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9761U - 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9761U
CN220439761U CN202321405183.6U CN202321405183U CN220439761U CN 220439761 U CN220439761 U CN 220439761U CN 202321405183 U CN202321405183 U CN 202321405183U CN 220439761 U CN220439761 U CN 220439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containe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taine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51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苏杨
姚映青
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Guo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Guo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Guo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Guo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51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9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9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9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它包括位于框架底部的舱盖底板以及位于框架顶部的舱盖顶板;舱盖底板的四周顶角处通过与边梁平焊以及满焊的方式设置有标准角件,标准角件周边焊接有补强板;舱盖底板的四周沿轮廓线安装有边梁,边梁以满焊的方式连接有内部辅梁;内部辅梁沿所述泄水梁长度方向交错排列,内部辅梁之间内嵌有冲压保温岩棉板;在内部辅梁的上方居中焊接有泄水梁,泄水梁贯穿舱盖底板的左右两端;缸盖顶板设置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冲压瓦楞顶板;它通过焊接舱顶框架能够提高舱顶的强度,通过舱顶中心焊接排水梁的措施,能够增加舱顶的排水效率,从而满足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的强度及快速排水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电化学储能集装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特别是在新能源等领域,其中集装箱结构多从大巴货箱上改制而成,舱顶结构简单,防火岩棉板多为复合插接形式,舱顶易积水,无法满足电化学储能集装箱对舱顶强度和快速排水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它包括位于框架底部的舱盖底板以及位于框架顶部的舱盖顶板,舱盖底板的四周沿轮廓线安装有边梁,边梁以满焊的方式连接有内部辅梁;在内部辅梁的上方居中焊接有泄水梁,内部辅梁之间内嵌有冲压保温岩棉板;泄水梁贯穿舱盖底板的左右两端;舱盖顶板设置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冲压瓦楞顶板。
进一步地,内部辅梁包括内部辅梁一与内部辅梁二,内部辅梁一与内部辅梁二沿泄水梁长度方向交错排列。
进一步地,舱盖底板的四周顶角处通过与边梁平焊以及满焊的方式设置有标准角件,标准角件周边焊接有补强板。
进一步地,边梁所采用的方管厚度大于5mm,内部辅梁一与内部辅梁二所采用的方管的厚度均大于3.5mm,泄水梁的厚度大于1.5mm;内部辅梁一与内部辅梁二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比边梁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低10mm。
进一步地,泄水梁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比内部辅梁一与内部辅梁二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高出20mm。
进一步地,在泄水梁的上方布置有冲压瓦楞顶板,冲压瓦楞顶板的厚度大于2mm,冲压瓦楞顶板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比泄水梁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高出20mm,冲压瓦楞顶板通过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使冲压瓦楞顶板的两端形成倾斜角度。
进一步地,冲压保温岩棉板以满焊的方式内嵌在交错排列的内部辅梁一与内部辅梁二之间。
进一步地,冲压保温岩棉板包括厚度大于50mm的防火材料岩棉,以及厚度大于2mm的岩棉背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它通过焊接舱顶框架和增加排水梁的方式,冲压瓦楞顶板焊接后形成倾斜角,淋雨工况下,便于雨水沿瓦楞倾角快速排水。在钢板中间填充厚度不小于50mm的冲压保温岩棉板作为防火材料,可以保障舱顶框架的防火性能。由于以标准角件为中心的这个节点区域在工作过程中应力集中比较明显,因此在标准角件处布置补强板,通过补强板以起到加强和防止磕碰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舱顶框架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舱顶框架结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舱顶框架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舱顶冲压瓦楞顶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部辅梁一;2、内部辅梁二;3、泄水梁;4、边梁;5、标准角件;6、冲压瓦楞顶板;7、补强板;8、冲压保温岩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装箱舱顶设计为框架结构,它包括位于框架底部的舱盖底板以及位于框架顶部的舱盖顶板,舱盖底板的四周沿轮廓线安装有边梁4,边梁4包括横向焊接于舱盖底板的2个长边梁100*100方管以及纵向2个短边梁100*100方管,100*100方管的厚度均大于5mm。边梁4以满焊的方式连接有内部辅梁一1和内部辅梁二2,内部辅梁一1采用50*80方管,内部辅梁二2采用50*50方管,4个辅梁50*80方管和4个辅梁50*50方管沿泄水梁3长度方向纵向交错排列。
50*80方管和50*50方管的厚度均大于3.5mm,50*80方管和50*50方管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比作为边梁4的100*100方管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低10mm。位于舱盖底板的四周的100*100方管的每个顶角处均通过与边梁平焊以及满焊的方式设置有一个标准角件5,标准角件5是装卸和运输方舱时的系固点,在标准角件5四周焊接有补强板7。由于以标准角件5为中心的这个节点区域在工作过程中应力集中比较明显,增加补强板7起到加强和防止磕碰的作用。
如图2所示,内部辅梁一1与内部辅梁二2之间以满焊的方式内嵌有冲压保温岩棉板8,冲压保温岩棉板8包括厚度大于50mm的防火材料岩棉以及厚度大于2mm的岩棉背板。冲压保温岩棉板8作为优质防火材料,它的厚度大于50mm,以充分保障柜体的防火性能。在内部辅梁的上方居中焊接有泄水梁3,采用20*40方管作为泄水梁3。泄水梁3贯穿舱盖底板的左右两端,泄水梁3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比50*80方管和50*50方管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高出20mm,泄水梁3的厚度大于1.5mm。
