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0963U - 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调光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调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0963U
CN220440963U CN202322017555.4U CN202322017555U CN220440963U CN 220440963 U CN220440963 U CN 220440963U CN 202322017555 U CN202322017555 U CN 202322017555U CN 220440963 U CN220440963 U CN 220440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ming
circuit
signal
control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75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友锡
肖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75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0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0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0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灯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调光设备,由控制电路接收调光模式信号,并根据调光模式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和开关控制信号,调光电路根据调光控制信号控制电源输入端与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状态,以对与供电输出端连接的光源进行调光控制,电源开关电路根据开关控制信号控制电源输入端与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状态,可以通过光源的类型设置调光模式信号的类型,使得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根据所接入光源进行驱动模式的切换,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负载灯具作为光源,且无需更换控制设备,也无需重新调整布线。

Description

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调光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调光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开发的调光设备只能单一的用于控制某一类型的灯具,当用户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灯具时,需要同步更换对应的调光设备,甚至需要重新布线,过程繁琐,不利于节约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调光设备,可以解决目前的调光设备无法兼容控制不同类型的负载类型灯具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所述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包括:
控制电路,用于接收调光模式信号,并根据所述调光模式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和开关控制信号;
调光电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供电输出端以及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调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状态,以对与所述供电输出端连接的光源进行调光控制;
电源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端、所述供电输出端以及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开关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光模式信号包括非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和非调光灯模式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在所述调光模式信号为非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非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一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源开关电路为常开状态,并根据所述非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一调光控制信号,以对与所述光源进行调光控制;
在所述调光模式信号为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二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源开关电路为常闭状态,并根据所述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二调光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调光电路处于常开状态;
在所述调光模式信号为非调光灯模式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非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三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源开关电路为开关状态,并根据所述非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三调光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调光电路处于常开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光电路包括:
调光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调光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调光控制信号生成调光驱动信号;
调光开关模块,分别与电源输入端、供电输出端以及所述调光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调光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调光驱动信号控制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源开关电路包括:
开关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开关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开关控制信号生成开关驱动信号;
开关模块,分别与电源输入端、供电输出端以及所述开关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开关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开关驱动信号控制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还包括:
AC-DC电路,与所述调光电路连接,用于接入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对所述调光电路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还包括:
DC-DC电路,分别与所述AC-DC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对所述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生成直流供电信号,以对所述控制电路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还包括:
过零检测电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和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源输入端接入交流电的情况下对所述交流电进行过零检测,并生成过零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过零检测信号和所述调光模式信号生成所述调光控制信号和所述开关控制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继电器:
