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9009U - 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9009U
CN220499009U CN202321174787.4U CN202321174787U CN220499009U CN 220499009 U CN220499009 U CN 220499009U CN 202321174787 U CN202321174787 U CN 202321174787U CN 220499009 U CN220499009 U CN 220499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tensioning
frame
drive shaft
b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747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芝
杨宪伟
周静
马逢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Runjie Logistics Safety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Runjie Logistics Safety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Runjie Logistics Safety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Runjie Logistics Safety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747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9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9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9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包括拉紧架和螺纹轴杆,所述螺纹轴杆安装连接在拉紧架的前端位置上,所述拉紧架的内侧上端设置有制动棘爪,所述拉紧架的后端设置有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拉紧把手或第二拉紧把手安装在拉紧架上,使其手握舒适,操作灵活,使用便捷,采用了两片式手柄或整体式手柄两种把手,可以根据需求安装在拉紧架上,使用时,通过把手的驱动从而带动制动棘爪对捆绑织带进行收紧或放松,从而实现捆绑或松绑,使用时,可牢牢固定货物不易松散,强度牢固,并且采用塑料包塑或塑料后套的把手结构,使其手握舒适,操作灵活,使用便捷,外观新颖、美观,适合产品系列化量产。

Description

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捆扎大量货物时需要至少两人以上以手拉方式拉紧绳索,还可以通过钢索铰拉器或其他紧绳装置拉紧绳索并将货物捆牢,以便在运输时,对货物进行拉紧捆绑,保护物体不受损伤,保护物体在移动过程中不易脱落,而在使用捆绑固定装置时,从而需要使用到把手拉紧。
现有的拉紧捆绑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固定不够牢靠,而且在拉扯用力时容易受伤,而采用钢索铰拉器或其他紧绳装置拉紧绳索,需要在其末端配置一个钢索绞拉器或紧绳装置,增加了使用者的投资费用,并且使用后需要空间收藏,使用极为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拉紧捆绑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固定不够牢靠,而且在拉扯用力时容易受伤,而采用钢索铰拉器或其他紧绳装置拉紧绳索,需要在其末端配置一个钢索绞拉器或紧绳装置,增加了使用者的投资费用,并且使用后需要空间收藏,使用极为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包括拉紧架和螺纹轴杆,所述螺纹轴杆安装连接在拉紧架的前端位置上,所述拉紧架的内侧上端设置有制动棘爪,所述拉紧架的后端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位于拉紧架上设置有棘轮,所述连接组件的内侧后端设置有第一捆绑织带,所述拉紧架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拉紧把手,所述拉紧架的前端还设置有第二拉紧把手,所述螺纹轴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捆绑织带,所述第一捆绑织带和第二捆绑织带的上端均设置有双排钩。
其中,所述第一拉紧把手包括第一卡簧、第一连接孔、第一手柄、第二手柄、第一卡紧板和第一塑料握把,所述第一卡紧板左端设置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卡紧板右端设置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一卡紧板后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一卡紧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簧,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塑料握把,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在拉紧架上。
其中,所述第二拉紧把手包括第二卡簧、第二连接孔、第二卡紧板、第三手柄和第二塑料握把,所述第三手柄内侧上端设置有第二卡紧板,所述第二卡紧板和第三手柄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簧,所述第三手柄后端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手柄前端设置有第二塑料握把,所述第三手柄通过第二连接孔连接在拉紧架上。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钢销、上驱动轴、限位孔、下驱动轴、蝴蝶把手和防滑纹理,所述上驱动轴下端设置有下驱动轴,所述上驱动轴和限位孔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侧设置有固定钢销,所述上驱动轴和下驱动轴内侧右端设置有蝴蝶把手,所述蝴蝶把手上设置有防滑纹理,所述上驱动轴和下驱动轴连接在拉紧架上。
其中,所述双排钩共设置有两个,且所述双排钩分别连接在第一捆绑织带和第二捆绑织带的端头处位置上。
