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5604U - 一种抬头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抬头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5604U
CN220455604U CN202321918101.8U CN202321918101U CN220455604U CN 220455604 U CN220455604 U CN 220455604U CN 202321918101 U CN202321918101 U CN 202321918101U CN 220455604 U CN220455604 U CN 220455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acklight
eyepiece
light
optical wave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181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华
王云帆
管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181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5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5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5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抬头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总成包括第一背光总成和第二背光总成,第一背光总成和第二背光总成均包括第一支撑件、背光透镜和第一泡绵结构,背光透镜位于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第一泡绵结构位于背光透镜与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之间。目镜总成,包括第一目镜总成和第二目镜总成;光波导组件,包括第一光波导组件和第二光波导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抬头显示装置中设置双套背光总成、目镜总成和光波导组件,提高虚像亮度和显示效果。另外,在背光总成中增加第一泡绵结构,减缓了第一支撑件和背光透镜组装过程中因背光透镜加工误差带来的过受力,提高了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抬头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一种抬头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抬头显示装置通常使用反射式的虚像成像光路,但常规反射式的抬头显示装置结构设计需要占用比较大的体积,限制了抬头显示装置的实际应用和性能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些抬头显示系统中不再使用常规的反射式的抬头显示系统中包括的非球面反射镜、自由曲面反射镜,而是使用透射式的成像方式。
在一些透射式的成像技术中,目前的衍射光波导设计方案,耦出光栅的衍射效率函数都覆盖了全视场角的光线,但是人眼在接收图像时,并不会接收耦出光栅耦出的全部光线,在人眼两侧会有大量的光线被浪费,从而导致目前的衍射光波导显示方案耦出图像亮度较暗,光能量使用效率低下。并且由于抬头显示中的光学透镜为聚碳酸酯材料存在一定加工误差或者不均匀的问题,使得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定位难度大且准确度低,进而造成产品不良率高,成像质量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抬头显示装置,以提高单次出瞳光线效率,提升光线利用率,提高成像亮度并且解决光学透镜在抬头显示装置中定位准确度差,不良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总成包括第一背光总成和第二背光总成,第一背光总成被配置为形成第一图像光束,第二背光总成被配置为形成第二图像光束;第一背光总成和第二背光总成均包括第一支撑件、背光透镜和第一泡绵结构,背光透镜位于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第一泡绵结构位于背光透镜与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之间;
目镜总成,包括第一目镜总成和第二目镜总成,第一目镜总成位于第一背光总成的光线出射光路上,第二目镜总成位于第二背光总成的光线出射光路上;
光波导组件,包括第一光波导组件和第二光波导组件,第一光波导组件位于第一目镜总成的光线出射光路上,第二光波导组件位于第二目镜总成的光线出射光路上。
可选的,第一背光总成和第二背光总成均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位于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
背光透镜包括光线调节器件。
光线调节器件可选的,第一背光总成和第二背光总成均包括第二泡绵结构;
背光模组包括:
光源,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产生照明光束;
全反射透镜,位于光源的出射路径上;
第二泡绵结构位于全反射透镜与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之间。
可选的,背光模组还包括亮度提升组件,亮度提升组件位于光源的出射路径上,包括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第二偏振分光棱镜、第三偏振分光棱镜、第四偏振分光棱镜、第一波片和第二波片;
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第二偏振分光棱镜、第三偏振分光棱镜和第四偏振分光棱镜沿第二方向顺次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第一波片位于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的出光面一侧,第二波片位于第四偏振分光棱镜的出光面一侧。
