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8133U - 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8133U
CN220448133U CN202321157984.5U CN202321157984U CN220448133U CN 220448133 U CN220448133 U CN 220448133U CN 202321157984 U CN202321157984 U CN 202321157984U CN 220448133 U CN220448133 U CN 220448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ckrest
basin
framework
adjus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579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鲁颂
刘卫东
张瑞庆
陈剑平
刘兴铎
王赢
夏林海
沙丰
吴长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AC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A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AC filed Critical Seco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AC
Priority to CN2023211579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8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8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8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航空座椅,包括:骨架;座盆,与所述骨架可转动地连接;靠背,与所述座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座盆与骨架转动配合呈第一角度且所述靠背与座盆转动配合呈第二角度时,所述航空座椅形成入座姿态;所述座盆与骨架转动配合呈第三角度且所述靠背与座盆转动配合呈第四角度时,所述航空座椅形成站立姿态。本实用新型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可实现从站姿到坐姿的调节,即使在座椅排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乘客仍然可以利用姿态实现姿势转换,避免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产生的不舒适感。该经济舱航空座椅能够在密集排布的情况下,让乘客最大限度的实现姿态调整,提升乘坐舒适性的同时,方便里座乘客出入。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座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经济舱航空座椅仅具有乘坐的功能。近年来,航空公司为了提高收益,减小座椅排间距,增加座位数以达到增加载客量已成为趋势。随着座椅排间距的缩小,乘客的乘坐姿态被压缩,在久坐的情况下,乘客身体容易产生不适感,从而有想站立起来活动筋骨的需求。因此,为解决上诉需求,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通过结构调节达到乘客可站可坐需求的经济舱航空座椅,来满足提高乘客舒适度体验的需求,从而提升航空公司对乘客的服务质量,缓解经济舱综合征。同时,方便里座乘客出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航空座椅姿态狭窄,难以为乘客提供舒适站姿,当同排乘客坐满后,位于内部的乘客进出不便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航空座椅,包括:骨架;座盆,与所述骨架可转动地连接;靠背,与所述座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座盆与骨架转动配合呈第一角度且所述靠背与座盆转动配合呈第二角度时,所述航空座椅形成入座姿态;所述座盆与骨架转动配合呈第三角度且所述靠背与座盆转动配合呈第四角度时,所述航空座椅形成站立姿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骨架用于航空座椅的整体固定,具体地,骨架可以固定在客舱的地面上;座盆与骨架之间可以采用铰接、转轴连接等可转动地连接方式,靠背与座盆之间可以采用铰接、转轴连接等可转动地连接方式。通过座盆、骨架、靠背三者之间的转动连接,当座盆与骨架之间呈第一角度且座盆与靠背呈第二角度,航空座椅形成可供乘客入座的入座姿态;当座盆与骨架之间呈第三角度且座盆与靠背呈第四角度,航空座椅形成可供乘客站立的站立姿态。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角度、第二角度、第三角度、第四角度既可以为一个固定角度值也可以代表在一个数值区间的角度值,比如当座盆与骨架之间夹角为0度且座盆与靠背之间夹角为85-120度,航空座椅形成入座姿态;当座盆与骨架之间夹角为65-90度且座盆与靠背之间夹角为135-180度,航空座椅形成站立姿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调节机构,设于骨架和座盆之间,并至少与骨架或座盆可转动地连接,用于通过调节自身长度驱动座盆相对骨架转动;第二调节机构,设于座盆与靠背之间,并至少与座盆或靠背可转动地连接,用于通过调节自身长度驱动靠背相对座盆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调节机构的两端分别与骨架和座盆相连,当第一调节机构伸长或缩短时,将带动座盆相对于骨架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为保证座盆相对于骨架的正常转动,第一调节机构应至少有一端与骨架或座盆可转动地连接,也可两端分别与骨架和座盆可转动地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转轴连接、铰接等。具体地,第一调节机构可以采用滑杆和滑槽配合实现长短变化,可以采用套筒和杆配合实现长短变化。
