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1631U - 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1631U
CN220421631U CN202321503797.8U CN202321503797U CN220421631U CN 220421631 U CN220421631 U CN 220421631U CN 202321503797 U CN202321503797 U CN 202321503797U CN 220421631 U CN220421631 U CN 220421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assembly
damping
connection portion
vib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37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德璋
修艺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3215037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1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1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1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振动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中的振动马达包括外壳组件、振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内具有容置腔,所述振子组件通过弹性单元悬设于所述容置腔且能够分别沿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振子组件沿所述第一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设有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沿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与所述弹性单元相接触,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振子组件间隔设置。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振动装置,能够在振子组件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上实现阻尼调节,提升对振子组件的阻尼效果,同时提升了振动体检和振动阻尼的可调节性。

Description

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振动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线性马达作为一种人机交互的重要触觉器件,因其具有良好的触觉反馈能力,在手机、手柄等领域大量应用,其中,手机领域由于尺寸限制,主要使用单向马达提供触觉反馈,相较于现有的双频双向马达,不能够同时实现X向和Z向的振动。双向马达由于振子在两个方向运动,因此X向和Z向均需要使用合适的阻尼进行调节,但是现有的双向马达阻尼调节能力不佳,降低了振动体验效果,另外现有双向马达体积较大,无法满足手机的尺寸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双向马达阻尼调节能力不佳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振动装置,包括:
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内具有容置腔;
振子组件,所述振子组件通过弹性单元悬设于所述容置腔且能够分别沿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振子组件沿所述第一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设有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沿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与所述弹性单元相接触;
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振子组件间隔设置。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振动装置,采用外壳组件、振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的组合结构,外壳组件的容置腔能够为振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提供布置空间,定子组件和振子组件相互作用,振子组件能够在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进行双向振动,其中质量块沿第一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侧与外壳组件之间设有阻尼组件,同时阻尼组件沿第二振动方向与弹性单元相接触,使得阻尼组件能够在振子组件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上进行阻尼调节,提升对振子组件的阻尼效果,同时提升了振动体检和振动阻尼的可调节性,定子组件能够在通电时对间隔设置的振子组件进行驱动,进而使得振子组件进行第一振动方向或者第二振动方向的振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振动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质量块、第一磁性组件和第二磁性组件,所述质量块具有容纳腔,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和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侧,所述质量块沿所述第一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设有所述阻尼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质量块沿所述第一振动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阻尼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组件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质量块沿所述第一振动方向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二阻尼件,所述第二阻尼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组件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单元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质量块沿限位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壳组件沿所述限位方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所述限位方向、所述第一振动方向和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两两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单元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质量块沿所述限位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壳组件沿所述限位方向远离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沿所述限位方向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沿所述限位方向的距离为d2,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振子组件之间沿所述限位方向的最小距离为d3,其中,d3>d1,d3>d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过渡部沿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一阻尼件相抵,所述第二过渡部沿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二阻尼件相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振动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过渡部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质量块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过渡部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质量块与所述外壳组件的最小距离。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上述的振动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去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振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振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11、壳体;12、底板;121、FPCB;
21、质量块;211、容纳腔;22、第一磁性组件;221、第一磁性件;222、第一导磁板;23、第二磁性组件;231、第二磁性件;232、第二导磁板;
