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5042U - 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5042U
CN220475042U CN202321298261.7U CN202321298261U CN220475042U CN 220475042 U CN220475042 U CN 220475042U CN 202321298261 U CN202321298261 U CN 202321298261U CN 220475042 U CN220475042 U CN 220475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nnector
board
shielding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982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露
文晓珂
赵乾坤
钱奔
王基山
滑理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i Tianhai Global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i Tianhai Global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i Tianhai Global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i Tianhai Global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982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5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5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5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包括屏蔽线束、连接在屏蔽线束两端的板线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屏蔽线束通过第一端子与板线连接器一侧连接;板线连接器另一侧设有板端插针。本实用新型由于板线连接器是整体成型的,不需要插拔,因此其可靠性比传统的连接器更高,电性能稳定,传输信号的性能和可靠性更好;并且简化布线、减少了空间占用;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连接器尺寸更小、重量更轻,可以节省空间和重量;与传统的连接器相比,减少了线束端的连接器,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线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
背景技术
伴随汽车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主机厂对于汽车电子零部件小型化和连接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路板和导线之间的连接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对插连接的方式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占用一定的空间重量、对插连接不够紧密、连接器电信号的损失、对插连接器的成本高等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路板和导线连接不够紧密容易导致电信号损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包括屏蔽线束、连接在屏蔽线束两端的板线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屏蔽线束通过第一端子与板线连接器一侧连接;板线连接器另一侧设有板端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板线连接器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并固定第一端子的端子孔。
进一步地,所述板线连接器上靠近板端插针的一侧设有防转固定柱。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线束包括导线和套设在导线外侧的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为非屏蔽导线,所述套管为屏蔽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器为低压连接器。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线束通过第二端子与低压连接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低压连接器内若干个用于容纳并固定第二端子的端子孔。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线束靠近第二连接器的一端连接有接地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板端线端一体连接器是整体成型的,不需要插拔,因此其可靠性比传统的连接器更高,电性能稳定,传输信号的性能和可靠性更好;并且简化布线、减少了空间占用;线束外的屏蔽套管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并能起到接地、保护作用等特点;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连接器尺寸更小、重量更轻,可以节省空间和重量;与传统的连接器相比,减少了线束端的连接器,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包括屏蔽线束,屏蔽线束一端连接有板线连接器1,屏蔽线束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器7。本实施例中,板线连接器1为一体成型的连接器。屏蔽线束一端通过第一端子4与板线连接器1一侧连接。板线连接器1远离屏蔽线束的一侧设有板端插针2,使得板线连接器1为板端线端连接器。所述屏蔽线束远离板线连接器1的一端通过第二端子与第二连接器7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7为普通的低压连接器。通过板线连接器1将板端和线束端连接器集成到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板线连接器1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并固定第一端子4的端子孔。端子孔和第一端子4之间设有相配合的挂台和凹槽,以使第一端子4穿入板线连接器1的端子孔内即可固定第一端子4。挂台和凹槽的配合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板线连接器1上靠近板端插针2的一侧设有防转固定柱3。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屏蔽线束包括导线5和套设在导线5外侧的套管6。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5为非屏蔽导线,所述套管6为屏蔽套管。
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低压连接器内若干个用于容纳并固定第二端子的端子孔。该低压连接器的端子孔和第二端子之间设有相配合的挂台和凹槽,以使第二端子穿入低压连接器的端子孔内即可固定第二端子。挂台和凹槽的配合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
实施例3,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屏蔽线束靠近第二连接器7的一端连接有接地端子8。具体地,导线5的该端部的其中一股线上压接有接地端子8。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如下:
导线5一端与第一端子4压接后,第一端子4压接后穿入板线连接器1中固定。压接后的导线5另一端穿入套管6中,并且导线5另一端从套管6穿出后与该端的第二端子压接后穿入低压连接器中固定。并且导线5的其中一股线上压接有接地端子8。压接后的接地端子的另一端导线焊接到屏蔽套管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屏蔽线束、连接在屏蔽线束两端的板线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7);屏蔽线束通过第一端子(4)与板线连接器(1)一侧连接;板线连接器(1)另一侧设有板端插针(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线端一体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线连接器(1)为一体成型的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端线端一体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线连接器(1)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并固定第一端子(4)的端子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端线端一体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线连接器(1)上靠近板端插针(2)的一侧设有防转固定柱(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端线端一体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线束包括导线(5)和套设在导线(5)外侧的套管(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端线端一体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5)为非屏蔽导线,所述套管(6)为屏蔽套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板端线端一体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7)为低压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端线端一体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线束通过第二端子与低压连接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端线端一体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连接器内若干个用于容纳并固定第二端子的端子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或8或9所述的板端线端一体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线束靠近第二连接器(7)的一端连接有接地端子(8)。
CN202321298261.7U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 Active CN220475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8261.7U CN220475042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8261.7U CN220475042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5042U true CN220475042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96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98261.7U Active CN220475042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5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52477B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a cable
US6808395B2 (en) Coaxial cable terminatio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01323122Y (zh) 电子元件
CN104218350B (zh) 插头电连接器
US7841898B1 (en) Connector adapter
CN109149279A (zh) 连接器组件
CN104218394B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20475042U (zh) 一种板端线端一体线束
US2010030460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connecting element thereof
US3744001A (en) Filter adap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CN212412343U (zh) 线缆连接器
US6739883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CN204793250U (zh) 电表用插拔式端子排
CN102270784B (zh) 电连接器
CN220368219U (zh) 弯头连接器
CN206211160U (zh)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05226418A (zh) 电表用插拔式端子排
CN218827927U (zh) 一种连接器组合及充电装置
CN214254997U (zh) 一种数据接头及数据传输装置
CN111106467B (zh) 局部屏蔽连接器
CN214099951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216563653U (zh) 一种改良的高速电连接器
CN216488502U (zh) 新型线圈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8041355U (zh) 滤波器
CN211063002U (zh) 一种具有多种用法的高压互锁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