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1440U - 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1440U
CN220421440U CN202322021535.4U CN202322021535U CN220421440U CN 220421440 U CN220421440 U CN 220421440U CN 202322021535 U CN202322021535 U CN 202322021535U CN 220421440 U CN220421440 U CN 220421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energy
energy storage
modul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215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平静
高伟
夏建华
李峥
冯玉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215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1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1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1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包括:电网、发电模块、储能模块、负载和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元件和第一开关。电网的输出端与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连接,第一开关与负载连接。因在发电模块和第一开关之间设置有单向导通器件,电能只能由电网传输至负载,发电模块输出的电能无法向电网传输,保证发电模块的电能仅向负载传输,避免发电模块输出的电能传输至电网造成的能源的浪费,提高发电模块的发电效率及电能利用率。

Description

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采用供电电网和以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为主的发电模块同时向负荷供电。
采用电网和发电模块同时向负荷供电时,在电网和发电模块之间会形成通路,在发电模块向负荷供电时,会有部分电能反馈至电网中,供电电网再将电能供给负荷,导致电能的无效传输,相当一部分电能消耗在传输线路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发电模块的发电效率及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以避免发电模块的电能向电网传输,提高发电效率及电能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包括:电网、发电模块、储能模块、负载和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所述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元件和第一开关;
所述电网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电网输出的交流电通过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从电网侧流向第一开关侧;
所述电网和所述发电模块通过所述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向所述负载提供电能或向所述负载和所述储能模块提供电能。
可选的,所述储能模块通过所述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向所述负载提供电能。
可选的,所述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还包括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六开关以及汇流排组件;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负载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发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汇流排组件连接于第一接入点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点为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六开关三者连接的公共端;
所述发电模块和所述储能模块均用于提供交流电,所述电网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所述发电模块通过所述第三开关以及所述储能模块通过所述第六开关将所述交流电经所述汇流排组件回流后经所述第二开关向所述负载供电。
可选的,所述储能模块包括储能电池和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AC/DC部和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DC/AC部;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DC/AC部以及所述AC/DC部连接,所述储能电池分别与所述DC/AC部以及所述AC/DC部连接;
所述电网提供的交流电经所述AC/DC部向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和/或,
所述发电模块提供的交流电经所述AC/DC部向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所述储能电池提供的直流电经所述DC/AC部向所述负载供电。
可选的,所述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一计量模块、第二计量模块和能源管理模块;
所述第一计量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发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计量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能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计量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发电模块的发电量;
所述第二计量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网连接,所述第二计量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能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二计量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网输出的电量;
所述能源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的控制端以及所述储能电池连接,所述能源管理模块用于根据供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以及在所述电网输出的电量小于或等于电网电量设定值,或所述电网输出的电量大于所述电网电量设定值且所述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大于发电量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还用于在所述电网输出的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电网电量设定值、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大于设定能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六开关闭合。
可选的,所述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还包括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
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
