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4116U - 卧床病人翻身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卧床病人翻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4116U
CN220424116U CN202322291754.4U CN202322291754U CN220424116U CN 220424116 U CN220424116 U CN 220424116U CN 202322291754 U CN202322291754 U CN 202322291754U CN 220424116 U CN220424116 U CN 220424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
regulating
cushion
tur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17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丽琴
沈利红
忻静瑶
沈玲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qing People's Hospital Deq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Deqing People's Hospital Deq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qing People's Hospital Deq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Deqing People's Hospital Deq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3222917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4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4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41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于护理床的辅助设施所属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床病人翻身装置。该卧床病人翻身装置,包括用于为人体提供支撑的垫层部(10)、包括并列设置的2个调节气囊的调节气囊部(20)、用于为调节气囊部(20)供应气体的气体供给部(30),垫层部(10)为由若干硬质支撑条排列而成,相邻硬质支撑条之间柔性连接,调节气囊部(20)的2个调节气囊充气后,顶部外侧高于顶部内侧;2个调节气囊均延伸至超过垫层部(10)中线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对2个调节气囊充入不同气量的方式,使2个相互嵌合的调节气囊获得“√”形表面,有助于提高卧床病人的翻身效率并使其较舒适地保持侧身状态。

Description

卧床病人翻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于护理床的辅助设施所属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床病人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欠缺活动能力的卧床病人因长时间躺靠在床上,皮肤与床面的压迫区容易产生褥疮,实务中需护理人员定期为其翻身。期间,护理人员也可采用翻身枕等辅助工具以减轻劳动强度,翻身枕的结构可参加中国专利文献CN 217091236U,该专利文献为一种可调节充气翻身枕。为进一步减轻为卧床病人翻身的劳动强度,现有技术还提出了其他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15915362 U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患者用翻身装置,该翻身装置平铺于病床上即可使用,其包括气垫和设于气垫下端的气囊,气垫包括左气垫和右气垫,气囊包括设于左气垫下侧的左气囊和设于右气垫下侧的右气囊;左气垫和右气垫为两个独立的空间,使左气垫和右气垫可向中间翻折,扇形结构的左气囊和右气囊可分别控制左气垫或右气垫的升降,使病人在气囊的协助下翻身。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病人一般躺在翻身装置的中间位置,左气垫或右气垫向中间翻折时,翻折效果仅作用在1/2人体处,而且人体可能顺势滑向病床的另一侧,导致翻折效果可能不理想。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10277553 U公开了一种翻身气垫及护理病床,其翻身气垫包括调节气囊、调节装置以及包裹气囊组,在使用的时候,将病人放置在容纳空间的内部,利用包裹气囊组对病人提供一个包裹,然后利用调节装置控制调节气囊内部的气压,通过控制调节气囊内部的气压,可以控制不同的调节气囊的高度,实现从容纳空间的一端到容纳空间的另一端其调节气囊的高度逐渐变化,起到调节病人的卧姿的技术效果。该方案利用包裹气囊组对人体实施了包裹,调节气囊的高低变化可产生有效的翻身效果,但是包裹气囊组大大限制了病人的活动空间,舒适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卧床病人翻身装置,可有效地为躺在翻身装置中间位置的病人实施翻身,并有助于其处于侧身状态,侧身后的病人有较大活动自由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卧床病人翻身装置,包括
垫层部,用于为人体提供支撑;
调节气囊部,位于垫层部的底部,包括并列设置的2个调节气囊,用于调节垫层部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
气体供给部,分别与调节气囊部的2个调节气囊连通,用于为2个调节气囊供气;
所述垫层部为由若干硬质支撑条排列而成,相邻硬质支撑条之间柔性连接;
所述调节气囊部的2个调节气囊充气后,顶部外侧高于顶部内侧;2个调节气囊均延伸至超过垫层部中线的另一侧。
该发明创造的发明构思是:改变现有技术中的左右2个调节气囊的结构,使2个调节气囊均延伸至超过垫层部中线的另一侧,所以每个调节气囊均可对垫层部的中间位置产生有效影响。当2个调节气囊充气量不同时,调节气囊部具有“√”形的顶面,可阻止病人处于倾斜状态后向一侧滑移。现有技术中,病人侧身后,有时采用绑带将病人固定,舒适性较差。而本申请得到“√”形顶面后,病人即不会向另一侧滑移从而可以保持侧身状态,又有相对较大的活动自由度,舒适性较高。改变2个调节气囊内的气量,则可使病人朝相反的一侧翻身。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调节气囊包括气囊主体部和气囊嵌合部,气囊嵌合部位于垫层部中间位置的下方,2个调节气囊的气囊嵌合部相互嵌合。该方案提出了一种2个调节气囊的配合方式,使2个调节气囊均可有效地使躺于中间位置的病人侧身。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气囊主体部和气囊嵌合部的横向宽度相等,且均占调节气囊部横向宽度的1/3。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包括一气囊支撑框,用于容置调节气囊部;调节气囊部处于未充气状态时,垫层部扣合于气囊支撑框的顶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还包括有框体绑带,固定于气囊支撑框上,用于与病床固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调节气囊部的2个调节气囊具有相互独立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内均配设单向阀;
