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6188U - 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6188U
CN220476188U CN202321851846.7U CN202321851846U CN220476188U CN 220476188 U CN220476188 U CN 220476188U CN 202321851846 U CN202321851846 U CN 202321851846U CN 220476188 U CN220476188 U CN 220476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driving
bidirectional
outer sid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518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才明
密铁宾
贺兴
蒋化壮
拾婷婷
兰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Caij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Caij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Caij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Caij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518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6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6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6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主机放置台上方安装有双向散热箱,所述双向散热箱包括对称开设在箱体两侧的散热口,且箱体内部对称设置有与散热口配合使用的镂空安装箱,所述镂空安装箱内部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以及第二散热机构,且第一散热机构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散热机构相连接,所述箱体内侧顶部安装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一散热机构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位于防护罩内侧,且防护罩外侧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工作台外侧设置的控制机构相连接。该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本装置为解决电力分管平台的主机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在主机放置台上方安装有双向散热箱。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
背景技术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既是是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发明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不可否认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力分管平台,在使用时存在一些缺陷,电力分管平台的主机散热效果不佳,长期运作容易导致电力分管平台主机死机,因此提出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力分管平台的主机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设置有支撑腿,且工作台上方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工作台底部通过对称设置的连接柱与主机放置台相连接,且主机放置台上方安装有双向散热箱,所述双向散热箱包括对称开设在箱体两侧的散热口,且箱体内部对称设置有与散热口配合使用的镂空安装箱,所述镂空安装箱内部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以及第二散热机构,且第一散热机构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散热机构相连接,所述箱体内侧顶部安装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一散热机构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位于防护罩内侧,且防护罩外侧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工作台外侧设置的控制机构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向散热箱内部安装有主机本体,且双向散热箱上开设有与主机本体配合使用的连接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主机本体与外界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口内部安装有防尘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止灰尘进入箱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与第二散热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外侧安装有扇叶,所述第一转杆两端在镂空安装箱内部设置的轴承内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主机本体进行散热。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且第一主动轮位于第一转杆外侧,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传动带与第一从动轮相连接,且第一从动轮位于第二散热机构中的第二转杆外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带动第二散热机构进行旋转。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且电机输出端与防护罩内部设置的驱动杆相连接,所述驱动杆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一散热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轮,且第二主动轮位于驱动杆外侧,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第二从动轮相连接,且第二从动轮位于第一转杆外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带动第一散热机构进行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本装置为解决电力分管平台的主机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在主机放置台上方安装有双向散热箱,双向散热箱中的驱动机构可以带动第一散热机构以及第二散热机构进行旋转,从而配合散热口对箱体内部进行双向散热,从而加快箱体内部气体流动,使主机本体散热效果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向散热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支撑腿;3、显示屏;4、连接柱;5、主机放置台;6、双向散热箱;601、箱体;602、散热口;603、镂空安装箱;604、第一散热机构;6041、第一转杆;6042、扇叶;605、第二散热机构;606、第一传动机构;6061、第一主动轮;6062、第一传动带;6063、第一从动轮;607、驱动机构;6071、电机;6072、驱动杆;608、第二传动机构;6081、第二主动轮;6082、第二传动带;6083、第二从动轮;7、主机本体;8、防护罩;9、温度传感器;10、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根据图1所示,所述工作台1底部设置有支撑腿2,且工作台1上方安装有显示屏3。
再进一步实施例中,工作台1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固定杆,显示屏3位于两个固定杆的一侧,两个固定杆的上方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防尘罩,防尘罩防止显示屏3与工作台1上落入大量灰尘,不易清理,影响下次使用。