其中,所述第一捆绑织带和第二捆绑织带均为尼龙材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拉紧把手或第二拉紧把手安装在拉紧架上,使其手握舒适,操作灵活,使用便捷,采用了两片式手柄或整体式手柄两种把手,可以根据需求安装在拉紧架上,使用时,通过把手的驱动从而带动制动棘爪对捆绑织带进行收紧或放松,从而实现捆绑或松绑,使用时,可牢牢固定货物不易松散,强度牢固,并且采用塑料包塑或塑料后套的把手结构,使其手握舒适,操作灵活,使用便捷,外观新颖、美观,适合产品系列化量产。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组件便于对第一拉紧把手或第二拉紧把手进行安装固定,使用连接组件时,通过上驱动轴和下驱动轴便于将第一拉紧把手或第二拉紧把手贯穿安装到拉紧架上,将第一捆绑织带的自由端穿过上驱动轴和下驱动轴之间的开口槽中,并转动侧边的蝴蝶把手,以便对第一捆绑织带进行收卷,而收卷时,因蝴蝶把手的端面设有防滑纹理,使其转动时不易打滑,进一步的使用固定钢销贯穿上驱动轴和下驱动轴上端两侧的限位孔中,使上驱动轴和下驱动轴紧固连接,以便后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的第一拉紧把手与拉紧架组合展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的第二拉紧把手与拉紧架组合展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的第一拉紧把手与拉紧架的爆炸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的第二拉紧把手与拉紧架的爆炸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的第一拉紧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的第二拉紧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的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排钩;2、第一捆绑织带;3、棘轮;4、第一拉紧把手;41、第一卡簧;42、第一连接孔;43、第一手柄;44、第二手柄;45、第一卡紧板;46、第一塑料握把;5、第二拉紧把手;51、第二卡簧;52、第二连接孔;53、第二卡紧板;54、第三手柄;55、第二塑料握把;6、连接组件;61、固定钢销;62、上驱动轴;63、限位孔;64、下驱动轴;65、蝴蝶把手;66、防滑纹理;7、拉紧架;8、制动棘爪;9、螺纹轴杆;10、第二捆绑织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3、图5和图7,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包括拉紧架7和螺纹轴杆9,螺纹轴杆9安装连接在拉紧架7的前端位置上,拉紧架7的内侧上端设置有制动棘爪8,拉紧架7的后端设置有连接组件6,连接组件6的两端位于拉紧架7上设置有棘轮3,连接组件6的内侧后端设置有第一捆绑织带2,拉紧架7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拉紧把手4,拉紧架7的前端还设置有第二拉紧把手5,螺纹轴杆9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捆绑织带10,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的上端均设置有双排钩1,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拉紧把手4安装在拉紧架7的前端进行使用,当安装第一拉紧把手4使用时,将第一捆绑织带2的自由端穿过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之间的开口槽中,并转动侧边的蝴蝶把手65,以便对第一捆绑织带2进行收卷,而收卷时,因蝴蝶把手65的端面设有防滑纹理66,使其转动时不易打滑,之后将第一捆绑织带2的另一端连接在双排钩1上,进一步的将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穿过第一手柄43和第二手柄44后端的第一连接孔42中,使第一手柄43和第二手柄44固连在拉紧架7上,之后将第二捆绑织带10的一端连接在螺纹轴杆9上,另一端连接在双排钩1上,而使用时,将第一捆绑织带2端头处的双排钩1挂在货车的一侧,将第二捆绑织带10端头处的双排钩1挂在货车的另一侧,将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绑在货物上,进一步的逆时针摇动第一塑料握把46,当第一塑料握把46转动时,从而带动制动棘爪8做合开运作,从而对棘轮3放松或卡紧,而棘轮3在转动的过程中,从而对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拉动收紧,形成捆绑,从而对货物进行捆绑,而第一塑料握把46采用两片式手柄并使用塑料包塑结构,使其手握舒适,操作灵活,使用便捷,外观新颖、美观,适合产品系列化量产。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拉紧把手4包括第一卡簧41、第一连接孔42、第一手柄43、第二手柄44、第一卡紧板45和第一塑料握把46,第一卡紧板45左端设置有第一手柄43,第一卡紧板45右端设置有第二手柄44,第一手柄43和第一卡紧板45后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2,第一手柄43和第一卡紧板45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簧41,第一手柄43和第二手柄44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塑料握把46,第一手柄43和第二手柄44通过第一连接孔42连接在拉紧架7上,安装第一拉紧把手4时,将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穿过第一手柄43和第二手柄44后端的第一连接孔42中,使第一手柄43和第二手柄44固连在拉紧架7上,进一步使用第一卡簧41将第一卡紧板45安装在第一手柄43和第二手柄44之间,之后将第二捆绑织带10的自由端连接在螺纹轴杆9上,另一端连接在双排钩1上,而使用时,将第一捆绑织带2端头处的双排钩1挂在货车的一侧,将第二捆绑织带10端头处的双排钩1挂在货车的另一侧,将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绑在货物上,进一步的逆时针摇动第一塑料握把46,当第一塑料握把46转动时,从而带动制动棘爪8做合开运作,从而对棘轮3放松或卡紧,而棘轮3在转动的过程中,从而对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拉动收紧,形成捆绑,从而对货物进行捆绑,而第一塑料握把46采用两片式手柄并使用塑料包塑结构,使其手握舒适,操作灵活,使用便捷,外观新颖、美观,适合产品系列化量产。