所述能源管理模块与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能源管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电网输出的电量大于所述电网电量设定值且所述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发电量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第四开关闭合;
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
所述能源管理模块与所述第五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能源管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大于所述发电量设定值,或所述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发电量设定值且所述电网输出的电量大于所述电网电量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闭合。
可选的,所述发电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光伏板和逆变单元,各个所述光伏板均与所述逆变单元连接,所述逆变单元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还包括汇流箱,所述汇流箱的输入端与各所述光伏板连接,所述汇流箱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计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还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网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还包括保护开关和保护电阻,所述保护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保护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包括:电网、发电模块、储能模块、负载和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元件和第一开关。电网的输出端与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连接,第一开关与负载连接;电网输出的交流电通过第一单向导通元件从电网侧流向第一开关侧;电网和发电模块通过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向负载提供电能或向负载和储能模块提供电能。因在发电模块和第一开关之间设置有单向导通器件,电能只能由电网传输至负载,发电模块输出的电能无法向电网传输,保证发电模块的电能仅向负载传输,避免发电模块输出的电能传输至电网造成的能源的浪费,提高发电模块的发电效率及电能利用率。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中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中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包括:电网1、发电模块3、储能模块8、负载01和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6,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6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和第一开关Q1;
电网1的输出端与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Q1连接,第一开关与负载01连接;电网1输出的交流电通过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从电网侧流向第一开关Q1侧;
电网1和发电模块3通过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6向负载01提供电能或向负载01和储能模块8提供电能。
示例性的,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与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与负载01连接。电网1为三相四线,包括A相火线A、B相火线B、C相火线C和零线N,对应的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包括第一导通元件、第二导通元件和第三导通元件,第一导通元件连接于电网的A相火线A和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之间,第二导通元件连接于电网的B相火线B和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之间,第三导通元件连接于电网的C相火线C和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之间,第一导通元件、第二导通元件和第三导通元件均可以为二极管,二极管的阳极与电网1连接,阴极与第一开关Q1连接。发电模块3可以为光能发电,也可以为风能发电,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用于将光能或风能等清洁能源转换为电能。储能模块8可以为储能电池,如锂电池。可选的,发电模块3与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连接。
第一开关Q1闭合后,电网1与负载01之间的路径连通,电网1以及发电模块3输出的电能传输至负载01中,以向负载01供电。在用电低谷时,电网1的电能较为充沛,电网1与发电模块3输出的电能还可传输至储能模块8中,将电能储存至储能模块8中。
通过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设置,发电模块输出的电能只能传输至负载以及储能模块中,无法向电网传输,避免发电模块输出的电能传输至电网,电网再向负载或储能模块供电而造成的能源的浪费,提高发电模块的发电效率及电能利用率。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可选的,储能模块8通过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6向负载01提供电能。在用电峰值阶段,储能模块8中的电能可通过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6输出至负载01中,以向负载01供电,缓解电网1的用电压力。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可选的,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6还包括第三开关Q3、第六开关Q6以及汇流排组件;
发电模块3和储能模块8均用于提供交流电,电网1通过第一开关Q1、发电模块3通过第三开关Q3以及储能模块8通过第六开关Q6将交流电经汇流排组件回流后经第二开关Q2向负载01供电。
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与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Q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Q2的第二端与负载01连接;
第三开关Q3的第一端与发电模块3连接,第三开关Q3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连接;
第六开关Q6的第一端与储能模块8连接,第六开关Q6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Q2的第一端连接;
汇流排组件连接于第一接入点和第二开关Q2的第一端之间,其中第一接入点为第一开关Q1、第三开关Q3和第六开关Q6三者连接的公共端。
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以及第六开关Q6闭合后,电网1输出的电能经第一开关Q1流入汇流排组件,发电模块3输出的电能经第三开关Q3流入汇流排组件,储能模块8输出的电能经第六开关Q6流入汇流排组件,汇流排组件将电网1、发光模块3以及储能模块8输出的电能经第二开关Q2传输至负载01。因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的存在,发电模块3以及储能模块8中的电能均无法传输至电网1中,避免电能的无效转换造成的能源浪费。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可选的,储能模块8包括储能电池81和储能变流器,储能变流器包括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AC/DC部82和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DC/AC部83;
