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4353U - 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54353U CN220454353U CN202321993127.9U CN202321993127U CN220454353U CN 220454353 U CN220454353 U CN 220454353U CN 202321993127 U CN202321993127 U CN 202321993127U CN 220454353 U CN220454353 U CN 2204543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cooling
- heat exchanger
- channel
-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705 motor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57 shel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包括钎焊板式换热器和冷却壳体,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内设有冷却通道和滑油通道,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油通道相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冷却壳体用于向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提供冷却介质和滑油,以使冷却介质、滑油经所述冷却壳体进入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后,再流回所述冷却壳体。本实用新型布局简单,换热效率高,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挂瓦骨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是把具有一定压力和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清洁的滑油不间断地输送到各摩擦表面,使其间形成一层油膜,保护机件。同时滑油还将机件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带走以保证机件正常工作。
机油冷却器是确保润滑系统中滑油温度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传统的机油冷却其冷却器整体采用冷却芯子加外壳的结构,冷却液和机油一般采用同向进出或逆向进出机油冷却器,该冷却结构有以下问题:1.机油冷却器换热效率不高,且需定期对冷却芯子和壳体进行拆卸清洗,工作复杂繁琐;2.冷却液和机油逆向进出机冷时,外围进出机油冷却器的油路和水路布置复杂且并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布局简单,换热效率高,操作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包括:
钎焊板式换热器,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内设有冷却通道和滑油通道,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油通道相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
冷却壳体,用于向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提供冷却介质和滑油;
所述冷却壳体与所述冷却通道的进液口、出液口连接,以使冷却介质经所述冷却壳体进入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后,再流回所述冷却壳体;
所述冷却壳体与所述滑油通道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接,以使滑油经所述冷却壳体进入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后,再流回所述冷却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通过在钎焊板式换热器内设置冷却通道和滑油通道,并利用冷却壳体将冷却介质和滑油引入钎焊板式换热器内,以使冷却介质和待冷却的滑油均由冷却壳体引入,进入钎焊板式换热器后,再经由冷却壳体流出,冷却介质和待冷却滑油在钎焊板式换热器内实现了换热,即滑油的降温冷却。在实现换热(即降温冷却)的同时,整体布局简单,可操作性强。当冷却介质和滑油流向相反时,可实现逆向换热,冷却效果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壳体上设有两个冷却腔道和两个滑油腔道,所述冷却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冷却腔道、所述滑油腔道相通的进出口;其中一个所述冷却腔道的出口与所述冷却通道的进液口连接,另一个所述冷却腔道的进口与所述冷却通道的出液口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滑油腔道的出口与所述滑油通道的进油口连接,另一个所述滑油腔道的进口与所述滑油通道的出油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冷却腔道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滑油腔道设于两个所述冷却腔道的下方,且分布在所述冷却壳体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叠装钎焊的金属板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壳体与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之间通过矩形法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口、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均设在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的同一侧壁上,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油口处于同一端,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油口处于另一端;所述矩形法兰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矩形法兰安装在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油口处,另一个所述矩形法兰安装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油口处,所述矩形法兰上设有相应的通孔,所述出液口、所述进油口、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液口的连线呈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冷却壳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滑油和冷却介质相对流动的示意图。
图中:
钎焊板式换热器1;进液口11;出油口12;进油口13;出液口14;
