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9853U - 拔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拔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89853U CN220489853U CN202321662263.XU CN202321662263U CN220489853U CN 220489853 U CN220489853 U CN 220489853U CN 202321662263 U CN202321662263 U CN 202321662263U CN 220489853 U CN220489853 U CN 2204898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arrow
- pulling device
- piece
- pu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箭体育运动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拔箭装置,包括外壳、夹持件和连接外壳和夹持件的复位装置,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形成连接槽,夹持件设置在连接槽内,并且能够通过复位装置在连接槽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和复位,其中: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为斜面;夹持件的下侧面与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贴合,且当夹持件位于连接槽内的第一位置时,夹持件的上侧面与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对待拔箭支进行夹紧,并在夹紧力增大的情况下,摩擦力也会随之增大,从而实现自锁,提高在拔箭时的拔箭效果,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在拔箭时更加省力,同时保证了拔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箭体育运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拔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射箭运动中,由于箭支的箭头较为锋利,因此箭支在命中靶子后往往会插入箭靶较深的距离,这也就使得在拔箭时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对于力气较小的用户来说拔箭较为困难,并且大力拔箭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拔箭人员受伤或箭支损坏。因此,为了更加安全和省力的进行拔箭,通常会使用拔箭器。目前常用的拔箭器是一种软性橡胶装置,主要是通过增大与箭支之间的摩擦力进行拔箭,但由于箭支的直径较细,这种拔箭器与箭支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有限,在拔箭时不够省力,拔箭效果不好。
因此,如何提高拔箭器的拔箭效果,使得拔箭人员能够在拔箭时更加省力,并且保证拔箭的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拔箭装置,以提高拔箭器的拔箭效果,使得拔箭人员能够在拔箭时更加省力,并且保证拔箭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拔箭装置,包括外壳、夹持件和连接外壳和夹持件的复位装置,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形成一具有开口的连接槽,夹持件设置在连接槽内,并且能够通过复位装置在连接槽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和复位,其中:
连接槽的开口设置在拔箭装置的头部,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为斜面,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与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在拔箭装置的头部所呈夹角为锐角;
夹持件的下侧面与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贴合,且当夹持件位于连接槽内的第一位置时,夹持件的上侧面与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可选的,还包括固定件,其中:
外壳上设置有供固定件穿过的连接孔,夹持件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预设长度的滑动槽,固定件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上,固定件的另一端在滑动槽内滑动。
可选的,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上设置有导向部,夹持件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导向部相适配的配合部。
可选的,外壳上设置有外壳连接部,夹持件上设置有夹持连接部,复位装置的一端与外壳连接部连接,复位装置的另一端与夹持连接部连接。
可选的,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和/或夹持件的上侧面上设置有防滑组件。
可选的,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形状为弧形。
可选的,外壳上还设置有握持部,握持部包括通孔。
可选的,夹持件上设置有扳机。
可选的,外壳上设置有挂钩。
可选的,外壳、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拔箭装置,包括外壳、夹持件和连接外壳和夹持件的复位装置,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形成具有开口的连接槽,夹持件设置在连接槽内,并可以通过复位装置在连接槽内滑动和复位。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为斜面,夹持件的下侧面与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贴合,且当夹持件位于连接槽内的第一位置时,夹持件的上侧面与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夹持待拔箭支。在拔箭过程中,将待拔箭支夹紧在连接槽内后,撤销对夹持件的拉力,夹持件会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从拔箭装置的尾部逐渐向拔箭装置的头部移动,夹持件的上侧面与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之间所间隔的距离逐渐减小,从而夹持件和第一夹持部会不断向待拔箭支施加夹持力,实现对待拔箭支的夹紧。由于夹紧力的存在,待拔箭支会不断的向夹持件施加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待拔箭支会进一步带动夹持件向拔箭装置的头部运动,在此过程中,又会进一步使得夹持件的上侧面与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之间所间隔的距离进一步减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于待拔箭支的夹紧力,在夹紧力增大的情况下,摩擦力也会随之增大,从而实现自锁,提高在拔箭时的拔箭效果,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在拔箭时更加省力,同时保证了拔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中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在拔箭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中夹持件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部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中所示,拔箭装置包括外壳1、夹持件2和复位装置3。其中,复位装置3连接外壳1和夹持件2,使夹持件2与外壳1滑动连接。