电网1提供的交流电经AC/DC部82向储能电池81充电;
和/或,
发电模块3提供的交流电经AC/DC部82向储能电池81充电。
储能电池81提供的直流电经DC/AC部83向负载01供电。
第六开关Q6的第一端与DC/AC部83以及AC/DC部82连接,储能电池81分别与DC/AC部83以及AC/DC部82连接。用电低谷时段,控制AC/DC部82导通,电网1输出的交流电经第一开关Q1、第六开关Q6输入AC/DC部82中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至储能电池81中。发电模块3输出的交流电经第三开关Q3和第六开关Q6输入AC/DC部82中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至储能电池81中。用电峰值时段,DC/AC部83导通,储能电池81输出的直流电经DC/AC部83转换为交流电经第六开关Q6、和第二开关Q2传输至负载01中。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可选的,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一计量模块4、第二计量模块5和能源管理模块2;
第一计量模块4的输入端与发电模块3连接,第一计量模块4的输出端与能源管理模块2连接,第一计量模块4用于获取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
第二计量模块5的输入端与电网1连接,第二计量模块5的输出端与能源管理模块2连接,第二计量模块5用于获取电网1输出的电量;
能源管理模块2分别与第一开关Q1的控制端、第二开关Q2的控制端和第三开关Q3的控制端连接,能源管理模块2用于根据供电指令控制第一开关Q1和第二开关Q2闭合,以及在电网1输出的电量小于或等于电网电量设定值,或电网1输出的电量大于电网电量设定值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大于发电量设定值时,控制第三开关Q3闭合。
能源管理模块2可以为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第一计量模块4可以为电表,用于检测发电模块3产生的电量,并将检测到的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传输至能源管理模块2。第二计量模块5为计量表,用于获取电网1输出的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等信息,进而根据电压、电流功率等信号确定电网1输出的电量。
能源管理模块2接收到供电指令后,控制第一开关Q1和第二开关Q2闭合,以将电网1和负载01之间的路径连通,实现电网1向负载01供电。第一计量模块4实时获取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第二计量模块5实时获取电网1输出的电量,能源管理模块2在电网输出的电量小于或等于电网电量设定值时,确定现阶段处于用电峰值时段,此时无论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的多少,均控制第三开关Q3闭合,将发电模块3与负载01之间的路径连通,实现发电模块3向负载01供电。或者,能源管理模块2在电网1输出的电量大于电网电量设定值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大于发电量设定值时,确定现阶段处于用电低谷时段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充足,控制第三开关Q3闭合,实现发电模块3向负载01供电,缓解电网1的用电压力。在第一开关Q1和第三开关Q3均闭合后,因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的存在,电网1的电能仅能向负载侧传输,发电模块3输出的电能无法传输至电网1,避免发电模块3的电能传输至电网1,电网1再将电能传输至负载01,进而避免电能的无效传输和转换,提高电能利用率。
第一开关Q1和第二开关Q2串联连接在电网1和负载01之间,第三开关Q3连接在发电模块3和第二开关Q2之间,能源管理模块2在控制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和第三开关Q3闭合后,电网1向负载01供电,发电模块3也向负载01供电。因在发电模块3和第一开关Q1之间设置有单向导通器件,电能只能由电网1传输至负载01,发电模块3输出的电能无法向电网传输,保证发电模块3的电能仅向负载01传输,避免发电模块3输出的电能传输至电网1造成的能源的浪费,提高发电模块3的发电效率及电能利用率。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可选的,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6还包括第四开关Q4和第五开关Q5;
第四开关Q4的第一端与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的输出端连接,第四开关Q4的第二端与储能模块8连接;
能源管理模块2与第四开关Q4的控制端连接,能源管理模块2用于在电网1输出的电量大于电网电量设定值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小于或等于发电量设定值时,控制第四开关Q4闭合。
能源管理模块2用于在电网1输出的电量大于电网电量设定值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小于或等于发电量设定值时,确定现阶段处于用电低谷时段,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较少,电网1经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向负载01供电,同时经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第四开关Q4和储能模块8中的AC/DC部82,将电网1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向储能电池81充电。发电模块3经第三开关Q3和第二开关Q2向负载01供电。在用电低谷时段,将电网多余电能传输至储能电池81中进行存储,待用电峰值时段,再将储能电池81中的电能传输至负载01中,可以实现削峰填谷,缓解用电压力,降低用电成本。
第五开关Q5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Q3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开关Q5的第二端与储能模块8连接;
能源管理模块2与第五开关Q5的控制端连接,能源管理模块2用于在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大于发电量设定值,或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小于或等于发电量设定值且电网1输出的电量大于电网电量设定值时,控制第五开关Q5闭合。
能源管理模块2用于在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大于发电量设定值,确定现阶段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较为充足时,控制第五开关Q5闭合,以将发电模块3和储能电池81之间的路径连通,发电模块3经第五开关Q5和储能模块8中的AC/DC部82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传输至储能电池81中。或者,能源管理模块2用于在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小于或等于发电量设定值且电网1输出的电量大于电网电量设定值时,确定现阶段处于用电低谷时段且发电模块3发电量较小,控制第三开关Q3断开、第五开关Q5闭合,发电模块3向储能电池81充电。