本实用新型中,双排钩1共设置有两个,且双排钩1分别连接在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的端头处位置上,使用时,通过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前端端头处的双排钩1,可以钩在货车两侧的固定架上,从而对货物进行捆绑拉紧。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均为尼龙材质,采用尼龙材质作为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使其使用时,更加牢靠不易断开。
工作原理: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拉紧把手4安装在拉紧架7的前端进行使用,当安装第一拉紧把手4使用时,将第一捆绑织带2的自由端穿过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之间的开口槽中,并转动侧边的蝴蝶把手65,以便对第一捆绑织带2进行收卷,而收卷时,因蝴蝶把手65的端面设有防滑纹理66,使其转动时不易打滑,之后将第一捆绑织带2的另一端连接在双排钩1上,进一步的将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穿过第一手柄43和第二手柄44后端的第一连接孔42中,使第一手柄43和第二手柄44连接在拉紧架7上,之后将第二捆绑织带10的一端固连在螺纹轴杆9上,另一端连接在双排钩1上,而使用时,将第一捆绑织带2端头处的双排钩1挂在货车的一侧,将第二捆绑织带10端头处的双排钩1挂在货车的另一侧,将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绑在货物上,进一步的逆时针摇动第一塑料握把46,当第一塑料握把46转动时,从而带动制动棘爪8做合开运作,从而对棘轮3放松或卡紧,而棘轮3在转动的过程中,从而对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拉动收紧,形成捆绑,从而对货物进行捆绑,而第一塑料握把46采用两片式手柄并使用塑料包塑结构,使其手握舒适,操作灵活,使用便捷,外观新颖、美观,适合产品系列化量产。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图4、图6和图7,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一,拉紧架7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拉紧把手4,拉紧架7的前端还设置第二拉紧把手5,第二拉紧把手5包括第二卡簧51、第二连接孔52、第二卡紧板53、第三手柄54和第二塑料握把55,第三手柄54内侧上端设置有第二卡紧板53,第二卡紧板53和第三手柄5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簧51,第三手柄54后端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2,第三手柄54前端设置有第二塑料握把55,第三手柄54通过第二连接孔52连接在拉紧架7上。
工作原理:使用时,还可将第二拉紧把手5安装在拉紧架7的前端进行使用,安装第二拉紧把手5时,将第一捆绑织带2的自由端连接在双排钩1上,进一步的将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穿过第三手柄54后端的第二连接孔52中,使第三手柄54连接在拉紧架7上,进一步的使用第二卡簧51将第二卡紧板53安装到第三手柄54内侧上端上,之后将第二捆绑织带10的自由端固连在螺纹轴杆9上,另一端连接在双排钩1上,而使用时,将第一捆绑织带2端头处的双排钩1挂在货车的一侧,将第二捆绑织带10端头处的双排钩1挂在货车的另一侧,将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绑在货物上,进一步的逆时针摇动第二塑料握把55,当第二塑料握把55转动时,从而带动制动棘爪8做合开运作,从而对棘轮3放松或卡紧,而棘轮3在转动的过程中,从而对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拉动收紧,形成捆绑,从而对货物进行捆绑,而第二塑料握把55采用整体式手柄并使用塑料后套结构,使其手握舒适,操作灵活,使用便捷,外观新颖、美观,适合产品系列化量产。
实施例三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7,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二,连接组件6包括固定钢销61、上驱动轴62、限位孔63、下驱动轴64、蝴蝶把手65和防滑纹理66,上驱动轴62下端设置有下驱动轴64,上驱动轴62和限位孔63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孔63,限位孔63内侧设置有固定钢销61,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内侧右端设置有蝴蝶把手65,蝴蝶把手65上设置有防滑纹理66,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连接在拉紧架7上。
工作原理:使用连接组件6时,通过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便于将第一拉紧把手4或第二拉紧把手5贯穿安装到拉紧架7上,将第一捆绑织带2的自由端穿过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之间的开口槽中,并转动侧边的蝴蝶把手65,以便对第一捆绑织带2进行收卷,而收卷时,因蝴蝶把手65的端面设有防滑纹理66,使其转动时不易打滑,进一步的使用固定钢销61贯穿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上端两侧的限位孔63中,使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紧固连接,以便后续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Claims (6)