冷却壳体2;冷却腔道21;第一冷却腔道211;第二冷却腔道212;滑油腔道22;第一滑油腔道221;第二滑油腔道222;
O型垫圈3;
矩形法兰4;通孔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包括钎焊板式换热器1和冷却壳体2,钎焊板式换热器1内设有冷却通道和滑油通道,钎焊板式换热器1的侧壁上设有与冷却通道相连通的进液口11和出液口14,钎焊板式换热器1的侧壁上设有与滑油通道相连通的进油口13和出油口12;冷却壳体2用于向钎焊板式换热器1提供冷却介质和滑油;冷却壳体1与冷却通道的进液口11、出液口14连接,以使冷却介质经冷却壳体2进入钎焊板式换热器1后,再流回冷却壳体2;冷却壳体2与滑油通道的进油口13和出油口12连接,以使滑油经冷却壳体2进入钎焊板式换热器1后,再流回冷却壳体2。其中,冷却通道内冷却介质的流向和滑油通道内滑油的流向可相反,以实现对逆向换热,提高滑油的冷却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冷却介质和待冷却的滑油均由冷却壳体2引入,进入钎焊板式换热器1后,再经由冷却壳体2流出,冷却介质和待冷却滑油在钎焊板式换热器1内实现了换热,整体布局合理。当冷却介质和滑油流向相反时,可实现逆向换热,冷却效果更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通过在钎焊板式换热器1内设置冷却通道和滑油通道,并利用冷却壳体2将冷却介质和滑油引入钎焊板式换热器1内,实现在钎焊板式换热器1内的换热,即滑油的降温冷却。在实现换热(即降温冷却)的同时,整体布局简单,可操作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壳体2上设有两个冷却腔道21和两个滑油腔道22,冷却壳体2上设有与冷却腔道21、滑油腔道22相通的进出口;其中一个冷却腔道21的出口与冷却通道的进液口11连接,另一个冷却腔道21的进口与冷却通道的出液口14连接;其中一个滑油腔道22的出口与滑油通道的进油口13连接,另一个滑油腔道22的进口与滑油通道的出油口12连接。
例如,两个冷却腔道21分别为第一冷却腔道211和第二冷却腔道212,第一冷却腔道的211的进口连接有冷却介质,出口与冷却通道的进液口11连接;第二冷却腔道212的进口与冷却通道的出液口14连接,出口与下个系统需要冷却的机件或冷却介质回收箱连接。两个滑油腔道22分别为第一滑油腔道221和第二滑油腔道222,第一滑油腔道221的进口连接有滑油,出口与滑油通道的进油口13连接;第二滑油腔道222的进口与滑油通道的出油口12连接,出口与机油滤清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滑油经第一滑油腔道221、进油口13流入钎焊板式换热器1上的滑油通道,再经滑油通道的出油口12进入第二滑油腔道222,并继续流至机油滤清器内。同时,冷却介质经第一冷却腔道211、进液口11流入钎焊板式换热器1上的冷却通道,再经冷却通道的出液口14进入第二冷却腔道212,并排至冷却壳体2外部,实现对钎焊板式换热器1的冷却,进而实现冷却介质和滑油在钎焊板式换热器1内部实现换热,实现对滑油的冷却。由于冷却介质的作用,滑油流经滑油通道时被冷却,冷却后的滑油最终经机油滤清器进入机器主油道然后分配到各个润滑点。随着冷却介质的不断输送,进入钎焊板式换热器1的滑油通道内的滑油可被持续冷却,以满足后续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两个冷却腔道21平行设置,两个滑油腔道22设于两个冷却腔道21的下方,且分布在冷却壳体2的两端。例如,第一冷却腔道211和第二冷却腔道212的整体走向相同,可均为贯穿冷却壳体2的Z型结构;第一滑油腔道221和第二滑油腔道222至于冷却壳体2的最下端两侧,均为贯穿冷却壳体2的L型结构。为了清楚的表述,令冷却壳体2朝向钎焊板式换热器1的一面为A面,冷却壳体2上与A面垂直的两个设有进出口的面分别为B面和C面,各个冷却腔道、滑油腔道的进出口可根据冷却介质和滑油的流动方向设置在A面、B面或C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冷却腔道211和第二冷却腔道212平行设于冷却壳体,第一冷却腔道211用于向钎焊板式换热器1内输送冷却介质,第二冷却腔道212用于将钎焊板式换热器1内利用过的冷却介质向外输送,第一冷却腔道211、第二冷却腔道212内的冷却介质在冷却壳体内也会进行一定的换热,以使第二冷却腔道212内的冷却介质还可对其他机件进行冷却降温。各个冷却腔道、滑油腔道的进出口集中设置在A面、B面或C面,可使冷却壳体2的整体布局更美观,内部各个腔道布置简单,可操作型强。
有鉴于此,为了提高换热效果,可使冷却介质和滑油在钎焊板式换热器1的流向相反,实现逆向换热,例如,可使第一冷却腔道211的进口、第一滑油腔道221的进口开设在C面,第一冷却腔道211的出口、第二冷却腔道212的进口、第一滑油腔道221的出口、第二滑油腔道222的进口均开设在A面,第二冷却腔道212的出口、第二滑油腔道222的出口均开设在B面。此时,钎焊板式换热器1内,冷却介质和滑油的流向相反,可实现更好的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钎焊板式换热器1包括多个叠装钎焊的金属板片。例如,钎焊板式换热器1可有多个金属板片叠装进行钎焊加工而成。钎焊板式换热器1的底部可设有固定换热器的螺钉,钎焊板式换热器1内形成有冷却通道和滑油通道,钎焊板式换热器1上设有四个接口,四个接口中两个用于冷却介质的进出,另两个用于滑油进出,分别为冷却通道的进液口11和出液口14、滑油通道的进油口13和出油口12;四个接口均设置在靠近冷却壳体2的一侧,以方便实现钎焊板式换热器1与冷却壳体2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壳体2与钎焊板式换热器1之间通过矩形法兰4连接。例如,钎焊板式换热器1上正对四个接口的位置装有矩形法兰4,可通过矩形法兰4实现与冷却壳体2上相应进出口之间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进液口11、出液口14、进油口13和出油口12均设在钎焊板式换热器1的同一侧壁上,出液口14和进油口13处于同一端,进液口11和出油口12处于另一端;矩形法兰4有两个,其中一个矩形法兰4安装在出液口14和进油口13处,另一个矩形法兰4安装在进液口11和出油口12处,矩形法兰4上设有相应的通孔,出液口14、进油口13、出油口12和进液口11的连线呈矩形。
例如,每个矩形法兰4上设有两个通孔,通孔的尺寸与钎焊板式换热器1上的接口相同。考虑到换热的效果和连接的便利性,进液口11、出液口14、进油口13和出油口12按照如下布局设置:进液口11和出油口12设于钎焊板式换热器1靠近冷却壳体2一侧的侧壁右端,且进液口11位于出油口12的上方;出液口14和进油口13设于钎焊板式换热器1靠近冷却壳体2一侧的侧壁左端,且出液口14位于进油口13的上方。相应地,冷却壳体2的A面上各个进出口布局如下:第一冷却腔道211的出口和第二滑油腔道222的进口设于A面右端,且第一冷却腔道211的出口位于第二滑油腔道222的进口的上方;第二冷却腔道212的进口和第一滑油腔道221的出口设于A面的左端,且第二冷却腔道212的进口位于第一滑油腔道221的出口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冷却壳体2和钎焊板式换热器1之间通过两个矩形法兰4连接固定,为了提高密封性,可在矩形法兰4的通孔处配置有O型垫圈3。一方面,冷却介质经冷却壳体2中C面的第一冷却腔道211的进口引入,流经第一冷却腔道211后经A面上第一冷却腔道211的出口、钎焊板式换热器1的进液口11流入冷却通道,再经冷却通道的出液口14流入A面上第二冷却腔道212的进口,最后经B面上第二冷却腔道212的出口排至冷却壳体2的外部。另一方面,需被冷却的滑油经C面上第一滑油腔道221的进口引入,流经第一滑油腔道221后经A面上第一滑油腔道221的出口、钎焊板式换热器1的进油口13流入滑油通道,再经滑油通道的出油口12流入A面上的第二滑油腔道222的进口,最后经B面上第二滑油腔道222的出口流入机油滤清器,以备后续使用。这种布局,油路和水路布置简单,方便连接,冷却介质与滑油流向相反,换热效率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钎焊板式换热器,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内设有冷却通道和滑油通道,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油通道相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
