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2699U - 切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切换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2699U
CN220492699U CN202322127537.1U CN202322127537U CN220492699U CN 220492699 U CN220492699 U CN 220492699U CN 202322127537 U CN202322127537 U CN 202322127537U CN 220492699 U CN220492699 U CN 220492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live wire
zero line
control switch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275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剑威
林玉春
李文兴
施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hongke Innovation Energy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hongke Innovation Energy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hongke Innovation Energy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hongke Innovation Energy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275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2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2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2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切换电路,所述电路中第一火线开关分别连接至主用火线与切换电路的正输出端;第一零线开关分别连接至零线与切换电路的负输出端;每个第二火线开关连接至备用火线与第一火线开关的另一端;每个第二零线开关分别连接至零线与第一零线开关的另一端;线圈的一端与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其中,第一火线开关与第一零线开关为常开开关,第二火线开关和第二零线开关为常闭开关。本申请提供的切换电路,多条火线分别与零线构成为负载提供电能的供电回路,采用线圈开关切换导通的供电回路,降低了自动切换回路中器件的成本与安装空间,提高了自动切换回路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Description

切换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在储能系统直流侧辅助配电柜中,需要配置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Supply,简称UPS)用以给重要回路提供不间断供电电源。但是由于UPS本身对运行环境要求较高,或者因为UPS主机硬件因运输问题损坏,会导致有故障无法启动的弊端。当UPS损坏无法输出时,一是会耽误现场调试及并网进度。更有可能在储能系统运行时,因故障停机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给UPS配电设置可自动切换回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的自动切换回路是使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或者使用可逆接触器组作为主要的自动切换装置,但是器件成本较高,且需占用很大的安装空间,而储能系统的辅助配电空间都比较紧凑,使得目前的自动切换回路的实用性与灵活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切换电路,用以提高自动切换回路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本申请提供一种切换电路,所述电路包括:主用火线、备用火线、零线与线圈开关;其中,所述线圈开关包括线圈和多个开关,所述多个开关包括所述主用火线对应的第一火线开关和第一零线开关、第二火线开关、第二零线开关,火线总数量、火线开关数量与零线开关数量相同,所述线圈开关具有每个开关对应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主用火线,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零线,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的负输出端;
每个所述第二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对应的备用火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另一端;每个所述第二零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零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另一端;
所述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一零线开关为常开开关,用于在所述线圈得电时导通,并在所述线圈不得电时断开,所述第二火线开关和所述第二零线开关为常闭开关,用于在所述线圈得电时断开,并在所述线圈不得电时导通。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电路还包括:所述主用火线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以及每个所述备用火线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主用火线,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零线,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
每个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对应的备用火线,每个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对应的第二火线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零线,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对应的第二零线开关的一端。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为断路器。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一UPS电源,
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主用火线连接,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零线连接;
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连接。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第一UPS电源包括:第一蓄电池与第三控制开关,
所述第一蓄电池的一端与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第三控制开关为继电器开关或晶体管。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第一UPS电源还包括:第一整流器与第一逆变器,
所述第一整流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的一端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输入到所述第一蓄电池中;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将第一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UPS电源,具体的,
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与备用火线连接,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零线连接;