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开关供电端,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驱动模块,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组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供电输出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共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开关供电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调光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调光设备,由控制电路接收调光模式信号,并根据所述调光模式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和开关控制信号,调光电路根据调光控制信号控制电源输入端与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状态,以对与供电输出端连接的光源进行调光控制,电源开关电路根据开关控制信号控制电源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状态,可以通过光源的类型设置调光模式信号的类型,使得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根据所接入光源进行驱动模式的切换,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负载灯具作为光源,且无需更换控制设备,也无需重新调整布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的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AC-DC电路的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AC-DC电路的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C-DC电路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零检测电路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零检测电路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开发的调光设备只能单一的用于控制某一类型的灯具,当用户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灯具时,需要同步更换对应的调光设备,甚至需要重新布线,过程繁琐,不利于节约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参见图1所示,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包括:控制电路400、调光电路200、电源开关电路300。
控制电路400用于接收调光模式信号,并根据调光模式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和开关控制信号;调光电路200分别与电源输入端110、供电输出端120以及控制电路400连接,调光电路200用于根据调光控制信号控制电源输入端110与供电输出端120之间的开关状态,以对与供电输出端120连接的光源500进行调光控制;电源开关电路300分别与电源输入端110、供电输出端120以及控制电路400连接,电源开关电路300用于根据开关控制信号控制电源输入端110与供电输出端120之间的开关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若与供电输出端120连接的光源500为非智能调光灯,调光电路200可以根据调光控制信号进行导通或者关断,从而对电源输入端110的信号进行处理生成调光信号输出至供电输出端120,实现由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对光源500进行调光控制的目的,若与供电输出端120连接的光源500为智能调光灯,则无需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对光源500进行调光控制,此时通过电源开关电路300将光源500直接与电源输入端110连接,智能调光灯接收与其对应的调光信号实现调光控制。基于本实施例中的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可以基于光源500的类型设置调光模式信号的类型,使得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根据所接入光源500进行驱动模式的切换,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负载灯具作为光源500,且无需更换控制设备,也无需重新调整布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光模式信号包括非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和非调光灯模式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在调光模式信号为非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0根据非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一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电源开关电路300为常开状态,并根据非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一调光控制信号,以对与光源500进行调光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与供电输出端120连接的光源500为非智能调光灯,该非智能调光灯没有适配的调光信号,此时控制电路400控制电源开关电路300为常开状态,由调光电路200基于第一调光控制信号进行导通或者关断,生成对应的调光信号对光源500进行调光控制。
在调光模式信号为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0根据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二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电源开关电路300为常闭状态,并根据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二调光控制信号,以控制调光电路200处于常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与供电输出端120连接的光源500为智能调光灯,该智能调光灯设置有对应的调光控制装置向其发送适配的调光信号,因此,控制电路400控制电源开关电路300为常闭状态,使得光源500直接接入电源输入端110,由调光电路200基于第二调光控制信号设置为常开状态,此时无需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向其提供调光信号。
在调光模式信号为非调光灯模式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0根据非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三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电源开关电路300为开关状态,并根据非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三调光控制信号,以控制调光电路200处于常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与供电输出端120连接的光源500为非调光灯(例如普通的白炽灯),该非调光灯无需调光信号,因此,由调光电路200基于第三调光控制信号设置为常开状态,此时无需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向其提供调光信号。同时,控制电路400根据第三开关控制信号控制电源开关电路300的开关状态,从而实现对非调光灯的开关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调光电路200包括:调光驱动模块210和调光开关模块220。调光驱动模块210与控制电路400连接,调光驱动模块210用于接收调光控制信号,并根据调光控制信号生成调光驱动信号;调光开关模块220分别与电源输入端110、供电输出端120以及调光驱动模块210连接,调光开关模块220用于接收调光驱动信号,并根据调光驱动信号控制电源输入端110与供电输出端120之间的开关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调光驱动模块210根据调光控制信号生成调光驱动信号,例如,通过调光驱动模块210对调光控制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生成调光驱动信号。调光开关模块2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电源输入端110和供电输出端120,调光开关模块220的控制端连接调光驱动模块210,由控制端接入的调光驱动信号控制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连接状态,实现电源输入端110与供电输出端120之间的开关状态的控制,进而控制光源500的亮度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光控制信号可以为脉宽调制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电源开关电路300包括:开关驱动模块310和开关模块320。开关驱动模块310与控制电路400连接,开关驱动模块310用于接收开关控制信号,并根据开关控制信号生成开关驱动信号;开关模块320分别与电源输入端110、供电输出端120以及开关驱动模块310连接,开关模块320用于接收开关驱动信号,并根据开关驱动信号控制电源输入端110与供电输出端120之间的开关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驱动模块310可以根据开关控制信号生成开关驱动信号,开关驱动模块310可以为开关驱动电路,用于控制开关模块320的导通和关断。