滤装置后通过循环系统流回内池。本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具有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高、增氧能力强、集排污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
背景技术
在缺乏水资源的现在,对于水产养殖行业来说,存在水污染和水浪费严重的问题,因此循环水利用是必做功课。随着水产养殖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粗放养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工厂化水产养殖转变,对高效生态循环利用的工厂化水养殖系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养殖方式:如池塘、网箱、大水面、滩涂等存在占地面积大、养殖地域受限、污染环境、土地富营养化、易受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等劣势,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随着水产养殖需求的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成为了水产养殖的新目标,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正是其核心和主要发展方向。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节水、环保、高产和可持续等优点。作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池结构的合理设计是实现最佳养殖对象生长条件、池水循环再利用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但是在现有工厂化养殖技术中,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池任然存在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增氧能力不足、集排污效果差等问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旨在解决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增氧能力不足、集排污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包括外环形池、内池和自净化系统;
所述内池设置在所述外环形池内部;
所述内池包括位于内池底部的内排空口与内进水口;
所述内池设置膜填料,膜填料为一般可生长生物膜的填料或内供氧生物膜填料;
所述外环形池包括位于外环形池底部的外进水口和外排空口;
所述自净化系统包括供氧装置、过滤装置、消毒装置、温控装置、循环装置、排污回水装置和排泥装置,所述排污回水装置连通所述内排空口、外进水口、生物过滤、消毒装置、填料过滤、内进水口,所述过滤装置连通外进水口和内池,所述循环装置连通所述内池和外环形池,所述排泥装置连通外排空口;
所述供氧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内池的内供氧膜或曝气管和位于所述外环形池的曝气管;
所述内池的养殖水依次流经所述内供氧膜、内排空口、外进水口、生物过滤、消毒装置和填料过滤装置后通过循环系统流回内池。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围设成所述外环形池,所述内壁的内部围设成所述内池。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供氧装置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内供氧膜或曝气管及外环形池的曝气管连接,所述内供氧膜向所述内池供入大量氧气或空气,所述外环形池的曝气管间断曝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环形池还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区、生物过滤、消毒区和过滤区,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外排空口连通所述沉淀区、填料区、消毒区和过滤区。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生物过滤和填料过滤或若干均匀布置的微滤膜;所述消毒装置包括紫外线灯和/或臭氧发生器,所述紫外线灯和/或臭氧发生器位于所述填料过滤的前端或后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抽水泵,所述抽水泵将外环形池内的养殖水流经所述沉淀区、填料区、消毒区和过滤区处理后抽送回内池。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池还包括四周向中央逐渐倾斜设置的漏斗型底部,所述内排空口位于所述漏斗型底部的最低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和/或制冷装置,加热装置和/或制冷点设置于外环形池的进水口和内池循环水入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至少一隔板,每一所述隔板高度不同,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外壁与内壁之间,所述隔板将所述外环形池分隔成至少两区域空间。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环形池内设有生物滤池,所述外环形池内设有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滤池的填料为可生长生物膜的填料或内供氧生物膜填料,颗粒状、纤维状及组合式,处于好氧或缺氧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层自净化养殖池,通过设置包括外环形池、设置在所述外环形池内部的内池和自净化系统;所述内池包括位于内池底部的内排空口;所述外环形池包括位于外环形池底部的进水口和外排空口;自净化系统包括供氧装置、过滤装置、循环装置和排污回水装置,所述排污回水装置连通所述内排空口和外进水口,所述过滤装置连通外进水口和内池,所述循环装置连通所述内池和外环形池,通过设置循环装置和排污回水装置增加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提高排污效果;所述供氧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内池的内供氧膜和位于所述外环形池的曝气管,通过设置内供氧膜和外环形池的曝气管提高增氧能力;所述内池的养殖水依次流经所述内供氧膜、内排空口、外进水口、生物过滤、消毒装置和填料过滤装置后通过循环系统流回内池。本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具有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高、增氧能力强、集排污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双层自净化养殖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层自净化养殖池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双层自净化养殖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双层自净化养殖池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隔板与外进水口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双层自净化养殖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双层自净化养殖池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双层自净化养殖池的外层展开图。
