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1987U - 头戴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1987U
CN220421987U CN202321683498.7U CN202321683498U CN220421987U CN 220421987 U CN220421987 U CN 220421987U CN 202321683498 U CN202321683498 U CN 202321683498U CN 220421987 U CN220421987 U CN 220421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earance
groove
piece
space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834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金华
邱肇源
陈涛
陈泳恺
易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834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1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1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1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包括:第一外观组件,包括:第一外观件,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外观面和安装面;减震件,设置于安装面一侧;隔离件,隔离件覆盖设置在减震件上,且隔离件与第一外观件连接;第二外观组件,与第一外观组件连接:第二外观组件位于靠近隔离件一侧,在第二外观组件与第一外观组件之间限定出弧形的容纳通槽;容纳通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支撑件,包括插设于容纳通槽内的插入部、位于第一槽口处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第二槽口处第二端部;插入部各段的截面小于等于插入部各段所位于的容纳通槽段至第一槽口之间的容纳通槽的最小截面,第二端部的最大截面小于等于容纳通槽的最小截面。

Description

头戴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头戴式耳机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耳机,使用过程中,头戴式耳机不需要插入耳道内,能够减小耳机对使用者耳部的影响。相关技术中的头戴式耳机包括皮套和插设于皮套内的钢条,然而,在制造过程中,钢条不容易插设于皮套内,组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
第一外观组件,包括:
第一外观件,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外观面和安装面;
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一侧;
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覆盖设置在所述减震件上,且所述隔离件与所述第一外观件连接;
第二外观组件,与所述第一外观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外观组件位于靠近所述隔离件一侧,在所述第二外观组件与所述第一外观组件之间限定出弧形的容纳通槽;所述容纳通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
支撑件,包括插设于所述容纳通槽内的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口处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槽口处第二端部;
所述插入部各段的截面小于等于所述插入部各段所位于的容纳通槽段至所述第一槽口之间的容纳通槽的最小截面,所述第二端部的最大截面小于等于所述容纳通槽的最小截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通槽各段的截面相同;和/或,
所述支撑件各段的截面相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容纳通槽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支撑件的截面积小于等于所述容纳通槽的截面积。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通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外观组件,所述第二外观组件在朝向所述隔离件侧还具有与所述容纳通槽连通的开口;
所述隔离件盖设于所述开口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外观件具有安槽凹槽;所述安槽凹槽的槽口位于所述安装面侧;
所述减震件填设于所述安槽凹槽内,所述隔离件盖设于所述安槽凹槽的槽口处,所述隔离件的周缘与所述第一外观件位于所述安槽凹槽的槽口周侧的部分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件的两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外观件的两端;
所述隔离件的两端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外观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位置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位置具有第三连接孔;
所述头戴式耳机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外观组件为条状弯曲结构,所述第一外观组件为条状弯曲结构,所述第一外观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外观组件的弯曲侧;