第二调节机构的两端分别与靠背和座盆相连,当第二调节机构伸长或缩短时,将带动靠背相对于座盆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为保证靠背相对于座盆的正常转动,第一调节机构应至少有一端与骨架或座盆可转动地连接,也可两端分别与骨架和座盆可转动地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转轴连接、铰接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与骨架和座盆中的一个相连;第一伸缩杆,与骨架和座盆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伸缩杆滑动配合从而调节第一调节机构的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调节机构通过采用第一连接杆与第一伸缩杆滑动配合的方式实现长度调节,具体地,第一连接杆套接于第一伸缩杆的一端,第一连接杆与第一伸缩杆滑动配合,通过液压、气压或电机驱动第一连接杆与第一伸缩杆相对运动;其中,第一连接杆与骨架或座盆相连,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转动的连接,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骨架或座盆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如铰接、转轴连接,从而将第一伸缩杆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伸缩量转变为骨架和座盆之间的转动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杆,与靠背和座盆中的一个相连;第二伸缩杆,与靠背和座盆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二伸缩杆滑动配合从而调节第二调节机构的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调节机构与第一调节机构采用相同结构,其中,第二调节机构通过采用第二连接杆与第二伸缩杆滑动配合的方式实现长度调节,具体地,第二连接杆套接于第二伸缩杆的一端,第二连接杆与第二伸缩杆滑动配合,通过液压、气压或电机驱动第二连接杆与第二伸缩杆相对运动;其中,第二连接杆与靠背或座盆相连,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转动的连接,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靠背或座盆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如铰接、转轴连接,从而将第二伸缩杆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伸缩量转变为靠背和座盆之间的转动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骨架设有:安装孔,所述座盆通过安装孔与骨架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座盆设有:第一旋转孔,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骨架与座盆转动配合时,所述安装孔与第一旋转孔具有相同中心轴线;第二旋转孔,所述靠背通过第二旋转孔与座盆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调节机构通过第一连接孔与座盆可转动地连接;连接座,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与连接座相连。
所述靠背设有:第三旋转孔,与所述第二旋转孔对应设置,所述靠背与座盆转动配合时,所述第三旋转孔与第二旋转孔具有相同中心轴线;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调节机构通过第二连接孔与靠背可转动地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骨架的安装孔与座盆的第一旋转孔对应设置,骨架和座盆通过安装孔和第一旋转孔配合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骨架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孔,座盆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安装孔对应的第一旋转孔;座盆的第二旋转孔与靠背的第三旋转孔对应设置,座盆和靠背通过第二旋转孔和第三旋转孔配合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靠背两侧靠近座盆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旋转孔,座盆两侧靠近靠背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旋转孔。第一调节机构的一端与座盆的第一连接孔铰接,第一调节机构的另一端与骨架上的固定销铰接。第二调节机构的一端与座盆的连接座铰接,第二调节机构的另一端与靠背的第二连接孔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扶手,设有连接销,所述扶手通过连接销与靠背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扶手还设有:调节按钮,所述调节按钮与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控制连接,用于控制调节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伸缩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椅背对应两个扶手,扶手上设有连接销,连接销与靠背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实现扶手与靠背的可转动地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扶手上设置有调节按钮,调节按钮用于控制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伸缩。