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零线开关的一端连接。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第二UPS电源包括:第二蓄电池与第四控制开关,
所述第二蓄电池的一端与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第二UPS电源包括:第二整流器与第二逆变器,
所述第二整流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的一端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输入到所述第二蓄电池中;
所述第二逆变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将第二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
本申请提供的切换电路,所述电路包括:主用火线、备用火线、零线与线圈开关;其中,所述线圈开关包括线圈和多个开关,所述多个开关包括所述主用火线对应的第一火线开关和第一零线开关、第二火线开关、第二零线开关,火线总数量、火线开关数量与零线开关数量相同,所述线圈开关具有每个开关对应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主用火线,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零线,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的负输出端;每个所述第二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对应的备用火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另一端;每个所述第二零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零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一零线开关为常开开关,所述第二火线开关和所述第二零线开关为常闭开关。本申请提供的切换电路,多条火线分别与零线构成为负载提供电能的供电回路,采用线圈开关切换导通的供电回路,降低了自动切换回路中器件的成本与安装空间,提高了自动切换回路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示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为本申请示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主用供电回路与备用供电回路通过自动切换电路给负载供电,当主用供电回路存在故障时,经过所述自动切换回路切换到备用供电回路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目前的自动切换回路是使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或者使用可逆接触器组作为主要的自动切换装置,但是器件成本较高,且需占用很大的安装空间,而储能系统的辅助配电空间都比较紧凑,使得目前的自动切换回路的实用性与灵活性差。
本申请将多条火线分别与零线构成为负载提供电能的供电回路,采用线圈开关切换导通的供电回路,在所述线圈开关中的线圈得电时导通主用火线和主用零线的供电回路,并在所述线圈开关中的线圈不得电时导通备用火线和备用零线的供电回路,降低了自动切换回路中器件的成本与安装空间,提高了自动切换回路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电路包括:主用火线、备用火线、零线与线圈开关;其中,所述线圈开关包括线圈和多个开关,所述多个开关包括所述主用火线对应的第一火线开关S1和第一零线开关S2、第二火线开关S3、第二零线开关S4,火线总数量、火线开关数量与零线开关数量相同,所述线圈开关具有每个开关对应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第一火线开关S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主用火线,第一火线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的正输出端;第一零线开关S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零线,第一零线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的负输出端;
每个第二火线开关S3的一端连接至对应的备用火线,另一端连接第一火线开关S1的另一端;每个第二零线开关S4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零线,另一端连接第一零线开关S2的另一端;
所述线圈的一端与第一火线开关S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一零线开关S2的一端;其中,第一火线开关S1与第一零线开关S2为常开开关,用于在所述线圈得电时导通,并在所述线圈不得电时断开,第二火线开关S3和第二零线开关S4为常闭开关,用于在所述线圈得电时断开,并在所述线圈不得电时导通。
结合场景示例,本申请供电回路的电能可采用市电提供的220V交流电,在所述市电中包括三根火线与一根零线,图2中示例的,火线分别为L1、L2与L3,零线为N,从三根火线中任选一根火线作为主用火线,将剩余的两根火线中的一根作为备用火线,或者将剩余的两根火线均作为备用火线,图2中示例的,将L1作为主用火线,将L2作为备用火线,只选取了L2作为备用火线,但是L3也可以作为备用火线使用。将所述主用火线与零线构成的供电回路作为主用供电回路,将备用火线与零线构成的供电回路作为备用供电回路。在所述切换电路中主要采用线圈开关提供切换的功能,所述线圈开关中包括多个开关,所述多个开关包括所述用于导通主用供电回路的第一火线开关S1与第一零线开关S2,所述第一火线开关连接至所述主用火线与所述切换电路的正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零线开关连接至所述零线与切换电路的负输出端之间。当所述第一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一零线开关关闭时,所述主用供电回路导通,这时所述主用供电回路将所述主用火线中的交流电传输给所述负载。
在所述线圈开关中还包括第二火线开关S3与第二零线开关S4,所述第二火线开关连接至所述备用火线与所述切换电路的正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零线链接值所述零线与切换电路的负输出端之间。当所述第二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二零线开关闭合时,所述备用供电回路导通,这时所述备用供电回路将所述备用火线中的交流电传输给所述负载。值得一提的时,若将L3也作为备用火线,那么在所述线圈开关中需要设置两个第二火线开关与两个第二零线开关,将另一个第二火线开关连接至L3与所述切换电路的正输出端之间,将另一个第二零线开关连接至零线与所述切换电路的负输出端之间。
在所述线圈开关中还包括一个线圈,线圈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所述线圈的另一端链接至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所以当所述第一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一零线开关闭合时,所述线圈充电,所述线圈开关导通。所以可将所述第一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一零线开关设置为常开开关,所述第二火线开关与第二零线开关设置为常闭开关。当所述主用供电回路导通时,所述线圈导通,这使得所述第一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一零线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二零线开关断开,所以所述备用供电回路这时不导通。当所述主用供电回路不能供电时,所述线圈不导通,这时所述第一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一零线开关断开,所述第二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二零线开关闭合,所以当所述主用供电回路没有电时,所述备用供电回路导通,为所述负载供电。本实例通过线圈开关是否得电,实现了供电回路的切换,降低了自动切换回路中器件的成本与安装空间,提高了自动切换回路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可选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电路还包括:所述主用火线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S5以及每个所述备用火线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S6;
