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9930U - 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9930U
CN220439930U CN202321747370.2U CN202321747370U CN220439930U CN 220439930 U CN220439930 U CN 220439930U CN 202321747370 U CN202321747370 U CN 202321747370U CN 220439930 U CN220439930 U CN 220439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etal terminals
connector
metal
termina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473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洛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Branch Hong Kong Commercial Amphenol East As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Branch Hong Kong Commercial Amphenol East As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Branch Hong Kong Commercial Amphenol East As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Branch Hong Kong Commercial Amphenol East Asia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9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9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组、至少一第二端子组与一绝缘本体,其中,各该第一端子组符合一第一接口标准的规格,且分别包含多个第一金属端子;各该第二端子组分别包含至少一第二金属端子;该绝缘本体的一端朝内凹设有至少一容纳槽,且同一个容纳槽至少安装有其中一第一端子组与其中一第二端子组,其中,相邻的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其彼此间相隔一段分隔间距,该分隔间距不小于4.13毫米,以避免与降低该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两者在运作时相互干扰的情况,同时,该连接器还能够具有较高的兼容性。

Description

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连接器,涉及一种在同一个插接槽中,设有多个端子组的连接器,且该些端子组彼此间的分隔间距不小于4.13毫米(mm)。
背景技术
连接器(Connector)是一种电子器件,用于将两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电能和信号的传输,因此,连接器已经被广泛应用至各种产业领域,如:通信、信息科技、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等。一般来说,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是两种主要的组件,母端连接器(或称为插座连接器)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凹形插槽,用于容纳相对应的公端连接器,且各该插槽内通常设置有一组或多组金属端子,用于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其中,公端连接器(或称为插头连接器)通常设有一个或多个凸形舌板,用于插入母端连接器的插槽中,且舌板的外形和大小需要与插槽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才能确保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能正确对接,以正常传输电信号。
然而,在部分情况下,母端连接器需要配合不同的传输目的(如:传输信号或电力)时,会在母端连接器内部设置不同规格的端子组,前述情况下,若不同规格的端子组过于靠近时,可能会产生电磁干扰(EMI),进而导致信号传输的质量降低,故本领域工作人员往往会在不同端子组之间设置分隔壁,以降低前述问题。有鉴于此,公端连接器的舌板会需要有一个或多个凹槽,如此,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之间进行插接时,分隔壁就可以顺利进入凹槽,以确保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能正确插接。前述设计也限制了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之间的兼容性,换言之,当公端连接器的舌板不具有相对应的凹槽时,它将无法与母端连接器正确插接,造成插接的失败。
此外,近年来对于电子设备轻薄化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随着连接器的尺寸缩小,其组件的强度可能会降低,因此,当使用者将无凹槽的舌板插接至母端连接器时,可能会因施力过大而造成舌板或分隔壁断裂破损,前述破损的碎片会掉落于母端连接器中,进而衍生后续不良问题,例如,无法插接成功(受到碎片阻挡)、信号传输不稳定、电气性能下降、维修成本增加与使用者体验下降等,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前述问题,即为本实用新型在此探讨的一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申请人凭借着多年来专业从事各式电源或信号连接器设计、加工及制造的丰富实践经验,且秉持着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在经过长久的努力研究与实验后,终于研发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希望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问世,能为使用者提供更佳的使用经验。
本实用新型的之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组、至少一第二端子组与一绝缘本体,其中,各该第一端子组符合一第一接口标准的规格,且分别包含复数支第一金属端子;各该第二端子组分别包含至少一第二金属端子;该绝缘本体的一端朝内凹设有至少一容纳槽,且同一个容纳槽至少安装有其中一第一端子组与其中一第二端子组,其中,相邻的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其彼此间相隔一段分隔间距,该分隔间距不小于4.13毫米,以避免与降低该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两者在运作时相互干扰的情况,同时,该连接器还能够具有较高的兼容性,而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对接连接器。
可选地,同一组第一端子组的该些第一金属端子的数量为74支,同一组第二端子组的该些第二金属端子的数量为2至6支。
可选地,相邻的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中,最靠近该第二端子组的该第一金属端子,以及最靠近该第一端子组的该第二金属端子,其各自的中心垂直轴线实质上彼此相平行且相隔该分隔间距。