可选的,第一背光总成和第二背光总成均包括第二支撑件和液晶显示面板,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承载液晶显示面板,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对接固定光线调节器件。
光线调节器件可选的,第一目镜总成的入射端的入光方向与第一目镜总成的出射端的出光方向平行;
第二目镜总成的入射端的入光方向与第二目镜总成的出射端的出光方向平行。
可选的,第一目镜总成和第二目镜总成均包括:
透镜组,被配置为调整图像光束的光程;
目镜壳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为容纳透镜组的区域,第二区域包括消光漆。
可选的,第一目镜总成和第二目镜总成均包括:
透镜组,被配置为调整图像光束的光程,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目镜透镜;
目镜壳体,包括限位槽,限位槽被配置为容纳目镜透镜;
橡胶结构,目镜透镜通过橡胶结构限位于限位槽内。
可选的,第一光波导组件包括第一衍射光波导;第二光波导组件包括第二衍射光波导;
第一衍射光波导与第二衍射光波导处于同一平面。
可选的,第一衍射光波导的侧面与第二衍射光波导的侧面物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抬头显示装置中设置双套背光总成、目镜总成和光波导组件,与单套背光总成、目镜总成和光波导组件相比,使得抬头显示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图像光束的出瞳次数更少,单次出瞳光线效率更高,从而可以提升光效利用率,提高虚像亮度和显示效果。另外,在第一支撑件和背光透镜中增加第一泡绵结构,减缓了第一支撑件和背光透镜组装过程中因背光透镜加工误差带来的过受力,提高了组装过程中抬头显示装置的良率,进一步提高了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抬头显示装置的光学系统架构简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总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镜总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抬头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抬头显示装置的光学系统架构简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总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
背光总成1包括第一背光总成101和第二背光总成102(参考图1所示),第一背光总成101被配置为形成第一图像光束,第二背光总成102被配置为形成第二图像光束;第一背光总成101和第二背光总成102包括第一支撑件11、背光透镜12和第一泡绵结构13(参考图2所示),背光透镜12位于第一支撑件11的第一端100,第一泡绵结构13位于背光透镜12与第一支撑件11的第一端100之间。
继续参考图1所示,目镜总成2,包括第一目镜总成201和第二目镜总成202,第一目镜总成201位于第一背光总成101的光线出射光路上,第二目镜总成202位于第二背光总成102的光线出射光路上;
光波导组件3,包括第一光波导组件301和第二光波导组件302,第一光波导组件301位于第一目镜总成201的光线出射光路上,第二光波导组件302位于第二目镜总成202的光线出射光路上。
其中,背光总成1为抬头显示装置中的图像生成单元,图像生成单元用于形成图像光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总成1包括第一背光总成101和第二背光总成102,第一背光总成101为第一图像生成单元,第一图像生成单元可用于生成第一图像光束,第二背光总成102为第二图像生成单元,第二图像生成单元可用于生成第二图像光束。另外,如图2所示,背光总成1还包括第一支撑件11、背光透镜12和第一泡绵结构13,即第一背光总成101包括一组第一支撑件11、背光透镜12和第一泡绵结构13,第二背光总成102也包括一组第一支撑件11、背光透镜12和第一泡绵结构13,第一支撑件11在背光总成1中起到支撑、固定和定位的作用。在抬头显示装置中由于背光总成1中的背光透镜12由聚碳酸酯材料制作而成,所以背光透镜12容易因加工公差、变形等原因造成背光透镜12受力太大或不均匀,进而出现在第一支撑件11和背光透镜12直接组装时,出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泡绵结构13设置在背光透镜12与第一支撑件11的第一端100之间,由于第一泡绵结构13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可以减缓第一支撑件11和背光透镜12组装过程中因背光透镜12加工误差带来的过受力,降低第一背光总成101和第二背光总成102在组装过程中的不良率,提高抬头显示装置的容错率,保证成像质量。
由于背光总成1中形成的图像光束的出光角度是发散的,不满足光波导组件的耦入要求,故设置目镜总成2接收图像光束,调整图像光束中光线的传播角度,使得光线可以垂直耦入光波导组件3中。具体的,将第一目镜总成201设置在第一背光总成101的光线出射光路上,将第二目镜总成202设置在第二背光总成102的光线出射光路上,使得第一目镜总成201接收第一图像光束并对第一图像光束进行处理,第二目镜总成202接收第二图像光束并对第二图像光束进行处理;第一光波导组件301位于第一目镜总成201的光线出射光路上,第二光波导组件302位于第二目镜总成202的光线出射光路上,第一光波导组件301接收第一目镜总成201处理后的第一图像光束并将第一图像光束处理后耦出,第二光波导组件302接收第二目镜总成202处理后的第二图像光束并将第二图像光束处理后耦出,使得第一图像光束和第二图像光束叠加成像。在传统的抬头显示装置中,显示形式是经过反射原理来实现的,因此在传统抬头显示装置中曲面镜是不可或缺的零件,在一些情况下,用户驾驶安装有抬头显示装置的载具的作过程中,阳光照射到抬头显示装置中的曲面镜,再经过反射到液晶显示屏,导致液晶屏温度升高,发生阳光倒灌甚至出现烧屏问题。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传统抬头显示装置设置为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三部分,由于目镜总成2中无反射结构,因此不会发生阳关倒灌的问题,同时也减小了抬头显示装置的体积。