根据图1-5所示,工作台1底部通过对称设置的连接柱4与主机放置台5相连接,且主机放置台5上方安装有双向散热箱6。
具体的,双向散热箱6包括对称开设在箱体601两侧的散热口602,且箱体601内部对称设置有与散热口602配合使用的镂空安装箱603,镂空安装箱603内部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604以及第二散热机构605,且第一散热机构604通过第一传动机构606与第二散热机构605相连接,箱体601内侧顶部安装有驱动机构607,且驱动机构607通过第二传动机构608与第一散热机构604相连接,驱动机构607位于防护罩8内侧,且防护罩8外侧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9与工作台1外侧设置的控制机构10相连接。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双向散热箱6内部安装有主机本体7,且双向散热箱6上开设有与主机本体7配合使用的连接口,双向散热箱6一侧开设有箱门。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散热口602内部安装有防尘网,避免灰尘透过散热口进入双向散热箱6内部。
具体的,第一散热机构604与第二散热机构605结构相同,第一散热机构604包括第一转杆6041,且第一转杆6041外侧安装有扇叶6042,第一转杆6041两端在镂空安装箱603内部设置的轴承内转动。
具体的,第一传动机构606包括第一主动轮6061,且第一主动轮6061位于第一转杆6041外侧,第一主动轮6061通过第一传动带6062与第一从动轮6063相连接,且第一从动轮6063位于第二散热机构605中的第二转杆外侧。
具体的,驱动机构607包括电机6071,且电机6071输出端与防护罩8内部设置的驱动杆6072相连接,驱动杆6072通过第二传动机构608与第一散热机构604相连接,第二传动机构608包括第二主动轮6081,且第二主动轮6081位于驱动杆6072外侧,第二主动轮6081通过第二传动带6082与第二从动轮6083相连接,且第二从动轮6083位于第一转杆6041外侧。
当温度传感器9可实时检测箱体601内部温度并将其传送至控制机构10内部,当温度传感器9检测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控制机构10开启电机6071,在电机6071的作用下驱动杆6072带动第二主动轮6081进行转动,从而通过第二传动带6082带动第二从动轮6083以及第一转杆6042进行旋转,第一转杆6042可通过第一传动机构606带动第二散热机构605进行旋转,在第一散热机构604以及第二散热机构605的作用下加快两侧散热口602的气体流动,从而加快箱体601内部气体流动,使主机本体7散热效果提高。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底部设置有支撑腿(2),且工作台(1)上方安装有显示屏(3),所述工作台(1)底部通过对称设置的连接柱(4)与主机放置台(5)相连接,且主机放置台(5)上方安装有双向散热箱(6),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散热箱(6)包括对称开设在箱体(601)两侧的散热口(602),且箱体(601)内部对称设置有与散热口(602)配合使用的镂空安装箱(603),所述镂空安装箱(603)内部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604)以及第二散热机构(605),且第一散热机构(604)通过第一传动机构(606)与第二散热机构(605)相连接,所述箱体(601)内侧顶部安装有驱动机构(607),且驱动机构(607)通过第二传动机构(608)与第一散热机构(604)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07)位于防护罩(8)内侧,且防护罩(8)外侧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9)与工作台(1)外侧设置的控制机构(1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散热箱(6)内部安装有主机本体(7),且双向散热箱(6)上开设有与主机本体(7)配合使用的连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602)内部安装有防尘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机构(604)与第二散热机构(60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散热机构(604)包括第一转杆(6041),且第一转杆(6041)外侧安装有扇叶(6042),所述第一转杆(6041)两端在镂空安装箱(603)内部设置的轴承内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606)包括第一主动轮(6061),且第一主动轮(6061)位于第一转杆(6041)外侧,所述第一主动轮(6061)通过第一传动带(6062)与第一从动轮(6063)相连接,且第一从动轮(6063)位于第二散热机构(605)中的第二转杆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07)包括电机(6071),且电机(6071)输出端与防护罩(8)内部设置的驱动杆(6072)相连接,所述驱动杆(6072)通过第二传动机构(608)与第一散热机构(604)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608)包括第二主动轮(6081),且第二主动轮(6081)位于驱动杆(6072)外侧,所述第二主动轮(6081)通过第二传动带(6082)与第二从动轮(6083)相连接,且第二从动轮(6083)位于第一转杆(6041)外侧。
CN202321851846.7U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 Active CN220476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1846.7U CN220476188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1846.7U CN220476188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6188U true CN220476188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9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51846.7U Active CN220476188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61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63075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力柜
CN111352369A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台
CN110740625A (zh) 一种用于云计算的综合节能机柜
CN113367477A (zh) 一种联合训练仿真模拟演示验证工作台
CN220476188U (zh) 一种具有双向散热结构的电力分管平台
CN207542947U (zh) 一种水泵电机节能降温系统
CN212304307U (zh) 一种智能配变终端主动化监测柜
CN211577838U (zh) 一种计算机硬件散热机构
CN214409841U (zh) 一种高效大数据处理装置
CN204925955U (zh) 台式机辅助散热装置
CN210779594U (zh) 一种电气保护装置
CN111786285B (zh) 一种智能配变终端主动化监测柜
CN110087424B (zh) 一种云计算机用机柜装置
CN203934256U (zh) 一种散热良好的户外机柜
CN112736680A (zh) 一种节能配电柜
CN216206559U (zh) 一种工地环境监测装置
CN21542361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管理招标装置
CN204851703U (zh) 一种传动机构可开启的风机
CN212753040U (zh) 一种具有风道结构电气设备
CN211927992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电表箱
CN220752199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能质量检测装置
CN214958126U (zh) 一种自动电脑离型纸裁切机用电力控制箱
CN219351007U (zh) 一种新型环网柜
CN209658700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加工柜体
CN220510572U (zh) 一种具有散热机构的低压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