可选地,该连接器还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组装空间,以供该绝缘本体容纳至其中。
可选地,该第二端子组符合一第二接口标准的规格,且该第二接口标准不同于该第一接口标准。
可选地,该分隔间距至少大于任两相邻之各该第一金属端子间的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是指两相邻的各该第一金属端子彼此间的中心垂直轴线间的距离。
可选地,该第二端子组包含多支第二金属端子,且该分隔间距大于任两相邻之各该第二金属端子间的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是指两相邻的各该第二金属端子彼此间之中心垂直轴线间的距离。
可选地,在其中纵轴位置,部分第一金属端子与至少一支第二金属端子沿同一横轴方向排列,以侧视观看,该第二金属端子的中间段相较于该第一金属端子的中间段的弯曲幅度更大,而更远离该容纳槽的中心垂直轴线。
可选地,在同一纵轴位置所排列的各该第一金属端子与各该第二金属端子,以侧视观看,其除中间段部分不重叠外,其余部分实质上保持重叠。
可选地,该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座,各该第一端子座分别设有各第一金属端子。
可选地,各该第一金属端子是连同对应的各该第一端子座而组装至该绝缘本体中,各该第二金属端子是直接固定至该绝缘本体中。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处于容纳槽中的一方向的侧视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处于容纳槽中的另一方向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的排列示意图;及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
11:绝缘本体
110:容纳槽
111:长边侧
112:短边侧
13:第一端子组
131:第一金属端子
1311,1511:对接段
1312,1512:中间段
1313,1513:固定段
133:第一端子座
15:第二端子组
151:第二金属端子
17:壳体
170:组装空间
G1:分隔间距
H1:第一间距
H2:第二间距
L1,L2,L3:间隔距离
Z1,Z2,Z3:中心垂直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内容与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且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事先声明,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进行描绘。此外,除非上下文有明确指出或定义,否则本实用新型的“一”、“该”含义包括复数。又,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通常具有本领域的普通含义,在有冲突的情况下,以本文所给出的任何定义为准。由于同一件事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替代词语与同义词可用于本文所讨论或叙述的任何术语,且在本文是否阐述或讨论术语方面没有特殊限定,一个或多个同义词的使用并不能排除其他同义词。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任何地方所使用的实施例,包括任何术语的使用,都仅是说明性,绝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或任何术语的范围与含义。同样地,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说明书所揭露的各种实施例。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各该组件不应受前述术语的限制,前述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而不应对任何组件施加任何实质性限制,且不应限制各个组件在实际应用上的组装或设置顺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此外,本文中所使用的“实质上(substantially)”或“近似(approximately)”等用语,可以指一可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承认或决定的对于某特定值的偏差范围中的数值或复数数值的平均值,包括考虑到受到测量系统或设备的限制,而对该特定值进行测量时可能产生的一定特定的误差,例如,实质上(substantially)所述及的数值,能够包括该特定值的±5%、±3%、±1%、±0.5%、±0.1%与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范围。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该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1、至少一第一端子组13、至少一第二端子组15与一壳体17,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组件的空间型态是根据相互正交的三个轴来定义,分别为横轴(X轴)、纵轴(Y轴)与垂直轴(Z轴),如图1所示的三轴方向,且以横轴方向作为组件的左右方向,以纵轴方向作为组件的前后方向,以垂直轴方向作为组件的上(顶)下(底)方向,更进一步而言,以图1左上方作为组件左侧方向,以图1右下方作为组件右侧方向,以图1左下方作为组件前侧方向,以图1右上方作为组件后侧方向,以图1上方作为组件上(顶)侧方向,以图1下方作为组件下(底)侧方向。在该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11的一端(如:顶端)朝内设有一容纳槽110,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根据产品实际需求,该绝缘本体11能设有多个容纳槽110。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称的"容纳槽110"至少由一开口与其对应的空间相构成,在部分实施例中,单一个开口能够与单一个空间相连通;在部分实施例中,多个开口能够与同一个空间相连通,又,当该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相互插接时,对接连接器的传输部位(如:舌板与其上的导电片(或称金手指))能够伸入至该容纳槽110;此外,本实用新型所称"朝内"是指朝向该绝缘本体11内部的方向,以图1为例,该绝缘本体11是朝下方开设有容纳槽110,但若该容纳槽110的开口位置是位于该绝缘本体11的前侧,则是朝后方(朝内)开设有容纳槽110。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容纳槽110是由两个长边侧111与两个短边侧112围绕而成,且各该长边侧111彼此相对,各该短边侧112彼此相对,其中,各该长边侧111至少部分相对的内壁面实质上为平坦面(如图3所示),换言之,如图4所示,以视角由上往下观看,该容纳槽110的两长边侧111部分内壁面实质上保持相互平行的直线状,而能保持相同间隔距离,不会有明显的扩张(即,该两长边侧111的局部部分相互远离)、缩小(即,该两长边侧111的局部部分相互靠近)等情况,但不以此为限。在此特别声明,前述"平坦面"是表示其表面上没有明显突出的结构,但是不包含用以容纳金属端子(如:后续提及的第一金属端子131与第二金属端子151)顶端部分的开孔,也不包含作为导引对接连接器的导引斜面(即,图3处于容纳槽110顶端的斜面区域)。