附图标记:
1、外环形池;11、外进水口;12、外排空口;
2、内池;21、内排空口;22、漏斗型底部;23、内进水口;
3、供氧装置;31、内供氧膜;32、曝气管;33、风机;
4、过滤装置;41、生物过滤;42、填料过滤;43、抽水泵;
5、消毒装置;51、紫外线灯:52、臭氧发生器;
6、排污回水装置;7、排泥装置;8、外壁;9、内壁;1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参照图1至图10,包括外环形池1、内池2和自净化系统;
内池2设置在外环形池1内部;内池2包括位于内池2底部的内排空口21、漏斗型底部22、内进水口23;外环形池1包括位于外环形池1底部的外进水口11和外排空口12;自净化系统包括供氧装置3、过滤装置4、循环装置和排污回水装置6,排污回水装置6连通内排空口21和外进水口11,过滤装置4连通外进水口11和内池2,循环装置连通内池2和外环形池1;供氧装置3包括位于内池2的内供氧膜31和位于外环形池1的曝气管32;内池2的养殖水依次流经内供氧膜31、排污回水装置6、生物过滤41、消毒装置5和填料过滤42后通过循环系统流回内池2。每个排空口均对应设有放空管。
其中,通过设置包括外环形池1、设置在外环形池1内部的内池2和自净化系统;内池2包括位于内池2底部的内排空口21;外环形池1包括位于外环形池1底部的外进水口11和外排空口12;自净化系统包括供氧装置3、过滤装置4、循环装置和排污回水装置6,排污回水装置6连通内排空口21和外进水口11,过滤装置4连通外进水口11和内池2,循环装置连通内池2和外环形池1,通过设置循环装置和排污回水装置6增加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提高排污效果;供氧装置3包括位于内池2的内供氧膜31和位于外环形池1的曝气管32,通过设置内供氧膜31和外供氧膜32提高增氧能力;内池2的养殖水依次流经内供氧膜31、排污回水装置6、曝气管32和过滤装置4后通过循环系统流回内池2。本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具有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高、增氧能力强、集排污效果好的特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池设置生物膜填料,生物膜填料为一般可生长生物膜的填料或内供氧生物膜填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养殖池还包括外壁8和内壁9,内壁9与外壁8围设成外环形池1,内壁9的内部围设成内池2,外壁8、内壁9和22、漏斗型底部相互密封连接围设成双层的圆形工业养殖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氧装置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内供氧膜或曝气管及外环形池的曝气管连接,所述内供氧膜向所述内池供入大量氧气或空气,所述外环形池的曝气管间断曝气,使养殖池保持较高溶氧状态,由供氧膜释放的气泡更小,利用率更高,可提高水中的溶氧量,同时其上附着硝化菌,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与亚硝酸氮。内供氧膜31为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曝气管32设置在外环形池1底,外环形池1内的养殖水流经生物过滤42后,一般曝气管32不曝气,使生物过滤膜42处于缺氧状态,附着反硝化菌,可以有效去水中的硝酸盐。在42上生物过滤膜过多时曝气管32曝气清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环形池还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区、生物过滤区、消毒区和填料过滤区,所述外进水口与所述外排空口连通所述沉淀区、生物过滤区、消毒区和过滤区。所述外环形池的沉淀区包括进水、沉淀、出水和排泥装置7;所述外环形池的生物过滤区包括有供微生物生长的填料、并有进水、出水、曝气和排泥装置7。所述外环形池的过滤区为若干均匀布置的微滤膜或颗粒过滤或纤维过滤或沉淀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装置4包括若干均匀布置的微滤膜42,微滤膜42过滤养殖水后将排泄物拦截在外层底部。过滤装置4还包括消毒装置5,消毒装置5位于微滤膜42的前端或后端。过滤装置4还包括抽水泵43,抽水泵43将外环形池1内的养殖水经微滤膜42和紫外线消毒后抽送回内池2。所述抽水泵将外环形池内的养殖水经所述沉淀、生物过滤、填料过滤和紫外线消毒处理后抽送回内池。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池2还包括四周向中央逐渐倾斜设置的漏斗型底部22,内排空口21位于漏斗型底部22的最低处,漏斗型底部22有利于排泄物堆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装置4、循环装置和排污回水装置6均设有止水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净化系统的臭氧消毒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及投加装置,投加点设置于外环形池过滤进水口和内池循环水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加热或制冷,循环水进入内池前经过加热或制冷、
在一个实施例中,养殖池还包括至少一隔板10,每一隔板10高度不同,隔板10位于外壁8与内壁9之间,隔板10将外环形池1分隔成至少两区域空间。
在实施例1中,参照图1-图3所示,外环形池1内设有两块隔板10,其中第一隔板10高度与池顶齐平,第二隔板10高度低于池顶的高度,第一隔板10位于外进水口11的后端,第二隔板10位于外排空口12的前端,养殖水经由进水口11流经生物膜过滤41和第二隔板10后,供微滤膜42过滤;消毒装置5设置在养殖池的外边。
在实施例2中,参照图4-图6所示,外环形池1内未设置隔板10,生物膜过滤41设置在外环形池1内,养殖水经由外进水口11沿着外环形池1的两边流至外排空口12;微滤膜42与消毒装置5均设置在养殖池的外边。
在实施例3中,参照图7-图10所示,外环形池1内设有七块隔板10,将外环形池1分隔成七块区域空间,分别包括沉淀区、生物过滤41(包括生物过滤1、生物过滤2、生物过滤3、生物过滤4)、消毒装置5和微滤膜42区域。在沉淀区设有排空口、生物过滤池1与生物过滤池2之间设有排空口、生物过滤池3与生物过滤池4之间设有排空口、消毒装置5与微滤膜42区域之间这有排空口。沉淀区内的养殖水通过2台排污泵运送至生物过滤池1中。
其中,在生物过滤池1与生物过滤池2之间和生物过滤池3与生物过滤池4之间设有穿孔曝气管,穿孔曝气管间歇2h曝气5min。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形池、内池和自净化系统;
所述内池设置在所述外环形池内部;
所述内池包括位于内池底部的内排空口与内进水口;
所述内池设置膜填料,膜填料为一般可生长生物膜的填料或内供氧生物膜填料;
所述外环形池包括位于外环形池底部的外进水口和外排空口;