在所述第一外观组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外观组件的第一端限定出所述第一槽口;在所述第一外观组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外观组件的第二端限定出所述第二槽口。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容纳通槽之外,所述第二端部穿过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位于所述容纳通槽之外。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件朝向所述第二外观组件一侧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所述隔离件朝向所述减震件一侧的表面粗糙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外观件、所述减震件和所述隔离件通过缝制方式连接而形成一体结构:或,
所述第一外观件、所述减震件和所述隔离件通过超声波压合方式连接而形成一体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头戴式耳机,包括:第一外观组件,包括:第一外观件,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外观面和安装面;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一侧;隔离件,隔离件覆盖设置在减震件上,且隔离件与第一外观件连接;第二外观组件,与第一外观组件连接:第二外观组件位于靠近隔离件一侧,在第二外观组件与第一外观组件之间限定出弧形的容纳通槽;容纳通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支撑件,包括插设于容纳通槽内的插入部、位于第一槽口处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第二槽口处第二端部;插入部各段的截面小于等于插入部各段所位于的容纳通槽段至第一槽口之间的容纳通槽的最小截面,第二端部的最大截面小于等于容纳通槽的最小截面,也即,将支撑件穿设于所述容纳通槽内时,支撑件与第二外观组件和隔离件接触,支撑件不会与减震件接触,支撑件不会使减震件褶皱,从而不需要工人花费大量时间手动整理减震件,组装时间短、组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戴式耳机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戴式耳机的第一外观组件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戴式耳机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戴式耳机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戴式耳机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戴式耳机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外观组件;110、第一外观件;111、安槽凹槽;120、减震件;130、隔离件;131、第一连接孔;200、第二外观组件;210、开口;220、第二连接孔;300、支撑件;310、第一端部;320、第二端部;330、插入部;340、第三连接孔;400、容纳通槽;410、第一槽口;420、第二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头戴式耳机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头戴式耳机包括:第一外观组件100、第二外观组件200和支撑件300。第一外观组件100包括:第一外观件110、减震件120和隔离件130。第一外观件110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外观面和安装面;减震件120设置于安装面一侧;隔离件130覆盖设置在减震件120上;且隔离件130与第一外观件110连接;第二外观组件200与第一外观组件100连接;第二外观组件200位于靠近隔离件130一侧,在第二外观组件200与第一外观组件100之间限定出弧形的容纳通槽400;容纳通槽4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口410和第二槽口420;支撑件300包括插设于容纳通槽400内的插入部330、位于第一槽口410处的第一端部310以及位于第二槽口420处第二端部320;插入部330各段的截面小于等于插入部330各段所位于的容纳通槽400段至第一槽口410之间的容纳通槽400的最小截面,第二端部320的最大截面小于等于容纳通槽400的最小截面,以使第二端部320能带动插入部330从第一槽口410插入,且第二端部320能够位于第二槽口420处,插入部330的各段能从第一槽口410插设于所对应的容纳通槽400段内。
相关技术中,头戴式耳机包括皮套、海绵和钢条;海绵粘设于钢条;粘设于海绵的钢条穿设于皮套的腔体内,在粘设有海绵的钢条穿设于皮套的腔体的过程中,海绵背对钢条一侧的部分容易褶皱,需要工人花费大量时间手动将褶皱的海绵整理平整,组装时间长、组装效率低;即使在组装的过程中使用组装制具,通过组装制具使海绵压在钢条和制具之间穿过皮套的腔体内,但在将制具从皮套的腔体内抽出时,制具容易将海绵拉褶皱,还是需要工人花费大量时间手动将褶皱的海绵整理平整,组装时间常、组装效率低;而在本申请中,在第二外观组件200与第一外观组件100之间限定出弧形的容纳通槽400,容纳通槽4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口410和第二槽口420;支撑件300包括插设于容纳通槽400内的插入部330、位于第一槽口410处的第一端部310以及位于第二槽口420处第二端部320;插入部330各段的截面小于等于插入部330各段所位于的容纳通槽400段至第一槽口410之间的容纳通槽400的最小截面,第二端部320的最大截面小于等于容纳通槽400的最小截面,以使第二端部320能带动插入部330从第一槽口410插入,且第二端部320能够位于第二槽口420处,插入部330的各段能从第一槽口410插设于所对应的容纳通槽400段内;也即,将支撑件300能够从第一槽口410侧插设于容纳通槽400内,支撑件300穿设于容纳通槽400内时,支撑件300与第二外观组件200和隔离件130接触,支撑件300不会与减震件120接触,支撑件300不会使减震件120褶皱,从而不需要工人花费大量时间手动整理减震件120,组装时间短、组装效率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外观组件100包括第一外观件110、减震件120和隔离件130。
