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2397U - 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2397U
CN220432397U CN202322014074.8U CN202322014074U CN220432397U CN 220432397 U CN220432397 U CN 220432397U CN 202322014074 U CN202322014074 U CN 202322014074U CN 220432397 U CN220432397 U CN 220432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filter screen
pipe
bottle body
suction fil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40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云成
余仲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Fanhua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Fanhua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Fanhua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Fanhua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40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2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2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2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涉及抽滤瓶技术领域,包括抽滤瓶本体,所述抽滤瓶本体的一侧壁处设置有上嘴管,且抽滤瓶本体远离上嘴管的一侧壁处设置有下嘴管,所述抽滤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集液罐,所述集液罐内开设有空腔,且集液罐内设置有隔层板,所述集液罐内通过隔层板从上而下分别分隔为过滤腔和集液腔,所述集液罐的一侧壁处设置有连通过滤腔的进液管,所述下嘴管的一端内插设有连接胶管,所述连接胶管的一端和进液管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便于在对抽滤瓶本体作业制取的废液进行排液收集的同时,对废液起到过滤处理的效果,避免含有污染物成分的废液直接排出时发生溅射而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提高抽滤瓶本体的排废液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滤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
背景技术
抽滤瓶又称布氏烧瓶,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玻斗过滤用瓶。通常是配合布氏漏斗过滤使用,形状类似锥形瓶,抽滤瓶的外形似锥形瓶,只是在管口处多开了一个侧向的连接口,用来接上塑胶管再接到水流抽气泵上。当抽滤瓶口放上布氏漏斗过滤时,此时水流抽气泵开始抽气,使抽滤瓶内的空气压力降低;若漏斗上的滤纸内有任何的溶液存在,由于大气压力和重力的作用,这些溶液即会经过滤纸流入下方的抽滤瓶中,残馀的固体则留在滤纸上,而达到过滤的目的。
作业时,将抽滤瓶的上嘴管用橡胶管连接抽气泵,下嘴管用橡胶管连接通入积液桶中收集废液,根据过滤速度调整好流速,全部安装好就可开动抽气泵,这时抽滤瓶内的气体被排出,形成了压力差,迫使布氏漏斗内的液体通过滤网流入抽滤瓶中,达到加速过滤的目的。待抽滤瓶内过滤液过量时,可由下口橡胶管放出,使过滤能连续进行。
现有当抽滤瓶需要将抽滤的废液排出时,一般是通过瓶体的下嘴管排出,也可从瓶口排出,但需要将废液排出至专门积存废液的积液桶中,但由于废液中常含有一定的污染物成分,在不进行处理而直接排出的情况下,若废液发生溅射出易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抽滤瓶的排废液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抽滤瓶在排废液过程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
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包括抽滤瓶本体,所述抽滤瓶本体的一侧壁处设置有上嘴管,且抽滤瓶本体远离上嘴管的一侧壁处设置有下嘴管,所述抽滤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集液罐,所述集液罐内开设有空腔,且集液罐内设置有隔层板,所述集液罐内通过隔层板从上而下分别分隔为过滤腔和集液腔,所述集液罐的一侧壁处设置有连通过滤腔的进液管,所述下嘴管的一端内插设有连接胶管,所述连接胶管的一端和进液管连通设置,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过滤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隔层板远离进液管的一边表面处开设有连通集液腔的漏孔,所述集液腔远离漏孔的一边侧壁处连通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设置有排液阀门一,所述进液管和连接胶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排液阀门二。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三个滤网框、初滤网、精滤网和活性炭滤网,所述过滤腔的两边内壁处分别设置有水平侧板,所述水平侧板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三个所述滤网框的安装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水平侧板表面设有的安装槽内,所述初滤网、精滤网和活性炭滤网分别依次设置在三个滤网框内,且初滤网设置在滤网框靠近进液管的一侧内。
