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2567U - 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2567U
CN220432567U CN202322027188.6U CN202322027188U CN220432567U CN 220432567 U CN220432567 U CN 220432567U CN 202322027188 U CN202322027188 U CN 202322027188U CN 220432567 U CN220432567 U CN 220432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waste liquid
regeneration system
liquid recovery
sof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271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高正
彭雷
谭健
李儒达
叶广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ping Mingzheng Pharmaceutical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ping Mingzheng Pharmaceutical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ping Mingzheng Pharmaceutical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ping Mingzheng Pharmaceutical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271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2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2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2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包括废液贮罐、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离子交换软化床、中和反应罐、沉淀池、溢流液贮罐、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蒸发结晶装置以及压滤机,废液贮罐与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相连接,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与离子交换软化床相连接,离子交换软化床与中和反应罐相连接,中和反应罐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与溢流液贮罐连接且通过泥浆泵与压滤机连接,溢流液贮罐与臭氧接触池相连接,臭氧接触池与生物活性炭滤池相连接,生物活性炭滤池与蒸发结晶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出水水质得到净化,达到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水再生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每年产生大量的高盐废水,若将其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随着排放标准的提升,企业开始对高盐废水进行处理,并尽可能地实现资源化回用,传统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的核心工艺为膜浓缩和蒸发结晶的组合工艺,其副产品结晶盐均以混合形式出现,含有多种离子,资源化程度不高,最终只能按危险废物进行填埋处理,吨盐处理成本高达3000元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包括废液贮罐、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离子交换软化床、中和反应罐、沉淀池、溢流液贮罐、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蒸发结晶装置以及压滤机,所述废液贮罐的出口与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的出口与离子交换软化床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离子交换软化床的出口与中和反应罐的入口相连接,所述中和反应罐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与溢流液贮罐连接且通过泥浆泵与压滤机连接,所述溢流液贮罐的出口与臭氧接触池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臭氧接触池的出口与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出口与蒸发结晶装置的入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和反应罐上设有压缩空气、氨水和絮凝剂的投料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上设有助凝剂投料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压滤机设有空气吹扫污泥的流通管道,所述空气吹扫污泥的流通管道与沉淀池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滤机连接有压缩空气管道及清水管道。
进一步的,还包括废液收集池,所述废液收集池与压滤机的滤液输出端相连接,废液收集池通过废液提升泵与中和反应罐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清水池,所述清水池与蒸发结晶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和离子交换软化床的污泥输出端均与沉淀池的入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臭氧接触池的内部设有臭氧曝气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离子交换软化床对重金属离子和硬度离子进行二次软化,有效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残余硬度,然后通过臭氧接触池进行臭氧氧化和生物活性炭滤池对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使出水水质得到净化,达到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水再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包括废液贮罐1、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2、离子交换软化床3、中和反应罐4、沉淀池5、溢流液贮罐6、臭氧接触池7、生物活性炭滤池8、蒸发结晶装置9以及压滤机10,所述废液贮罐1的出口与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2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2的出口与离子交换软化床3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离子交换软化床3的出口与中和反应罐4的入口相连接,所述中和反应罐4与沉淀池5连接,所述沉淀池5与溢流液贮罐6连接且通过泥浆泵11与压滤机10连接,沉淀池内的溢流液流至溢流液贮罐中,泥浆泵将沉淀池内的污泥抽送至压滤机;所述溢流液贮罐6的出口与臭氧接触池7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臭氧接触池7的出口与生物活性炭滤池8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生物活性炭滤池8的出口与蒸发结晶装置9的入口相连接。