同时,相对于单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而言,设置双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双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中,任意一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的尺寸均比单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小,使得抬头显示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图像光束的出瞳次数更少,单次出瞳光线效率更高,从而可以提升光效利用率,提高虚像亮度,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抬头显示装置中设置双套背光总成、目镜总成和光波导组件,一方面,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反射式抬头显示装置的结构,减小了抬头显示装置的体积,避免了阳光倒灌的问题,同时降低了抬头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另一方面,与单套背光总成、目镜总成和光波导组件相比,使得抬头显示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图像光束的出瞳次数更少,单次出瞳光线效率更高,从而可以提升光效利用率,提高虚像亮度和显示效果。另外,在第一支撑件和背光透镜中增加第一泡绵结构,减缓了第一支撑件和背光透镜组装过程中因背光透镜加工误差带来的过受力,提高了组装过程中抬头显示装置的良率,进一步提高了成像质量。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背光总成101和第二背光总成102均包括背光模组14,背光模组14位于第一支撑件11的第二端200;
背光透镜12包括光线调节器件121。
其中,背光模组14可用于产生图像光束,将背光模组14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1的第二端200,使得背光模组14产生的图像可以经过第一支撑件11入射背光透镜12的光线调节器件121之中。光线调节器件121可用于调节光学传播方向,使得出射光线与成像设计相匹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光线调节器件121可为凸透镜。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背光总成1包括第一背光总成101和第二背光总成102,则背光模组14中包括第一背光模组14和第二背光模组14,其分别设置在第一背光总成101和第二背光总成102中;同样地,第一背光总成101包括第一光线调节器件121和第二光线调节器件1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光线调节器件121和第一支撑件11之间设置第一泡绵结构13,减缓了第一支撑件11和背光透镜12组装过程中因背光透镜12加工误差带来的过受力,提高了组装过程中抬头显示装置的良率。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背光总成101和第二背光总成102均包括第二泡绵结构15;
背光模组14包括:
光源141,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产生照明光束;
全反射透镜142,位于光源141的出射路径上;
第二泡绵结构15位于全反射透镜142与第一支撑件11的第二端200之间。
其中,由于背光模组14可用于产生图像光束,则背光模组14中包括光源141和全反射透镜1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仅以双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中其中一套为例,设定第一方向为y方向,光源141产生光束入射全反射透镜142;在背光总成1中,全反射透镜142的精度和位置对光束的影响较大,由于全反射透镜142由聚碳酸酯材料制作而成且全反射透镜142的尺寸也大,在制作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加工误差,将第二泡绵结构15设置在全反射透镜142与第一支撑件11第二端之间,使得全反射透镜142在固定过程中由于泡绵的可压缩性减缓一定的定位误差和定位误差,实现对全反射透镜142的准确定位,保证背光模组14出射光线的质量,提高抬头显示装置制作过程中的良率。
可选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背光模组14还包括亮度提升组件143,亮度提升组件143位于光源141的出射路径上,包括第一偏振分光棱镜1431、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432、第三偏振分光棱镜1433、第四偏振分光棱镜1434、第一波片1435和第二波片1436;
第一偏振分光棱镜1431、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432、第三偏振分光棱镜1433和第四偏振分光棱镜1434沿第二方向顺次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第一波片1435位于第一偏振分光棱镜1431的出光面一侧,第二波片1436位于第四偏振分光棱镜1434的出光面一侧。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仅以双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中其中一套为例,可以理解的是两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中的结构设置相同,以保证图像光束的一致性。具体的,光源141沿第一方向y产生照明光束,亮度提升组件143位于光源141的光线出射路径上,亮度提升组件143包括第一偏振分光棱镜1431、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432、第三偏振分光棱镜1433、第四偏振分光棱镜1434、第一波片1435和第二波片1436。其中,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432和第三偏振分光棱镜1433中的斜面封有分光膜,分光膜可以将P偏振光透射,S偏振光反射。可以将入射的自然光分解为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P偏振光和S偏振光,分别简称P光和S光。