第一外观组件100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外观组件100可以呈条状结构。作为一示例,第一外观组件100可以为条状弯曲结构。
第一外观件110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外观件110可以呈条状结构。作为一示例,第一外观件110可以为条状弯曲结构。
第一外观件110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外观件110的材料可以为织物类。作为一示例,第一外观件110的材料可以为棉布或麻布。又例如,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外观件110的材料可以为皮革。
减震件120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减震件120可以呈条状结构。作为一示例,减震件120可以为条状弯曲结构。
减震件120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减震件120的材料可以为泡棉。又例如,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减震件120的材料可以为海绵。
减震件120可以直接设置于安装面,也可以为设置于安装面处的凹陷结构内。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外观件110可以具有安槽凹槽111;安槽凹槽111的槽口位于安装面侧;减震件120填设于安槽凹槽111内,隔离件130盖设于安槽凹槽111的槽口处,从能够使减震件120限位于安槽凹槽111内,隔离件130的周缘与第一外观件110位于安槽凹槽111的槽口周侧的部分连接,以便增大减震件120的设置体积,提高头戴式耳机的减震效果。
安槽凹槽111的形状与减震件120的形状可以匹配。例如,安槽凹槽111和减震件120可以均为弯曲结构。
隔离件130的周缘与第一外观件110位于安槽凹槽111的槽口周侧的部分可以通过缝制方式或超声波压合方式连接。
隔离件130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隔离件130可以呈条状结构。作为一示例,减震件120可以为条状弯曲结构。
隔离件130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隔离件130的材料可以为织物类。作为一示例,隔离件130的材料可以为棉布或麻布。又例如,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隔离件130的材料可以为皮革。再例如,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隔离件130的材料可以为塑料,支撑件300穿设于容纳通槽400内时,塑料结构的隔离件130能够减小支撑件300与隔离件13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减小支撑件300的装配力度和装配难度。
隔离件130的厚度不作限定。例如,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隔离件130可以为片状结构,以便通过厚度较小的隔离件130既能够覆盖减震件120,又能够减小隔离件130的设置空间和设置重量;从而变向地减小了头戴式耳机的设置空间和设置重量,使得头戴式耳机能够实现轻量化和小型化。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隔离件130朝向第二外观组件200一侧的表面粗糙度小于隔离件130朝向减震件120一侧的表面粗糙度,隔离件130朝向第二外观组件200一侧的表面粗糙度较小,也即,隔离件130朝向第二外观组件200一侧的表面较光滑,此时,支撑件300穿设于容纳通槽400内时,隔离件130较光滑的表面能够减小支撑件300与隔离件13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减小支撑件300的装配力度和装配难度。隔离件130朝向减震件120一侧的表面粗糙度较大,也即,隔离件130朝向减震件120一侧的表面较粗糙,此时,减震件120与隔离件130之间不容易相对滑动和分离,使得减震件120与隔离件130更贴合。
当然,隔离件130朝向第二外观组件200一侧的表面粗糙度与隔离件130朝向减震件120一侧的表面粗糙度也可以相同。作为一示例,隔离件130为胶片结构,此时,厚度较小的隔离件130既能够覆盖减震件120,又能够减小隔离件130的设置空间和设置重量;从而变向地减小了头戴式耳机的设置空间和设置重量,使得头戴式耳机实现轻量化和小型化。隔离件130的表面也较光滑,支撑件300穿设于容纳通槽400内时,隔离件130较光滑的表面能够减小支撑件300与隔离件13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减小支撑件300的装配力度和装配难度。
第一外观件110、减震件120和隔离件130连接的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外观件110、减震件120和隔离件130可以通过缝制方式连接而形成一体结构;此时,第一外观件110的外轮廓形状、减震件120的外轮廓形状和隔离件130的外轮廓形状可以相同或大体相同,通过将第一外观件110的周侧、减震件120的周侧和隔离件130的周侧缝制连接,能够使减震件120稳定地位于第一外观件110和隔离件130之间,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减震件120出现褶皱。
这里,减震件120可以先与隔离件130通过缝制方式连接,再将缝制后的减震件120和隔离件130与第一外观件110通过缝制方式连接。当然,减震件120也可以先与第一外观件110通过缝制方式连接,再将缝制后的减震件120和第一外观件110与隔离件130通过缝制方式连接。