如图2中所示,外壳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共同形成一具有开口的连接槽13,并且,连接槽13的开口设置在拔箭装置的头部。
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为斜面,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在拔箭装置的头部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连接槽13实际上是基于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所形成的。由于连接槽13具有开口,因此,实际上是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所在平面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所在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如图1中所示,夹持件2设置在连接槽13内,并且能够通过复位装置3在连接槽13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和复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拔箭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夹持件2位于连接槽13内的第一位置,当操作人员拉动夹持件2后,夹持件2会受力在连接槽13内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当操作人员撤销施加在夹持件2上的拉力后,夹持件2会在复位装置3的作用下,在连接槽13内重新复位至第一位置。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中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3中所示,夹持件2的下侧面21与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贴合,且当夹持件2位于连接槽13内的第一位置时,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夹持件2在连接槽13内滑动时,夹持件2的下侧面21始终与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贴合,并且当夹持件2位于连接槽13内的第一位置时,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用于夹持箭支,可以理解的是,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之间所间隔的距离应当小于箭支的直径,才能够实现对箭支的夹紧。也就是说,拔箭装置是通过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和夹持件2的上侧面22来夹持箭支,当箭支被夹住后,箭支位于连接槽13内。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粗箭头表示拉力的方向,为便于描述,在描述拔箭装置的使用过程时,拉力的方向被描述为从拔箭装置的头部向拔箭装置的尾部施加的拉力。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在拔箭时的受力示意图。
如图4和图5中所示,当操作人员在使用拔箭装置拔出插在箭靶上的待拔箭支时,操作人员可拉动夹持件2,使夹持件2从拔箭装置的头部逐渐向拔箭装置的尾部移动,也即使夹持件2从连接槽13内的第一位置移动至连接槽13内的第二位置,在此过程中,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之间所间隔的距离逐渐增大,以方便夹持待拔箭支。当待拔箭支位于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之间后,操作人员可撤销施加在夹持件2上的拉力F,此时夹持件2会在复位装置3的作用下,以连接槽13内的第一位置为终点,从拔箭装置的尾部逐渐向拔箭装置的头部移动,但由于待拔箭支的存在,使得夹持件2在此复位过程中无法完全复位至连接槽13内的第一位置。
由于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为斜面,且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在拔箭装置的头部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因此在夹持件2的复位过程中,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之间所间隔的距离逐渐减小,从而夹持件2不断的向位于连接槽13内的待拔箭支施加一夹持力F1,同时第一夹持部11也会不断的向位于连接槽13内的待拔箭支施加一夹持力F2,从而实现对待拔箭支的夹紧。
当夹持件2和第一夹持部11夹紧待拔箭支后,操作人员可握住拔箭装置的尾部进行拔箭,在拔箭过程中,操作人员会向拔箭装置施加拉力,拉力方向为从拔箭装置的头部向拔箭装置的尾部,在此过程中,基于夹持件2和第一夹持部11对待拔箭支的夹紧力,待拔箭支会不断的向夹持件2和第一夹持部11施加摩擦力F3,摩擦力的方向为从拔箭装置的尾部向拔箭装置的头部。由于夹持件2可以在连接槽13内滑动,且此时夹持件2未复位至连接槽13内的第一位置,因此在摩擦力F3的作用下,待拔箭支会进一步带动夹持件2向拔箭装置的头部运动,而由于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为斜面,在夹持件2向拔箭装置的头部运动的过程中,又会使得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之间所间隔的距离逐渐减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于待拔箭支的夹紧力F1和F2,在夹紧力增大的情况下,摩擦力F3也会随之增大,从而实现自锁,提高在拔箭时的拔箭效果,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在拔箭时更加省力,同时保证了拔箭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箭装置中夹持件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和图7中所示,该拔箭装置还包括固定件4,外壳1上还设置有连接孔14,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上设置有预设长度的滑动槽23。固定件4的一端固定在外壳1上,固定件4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孔14在滑动槽23内滑动。
滑动槽23的长度即为夹持件2在连接槽13内的滑动行程。当固定件4位于滑动槽23内的一端在滑动槽23的第一端231时,夹持件2位于连接槽13内的第一位置,当固定件4位于滑动槽23内的一端在滑动槽23的第二端232时,夹持件2位于连接槽13内的第二位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滑动槽23可以倾斜设置,滑动槽23与夹持件2的下侧面21平行设置。
如图2和图3中所示,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上设置有导向部122,夹持件2的下侧面21上设置有与导向部122相适配的配合部24。