第一偏振分光棱镜1431、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432、第三偏振分光棱镜1433和第四偏振分光棱镜1434沿第二方向x顺次排列,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不同。示例性地,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垂直。第一波片1435位于第一偏振分光棱镜1431的出光面一侧,第二波片1436位于第四偏振分光棱镜1434的出光面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背光模组14存在偏振方向的选择性,若光源141发出的自然光,自然光在通过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偏振片时会有一半能量的损失。本实施例中光源141沿第一方向y产生的照明光束入射到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432和第三偏振分光棱镜1433的斜面时会被分成P光和S光。其中,P光可以直接沿第一方向y透过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432和第三偏振分光棱镜1433。被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432和第三偏振分光棱镜1433的斜面反射的S光分别会被第一偏振分光棱镜1431和第四偏振分光棱镜1434的斜面再次反射,沿第一方向y透过第一偏振分光棱镜1431和第四偏振分光棱镜1434,然后分别经第一波片1435和第二波片1436转换成P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可以使亮度提升组件143的出射光均为P光,可以有效减少能量损失,提高亮度。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背光总成101和第二背光总成102均包括第二支撑件16和液晶显示面板17,第二支撑件16的第一端300承载液晶显示面板17,第二支撑件16的第二端400与第一支撑件11的第一端100对接固定光线调节器件121。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仅以双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中其中一套为例,可以理解的是两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中的结构设置相同,以保证图像光束的一致性。具体的,一方面,第二支撑件16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7和光线调节器件121之间,与第一支撑件11对接固定光线调节器件121;另一方面,第二支撑件16的第一端300承载液晶显示面板17,用于固定液晶显示面板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背光总成1中设置液晶显示面板17,使得光束选择性出射,提高图像光束质量;同时在背光总成1中增加第二支撑件16实现液晶显示面板17和光线调节器件121的固定,保证液晶显示面板17和光线调节器件121定位准确性,提高图像光束的成像效果。
可选的,第一目镜总成的入射端的入光方向与第一目镜总成的出射端的出光方向平行。第二目镜总成的入射端的入光方向与第二目镜总成的出射端的出光方向平行。
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镜总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抬头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双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中其中一套为例,图5是以双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为例,可以理解的是两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中的结构设置与单套相同,以保证图像光束的一致性。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抬头显示装置中,背光总成1与目镜总成2连接,背光总成1形成的图像光束沿x相反方向入射至目镜总成2中,目镜总成2与光波导组件3连接,图像光束自目镜总成2的第一端入射目镜总成2,经过目镜总成2调整图像光束中光线的传播角度,由目镜总成2的第二端沿x相反方向出射,由光波导组件3靠近目镜总成2的第二端的一端耦入光波导组件3中,在光波导组件3中全反射至另一端耦出,实现目镜总成2的入射端的入光方向与目镜总成2的出射端的出光方向相互平行。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4所示,第一背光总成101和第二背光总成102均包括:
透镜组21,被配置为调整图像光束的光程;
目镜壳体22,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为容纳透镜组21的区域,第二区域包括消光漆。
其中,在目镜总成2中设置透镜组21以实现目镜总成2调整图像光束中光线的传播角度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两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中的结构设置相同,以保证图像光束的一致性。在抬头显示装置设计过程中,光学调制函数、光学畸变和杂散光数量均影响成像质量。光学系统中的杂散光主要是由于非正常光路中的光线到达探测器造成的,主要来源于透镜表面、透镜边缘、结构面及探测器相关面发射及散射造成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目镜壳体22中的内壁喷涂消光漆,可以减少这种杂散光的数量,提高成像效果。