这里,第一外观件110、减震件120和隔离件130可以通过机器缝制方式连接,也可以手工缝制方式连接。
又例如,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外观件110、减震件120和隔离件130可以通过超声波压合方式连接而形成一体结构;此时,第一外观件110的外轮廓形状、减震件120的外轮廓形状和隔离件130的外轮廓形状可以相同或大体相同,通过将第一外观件110的周侧、减震件120的周侧和隔离件130的周侧通过超声波压合方式连接,能够使减震件120稳定地位于第一外观件110和隔离件130之间,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减震件120出现褶皱。
这里,减震件120可以先与隔离件130通过超声波压合方式连接,再将连接后的减震件120和隔离件130与第一外观件110通过超声波压合方式连接。当然,减震件120可以先与第一外观件110通过超声波压合方式连接,再将连接后的减震件120和第一外观件110与隔离件130通过超声波压合方式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外观组件与第一外观组件之间限定出弧形的容纳通槽400。
容纳通槽400的全部可以位于第二外观组件,也可以位于第一外观组件。当然,容纳通槽400也可以一部分位于第二外观组件,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外观组件。
作为一示例,如图1和图6所示,容纳通槽400设置于第二外观组件,第二外观组件在朝向隔离件130侧还具有与容纳通槽400连通的开口210;隔离件盖设于开口210处;以便通过第二外观组件形成容纳通槽400。
容纳通槽400的各段的截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第二端部320能带动插入部330从第一槽口410插入,且第二端部320能够位于第二槽口420处,插入部330的各段能从第一槽口410插设于所对应的容纳通槽400段内即可。
作为一示例,容纳通槽400的各段的截面相同,以便制造加工。需要注意的是,截面相同是指截面的形状相同,截面的面积也相同。
容纳通槽400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容纳通槽40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
第二外观组件200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第二外观组件200可以呈条状结构。作为一示例,第二外观组件200可以为条状弯曲结构。
第二外观组件20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外观组件200可以包括第二外观件,第二外观件包括第二外观面,第二外观件与第一外观组件100连接,第二外观件位于靠近隔离件130一侧,第二外观件与第一外观组件100限位出容纳通槽400;其中,第二外观面位于背对隔离件130一侧。
第二外观件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外观件的材料可以为塑料,以便提高头戴式耳机的外观强度,防止头戴式耳机磨损。
第二外观组件200可以仅包括第二外观件,此时,第一外观组件100与使用者头部接触,通过减震件120能够保证头戴式耳机的舒适性,第二外观组件200位于外侧,第二外观组件200不与使用者头部接触,仅设置第二外观件的第二外观组件200能够减小第二外观组件200的设置空间和设置重量,从而减小头戴式耳机的设置空间和设置重量,使得头戴式耳机能够实现轻薄化。
当然,第二外观组件200也可以包括弹性结构件和覆盖结构件;此时,弹性结构件可以设置于第二外观件背对第二外观面的一侧;覆盖结构件位于弹性结构件背对第二外观件的一侧,弹性结构件与上述减震件120的结构类似,覆盖结构件与上述隔离件130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外观组件200与第一外观组件100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外观组件200与第一外观组件100可以通过缝制方式连接;此时,第二外观组件200的外轮廓形状与第一外观组件100的外轮廓形状可以相同或大体相同,通过将第二外观组件200的周侧和第一外观组件100的周侧大部分区域缝制连接,在第二外观组件200与第一外观组件100之间限定出容纳通槽400,能够使支撑件300穿设于容纳通槽400内,且防止在穿设支撑件300的过程中第二外观组件200和第一外观面发生错位或褶皱。
这里,第二外观组件200与第一外观组件100可以通过机器缝制方式连接,也可以手工缝制方式连接。
又例如,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外观组件200与第一外观组件100可以通过超声波压合方式连接;此时,第二外观组件200的外轮廓形状与第一外观组件100的外轮廓形状可以相同或大体相同,通过将第二外观组件200的周侧和第一外观组件100的周侧大部分区域通过超声波压合方式连接,在第二外观组件200与第一外观组件100之间限定出容纳通槽400,能够使支撑件300穿设于容纳通槽400内,且防止在穿设支撑件300的过程中第二外观组件200和第一外观面发生错位或褶皱。
容纳通槽400的设置方向不作限定。例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外观组件100和第二外观组件200可以均为条状结构,容纳通槽400可以沿第一外观组件100和第二外观组件200的长度方向设置,容纳通槽400的两个槽口可以设置于第一外观组件100和第二外观组件200的两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件300能够支撑第一外观组件100和第二外观组件200。
支撑件300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件300可以为条状结构。作为一示例,支撑件300可以为弯曲状的条形结构;其中,第一外观组件100位于支撑件300的弯曲侧,此时,通过弯曲状支撑件300能够将头戴式耳机卡设于使用者的头部;第一外观组件100位于支撑件300的内侧,第一外观组件100的第一外观件110用于与使用者的头部接触,由于第一外观组件100的减震件120具有弹性,能够提高头戴式耳机卡设于使用者的头部的舒适性。