工作时,废液输入至废液贮罐1中,再从废液贮罐1输送至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2,经过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2的一级软化处理后,大部分的重金属离子和硬度离子被去除;之后废液进入离子交换软化床3进行二级软化处理,去除剩余的重金属离子和残余硬度;离子交换软化床3的出水进入中和反应罐4中,中和反应罐4中的沉淀物排放至沉淀池5进行沉淀,沉淀池5内的污泥进入压滤机10进行压滤,而沉淀池5内的溢流液则进入溢流液贮罐6中,溢流液贮罐6的出水先通过臭氧接触池7进行臭氧氧化,之后在生物活性炭滤池8对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使出水水质得到净化;最后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出水经过蒸发结晶装置9进行蒸发结晶处理,得到清水。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和反应罐4上设有压缩空气、氨水和絮凝剂的投料通道,絮凝剂采用FeCl3。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5上设有助凝剂投料通道。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压滤机10连接有压缩空气管道及清水管道,所述压滤机10设有空气吹扫污泥的流通管道12,所述空气吹扫污泥的流通管道12与沉淀池5连接。压滤机经压缩空气吹扫出的吹扫污泥通过管路回流至沉淀池。
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废液收集池13,所述废液收集池13与压滤机10的滤液输出端相连接,废液收集池13通过废液提升泵14与中和反应罐4相连接。压滤机滤液、压滤机经清水冲洗排出的冲洗废水均通过废液收集池收集后,用提升泵送至中和反应罐再处理,实现废液净化系统的废水零排放。
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清水池15,所述清水池15与蒸发结晶装置9相连接,清水池以利于贮存处理得到的清水。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2和离子交换软化床3的污泥输出端均与沉淀池5的入口相连接。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臭氧接触池7的内部设有臭氧曝气管,以利于在臭氧接触池内进行臭氧曝气。
另一实施例中,蒸发结晶装置9为MVR低温蒸发器,处理量为8m3/h;蒸发温度为50~60℃。
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液贮罐、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离子交换软化床、中和反应罐、沉淀池、溢流液贮罐、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蒸发结晶装置以及压滤机,所述废液贮罐的出口与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的出口与离子交换软化床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离子交换软化床的出口与中和反应罐的入口相连接,所述中和反应罐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与溢流液贮罐连接且通过泥浆泵与压滤机连接,所述溢流液贮罐的出口与臭氧接触池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臭氧接触池的出口与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出口与蒸发结晶装置的入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反应罐上设有压缩空气、氨水和絮凝剂的投料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上设有助凝剂投料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机设有空气吹扫污泥的流通管道,所述空气吹扫污泥的流通管道与沉淀池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机连接有压缩空气管道及清水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液收集池,所述废液收集池与压滤机的滤液输出端相连接,废液收集池通过废液提升泵与中和反应罐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水池,所述清水池与蒸发结晶装置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池和离子交换软化床的污泥输出端均与压滤机的入口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接触池的内部设有臭氧曝气管。
CN202322027188.6U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 Active CN220432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7188.6U CN22043256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7188.6U CN22043256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2567U true CN220432567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88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27188.6U Active CN22043256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2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0427C (zh) 一种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及利用的方法
CN211056864U (zh) 一种处理含镍废水回用设备
CN210176681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处理系统
CN210945110U (zh) 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220432567U (zh) 一种高效零排放废液回收及再生系统
CN207811506U (zh) 循环水排污净化再利用系统
CN203400539U (zh) 一种污水净化器
CN215559437U (zh)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CN216073408U (zh) 一种矿区井下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2610147U (zh) 一种电镀废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15559636U (zh)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CN215480160U (zh) 一种集成化脱硫废水浓缩减量零排处理装置
CN211078673U (zh) 基于膜过滤技术的pta精制母液处理装置
CN208087379U (zh) 水中二氧化硅去除装置系统
CN211813900U (zh) 一种玻璃磨削液过滤再生回用系统
CN209906563U (zh) 一种处理抗氧化剂废水的处理系统
CN208586158U (zh) 一种脱硫废水资源化处理系统
CN109879495A (zh) 一种地表水的水处理系统及水处理方法
CN214735037U (zh) 新型全膜法处理高盐水的软化加药及污泥处理装置
CN216472707U (zh) 一种污水零排放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14991003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回收系统
CN214457217U (zh) 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214141973U (zh) 一种渗滤液的处理装置
CN20499977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15924492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清洁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