进一步的,所述集液罐的顶部设置成契合抽滤瓶本体底部的凹槽状,且集液罐的顶部开设有罐口,所述集液罐顶部开设的罐口内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底部与滤网框相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抽滤瓶本体的内底壁处设置有导液垫板,所述导液垫板设置成朝向下嘴管的一侧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抽滤瓶本体的上嘴管连接外部抽液泵进行抽吸,进而配合外部布氏漏斗进行抽滤液作业,使待处理物料中的废液落入抽滤瓶本体内,进而当抽滤瓶本体内积存有过量的废液时,打开排液阀门二,从而使废液经下嘴管由连接胶管导入进液管,进而排入集液罐的过滤腔内,进而使废液沿过滤腔内导流,并依次通过初滤网、精滤网和活性炭滤网,便于对废液起到一定的过滤吸附效果,以便滤除废液中的污染物颗粒成分,进而使过滤处理后的液体经漏孔导入集液腔内,当积存有一定量时,通过打开排液阀门一,以便通过出液管排出处理后的废液至外部容器内,便于在对抽滤瓶本体作业制取的废液进行排液收集的同时,对废液起到过滤处理的效果,避免含有污染物成分的废液直接排出时发生溅射而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提高抽滤瓶本体的排废液处理效果。
2、通过集液罐顶部设置的密封盖配合,便于在作业完成后,打开密封盖,进而沿水平侧板上的安装槽取出滤网框,以便按需对初滤网、精滤网或活性炭滤网进行维护处理,提高对废液过滤处理的稳定性,进而通过抽滤瓶本体内底壁处设置的导液垫板配合,经导液垫板的倾斜设计,便于使抽滤瓶本体内积存的废液朝向下嘴管的一侧导流,便于排出废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抽滤瓶本体的立体图。
图2为抽滤瓶本体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抽滤瓶本体;2、上嘴管;3、下嘴管;4、集液罐;5、隔层板;6、过滤腔;7、集液腔;8、进液管;9、连接胶管;10、过滤组件;101、滤网框;102、初滤网;103、精滤网;104、活性炭滤网;11、漏孔;12、出液管;13、排液阀门一;14、排液阀门二;15、水平侧板;16、密封盖;17、导液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实施例
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包括抽滤瓶本体1,抽滤瓶本体1的一侧壁处设置有上嘴管2,且抽滤瓶本体1远离上嘴管2的一侧壁处设置有下嘴管3,通过抽滤瓶本体1的上嘴管2连接外部抽液泵进行抽吸,进而配合外部布氏漏斗进行抽滤液作业,使待处理物料中的废液落入抽滤瓶本体1内,此为现有技术,参照图1、图2。
抽滤瓶本体1的内底壁处设置有导液垫板17,导液垫板17设置成朝向下嘴管3的一侧倾斜。通过抽滤瓶本体1内底壁处设置的导液垫板17配合,经导液垫板17的倾斜设计,便于使抽滤瓶本体1内积存的废液朝向下嘴管3的一侧导流,便于排出废液,参照图1、图2。
抽滤瓶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集液罐4,集液罐4内开设有空腔,且集液罐4内设置有隔层板5,集液罐4内通过隔层板5从上而下分别分隔为过滤腔6和集液腔7,集液罐4的一侧壁处设置有连通过滤腔6的进液管8,下嘴管3的一端内插设有连接胶管9,连接胶管9的材质为硅胶,便于柔性弯曲使用。连接胶管9的一端和进液管8连通设置,进液管8和连接胶管9的连接处设置有排液阀门二14。当抽滤瓶本体1内积存有过量的废液时,打开排液阀门二14,从而使废液经下嘴管3由连接胶管9导入进液管8,进而排入集液罐4的过滤腔6内,参照图1、图2。
过滤腔6内设置有过滤组件10,过滤组件10包括三个滤网框101、初滤网102、精滤网103和活性炭滤网104,过滤腔6的两边内壁处分别设置有水平侧板15,水平侧板15与隔层板5垂直设置,水平侧板15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三个滤网框101的安装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水平侧板15表面设有的安装槽内,初滤网102、精滤网103和活性炭滤网104分别依次设置在三个滤网框101内,且初滤网102设置在滤网框101靠近进液管8的一侧内。初滤网102的材质为聚丙烯,采用聚丙烯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过滤效率,以便初级过滤废液,其适用于过滤水、化工废液和化学实验废液。精滤网103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采用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过滤特性,可以过滤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化学废液。活性炭滤网104的材质为活性炭,采用活性炭良好的吸附性能,便于进一步吸附经过二次过滤处理后废液中的污染物颗粒。通过使废液沿过滤腔6内导流,并依次通过初滤网102、精滤网103和活性炭滤网104,便于对废液起到一定的过滤吸附效果,以便滤除废液中的污染物颗粒成分,参照图2、图3。
隔层板5远离进液管8的一边表面处开设有连通集液腔7的漏孔11,集液腔7远离漏孔11的一边侧壁处连通设置有出液管12,出液管12的一端设置有排液阀门一13。使过滤处理后的液体经漏孔11导入集液腔7内,当积存有一定量时,通过打开排液阀门一13,以便通过出液管12排出处理后的废液至外部容器内。综上配合,便于在对抽滤瓶本体1作业制取的废液进行排液收集的同时,对废液起到过滤处理的效果,避免含有污染物成分的废液直接排出时发生溅射而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提高抽滤瓶本体1的排废液处理效果,参照图2、图3。