所述自净化系统包括供氧装置、过滤装置、消毒装置、温控装置、循环装置、排污回水装置和排泥装置,所述排污回水装置连通所述内排空口、外进水口、生物过滤、消毒装置、填料过滤、内进水口,所述过滤装置连通外进水口和内池,所述循环装置连通所述内池和外环形池,所述排泥装置连通外排空口;
所述供氧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内池的内供氧膜或曝气管和位于所述外环形池的曝气管;
所述内池的养殖水依次流经所述内供氧膜、内排空口、外进水口、生物过滤、消毒装置和填料过滤装置后通过循环系统流回内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围设成所述外环形池,所述内壁的内部围设成所述内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装置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内供氧膜或曝气管及外环形池的曝气管连接,所述内供氧膜向所述内池供入大量氧气或空气,所述外环形池的曝气管间断曝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形池还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区、生物过滤、消毒区和过滤区,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外排空口连通所述沉淀区、填料区、消毒区和过滤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生物过滤和填料过滤或若干均匀布置的微滤膜;所述消毒装置包括紫外线灯和/或臭氧发生器,所述紫外线灯和/或臭氧发生器位于所述填料过滤的前端或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抽水泵,所述抽水泵将外环形池内的养殖水流经所述沉淀区、填料区、消毒区和过滤区处理后抽送回内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池还包括四周向中央逐渐倾斜设置的漏斗型底部,所述内排空口位于所述漏斗型底部的最低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和/或制冷装置,加热装置和/或制冷点设置于外环形池的进水口和内池循环水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隔板,每一所述隔板高度不同,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外壁与内壁之间,所述隔板将所述外环形池分隔成至少两区域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层自净化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形池内设有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滤池的填料为可生长生物膜的填料或内供氧生物膜填料,颗粒状、纤维状及组合式,处于好氧或缺氧状态。
CN202322209596.3U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 Active CN220502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9596.3U CN220502873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9596.3U CN220502873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2873U true CN220502873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4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9596.3U Active CN220502873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2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69231U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8911145A (zh) 混合流人工湿地-生物过滤复合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CN114315037A (zh) 一种外加电场的倒置a2/o-gdmbr一体化村镇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4380454A (zh) 一种基于mabr和mbr的tmbr污水处理工艺
CN212151779U (zh) 一种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
CN220502873U (zh) 一种双层自净化养殖池
CN107585958A (zh) 养殖废水处理循环装置
CN109761367B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05693036A (zh) 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
CN212127901U (zh) 序批式复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
CN209872677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1255624U (zh) 基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CN211367339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mbr膜集装箱
CN113912248A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复合工艺处理系统
CN113860650A (zh) 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
CN209226681U (zh) 一体化生物滤床脱氮a-o-a-o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8980420U (zh) 一种混合流人工湿地-生物过滤复合污水处理装置
CN217202420U (zh) 一种基于mabr和mbr的tmbr污水处理系统
CN205635253U (zh) 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
CN111977889A (zh) 一种景观式城镇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09665621A (zh) 一种便捷高效节能模块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CN215517103U (zh) 一种渔农生态综合种养系统
CN110228834A (zh) 可反冲洗的自流式水处理系统
CN115353206B (zh) 生化反应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18968990U (zh) 一种多级生物脱氮除磷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