所述气体供给部包括气泵、流量控制装置、气体管路,气体管路连通进气口和气泵,流量控制装置控制进入进气口的气体流量。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气体管路呈Y形,底端与气泵连通,顶端分别与2个调节气囊的进气口连通。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支座和用于压迫气体管路的旋钮,支座上开设有供气体管路穿过的气管通路和用于容置旋钮的调节通道,旋钮在调节通道的转动可调节旋钮对气体管路的压迫力度。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包括顶部软垫,位于垫层部的顶部,每个硬质支撑条对应一条状软垫,以增加与人体接触面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2个调节气囊充入不同气量的方式,使2个相互嵌合的调节气囊获得“√”形表面,有助于提高卧床病人的翻身效率并使其较舒适地保持侧身状态,适合在医院、安养院、或居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调节气囊部处于未充气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调节气囊部处于充气状态;
图3为图2中去除垫层部、气体供给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去除气囊支撑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气囊部上躺上病人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气囊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支座和旋钮处于分离状态;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垫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垫层部;20、调节气囊部;21、气囊主体部;22、气囊嵌合部;23、进气口;24、出气口;30、气体供给部;31、气泵;32、流量控制装置;321、支座;322、旋钮;323、气管通路;324、调节通道;33、气体管路;40、气囊支撑框;41、垫层支撑台;42、框体通孔;50、框体绑带;60、顶部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所述的卧床病人翻身装置的主要部件包括垫层部10、调节气囊部20、气体供给部30、气囊支撑框40。
垫层部10与病人人体直接接触,用于为人体提供支撑,位于装置的最顶部。垫层部10为由若干硬质支撑条排列而成,相邻硬质支撑条之间柔性连接。显然,作为显而易见的变形,垫层部10只需由3块硬质支撑条柔性连接即可,3块硬质支撑条即可满足垫层部10呈“√”形结构。硬质支撑条仅指垫层部10的内部具有一定硬度,不代表垫层部10表面未包裹柔性材料。
调节气囊部20为本申请最大的创新,位于垫层部10的底部,由2个并列设置的2个调节气囊组成,每个调节气囊均有进气口23和出气口24,进气口23和出气口24内均配设单向阀,调节气囊的进气或出气为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改进之处仅在于调节气囊的形状。
如图3-5所示,每个调节气囊包括气囊主体部21和气囊嵌合部22,气囊主体部21和气囊嵌合部22的横向宽度相等,且均占调节气囊部20横向宽度的1/3。气囊嵌合部22位于垫层部10中间位置的下方,2个调节气囊的气囊嵌合部22相互嵌合。由于位于中间位置的气囊嵌合部22占调节气囊部20横向宽度的1/3,调节气囊充气后,气囊嵌合部22随即倾斜,躺于中间位置的病人随即倾斜,具体参加图6所示。位于当2个调节气囊的充气量不同时,调节气囊部20的顶部即呈“√”形,调节气囊顶部外侧高于顶部内侧。调节气囊部20的顶部敷设垫层部10的目的之一,是覆盖住2个气囊嵌合部22之间形成的凹陷,使得调节气囊部20具有平整的顶部。显而易见地,根据2个调节气囊的充气量不同,垫层部10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相应调整。
用于容置调节气囊部20的气囊支撑框40如图7所示,四周形成有垫层支撑台41,调节气囊部20处于未充气状态时,垫层部10支撑于气囊支撑框40的垫层支撑台41上。气囊支撑框40的一端开设有供进气口23和出气口24穿过的框体通孔42。气囊支撑框40在其两侧分别设有框体绑带50,框体绑带50用于将气囊支撑框40与病床固定。
气体供给部30如图8所示,包括气泵31、流量控制装置32、气体管路33。气体管路33呈Y形,底端与气泵31连通,顶端分别与2个调节气囊的进气口23连通。流量控制装置32控制进入进气口23的气体流量,使用时,固定于气囊支撑框40的外侧。流量控制装置32的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支座321和用于压迫气体管路33的旋钮322,支座321上开设有供气体管路33穿过的气管通路323和用于容置旋钮322的调节通道324,旋钮322在调节通道324的转动可调节旋钮322对气体管路33的压迫力度。
需要使用调节气囊时,先调整左右两侧的旋钮322对相应气体管路33的压迫力度。如果需要左侧的调节气囊高于右侧的调节气囊,只需增大右侧的旋钮322对相应气体管路33的压迫力度,气泵31同时充气时,左侧的进气速度大于右侧的进气速度。需要将右侧的调节气囊调整至高于左侧的调节气囊时,先通过左侧的出气口24放掉部分气体,并用左侧的旋钮322将其对应的气体管路33压迫至关闭,放松右侧的旋钮322对其对应气体管路33的压迫,启动气泵31,则气泵31只为右侧的调节气囊充气。
显而易见地,气体供给部30还可以采用其他现有技术。如采用中国专利文献CN210277553 U中采用的调节装置。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垫层部10的顶部具有顶部软垫60,每个硬质支撑条对应一条状软垫,在增加防滑性的同时,增加垫层部10的舒适感。

Claims (9)

1.卧床病人翻身装置,包括
垫层部(10),用于为人体提供支撑;
调节气囊部(20),位于垫层部(10)的底部,包括并列设置的2个调节气囊,用于调节垫层部(10)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
气体供给部(30),分别与调节气囊部(20)的2个调节气囊连通,用于为2个调节气囊供气;
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层部(10)为由若干硬质支撑条排列而成,相邻硬质支撑条之间柔性连接;