冷却壳体,用于向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提供冷却介质和滑油;
所述冷却壳体与所述冷却通道的进液口、出液口连接,以使冷却介质经所述冷却壳体进入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后,再流回所述冷却壳体;
所述冷却壳体与所述滑油通道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接,以使滑油经所述冷却壳体进入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后,再流回所述冷却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壳体上设有两个冷却腔道和两个滑油腔道,所述冷却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冷却腔道、所述滑油腔道相通的进出口;
其中一个所述冷却腔道的出口与所述冷却通道的进液口连接,另一个所述冷却腔道的进口与所述冷却通道的出液口连接;
其中一个所述滑油腔道的出口与所述滑油通道的进油口连接,另一个所述滑油腔道的进口与所述滑油通道的出油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冷却腔道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滑油腔道设于两个所述冷却腔道的下方,且分布在所述冷却壳体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叠装钎焊的金属板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壳体与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之间通过矩形法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口、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均设在所述钎焊板式换热器的同一侧壁上,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油口处于同一端,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油口处于另一端;所述矩形法兰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矩形法兰安装在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油口处,另一个所述矩形法兰安装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油口处,所述矩形法兰上设有相应的通孔,所述出液口、所述进油口、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液口的连线呈矩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93127.9U CN220454353U (zh) | 2023-07-27 | 2023-07-27 | 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93127.9U CN220454353U (zh) | 2023-07-27 | 2023-07-27 | 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54353U true CN220454353U (zh) | 2024-02-06 |
Family
ID=89731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93127.9U Active CN220454353U (zh) | 2023-07-27 | 2023-07-27 | 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54353U (zh) |
-
2023
- 2023-07-27 CN CN202321993127.9U patent/CN2204543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87579B2 (en) | Heat exchanger | |
US10809009B2 (en) | Heat exchanger having aerodynamic feature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 |
JP5882179B2 (ja) | 外部マニホルドを備えた内部熱交換器 | |
JP5293077B2 (ja) | 熱交換器 | |
US8033326B2 (en) | Heat exchanger | |
US20170122668A1 (en) | Heat exchanger | |
CN201835912U (zh) | 一种水空中冷器的冷却芯子 | |
CN203405106U (zh) | 板式热交换器以及热泵装置 | |
KR20140089529A (ko) | 열교환기용 플레이트 및 이러한 플레이트를 구비한 열교환기 | |
EP2792988B1 (en) | Integrated heat exchanger for a vehicle | |
US20130074814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20150192061A1 (en) | Heat Exchanger, Particularly Motor Vehicle Engine Charge Air Cooler | |
WO2015055122A1 (zh) | 一种板管式换热器 | |
JP2002164490A (ja) | 積層冷却器 | |
KR20190138563A (ko) | 열전달 장치 | |
JP2016148491A (ja) |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 |
CN220454353U (zh) | 钎焊板式换热器及其连接机构 | |
US3727681A (en) | Cartridge type tube and fin heat exchanger | |
JP4738116B2 (ja) | クロスフローコア式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 |
JP2007085594A5 (zh) | ||
CN114166045A (zh) | 一种嵌入式板翅换热器结构 | |
US20070119579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plate used in a heat exchanger | |
CN217236592U (zh) | 板式换热器板片 | |
JP5381394B2 (ja) | 内燃機関のegrクーラー | |
JP2017089937A (ja) | 熱交換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