31、第一阻尼件;32、第二阻尼件;
40、定子组件;41、线圈;42、铁芯;
51、第一弹性件;511、第一连接部;512、第一过渡部;513、第二连接部;52、第二弹性件;521、第三连接部;522、第二过渡部;523、第四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中的振动装置包括外壳组件、振子组件和定子组件40,外壳组件内具有容置腔,振子组件通过弹性单元悬设于容置腔且能够分别沿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往复运动,振子组件沿第一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侧与外壳组件之间设有阻尼组件,阻尼组件沿第二振动方向与弹性单元相接触,定子组件40与振子组件间隔设置。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振动装置,采用外壳组件、振子组件和定子组件40的组合结构,外壳组件的容置腔能够为振子组件和定子组件40提供布置空间,定子组件40和振子组件相互作用,振子组件能够在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进行双向振动,其中质量块21沿第一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侧与外壳组件之间设有阻尼组件,同时阻尼组件沿第二振动方向与弹性单元相接触,使得阻尼组件能够在振子组件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上进行阻尼调节,提升对振子组件的阻尼效果,同时提升了振动体检和振动阻尼的可调节性,定子组件40能够在通电时对间隔设置的振子组件进行驱动,进而使得振子组件进行第一振动方向或者第二振动方向的振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振子组件包括质量块21、第一磁性组件22和第二磁性组件23,质量块21具有容纳腔211,第一磁性组件22和第二磁性组件23分别设于容纳腔211的相对两侧,质量块21沿第一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侧与外壳组件之间设有阻尼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质量块21用于固定第一磁性组件22和第二磁性组件23,且能够提升整体振动装置的振动效果。第一磁性件221和第二磁性件231关于定子组件40相对设置,在定子组件40通电时,能够产生磁力并分别作用于第一磁性组件22和第二磁性组件23,进而带动振动组件进行振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质量块21沿第一振动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阻尼组件包括第一阻尼件31,第一阻尼件3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槽固定连接,第一阻尼件31的另一端与外壳组件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只采用一个第一阻尼件31和一个第一固定槽配合的方式,进行对振子组件沿第一振动方向的单侧进行阻尼调节,提升对振子组件的阻尼效果,同时提升了振动体检和振动阻尼的可调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质量块21沿第一振动方向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槽,阻尼组件包括第二阻尼件32,第二阻尼件3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槽固定连接,第二阻尼件32的另一端与外壳组件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第一阻尼件31和第一固定槽的配合对质量块21沿第一振动方向的一侧进行阻尼调节,采用第二阻尼件32和第二固定槽的配合对质量块21沿第一振动方向的另一侧进行阻尼调节,能够对振子组件沿第一振动方向的两侧进行阻尼调节,进一步地提升了振动体检和振动阻尼的可调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件31和/或第二阻尼件32为泡棉。在本实施方式中,泡棉便于与外壳组件和质量块21进行粘接,拆装操作方便,同时泡棉具有防止撞击噪音和缓冲的作用,能够较好的对振子组件进行阻尼调节,提升了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3所示,弹性单元包括第一弹性件51,第一弹性件51包括第一连接部511、第二连接部513和第一过渡部512,第一过渡部5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511和第二连接部513相连,第一连接部511连接于质量块21沿限位方向的一侧,第二连接部513连接于外壳组件沿限位方向远离第一连接部511的一侧,限位方向、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两两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1,第一弹性件51围设于部分质量块21的周向,第一连接部511和第二连接部513分别设于质量块21沿限位方向的不同两侧,且分别与质量块21和外壳组件相连接,同时具有较长的第一过渡部512,能够较大的提升第一弹性件51的弹性,进而能够在振动装置振动时具有很好的振动频率,提升了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3所示,弹性单元包括第二弹性件52,第二弹性件52包括第三连接部521、第四连接部523和第二过渡部522,第二过渡部5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部521和第四连接部523相连,第三连接部521连接于质量块21沿限位方向的另一侧,第四连接部523连接于外壳组件沿限位方向远离第三连接部521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2,第二弹性件52围设于部分质量块21的周向,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的朝向相对设置,第三连接部521和第四连接部523分别设于质量块21沿限位方向的不同两侧,且分别与质量块21和外壳组件相连接,同时具有较长的第二过渡部522,能够较大的提升第二弹性件52的弹性,配合第一弹性件51的弹性力下,能够进一步地在振动装置振动时提升振动频率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511和第四连接部523之间沿限位方向的距离为d1,第二连接部513和第三连接部521之间沿限位方向的距离为d2,定子组件40与振子组件之间沿限位方向的最小距离为d3,其中,d3>d1,d3>d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振子组件振动过程中,会沿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同时也会轻微的朝向限位方向进行窜动,d3>d1,d3>d2,能够保证振子在运动过程中振子组件不会与定子组件40发生碰撞,进而提升振动过程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过渡部512沿第二振动方向与第一阻尼件31相抵,在振子组件沿第二振动方向振动过程中,第一过渡部512由于与第一阻尼件31相抵,且第一连接部511和第二连接部513分别与质量块21和外壳组件相连,能够使得第一阻尼件31在第二振动方向上对振子组件进行阻尼调节,提升了振动体验和可靠性。第二过渡部522沿第二振动方向与第二阻尼件32相抵,能够进一步地使得第二阻尼件32在第二振动方向上对振子组件进行阻尼调节,进一步地提升了振动体验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沿第一振动方向,第一连接部511远离第一过渡部512的一端与外壳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质量块21与外壳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三连接部521远离第二过渡部522的一端与外壳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质量块21与外壳组件的最小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子组件在振动过程中会产生沿左上方或者右下方的偏移情况,上述设置能够减小第一连接部511远离第一过渡部512的一端与外壳组件之间的距离、以及减小第二连接部513远离第二过渡部522的一端与外壳组件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连接部511远离第一过渡部512的一端加长,以及第三连接部521远离第二过渡部522的一端加长,能够防止振子组件与外壳组件碰撞,同时将固定部分的第一连接部511和第三连接部521加长,还提升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的预紧力,从而进一步地限位振子组件限位方向的限制作用,提升了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磁性组件22包括第一磁性件221和第一导磁板222,第一导磁板222的两端分别连接质量块21和第一磁性件221,第二磁性组件23包括第二磁性件231和第二导磁板232,第二导磁板232的两端分别连接质量块21和第二磁性件231,第一磁性件221和第二磁性件231沿限位方向间隔布置。第一磁性件221和第二磁性件231的充磁方向相同。第一磁性件221和第二磁性件231一体充磁,组装方便且不易混料。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定子组件40包括线圈41和铁芯42,线圈41绕设于铁芯42外且与外壳组件相连接,线圈41设于容纳腔211,且分别与第一磁性件221和第二磁性件231分别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41绕设于铁芯42外侧,且与外界的电源电连接,能够在通电情况下产生磁场,并与振子组件的磁性组件进行作用。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外壳组件包括底板12和壳体11,壳体11具有开口端,底板12盖设于所述开口端,底板12和壳体11围合形成容置腔。