第一控制开关S5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主用火线,第一控制开关S5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第一火线开关S1的一端,第一控制开关S5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零线,第一控制开关S5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第一零线开关S2的一端;
每个第二控制开关S6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对应的备用火线,每个第二控制开关S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对应的第二火线开关S3的一端,第二控制开关S6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零线,第二控制开关S6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对应的第二零线开关S4的一端。
结合场景示例,如图3所示,在所述主用供电回路与所述备用供电回力上分别设置第一控制开关S5与第二控制开关S6,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链接关系为,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分别链接至主用火线与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分别链接至所述零线与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可控制所述主用供电回路的导通,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可控制所述备用供电回路的导通。可选的,第一控制开关S5与第二控制开关S6为断路器,可为电路提供过负荷保护与短路保护。
可选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一UPS电源UPS1,
第一UPS电源UPS1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主用火线连接,第一UPS电源UPS1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零线连接;
第一UPS电源UPS1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火线开关S1的一端连接,第一UPS电源UPS1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零线开关S2的一端连接。
结合场景示例,在所述主用供电回路上安装第一UPS电源UPS1,所述第一UPS电源为不间断供电电源,具有两个输入端与连个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可以分别连接至所述主用火线与零线,也可以如图4示例的电路图,将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
可选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UPS电源UPS1包括:第一蓄电池与第三控制开关S7,
所述第一蓄电池的一端与第一UPS电源UPS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的另一端与第三控制开关S7的第一端连接;
第三控制开关S7的第二端与第一UPS电源UPS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三控制开关S7的第三端与第一UPS电源UPS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第一UPS电源UPS1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UPS电源UPS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结合场景示例,在所述第一UPS电源中设置第一蓄电池,作为所述主用供电回路中提供电能的备用电源,当主用火线或所述主用火线与所述第一UPS电源之间的连接不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三端连接,所述主用供电回路主要使用所述主用火线的电能。但是当主用火线或所述主用火线与所述第一UPS电源之间的连接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接,可以使用所述第一蓄电池中的储存的电能作为所述主用供电回路的电能。可通过设置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实现所述第一UPS电源中电路的切换。具体的,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1脚为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三端,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2脚为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3脚为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端。当主用火线或所述主用火线与所述第一UPS电源之间的连接不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1脚与3脚链接,所述主用火线中的电能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三控制开关1脚与3脚之间的通路作为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的电能,另一部经过所述第一蓄电池进行存储直到所述第一蓄电池存储的电能到达上限为止。当主用火线或所述主用火线与所述第一UPS电源之间的连接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1脚与2脚链接,所述第一蓄电池中存储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三控制开关1脚与2脚之间的通路作为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的电能。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链接,所述零线经过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的通路。
可选的,第三控制开关S7为继电器开关或晶体管。
结合场景示例,可以实现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所具备功能的开关可以为继电器或者晶体管开关,当主用火线或所述主用火线与所述第一UPS电源之间的连接不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导通,连接1脚与3脚,当主用火线或所述主用火线与所述第一UPS电源之间的连接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三控制开关不导通,连接1脚与2脚。
可选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UPS电源UPS1还包括:第一整流器与第一逆变器,
所述第一整流器的一端与第一UPS电源UPS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的一端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输入到所述第一蓄电池中;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的另一端与第三控制开关S7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将第一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
结合场景示例,由于所述主用火线中的电能为交流电,但是蓄电池存储的电能与释放的电能均为直流电,所以在将所述主用火线中的电能存储到所述第一蓄电池中之前,得先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并且负载也为使用交流电的负载,所以将所述第一蓄电池中的电能提供给所述负载电能之前,得先将所述第一蓄电池中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可以在所述第一UPS电源中增加第一整流器与第一逆变器,如图6所示,将所述第一整流器安装在所述第一UPS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蓄电池之间,用于将所述主用火线上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后传输到所述第一蓄电池中进行存储。将所述第一逆变器连接在所述第一蓄电池与所述第三控制器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蓄电池中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可选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UPS电源UPS2,具体的,
