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3118U - 麦克风接收器及麦克风组件 - Google Patents

麦克风接收器及麦克风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3118U
CN220493118U CN202321581131.4U CN202321581131U CN220493118U CN 220493118 U CN220493118 U CN 220493118U CN 202321581131 U CN202321581131 U CN 202321581131U CN 220493118 U CN220493118 U CN 220493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microphone
microphone receiver
shel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811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飞鹏
李清
于桂洋
许祥
王振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ly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ly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811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3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3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3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麦克风接收器及麦克风组件,涉及麦克风技术领域。麦克风接收器包括壳体、导电弹片、导电柱及主板,所述导电弹片、所述导电柱和所述主板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弹片包括主体及设置在所述主体相对两侧的两个弹性夹臂,所述主体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导电柱穿设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导电柱外露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充电设备,所述导电柱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部分夹设于两个所述弹性夹臂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及麦克风组件,导电柱夹设在两个弹性夹臂之间,有效防止导电弹片与导电柱接触不良,借助导电柱两侧的弹性夹臂避免导电柱长时间挤压壳体导致壳体破损,提高麦克风接收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麦克风接收器及麦克风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麦克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麦克风接收器及麦克风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娱乐、学习等方面为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在公众场合,电子设备外放声音容易打扰到别人,为此,使用电子设备时,多配置麦克风组件。麦克风组件包括麦克风和麦克风接收器。麦克风接收器可以接收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号,并与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另外,麦克风组件也可以在会议、演讲、课堂教学等场景下作为常用的扩音设备独立使用。
目前常见的麦克风接收器,通过导电柱与主板上导电弹片的接触实现充电功能,充电过程中导电柱会挤压壳体,长此以往,导电柱周围的壳体容易出现断裂破损,从而影响麦克风接收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麦克风接收器及麦克风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麦克风接收器充电时导电柱挤压壳体,导致壳体易出现断裂破损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麦克风接收器,包括壳体、导电弹片、导电柱及主板,所述导电弹片、所述导电柱和所述主板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弹片包括主体及设置在所述主体相对两侧的两个弹性夹臂,所述主体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导电柱穿设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导电柱外露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充电设备,所述导电柱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部分夹设于两个所述弹性夹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所述弹性夹臂包括连接臂及与所述连接臂相连的限位压片,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压片相连,所述限位压片与所述连接臂之间形成形变空间,所述导电柱夹设在两个所述弹性夹臂的所述限位压片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两个所述弹性夹臂的所述限位压片形成开口大内部小的夹设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所述主体设有引脚,所述主板设有插孔,所述引脚焊接在所述插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所述导电柱设有凸台,所述壳体的外壁设有凹槽,所述凸台卡装于所述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所述导电柱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设。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所述导电柱的侧壁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的末端形成所述台阶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所述导电柱为铜柱,和/或,所述导电弹片为铜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形成容纳腔,所述主板和所述导电弹片均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电柱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麦克风组件,包括麦克风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麦克风接收器,所述麦克风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及麦克风组件,导电弹片包括主体及设置在主体相对两侧的两个弹性夹臂,主体与主板电连接,导电柱夹设在两个弹性夹臂之间,实现导电弹片和主板的电连接,有效防止导电弹片与导电柱接触不良,外部充电设备与导电柱连通进行充电时,借助导电柱两侧的弹性夹臂避免导电柱长时间挤压壳体导致壳体破损,提高麦克风接收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的局部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电弹片与主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板与引脚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与导电柱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凹槽;2、导电弹片;21、主体;211、引脚;22、弹性夹臂;221、连接臂;222、限位压片;3、导电柱;31、凸台;32、台阶面;33、导向斜面;4、主板;41、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接收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导电弹片2、导电柱3及主板4。