夹持件2通过配合部24和导向部122之间的配合在连接槽13内滑动,导向部122对夹持件2的滑动路径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夹持部12上的导向部122可以是凸起,此时夹持件2上的配合部24为凹槽;当第二夹持部12上的导向部122为凹槽时,夹持件2上的配合部可以为凸起。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能够互相配合的结构。
如图1中所示,外壳1上设置有外壳连接部15,夹持件2上设置有夹持连接部25,复位装置3的一端与外壳连接部15连接,复位装置3的另一端与夹持连接部25连接。
复位装置3可以是弹簧、弹性带等带有弹性,可在不受力时自动复位的部件。外壳连接部15和夹持连接部25可以是凸起,也可以是能够连接复位装置3的其他结构。外壳连接部15与夹持连接部25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例如,复位装置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圆环,外壳连接部15和夹持连接部25为凸起,可以将复位装置3两端的圆环分别固定在外壳连接部15和夹持连接部25的凸起上,即可实现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和/或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上设置有防滑组件。其中,防滑组件可以是硅胶防滑贴、橡胶等能够增大摩擦力的组件,防滑组件上也可以设置花纹等结构进一步增大摩擦力。可以在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和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上均设置防滑组件,也可以仅在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和夹持件2的上侧面22的其中一个上设置防滑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形状为弧形。在待拔箭支位于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之间时,第一夹持部11和夹持件2对箭支所施加的夹紧力是一个较大的夹紧力,而由于箭支的中段通常都是圆柱形设计,若第一夹持部11和夹持件2与箭支的接触面均为平面,则在对箭支施加夹紧力时很容易将箭支从第一夹持部11和夹持件2之间挤飞,箭支飞出可能会导致人员受伤。因此,将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设置为弧形,在待拔箭支位于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之间时,可以通过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的弧形设计对箭支的位置进行一定的限位,避免箭支受力飞出。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夹持件2的上侧面22设置为弧形,或者将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和夹持件2的上侧面22均设置为弧形。但作为优选的,可以在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和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之间选则其一设置为弧形,另一个设置为平面,这是由于不同人群所使用的箭支粗细不同,若将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和夹持件2的上侧面22均设置为弧形,则会限制拔箭装置的使用范围,而在二者中选择其一设置为弧形结构,则可以利用该弧形结构适配不同直径的箭支,能够提高拔箭装置的通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中所示,外壳1上还设置有握持部16,握持部16包括通孔17。其中,通孔17可以为长条形通孔,通孔17的长度至少应为5cm。通过设置通孔17将握持部16分割为了第一握持部161和第二握持部162,使拔箭装置能够适用于更多的人群。对于小朋友来说,小朋友的手掌较小,可以通过握持第一握持部161来操作拔箭装置,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则可以通过握持第二握持部162来操作拔箭装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握持部16的高度可以不做限制。但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握持部16的高度可以小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所在平面的高度,使得拔箭装置在夹紧待拔箭支时,待拔箭支可以从握持部16上方穿过,从而使操作人员可以在距离箭支的箭头较近的位置使用该拔箭装置,进一步提高拔箭时的安全性。同时,握持部16的上方与待拔箭支接触的侧面可以设置成弧形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中所示,夹持件2上设置有扳机26。设置扳机26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对夹持件2施加作用力,拉动夹持件2从拔箭装置的头部向拔箭装置的尾部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外壳1上还设置有挂钩18。设置挂钩18可以方便将拔箭装置进行悬挂收纳。可以理解的是,挂钩18可以同等替换为凹槽等其他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的设计避免组装过程,进而避免了因拔箭装置组装不到位而在使用中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拔箭装置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拔箭装置,包括外壳、夹持件和连接外壳和夹持件的复位装置,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形成具有开口的连接槽,夹持件设置在连接槽内,并可以通过复位装置在连接槽内滑动和复位。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为斜面,夹持件的下侧面与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贴合,且当夹持件位于连接槽内的第一位置时,夹持件的上侧面与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夹持待拔箭支。在拔箭过程中,将待拔箭支夹紧在连接槽内后,撤销对夹持件的拉力,夹持件会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从拔箭装置的尾部逐渐向拔箭装置的头部移动,夹持件的上侧面与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之间所间隔的距离逐渐减小,从而夹持件和第一夹持部会不断向待拔箭支施加夹持力,实现对待拔箭支的夹紧。由于夹紧力的存在,待拔箭支会不断的向夹持件施加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待拔箭支会进一步带动夹持件向拔箭装置的头部运动,在此过程中,又会进一步使得夹持件的上侧面与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之间所间隔的距离进一步减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于待拔箭支的夹紧力,在夹紧力增大的情况下,摩擦力也会随之增大,从而实现自锁,提高在拔箭时的拔箭效果,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在拔箭时更加省力,同时保证了拔箭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拔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夹持件(2)和连接所述外壳(1)和所述夹持件(2)的复位装置(3),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所述第一夹持部(1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形成一具有开口的连接槽(13),所述夹持件(2)设置在所述连接槽(13)内,并且能够通过所述复位装置(3)在所述连接槽(13)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和复位,其中:
