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6451U - 一种植物栽培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栽培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6451U
CN220476451U CN202322289184.5U CN202322289184U CN220476451U CN 220476451 U CN220476451 U CN 220476451U CN 202322289184 U CN202322289184 U CN 202322289184U CN 220476451 U CN220476451 U CN 220476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lant cultivation
box base
water
wate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91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红义
叶小红
石沿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Runyi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Runyi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Runyi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Runyi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91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6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6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6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栽培架,包括中空水盒底座,所述中空水盒底座的顶部环绕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中空水盒底座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固定立柱,所述固定立柱的顶端设置有组合栽盆固定支撑机构,所述组合栽盆固定支撑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可拆式栽盆主体,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六边形结构的六角顶板可以节省栽培的占用空间,合理利用场地,且利用限位圈、弯形夹块和弹性弹簧可以对可拆式栽盆主体进行快速固定,方便对可拆式栽盆主体的拿取,且支撑导向杆和软支撑块可以对苗木幼苗进行扶持支撑,避免因外界环境或者自身成长条件出现枝干腰折的现象,其实用性增强。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栽培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绿化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植物栽培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市绿化种植中,需要对一些苗木在幼苗期间进行栽培,当成长后再移栽到土地内,现有的植物栽培架占用空间较大,且不能够在幼苗生长期间对其进行扶持支撑,导致出现腰折等现象,另外幼苗及土壤不方便快速与栽盆进行剥离,且通过人工浇水无法很好的掌握浇水量,浇水少时,植物不能从泥土中吸取养料,长势萎缩,浇水多时泥水会溢过托盘流出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栽培架,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物栽培架,包括中空水盒底座,所述中空水盒底座的顶部环绕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中空水盒底座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固定立柱,所述固定立柱的顶端设置有组合栽盆固定支撑机构,所述组合栽盆固定支撑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可拆式栽盆主体;
所述组合栽盆固定支撑机构包括安装在固定立柱顶部的六角顶板,所述六角顶板的顶部且位于每个拐角的位置处均固定有插杆固定座,所述插杆固定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导向杆,所述插杆固定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支撑导向杆远离插杆固定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软支撑块,所述六角顶板的每条边上均固定有延长弯板,所述延长弯板外侧的底部均固定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弯形夹块,所述弯形夹块朝向限位圈的一侧对称连接有与限位圈内壁固定连接的弹性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可拆式栽盆主体由两组互相转动连接的活动半罩盆所组成,所述活动半罩盆边沿的顶部对称连接有安装耳,其中一组所述活动半罩盆内侧的底部设置有吸水插座,所述吸水插座的顶部连通连接有延长绳架,所述延长绳架的内部放置有吸水棉绳,所述吸水棉绳的底端贯穿吸水插座的底部并延伸进中空水盒底座内部连接有配重小球。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中空水盒底座采用透明PVC材质制成,所述中空水盒底座的外侧连接有注水口,其中注水口的进水端套接有密封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六角顶板为等边六角形结构设计,且每一条边均设计为向内凹的弧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插杆固定座的内部结构大小与支撑导向杆的外部结构大小相适配,所述插杆固定座的顶部且相对应锁紧螺栓的位置处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贯穿插杆固定座的一端与支撑导向杆的外壁相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两组所述活动半罩盆的底部之间通过合页组件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可拆式栽盆主体与限位圈之间为可分离式结构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安装耳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延长绳架与吸水棉绳之间为可分离式结构设计。