导电弹片2、导电柱3和主板4均安装在壳体1内。如图2所示,导电弹片2包括主体21及设置在主体21相对两侧的两个弹性夹臂22,主体21与主板4电连接。导电柱3穿设于壳体1,导电柱3外露于壳体1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充电设备,导电柱3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夹设于两个弹性夹臂22之间。
主板4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在壳体1内。导电弹片2包括主体21及两个弹性夹臂22,主体21与主板4焊接固定以实现电连接,弹性夹臂22具有弹性,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导电柱3及导电弹片2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导电柱3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夹设在两个弹性夹臂22之间,由此实现导电柱3与主板4的电连接。
可选的,导电柱3为铜柱,导电弹片2为铜片。当然,导电柱3和导电弹片2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材料。其中,导电柱3的材质和导电弹片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导电柱3和导电弹片2接触能实现导电即可。导电柱3设有盲孔。导电柱3外露于壳体1的一端与壳体1外表面平齐,或者凸出于壳体1的外端面,或者向壳体1的内部凹陷均可,只要外部充电设备的电接头能够插入盲孔即可。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孔,导电柱3穿设于安装孔,使导电柱3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从两个弹性夹臂22之间通过。可以理解的,导电柱3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仅一段夹持在弹性夹臂22之间即可,只要能借助弹性夹臂22的夹持实现导电柱3和主板4的电连接即可。
如图3所示,两个弹性夹臂22将导电柱3夹持在中间,借助两个弹性夹臂22提高导电弹片2与导电柱3之间的作用力,更能有效地保证二者的通电。另外,两个弹性夹臂22能够在导电柱3的相对两侧形成弹性缓冲,防止充电时导电柱3向旁侧挤压壳体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导电弹片2包括主体21及设置在主体21相对两侧的两个弹性夹臂22,主体21与主板4电连接,导电柱3夹设在两个弹性夹臂22之间,实现导电弹片2和主板4的电连接,有效防止导电弹片2与导电柱3接触不良,外部充电设备与导电柱3连通进行充电时,借助导电柱3两侧的弹性夹臂22避免导电柱3长时间挤压壳体1导致壳体1破损,提高麦克风接收器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3所示,弹性夹臂22包括连接臂221及与连接臂221相连的限位压片222。连接臂221的一端与主体21相连,连接臂221的另一端与限位压片222相连,限位压片222与连接臂221之间形成形变空间。导电柱3夹设在两个弹性夹臂22的限位压片222之间。
具体地,弹性夹臂22类似U型,连接臂221和限位压片222为一体结构的不同区段。其中,连接臂221与主板4相连,形成U型结构,限位压片222位于连接臂221的内侧,使得两个弹性夹臂22的限位压片222与导电柱3接触。如图3所示,限位压片222与连接臂221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该夹角会随着限位压片222的形变而发生改变。
外部充电设备的电接头插入导电柱3时,导电柱3因外部作用力挤压限位压片222,限位压片222向连接臂221靠拢挤压形变空间,从而在限位压片222与导电柱3保持电接触的前提下减小导电柱3对壳体1的作用力。
可选的,如图3所示,限位压片222为平整的片状结构,其与连接臂221之间形成锐角夹角,或者,限位压片222和连接臂221平行设置。又可选的,限位压片222呈弧型、波浪状或V型。比如,限位压片222呈V型,弯折处向外凹陷,借助V型的两个侧板夹持导电柱3,提高导电柱3的安装稳定性。限位压片222、连接臂221及主体21为一体结构,以便加工制造,简化装配工艺。
具体地,两个弹性夹臂22的限位压片222形成开口大内部小的夹设空间。
如图3所示,两个限位压片222从连接臂221的端部向内倾斜延伸,形成开口大内部小的夹设空间,导电柱3插设在夹设空间内时,由于夹设空间的内部较小,从而为导电柱3提供足够的夹紧力,既能对导电柱3起到约束作用,还能够保证其与导电柱3实现良性电连接。
主体21设有引脚211,主板4设有插孔41,引脚211焊接在插孔41内。
传统的麦克风接收器中导电弹片2通过表面组装技术(SMT)贴装于主板4的表面。然而,由于主板4上预留的焊盘面积较小,导致主体21与主板4的连接面积有限。当导电柱3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导电弹片2晃动时,导电弹片2容易从主板4上脱落,影响主板4与导电弹片2的通电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主体21具有两个引脚211。两个引脚211位于主体21的相对两侧两端。可选的,引脚211与弹性夹臂22位于主体21的不同侧。组装时,将两个引脚211一一对应插设于两个插孔41内;然后,通过焊接工艺将引脚211与插孔41的孔壁将每个引脚211与其对应的插孔41的孔壁焊接在一起,并将主体21焊装在主板4上预留的焊盘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接收器中,引脚211的个数不作具体限定。引脚211可以为单个,也可以为三个、四个等,插孔41的个数与引脚211的个数对应。另外,引脚211与板体的相对位置也不作具体限定,即多个引脚211可以位于板体的两端,也可以仅位于板体的一端,只要能保证主板4与主体21稳固地连接即可。
通过增设引脚211增大主板4与主体21的焊接面积,使主体21更稳固地固定于主板4,防止导电弹片2从主板4上脱落,从而有效地保证导电弹片2与主体21的通电。
导电柱3设有凸台31,壳体1的外壁设有凹槽11,凸台31卡装于凹槽11。
如图5所示,导电柱3外露于壳体1的一端设有凸台31,壳体1的外壁设有凹槽11。安装孔设置在凹槽11的槽底,当导电柱3穿设于安装孔时,凸台31收容在凹槽11内,借助凸台31与凹槽11槽底的抵设防止导电柱3向壳体1内移动。
导电柱3具有台阶面32,台阶面32与壳体1的内壁抵设。
如图5所示,导电柱3的外壁具有高度较小的台阶面32。导电柱3插设在安装孔后,台阶面32与壳体1的内壁抵设,从而防止导电柱3朝壳体1的外部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台阶面32具有直角拐角,拐角与安装孔的端部抵设,防止导电柱3向外移动。或者,台阶面32具有钝角拐角,只要保证台阶面32与壳体1的内壁能够形成限位配合即可。
导电柱3的侧壁设有导向斜面33,台阶面32形成于导向斜面33的末端。
安装导电柱3时,将导电柱3插设在安装孔内,导向斜面33引导导电柱3向壳体1内移动。如图5所示,沿从壳体1内向外的方向,导电柱3的径向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在外力的推动下,导电柱3沿着导向斜面33滑入壳体1内,其中导电柱3较粗的位置推动壳体1形变,当导向斜面33的末端进入壳体1后壳体1恢复原状,从而使台阶面32与壳体1的内壁抵设,由此借助台阶面32和凸台31将壳体1夹紧,防止导电柱3相对于壳体1移动。