另外,如图1、图4及图5A所示,该第一端子组13系符合一第一接口标准(InterfaceStandard,或称接口标准)的规格,该第一端子组13包含复数支第一金属端子131,该些第一金属端子131彼此相隔一第一间距H1,且能区分为一对接段1311、一中间段1312与一固定段1313,其中,该对接段1311主要用以跟对接连接器的传输部位相电气连接;该固定段1313能固定(如:焊接)至电路板或电子在线;该中间段1312则用以连接该对接段1311与固定段1313。当该第一端子组13组装至该绝缘本体11中,该该些第一金属端子131的至少局部部分(如:对接段1311)能外露出该容纳槽110,换言之,使用者能够透过该容纳槽110而至少观察到该些第一金属端子131的局部部分(如:对接段1311)。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子组13包含74支第一金属端子131,且该些第一金属端子131沿横轴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排列为两排,即,每一排会设有37支第一金属端子131,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些第一金属端子131能以不同数量排列为两排,或者只排列为一排。
再者,如图1及图5B所示,该第二端子组15是符合一第二接口标准(InterfaceStandard)的规格,且该第二接口标准不同于第一接口标准,又,该第二端子组15包含复数支第二金属端子151,该些第二金属端子151彼此相隔一第二间距H2,且能区分为一对接段1511、一中间段1512与一固定段1513,其中,该对接段1511主要用以跟对接连接器的传输部位相电气连接;该固定段1513能固定(如:焊接)至电路板或电子线上;该中间段1512则用以连接该对接段1511与固定段1513。当该第二端子组15组装至该绝缘本体11中,该些第二金属端子151的至少局部部分(如:对接段1511)能外露出该容纳槽110,换言之,使用者能够透过该容纳槽110而至少观察到该些第二金属端子151的局部部分(如:对接段1511)。在此特别声明,本文所称第二端子"组"15是因第二金属端子151的数量可能为复数,例如,2至6支第二金属端子151,且能沿横轴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排列为两排,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些第二金属端子151能以不同数量排列为两排,或者只排列为一排,甚至,该第二端子组15能够只设有单一支第二金属端子151,此外,该第二端子组15还能够不涉及第二接口标准的规格,意即,该第二端子组15于实际产品中,不限制一定要具有特定的接口标准。
如图1及图4所示,该第一端子组13与第二端子组15两者能位于同一个容纳槽110,且彼此相邻并相隔一分隔间距G1,其中,该分隔间距G1不小于4.13毫米(mm),且其范围中不会设置任何金属端子,以避免与降低该第一端子组13与第二端子组15两者在运作时相互干扰的情况,此外,当对接连接器的传输部分通过该容纳槽110,以分别与该第一端子组13、第二端子组15通过电气连接时,前述传输部分对应于分隔间距G1的位置,无论是设有开口(或凹槽)或为实心,都能顺利插接至该连接器1中,大幅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更进一步来说,如图1、图4与图6所示,相邻的第一端子组13与第二端子组15中,最靠近该第二端子组15的第一金属端子131(如图6中最右侧的第一金属端子131),以及最靠近该第一端子组13的第二金属端子151(如图6中最左侧的第二金属端子151),其各自的中心垂直轴线Z1、Z2实质上彼此相平行且相隔该分隔间距G1,在该实施例中,该分隔间距G1大于任两相邻的第一金属端子131间的第一间距H1,前述第一间距H1是指二相邻第一金属端子131彼此间中心垂直轴线Z1间的距离;同时,该分隔间距G1也大于任两相邻的第二金属端子151间的第二间距H2,前述第二间距H2是指两相邻第二金属端子151彼此间中心垂直轴线Z2间的距离。此外,虽然本实用新型中该两长边侧111分别对应于该第一端子组13、第二端子组15与端子组隔距G1的部分,实质上两者(该两长边侧111)会保持相同间隔距离而平行延伸(如图4所示),但不以此为限,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该两长边侧111对应于该端子组隔距G1的间隔距离L1,能够大于该两长边侧111对应于该第一端子组13、第二端子组15的间隔距离L2、L3(如图7所示),换言之,该两长边侧111对应于该端子组隔距G1的间隔距离L1,至少不会小于该两长边侧111对应于该第一端子组13、第二端子组15的间隔距离L2、L3。
另外,如图1所示,该第一端子组13与第二端子组15两者能以不同的安装方式组装至该绝缘本体11中,其中,该些第一金属端子131能够先设置于第一端子座133上,之后再将该第一端子座133连同该些第一金属端子131一同组装至该绝缘本体11中,例如,以射出成型的方式使第一端子座133成形于该些第一金属端子131上,在该实施例中,该些第一金属端子131能够分散位于两个第一端子座133上,且该些第一端子座133能够先行嵌卡安装后,再组装至该绝缘本体11中。又,该第二金属端子151能直接固定至绝缘本体11中,而不先设置于额外组件(如:端子座)上,例如,该第二金属端子151能以嵌卡方式固定于绝缘本体11中,或者,该绝缘本体11在射出成型时便将该第二金属端子151一同包裹固定住,但不以此为限。
此外,如图1与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子组13的所有第一金属端子131能够排列为两排,各该排第一金属端子131是处于不同的纵轴(Y轴)位置,但都沿同一横轴(X轴)方向排列,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些第一金属端子131能够只排列为一排或三排以上。以侧视观看,如图5A与图5B所示,在此特别声明,为能清楚呈现本实用新型的相关组件特征,图5A与图5B是表示出该第一端子组13与第二端子组15处于容纳槽110中的形式,而省略绘制容纳槽110及其相关组件。又,在同一纵轴位置所排列的第一金属端子131与第二金属端子151中,该第二金属端子151的至少中间段1512相较于该第一金属端子131的中间段1312的弯曲幅度更大,而更远离该容纳槽110的中心垂直轴线Z3,而该第一金属端子131与第二金属端子151除前述中间段1312、1512的部分不重叠外,其余部分实质上保持重叠,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二金属端子151的对接段1511及/或固定段1513,也可以与第一金属端子131的对接段1311及/或固定段1313不重叠,以满足不同连接器产品的需求。
如图1及图2所示,该壳体17能由金属材质制成,其内设有一组装空间170,且该绝缘本体11能容纳至该组装空间170中,以便该壳体17达到防电磁干扰(EMI)、作为接地途径与保护该绝缘本体11等效果。在该实施例中,该壳体17是呈矩形框体状(即,具有四个侧边),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壳体17能够呈U形状(只有三个侧边),且绝缘本体11所位于的壳体17内空间即为组装空间170;或者,该连接器1能够不设有壳体17。