1.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包括拉紧架(7)和螺纹轴杆(9),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轴杆(9)安装连接在拉紧架(7)的前端位置上,所述拉紧架(7)的内侧上端设置有制动棘爪(8),所述拉紧架(7)的后端设置有连接组件(6),所述连接组件(6)的两端位于拉紧架(7)上设置有棘轮(3),所述连接组件(6)的内侧后端设置有第一捆绑织带(2),所述拉紧架(7)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拉紧把手(4),所述拉紧架(7)的前端还设置有第二拉紧把手(5),所述螺纹轴杆(9)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捆绑织带(10),所述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的上端均设置有双排钩(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紧把手(4)包括第一卡簧(41)、第一连接孔(42)、第一手柄(43)、第二手柄(44)、第一卡紧板(45)和第一塑料握把(46),所述第一卡紧板(45)左端设置有第一手柄(43),所述第一卡紧板(45)右端设置有第二手柄(44),所述第一手柄(43)和第一卡紧板(45)后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2),所述第一手柄(43)和第一卡紧板(45)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簧(41),所述第一手柄(43)和第二手柄(44)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塑料握把(46),所述第一手柄(43)和第二手柄(44)通过第一连接孔(42)连接在拉紧架(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紧把手(5)包括第二卡簧(51)、第二连接孔(52)、第二卡紧板(53)、第三手柄(54)和第二塑料握把(55),所述第三手柄(54)内侧上端设置有第二卡紧板(53),所述第二卡紧板(53)和第三手柄(5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簧(51),所述第三手柄(54)后端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2),所述第三手柄(54)前端设置有第二塑料握把(55),所述第三手柄(54)通过第二连接孔(52)连接在拉紧架(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固定钢销(61)、上驱动轴(62)、限位孔(63)、下驱动轴(64)、蝴蝶把手(65)和防滑纹理(66),所述上驱动轴(62)下端设置有下驱动轴(64),所述上驱动轴(62)和限位孔(63)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孔(63),所述限位孔(63)内侧设置有固定钢销(61),所述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内侧右端设置有蝴蝶把手(65),所述蝴蝶把手(65)上设置有防滑纹理(66),所述上驱动轴(62)和下驱动轴(64)连接在拉紧架(7)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钩(1)共设置有两个,且所述双排钩(1)分别连接在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的端头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捆绑织带(2)和第二捆绑织带(10)均为尼龙材质。
CN202321174787.4U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 Active CN220499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4787.4U CN220499009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4787.4U CN220499009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9009U true CN220499009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9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74787.4U Active CN220499009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9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37077B2 (en) Adjustable strap
US20150089779A1 (en) Closure devices for coupling components to racks and methods therefor
AU2008247633B2 (en) Tie down and tensioning system
US3953911A (en) Adjustable tie cord assembly
US5816185A (en) Ratcheting means for quickly securing a cover over a boat and the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20030056868A1 (en) Chain tighte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7752719B2 (en) Rope tensioning device
US20080110000A1 (en) Rope tightener and self locking rope tie down device
US5215233A (en) Bicycle carrier for vehicles
CN220499009U (zh) 一种侧开口把手拉紧装置
CN2803638Y (zh) 车辆货物捆扎拉紧器
US20050095062A1 (en) Clamp fastener and method of using a clamp fastener
US5118018A (en) Bicycle carrier for vehicles
CN217754928U (zh) 一种轮式重型装备运输单向自锁拉紧器
US5038980A (en) Bicycle carrier for vehicles
US4373721A (en) Racket stringer tensioner
US7891059B2 (en) Rope clamping device
CN208979158U (zh) 一种粗钢丝绳紧绳器的棘轮棘爪机构
CN215387429U (zh) 一种可移动便携式排球架紧绳器
WO2015121286A1 (en) A rope gripping device
AU2021107244A4 (en) Rope Hitch and Method
CN212330863U (zh) 一种绑带松紧器
AU621877B2 (en) Rope tying device
JP3072020U (ja) ビニールハウス用偏平紐の固定具
CN2227598Y (zh) 用于自行车货架的捆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