在使用上述方案中的经济舱航空座椅过程中,当需要调整经济舱航空座椅由坐姿状态至站立状态时,操作调节按钮,使第一调节机构的第一伸缩杆伸出,推动座盆绕第一旋转孔逆时针转动;再使第二调节机构的第二伸缩杆缩回,推动靠背绕第二旋转孔顺时针转动,调节靠背相对于座盆角度,当第一调节机构伸出最大值时,靠背运动到最高位置,经济舱航空座椅调整到站立状态。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可实现从站姿到坐姿的调节,即使在座椅排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乘客仍然可以利用姿态实现姿势转换,避免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产生的不舒适感。扶手安装在靠背上,并能相对靠背转动,当需要将座椅从坐姿状态调整至站立状态时,扶手位置始终能够保持在较舒适的状态。该经济舱航空座椅能够在密集排布的情况下,让乘客最大限度的实现姿态调整,提升乘坐舒适性的同时,方便里座乘客出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站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中座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中靠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中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中第一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中第二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骨架;2、座盆;3、靠背;4、第一调节机构;5、第二调节机构;6、扶手;
11、安装孔;12、固定销;
21、第一旋转孔;22、第二旋转孔;23、第一连接孔;24、连接座;
31、第三旋转孔;32、第二连接孔;
41、第一连接杆;42、第一伸缩杆;
51、第二连接杆;52、第二伸缩杆;
61、连接销;62、调节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航空座椅,包括:骨架1;座盆2,与所述骨架1可转动地连接;靠背3,与所述座盆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座盆2与骨架1转动配合呈第一角度且所述靠背3与座盆2转动配合呈第二角度时,所述航空座椅形成入座姿态;所述座盆2与骨架1转动配合呈第三角度且所述靠背3与座盆2转动配合呈第四角度时,所述航空座椅形成站立姿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骨架1用于航空座椅的整体固定,具体地,骨架1可以固定在客舱的地面上;座盆2与骨架1之间可以采用铰接、转轴连接等可转动地连接方式,靠背3与座盆2之间可以采用铰接、转轴连接等可转动地连接方式。通过座盆2、骨架1、靠背3三者之间的转动连接,当座盆2与骨架1之间呈第一角度且座盆2与靠背3呈第二角度,航空座椅形成可供乘客入座的入座姿态;当座盆2与骨架1之间呈第三角度且座盆2与靠背3呈第四角度,航空座椅形成可供乘客站立的站立姿态。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角度、第二角度、第三角度、第四角度既可以为一个固定角度值也可以代表在一个数值区间的角度值,比如当座盆2与骨架1之间夹角为0度且座盆2与靠背3之间夹角为85-120度,航空座椅形成入座姿态;当座盆2与骨架1之间夹角为65-90度且座盆2与靠背3之间夹角为135-180度,航空座椅形成站立姿态。其中,航空座椅为单座或两联座或更多联座。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航空座椅,且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9所示,还包括:第一调节机构4,设于骨架1和座盆2之间,并至少与骨架1或座盆2可转动地连接,用于通过调节自身长度驱动座盆2相对骨架1转动;第二调节机构5,设于座盆2与靠背3之间,并至少与座盆2或靠背3可转动地连接,用于通过调节自身长度驱动靠背3相对座盆2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调节机构4的两端分别与骨架1和座盆2相连,当第一调节机构4伸长或缩短时,将带动座盆2相对于骨架1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为保证座盆2相对于骨架1的正常转动,第一调节机构4应至少有一端与骨架1或座盆2可转动地连接,也可两端分别与骨架1和座盆2可转动地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转轴连接、铰接等。具体地,第一调节机构4可以采用滑杆和滑槽配合实现长短变化,可以采用套筒和杆配合实现长短变化。
第二调节机构5的两端分别与靠背3和座盆2相连,当第二调节机构5伸长或缩短时,将带动靠背3相对于座盆2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为保证靠背3相对于座盆2的正常转动,第一调节机构4应至少有一端与骨架1或座盆2可转动地连接,也可两端分别与骨架1和座盆2可转动地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转轴连接、铰接等。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航空座椅,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杆41,与骨架1和座盆2中的一个相连;第一伸缩杆42,与骨架1和座盆2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1与第一伸缩杆42滑动配合从而调节第一调节机构4的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调节机构4通过采用第一连接杆41与第一伸缩杆42滑动配合的方式实现长度调节,具体地,第一连接杆41套接于第一伸缩杆42的一端,第一连接杆41与第一伸缩杆42滑动配合,通过液压、气压或电机驱动第一连接杆41与第一伸缩杆42相对运动;其中,第一连接杆41与骨架1或座盆2相连,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转动的连接,第一伸缩杆42的另一端与骨架1或座盆2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如铰接、转轴连接,从而将第一伸缩杆42与第一连接杆41之间的伸缩量转变为骨架1和座盆2之间的转动量。
