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1977U - 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1977U
CN220421977U CN202321258684.6U CN202321258684U CN220421977U CN 220421977 U CN220421977 U CN 220421977U CN 202321258684 U CN202321258684 U CN 202321258684U CN 220421977 U CN220421977 U CN 220421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loudspeaker
cavity
hole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586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宝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ngqu Lif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ngqu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ngqu Lif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ngqu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586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1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1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1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耳机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包括耳挂组件以及机身组件,机身组件包括机身上盖和机身下壳,气传导耳机还包括电路板、喇叭本体和喇叭音腔盖,机身下壳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喇叭本体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电路板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喇叭音腔盖覆盖喇叭本体,喇叭本体与第一容纳腔之间形成有前音腔,喇叭本体与喇叭音腔盖之间形成有后音腔,前音腔、后音腔、第二容纳腔之间相互密封;喇叭音腔盖设置有气流孔,机身上盖在气流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气流孔与通孔形成导音管。本申请通过将前音腔、后音腔以及电路板容纳腔分隔开,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性,使得喇叭的低音发挥最佳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气传导耳机是一种通过空气振动进行声音传播的耳机,采用波束成形技术进行定向传音,开放双耳设计模式,将音频传送到耳朵。现有的OWS开放式气传导耳机中,电路板固定于喇叭后腔内,导致后音腔并非独立的腔体,影响气流流动的顺畅性,使得喇叭的低音不能发挥最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
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包括耳挂组件以及机身组件,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机身上盖和机身下壳,所述机身上盖与所述机身下壳盖合连接,所述气传导耳机还包括电路板、喇叭本体和喇叭音腔盖,所述机身下壳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喇叭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所述喇叭音腔盖覆盖所述喇叭本体,所述喇叭本体与所述第一容纳腔之间形成有前音腔,所述喇叭本体与所述喇叭音腔盖之间形成有后音腔,所述喇叭音腔盖设置有气流孔,所述机身上盖在所述气流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气流孔与所述通孔形成导音管。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容纳腔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喇叭本体固定于所述环形凸起上。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机身组件与所述耳挂组件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远离所述耳挂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自所述机身组件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下降形成靠近耳道的凸起。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起形成所述前音腔的底壁,所述凸起的底部形成有出音孔,所述出音孔对准耳道。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流孔和所述通孔从所述后音腔内部向外部方向收窄。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身下壳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喇叭音腔盖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身下壳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机身上盖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流孔和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防尘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喇叭音腔盖将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分隔开,形成独立的电路板容纳腔以及独立的音腔,最后喇叭本体在喇叭音腔盖和第一容纳腔之间形成独立前音腔和后音腔;本申请通过将前音腔、后音腔以及电路板容纳腔分隔开,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性,使得喇叭的低音发挥最佳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气传导耳机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机身组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机身下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喇叭音腔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机身上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耳挂组件;201、机身上盖;2011、通孔;2012、第二固定柱;202、机身下壳;2021、第一固定孔;2022、第二固定孔;203、第一容纳腔;2031、环形凸起;2032、出音孔;204、第二容纳腔;3、电路板;4、喇叭本体;5、喇叭音腔盖;501、气流孔;502、第一固定柱;6、前音腔;7、后音腔;8、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现有的OWS开放式气传导耳机中,电路板3通常固定于喇叭后腔内,导致后音腔7并非独立的腔体,影响气流流动的顺畅性,使得喇叭的低音不能发挥最佳效果。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请参阅图1-2,气传导耳机包括耳挂组件1以及机身组件,机身组件包括机身上盖201和机身下壳202,机身上盖201与机身下壳202盖合连接,气传导耳机还包括电路板3、喇叭本体4和喇叭音腔盖5,机身下壳202设置有第一容纳腔203和第二容纳腔204,喇叭本体4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03,电路板3设置于第二容纳腔204;喇叭音腔盖5覆盖喇叭本体4,喇叭本体4与第一容纳腔203之间形成有前音腔6,喇叭本体4与喇叭音腔盖5之间形成有后音腔7,喇叭音腔盖5设置有气流孔501,机身上盖201在气流孔50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2011,气流孔501与通孔2011形成导音管。
喇叭音腔盖5将第一容纳腔203和第二容纳腔204分隔开,形成独立的电路板容纳腔以及独立的音腔,最后喇叭本体4在喇叭音腔盖5和第一容纳腔203之间形成独立前音腔6和后音腔7;本申请通过将前音腔6、后音腔7以及电路板容纳腔分隔开,三个腔体之间相互密封,喇叭振子的振膜振动带动前后音腔的气流仅在各自的音腔与出音孔之间流动,前后音腔之间的气流不会互相流动,也不会与电路板容纳腔内有气流交换,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性,使得喇叭的低音发挥最佳效果。
组装过程中,首先将喇叭本体4与电路板3通过焊线连接,再将喇叭本体4固定在第一容纳腔203内,电路板3等元件固定在第二容纳腔204内,喇叭本体4的固定方式可采用卡扣结构固定,也可以采用点胶的方式固定,还可以采用点胶和卡扣结合的方式固定,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固定安装方式;喇叭本体4固定好后再将喇叭音腔盖5用胶水粘在第一容纳腔203,最后将机身上盖201和机身下壳202通过定位柱和/或胶水等固定方式的结合固定为一体,即可完成机身组件的装配。
优选地,喇叭本体4装入第一容纳腔203后,在喇叭本体4的边缘通过胶水密封,使得喇叭本体4与第一容纳腔203的侧壁形成密封结构,将前音腔6与其他区域封闭隔开,形成独立腔体;喇叭音腔盖5固定于第一容纳腔203后,同样可以使用使用胶水固定密封,进一步固定密封喇叭本体4,形成独立后音腔7。