开关模块3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电源输入端110和供电输出端120,开关模块320的控制端连接开关驱动模块310,由开关模块320的控制端接入的开关驱动信号控制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连接状态,实现电源输入端110与供电输出端120之间的开关状态的控制,进而控制光源500的开关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还包括AC-DC电路610。AC-DC电路610与调光电路200连接,AC-DC电路610用于接入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对调光电路200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AC-DC电路610可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由该直流电对调光电路200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源输入端110可以用于接入交流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还包括DC-DC电路620。DC-DC电路620分别与AC-DC电路610和控制电路400连接,DC-DC电路620用于对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生成直流供电信号,以对控制电路400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还包括过零检测电路630。过零检测电路630与电源输入端110和控制电路400连接,过零检测电路630用于在电源输入端110接入交流电的情况下对交流电进行过零检测,并生成过零检测信号;控制电路400还用于根据过零检测信号和调光模式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和开关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输入端110接入交流电,通过过零检测电路630检测交流电的过零点,并根据过零点生成过零检测信号,该过零检测信号可以作为调光切相的参考信号。控制电路400基于该过零检测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和开关控制信号,可以在控制开关模块320的开关状态时,避免继电器在峰值闭合,导致触电产生火花,造成触点黏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开关模块320包括继电器K1。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开关供电端VDD2,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开关驱动模块310,继电器K1的触点组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110,继电器K1的第二端连接供电输出端120。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开关驱动模块31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开关管Q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电路400,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共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一端共接于开关供电端VDD2,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以及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二端共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可以为NPN型三极管或者MOSFET。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开关管Q1为NPN型三极管的情况下,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于控制电路400的开关控制信号端ON/OFF,第一开关管Q1可以根据开关控制信号端ON/OFF的电压导通或者关断,第一二极管D1与继电器K1线圈并联,当第一开关管Q1导通时,继电器K1线圈上电,继电器K1的触点组关闭,电源输入端110与供电输出端120之间电连接。
在第一开关管Q1为MOSFET的情况下,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于控制电路400的开关控制信号端ON/OFF,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组成分压电路,该电压电路对第一开关控制信号进行分压处理,分压处理后的信号用于控制第一开关管Q1的开关状态。第一开关管Q1与第一二极管D1串联,第一二极管D1与继电器K1线圈并联,当第一开关管Q1导通时,继电器K1线圈上电,继电器K1的触点组关闭,电源输入端110与供电输出端120之间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调光驱动模块210包括: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容C1。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作为调光控制信号输入端DIMMER连接控制电路400,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共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共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共接于调光供电端VDD1,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共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控制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连接调光供电端VDD1,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以及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共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调光开关模块220的控制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以及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共接,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端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作为开关器件,根据调光控制信号输入端DIMMER输入的调光控制信号进行导通或者关断,从而根据调光供电端VDD1和调光控制信号生成高电平信号或者低电平信号输出至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的公共节点,最后由第四开关管Q4和第五开关管Q5组成的信号转换电路转换为对应的调光信号输出至调光开关模块220,通过驱动信号控制调光开关模块220的开关状态,实现对供电输出端120接入的光源500的亮度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管Q2为NPN型三极管,第三开关管Q3为PNP型三极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开关管Q4为NPN型三极管,第五开关管Q5为PNP型三极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调光开关模块220包括: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六开关管Q6、第七开关管Q7、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共接,作为调光开关模块220的控制端与调光驱动模块210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以及第六开关管Q6的控制端共接,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共接于电源输入端110。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与第七开关管Q7的第一端共接于地,第七开关管Q7的控制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以及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共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第七开关管Q7的第二端共接于供电输出端120。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开关管Q6和第七开关管Q7不可同时导通,例如,第六开关管Q6为NMOS器件,第七开关管Q7可以为PMOS器件,第六开关管Q6、第七开关管Q7组成互斥开关电路,当调光驱动模块210输出的调光信号为PWM信号时,第六开关管Q6和第七开关管Q7依序导通和关断,通过控制PWM信号的占空比即可实现对供电输出端120输出的电流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光源500的亮度调节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光电路200还可以由光耦芯片K2以及其外围器件组成,如图5所示,调光开关模块220包括:第一电感L1、第四电容C4、第一可控硅芯片Z1、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以及光耦芯片K2。