如图4所示,舱盖顶板设置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冲压瓦楞顶板6。冲压瓦楞顶板6焊接在泄水梁3的上方,冲压瓦楞顶板6的厚度大于2mm,冲压瓦楞顶板6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比泄水梁3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高出20mm。如图3所示,冲压瓦楞顶板6通过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使冲压瓦楞顶板的两端形成倾斜角度,在淋雨的工作情况下,便于雨水沿冲压瓦楞顶板6的倾斜角快速排水,该设计使得箱体框架使用方便、性能可靠,提高箱体防水性要求。
舱顶框架的各结构之间焊接牢固,焊后清除焊渣,打磨平整,使得焊缝美观。舱顶框架油漆喷涂富锌底漆,其厚度不少于60μm,再喷涂环氧树脂漆,其厚度不少于80μm,最终喷涂丙烯酸面漆,其厚度不少于60μm。并在全部钢板材料的涂层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使预制舱内外材料的性质不会因为紫外线的照射方案发生劣化、不会吸收紫外线的热量等。舱顶框架的中间层及表面层的涂料总厚度超过200μm,以提高舱体的防腐能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它通过焊接舱顶框架和增加排水梁3的方式,冲压瓦楞顶板6的倾斜角使得在淋雨工作况下,便于雨水沿瓦楞倾角快速排水。在钢板中间填充厚度不小于50mm的冲压保温岩棉板8作为防火材料,可以保障舱顶框架的防火性能。由于以标准角件5为中心的这个节点区域在工作过程中应力集中比较明显,因此在标准角件5处布置补强板7,通过补强板7以起到加强和防止磕碰的作用。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框架底部的舱盖底板以及位于框架顶部的舱盖顶板,所述舱盖底板的四周沿轮廓线安装有边梁(4),所述边梁(4)以满焊的方式连接有内部辅梁;在所述内部辅梁的上方居中焊接有泄水梁(3),内部辅梁之间内嵌有冲压保温岩棉板(8);所述泄水梁(3)贯穿舱盖底板的左右两端;所述舱盖顶板设置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冲压瓦楞顶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辅梁包括内部辅梁一(1)与内部辅梁二(2),所述内部辅梁一(1)与内部辅梁二(2)沿泄水梁(3)长度方向交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底板的四周顶角处通过与边梁平焊以及满焊的方式设置有标准角件(5),所述标准角件(5)周边焊接有补强板(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4)所采用的方管厚度大于5mm,内部辅梁一(1)与内部辅梁二(2)所采用的方管的厚度均大于3.5mm,泄水梁(3)的厚度大于1.5mm;内部辅梁一(1)与内部辅梁二(2)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比边梁(4)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低1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梁(3)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比内部辅梁一(1)与内部辅梁二(2)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高出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泄水梁(3)的上方布置有冲压瓦楞顶板(6),冲压瓦楞顶板(6)的厚度大于2mm,冲压瓦楞顶板(6)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比泄水梁(3)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高度高出20mm,冲压瓦楞顶板(6)通过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使冲压瓦楞顶板(6)的两端形成倾斜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保温岩棉板(8)以满焊的方式内嵌在交错排列的内部辅梁一(1)与内部辅梁二(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保温岩棉板(8)包括厚度大于50mm的防火材料岩棉,以及厚度大于2mm的岩棉背板。
CN202321405183.6U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 Active CN220439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5183.6U CN220439761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5183.6U CN220439761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9761U true CN220439761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96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5183.6U Active CN220439761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97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76639U1 (ru) Крупнотоннажный контейнер
CN102556090B (zh) 轨道车辆车顶结构的加工方法
CN220439761U (zh) 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集装箱系统舱顶框架结构
CN107117213A (zh) 一种复合材料货车车厢结构
CN202115527U (zh) 轨道车辆车顶结构
CN207794414U (zh) 一种尖顶集装箱活动房
CN107975163B (zh) 一种装配式双层外墙板及安装结构和水平竖直防水结构
CN202578036U (zh) 一种集装箱活动房屋结构
CN201821295U (zh) 太阳能支架
CN215716370U (zh) 一种单元幕墙女儿墙出屋面板块安装结构
CN201256050Y (zh) 一种变压器油箱
CN205421533U (zh) 一种建筑节能房屋框架
CN213178559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厢式换热站厢体及厢式换热站
CN210049413U (zh) 一种钢结构墙体伸缩缝节点
CN112590950A (zh) 一种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
CN203460936U (zh) 装甲车辆桁架式车体
CN206926339U (zh) 耐腐蚀蜂窝板
CN218668223U (zh) 一种循环式立体停车库防雨装置
CN217924097U (zh) 一种轻钢房屋的整体结构
CN217707329U (zh) 一种环卫车用高强度耐腐蚀车厢
CN214329584U (zh) 加强型钢结构房屋支撑柱
CN219825879U (zh) 一种网架结构屋面中天沟结构
CN212319386U (zh) 一种防腐蚀高强度异形槽钢
CN214114943U (zh) 一种复合式快速拼装废水处理反应池
CN218141519U (zh)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风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