能源管理模块2用于在电网1输出的电量小于或等于电网电量设定值、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大于发电量设定值时,确定现阶段为用电峰值时段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充足,控制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和第五开关Q5闭合,电网1向负载01供电,发电模块3同时向负载01和储能模块8中的储能电池81供电。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开关Q3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Q2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导通元件D2,以使电流仅能由第三开关Q3的第二端一侧流向第二开关Q2一侧。能源管理模块2用于在电网1输出的电量小于或等于电网电量设定值、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小于或等于发电量设定值时,确定现阶段为用电峰值时段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不足,仅控制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和第三开关Q3闭合,电网1向负载01供电,发电模块3向负载01供电。能源管理模块2用于在电网1输出的电量大于电网电量设定值、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大于发电量设定值时,确定现阶段为用电低谷时段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充足,仅控制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和第五开关Q5闭合,电网1向负载01供电,发电模块3同时向负载01和储能电池18供电。能源管理模块2用于在电网1输出的电量大于电网电量设定值、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小于或等于发电量设定值时,确定现阶段为用电低谷时段且发电模块3的发电量不足,仅控制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四开关Q4和第五开关Q5闭合,电网1向负载01和储能电池81供电,发电模块3向储能电池81供电。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可选的,能源管理模块2分别与第六开关Q6的控制端和储能电池81连接,能源管理模块2用于在电网1输出的电量小于或等于电网电量设定值、储能电池8的电量大于设定能量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和第六开关Q6闭合、控制DC/AC部83导通。
能源管理模块2与储能电池81连接,用于与储能电池81进行信息交互,获取储能电池81的电量。能源管理模块2用于在电网1输出的电量小于或等于电网电量设定值、储能电池81的电量大于设定能量阈值时,确定现阶段处于用电峰值时段且储能电池81的电量充足,控制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和第六开关Q6闭合,电网1和发电模块3向负载01供电、储能电池81也将直流电经DC/AC部83转换为交流电后传输至负载01。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可选的,发电模块3包括至少两个光伏板31和逆变单元,各个光伏板31均与逆变单元连接,逆变单元与第三开关Q3的第一端连接。
光伏板31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且转换后的电能为直流电。逆变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逆变器32,逆变器32的数量根据光伏板产生的电能设定。一个光伏板31仅连接一个逆变器32,每一光伏板31均连接一个逆变器32。各个逆变器32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向负载01供电。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可选的,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还包括汇流箱9,汇流箱9的输入端与各光伏板31连接,汇流箱9的输出端与第一计量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
汇流箱9是保证光伏板有序连接和汇流功能的接线装置,将一定数量、规格相同的光伏板串联连接后,组成一个个光伏串列,然后再将若干个光伏串列并联接入汇流箱9中。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可选的,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还包括变压器10,变压器10的输入端与电网1的输出端连接,变压器10的输出端与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的输入端连接。电网输出的电能为220V的交流电,电压较大,变压器10将220V的大电压转换为负载01可接受的几十伏的小电压后,经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输出。示例性的,第二计量模块5的输入端与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1的输出端连接。
参考图1,可选的,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6还包括保护开关Q7和保护电阻R,保护开关Q7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连接,保护开关Q7的第二端与保护电阻R的第一端连接,保护电阻R的第二端接地PE。
示例性的,因电网1为三相四线,所以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6包括四个保护电阻,接地PE端和电网1每一根输出线之间连接有一个保护电阻R。保护开关Q7正常情况下常闭,如果电网1经第一开关Q1输出的电流过大后,保护开关Q7自动断开。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网、发电模块、储能模块、负载和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所述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元件和第一开关;
所述电网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电网输出的交流电通过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从电网侧流向第一开关侧;
所述电网和所述发电模块通过所述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向所述负载提供电能或向所述负载和所述储能模块提供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通过所述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向所述负载提供电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还包括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六开关以及汇流排组件;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负载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发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汇流排组件连接于第一接入点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点为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六开关三者连接的公共端;
所述发电模块和所述储能模块均用于提供交流电,所述电网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所述发电模块通过所述第三开关以及所述储能模块通过所述第六开关将所述交流电经所述汇流排组件回流后经所述第二开关向所述负载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包括储能电池和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AC/DC部和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DC/AC部;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DC/AC部以及所述AC/DC部连接,所述储能电池分别与所述DC/AC部以及所述AC/DC部连接;
所述电网提供的交流电经所述AC/DC部向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和/或,
所述发电模块提供的交流电经所述AC/DC部向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所述储能电池提供的直流电经所述DC/AC部向所述负载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计量模块、第二计量模块和能源管理模块;