在本实施例中,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连接调光供电端VDD1,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连接光耦芯片K2的第一端,光耦芯片K2的第二端连接调光开关模块220,光耦芯片K2的第三端连接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光耦芯片K2的第四端、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可控硅芯片Z1的控制端共接,第一可控硅芯片Z1的第一端、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共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一可控硅芯片Z1的第二端、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以及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电源输入端110,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供电输出端1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感L1、第四电容C4、第一可控硅芯片Z1、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以及光耦芯片K2组成调光开关电路,该调光开关电路根据调光驱动模块210输出的调光驱动信号进行导通和关断,从而控制电源输入端110与供电输出端120之间的开关状态,从而实现对供电输出端120输出的电流进行控制,达到对光源500的亮度调节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调光驱动模块210包括:第十七电阻R17、第八开关管Q8以及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作为调光控制信号输入端DIMMER连接控制电路400,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以及第八开关管Q8的控制端共接,第八开关管Q8的第一端连接调光驱动模块210,第八开关管Q8的第二端以及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第十七电阻R17、第八开关管Q8以及第十八电阻R18组成调光驱动电路,该调光驱动电路可以将调光控制信号输入端DIMMER输入的调光控制信号转换为调光驱动信号,从而控制光耦芯片K2内发光端的点亮状态,光耦芯片K2内的受光端受光耦芯片K2内的发光端的发光情况进行导通和关断,从而对第一可控硅芯片Z1的控制端的电压进行控制,达到对电源输入端110与供电输出端120之间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的目的,从而实现对供电输出端120输出的电流进行控制,达到对光源500的亮度调节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AC-DC电路610包括:第一保险电阻F1、第二保险电阻F2、第一主开关K3、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第六二极管D6、第二电感L2、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第三电感L3、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以及第二保险电阻F2的第一端共接于零线端N,第一主开关K3的第一端连接火线端L,第一主开关K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保险电阻F1的第一端,第一保险电阻F1的第二端、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一端共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一端,第二保险电阻F2的第二端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以及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共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的输入引脚D连接,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的电流检测引脚CS、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一端共接,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的输出引脚VCC、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的选择引脚SEL、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以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共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以及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共接调光供电端VDD1,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的接地引脚GND、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二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二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共接于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一端,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二端、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以及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敏电阻RV1可以对火线端L和零线端N之间的电压进行钳位,并对火线端L和零线端N输入的交流电进行过压保护。同时,第一保险电阻F1和第二保险电阻F2分别串接火线端L和零线端N。
第一主开关K1串接火线端L和零线端N,可以实现对交流输入的开关控制,第六二极管D6串接于零线端N,可以实现对交流电的整流处理。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用于对流过的电流进行滤波处理。第九二极管D9可以作为续流二极管,提供续流路径,第七二极管D7作为稳压二极管,可以用于在原有的输出电压VCC的基础上提高调光供电端VDD1的电压,调光供电端VDD1的电压VDD1=VCC+VF+Vz,VF为第八二极管D8的正向电压,Vz为第七二极管D7的钳位电压。本实施例中的AC-DC电路610可以应用于图4中的调光开关模块220,为图4中的调光驱动模块210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示,AC-DC电路610包括: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二主开关K2、第四保险丝F4、第五电感L5、第六电感L6、第七电感L7、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三二极管D13、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十五二极管D1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三十九电阻R39。第二主开关K2和第三保险丝串联于火线端L与第七电感L7L7之间,第三保险丝的第一端、第二十一电容C21的第一端以及第七电感L7的第一端共接,第二十一电容C21的第二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一端以及第四保险丝F4的第一端共接于零线端N,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二端、第七电感L7的第一端、第二十三电容C23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十四电容C24的第一端共接于地,第四保险丝F4的第二端连接至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第三十六电阻R36的第一端、第五电感L5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十三电容C23的第二端共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的第二端、第五电感L5的第二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三电源管理芯片的电流采样引脚CS。