具体的,将透镜组21依照相应光束传播方向设置在目镜壳体22中,目镜壳体22的第一区域可为目镜壳体22的容纳空间,目镜壳体22的第一区域容纳透镜组2121;目镜壳体22的第二区域可为目镜壳体22的内壁区域,在目镜壳体22的第二区域,即目镜壳体22的内壁喷涂消光漆,当图像光束入射目镜壳体22中的透镜组21时,入射目镜壳体22的杂散光会被消光漆吸收,减少杂散光的数量,实现图像光束传播方向改变的同时,提高了成像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目镜壳体中的内壁喷涂消光漆结合图像光束的光路路径,将其目镜壳体内壁完全遮蔽,有效的抑制杂散光,保证了成像质量。并且喷涂消光漆的技术方案,还有效简化了抬头显示装置的处理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4所示,第一背光总成101和第二背光总成102均包括:
透镜组21,被配置为调整图像光束的光程,透镜组21包括至少一个目镜透镜;
目镜壳体22,包括限位槽,限位槽被配置为容纳目镜透镜;
橡胶结构23,目镜透镜通过橡胶结构23限位于限位槽内。
其中,透镜组21中包括目镜透镜以调整图像光束的光程,在目镜透镜与目镜壳体22组装过程中设置限位槽使得目镜透镜设置在限位槽中,实现目镜透镜的定位,可以理解的是两套背光总成1、目镜总成2和光波导组件3中的结构设置相同,以保证图像光束的一致性。由于目镜透镜为玻璃透镜,玻璃透镜在与金属材料或者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接触过程中易发生受力不均出现破裂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限位槽中设置橡胶结构23,如图4示出在透镜组21中设置橡胶结构23,利用限位槽和橡胶结构23同时固定目镜透镜,避免目镜透镜在受应力时出现挤压破碎的问题,提高了抬头显示装置的组装良率;同时,由于橡胶具有一定硬度,也可以辅助限位槽实现目镜透镜的定位功能,实现目镜透镜的准确定位,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所示,第一光波导组件301包括第一衍射光波导3011;第二光波导组件302包括第二衍射光波导3021;
第一衍射光波导3011与第二衍射光波导3021处于同一平面。
其中,第一衍射光波导3011朝向第一背光总成101一侧的表面与第二衍射光波导3021朝向第二背光总成102一侧的表面共面,即第一衍射光波导3011朝向第一背光总成101一侧的表面与第二衍射光波导3021朝向第二背光总成102一侧的表面在同一水平面。第一衍射光波导3011远离第一背光总成101一侧的表面与第二衍射光波导3021远离第二背光总成102一侧的表面共面,即第一衍射光波导3011远离第一背光总成101一侧的表面与第二衍射光波导3021远离第二背光总成102一侧的表面在同一水平面。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衍射光波导3011与第二衍射光波导3021处于同一平面可以使耦出图像的亮度统一,提升显示效果。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所示,第一衍射光波导3011的侧面与第二衍射光波导3021的侧面物理接触。
第一衍射光波导3011与第二衍射光波导3021之间不设置空隙,从而使得第一衍射光波导3011的出瞳与第二衍射光波导3021的出瞳对接,形成连续的出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衍射光波导3011的侧面与第二衍射光波导3021的侧面还可以设置一定的间隔,即第一衍射光波导3011与第二衍射光波导3021之间设置空隙。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抬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总成包括第一背光总成和第二背光总成,所述第一背光总成被配置为形成第一图像光束,所述第二背光总成被配置为形成第二图像光束;所述第一背光总成和所述第二背光总成均包括第一支撑件、背光透镜和第一泡绵结构,所述背光透镜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泡绵结构位于所述背光透镜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之间;
目镜总成,包括第一目镜总成和第二目镜总成,所述第一目镜总成位于所述第一背光总成的光线出射光路上,所述第二目镜总成位于所述第二背光总成的光线出射光路上;
光波导组件,包括第一光波导组件和第二光波导组件,所述第一光波导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目镜总成的光线出射光路上,所述第二光波导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目镜总成的光线出射光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光总成和所述第二背光总成均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
所述背光透镜包括光线调节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抬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光总成和所述第二背光总成均包括第二泡绵结构;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光源,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产生照明光束;
全反射透镜,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射路径上;
所述第二泡绵结构位于所述全反射透镜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抬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亮度提升组件,所述亮度提升组件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射路径上,包括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第二偏振分光棱镜、第三偏振分光棱镜、第四偏振分光棱镜、第一波片和第二波片;