所述调节气囊部(20)的2个调节气囊充气后,顶部外侧高于顶部内侧;2个调节气囊均延伸至超过垫层部(10)中线的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病人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气囊包括气囊主体部(21)和气囊嵌合部(22),气囊嵌合部(22)位于垫层部(10)中间位置的下方,2个调节气囊的气囊嵌合部(22)相互嵌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床病人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主体部(21)和气囊嵌合部(22)的横向宽度相等,且均占调节气囊部(20)横向宽度的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病人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囊支撑框(40),用于容置调节气囊部(20);调节气囊部(20)处于未充气状态时,垫层部(10)扣合于气囊支撑框(40)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床病人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框体绑带(50),固定于气囊支撑框(40)上,用于与病床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病人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气囊部(20)的2个调节气囊具有相互独立的进气口(23)和出气口(24),进气口(23)和出气口(24)内均配设单向阀;
所述气体供给部(30)包括气泵(31)、流量控制装置(32)、气体管路(33),气体管路(33)连通进气口(23)和气泵(31),流量控制装置(32)控制进入进气口(23)的气体流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床病人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管路(33)呈Y形,底端与气泵(31)连通,顶端分别与2个调节气囊的进气口(23)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床病人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控制装置(32)包括支座(321)和用于压迫气体管路(33)的旋钮(322),支座(321)上开设有供气体管路(33)穿过的气管通路(323)和用于容置旋钮(322)的调节通道(324),旋钮(322)在调节通道(324)的转动可调节旋钮(322)对气体管路(33)的压迫力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病人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顶部软垫(60),位于垫层部(10)的顶部,每个硬质支撑条对应一条状软垫。
CN202322291754.4U 2023-08-25 2023-08-25 卧床病人翻身装置 Active CN220424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1754.4U CN220424116U (zh) 2023-08-25 2023-08-25 卧床病人翻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1754.4U CN220424116U (zh) 2023-08-25 2023-08-25 卧床病人翻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4116U true CN220424116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93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1754.4U Active CN220424116U (zh) 2023-08-25 2023-08-25 卧床病人翻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41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54900A (en) Patient turning apparatus
US3935604A (en) Support device for lifting and supporting patients
EP1503645B1 (en) Self-adjusting cushioning device
US5809597A (en) Inflatable body support
US7380302B2 (en) Bolster system and method
US6684434B2 (en) Mattress assembly
US6148461A (en) Inflatable support
US7155766B1 (en) Bolster system and method
US6178578B1 (en) Pressure control assembly for an air mattress
US5267364A (en) Therapeutic wave mattress
US20140007353A1 (en) Patient turner
EP1021108B1 (en) Mattress structure
US6058538A (en) Patient support
US6119292A (en) Patient torso support and turning system
US20080178392A1 (en) Air Cushion with Alternatively Inflated Chambers
US20110047709A1 (en) Support device with adjustable length and width
EP1009351A4 (en) DEVICE FOR LIFTING HEAD AND UPPER BODY ON A LIQUID-FILLED SUPPORT
CN206372202U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气囊床
US5586348A (en) Air mattres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it
US20150282630A1 (en) Mattress lift system
CN220424116U (zh) 卧床病人翻身装置
US20220133563A1 (en) Patient positioning apparatus and mattress
US8146187B2 (en) Mattress and mattress replacement system with and intrinsic contour feature
CN211065851U (zh) 一种充气床垫
CN211156878U (zh) 防褥疮水气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