第二UPS电源UPS2的第一输入端与备用火线连接,第二UPS电源UPS2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零线连接;
第二UPS电源UPS2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火线开关S3的一端连接,第二UPS电源UPS2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零线开关S4的一端连接。
结合场景示例,为了保障备用充电回路的正常使用,可在所述备用充电回路上安装第二UPS电源UPS2,所述第二UPS电源为不间断供电电源,具有两个输入端与连个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可以分别连接至所述备用火线与零线,也可以如图7示例的电路图,将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二零线开关的一端。如图7所示,当备用火线只选择使用L2时,可只添加一个第二UPS电源,当备用火线选择同时使用L2与L3时,可添加两个第二电源分别添加到两个备用充电回路中。
可选的,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二UPS电源UPS2包括:第二蓄电池与第四控制开关S8,
所述第二蓄电池的一端与第二UPS电源UPS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的另一端与第四控制开关S8的第一端连接;
第四控制开关S8的第二端与第二UPS电源UPS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四控制开关S8的第三端与第二UPS电源UPS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第二UPS电源UPS2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UPS电源UPS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结合场景示例,在所述第二UPS电源中设置第二蓄电池,作为所述备用供电回路中提供电能的备用电源,当备用火线或所述备用火线与所述第二UPS电源之间的连接不存在故障时,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三端与第二端连接,所述备用供电回路主要使用所述备用火线的电能。但是当备用火线或所述备用火线与所述第二UPS电源之间的连接存在故障时,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三端与第一端连接,可以使用所述第二蓄电池中的储存的电能作为所述备用供电回路的电能。可通过设置所述第四控制开关实现所述第二UPS电源中电路的切换。具体的,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1脚为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三端,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2脚为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3脚为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二端。当备用火线或所述备用火线与所述第二UPS电源之间的连接不存在故障时,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1脚与3脚链接,所述备用火线中的电能一部分通过所述第四三控制开关1脚与3脚之间的通路作为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的电能,另一部经过所述第二蓄电池进行存储直到所述第二蓄电池存储的电能到达上限为止。当备用火线或所述备用火线与所述第二UPS电源之间的连接存在故障时,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1脚与2脚链接,所述第二蓄电池中存储的电能通过所述第四控制开关1脚与2脚之间的通路作为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的电能。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链接,所述零线经过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的通路。
可选的,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二UPS电源UPS2包括:第二整流器与第二逆变器,
所述第二整流器的一端与第二UPS电源UPS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的一端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输入到所述第二蓄电池中;
所述第二逆变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的另一端与第四控制开关S8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将第二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
结合场景示例,由于所述备用火线中的电能为交流电,但是蓄电池存储的电能与释放的电能均为直流电,所以在将所述备用火线中的电能存储到所述第二蓄电池中之前,得先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并且负载也为使用交流电的负载,所以将所述第二蓄电池中的电能提供给所述负载电能之前,得先将所述第二蓄电池中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可以在所述第二UPS电源中增加第二整流器与第二逆变器,如图9所示,将所述第二整流器安装在所述第二UPS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之间,用于将所述备用火线上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后传输到所述第二蓄电池中进行存储。将所述第二逆变器连接在所述第二蓄电池与所述UPS的第一输出端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蓄电池中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本申请提供的切换电路,所述电路包括:主用火线、备用火线、零线与线圈开关;其中,所述线圈开关包括线圈和多个开关,所述多个开关包括所述主用火线对应的第一火线开关和第一零线开关、第二火线开关、第二零线开关,火线总数量、火线开关数量与零线开关数量相同,所述线圈开关具有每个开关对应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主用火线,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零线,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的负输出端;每个所述第二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对应的备用火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另一端;每个所述第二零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零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一零线开关为常开开关,所述第二火线开关和所述第二零线开关为常闭开关。本申请提供的切换电路,多条火线分别与零线构成为负载提供电能的供电回路,采用线圈开关切换导通的供电回路,降低了自动切换回路中器件的成本与安装空间,提高了自动切换回路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用火线、备用火线、零线与线圈开关;其中,所述线圈开关包括线圈和多个开关,所述多个开关包括所述主用火线对应的第一火线开关和第一零线开关、第二火线开关、第二零线开关,火线总数量、火线开关数量与零线开关数量相同,所述线圈开关具有每个开关对应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主用火线,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零线,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的负输出端;