本实用新型利用限位圈、弯形夹块和弹性弹簧可以对可拆式栽盆主体进行快速固定,方便对可拆式栽盆主体的拿取,且支撑导向杆和软支撑块可以对苗木幼苗进行扶持支撑,避免因外界环境或者自身成长条件出现枝干腰折的现象,其实用性增强。
本实用新型将原有一体式结构设计的栽培设计为可以相互打开的活动半罩盆,方便在苗木长成后对土壤与栽盆的剥离,避免伤害到根部,且在活动半罩盆的内部设置有吸水插座和延长绳架,内部放置有吸水棉绳,其吸水棉绳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小球,将吸水棉绳配有配重小球的一端放入中空水盒底座内部,可以在吸水棉绳的吸水作用下将水分传递到栽盆的内部,根据土壤的干湿度对水分进行吸收,从而掌握土壤湿润度,避免干涸或者烂根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六角顶板部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导向杆部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式栽盆主体与限位圈组合状态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半罩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吸水棉绳结构图。
图中:1、中空水盒底座;101、环形凹槽;2、固定立柱;3、组合栽盆固定支撑机构;301、六角顶板;302、插杆固定座;303、支撑导向杆;304、锁紧螺栓;305、软支撑块;306、延长弯板;307、限位圈;308、弯形夹块;309、弹性弹簧;4、可拆式栽盆主体;401、活动半罩盆;402、安装耳;403、吸水插座;404、延长绳架;405、吸水棉绳;406、配重小球。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植物栽培架,包括中空水盒底座1,中空水盒底座1的顶部环绕开设有环形凹槽101,中空水盒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固定立柱2,固定立柱2的顶端设置有组合栽盆固定支撑机构3,组合栽盆固定支撑机构3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可拆式栽盆主体4;
其中中空水盒底座1采用透明PVC材质制成,中空水盒底座1的外侧连接有注水口,其中注水口的进水端套接有密封套。
在该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3和图4,组合栽盆固定支撑机构3包括安装在固定立柱2顶部的六角顶板301,六角顶板301的顶部且位于每个拐角的位置处均固定有插杆固定座302,插杆固定座3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导向杆303,插杆固定座30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304,支撑导向杆303远离插杆固定座30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软支撑块305,六角顶板301的每条边上均固定有延长弯板306,延长弯板306外侧的底部均固定有限位圈307,限位圈307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弯形夹块308,弯形夹块308朝向限位圈307的一侧对称连接有与限位圈307内壁固定连接的弹性弹簧309。
其中六角顶板301为等边六角形结构设计,且每一条边均设计为向内凹的弧形结构,插杆固定座302的内部结构大小与支撑导向杆303的外部结构大小相适配,插杆固定座302的顶部且相对应锁紧螺栓304的位置处开设有内螺纹孔,锁紧螺栓304贯穿插杆固定座302的一端与支撑导向杆303的外壁相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和图6,可拆式栽盆主体4由两组互相转动连接的活动半罩盆401所组成,活动半罩盆401边沿的顶部对称连接有安装耳402,其中一组活动半罩盆401内侧的底部设置有吸水插座403,吸水插座403的顶部连通连接有延长绳架404,延长绳架404的内部放置有吸水棉绳405,吸水棉绳405的底端贯穿吸水插座403的底部并延伸进中空水盒底座1内部连接有配重小球406。
其中两组活动半罩盆401的底部之间通过合页组件进行转动连接,可拆式栽盆主体4与限位圈307之间为可分离式结构设计,安装耳40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螺栓,延长绳架404与吸水棉绳405之间为可分离式结构设计。
在城市绿化中对苗木幼苗进应用本专利进行培育时,将两组活动半罩盆401在合页组件的作用下进行闭合,并通过连接螺栓对安装耳402进行锁紧固定,然后将土壤和幼苗进行栽培,接着将多组可拆式栽盆主体4分别放置进限位圈307中,在弹性弹簧309的作用下限位圈307内部的弯形夹块308稳定的抱住可拆式栽盆主体4,不仅可以对不同大小的栽盆进行固定,同时也提高固定的稳定性,将原有一体式结构设计的栽培设计为可以相互打开的活动半罩盆401,方便在苗木长成后对土壤与栽盆的剥离,避免伤害到根部,且在活动半罩盆401的内部设置有吸水插座403和延长绳架404,内部放置有吸水棉绳405,其吸水棉绳405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小球406,将吸水棉绳405配有配重小球406的一端通过环形凹槽101放入中空水盒底座1内部,可以在吸水棉绳405的吸水作用下将中空水盒底座1内部的水分传递到栽盆的内部,根据土壤的干湿度对水分进行吸收,从而掌握土壤湿润度,避免干涸或者烂根的现象发生;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可以在插杆固定座302的内部调节支撑导向杆303的位置,并通过锁紧螺栓304进行抵接锁紧,使软支撑块305对苗木枝干进行支撑,避免因外界环境或者自身成长条件出现枝干腰折的现象,其实用性增强,使用六边形结构的六角顶板可以节省栽培的占用空间,合理利用场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植物栽培架,包括中空水盒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水盒底座(1)的顶部环绕开设有环形凹槽(101),所述中空水盒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固定立柱(2),所述固定立柱(2)的顶端设置有组合栽盆固定支撑机构(3),所述组合栽盆固定支撑机构(3)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可拆式栽盆主体(4);