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形成容纳腔,主板4和导电弹片2均安装于容纳腔内。
可选的,安装孔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导电柱3穿设于第二壳体的侧壁。当然,安装孔也可以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接形成。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麦克风组件,包括麦克风及如上所述的麦克风接收器,麦克风接收器用于接收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息。
麦克风与麦克风接收器通过蓝牙、ZigBee等方式无线通信。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麦克风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导电弹片、导电柱及主板,所述导电弹片、所述导电柱和所述主板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弹片包括主体及设置在所述主体相对两侧的两个弹性夹臂,所述主体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导电柱穿设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导电柱外露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充电设备,所述导电柱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部分夹设于两个所述弹性夹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臂包括连接臂及与所述连接臂相连的限位压片,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压片相连,所述限位压片与所述连接臂之间形成形变空间,所述导电柱夹设在两个所述弹性夹臂的所述限位压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接收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性夹臂的所述限位压片形成开口大内部小的夹设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麦克风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有引脚,所述主板设有插孔,所述引脚焊接在所述插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设有凸台,所述壳体的外壁设有凹槽,所述凸台卡装于所述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麦克风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麦克风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的侧壁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的末端形成所述台阶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为铜柱,和/或,所述导电弹片为铜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形成容纳腔,所述主板和所述导电弹片均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电柱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10.一种麦克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麦克风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麦克风接收器,所述麦克风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息。
CN202321581131.4U 2023-06-20 2023-06-20 麦克风接收器及麦克风组件 Active CN220493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1131.4U CN220493118U (zh) 2023-06-20 2023-06-20 麦克风接收器及麦克风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1131.4U CN220493118U (zh) 2023-06-20 2023-06-20 麦克风接收器及麦克风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3118U true CN220493118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32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81131.4U Active CN220493118U (zh) 2023-06-20 2023-06-20 麦克风接收器及麦克风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3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208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shell
US7413487B1 (en) Signal line connector
US8184443B2 (en) SIM card retention assembly
TWI275212B (en) Modular jack assembly
CN103036106A (zh) 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
CN220493118U (zh) 麦克风接收器及麦克风组件
TWI233235B (en) Electric plug
US6540535B1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element for increasing contact force to inserted plug
KR20040076806A (ko) 접지 연결용 홀드다운을 갖춘 전기 커넥터
TW201417411A (zh)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之電子裝置
JP3035544B1 (ja) コネクタタ―ミナル
CN102969609A (zh) 连接器
CN211789893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0985058U (zh) 一种通讯器件的压线结构
CN219434881U (zh) 一种物料测试模组及物料测试设备
CN210723444U (zh) 连接器组合及其弹性连接器
CN218244078U (zh) 元器件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8039889U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2051031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3401611U (zh) 插接端子和充电器
CN215175656U (zh) 连接组件及加湿器
CN212874839U (zh) 耳机座
CN217607080U (zh) 一种耳机插座连接器
CN219809172U (zh) 一种无线安装的风扇框架
CN210006646U (zh) 按压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