所述第一计量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发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计量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能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计量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发电模块的发电量;
所述第二计量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网连接,所述第二计量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能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二计量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网输出的电量;
所述能源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的控制端以及所述储能电池连接,所述能源管理模块用于根据供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以及在所述电网输出的电量小于或等于电网电量设定值,或所述电网输出的电量大于所述电网电量设定值且所述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大于发电量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还用于在所述电网输出的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电网电量设定值、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大于设定能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六开关闭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还包括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
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
所述能源管理模块与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能源管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电网输出的电量大于所述电网电量设定值且所述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发电量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第四开关闭合;
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
所述能源管理模块与所述第五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能源管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大于所述发电量设定值,或所述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发电量设定值且所述电网输出的电量大于所述电网电量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闭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光伏板和逆变单元,各个所述光伏板均与所述逆变单元连接,所述逆变单元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汇流箱,所述汇流箱的输入端与各所述光伏板连接,所述汇流箱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计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网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分配控制开关组还包括保护开关和保护电阻,所述保护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保护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CN202322021535.4U 2023-07-31 2023-07-31 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 Active CN220421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1535.4U CN220421440U (zh) 2023-07-31 2023-07-31 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1535.4U CN220421440U (zh) 2023-07-31 2023-07-31 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1440U true CN220421440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7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21535.4U Active CN220421440U (zh) 2023-07-31 2023-07-31 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1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86144U (zh) 基于多电源‑多电压等级负荷家用智能能量路由器装置
CN101702523B (zh) 一种分布式模块化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2104263A (zh) 具有多重输入电源的高压直流不断电供电系统
CN202712876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微网并网发电系统
CN212921195U (zh) 新能源移动储能箱的供电系统
CN114825591A (zh)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光伏储能及数据采集系统
CN204205617U (zh) 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
CN202513586U (zh) 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微电网
CN220421440U (zh) 高效利用电能的储能系统
CN107769189B (zh) 直流微电网结构
EP3182554B1 (en) A system for converting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 into usable energy
CN202134923U (zh) 深度充放电型电池蓄能并网装置
CN115842369A (zh) 一种模块化光储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44884A (zh) 一种柔性接入智能家居接口
CN211908389U (zh) 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Ramprabu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erleaved Landsman Converter using Hybrid Energy Sources
CN113572196A (zh) 一种能量路由器
Jawad et al. Bi-Directional Nano Grid Design for Organizations with Plug-I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t Workplace
EP3314721A1 (de) Energiemanagementsystem für ein energieerzeugungssystem
CN218040798U (zh) 一种用于直流配电系统的节电降耗装置
CN219268503U (zh) 一种模块化光储一体机
CN218867934U (zh) 含分布式电源的智能供电系统
CN215010106U (zh) 一种可替代ups的能量储存管理系统
Sihombing et al. Microgrid Optimization Using Photovoltaic Solar in the Coastal Area of Pantai Labu Village
CN217656428U (zh) 一种并离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