每个所述第二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对应的备用火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另一端;每个所述第二零线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零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另一端;
所述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火线开关与所述第一零线开关为常开开关,用于在所述线圈得电时导通,并在所述线圈不得电时断开,所述第二火线开关和所述第二零线开关为常闭开关,用于在所述线圈得电时断开,并在所述线圈不得电时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所述主用火线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以及每个所述备用火线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主用火线,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零线,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
每个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对应的备用火线,每个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对应的第二火线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零线,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对应的第二零线开关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为断路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一UPS电源,
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主用火线连接,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零线连接;
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零线开关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PS电源包括:第一蓄电池与第三控制开关,
所述第一蓄电池的一端与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开关为继电器开关或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PS电源还包括:第一整流器与第一逆变器,
所述第一整流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的一端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输入到所述第一蓄电池中;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将第一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UPS电源,具体的,
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与备用火线连接,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零线连接;
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火线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零线开关的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PS电源包括:第二蓄电池与第四控制开关,
所述第二蓄电池的一端与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PS电源包括:第二整流器与第二逆变器,
所述第二整流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UPS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的一端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输入到所述第二蓄电池中;
所述第二逆变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将第二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
CN202322127537.1U 2023-08-08 2023-08-08 切换电路 Active CN220492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7537.1U CN220492699U (zh) 2023-08-08 2023-08-08 切换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7537.1U CN220492699U (zh) 2023-08-08 2023-08-08 切换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2699U true CN220492699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29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27537.1U Active CN220492699U (zh) 2023-08-08 2023-08-08 切换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26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9599B2 (en) Dual feed power supply systems with enhanced power quality
US2013009957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power supplies
CN211908388U (zh) 中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11614150A (zh) 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配电系统
CN103715757A (zh) 一种核电站用后备式冗余低压配电系统
CN211089218U (zh) 大容量高可靠快速电源切换装置
CN115693907A (zh) 无切换不间断铁路信号电源电路
CN111987792A (zh) 供电设备及其供电方法
CN105490392A (zh) 一种储能系统的黑启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943525A (zh) 一种最优拓扑本质安全化直流电源系统
CN211183508U (zh) 供电控制装置
CN220492699U (zh) 切换电路
CN203707869U (zh) 一种核电站用后备式冗余低压配电系统
US8946930B2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having an integrated transformer
CN113572189A (zh) 海上风电用双极柔性直流系统及其变压器故障切换方法
CN202997690U (zh) Ups装置
CN220711145U (zh) 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储能逆变器和光伏储能系统
CN219999093U (zh) 用于除尘系统的主备电源自动转换控制装置及除尘系统
CN110932333A (zh) 一种配电系统
CN218386936U (zh) 一种应用分布式储能的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
CN116488321B (zh) 一种配电系统及数据中心电力系统
CN220570355U (zh) 基于分布式不间断电源的供电系统和数据中心
CN205304288U (zh) 直流屏系统蓄电池组投切装置
CN216086243U (zh) 一种ups备用电路
CN220254179U (zh) 数据中心的供电系统和数据中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