第三电源管理芯片U7的漏极引脚D连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的第一端,第三电源管理芯片U7的电源引脚VCC、第三电源管理芯片的选择引脚SEL、第三十七电阻R37的第二端、第六电感L6的第一端、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一端、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阴极以及第二十五电容C25的第一端共接,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十八电阻R38的第一端,第三电源管理芯片U7的接地引脚GND、第二十五电容C25的第二端以及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阴极共接,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阳极、第六电感L6的第二端、第三十九电阻R39的第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27的第一端共接于调光供电端VDD1,第二十七电容C27的第二端、第三十九电阻R39的第二端、第三十八电阻R38的第二端以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共接于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开关K2对火线端L输入的交流电进行输入开关控制,并由第三保险丝F3和第四保险丝F4对交流电进行过流保护,第二十一电容C21和第二十二电容C22组成滤波电路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滤波处理。滤波处理后的交流电经过第十二二极管和第十三二极管D13整流处理后输出直流电,并由第三电源管理芯片及其外围器件组成的电压转换电路生成对应的直流电信号。第十五二极管D15可以作为续流二极管,提供续流路径,本实施例中的AC-DC电路610可以应用于图5中的调光开关模块220,为图5中的调光驱动模块210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DC-DC电路620可以为由电源转换芯片及其外围组成的电压转换电路。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示,DC-DC电路620包括: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四电感L4以及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2。
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2的输入引脚Vin、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一端共接于调光供电端VDD1,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2的使能引脚SHDN、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二端、第二十九电阻R29的第一端共接,第二十九电阻R29的第二端、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2的接地引脚GND接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2的电容引脚CB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一端,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2的输出引脚SW、第四电感L4的第一端、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一端共接,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二端连接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感L4的第二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第三十一电阻R31的第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一端共接于主控供电端VCC,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2的反馈引脚FB、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二端、第三十一电阻R31的第二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第一端共接,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二端、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二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第二端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2以及其外围的器件可以组成一个开关电源,实现从调光供电端VDD1取电,并对调光供电端VDD1的电压信号进行电压转换处理,得到适配控制电路400的电压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示,过零检测电路630包括: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三十五电阻R35以及第二十电容C20。第三十三电阻R33的第一端作为过零信号采样端ZCD连接交流输入线(例如火线端L或者零线端N),如图6或者图7所示,过零信号采样端ZCD连接至零线端N。第三十三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的第一端,第三十四电阻R34的第二端、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以及第三十五电阻R35的第一端共接,第三十五电阻R35的第二端与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一端共接于控制电路400的过零检测信号端ZERO。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主控供电端VCC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接地,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二端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过零信号采样端ZCD可以连接火线端L或者零线端N,交流电经过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组成的分压电路后,由第十二极管D10和第十一二极管D11对其电压钳位,第三十五电阻R35和第二十电容C20组成滤波电路,对交流输入线输入的电流进行滤波处理得到过零检测信号。第十二极管D10和第十一二极管D11组成钳位电路,对输入的过零检测信号进行钳位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零检测电路630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进行修改,例如,参见图10所示,过零检测电路630包括: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四十三电阻R43、第十六二极管D16、第四十一电阻R41、第九开关管Q9、第四十电阻R40以及第二十八电容C28。第四十二电阻R42的第一端作为过零信号采样端ZCD连接至交流信号线(例如火线端L或者零线端N),如图6或者图7所示,过零信号采样端ZCD连接至零线端N。第四十二电阻R4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十三电阻R43的第一端,第四十三电阻R43的第二端、第十六二极管D16的阴极以及第九开关管Q9的控制端共接,第九开关管Q9的第一端、第四十一电阻R41的第一端以及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一端共接,第九开关管Q9的第二端与第十六二极管D16的阳极接地。
第四十一电阻R41的第二端连接主控供电端VCC,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二端、第二十八电容C28的第一端共接于控制电路400的过零检测信号端ZERO,第二十八电容C28的第二端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九开关管Q9可以为NPN型三极管或者MOSFET。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十二电阻R42和第四十三电阻R43可以组成分压电路,第九开关管Q9根据交流输入线上采样的电压信号进行导通或者关断,生成对应的电平信号输出至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一电阻R41作为上拉电阻,在第九开关管Q9关断时输出高电平信号至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电阻R40和第二十八电容C28组成滤波电路,对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过零检测信号输出至控制电路400的过零检测信号端ZERO。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调光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该调光设备与灯具连接,该灯具可以为非智能调光灯、智能调光灯以及非调光灯中的任意一项。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调光设备,由控制电路400接收调光模式信号,并根据调光模式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和开关控制信号,调光电路200根据调光控制信号控制电源输入端110与供电输出端120之间的开关状态,以对与供电输出端120连接的光源500进行调光控制,电源开关电路300根据开关控制信号控制电源输入端110与供电输出端120之间的开关状态,可以通过光源500的类型设置调光模式信号的类型,使得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根据所接入光源500进行驱动模式的切换,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负载灯具作为光源500,且无需更换控制设备,也无需重新调整布线。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包括:
控制电路,用于接收调光模式信号,并根据所述调光模式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和开关控制信号;