喇叭音腔盖5的气流孔501和机身上盖201的通孔2011形成导音管,喇叭本体4振动时,膜片振动产生的后腔气流顺着导音管流出,使得气流流动更加顺畅,低音更好更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容纳腔203和第二容纳腔204一同固定于机身下壳202内,无需再另外设置壳体以装载电路板3,能够减少气传导耳机的结构零件和体积,降低气传导耳机的自身重量,提高消费者使用时的体验感。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203设置有环形凸起2031,喇叭本体4固定于环形凸起2031上。
利用环形凸起2031使得喇叭本体4与第一容纳腔203的底部存在空间,便于形成前音腔6。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凸起203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03的侧壁,喇叭本体4固定于环形凸起2031后,通过在环形凸起2031上点胶,一方面可将喇叭本体4的底部与环形凸起2031的顶面密封固定,另一方面可将喇叭本体4的外缘与第一容纳腔203的侧壁密封固定,进一步提高前音腔6和后音腔7的密封性。
如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腔204位于所述机身组件与所述耳挂组件1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一容纳腔203位于远离所述耳挂组件1的一侧;所述第一容纳腔203的底部自所述机身组件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下降形成靠近耳道的凸起。
本申请的气传导耳机在佩戴过程中,需要将弯曲耳挂组件1从耳朵前侧绕过耳朵上侧并沿着耳廓延伸至耳朵后侧形成固定结构;而机身组件用于延伸至耳道入口处,便于将声音输出至人耳内。凸起一方面扩大了前音腔6的音腔体积,使得振膜有了足够的振动空间,气流同样增大了流动的空间;并且靠近人体耳道,使得声音从出音孔2032出来后直接进入耳道,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凸起形成所述前音腔6的底壁,所述凸起的底部形成有出音孔2032,所述出音孔2032对准耳道。
佩戴过程中,机身下壳202的底面与人耳接触,第一容纳腔203的底部自机身组件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下降,换言之,第一容纳腔203底部的另一侧能够更深入人体耳道入口,而出音孔2032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03底部的另一侧,使得出音孔2032更接近人体耳道入口,提高用户对气传导耳机的收音效果。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孔501和所述通孔2011从所述后音腔7内部向外部方向收窄。
密闭的后音腔7在膜片下潜过程中气压减少,前后音腔7气压不平衡,会使膜片下潜收到限制。本申请后音腔7的气流可直接顺畅流出,增加膜片下潜,振幅增加,低音下沉更多,音质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身下壳202设置有第一固定孔2021,如图4所示,喇叭音腔盖5设置有第一固定柱502,第一固定孔2021与第一固定柱502固定连接。
通过第一固定孔2021与第一固定柱502固定连接,对喇叭音腔盖5的安装作进一步加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身下壳202设置有第二固定孔2022,机身上盖201设置有第二固定柱2012,如图5所示,第二固定孔2022与第二固定柱2012固定连接。
通过第二固定孔2022与第二固定柱2012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机身下壳202与机身上盖201安装的稳固性。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孔501和通孔2011之间设置有防尘网8。
固定喇叭音腔盖5后,将防尘网8贴附于机身上盖201,再将机身上盖201与机身下壳202盖合固定,即可完成防尘网8的安装。防尘网8不仅可以实现防尘防水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后音腔7的密封性,有效地提高了耳机的音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包括耳挂组件以及机身组件,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机身上盖和机身下壳,所述机身上盖与所述机身下壳盖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传导耳机还包括电路板、喇叭本体和喇叭音腔盖,所述机身下壳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喇叭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所述喇叭音腔盖覆盖所述喇叭本体,所述喇叭本体与所述第一容纳腔之间形成有前音腔,所述喇叭本体与所述喇叭音腔盖之间形成有后音腔,所述前音腔、后音腔、第二容纳腔之间相互密封;
所述喇叭音腔盖设置有气流孔,所述机身上盖在所述气流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气流孔与所述通孔形成导音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机身组件与所述耳挂组件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远离所述耳挂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自所述机身组件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下降形成靠近耳道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形成所述前音腔的底壁,所述凸起的底部形成有出音孔,所述出音孔对准耳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孔和所述通孔从所述后音腔内部向外部方向收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喇叭本体固定于所述环形凸起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下壳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喇叭音腔盖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下壳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机身上盖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柱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孔和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防尘网。
CN202321258684.6U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 Active CN220421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8684.6U CN220421977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8684.6U CN220421977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1977U true CN220421977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6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58684.6U Active CN220421977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1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6831B (zh) 放在耳内的耳机
CN109218927B (zh) 发声装置
KR100887248B1 (ko) 다기능 이어폰 어셈블리
CN109618257A (zh) 一种耳塞
CN104853278A (zh) 一种微型音箱
WO2023050984A1 (zh) 一种耳机
CN110798785A (zh) 发声器件
CN220421977U (zh) 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气传导耳机
CN210093517U (zh) 扬声器箱
CN210431882U (zh) 后挂式蓝牙骨气导助听器
CN217770282U (zh) 聆听设备、支架及扬声器
CN216930315U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2086480U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752048U (zh) 喇叭及入耳式耳机
CN214101757U (zh) 扬声器箱
CN213126464U (zh) 一种发声单体和扬声器箱
CN111654791A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8241842U (zh) 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WO2022041439A1 (zh) 扬声器箱
CN208015988U (zh) 电子设备
CN217116353U (zh) 一种调音耳机及电子设备
CN214708021U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19514207U (zh) 非入耳式耳机头及无线耳机
CN218782480U (zh) 一种音频眼镜的抗风噪结构
CN219164686U (zh) 音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