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组,符合一第一接口标准的规格,各该第一端子组分别包含多个第一金属端子;至少一第二端子组,分别包含至少一第二金属端子;及绝缘本体,其一端朝内凹设有至少一容纳槽,且同一个容纳槽至少安装有其中一第一端子组与其中一第二端子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其彼此间相隔一段分隔间距,该分隔间距不小于4.13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同一组第一端子组的该些第一金属端子的数量为74支,同一组第二端子组的该些第二金属端子的数量为2至6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中,最靠近该第二端子组的该第一金属端子,以及最靠近该第一端子组的该第二金属端子,其各自的中心垂直轴线实质上彼此相平行且相隔该分隔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组装空间,以供该绝缘本体容纳至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组符合一第二接口标准的规格,且该第二接口标准不同于该第一接口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分隔间距至少大于任两相邻的各该第一金属端子间的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是指两相邻的各该第一金属端子彼此间中心垂直轴线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组包含多支第二金属端子,且该分隔间距大于任两相邻的各该第二金属端子间的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是指两相邻的各该第二金属端子彼此间中心垂直轴线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纵轴位置,至少部分第一金属端子与至少一支第二金属端子沿同一横轴方向排列,以侧视观看,该第二金属端子的至少中间段相较于该第一金属端子的中间段的弯曲幅度更大,而更远离容纳槽的中心垂直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纵轴位置所排列的各该第一金属端子与各该第二金属端子,以侧视观看,其除中间段部分不重叠外,其余部分实质上保持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座,各该第一端子座分别设有各该第一金属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金属端子是连同对应的各该第一端子座而组装至该绝缘本体中,各该第二金属端子是直接固定至该绝缘本体中。
CN202321747370.2U 2023-06-02 2023-07-05 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 Active CN2204399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5581U TWM646783U (zh) 2023-06-02 2023-06-02 具特定分隔間距端子組的連接器
TW112205581 2023-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9930U true CN220439930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702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47370.2U Active CN220439930U (zh) 2023-06-02 2023-07-05 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9930U (zh)
TW (1) TWM64678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6783U (zh) 202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71501A1 (en) Connectors and contact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CA2686911C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tact mounting and compensation boards
US801196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8708750B2 (en) Combo connector
US829266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US8353728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and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paddle board
US74074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plates
US83883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igh frequency signal transmission environment
US768665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20230047149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7706675A (zh) 具有触头组件的插座连接器
US8506333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front and rear rows of terminals with differently leveled contacting portions
US892636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US20090264023A1 (en) High density connector having two-leveled contact interface
US1130306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apacitive and resistive characteristics to satisfy required matching impedance
US11894637B2 (en) Connectors and contact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MXPA05005914A (es) Conector electrico para montaje en tarjeta.
US936269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97632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ground terminal
US20080254685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assembly for reducing EMI and/or crosstalk
US745224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tact modul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20030082954A1 (en) Cross-talk reduced modular jack
CN220439930U (zh) 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
CN220400953U (zh) 同插接槽多端子组的连接器
EP2624377B1 (en) Communication adap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