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航空座椅,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第二调节机构5包括:第二连接杆51,与靠背3和座盆2中的一个相连;第二伸缩杆52,与靠背3和座盆2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1与第二伸缩杆52滑动配合从而调节第二调节机构5的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调节机构5与第一调节机构4采用相同结构,其中,第二调节机构5通过采用第二连接杆51与第二伸缩杆52滑动配合的方式实现长度调节,具体地,第二连接杆51套接于第二伸缩杆52的一端,第二连接杆51与第二伸缩杆52滑动配合,通过液压、气压或电机驱动第二连接杆51与第二伸缩杆52相对运动;其中,第二连接杆51与靠背3或座盆2相连,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转动的连接,第二伸缩杆52的另一端与靠背3或座盆2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如铰接、转轴连接,从而将第二伸缩杆52与第一连接杆41之间的伸缩量转变为靠背3和座盆2之间的转动量。
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航空座椅,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骨架1设有:安装孔11,所述座盆2通过安装孔11与骨架1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座盆2设有:第一旋转孔21,与所述安装孔11对应设置,所述骨架1与座盆2转动配合时,所述安装孔11与第一旋转孔21具有相同中心轴线;第二旋转孔22,所述靠背3通过第二旋转孔22与座盆2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连接孔23,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通过第一连接孔23与座盆2可转动地连接;连接座24,所述第二调节机构5与连接座24相连。
所述靠背3设有:第三旋转孔31,与所述第二旋转孔22对应设置,所述靠背3与座盆2转动配合时,所述第三旋转孔31与第二旋转孔22具有相同中心轴线;第二连接孔32,所述第二调节机构5通过第二连接孔32与靠背3可转动地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骨架1的安装孔11与座盆2的第一旋转孔21对应设置,骨架1和座盆2通过安装孔11和第一旋转孔21配合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骨架1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孔11,座盆2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安装孔11对应的第一旋转孔21;座盆2的第二旋转孔22与靠背3的第三旋转孔31对应设置,座盆2和靠背3通过第二旋转孔22和第三旋转孔31配合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靠背3两侧靠近座盆2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旋转孔31,座盆2两侧靠近靠背3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旋转孔22。第一调节机构4的一端与座盆2的第一连接孔23铰接,第一调节机构4的另一端与骨架1上的固定销12铰接。第二调节机构5的一端与座盆2的连接座24铰接,第二调节机构5的另一端与靠背3的第二连接孔32铰接。
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航空座椅,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9所示,还包括:扶手6,设有连接销61,所述扶手6通过连接销61与靠背3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扶手6还设有:调节按钮62,所述调节按钮62与第一调节机构4和第二调节机构5控制连接,用于控制调节第一调节机构4和第二调节机构5的伸缩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椅背对应两个扶手6,扶手6上设有连接销61,连接销61与靠背3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实现扶手6与靠背3的可转动地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扶手6上设置有调节按钮62,调节按钮62用于控制第一调节机构4和第二调节机构5伸缩。
在使用上述方案中的经济舱航空座椅过程中,当需要调整经济舱航空座椅由坐姿状态至站立状态时,操作调节按钮62,使第一调节机构4的第一伸缩杆42伸出,推动座盆2绕第一旋转孔21逆时针转动;再使第二调节机构5的第二伸缩杆52缩回,推动靠背3绕第二旋转孔22顺时针转动,调节靠背3相对于座盆2角度,当第一调节机构4伸出最大值时,靠背3运动到最高位置,经济舱航空座椅调整到站立状态。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架(1),骨架(1)固定于客舱导轨;
座盆(2),与所述骨架(1)可转动地连接;
靠背(3),与所述座盆(2)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座盆(2)与骨架(1)转动配合呈第一角度且所述靠背(3)与座盆(2)转动配合呈第二角度时,所述航空座椅形成入座姿态;所述座盆(2)与骨架(1)转动配合呈第三角度且所述靠背(3)与座盆(2)转动配合呈第四角度时,所述航空座椅形成站立姿态;
还包括:
扶手(6),设有连接销(61),所述扶手(6)通过连接销(61)与靠背(3)可转动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调节机构(4),设于骨架(1)和座盆(2)之间,并至少与骨架(1)或座盆(2)可转动地连接,用于通过调节自身长度驱动座盆(2)相对骨架(1)转动;