所述连接槽(13)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拔箭装置的头部,所述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为斜面,所述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在所述拔箭装置的头部所呈夹角为锐角;
所述夹持件(2)的下侧面(2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贴合,且当所述夹持件(2)位于所述连接槽(13)内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4),其中:
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供所述固定件(4)穿过的连接孔(14),所述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上设置有预设长度的滑动槽(23),所述固定件(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1)上,所述固定件(4)的另一端在所述滑动槽(23)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上设置有导向部(122),所述夹持件(2)的下侧面(21)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部(122)相适配的配合部(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外壳连接部(15),所述夹持件(2)上设置有夹持连接部(25),所述复位装置(3)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部(15)连接,所述复位装置(3)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连接部(2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拔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和/或所述夹持件(2)的上侧面(22)上设置有防滑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拔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形状为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拔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还设置有握持部(16),所述握持部(16)包括通孔(17)。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拔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2)上设置有扳机(26)。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拔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挂钩(18)。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拔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所述第一夹持部(1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一体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62263.XU CN220489853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拔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62263.XU CN220489853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拔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89853U true CN220489853U (zh) | 2024-02-13 |
Family
ID=89838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62263.XU Active CN220489853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拔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89853U (zh) |
-
2023
- 2023-06-27 CN CN202321662263.XU patent/CN2204898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43956A (en) | Crossbow cocking device | |
EP3265708B1 (en) | Elastomer lined self locking tie | |
US4694541A (en) | Elastic tie-down with rope adjustment means | |
EP1727759B1 (en) | Cord organizer | |
EP1570958B1 (en) | Extension cord retention and plug retention system | |
EP1820457A1 (en) | Insertion apparatus for endoscope | |
US20050187435A1 (en) | Apparatus for retaining otherwise hand-held retractors | |
US4455715A (en) | Cable clamp | |
US20120017400A1 (en) | Cord clamping device | |
US20060042151A1 (en) | Quick release line attachment | |
KR20180103196A (ko) | 와이어 그리퍼 | |
GB2520376A (en) | Gripping device | |
CN109152454A (zh) | 绳扣 | |
KR20180100739A (ko) | 와이어 그리퍼 | |
US9814924B2 (en) | Quick slide handle assembly for cable exercise equipment | |
CN220489853U (zh) | 拔箭装置 | |
US9240655B2 (en) | Automatic splice having a magnetic indicator | |
CA2536832A1 (en) | Belt clip with breakaway safety feature | |
GB2481849A (en) | Cord clamping device having a push button quick release | |
EP3051040A1 (en) | Quick release implement | |
US4854489A (en) | Garment hanger | |
KR101805697B1 (ko) | 케이블 클램프 | |
US4919019A (en) | Device for the removal or installation of fluorescent tubes of the single-pin type | |
KR100874964B1 (ko) | 터미널 탈거장치 | |
TWM590516U (zh) | 機械手臂與手術器械之快速組拆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