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组件采用壳体11和底板12的组合结构,便于振动装置的组装和拆卸,同时壳体11具有开口端,且底板12设于开口端,能够对振子组件和定子组件40进行封闭,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底板12上还设有FPCB121(FlexiblePrinted Circuit Board-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121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FPCB121的另一端与线圈41相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振动装置只采用一个振子组件,总体体积小巧,集成度较高,提升了振动装置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上述的振动装置。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振动装置,采用外壳组件、振子组件和定子组件40的组合结构,外壳组件的容置腔能够为振子组件和定子组件40提供布置空间,定子组件40和振子组件相互作用,振子组件能够在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进行双向振动,其中质量块21沿第一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侧与外壳组件之间设有阻尼组件,同时阻尼组件沿第二振动方向与弹性单元相接触,使得阻尼组件能够在振子组件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上实现阻尼调节,提升对振子组件的阻尼效果,同时提升了振动体检和振动阻尼的可调节性,定子组件40能够在通电时对间隔设置的振子组件进行驱动,进而使得振子组件进行第一振动方向或者第二振动方向的振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内具有容置腔;
振子组件,所述振子组件通过弹性单元悬设于所述容置腔且能够分别沿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振子组件沿所述第一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设有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沿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与所述弹性单元相接触;
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振子组件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质量块、第一磁性组件和第二磁性组件,所述质量块具有容纳腔,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和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侧,所述质量块沿所述第一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设有所述阻尼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沿所述第一振动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阻尼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组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沿所述第一振动方向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二阻尼件,所述第二阻尼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组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质量块沿限位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壳组件沿所述限位方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所述限位方向、所述第一振动方向和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两两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质量块沿所述限位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壳组件沿所述限位方向远离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沿所述限位方向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沿所述限位方向的距离为d2,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振子组件之间沿所述限位方向的最小距离为d3,其中,d3>d1,d3>d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部沿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一阻尼件相抵,所述第二过渡部沿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二阻尼件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振动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过渡部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质量块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过渡部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质量块与所述外壳组件的最小距离。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装置。
CN202321503797.8U 2023-06-13 2023-06-13 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421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3797.8U CN220421631U (zh) 2023-06-13 2023-06-13 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3797.8U CN220421631U (zh) 2023-06-13 2023-06-13 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1631U true CN220421631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1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3797.8U Active CN220421631U (zh) 2023-06-13 2023-06-13 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1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6171B (zh) 振动电机
US8575794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having a buffer member
US8492938B2 (en) Linear vibration device
US8860263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8810094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KR101055508B1 (ko) 선형 진동모터
US8013480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8288899B2 (en)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or
CN106208604B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06208605B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KR101388726B1 (ko) 선형 진동모터
US20180229270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KR101278418B1 (ko) 선형 진동모터
KR101506556B1 (ko) 선형진동모터
US8450886B2 (en) Linear vibrator
CN205792139U (zh) 线性振动马达
US20110278962A1 (en) Linear vibrator
KR101184502B1 (ko) 선형 진동자
KR101461274B1 (ko) 선형진동모터
CN220421631U (zh) 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439364A (zh) 线性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CN219554802U (zh) 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7061740A1 (ko) 진동 발생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9554803U (zh) 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224571B (zh) 一种振动马达及移动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