集液罐4的顶部设置成契合抽滤瓶本体1底部的凹槽状,且集液罐4的顶部开设有阶梯状罐口,集液罐4顶部开设的罐口内设置有密封盖16,密封盖16的底部与滤网框101相抵接。通过集液罐4顶部设置的密封盖16配合,便于在作业完成后,打开密封盖16,进而沿水平侧板15上的安装槽取出滤网框101,以便按需对初滤网102、精滤网103或活性炭滤网104进行维护处理,提高对废液过滤处理的稳定性,参照图2、图3。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包括抽滤瓶本体(1),所述抽滤瓶本体(1)的一侧壁处设置有上嘴管(2),且抽滤瓶本体(1)远离上嘴管(2)的一侧壁处设置有下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滤瓶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集液罐(4),所述集液罐(4)内开设有空腔,且集液罐(4)内设置有隔层板(5),所述集液罐(4)内通过隔层板(5)从上而下分别分隔为过滤腔(6)和集液腔(7),所述集液罐(4)的一侧壁处设置有连通过滤腔(6)的进液管(8),所述下嘴管(3)的一端内插设有连接胶管(9),所述连接胶管(9)的一端和进液管(8)连通设置,所述过滤腔(6)内设置有过滤组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板(5)远离进液管(8)的一边表面处开设有连通集液腔(7)的漏孔(11),所述集液腔(7)远离漏孔(11)的一边侧壁处连通设置有出液管(12),所述出液管(12)的一端设置有排液阀门一(13),所述进液管(8)和连接胶管(9)的连接处设置有排液阀门二(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10)包括三个滤网框(101)、初滤网(102)、精滤网(103)和活性炭滤网(104),所述过滤腔(6)的两边内壁处分别设置有水平侧板(15),所述水平侧板(15)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三个所述滤网框(101)的安装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水平侧板(15)表面设有的安装槽内,所述初滤网(102)、精滤网(103)和活性炭滤网(104)分别依次设置在三个滤网框(101)内,且初滤网(102)设置在滤网框(101)靠近进液管(8)的一侧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罐(4)的顶部设置成契合抽滤瓶本体(1)底部的凹槽状,且集液罐(4)的顶部开设有罐口,所述集液罐(4)顶部开设的罐口内设置有密封盖(16),所述密封盖(16)的底部与滤网框(101)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滤瓶本体(1)的内底壁处设置有导液垫板(17),所述导液垫板(17)设置成朝向下嘴管(3)的一侧倾斜。
CN202322014074.8U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 Active CN220432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4074.8U CN220432397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4074.8U CN220432397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2397U true CN220432397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85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4074.8U Active CN220432397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2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32492U (zh) 一种真空气液分离罐
CN220432397U (zh) 一种抽滤瓶排废液结构
CN20889868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废渣收集装置
CN213314004U (zh) 一种环保型过滤除尘设备
CN110723866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高效厌氧反应器装置
CN209953480U (zh) 一种移动式餐厨垃圾预处理装置
CN211302484U (zh) 一种橡胶废气处理用喷淋除尘装置
CN210874426U (zh) 一种倾斜式污水过滤器
CN208732801U (zh) 用于废水废渣的过滤分离装置
CN107497573B (zh) 一种废电池破碎装置
CN206730630U (zh) 一种过滤器
CN207042935U (zh) 一种用于化学发光仪器的负压式清洗系统
CN217773370U (zh) 一种真空排水系统用除杂设备
CN213132282U (zh) 一种化工用卧式过滤器
CN213885479U (zh) 一种水过滤空气净化装置
CN219155376U (zh) 一种收集罐
CN219795507U (zh) 一种空压机过滤装置
CN219647072U (zh) 一种设有粉尘颗粒清排机构的便于清理的废气处理器
CN208692149U (zh) 一种化粪池用的药物喷洒设备
CN215259900U (zh) 一种移动分布式能源站烟气净化系统
CN211737396U (zh) 一种自动分离气体和液体杂质的真空装置
CN220899727U (zh) 一种直饮水过滤净化机
CN220557213U (zh) 一种新型底部增流过滤装置
CN211612287U (zh) 一种用于离子色谱仪分析系统的样品过滤装置
CN110755904B (zh) 一种免拆装的抽滤装置及抽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