第二调节机构(5),设于座盆(2)与靠背(3)之间,并至少与座盆(2)或靠背(3)可转动地连接,用于通过调节自身长度驱动靠背(3)相对座盆(2)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包括:
第一连接杆(41),与骨架(1)和座盆(2)中的一个相连;
第一伸缩杆(42),与骨架(1)和座盆(2)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41)与第一伸缩杆(42)滑动配合从而调节第一调节机构(4)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5)包括:
第二连接杆(51),与靠背(3)和座盆(2)中的一个相连;
第二伸缩杆(52),与靠背(3)和座盆(2)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51)与第二伸缩杆(52)滑动配合从而调节第二调节机构(5)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设有:
安装孔(11),所述座盆(2)通过安装孔(11)与骨架(1)可转动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盆(2)设有:
第一旋转孔(21),与所述安装孔(11)对应设置,所述骨架(1)与座盆(2)转动配合时,所述安装孔(11)与第一旋转孔(21)具有相同中心轴线;
第二旋转孔(22),所述靠背(3)通过第二旋转孔(22)与座盆(2)可转动地连接;
第一连接孔(23),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通过第一连接孔(23)与座盆(2)可转动地连接;
连接座(24),所述第二调节机构(5)与连接座(24)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3)设有:
第三旋转孔(31),与所述第二旋转孔(22)对应设置,所述靠背(3)与座盆(2)转动配合时,所述第三旋转孔(31)与第二旋转孔(22)具有相同中心轴线;
第二连接孔(32),所述第二调节机构(5)通过第二连接孔(32)与靠背(3)可转动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6)还设有:
调节按钮(62),所述调节按钮(62)与第一调节机构(4)和第二调节机构(5)控制连接,用于控制调节第一调节机构(4)和第二调节机构(5)的伸缩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航空座椅为单座或两联座或多联座。
CN202321157984.5U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Active CN220448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7984.5U CN220448133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7984.5U CN220448133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8133U true CN220448133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0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57984.5U Active CN220448133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81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05965B1 (en)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recline mechanism
EP2619092B1 (en) Passenger seat armrest recline mechanism
EP1116652B1 (en) Passenger seat with variable length seat bottom
TWI785066B (zh) 飛機座位及其所用的支撐構件
EP2709873B1 (en) Kinematic seat with elastic pivot
US8696065B2 (en) Adjustable headrest for an aircraft seat
US8113573B2 (en) Seat articulation mechanism
WO2022257512A1 (zh) 一种座椅五连杆结构
EP1598270A2 (de) Fluggastsitz mit integriertem Federelement
US20030111888A1 (en) Vehicle passenger seat
EP3640136B1 (en) Supplemental recline panel for aircraft cabin attendant seat
CN203449974U (zh) 可调节座椅
CN202959586U (zh) 座椅及其腿托调节装置
CN103029604B (zh) 座椅及其腿托调节装置
CN220448133U (zh) 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WO2024067769A1 (zh) 零重力车辆座椅及其座椅骨架
CN220465787U (zh) 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
US11975845B2 (en) Passenger seat armrest recline mechanism
WO2020010918A1 (zh) 汽车座椅
CN111513504A (zh) 多功能办公座椅
CN213799360U (zh) 零重力座椅及其座框骨架
CN219312574U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及车辆座椅、车辆
CN212088876U (zh) 办公座椅
CN216969660U (zh) 一种具有改进放倒机构的商务座椅
CN220069260U (zh) 一种座椅腿撑调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