调光电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供电输出端以及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调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状态,以对与所述供电输出端连接的光源进行调光控制;
电源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端、所述供电输出端以及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开关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模式信号包括非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和非调光灯模式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在所述调光模式信号为所述非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非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一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源开关电路为常开状态,并根据所述非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一调光控制信号,以对与所述光源进行调光控制;
在所述调光模式信号为所述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二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源开关电路为常闭状态,并根据所述智能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二调光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调光电路处于常开状态;
在所述调光模式信号为所述非调光灯模式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非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三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源开关电路为开关状态,并根据所述非调光灯模式信号生成第三调光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调光电路处于常开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电路包括:
调光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调光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调光控制信号生成调光驱动信号;
调光开关模块,分别与电源输入端、供电输出端以及所述调光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调光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调光驱动信号控制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电路包括:
开关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开关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开关控制信号生成开关驱动信号;
开关模块,分别与电源输入端、供电输出端以及所述开关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开关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开关驱动信号控制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状态。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还包括:
AC-DC电路,与所述调光电路连接,用于接入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对所述调光电路供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还包括:
DC-DC电路,分别与所述AC-DC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对所述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生成直流供电信号,以对所述控制电路供电。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还包括:
过零检测电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和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源输入端接入交流电的情况下对所述交流电进行过零检测,并生成过零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过零检测信号和所述调光模式信号生成所述调光控制信号和所述开关控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继电器:
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开关供电端,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驱动模块,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组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供电输出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共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开关供电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10.一种调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
CN202322017555.4U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调光设备 Active CN220440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7555.4U CN220440963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调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7555.4U CN220440963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调光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0963U true CN220440963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700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7555.4U Active CN220440963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调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0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12159A (zh) 灯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98927A (zh) 一种基于t型灯管的led驱动电路
CN220440963U (zh) 一种多模式光源驱动电路、调光设备
CN210536989U (zh) 一种带有小夜灯功能的led驱动电路
CN209402781U (zh) 一种超薄光电产品智能调光电源控制电路
CN109195249B (zh) 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拨码开关电路
CN213818264U (zh) 调光控制电路及装置
CN217037504U (zh) Led调光电路及调光led灯
CN215956689U (zh) 一种开关电源感应控制电路
CN214154891U (zh) 灯具控制系统
CN215529376U (zh) 一种无频闪感应驱动电路及大功率led灯
CN214384943U (zh) 一种兼容可控硅的调光调色电路、调光调色装置以及灯具
CN211509366U (zh) 一种基于t型灯管的led驱动电路
CN211930917U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led驱动装置及灯具
CN210579350U (zh) 一种蓝牙控制交流mos管驱动模块调光器
CN209593816U (zh) 线性稳压电路及稳压电源系统
CN113645735A (zh) 一种低功耗的恒流启动led驱动电源
CN110366286B (zh) 双驱动电路及led灯驱动装置
CN109246892B (zh) 线性稳压电路及稳压电源系统
CN114828331A (zh) 一种兼容可控硅的调光调色电路、调光调色装置以及灯具
CN220570705U (zh) 一种调光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以及灯具
CN111405716A (zh) 无需区分输入输出的调光电路和灯光系统
CN215773646U (zh) 调光调色电路、调光调色装置及灯具
CN217135738U (zh) 信号转换电路、调光驱动电路及灯具
CN212970199U (zh) 一种调光器检测电路、光源驱动电路及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