支撑件300各段的截面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同。例如,支撑件300各段的截面相同,以便制造加工。
作为一示例,支撑件的截面形状与容纳通槽400的截面形状相同;支撑件的截面积小于等于容纳通槽400的截面积,以便于支撑件既能够从容纳通槽400的第一槽口410插入容纳通槽400,又能够从容纳通槽400的第二槽口420插入容纳通槽400,便于制造加工。
支撑件300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件300的材料可以为塑料。又例如,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件30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以便提高支撑件300的支撑强度,且金属结构的支撑件300能够减少支撑件300损坏率,提高支撑件300的使用寿命。作为一示例,支撑件300的材料可以为钢,此时,支撑件300既能够保证较高的支撑强度,且钢结构的支撑件300又能够减少支撑件300损坏率,提高支撑件300的使用寿命;同时,钢结构的支撑件300还不容易生锈或腐蚀,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撑件300的使用寿命。
支撑件300的至少部分穿设于容纳通槽400内的形式不作限定。例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件300的全部穿设于容纳通槽400内,此时,支撑件300的两端位于容纳通槽400内,支撑件300的两端未显露。又例如,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件300的部分穿设于容纳通槽400内,此时,支撑件300的两端位于容纳通槽400外侧,支撑件300的两端显露。
支撑件300的两端分别与头戴式耳机的左耳机和右耳机连接,支撑件300、第一外观组件100和第二外观组件200能够卡设于使用者的头部;此时,左耳机位于使用者的左耳处,右耳机位于使用者的右耳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外观组件100为条状弯曲结构,第二外观组件200为条状弯曲结构;在第一外观组件100的第一端和第二外观组件200的第一端限定出容纳通槽400的第一槽口410;在第一外观组件100的第二端和第二外观组件200的第二端限定出容纳通槽400的第二槽口420。
第一外观组件100位于第二外观组件200的弯曲侧。
支撑件300的第一端位于容纳通槽400之外,支撑件300的第二端穿过第一槽口410和第二槽口420位于容纳通槽400之外;以便支撑件300的第一端和支撑件300的第二端在与容纳通槽400外与头戴式耳机的左耳机和右耳机连接。
为了防止支撑件300从容纳通槽400内脱出,插设于容纳通槽400内的支撑件300可以与第一外观组件100或第二外观组件200连接。
作为一示例,如图3和图4所示,隔离件130的两端凸出于第一外观件110的两端;隔离件130的两端具有第一连接孔131,第二外观组件200与第一连接孔131对应位置具有第二连接孔220;支撑件300与第一连接孔131对应位置具有第三连接孔340;头戴式耳机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插设于第二连接孔220、第一连接孔131和第三连接孔340内,以便通过连接件连接隔离件130、支撑件300和第二外观组件200,保证第一外观组件100或第二外观组件200与支撑件3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防止支撑件从容纳通槽400内掉出。
第一连接孔131、第二连接孔220和第三连接孔340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隔离件130的每端均设置两个第一连接孔131,第二外观组件200的每端也均设置两个第二连接孔220,支撑件300的每端也均设置两个第三连接孔340。
连接件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连接件可以为螺钉,也可以为铆钉。
生产过程中,首先把裁切好的减震件120放置于第一外观件110的安装面,再将隔离件130盖设于减震件120背对第一外观件110一侧,将第一外观件110、减震件120和隔离件130连接形成第一外观组件100,也即,将图2中的第一外观件110、减震件120和隔离件130连接形成图3中的第一外观组件100。再将第一外观组件100和第二外观组件200连接形成第一外观组件100和第二外观组件200的连接结构,也即将图3中的第一外观组件100和第二外观组件200连接形成图4中的第一外观组件100和第二外观组件200的连接结构;最后将支撑件300穿设于第二外观组件200与第一外观组件100之间限定出的容纳通槽400内,也即将图4中的支撑件300穿设于图4中第二外观组件200与第一外观组件100之间限定出容纳通槽400内形成图5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外观组件,包括:
第一外观件,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外观面和安装面;
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一侧;
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覆盖设置在所述减震件上,且所述隔离件与所述第一外观件连接;
第二外观组件,与所述第一外观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外观组件位于靠近所述隔离件一侧,在所述第二外观组件与所述第一外观组件之间限定出弧形的容纳通槽;所述容纳通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
支撑件,包括插设于所述容纳通槽内的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口处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槽口处第二端部;
所述插入部各段的截面小于等于所述插入部各段所位于的容纳通槽段至所述第一槽口之间的容纳通槽的最小截面,所述第二端部的最大截面小于等于所述容纳通槽的最小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通槽各段的截面相同;和/或,