所述第一偏振分光棱镜、所述第二偏振分光棱镜、所述第三偏振分光棱镜和所述第四偏振分光棱镜沿第二方向顺次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所述第一波片位于所述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二波片位于所述第四偏振分光棱镜的出光面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抬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光总成和所述第二背光总成均包括第二支撑件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承载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对接固定所述光线调节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镜总成的入射端的入光方向与所述第一目镜总成的出射端的出光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目镜总成的入射端的入光方向与所述第二目镜总成的出射端的出光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抬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镜总成和所述第二目镜总成均包括:
透镜组,被配置为调整所述图像光束的光程;
目镜壳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容纳所述透镜组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消光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镜总成和所述第二目镜总成均包括:
透镜组,被配置为调整所述图像光束的光程,所述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目镜透镜;
目镜壳体,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目镜透镜;
橡胶结构,所述目镜透镜通过所述橡胶结构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波导组件包括第一衍射光波导;所述第二光波导组件包括第二衍射光波导;
所述第一衍射光波导与所述第二衍射光波导处于同一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抬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衍射光波导的侧面与所述第二衍射光波导的侧面物理接触。
CN202321918101.8U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抬头显示装置 Active CN220455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8101.8U CN220455604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抬头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8101.8U CN220455604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抬头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5604U true CN220455604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8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18101.8U Active CN220455604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抬头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56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3393B (zh) 增强现实显示器
CN215982382U (zh) 用于将图像显示到观察者的眼睛中的显示器
EP3791224B1 (en) Optical system including light-guide optical element with partially-reflective internal surfaces
JP3226588U (ja) コンパクトなコリメーティング画像プロジェクターを備える光学システム
US20210157150A1 (en) Compact head-mounted display system
CN112285931B (zh) 紧凑型头戴式显示系统
US2016035701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9081178B2 (en) Projection display for displaying an image to a viewer
JPH06342129A (ja) 頭部装着型ディスプレイ
KR20010089170A (ko) 헤드-장착 디스플레이
CN110989172A (zh) 一种超大视场角的波导显示装置
US20230145899A1 (en) Optical apparatus and near-eye display device
KR20220074893A (ko) 비점수차 광학계 및 수차 보상을 사용하는 디스플레이
WO2018195983A1 (zh) 一种光波导结构及光学系统
CN113391393A (zh) 光学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JP3524569B2 (ja) 視覚表示装置
CN220455604U (zh) 一种抬头显示装置
US20230176381A1 (en)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system and ar goggle
CN110412676B (zh) 平板波导
CN220232120U (zh) 一种抬头显示装置
US2016035709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266593A1 (en) Optical element for compensation of chromatic aberration
CN220773355U (zh) 近眼显示装置
CN219625819U (zh) 斜投式显示光机和近眼显示眼镜
CN116594183A (zh) 一种抬头显示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