所述组合栽盆固定支撑机构(3)包括安装在固定立柱(2)顶部的六角顶板(301),所述六角顶板(301)的顶部且位于每个拐角的位置处均固定有插杆固定座(302),所述插杆固定座(3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导向杆(303),所述插杆固定座(30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304),所述支撑导向杆(303)远离插杆固定座(30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软支撑块(305),所述六角顶板(301)的每条边上均固定有延长弯板(306),所述延长弯板(306)外侧的底部均固定有限位圈(307),所述限位圈(307)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弯形夹块(308),所述弯形夹块(308)朝向限位圈(307)的一侧对称连接有与限位圈(307)内壁固定连接的弹性弹簧(3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栽盆主体(4)由两组互相转动连接的活动半罩盆(401)所组成,所述活动半罩盆(401)边沿的顶部对称连接有安装耳(402),其中一组所述活动半罩盆(401)内侧的底部设置有吸水插座(403),所述吸水插座(403)的顶部连通连接有延长绳架(404),所述延长绳架(404)的内部放置有吸水棉绳(405),所述吸水棉绳(405)的底端贯穿吸水插座(403)的底部并延伸进中空水盒底座(1)内部连接有配重小球(4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水盒底座(1)采用透明PVC材质制成,所述中空水盒底座(1)的外侧连接有注水口,其中注水口的进水端套接有密封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角顶板(301)为等边六角形结构设计,且每一条边均设计为向内凹的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固定座(302)的内部结构大小与支撑导向杆(303)的外部结构大小相适配,所述插杆固定座(302)的顶部且相对应锁紧螺栓(304)的位置处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304)贯穿插杆固定座(302)的一端与支撑导向杆(303)的外壁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活动半罩盆(401)的底部之间通过合页组件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可拆式栽盆主体(4)与限位圈(307)之间为可分离式结构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耳(40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延长绳架(404)与吸水棉绳(405)之间为可分离式结构设计。
CN202322289184.5U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植物栽培架 Active CN220476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9184.5U CN220476451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植物栽培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9184.5U CN220476451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植物栽培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6451U true CN220476451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37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9184.5U Active CN220476451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植物栽培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6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3421B (zh) 一种草莓培育用可调式育苗箱
WO2016137223A2 (ko) 수경재배기
KR20110032703A (ko) 화분 고정용 받침대
CN220476451U (zh) 一种植物栽培架
CN215454209U (zh) 一种林业育苗架
CN210782227U (zh) 一种农作物育苗装置
CN212753467U (zh) 一种马铃薯新品种育种用实生籽栽培装置
CN109566386A (zh) 一种苦苣菜快速种植装置及其种植方法
CN214102484U (zh) 一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装置
CN212013783U (zh) 一种番茄藤蔓夹
CN212138569U (zh) 多种植物组合式景观栽培架
CN208549525U (zh) 一种生态循环供氧型花卉无土栽培装置
CN107409839B (zh) 西瓜栽培遮阳藤架
CN218184356U (zh) 一种农业用树苗生长矫正设备
CN213523260U (zh) 一种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
CN216018008U (zh) 一种培育组合月季树的装置
CN214508454U (zh) 一种农业果树用支撑架结构
CN212414096U (zh) 一种农业用幼苗保护固定装置
CN210808377U (zh) 一种果苗生长固定辅助装置
CN213485906U (zh) 改进型种植架
CN219125015U (zh) 一种花木支撑装置
CN110679336A (zh) 一种苗木种植架
CN217445997U (zh) 一种防倾倒的多排拼接式番茄苗用攀附支架
CN217546812U (zh) 一种农业作物种子营养土栽培装置
CN213523242U (zh) 一种茶苗移栽后的庇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