所述支撑件各段的截面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容纳通槽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支撑件的截面积小于等于所述容纳通槽的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通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外观组件,所述第二外观组件在朝向所述隔离件侧还具有与所述容纳通槽连通的开口;
所述隔离件盖设于所述开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观件具有安槽凹槽;所述安槽凹槽的槽口位于所述安装面侧;
所述减震件填设于所述安槽凹槽内,所述隔离件盖设于所述安槽凹槽的槽口处,所述隔离件的周缘与所述第一外观件位于所述安槽凹槽的槽口周侧的部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的两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外观件的两端;
所述隔离件的两端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外观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位置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位置具有第三连接孔;
所述头戴式耳机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观组件为条状弯曲结构,所述第一外观组件为条状弯曲结构,所述第一外观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外观组件的弯曲侧;
在所述第一外观组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外观组件的第一端限定出所述第一槽口;在所述第一外观组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外观组件的第二端限定出所述第二槽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容纳通槽之外,所述第二端部穿过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位于所述容纳通槽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朝向所述第二外观组件一侧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所述隔离件朝向所述减震件一侧的表面粗糙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观件、所述减震件和所述隔离件通过缝制方式连接而形成一体结构:或,
所述第一外观件、所述减震件和所述隔离件通过超声波压合方式连接而形成一体结构。
CN202321683498.7U 2023-06-29 2023-06-29 头戴式耳机 Active CN220421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3498.7U CN220421987U (zh) 2023-06-29 2023-06-29 头戴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3498.7U CN220421987U (zh) 2023-06-29 2023-06-29 头戴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1987U true CN220421987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4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83498.7U Active CN220421987U (zh) 2023-06-29 2023-06-29 头戴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1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59946U (zh) 一种耳机
US4981194A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US11706558B2 (en) Earphone case and earphone assembly
US20200060373A1 (en) Cap mounted with bone conduction module
CN220421987U (zh) 头戴式耳机
CN210431786U (zh) 耳撑及耳机
CN116990977A (zh) 一种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
CN111726716A (zh) 耳罩
CN207518786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JP5131097B2 (ja) ヘッドホン
JP5131096B2 (ja) ヘッドホン
CN202143192U (zh) 耳机用隔振器
CN215734756U (zh) 头戴式耳机包网布
CN218570426U (zh) 一种带头垫结构的头戴式耳机
CN215453255U (zh) 耳机和tws耳机
CN215420703U (zh) 一种头带及头戴耳机
CN216795250U (zh) 一种头带护套结构及头戴式耳机
CN220292169U (zh) 新型挂脖式蓝牙耳机
US11683631B1 (en) Open-ear headphone
CN217337985U (zh) 一种床垫
CN219799895U (zh) 一种绑带后垫及头戴设备
CN220985832U (zh) 耳机
CN215773514U (zh) 耳套及头戴式耳机
CN211184211U (zh) 头戴式耳机
CN213754884U (zh) 一种通用型入耳式智慧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